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9938A -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9938A
CN112689938A CN202080004909.8A CN202080004909A CN112689938A CN 112689938 A CN112689938 A CN 112689938A CN 202080004909 A CN202080004909 A CN 202080004909A CN 112689938 A CN112689938 A CN 112689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ceiving
transmitting
antenna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49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宁
杜志侠
蔡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89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处理器、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和发射端天线;发射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复合信号发送给基频射频转换单元;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功率信号用于给接收端充电;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用于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发射端天线;发射端天线,用于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发射端通过无线方式向接收端提供电能,从而实现给接收端的无线充电。无线充电一般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耦合的电磁场实现能量的无线传递。
目前,为了实现远距离的无线充电,发射端发射的射频信号为能量载体,接收端接收射频信号并转换为直流源,实现电能的传递。如图1所示,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1和接收端2。其中,发射端1和接收端2均包括功率模块和通讯模块。发射端的通讯模块20用于传递控制信号,通过发射端1的第一发射天线发射30;以便控制接收端2,具体的控制可以为接收端工作状态(包括开机、待机或休眠状态);发射端的功率模块10生成功率信号,通过发射端的第二发射天线发射20,以便接收端2实现电能的存储,完成无线充电。
但是,上述的发射端,虽然可以实现对于接收端的充电和控制,但是硬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能够简化内部硬件结构,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用于对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处理器、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和发射端天线;发射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复合信号发送给基频射频转换单元;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功率信号用于给接收端充电;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用于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发射端天线;发射端天线,用于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
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仅发射一路复合信号,复合信号是发射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生成的,即将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合二为一,可以简化信号的传输路径。具体是,基频射频转单元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端天线将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由于发射端仅发射一路信号,不存在单独的功率信号和单独的控制信号。因此发射端不必采用分离的通讯模块和功率模块,即不必存在两个独立的信号传输路径。因此,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优选地,发射端,天线还用于接收接收端发射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基频射频转换单元,还用于将反馈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发送给发射端处理器;反馈信号携带接收端的位置信息;发射端处理器,还用于由位置信息判断接收端的位置变动时调整功率信号。接收端的能量需求随着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携带位置信息的反馈信号,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中的携带的位置信息判断接收端的位置变动,即接收端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根据位置信息调整功率信号,即调整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优选地,发射端天线,还用于接收接收端发射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给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基频射频转换单元,还用于将反馈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发送给发射端处理器;反馈信号携带接收端的电量信息;发射端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电量信息调整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接收端的能量需求随着接收端电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携带电量信息的反馈信号,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中的携带的电量信息调整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即调整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优选地,发射端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控制信号产生相位调制信号,根据通信带宽和功率信号生成高峰均功值比PAPR波形;根据相位调制信号和高PAPR波形生成复合信号。由于相位调制信号不调整高PAPR信号波形的幅度,保证多音信号的波形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持在较高的峰均功值比,使接收端具有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相位调制信号通过调节高PAPR信号的相位,将控制信息融合在相位的变化中,从而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并激发接收端更好地充电,提高接收端的输出直流功率。
优选地,发射端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反馈信号调整高PAPR波形。由于高PAPR波形可以在低功率状态下提升接收端的转换效率,因此在目标物距离位置较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高PAPR波形来提升PAPR,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带宽可以提高微波高峰的重复频率,进一步提升接收端转换效率。
优选地,发射端还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包括: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发射端天线;发射端处理器,用于发送复合信号时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信号发送通路;还用于接收反馈信号时控制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信号接收通路。发射端包括一个天线,减少了天线,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优选地,发射端天线包括:发射端发射天线和发射端接收天线;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包括: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发射端发射天线连接信号发送通路;发射端发射天线,用于发射复合信号;发射端接收天线连接信号接收通路;发射端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反馈信号。发射端包括两个天线,减少了开关,不用通过控制开关来切换通路,使发射端的控制更加简单。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处理器、功率模块、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天线;接收端天线,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为发射端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的复合信号;功率模块,用于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以便给接收端处理器和通讯模块供电;通讯模块,用于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接收端处理器;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接收端天线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获得复合信号,功率模块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为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处理器提供电能,通讯模块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从而接收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接收端处理器,还用于给通讯模块发送反馈信号,反馈信号携带接收端的位置信息;通讯模块,还用于将反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所接收端天线;接收端天线,还用于发射反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以使发射端由位置信息判断接收端的位置变动时调整功率信号。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携带位置信息的反馈信号,用于接收端的位置变动时,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发生变化时,发射端根据位置信息调整功率信号,即调整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优选地,接收端处理器,还用于给通讯模块发送反馈信号,反馈信号还携带接收端的电量信息,以使发射端根据电量信息调整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接收端向发射端发送携带电量信息的反馈信号,用于接收端的电量发生变化时,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发生变化时,发射端根据电量信息调整功率信号和控制信号,即调整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优选地,接收端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天线;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接收复合信号时先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通信接收通路;然后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采用一根天线接收或发送复合信号或反馈信号,减少了接收端中天线的数量,从而简化接收端的结构,降低接收端的成本。
优选地,接收端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天线;接收端处理器,用于发送反馈信号时控制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端,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通信发送通路。采用一根天线接收或发送复合信号或反馈信号,减少了接收端中天线的数量,从而简化接收端的结构,降低接收端的成本。
