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3350A -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3350A
CN112693350A CN202110052107.0A CN202110052107A CN112693350A CN 112693350 A CN112693350 A CN 112693350A CN 202110052107 A CN202110052107 A CN 202110052107A CN 112693350 A CN112693350 A CN 112693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ll
plate
sliding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21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映有
江泉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Wenta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Wenta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Wenta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Wentai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21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33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335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座,所述支撑座和安装座的背面均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放置有充电桩,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充电桩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插板。本发明中,能够将插板插至第一开槽内,并转动卡板,使限位板能够通过限位槽进入通槽的内部,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将卡板插至第一卡槽内,即可完成对插板的限位固定,操作更加的便捷,无需工作人员使用螺栓组件即可将充电桩进行固定,对充电桩拆除时,只需拉动卡板,将限位板拉出,使卡板远离插板,并转动卡板,使得限位板能够与安装座的外表面相接触,即可将充电桩拆除。

Description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一种纯电动汽车是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此类汽车可使用市场上安装的充电桩进行充电,保证汽车可正常的运行,现有的充电桩可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对于挂壁式的充电桩而言,需要将充电桩固定安装在挂架上,并通常使用螺栓组件将其进行固定,由于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且对充电桩进行拆卸维护时也不易进行,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充电桩在安装时也难以单人操作,从而增加了充电桩的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通常使用螺栓组件将其进行固定,由于该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且对充电桩进行拆卸维护时也不易进行,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充电桩在安装时也难以单人操作,从而增加了充电桩的安装难度的问题,而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座,所述支撑座和安装座的背面均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放置有充电桩,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充电桩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插板,所述安装座的正面设有两组相对称的紧固机构,所述安装座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充电桩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有挤压机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第一卡紧机构,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卡紧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开槽、卡板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开槽开设于安装座的正面,所述第一开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板的背面延伸至第一开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卡槽开设于插板的外表面,所述卡板位于通槽的内部,所述卡板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外表面与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远离插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压簧,每个所述第一压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板靠近插板的一侧面依次延伸至第一开槽和第一卡槽的内部,且卡板与第一卡槽相插接,所述卡板远离插板的一侧面贯穿限位槽并延伸至安装座的外部,所述卡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限位槽相适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开槽和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卡槽,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分别开设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和底面,两个所述第二开槽分别开设于安装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每个所述第二开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插块,两个所述插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且第二压簧远离插块的一端与第二开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插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贯穿第二开槽并延伸至第二卡槽的内部,且插块与第二卡槽相插