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387A -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8387A
CN112698387A CN201911004697.9A CN201911004697A CN112698387A CN 112698387 A CN112698387 A CN 112698387A CN 201911004697 A CN201911004697 A CN 201911004697A CN 112698387 A CN112698387 A CN 112698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t
unit module
template
arrangement
observ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46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8387B (zh
Inventor
胡峰
刘攀登
陈燕雄
张晓斌
陈江力
李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0046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838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00469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698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8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8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本发明可以对三维地震采集资源进行分配,效率高,分配效果好。

Description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受到经济成本控制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高密度观测系统参数为主的采集参数过于强化,高密度地震勘探能显著提高成果精度的同时,也面临着施工组织难度大和勘探成本高的巨大压力。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成本占到勘探总费用的80%以上,如何在保障地震资料品质的情况下降低地震资料采集的成本、优化地震采集的经济性已经引起广泛重视。针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等技术性方面的问题已经有大量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探索,关于观测系统参数选择、优化以及成本分析等问题也有大量文献资料。目前针对三维地震采集成本优化,通常是通过弱化观测方式或观测参数,寻求地震资料品质和成本的平衡点,当目标区块观测方式及观测系统参数已经确定时,就难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了。因此,需要寻求在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参数确定的情况下,提高三维地震采集效率的方式。
三维地震采集需要用到多种采集资源,在三维地震采集前,首先需要对采集资源进行分配,然后依据分配的采集资源进行三维地震采集,现有的采集资源分配方法一般为人工分配方法,即需要地震资料采集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如何分配采集资源可使得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时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上述人工进行资源分配的方式容易分配不均,导致采集资源浪费,同时效率低下,因此,目前缺乏一种高效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用以对三维地震采集资源进行分配,效率高,分配效果好,该方法包括:
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用以对三维地震采集资源进行分配,效率高,分配效果好,该装置包括:
观测系统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模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单元模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
采集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在上述过程中,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并进而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因此,在后续资源分配时,以每个模块为依据,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上述过程不再依据地震资料采集人员的经验,而是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从而避免了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采集资源浪费,提高了单位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模块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炮点单元模块和炮点单元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炮点单元模块、炮点单元模块、排列布设模板和炮点布设模板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列单元模块的编号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炮点单元模块1需要的接收点的范围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炮点单元模块2需要的接收点的范围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例如”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顺序用于示意性说明本申请的实施,其中的步骤顺序不作限定,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步骤102,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步骤103,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
步骤104,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并进而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因此,在后续资源分配时,以每个模块为依据,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上述过程不再依据地震资料采集人员的经验,而是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从而避免了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采集资源浪费,提高了单位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包括单元模板炮点数、单元模板接收线数、接收点数、炮点数、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
在上述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例如面元等参数。
在步骤102中,需要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其方法有多种,下面给出其中一个实施例。
图2为本实施例中模块划分示意图,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主要是确定排列布设模板的接收线数和每条接收点数,排列布设模板一般为日工作量的采集量对应的排列情况,例如,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排列形式为28L7S168R正交时,即28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168道,则排列布设模板的结构为(28L+x)×(168R+y),x为扩展的接收线数,y为扩展的每条接收线的道数,不同x、y的组合决定可采集炮次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排列布设模板。
可以根据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炮点布设模板:
Sx=y×dj÷pxj+1 (1)
Sp=x×jsxj÷pdj+NSouces (2)
其中,Sx为炮点布设模板的炮线数;Sp为炮点布设模板中每条炮线的炮点数;
y为排列布设模板中扩展的每条接收线的道数;x为排列布设模板中扩展的接收线数;dj为道距;pxj为炮点距;jsxj为接收线距;pdj为炮点距;NSouces为单元模板炮点数。
在步骤103中,具体实施时,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也可以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当然,也可以同时采用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下面给出其中两个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LB-L+1)×Kn (3)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LB为排列布设模板的接收线数;
L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接收线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LB-L)×jsxj÷pdj+NSouces]×(Kn×Δx÷SLI) (4)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jsxj为接收线距;
pdj为炮点距;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包括:
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SL÷NSouces×Kn (5)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SL为炮点布设模板中每条炮线的炮点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SL×(Kn×Δx÷SLI) (6)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在步骤104中,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其中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的结构可以表示为:每条炮线的炮点数×炮线数;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的结构可以表示为:每条接收线的道数×接收线数。