优选地,接收端天线包括:接收端接收天线和接收端收发天线;接收端接收天线连接功率模块,接收端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复合信号;接收端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收发天线;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接收复合信号时控制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通信接收通路;用于发送反馈信号时控制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通信发送通路。通过采用两个天线一个开关,降低开关的数量。
优选地,接收端天线包括:第一接收天线、第二接收天线和第一发射天线;第一接收天线连接功率模块,第一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复合信号;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第二接收天线连接通信接收通路,用于接收复合信号;第一发射天线连接通信发射通路,用于发送反馈信号。通过采用三个天线,降低开关的数量,从而不需要控制开关来切换模块或通路。
优选地,接收端还包括:第五切换开关;第五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天线;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接收复合信号时先控制第五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通讯模块;然后控制第五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接收端内部仅包括通信接收通路,不包括通信发送通路,简化了接收端的内部结构,降低了接收端的成本。
优选地,接收端还包括:功率分配器;功率分配器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天线,功率分配器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和通讯模块;功率分配器,用于将接收的复合信号分成两部分,分别发送给功率模块和通讯模块。接收端内部仅包括通信接收通路,不包括通信发送通路,简化了接收端的内部结构,且接收端包括一个天线,降低了接收端的成本。同时采用功率分配器,从而不需要控制开关来切换模块。
优选地,接收端天线包括:第三接收天线和第四接收天线;第三接收天线连接功率模块,第三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复合信号;第四接收天线连接通讯模块,第四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复合信号。接收端内部仅包括通信接收通路,不包括通信发送通路,简化了接收端的内部结构,降低了接收端的成本。采用两个天线,从而不需要控制开关来切换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介绍的发射端和以上介绍的接收端;发射端,用于为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
优选地,发射端与接收端以带内通信进行无线通信。
优选地,接收端为以下任意一种:智能通讯终端、穿戴设备、传感器或智能电池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仅发射一路复合信号,复合信号是发射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生成的,即将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合二为一,可以简化信号的传输路径。具体是,基频射频转单元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端天线将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由于发射端仅发射一路信号,不存在单独的功率信号和单独的控制信号。因此发射端不必采用分离的通讯模块和功率模块,利用通讯模块传输控制信号,利用功率模块传输功率信号,即不必存在两个独立的信号传输路径。因为发射端内部只产生和传输一个复合信号即可,因此发射端内部仅存在复合信号传输路径即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射端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复合信号的流程图;
图10为图9对应的一种生成复合信号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多音信号的幅度与普通等幅信号的幅度的对比图;
图12为图9中多音信号与普通调相信号随着出入功率变化直流功率变化的对比图;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模块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模块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模块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无线充电系统的通信可以使用带内通信,也可以使用带外通信,下面结合图1进行简要介绍。
如图1所示的发射端1,通过两个独立的传输路径分别发送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带内通信。
发射端1发送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采用同一频段。一般通信系统中,由于一个频段在同一时间只能发送一种信号,所以发射端1采用带内通信发送信号时,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发送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即接收端无法同时接收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
第二种:带外通信。
发射端1发送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的频段。一种频段发送功率信号,另一种频段发送控制信号,这种占用的频段比带内通信多。
本申请不限定发射端与接收端通信采用带内通信,还是带外通信,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带内通信为例进行介绍,即使用同一个频段发送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发射端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生成复合信号,因为复合信号仅是一种信号,只需要一个传输路径,不需要使用同一个频段时采用两个时段来分别发送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不会因为只有一个频段而分时复用的问题。该发射端只需要一个信号传输路径,可以简化发射端的内部结构。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的应用场景。
参见图2,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1和接收端2,发射端1为接收端2进行无线充电。
以下各个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无线充电系统中接收端的个数。例如,发射端可以给一个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也可以给多个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例如,图2中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一个发射端1和三个接收端2。
本实施例也不限定发射端给多个接收端充电的方式。例如,多个接收端同时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端可以给每个接收端平均充电,即每个接收端接收的能量相同;或者多个接收端中的有的接收端电量较低时,发射端可以优先给电量较低的接收端充电。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发射端1。例如,可以为基站、路由器或者射频充电站等设备。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接收端2,例如,从接收端工作时位置是否会发生移动可以包括两类: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为通讯终端(手机)、发声设备(如音响)、穿戴设备(如手表、手环或耳机)等。固定终端可以包括:传感器、物联网设备。以图2为例,发射端1为基站,三个接收端分别为2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基站分别给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
下面以一个发射端1给一个接收端2无线充电为例说明无线充电的原理。
发射端1向接收端2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该复合信号不仅承载功率信号,还承载控制信号。接收端2接收并解调该复合信号,根据复合信号中承载的功率信号将射频能量转换为直流源实现电能的存储,根据复合信号中承载的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接收端的工作状态,例如工作状态可以为接收端开机或接收端休眠。具体地,接收端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则控制接收端开机,进行无线充电。当发射端对应多个接收端时,如果同时多个接收端的电量均低于预设电量时,由于发射端可提供的功率有限,可能无法同时给所有的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此时可以控制部分接收端进入休眠工作状态,不给休眠的接收端进行充电,先给非休眠的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待充电的接收端充满或者充到可以工作的电量以后,再给休眠的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
接收端2也可以向发射端1发送反馈信号,用于反馈接收端的信息。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反馈信号的内容,例如可以为功率需求、位置信息等。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发射端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该发射端的发射端处理器可以根据功率信号和控制信号生成复合信号,并通过一条传输通路发送复合信号,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为了方便描述,下面以一个接收端为例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1用于对接收端2进行无线充电。发射端1包括发射端处理器100、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和发射端天线300。
发射端处理器10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为复合信号,将复合信号发送给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其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2的工作状态,功率信号用于给接收端2进行无线充电。接收端2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开机、关机或休眠等。
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种类。例如,复合信号可以为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的多音信号,也可以为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信号。多音信号与普通等幅波形相比,在同样的功率下,多音信号可以激发接收端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
由于多音信号由多个相位相同或相近的子波叠加,叠加信号会受到相同初始相位信号的调制,从而产生较大的瞬时功率峰值,因此多音信号比普通信号具有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利用此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功率转换效率。
但是,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高PAPR信号的种类,可以采用各种具有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的信号,例如,可以为多音信号、开关信号或超宽带信号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可以向接收端发送复合信号,也可以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下面结合图4介绍发射端不接收反馈信号的情况,结合图5介绍发射端接收反馈信号的情况。
参见图4,该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处理器的示意图。
发射端处理器100包括:信号处理子模块110、波形选择模块120、控制信号生成模块130、混叠器140和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150。
参见图5,该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射端处理器的示意图。
