CN112701343A -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1343A
CN112701343A CN202011598767.0A CN202011598767A CN112701343A CN 112701343 A CN112701343 A CN 112701343A CN 202011598767 A CN202011598767 A CN 202011598767A CN 112701343 A CN112701343 A CN 112701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feeding
winding needle
angle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87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1343B (zh
Inventor
周宏建
陈晓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BT Engineer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BT Engineer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BT Engineer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BT Engineer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87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1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1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1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1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1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卷绕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根据极片入料前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与极片入料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的差值判断极片是否入料正常,检测极片入料的准确性高,且检测稳定性好,在极片入料的起始阶段就能检测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可以及时阻止不良品的产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电芯的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锂电池在给人们带来方便,洁净的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锂电池的爆炸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锂电池的品质也成为重中之重,对于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在线检测也成为了必要。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电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芯的卷绕成型工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极片的入料异常,会影响电芯品质,因为电芯结构原因,也无法在制成成品后进行检测。在现有的电池卷绕机中,极片入料的异常检测采用相机拍摄的方法,但因为电池结构的原因,隔膜以及外层极片对内层的极片有遮挡,相机拍摄不到,且相机拍摄也会受外界光线因素影响,这样对于检测的准确性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极片入料检测的准确性,以提高电芯的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
将所述卷针旋转预设角度A,使所述极片入料,获取当前位置的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
根据Y-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其中,所述预设角度A大于所述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
优选地,根据Y-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具体包括:
若Y-X的值小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所述极片入料失败;
若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所述极片入料;
若Y-X的值大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所述极片入料端部有翻折。
优选地,若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优选地,获取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所述卷针旋转的实际角度C,根据实际角度C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优选地,若实际角度C小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若实际角度C等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
若实际角度C大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优选地,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具体包括:
所述卷针上卷绕有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且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均卷绕有1圈至1.5圈,获取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X1。
优选地,未卷绕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之间设有第一极片,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之间设有第二极片;
所述卷针旋转A1角度,使所述第一极片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第一极片的厚度Y1,根据Y1-X1的值判断所述第一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若所述第一极片入料正常,则所述卷针继续旋转A2角度,使所述第二极片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所述卷针上的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厚度Y2,根据Y2-Y1的值判断所述第二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其中,所述卷针旋转角度A1大于所述第一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1;
所述卷针旋转角度A1+A2大于所述第二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旋转的理论角度B2。
一种电池卷绕机,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所述电池卷绕机包括卷针和用于测量所述卷针上卷绕的电芯材料厚度的厚度检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对射型激光传感器,所述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发射端设置于所述卷针的一端,所述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接收端对应设置于所述卷针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电池卷绕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卷针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极片入料前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与极片入料后卷针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的差值判断极片是否入料正常,检测极片入料的准确性高,且检测稳定性好,在极片入料的起始阶段就能检测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可以及时阻止不良品的产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电芯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中的厚度检测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针卷绕电芯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是否正常入料的坐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确的坐标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的详细步骤流程图。
图中:
1、卷针;2、第一隔膜;3、第二隔膜;4、第一极片;5、第二极片;6、厚度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针对现有技术的电池卷绕机中,极片入料的异常检测通常采用相机拍摄的方法,但因为电池结构的原因,隔膜以及外层极片对内层的极片有遮挡,相机拍摄不到,且相机拍摄也会受外界光线因素影响,对检测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包括卷针1和用于测量卷针1上卷绕的电芯材料厚度的厚度检测传感器6,厚度检测传感器6可以实施检测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
进一步地,厚度检测传感器6包括对射型激光传感器,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发射端设置于卷针1的一端,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接收端对应设置于卷针1的另一端。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光线,随着卷针1上卷绕的电芯材料的增多,接收端接收的光线量会变少,通过变少的光线量会得出卷针1上卷绕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且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高,检测精度能达到±1μm,检测稳定性好。在其它实施例中,厚度检测传感器6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还包括用于检测卷针1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传感器,以实现卷针1旋转角度的测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池卷绕机中。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
具体地,在极片入料前,卷针1上卷绕的电芯材料通常是隔膜,在隔膜卷绕一定长度后,再在相邻的隔膜间卷入极片,隔膜起到了绝缘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厚度检测传感器6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
步骤二、将卷针1旋转预设角度A,使极片入料,获取当前位置的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其中,预设角度A大于极片入料时的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厚度检测传感器6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
步骤三、根据Y-X的值判断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具体地,由于极片自身具有一定的误差,通常极片的厚度为60μm-280μm,同一厚度规格的极片误差为±5μm。如图4所示,若Y-X的值小于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极片入料失败;若Y-X的值在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极片入料;若Y-X的值大于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极片入料端部有翻折。如果判断极片入料失败或者入料端部有翻折,那么卷针1会暂停卷绕,在排出故障后继续生产,及时排除生产问题,及时止损,以提高电池生产的质量,降低不良率。
若极片的端部已经入料,但是如果极片端部入料的位置不正常,也会对电池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判断极片的端部已经入料后,还需要判断一下极片入料的位置是否正常。具体地,如图5所示,若Y-X的值在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进一步地,获取Y-X的值在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根据实际角度C判断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在Y-X的值在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证明极片已经入料,此时卷针1旋转的角度与极片正常入料时卷针1旋转的角度对比,判断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再进一步地,若实际角度C小于理论角度B,则极片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若实际角度C等于理论角度B,则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若实际角度C大于理论角度B,则极片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只有在极片正常入料以及入料位置正常时,极片入料才算合格。即使极片已经入料,但是极片入料的位置不正常,也会判定为极片入料异常,那么卷针1会暂停卷绕,在排出故障后继续生产,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生产的质量。
上述的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通过角度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理论角度B具有一定的公差,实际角度C在理论角度B的公差范围内,则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根据极片入料前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与极片入料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的差值判断极片是否入料正常,检测极片入料的准确性高,且检测稳定性好,在极片入料的起始阶段就能检测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可以及时阻止不良品的产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电芯的生产质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卷针1上卷绕的隔膜包括第一隔膜2和第二隔膜3,在未卷绕的第一隔膜2和未卷绕的第二隔膜3之间设有第一极片4,卷绕于卷针1上的第一隔膜2和未卷绕的第二隔膜3之间设有第二极片5。针对该卷绕方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极片4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第一隔膜2和第二隔膜3的厚度X1。
具体地,卷针1上卷绕有第一隔膜2和第二隔膜3,且所述第一隔膜2和所述第二隔膜3均卷绕有1圈至1.5圈,通过厚度检测传感器6获取当前卷针1上卷绕的第一隔膜2和第二隔膜3的厚度。
步骤二、卷针1旋转A1角度,使第一极片4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卷针1上的第一隔膜2、第二隔膜3和第一极片4的厚度Y1;其中,卷针1旋转角度A1大于第一极片4入料时的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1。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厚度检测传感器6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第一隔膜2、第二隔膜3和第一极片4的厚度Y1。
步骤三、根据Y1-X1的值判断第一极片4是否正常入料。
具体地,若Y1-X1的值小于第一极片4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第一极片4入料失败;若Y1-X1的值在第一极片4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第一极片4入料;若Y1-X1的值大于第一极片4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第一极片4入料端部有翻折。如果判断第一极片4入料失败或者入料端部有翻折,那么卷针1会暂停卷绕,在排出故障后继续生产,及时排除生产问题,及时止损,以提高电池生产的质量,降低不良率。
若第一极片4的端部已经入料,但是如果第一极片4端部入料的位置不正常,也会对电池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判断第一极片4的端部已经入料后,还需要判断一下第一极片4入料的位置是否正常。具体地,若Y1-X1的值在第一极片4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进一步地,获取Y1-X1的值在第一极片4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1,根据实际角度C1判断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在Y1-X1的值在第一极片4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证明第一极片4已经入料,此时卷针1旋转的角度与第一极片4正常入料时卷针1旋转的角度对比,判断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再进一步地,若实际角度C1小于理论角度B1,则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若实际角度C1等于理论角度B1,则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正常;若实际角度C1大于理论角度B1,则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只有在第一极片4正常入料以及入料位置正常时,第一极片4入料才算正常。即使第一极片4已经入料,但是第一极片4入料的位置不正常,也会判定为第一极片4入料异常,那么卷针1会暂停卷绕,在排出故障后继续生产,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生产的质量。