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挤压机构包括顶板和等距离排列的第三压簧,每个所述第三压簧的两端均分别与安装槽的内壁和顶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正面与安装板的背面相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底槽,所述底槽开设于支撑座的上表面,所述底槽的内底壁镶嵌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立板,每个所述立板的上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底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垫板,且充电桩的底面与垫板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底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导向杆,每个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均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卡紧机构包括第一滑槽和固定框,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安装槽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且第一限位杆的顶端与第一滑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槽的外表面贯穿两个第一滑板并与第一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压簧,两个所述第四压簧靠近第一滑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第四压簧缠绕于第一限位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框靠近第一滑槽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且第二限位杆的顶端与第二滑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表面贯穿两个第二滑板并与第二滑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滑板远离固定框的一侧面均交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第二滑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的一侧面相铰接,且两个连杆的外表面相互铰接,所述固定框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三卡槽的内部,且限位柱与第三卡槽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电动推杆的电源,利用电动推杆的运转控制固定板进行上升,使滚轮上升至底槽的外部,接着将充电桩放置于支撑座上,并推动充电桩进行限位;
S2,将插板插至第一开槽内,并转动卡板,使限位板通过限位槽进入通槽的内部,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将卡板插至第一卡槽内,即可完成对插板的限位固定;
S3,控制电动推杆的运转使滚轮下降至底槽内,使得充电桩的底面与垫板相接触,完成对充电桩的固定;
S4,对充电桩拆除时,拉动卡板,将限位板拉出,使卡板远离插板,并转动卡板,使得限位板能够与安装座的外表面相接触,再将充电桩拉动,对充电桩进行拆除。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紧固机构和插板的设置,即第一开槽、卡板、移动板、第一压簧、通槽、限位槽、限位板、第一卡槽和插板的设置,能够将插板插至第一开槽内,并转动卡板,使限位板能够通过限位槽进入通槽的内部,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将卡板插至第一卡槽内,即可完成对插板的限位固定,操作更加的便捷,无需工作人员使用螺栓组件即可将充电桩进行固定,对充电桩拆除时,只需拉动卡板,将限位板拉出,使卡板远离插板,并转动卡板,使得限位板能够与安装座的外表面相接触,即可将充电桩拆除,从而更加便捷的对充电桩进行拆卸维护。
2、本发明中,通过导向机构的设置,即底槽、电动推杆、垫板、固定板、立板、滚轮和导向杆的设置,能够利用电动推杆的运转控制固定板进行上升,进一步的使滚轮上升至底槽的外部,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充电桩放置于支撑座上,并推动充电桩进行安装,从而单人操作也更加的便捷,安装完毕后,即可控制电动推杆的运转使滚轮下降至底槽内,使得充电桩的底面与垫板相接触,即可保证了充电桩的稳定性。
3、本发明中,通过安装槽、安装板、第三卡槽、第二卡紧机构和第一卡紧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安装板插至安装槽的内部,使得安装板的外表面将拨动两个限位柱转动,并最终在第四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柱插至第三卡槽内,对充电桩进行限位,同时安装板的上表面和底面将拨动插块,并最终在第二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将插块插至第二卡槽内,即可完成对充电桩的限位效果,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充电桩进行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侧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正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3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1、支撑座;2、安装座;3、充电桩;4、紧固机构;41、第一开槽;42、卡板;43、移动板;44、第一压簧;45、通槽;46、限位槽;47、限位板;48、第一卡槽;5、第一卡紧机构;51、第二开槽;52、第二压簧;53、第二卡槽;54、插块;6、安装槽;7、挤压机构;71、顶板;72、第三压簧;8、导向机构;81、底槽;82、电动推杆;83、垫板;84、固定板;85、立板;86、滚轮;87、导向杆;9、第二卡紧机构;90、第二限位杆;91、第一滑槽;92、第一滑板;93、第一限位杆;94、第四压簧;95、连杆;96、第二滑板;97、限位柱;98、固定框;99、第二滑槽;10、插板;11、安装板;12、第三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支撑座1和安装座2,支撑座1和安装座2的背面均与墙体固定连接,支撑座1的上表面放置有充电桩3,支撑座1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机构8,充电桩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插板10,安装座2的正面设有两组相对称的紧固机构4,安装座2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6,充电桩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且安装板11延伸至安装槽6的内部,安装板11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2,安装槽6的内壁设有挤压机构7,安装槽6的内部设有第一卡紧机构5,安装槽6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卡紧机构9。