发射端处理器100包括信号处理子模块110、波形选择模块120、控制信号生成模块130、混叠器140、DAC150和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160。
发射端需要接收来自接收端的反馈信号时,反馈信号通过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从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基频信号对应的是模拟信号形式,因此需要模数转化器160将反馈信号对应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给信号处理子模块110处理。
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用于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发射端天线300。
由于发射端天线300以射频信号形式将能量传输给接收端,所以需要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将发射端处理器100传送的复合信号从基频信号形式转换为射频信号形式,然后发送给发射端天线300。
参见图6,该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包括:混叠器210、振荡器220和功率放大器230。
下面以发射端需要接收反馈信号为例说明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的结构。
参见图7,该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发射端需要接收来自接收端的反馈信号时,发射端不仅需要发送信号,还需要接收信号,即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包括两条信号传输通路,分别为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两条通路均包括混叠器210、振荡器220和功率放大器230。发射端天线300,用于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以便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天线接收该复合信号。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发射端天线3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例如,当发射端只需发送信号时,发射端天线300可以为一个天线或一组天线阵列。
再如,当发射端既需要发送信号又需要接收信号时,发射端天线300可以为至少两个天线,一个天线用于发射信号,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又或者发射端天线300也可以为一个天线,通过切换开关控制天线接收信号或发射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仅发射一路复合信号,复合信号是发射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生成的,即将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合二为一,可以简化信号的传输路径。基频射频转单元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端天线将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由于发射端仅发射一路信号,不存在单独的功率信号和单独的控制信号。因此发射端不必采用分离的通讯模块和功率模块,利用通讯模块传输控制信号,利用功率模块传输功率信号,即不必存在两个独立的信号传输路径。发射端内部只产生和传输一个复合信号,因此发射端内部仅存在复合信号传输路径即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
发射端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该发射端的发射端处理器可以根据反馈信号生成高PAPR波形,根据控制信号生成相位调制信号,相位调制信号通过不调整高PAPR信号波形的包络幅度,而调节整体高PAPR信号的相位生成复合信号,从而激发接收端进入高效功率转换,提高接收端的输出直流功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8,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其中,发射端处理器100采用图4的形式、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采用图6的形式和发射端天线300。
信号处理子模块110生成功率信号和控制信号。将功率信号发送给波形选择模块120,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信号生成模块130。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信号处理子模块的种类,例如信号处理子模块可以为单片机或者数字处理芯片等。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信号处理子模块110发送功率信号和控制信号的顺序。例如可以先发送功率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或者先发送控制信号,后发送功率信号;又或者同时发送功率信号和控制信号。
波形选择模块120根据功率和通信带宽B生成相应的波形,本实施例以高PAPR波形为例进行说明。
控制信号生成模块130根据控制信号产生相应的相位调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的不同,相位调制信号有不同的形式,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相位调制信号的形式。例如,控制信号为01101,相位调制信号为携带控制信号的相位信息。
混叠器140根据高PAPR波形与相位调制信号生成复合信号。
数模转换器150将复合信号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发送给基频射频单元200中的混叠器210,以便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将复合信号转化为射频信号发射给接收端。
下面以高PAPR信号中的多音信号为例进一步说明复合信号的调制原理。
参见图9,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复合信号的流程图。
波形选择模块120根据信号处理子模块110生成的功率Pt、音数Nt与通信带宽B选择对应的多音信号,如波形选择模块120上方的信号图形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Nt决定了波形的性质。例如Nt=2表示2个正弦波形的叠加,Nt=3表示3个正弦波形的叠加。Nt取值越大,则一个信号周期内波形的峰值幅度越高。
控制信号生成模块130根据信号处理子模块110生成的控制信号产生相位调制信号,如控制信号生成模块130右侧的信号图形所示。
混叠器140根据相位调制信号和多音信号生成复合信号,如混叠器140右侧的信号图形所示。
参见图10,该图为图9对应的一种生成复合信号的示意图。
第一行信号为当Nt=4、B=8MHz时对应的多音信号的波形。该多音信号由4个正弦波的波形叠加,0至0.5微秒内为一个信号周期,该信号周期内峰值数量为4。
第二行信号为根据控制信号01101生成的相位调制信号,0-0.5微秒内的信号周期为低电平,用0表示;0.5-1微秒内的信号周期为高电平,用1表示。
第三行信号为根据第一行多音信号和第二行相位调制信号生成的复合信号。复合信号的波形与多音信号的波形相同,复合信号的相位与相位调制信号的相位相同。
由此,仅改变多音信号的相位,不改变多音信号的波形,即不改变多音信号的包络幅度,保证多音信号不会变成普通的等幅信号或低PAPR波形,从而保证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通过改变相位携带控制信息,从而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并激发接收端更好地充电,提高接收端的输出直流功率。
参见图11,该图为图9中多音信号的幅度与普通等幅信号的幅度的对比图。
虚线表示普通调相信号,实线表示复合信号。由此可见,复合信号的幅度比普通等幅信号的幅度更大,从而功率转换效率更大。
参见图12,该图为图9中多音信号与普通调相信号随着出入功率变化直流功率变化的对比图。
虚线表示普通调相信号对应的随着输入功率变化直流功率变化的曲线,实线表示复合信号对应随着输入功率变化直流功率变化的曲线。由此可见,由此可见,相同功率下,采用复合信号接收端的输出的直流功率比采用普通等幅信号接收端的输出的直流功率更大,从而功率转换效率更大。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相位调制方式,例如,可以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方式、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QPSK)调制方式、十六相相移键控16-PSK调制方式等。
例如,采用BPSK调制方式调制的控制信号为01101,可以生成如图5第二行所示的相位调制信号的波形。
下面介绍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继续参见图8。
混叠器210接收数模转换器DAC150发送的模拟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属于基频信号,混叠器210与振荡器220将基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230放大,发送给发射端天线300,发射端天线300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给接收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通过发射端处理器中的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生成相位调制信号,通过发射端处理器中的波形选择模块生成高PAPR信号波形,根据相位调制信号和高PAPR信号波形生成复合信号。基频射频转单元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端天线将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同时,由于相位调制信号不调整高PAPR信号波形的幅度,保证多音信号的波形不会发生变化(不会从高PAPR信号变成普通等幅信号,例如正弦信号),从而保持在较高的峰均功值比,使接收端具有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相位调制信号通过调节高PAPR信号的相位,将控制信息融合在相位的变化中,从而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并激发接收端更好地充电,提高接收端的输出直流功率。
发射端实施例三:
由于发射端所产生的能量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即,随着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距离的增加,能量在传输路径上会被消耗的越多,接收端所接收的能量就会减小,传输的功率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为了保证接收端接收符合接收端需求的能量,下面将接收端的使用场景分为固定场景和移动场景分别进行介绍。
固定场景为在无线充电时,接收端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的场景。例如,接收端为物联网设备时,物联网设备的活动范围一般在工厂、仓库或机房内,物联网设备的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即接收端的位置不变,更适用于使用发射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发射端实现无线充电。例如,位于工厂的传感器,位于楼宇的打印机等。
移动场景为在无线充电时,发射端位置发生变化的场景。例如,接收端为手机或耳机等智能设备时,智能设备的位置会随着用户的移动而经常变化。随着接收端位置发生变化,接收端需求的能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接收端与发射端的距离变大了,此时需要充电的能量随之变大,因此为了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发射端可以根据接收端的能量需求调整复合信号中的功率信号。
接收端可以将接收端的能量需求以反馈信号的形式发送给发射端,本实施例不限定反馈信号的内容。例如,反馈信号可以包括接收端的位置信息、接收端的电量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参见图13,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其中,发射端处理器100采用图5的形式、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采用图7的形式、发射端天线300和第一切换开关400。
其中,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包括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图13中与DAC150连接的通路为信号发送通路,与ADC160连接的通路为信号接收通路。
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一端连接发射端天线。通过第一切换开关400连接不同的通路使发射端天线300处于发送信号状态还是处于接收信号状态。