在一实施例中,地震采集资源包括设备数和车辆数,所述设备包括采集链、检波器、电源站和电瓶中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包括: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车辆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以道为单位,每道使用一串检波器(固定值),每4道共同一根采集链,每40道共同一个电源站,每个电源站配备2个电瓶,因此,根据上述数据可获得检波器、采集链、电源站、电瓶的数量,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以及重量,即可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需要的车辆数,基于同样的原理,还可以计算需要的工人数量以及这些数量的工人所需要的车辆数,所述工人可以是真是的人,也可以是可完成特定工作的机器人或机器,工人包括放线班(放线工)、守站班(守护工人)、保障班(保障工人)和班长(负责人),放线班人数=(采集链总重+检波器总重)/放线班人均负重,放线班负重可以为38.5kg/人,守站班人负重34.5kg/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38.5kg和34.5kg均是指人均负重能力,不同施工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不同工人素质可能有所不同,该值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守站班人数=(电源站总重+电瓶总重)/守站班负重,实际生产中通常=电源站数量配备,保障班和班长人数一般根据模块大小规模而定,没有固定算法。
具体实施时,上述确定了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后续可对全工区排列按照排列单元模块进行网格化细分,对全工区炮点按照炮点单元模块进行网格化细分,然后,将上述细分后的全工区输出至施工图件上,综合考虑诸多施工因素(搬迁路线、路况、车速、施工环境、外部条件等)后,可通过对模块进行灵活、多元的指挥调度,进一步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利用最大化的目标。除此之外,对全工区排列按照排列单元模块进行网格化细分,对全工区炮点按照炮点单元模块进行网格化细分的另一优势是,网格化细分后的排列单元模块和炮点单元模块的采集资源(例如设备、工人、车辆)以及搬运路线即可固定,从而可在施工前期和中期及早规划施工方案,包括线路交通规划,从而提早联系施工驻地,避免盲目施工,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意义。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出如下一个实施例来说明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详细流程,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详细流程包括:
步骤301,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包括单元模板炮点数、单元模板接收线数、接收点数、炮点数、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
步骤302,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步骤303,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步骤3031,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步骤3032,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步骤304,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
步骤305,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车辆数。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的详细流程还可以有其他变化例,相关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给出一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应用。
以四川某三维地震工区为例。
首先,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观测系统“28L7S168R正交”的相关参数
Figure BDA0002242371420000081
Figure BDA0002242371420000091
其中,28L7S168R正交表示28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168道。
首先,确定排列布设模板扩展的接收线数x=4,确定扩展的每条接收线的道数y=312,因此,排列布设模板的接收线数为32,每条接收线480道,即排列布设模板的结构为32L×480R。
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炮点布设模板的炮线数:
Sx=y×dj÷pxj+1=312×40÷320+1=40
根据公式(2),计算炮点布设模板中每条炮线的炮点数:
Sp=x×jsxj÷pdj+7S=4×280÷40+NSouces=35
最后得到的炮点布设模板的结构为35×40=1400炮。
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排列布设模板、炮点布设模板以及其他一些采集参数。
表2采集参数
Figure BDA0002242371420000092
之后,可以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也可以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在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时,根据公式(3),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R=(LB-L+1)×Kn=(32-28+1)×80=400
炮点单元模块可表示为5L×80R=400道,即一个排列单元模块由5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80道,共计400道排列组成的矩形模块。
根据公式(6),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LB-L)×jsxj÷pdj+NSouces]×(Kn×Δx÷SLI)=[(32-28)×280÷40+7]×(80×40÷320)=350
炮点单元模块可表示为10×35=350炮,即一个炮点单元模块由10条炮线,每条炮线35炮,共计350炮组成的矩形模块。
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时,根据公式(5),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R=SL÷NSouces×Kn=35÷7×80=400
炮点单元模块可表示为5L×80R=400道,即一个排列单元模块由5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80道,共计400道排列组成的矩形模块。
根据公式(6),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SL×(Kn×Δx÷SLI)=35×(80×40÷320)=350
炮点单元模块可表示为10×35=350炮,即一个炮点单元模块由10条炮线,每条炮线35炮,共计350炮组成的矩形模块。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的炮点单元模块和炮点单元模块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炮点单元模块、炮点单元模块、排列布设模板和炮点布设模板的关系示意图。
每道使用一串检波器,每4道共同一根采集链,每40道共同一个电源站,每个电源站配备2个电瓶等数据分配的地震采集资源见表3。
表3地震资源分配
Figure BDA0002242371420000101
Figure BDA0002242371420000111
通过上述步骤,可将全工区排列按照排列单元模块进行网格化细分为120个排列单元模块,并按顺序编号,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列单元模块的编号示意图。综合考虑诸多施工因素(搬迁路线、路况、车速、施工环境、外部条件等)后,可通过对模块进行灵活、多元的指挥调度,进一步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利用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提高了三维地震采集效率,即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基于上述方法,后续可安排如下的施工方案:将单个排列单元模块划分为A、B两个小模块,A模块配置:采集14炮×10线=140炮,搬家80道×2线=160道,电源站4个,后勤保障季节工2人。B模块配置:采集21炮×10线=210炮,搬家80道×3线=240道,电源站6个,后勤保障季节工2人(2名保障工在进行完A模块作业后,返回B模块进行作业),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炮点单元模块1需要的接收点的范围示意图,炮点单元模块1包括A模块和B模块,排列单元模块1包括A模块和B模块,施工时先放A模块,用B模块的人员搬埋,加快搬埋时间,等A模块搬埋完成后,搬埋人员回到B模块搬埋B模块;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炮点单元模块2需要的接收点的范围示意图,可以看到在采集完炮点单元模块1对应的数据后,排列单元模块1中的采集资源搬迁到了排列单元模块x1。
通过上述循环搬迁,通过人员、车辆的快速二次转运,较常规整线采集搬迁的方式可节约50%民工和车辆投入,且整体劳动强度未增加。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三维地震采集,一般是在所有炮放完后,再进行整体搬迁,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排列单元模块和炮点单元模块,将全工区网格化,实现边放炮边搬迁,搬埋完成马上就可以接着采集,即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完成放炮后,即可搬迁该炮点单元模块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理论上可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滚动采集,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单位地震采集的效率,即突破地震采集多年来常规排列布设方式一天只能采集一站的禁锢。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方法中,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在上述过程中,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因此,在后续资源分配时,以每个模块为依据,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上述过程不再依据地震资料采集人员的经验,而是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从而避免了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采集资源浪费,提高了单位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效率。另外,通过排列单元模块和炮点单元模块,将全工区网格化,实现边放炮边搬迁,即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完成放炮后,即可搬迁该炮点单元模块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地震采集的效率。该地震采集资源分配方法可作用于灵活、多元、高效的施工方案,在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施工阶段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现场管理,有利于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经济性,优化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这些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在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观测系统参数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模板确定模块902,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单元模块确定模块903,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