具体的,紧固机构4包括第一开槽41、卡板42和第一卡槽48,第一开槽41开设于安装座2的正面,第一开槽41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槽45,通槽45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46,插板10的背面延伸至第一开槽41的内部,第一卡槽48开设于插板10的外表面,卡板42位于通槽45的内部,卡板42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移动板43,且移动板43的外表面与通槽45的内壁滑动连接,移动板43远离插板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压簧44,每个第一压簧44远离移动板43的一端与通槽4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卡板42靠近插板10的一侧面依次延伸至第一开槽41和第一卡槽48的内部,且卡板42与第一卡槽48相插接,卡板42远离插板10的一侧面贯穿限位槽46并延伸至安装座2的外部,卡板4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7,且限位板47与限位槽46相适配,通过紧固机构4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的将充电桩3进行固定安装,从而提高了度充电桩3的安装效率,且充电桩3在拆除时也更加的便捷。
具体的,第一卡紧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开槽51和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卡槽53,两个第二卡槽53分别开设于安装板11的上表面和底面,两个第二开槽51分别开设于安装槽6的内顶壁和内底壁,每个第二开槽5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插块54,两个插块5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52,且第二压簧52远离插块54的一端与第二开槽5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插块5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贯穿第二开槽51并延伸至第二卡槽53的内部,且插块54与第二卡槽53相插接,通过第一卡紧机构5的设置,能够对安装板11起到了限位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方便对充电桩3进行固定。
具体的,挤压机构7包括顶板71和等距离排列的第三压簧72,每个第三压簧72的两端均分别与安装槽6的内壁和顶板71的背面固定连接,顶板71的正面与安装板11的背面相接触,通过挤压机构7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充电桩3进行拆除,从而更加的省力。
具体的,导向机构8包括底槽81,底槽81开设于支撑座1的上表面,底槽81的内底壁镶嵌有电动推杆82,电动推杆82的型号为DT100,电动推杆8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4,固定板8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立板85,每个立板85的上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滚轮86,底槽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垫板83,且充电桩3的底面与垫板83的上表面相接触,底槽8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导向杆87,每个导向杆87的顶端均贯穿固定板84并与固定板84的内部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机构8的设置,能够便于单人对充电桩3进行安装和拆除,从而提高了对充电桩3的拆装效率。
具体的,第二卡紧机构9包括第一滑槽91和固定框98,第一滑槽91开设于安装槽6的内侧壁,第一滑槽9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93,且第一限位杆93的顶端与第一滑槽9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一滑槽9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滑板92,第一滑槽91的外表面贯穿两个第一滑板92并与第一滑板92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滑槽9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压簧94,两个第四压簧94靠近第一滑板9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9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第四压簧94缠绕于第一限位杆93的外表面,固定框98靠近第一滑槽91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99,第二滑槽9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滑板96,第二滑槽9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0,且第二限位杆90的顶端与第二滑槽99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90的外表面贯穿两个第二滑板96并与第二滑板96的内部滑动连接,每个第二滑板96远离固定框98的一侧面均交接有连杆95,两个连杆95远离第二滑板9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92的一侧面相铰接,且两个连杆95的外表面相互铰接,固定框98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柱97,限位柱97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三卡槽12的内部,且限位柱97与第三卡槽12滑动连接,通过第二卡紧机构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对安装板11进行插接限位,并保证了充电桩3的固定效果,从而更好的对充电桩3进行安装。
具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电动推杆82的电源,利用电动推杆82的运转控制固定板84进行上升,使滚轮86上升至底槽81的外部,接着将充电桩3放置于支撑座1上,并推动充电桩3进行限位;
S2,将插板10插至第一开槽41内,并转动卡板42,使限位板47通过限位槽46进入通槽45的内部,在第一压簧44的弹力作用下,将卡板42插至第一卡槽48内,即可完成对插板10的限位固定;
S3,控制电动推杆82的运转使滚轮86下降至底槽81内,使得充电桩3的底面与垫板83相接触,完成对充电桩3的固定;