发射端处理器100控制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发送通路,发送复合信号。该通路的工作原理与发射端实施例二中发送复合信号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发射端处理器100控制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接收通路,接收反馈信号。
发射端1通过发射端天线300接收由接收端2发射的反馈信号,第一切换开关400连接信号接收通路,通过基频射频模块200中的功率放大器230放大,并经过混叠器210与振荡器220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后,发送给发射端处理器100中的ADC160。
ADC160将基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子模块110。信号处理子模块110根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反馈信号解调关键信息,调节控制信号和/或功率信号,从而调节复合信号。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接收端的反馈信号调整下一次发射的复合信号。
下面举例说明根据反馈信号调节控制信号和/或功率信号,从而调节复合信号的工作原理。
例如,反馈信号中携带接收端的位置信息,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位置信息判断接收端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接收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后调整功率信号,从而生成调整后的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再如,反馈信号中携带接收端的电量信息,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电量信息调整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从而生成调整后的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又如,反馈信号中携带接收端的位置信息和电量信息,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位置信息调整功率信号,根据电量信息调整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从而生成调整后的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的能量需求。
本实施例不限定判断反馈信号发生变化的主体。例如,接收端判断反馈信号发生变化,将反馈信号发送给发射端,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直接调整复合信号。再如,接收端实时或者每隔固定时间向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发射端判断反馈信号发生变化后,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复合信号。
再如,发射端可以根据反馈信号调整PAPR信号的波形。即通过调整Nt和B(B决定了峰值重复频率)调整多音波形或者使用不同PAPR特性的波形,从而调整复合信号。
由于高PAPR波形可以在低功率状态下提升接收端的转换效率,因此在目标物距离位置较远的情况下(此时路损较高),可以提高Nt,来提升PAPR,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带宽可以提高微波高峰的重复频率,进一步提升接收端转换效率。
由于发射端发射不断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信号和/或功率信号,从而生成满足接收端需求的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不断变化的需求。
参见图14,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基频射频转换单元200包括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
发射端发射天线310连接信号发送通路,发射端接收天线320连接信号接收通路;
发射端发射天线310,用于发射复合信号,发射端接收天线320,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
下面仅说明图14与图13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图14不再通过第一切换开关400控制发射端天线300处于发送信号状态还是处于接收信号状态,而是直接通过发射端发射天线310和发射端接收天线320发送和接收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通过发射端处理器中的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生成相位调制信号,通过发射端处理器中的波形选择模块生成高PAPR信号波形,根据相位调制信号和高PAPR信号波形生成复合信号。基频射频转单元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端天线将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更适用于给用于移动场景的接收端无线充电。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发射端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发射端的成本。同时,由于相位调制信号不调节高PAPR信号波形的包络幅度,保证多音信号不会变成普通的等幅信号或低PAPR信号,从而使接收端保持较高的功率转换效率;相位调制信号通过调节高PAPR信号的相位,将控制信息融合在相位的变化中,从而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并激发接收端更好地充电,提高接收端的输出直流功率。
接收端实施例一: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接收端通过发射端发送的复合信号进行无线充电,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2包括:接收端处理器400、功率模块500、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天线700。
接收端天线700,用于接收发射端1发射的射频信号;其中,射频信号为发射端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的复合信号。
接收端天线700将接收的射频信号传送给功率模块500和通讯模块600。
本实施例不限定接收端天线700传送信号的先后顺序。例如,接收端天线700可以将射频信号先传送给功率模块500,再传送给通讯模块600;或者接收端天线700可以将射频信号先传送给通讯模块600,再传送给功率模块500;又或者接收端天线700可以将射频信号同时传送给功率模块500和通讯模块600。
功率模块500,用于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以便给接收端处理器400和通讯模块600供电。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功率模块500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参见图16,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模块的示意图。
功率模块500包括:整流模块510、功率管理模块520和能量存储模块530。
整流模块510将从接收端天线700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源,发送给功率管理模块520,功率管理模块520根据直流源形成稳压源,并将获得的能量存储在能量存储模块530中。能量存储模块530给接收端处理器400和通讯模块600提供电能。
通讯模块600,用于将复合信号解调为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接收端处理器400。
下面以接收端不能给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为例说明通讯模块600的结构。
参见图17,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模块的示意图。
接收端不需要给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的功能时,接收端只需具有信号接收通路即可。通讯模块600包括功率放大器610、混叠器620、振荡器630、ADC640和信号处理子模块650。
本实施例不限定信号处理子模块650。例如,信号处理子模块650可以为单片机、微处理器等。
下面以接收端能够给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为例说明通讯模块的结构。
参见图18,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模块的示意图。
接收端需要给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时,还需要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讯模块600包括两条信号传输通路,分别为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通信接收通路包括功率放大器610、混叠器620、振荡器630和ADC640;通信发送通路包括功率放大器610、混叠器620、振荡器630和DAC660,两条通路通过信号处理子模块650连接。
接收端处理器40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2的工作状态。
接收端处理器400根据通讯模块600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2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信号为控制接收端2开机,则接收端处理器400控制接收端2开机。
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接收端处理器400的连接方式。例如,接收端处理器400通过不可变的连接方式(如通过导线连接)与功率模块500和通讯模块600连接;或者接收端处理器400通过可变的连接方式(如通过接口插拔连接方式)与功率模块500和通讯模块60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包括接收端天线、功率模块、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处理器。接收端天线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获得复合信号,功率模块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为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处理器提供电能,通讯模块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从而接收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接收端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该接收端不仅能够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复合信号进行无线充电,还能够向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用于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复合信号,以满足接收端不断变化的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9,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接收端2包括接收端处理器400、接收端天线700、第二切换开关810和第三切换开关820,功率模块500采用图16的形式,根据接收端能够给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通讯模块600采用图18的形式。
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一端连接接收天线700。通讯模块600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采用一根天线接收或发送复合信号或反馈信号,减少了接收端中天线的数量,从而简化接收端的结构,降低接收端的成本。
下面先介绍接收端接收复合信号的工作原理。
接收端处理器400,先控制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一端,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二端连接通信接收通路,然后控制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模块。
接收端天线700接收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然后通过通讯模块600中的功率放大器610放大,通过混叠器620和振荡器630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再通过ADC640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子模块650处理。