采集资源分配模块904,用于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包括单元模板炮点数、单元模板接收线数、接收点数、炮点数、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
在一实施例中,单元模块确定模块903具体用于: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LB-L+1)×Kn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LB为排列布设模板的接收线数;
L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接收线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LB-L)×jsxj÷pdj+NSouces]×(Kn×Δx÷SLI)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jsxj为接收线距;
pdj为炮点距;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在一实施例中,单元模块确定模块903具体用于: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SL÷NSouces×Kn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SL为炮点布设模板中每条炮线的炮点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SL×(Kn×Δx÷SLI)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在一实施例中,地震采集资源包括设备数和车辆数,所述设备包括采集链、检波器、电源站和电瓶中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采集资源分配模块904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车辆数。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装置中,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在上述过程中,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因此,在后续资源分配时,以每个模块为依据,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上述过程不再依据地震资料采集人员的经验,而是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从而避免了地震采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采集资源浪费,提高了单位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效率。另外,通过排列单元模块和炮点单元模块,将全工区网格化,实现边放炮边搬迁,即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完成放炮后,即可搬迁该炮点单元模块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单位地震采集的效率。该地震采集资源分配装置可作用于灵活、多元、高效的施工方案,在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施工阶段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现场管理,有利于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经济性,优化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包括单元模板炮点数、单元模板接收线数、接收点数、炮点数、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LB-L+1)×Kn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LB为排列布设模板的接收线数;
L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接收线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LB-L)×jsxj÷pdj+NSouces]×(Kn×Δx÷SLI)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jsxj为接收线距;
pdj为炮点距;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SL÷NSouces×Kn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SL为炮点布设模板中每条炮线的炮点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SL×(Kn×Δx÷SLI)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地震采集资源包括设备数和车辆数,所述设备包括采集链、检波器、电源站和电瓶中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包括: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车辆数。
6.一种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观测系统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
模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确定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
单元模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排列布设模板和/或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每个炮点单元模块都有一个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
采集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对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进行地震采集资源分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包括单元模板炮点数、单元模板接收线数、接收点数、炮点数、道距、炮点距、接收线距和炮线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元模块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LB-L+1)×Kn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LB为排列布设模板的接收线数;
L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接收线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排列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LB-L)×jsxj÷pdj+NSouces]×(Kn×Δx÷SLI)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jsxj为接收线距;
pdj为炮点距;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元模块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
ΔSR=SL÷NSouces×Kn
其中,ΔSR为每个排列单元模块中接收点数;
SL为炮点布设模板中每条炮线的炮点数;
Kn为排列单元模块的单条接收线的纵向接收道数;
NSouces为观测系统的单元模板炮点数;
采用如下公式,根据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和炮点布设模板,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SS=SL×(Kn×Δx÷SLI)
其中,ΔSS为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
Δx为道距;
SLI为炮线距。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地震采集资源包括设备数和车辆数,所述设备包括采集链、检波器、电源站和电瓶中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采集资源分配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的炮点数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接收点数,确定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
根据每个炮点单元模块和对应的排列单元模块的设备数,确定每个排列单元模块的车辆数。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911004697.9A 2019-10-22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698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4697.9A CN112698387B (zh) 2019-10-22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4697.9A CN112698387B (zh) 2019-10-22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387A true CN112698387A (zh) 2021-04-23
CN112698387B CN112698387B (zh) 2024-04-30

Family

I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1811A1 (fr) * 1992-05-29 1993-12-03 Total Sa Procédé de détermination d'un modèle de distribution optimale des vitesses de propagation d'ondes sismiques dans le sous-sol.