上述的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1通过角度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理论角度B1具有一定的公差,实际角度C1在理论角度B1的公差范围内,则第一极片4的入料位置正常。
步骤四、若第一极片4入料正常,则卷针1继续旋转A2角度,使第二极片5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卷针1上的第一隔膜2、第二隔膜3、第一极片4和第二极片5的厚度Y2;其中,卷针1旋转角度A1+A2大于第二极片5入料时的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2。
具体地,在第一极片4入料正常后,卷针1继续旋转A2角度,以使第二极片5入料,使用厚度检测传感器6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第一隔膜2、第二隔膜3、第一极片4和第二极片5的厚度Y2。
步骤五、根据Y2-Y1的值判断第二极片5是否正常入料。
具体地,若Y2-Y1的值小于第二极片5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第二极片5入料失败;若Y2-Y1的值在第二极片5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第二极片5入料;若Y2-Y1的值大于第二极片5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第二极片5入料端部有翻折。如果判断第二极片5入料失败或者入料端部有翻折,那么卷针1会暂停卷绕,在排出故障后继续生产,及时排除生产问题,及时止损,以提高电池生产的质量,降低不良率。
若第二极片5的端部已经入料,但是如果第二极片5端部入料的位置不正常,也会对电池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判断第二极片5的端部已经入料后,还需要判断一下第二极片5入料的位置是否正常。具体地,若Y2-Y1的值在第二极片5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进一步地,获取Y2-Y1的值在第二极片5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2,根据实际角度C2判断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在Y2-Y1的值在第二极片5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证明第二极片5已经入料,此时卷针1旋转的角度与第二极片5正常入料时卷针1旋转的角度对比,判断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再进一步地,若实际角度C2小于理论角度B2,则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若实际角度C2等于理论角度B2,则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正常;若实际角度C2大于理论角度B2,则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只有在第二极片5正常入料以及入料位置正常时,第二极片5入料才算正常。即使第二极片5已经入料,但是第二极片5入料的位置不正常,也会判定为第二极片5入料异常,那么卷针1会暂停卷绕,在排出故障后继续生产,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生产的质量。
上述的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2通过角度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理论角度B2具有一定的公差,实际角度C2在理论角度B2的公差范围内,则第二极片5的入料位置正常。
上述示例性地介绍了卷针上卷绕的第一隔膜2、第二隔膜3、第一极片4和第二极片5的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如果卷针1上卷绕有更多的极片也按照上述方式依次检测,确保电池的生产质量。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
将所述卷针(1)旋转预设角度A,使所述极片入料,获取当前位置的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Y;
根据Y-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
其中,所述预设角度A大于所述极片入料时的所述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Y-X的值判断所述极片是否正常入料具体包括:
若Y-X的值小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小值,则所述极片入料失败;
若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所述极片入料;
若Y-X的值大于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的最大值,则所述极片入料端部有翻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Y-X的值在所述极片的厚度公差范围内的起初时刻的所述卷针(1)旋转的实际角度C,根据实际角度C判断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是否正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实际角度C小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早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若实际角度C等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正常;
若实际角度C大于理论角度B,则所述极片的入料位置晚于正常的入料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极片入料前,获取卷绕于卷针(1)上的电芯材料的厚度X具体包括:
所述卷针(1)上卷绕有第一隔膜(2)和第二隔膜(3),且所述第一隔膜(2)和所述第二隔膜(3)均卷绕有1圈至1.5圈,获取卷绕于所述卷针(1)上的所述第一隔膜(2)和所述第二隔膜(3)的厚度X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未卷绕的所述第一隔膜(2)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3)之间设有第一极片(4),卷绕于所述卷针(1)上的所述第一隔膜(2)和未卷绕的所述第二隔膜(3)之间设有第二极片(5);
所述卷针(1)旋转A1角度,使所述第一极片(4)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所述卷针(1)上的所述第一隔膜(2)、所述第二隔膜(3)和所述第一极片(4)的厚度Y1,根据Y1-X1的值判断所述第一极片(4)是否正常入料;
若所述第一极片(4)入料正常,则所述卷针(1)继续旋转A2角度,使所述第二极片(5)入料,并获取当前位置卷绕于所述卷针(1)上的所述第一隔膜(2)、所述第二隔膜(3)、所述第一极片(4)和所述第二极片(5)的厚度Y2,根据Y2-Y1的值判断所述第二极片(5)是否正常入料;
其中,所述卷针(1)旋转角度A1大于所述第一极片(4)入料时的所述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1;
所述卷针(1)旋转角度A1+A2大于所述第二极片(5)入料时的所述卷针(1)旋转的理论角度B2。
8.一种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所述电池卷绕机包括卷针(1)和用于测量所述卷针(1)上卷绕的电芯材料厚度的厚度检测传感器(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6)包括对射型激光传感器,所述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发射端设置于所述卷针(1)的一端,所述对射型激光传感器的接收端对应设置于所述卷针(1)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卷绕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卷针(1)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传感器。
CN202011598767.0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Active CN112701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8767.0A CN112701343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8767.0A CN112701343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1343A true CN112701343A (zh) 2021-04-23
CN112701343B CN112701343B (zh) 2022-12-13

Family

ID=75511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8767.0A Active CN112701343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1343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851A (zh) * 2009-10-26 2010-03-1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方型锂离子电池的全自动卷绕方法
CN202683672U (zh) * 2012-06-21 2013-01-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板料冲压线的上料检测系统