信号处理子模块650根据复合信号对应的信号,将复合信号解调后获得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接收端处理器400。接收端处理器400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不限定信号处理子模块650的解调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不限定接收端的工作状态。例如,开启功率接收模式,接收端处理器400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以便功率模块500中的能量存储模块存储能量,从而为信号处理子模块65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提供电能。再如,关闭功率接收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仅具有一个天线时,由于充电时间一般较长,通讯时间较短,因此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的时间可以多于连接通讯模块600的时间。
接收端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例如,接收端的位置发生变化、接收端的电量信息发生变化等,接收端可以将发生变化的信息以反馈信号发送给发射端,以便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调节复合信号,从而满足接收端的需求。
下面介绍接收端发射反馈信号的工作原理。
接收端处理器400,控制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一端,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二端连接通信发送通路。
接收端处理器400根据接收端的需求变化生成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子模块650,通过DAC660、混叠器620、振荡器630与功率放大器610将反馈信号以射频形式发送给接收端天线700,并通过接接收端天线700发送反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给发射端,以便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中携带的位置信息和/或电量信息调整复合信号,以便满足接收端不断变化的需求。
接收端天线与切换开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不同的组合,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组合的方式。下面以两种接收端天线与切换开关的组合方式为例说明。
第一种:两个天线与一个切换开关。
参见图20,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接收端天线700包括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接收端收发天线720,接收端接收天线710连接功率模块500,用于接收复合信号给功率模块。
接收端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830,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收发天线720;
通讯模块600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接收端收发天线720接收复合信号时,接收端处理器400控制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二端连接通信接收通路;接收端收发天线720发送反馈信号时,接收端处理器400控制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信发送通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工作原理与前述接收端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三个天线。
参见图21,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接收端天线包括第一接收天线710、第二接收天线720和第一发射天线730;
第一接收天线710连接功率模块500,用于接收复合信号给功率模块500;
通讯模块600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第二接收天线720连接通信接收通路,用于接收复合信号;第一发射天线730连接通信发射通路,用于发送反馈信号。
通过采用三个天线,降低开关的数量,从而不需要控制开关来切换开关。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接收端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接收端能够更好的充电,接收端通过一条反馈信号传输通路发送反馈信号给发射端,用于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复合信号。接收端天线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获得复合信号,功率模块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为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处理器提供电能,通讯模块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从而接收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接收端实施例三:
接收端实施例二中的接收端可以生成反馈信号发送给发射端,以便发射端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复合信号从而满足接收端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于一些需求不发生变化的接收端,无需向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可以通过接收端的结构降低成本。
参见图22,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接收端2包括接收端处理器400、接收端天线700和第五切换开关840,功率模块500采用图16的形式,由于接收端无需给发射端发送反馈信号,因此通讯模块可以采用图17的形式。
接收端天线700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复合信号时,接收端处理器400先控制第五切换开关840的第二端连接通讯模块600,然后控制第五切换开关840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工作原理与前述接收端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不仅可以通过切换开关控制接收端天线与功率模块或通讯模块连接,还可以通过功率分配器同时连接功率模块和通讯模块。
参见图23,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接收端还包括功率分配器900,功率分配器900的第一端连接接收端天线700,功率分配器900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和通讯模块600。功率分配器900用于将接收的复合信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复合信号发送给功率模块500,一部分复合信号发送给通讯模块600。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功率分配器分配复合信号的比例。例如,1:1分配或n:1分配,其中n为任意自然数。为了存储更多的电能,可以给功率模块分配较多的复合信号,给通讯模块分配较少的复合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工作原理与前述接收端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还可以通过两个天线同时连接功率模块和通讯模块。
参见图24,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的接收端。
接收端天线700包括第三接收天线740和第四接收天线750,第三接收天线740连接功率模块500,用于接收复合信号;第四接收天线750连接通讯模块600,用于接收复合信号。
第三接收天线740和第四接收天线750同时工作,第三接收天线74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第四接收天线75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
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三接收天线和第四接收天线分配复合信号的比例。例如,1:1分配或n:1分配,其中n为任意自然数。为了存储更多的电能,可以给功率模块分配较多的复合信号,给通讯模块分配较少的复合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工作原理与前述接收端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获得复合信号,功率模块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为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处理器提供电能,通讯模块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从而接收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相比于接收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接收端,不具有通信发送通路,简化了接收端的结构,降低了接收端的成本。
无线充电系统实施例: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和接收端,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以上实施例介绍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参见图25,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1和接收端2,发射端1用于给接收端2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工作原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发射端1与接收端2可以以带内通信进行无线充电。接收端可以为智能通讯终端、穿戴设备、传感器或智能电池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接收端能够更好地充电,下面以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能够发射反馈信号给发射端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采用不同的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组合,无线充电系统有不同的控制策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三个阶段的工作状态: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b)通讯阶段;c)充电阶段。
下面根据发射端与接收端不同的组合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13中的发射端与图19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接收端2中的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二端与通信发送通路连接,接收端2向发射端1发射反馈信号。发射端1中的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接收通路,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对应的复合信号,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发送通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b)通讯阶段。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天线700接收复合信号,接收端2中的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二端与通信接收端通路连接,通讯模块600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用于接收端处理器400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c)充电阶段,发射端1保持复合信号发射状态,接收端2的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功率模块500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从而为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供电。