US20080049554A1 (en) * 2005-10-07 2008-02-28 Wireless Seismic Wireless exploration seismic system
WO2013004724A2 (en) * 2011-07-06 2013-01-10 Total Sa Method of acquiring seismic data
CN103995281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观测系统快速滚动布设的方法
CN104142514A (zh) * 2013-10-29 2014-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定量设计方法
WO2016115763A1 (zh) * 2015-01-21 2016-07-2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姿态道集方位角分析和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6154315A (zh) * 2016-08-24 2016-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均匀的高密度地震采集方法
US20170276818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imultaneous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and receiver deghosting of seismic streamer data using an l1 inversion
CN107678057A (zh) * 2017-09-25 2018-02-0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三维地震中确定或优化检波器或设备投入量及排布的方法
US20180239040A1 (en) * 2017-02-21 2018-08-23 Geosp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1811A1 (fr) * 1992-05-29 1993-12-03 Total Sa Procédé de détermination d'un modèle de distribution optimale des vitesses de propagation d'ondes sismiques dans le sous-sol.
US20080049554A1 (en) * 2005-10-07 2008-02-28 Wireless Seismic Wireless exploration seismic system
WO2013004724A2 (en) * 2011-07-06 2013-01-10 Total Sa Method of acquiring seismic data
CN104142514A (zh) * 2013-10-29 2014-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定量设计方法
CN103995281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观测系统快速滚动布设的方法
WO2016115763A1 (zh) * 2015-01-21 2016-07-2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姿态道集方位角分析和校正方法及装置
US20170276818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imultaneous wavefield reconstruction and receiver deghosting of seismic streamer data using an l1 inversion
CN106154315A (zh) * 2016-08-24 2016-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称均匀的高密度地震采集方法
US20180239040A1 (en) * 2017-02-21 2018-08-23 Geosp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CN107678057A (zh) * 2017-09-25 2018-02-09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三维地震中确定或优化检波器或设备投入量及排布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U BIN等: "A new 3D observation system designed for a seismic ahead prospecting method in tunneling",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no. 77, pages 1547 - 1565 *
冯凯;和冠慧;: "一种优化的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 石油物探, no. 05, pages 511 - 519 *
刘克军, 赵会胜: "三维地震勘探固定排列与中点放炮观测系统", 中国煤田地质, no. 03, pages 41 - 43 *
祝媛媛等: "地震资料观测系统定义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矿产与地质, vol. 30, no. 02, pages 297 - 301 *
胡峰: "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应用及效果", 石油地质与工程, vol. 33, no. 03, pages 44 - 4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1514B (zh) 一种油藏黑油模型数值模拟系统
CN107885960B (zh) 一种基于风电场场内施工道路自动选线的土方量估算系统及估算方法
CN106779372B (zh) 基于改进免疫禁忌算法的农机调度方法
CN104317768B (zh) 面向cpu+dsp异构系统的矩阵乘加速方法
CN103700265B (zh) 基于出行起点与终点获取路网流量信息的方法
Mokhirev et al. Finding the optimal route of wood transportation
Gwak et al. Optimal cut-fill pairing and sequencing method in earthwork operation
CN101750037A (zh) 大型不规则土方开挖量精确测定方法
CN107908899B (zh) 一种用于风电场建设施工道路的选线系统及选线方法
CN108876204A (zh) 一种城市配电网规划多级网格划分的方法
CN105389447A (zh) 基于空间块体模型的露天矿破碎站最优位置确定方法
CN112698387A (zh)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2698387B (zh) 三维地震采集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698809A (zh) 一种无加速比瓶颈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并行方法
CN108062438B (zh) 一种用于风电场运行道路的选线系统及选线方法
CN106611213A (zh) 一种求解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混合粒子群算法
CN113219524B (zh) 三维地震采集排列模板布设方案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834986A (zh) 基于全局综合敏感性分析的隧洞施工进度动态控制方法
CN112215431B (zh) 基于数据挖掘的农田连片整治自动优化方法
CN108734333A (zh) 一种配网带电作业路径两阶段优化方法
Ljubojević et al. Winching distance in func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of skid network
CN113393188A (zh) 一种输电线路施工物料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Zu et al. Algorithms of task-allo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multi mobile robot system
Lotfalian et al. Calculating the correction factor of skidding distance based on forest road network
CN111352150A (zh) 一种优化震源生产组合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