S4,对充电桩3拆除时,拉动卡板42,将限位板47拉出,使卡板42远离插板10,并转动卡板42,使得限位板47能够与安装座2的外表面相接触,再将充电桩3拉动,对充电桩3进行拆除。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启动电动推杆82的电源,利用电动推杆82的运转控制固定板84进行上升,进一步的使滚轮86上升至底槽81的外部,接着将充电桩3放置于支撑座1上,并推动充电桩3进行安装,将安装板11插至安装槽6的内部,使得安装板11的外表面将拨动两个限位柱97转动,并最终在第四压簧94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柱97插至第三卡槽12内,对充电桩3进行限位,同时安装板11的上表面和底面将拨动插块54,并最终在第二压簧52的弹力作用下,将插块54插至第二卡槽53内,即可完成对充电桩3的限位效果,以便于工作人员将充电桩3进行固定安装,接着将插板10插至第一开槽41内,并转动卡板42,使限位板47能够通过限位槽46进入通槽45的内部,在第一压簧44的弹力作用下,将卡板42插至第一卡槽48内,即可完成对插板10的限位固定,操作更加的便捷,无需工作人员使用螺栓组件即可将充电桩3进行固定,使得单人操作也更加的便捷,安装完毕后,即可控制电动推杆82的运转使滚轮86下降至底槽81内,使得充电桩3的底面与垫板83相接触,即可保证了充电桩3的稳定性,对充电桩3拆除时,只需拉动卡板42,将限位板47拉出,使卡板42远离插板10,并转动卡板42,使得限位板47能够与安装座2的外表面相接触,即可将充电桩3拉动,对充电桩3进行拆除,从而更加便捷的对充电桩3进行拆卸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支撑座(1)和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和安装座(2)的背面均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放置有充电桩(3),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机构(8),所述充电桩(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插板(10),所述安装座(2)的正面设有两组相对称的紧固机构(4),所述安装座(2)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充电桩(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且安装板(11)延伸至安装槽(6)的内部,所述安装板(11)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2),所述安装槽(6)的内壁设有挤压机构(7),所述安装槽(6)的内部设有第一卡紧机构(5),所述安装槽(6)的内侧壁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卡紧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4)包括第一开槽(41)、卡板(42)和第一卡槽(48),所述第一开槽(41)开设于安装座(2)的正面,所述第一开槽(41)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槽(45),所述通槽(45)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46),所述插板(10)的背面延伸至第一开槽(41)的内部,所述第一卡槽(48)开设于插板(10)的外表面,所述卡板(42)位于通槽(45)的内部,所述卡板(42)的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移动板(43),且移动板(43)的外表面与通槽(4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43)远离插板(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压簧(44),每个所述第一压簧(44)远离移动板(43)的一端与通槽(4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板(42)靠近插板(10)的一侧面依次延伸至第一开槽(41)和第一卡槽(48)的内部,且卡板(42)与第一卡槽(48)相插接,所述卡板(42)远离插板(10)的一侧面贯穿限位槽(46)并延伸至安装座(2)的外部,所述卡板(4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7),且限位板(47)与限位槽(46)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开槽(51)和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卡槽(53),两个所述第二卡槽(53)分别开设于安装板(11)的上表面和底面,两个所述第二开槽(51)分别开设于安装槽(6)的内顶壁和内底壁,每个所述第二开槽(5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插块(54),两个所述插块(5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簧(52),且第二压簧(52)远离插块(54)的一端与第二开槽(51)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插块(5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贯穿第二开槽(51)并延伸至第二卡槽(53)的内部,且插块(54)与第二卡槽(53)相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7)包括顶板(71)和等距离排列的第三压簧(72),每个所述第三压簧(72)的两端均分别与安装槽(6)的内壁和顶板(71)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71)的正面与安装板(11)的背面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8)包括底槽(81),所述底槽(81)开设于支撑座(1)的上表面,所述底槽(81)的内底壁镶嵌有电动推杆(82),所述电动推杆(8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4),所述固定板(8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立板(85),每个所述立板(85)的上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滚轮(86),所述底槽(8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垫板(83),且充电桩(3)的底面与垫板(83)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底槽(8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导向杆(87),每个所述导向杆(87)的顶端均贯穿固定板(84)并与固定板(84)的内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紧机构(9)包括第一滑槽(91)和固定框(98),所述第一滑槽(91)开设于安装槽(6)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槽(9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93),且第一限位杆(93)的顶端与第一滑槽(9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9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滑板(92),所述第一滑槽(91)的外表面贯穿两个第一滑板(92)并与第一滑板(92)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