第二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13中的发射端与图20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接收端2中的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二端与通讯模块600中的通信发送通路连接,接收端2向发射端1发射反馈信号。此时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或功率模块500不工作。发射端1中的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接收通路,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对应的复合信号,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发送通路。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进入b)通讯阶段和c)充电阶段。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收发天线72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接收端2中的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二端与通讯模块600中的通信接收端通路连接,通讯模块600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处理器400;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功率模块500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从而为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供电。
接收端收发天线720与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复合信号的比例由各自天线的增益决定,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分配比例。
第三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13中的发射端与图21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接收端2中第一发射天线730工作,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接收端收发天线720不工作。通讯模块600通过第一发射天线730发射反馈信号给发射端1。发射端1中的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接收通路,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对应的复合信号,第一切换开关40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发送通路。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进入b)通讯阶段和c)充电阶段。接收端2中第一发射天线730不工作,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接收端收发天线720工作。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用于功率模块500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从而为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供电;接收端收发天线72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通讯模块600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处理器400。
接收端收发天线720与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复合信号的比例由各自天线的增益决定,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分配比例。
第四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14中的发射端与图19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接收端2中的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二端与通信发送通路连接,接收端2向发射端1发射反馈信号。发射端接收天线320接收反馈信号,发射端发射天线310不工作,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对应的复合信号。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b)通讯阶段。发射端发射天线310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端接收天线320不工作,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天线700接收复合信号,接收端2中的第二切换开关810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切换开关820的第二端与通信接收端通路连接,通讯模块600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处理器400。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c)充电阶段,发射端发射天线310保持复合信号发射状态,接收端2的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功率模块500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从而为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供电。
第五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14中的发射端与图20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接收端2中的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二端与通讯模块600中的通信发送通路连接,接收端2向发射端1发射反馈信号。此时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或功率模块500不工作。发射端接收天线320接收反馈信号,发射端发射天线310不工作,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对应的复合信号。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进入b)通讯阶段和c)充电阶段。发射端发射天线310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端接收天线320不工作。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收发天线72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接收端2中的第四切换开关830的第二端与通讯模块600中的通信接收端通路连接,通讯模块600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接收端处理器400;接收端2通过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功率模块500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从而为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供电。
接收端收发天线720与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复合信号的比例由各自天线的增益决定,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分配比例。
第六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14中的发射端与图21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复合信号生成阶段00。接收端2中第一发射天线730工作,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接收端收发天线720不工作。通讯模块600通过第一发射天线730发射反馈信号给发射端1。发射端接收天线320接收反馈信号,发射端发射天线310不工作,发射端处理器100根据反馈信号生成对应的复合信号。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进入b)通讯阶段和c)充电阶段。发射端发射天线310发射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端接收天线320不工作。接收端2中第一发射天线730不工作,接收端接收天线710和接收端收发天线720工作。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用于功率模块500将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从而为通讯模块600和接收端处理器400供电;接收端收发天线720接收一部分复合信号,通讯模块600从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接收端处理器400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接收端收发天线720与接收端接收天线710接收复合信号的比例由各自天线的增益决定,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分配比例。
为了简化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的成本,下面以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不能发射反馈信号给发射端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采用不同的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组合,无线充电系统有不同的控制策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两个阶段的工作状态:a)通讯阶段;b)充电阶段。
下面根据发射端与接收端不同的组合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8中的发射端与图22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由第五切换开关840控制系统进入a)通讯阶段或b)充电阶段。第五切换开关840的第二端连接通讯模块600,则无线充电系统进入a)通讯阶段;第五切换开关840的第二端连接功率模块500,则无线充电系统进入b)充电阶段。
第二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8中的发射端与图23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进入a)通讯阶段和b)充电阶段。功率分配器900按照不同的比例给通讯模块600和功率模块500分配复合信号。
通讯模块600和功率模块500接收复合信号的比例由各自天线的增益决定,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分配比例。
第三种,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图8中的发射端与图24中的接收端。
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同时进入a)通讯阶段和b)充电阶段。功率分配器900按照不同的分配比例给通讯模块600和功率模块500分配复合信号。
通讯模块600和功率模块500接收复合信号的比例由各自天线的增益决定,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复合信号的分配比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具有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为接收端无线充电。发射端仅发射一路复合信号,复合信号是发射端处理器根据控制信号与功率信号生成的,即将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合二为一,可以简化信号的传输路径。基频射频转单元将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射端天线将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由于发射端仅发射一路信号,不存在单独的功率信号和单独的控制信号。因此发射端不必采用分离的通讯模块和功率模块,利用通讯模块传输控制信号,利用功率模块传输功率信号,即不必存在两个独立的信号传输路径。发射端内部只产生和传输一个复合信号,因此发射端内部仅存在复合信号传输路径即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通过一条复合信号传输通路,便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以及控制功能。该无线充电系统简化了内部的硬件结构,降低了整个无线充电系统的成本。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端处理器、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和发射端天线;
所述发射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复合信号发送给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接收端的工作状态,所述功率信号用于给所述接收端充电;