CN103178288A (zh) * 2013-03-15 2013-06-26 深圳市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 高容二次电池和制作方法
CN104269579A (zh) * 2014-08-27 2015-01-07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的制备方法和圆柱形电池
CN204809338U (zh) * 2015-06-15 2015-11-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自动卷绕装置
CN205452438U (zh) * 2016-03-24 2016-08-10 东莞市池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浆料上料装置
US20180190963A1 (en) * 2015-08-31 2018-07-05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cell and winding form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9301352A (zh) * 2017-07-24 2019-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CN109301147A (zh) * 2017-07-24 2019-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CN110455238A (zh) * 2019-08-12 2019-11-15 佛山市景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橡塑卷材在线自动检测厚度的装置及方法
CN209783525U (zh) * 2019-05-31 2019-12-13 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束上料检测装置
CN110642042A (zh) * 2019-10-01 2020-01-03 深圳市世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上料设备
CN111584923A (zh) * 2020-05-22 2020-08-25 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
CN111573269A (zh) * 2020-04-28 2020-08-25 广东顺德三合工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装配生产线的波垫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851A (zh) * 2009-10-26 2010-03-1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方型锂离子电池的全自动卷绕方法
CN202683672U (zh) * 2012-06-21 2013-01-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板料冲压线的上料检测系统
CN103178288A (zh) * 2013-03-15 2013-06-26 深圳市力可兴电池有限公司 高容二次电池和制作方法
CN104269579A (zh) * 2014-08-27 2015-01-07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的制备方法和圆柱形电池
CN204809338U (zh) * 2015-06-15 2015-11-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自动卷绕装置
US20180190963A1 (en) * 2015-08-31 2018-07-05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cell and winding formation system thereof
CN205452438U (zh) * 2016-03-24 2016-08-10 东莞市池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浆料上料装置
CN109301352A (zh) * 2017-07-24 2019-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CN109301147A (zh) * 2017-07-24 2019-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错位控制方法及卷绕装置
CN209783525U (zh) * 2019-05-31 2019-12-13 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带束上料检测装置
CN110455238A (zh) * 2019-08-12 2019-11-15 佛山市景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橡塑卷材在线自动检测厚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10642042A (zh) * 2019-10-01 2020-01-03 深圳市世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上料设备
CN111573269A (zh) * 2020-04-28 2020-08-25 广东顺德三合工业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装配生产线的波垫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
CN111584923A (zh) * 2020-05-22 2020-08-25 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1343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7623B1 (ja)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構造体の検査装置
CN113097570B (zh) 卷绕电芯及用于其的极耳错位测量方法
CN113300057B (zh) 一种极耳错位调整方法及系统
JP2018519531A (ja) アンノウン放電電流によるバッテリーセルの不良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CN112310568A (zh) 极耳错位调整方法以及装置
US723914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pecting secondary battery precur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inspection method
CN113258156B (zh) 三电极电芯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测试负极电位的方法
CN104515954A (zh)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2701343B (zh) 一种电池卷绕机极片入料的检测方法及电池卷绕机
CN113782819A (zh) 一种卷芯极耳边距确定方法及卷绕设备校正方法
WO2023005441A1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极片延展设备
CN106289020B (zh) 一种检测锂离子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
KR20190134068A (ko)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00440605C (zh) 锂离子电池内部压力测定方法
CN112763919B (zh) 一种动力电池內短路异常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269283A (zh) 电芯含水量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JP3183139B2 (ja) 円筒形電池の短絡検出法
CN218160555U (zh) 一种检测圆柱电池内压的盖帽结构
CN115838092A (zh) 隔膜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4965508A (zh) 一种多极耳电芯覆盖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579717A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工艺的ccd校准块、校准装置及方法
JP2004111371A (ja) 二次電池前駆体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検査装置、ならびにその方法を用いた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2713363B (zh) 缠绕型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CN218996812U (zh) 一种具有极耳调整功能的卷绕电芯制备系统
CN209399939U (zh) 一种用于电芯卷绕工艺的ccd校准块和校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40 floor 3, building 2, No. 1488, Cangy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Jiaocheng Ultras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41 1st floor, building 3, 48 Lane 4916, Hongmei South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BT ENGINEERING SYSTEM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