9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压簧(94),两个所述第四压簧(94)靠近第一滑板(9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9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第四压簧(94)缠绕于第一限位杆(93)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框(98)靠近第一滑槽(91)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99),所述第二滑槽(9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滑板(96),所述第二滑槽(9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90),且第二限位杆(90)的顶端与第二滑槽(99)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90)的外表面贯穿两个第二滑板(96)并与第二滑板(96)的内部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滑板(96)远离固定框(98)的一侧面均交接有连杆(95),两个所述连杆(95)远离第二滑板(9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92)的一侧面相铰接,且两个连杆(95)的外表面相互铰接,所述固定框(98)的右侧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柱(97),所述限位柱(97)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三卡槽(12)的内部,且限位柱(97)与第三卡槽(12)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电动推杆(82)的电源,利用电动推杆(82)的运转控制固定板(84)进行上升,使滚轮(86)上升至底槽(81)的外部,接着将充电桩(3)放置于支撑座(1)上,并推动充电桩(3)进行限位;
S2,将插板(10)插至第一开槽(41)内,并转动卡板(42),使限位板(47)通过限位槽(46)进入通槽(45)的内部,在第一压簧(44)的弹力作用下,将卡板(42)插至第一卡槽(48)内,即可完成对插板(10)的限位固定;
S3,控制电动推杆(82)的运转使滚轮(86)下降至底槽(81)内,使得充电桩(3)的底面与垫板(83)相接触,完成对充电桩(3)的固定;
S4,对充电桩(3)拆除时,拉动卡板(42),将限位板(47)拉出,使卡板(42)远离插板(10),并转动卡板(42),使得限位板(47)能够与安装座(2)的外表面相接触,再将充电桩(3)拉动,对充电桩(3)进行拆除。
CN202110052107.0A 2021-01-15 2021-01-15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Withdrawn CN1126933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2107.0A CN112693350A (zh) 2021-01-15 2021-01-15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2107.0A CN112693350A (zh) 2021-01-15 2021-01-15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3350A true CN112693350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2107.0A Withdrawn CN112693350A (zh) 2021-01-15 2021-01-15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33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095A (zh) * 2021-11-30 2022-04-12 江苏麦迪尔高档门窗型材有限公司 一种顶制导轮的铝合金窗户
CN115489363A (zh) * 2022-09-06 2022-12-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可多角度调整的新能源充电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0095A (zh) * 2021-11-30 2022-04-12 江苏麦迪尔高档门窗型材有限公司 一种顶制导轮的铝合金窗户
CN115489363A (zh) * 2022-09-06 2022-12-2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可多角度调整的新能源充电桩
CN115489363B (zh) * 2022-09-06 2024-05-1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可多角度调整的新能源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3350A (zh) 挂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使用方法
CN107757402B (zh) 一种便捷型充电桩
CN112054751B (zh) 一种易安装的光伏发电设备
CN213948189U (zh) 一种具有防撞击功能的充电桩
CN21562143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用防脱装置
CN216476923U (zh) 一种门窗的铝合金边框安装结构
CN215759608U (zh) 一种移动式彩钢房的移动结构
CN214138291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线缆整理装置
CN212811197U (zh) 一种自承式电缆支架立柱
CN114439272A (zh) 一种商业别墅穿插施工用装配式支撑结构
CN214850319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装支架
CN212604614U (zh) 一种安装于太阳能路灯灯杆的节能型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8141104U (zh) 一种充电桩固定装置
CN211335629U (zh) 一种防水性能较好的充电桩
CN215498842U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太阳能手机充电桩
CN21960096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户外快速充电桩
CN219996496U (zh) 汽车充电口盖模拟开关试验装置
CN216222063U (zh) 一种可拆卸式爬楼梯机座椅
CN216793230U (zh) 一种多功能广告设计展示装置
CN212849943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充电机构
CN214587377U (zh) 一种英语教学用互动式教学设备
CN220797561U (zh) 一种电气柜用的支撑座
CN214011965U (zh) 一种硬盘的老化测试装置
CN217362243U (zh) 一种高效安装的环网柜
CN216252592U (zh) 一种抗风光伏发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