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复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所述发射端天线;
所述发射端天线,用于发射所述复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天线,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发射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
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发送给所述发射端处理器;所述反馈信号携带所述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所述发射端处理器,还用于由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变动时调整所述功率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天线,还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发射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
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为基频信号发送给所述发射端处理器;所述反馈信号携带所述接收端的电量信息;
所述发射端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电量信息调整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功率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相位调制信号,根据通信带宽和所述功率信号生成高峰均功值比PAPR波形;根据所述相位调制信号和所述高PAPR波形生成所述复合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带宽、音数Nt和所述功率信号生成多音信号的高峰均功值比PAPR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高PAPR波形。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还包括:第一切换开关;
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包括: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射端天线;
所述发射端处理器,用于发送所述复合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发送通路;还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天线包括:发射端发射天线和发射端接收天线;
所述基频射频转换单元包括:信号发送通路和信号接收通路;
所述发射端发射天线连接所述信号发送通路;所述发射端发射天线,用于发射所述复合信号;
所述发射端接收天线连接所述信号接收通路;所述发射端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
9.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处理器、功率模块、通讯模块和接收端天线;
所述接收端天线,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为所述发射端根据控制信号和功率信号生成的复合信号;
所述功率模块,用于将所述复合信号转换为能量进行存储,以便给所述接收端处理器和所述通讯模块供电;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从所述复合信号中获得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处理器;
所述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接收端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处理器,还用于给所述通讯模块发送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携带所述接收端的位置信息;
所述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所接收端天线;
所述接收端天线,还用于发射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射频信号,以使所述发射端由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变动时调整所述功率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号还携带所述接收端的电量信息,以使所述发射端根据所述电量信息调整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功率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
所述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端天线;
所述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时先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信接收通路;然后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包括: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
所述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端天线;
所述接收端处理器,用于发送所述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信发送通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天线包括:接收端接收天线和接收端收发天线;
所述接收端接收天线连接所述功率模块,所述接收端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
所述接收端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端收发天线;
所述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所述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时控制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信接收通路;用于发送所述反馈信号时控制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信发送通路。
15.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天线包括:第一接收天线、第二接收天线和第一发射天线;
所述第一接收天线连接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第一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
所述通讯模块包括通信发送通路和通信接收通路;
所述第二接收天线连接所述通信接收通路,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
所述第一发射天线连接所述通信发射通路,用于发送所述反馈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包括:第五切换开关;
所述第五切换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端天线;
所述接收端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时先控制所述第五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讯模块;然后控制所述第五切换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包括:功率分配器;
所述功率分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端天线,所述功率分配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所述功率分配器,用于将接收的复合信号分成两部分,分别发送给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通讯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天线包括:第三接收天线和第四接收天线;
所述第三接收天线连接所述功率模块,所述第三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
所述第四接收天线连接所述通讯模块,所述第四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号。
19.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端和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
所述发射端,用于为所述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接收端以带内通信进行无线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为以下任意一种:
智能通讯终端、穿戴设备、传感器或智能电池设备。
CN202080004909.8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Pending CN112689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7773 WO2021217495A1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9938A true CN112689938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7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909.8A Pending CN112689938A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9583A1 (zh)
EP (1) EP3934057B1 (zh)
JP (1) JP7386978B2 (zh)
CN (1) CN112689938A (zh)
WO (1) WO202121749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8961A (zh) * 2021-05-12 2021-08-13 北京布莱迪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接收器及发射器
CN113469149A (zh) * 2021-09-02 2021-10-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多音信号与非连续调相信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123386A (zh) * 2021-11-02 2022-03-01 广东天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游牧式无线集中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15277270A (zh) * 2022-07-25 2022-11-01 上海旷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终端无线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24045835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能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670B (zh) * 2021-12-15 2023-03-21 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通信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WO2023180006A1 (en) * 2022-03-24 2023-09-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transfer of power in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14785386A (zh) * 2022-06-24 2022-07-22 绍兴圆方半导体有限公司 高集成射频前端
US11942795B1 (en) * 2022-11-28 2024-03-26 Netronix, Inc. Multi-antenna system for harvesting energy and transmitting data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3955A1 (en) * 2004-11-29 2006-06-01 Patrick Nunally Remote power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24713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设备及其电池再充电方法
CN101611518A (zh) * 2007-02-14 2009-12-23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接口
CN103748763A (zh) * 2011-05-27 2014-04-23 爱飞纽医疗机械贸易有限公司 可植入医疗设备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05990914A (zh) * 2015-03-23 2016-10-0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供电系统、电力发送设备和电力接收设备
KR20160124312A (ko) * 2015-04-16 2016-10-27 (주)티엘씨테크놀로지 효율적인 무선전력 전송을 이용한 열차위치검지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80026820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9038769A (zh) * 2018-06-29 2018-12-18 深圳市宇能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对多的多频无线输能方法和系统
CN109756035A (zh) * 2018-12-04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系统以及工作方法
CN110768393A (zh) * 2019-10-30 2020-02-07 佛山以太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充电的微波电路、智能锁系统及门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9503A1 (ja) * 2004-01-16 2005-07-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JP5238420B2 (ja) * 2008-09-11 2013-07-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ワイヤレス充電システム
US10170917B1 (en) * 2014-05-07 2019-01-01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a wireless power network by establishing time intervals during which receivers communicate with a transmitter
CN204190475U (zh) * 2014-08-11 2015-03-04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器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7408448B (zh) * 2014-12-29 2019-06-14 艾诺格思公司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04734832B (zh) * 2015-03-25 2018-01-19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信息能量同传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US9641224B2 (en) * 2015-03-25 2017-05-02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information and energy transfer
WO2016164851A1 (en) * 2015-04-10 2016-10-13 Ossia Inc. Wireless charging with multiple power receiving facilities on a wireless device
CN105162484B (zh) * 2015-07-21 2018-01-05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应用于信能同传系统接收端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KR20180012961A (ko) * 2016-07-28 2018-0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수신기의 위치 확인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46080A (zh) * 2016-09-18 2018-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KR101897646B1 (ko) * 2017-01-09 2018-09-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350676B (zh) * 2019-05-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3955A1 (en) * 2004-11-29 2006-06-01 Patrick Nunally Remote power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611518A (zh) * 2007-02-14 2009-12-23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接口
CN10124713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设备及其电池再充电方法
CN103748763A (zh) * 2011-05-27 2014-04-23 爱飞纽医疗机械贸易有限公司 可植入医疗设备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05990914A (zh) * 2015-03-23 2016-10-0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供电系统、电力发送设备和电力接收设备
KR20160124312A (ko) * 2015-04-16 2016-10-27 (주)티엘씨테크놀로지 효율적인 무선전력 전송을 이용한 열차위치검지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80026820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9038769A (zh) * 2018-06-29 2018-12-18 深圳市宇能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对多的多频无线输能方法和系统
CN109756035A (zh) * 2018-12-04 2019-05-1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系统以及工作方法
CN110768393A (zh) * 2019-10-30 2020-02-07 佛山以太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充电的微波电路、智能锁系统及门体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8961A (zh) * 2021-05-12 2021-08-13 北京布莱迪测控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接收器及发射器
CN113469149A (zh) * 2021-09-02 2021-10-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多音信号与非连续调相信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469149B (zh) * 2021-09-02 2021-11-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多音信号与非连续调相信号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123386A (zh) * 2021-11-02 2022-03-01 广东天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游牧式无线集中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15277270A (zh) * 2022-07-25 2022-11-01 上海旷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终端无线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5277270B (zh) * 2022-07-25 2024-04-05 上海旷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终端无线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24045835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能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4057B1 (en) 2024-03-20
WO2021217495A1 (zh) 2021-11-04
JP2022551601A (ja) 2022-12-12
US20220209583A1 (en) 2022-06-30
EP3934057A4 (en) 2022-02-23
EP3934057A1 (en) 2022-01-05
JP7386978B2 (ja) 202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9938A (zh) 一种远距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接收端和系统
EP1717960B1 (en) Reuse of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 in a multi-mode transmitter
CN1496018B (zh) 无线通信装置
KR101743014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출력 효율을 높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562460B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无线收发装置
JP2009213157A (ja) 複数の受信機を有する無線送受信ユニットおよび方法
CA24970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ower amplifier effici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ving high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s
KR100573988B1 (ko) 통신 장치
CN111355509B (zh) 一种射频发射机
US87185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er to multi-carrier power amplifier configuration
US8289011B2 (en)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for a transmitter
CN110798843A (zh) 一种5g信号射频分布系统
WO2019052626A1 (en)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BEAM FORMED SIGNALS BY RETROCAST
CN107017954B (zh) 基于时隙控制的自适应无线信号与能量复合传输采样系统
WO2010077191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transmitter to multi-carrier power amplifier mapping
Zheng et al. Create your own data and energy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 brief tutorial and a prototype system
CN105375653A (zh)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方法
CN109413731B (zh) 一种无线供能的信息传输与接收方法
CN115396901A (zh) 一种多频通信架构
CN210641086U (zh) 一种5g信号射频分布系统
KR100912901B1 (ko) 혼돈신호를 이용한 통신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00088584A (ko) 데이터와 전력을 동시에 전송하는 무선 송·수신 시스템
US20240178797A1 (en) Amplification device and amplification method
JP2009540752A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移動端末による搬送波無線信号の変調
US20230085587A1 (en) Dynamic envelope-tracking supply rail voltage set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