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8368B -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8368B
CN112688368B CN202110009574.5A CN202110009574A CN112688368B CN 112688368 B CN112688368 B CN 112688368B CN 202110009574 A CN202110009574 A CN 202110009574A CN 112688368 B CN112688368 B CN 112688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luctuation
peak
day
ti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95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8368A (zh
Inventor
周强
张珍珍
吕清泉
张睿骁
赵龙
刘燚
马明
周识远
陈钊
丁坤
魏明奎
关涛
陈功贵
梁嘉文
张赛
郑翔宇
韩自奋
付嘉瑜
盖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GAS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outhwest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an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GAS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outhwest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GAS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outhwest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filed Critical Gan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21100095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8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8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8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8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8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前一日联络线输送功率数据为基础,从实际运行当日零时开始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采集间隔一分钟,以十五个数组作为一组;S3:判断此组联络线上波动峰谷差与上组数据峰谷差相差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未超过,i=i+1,进行下一组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回到S2;若超过了阈值,进行S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满足联络线安全约束和电网稳定约束的条件下,挖掘出联络线传输潜力,并将无法完全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通过区域间联络线多向外送出,提高联络线传输功率的关键所在,并区域内发电机组配合共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了联络线的大范围波动,提高了联络线传输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调调峰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联络线传输功率;减小联络线波动,对于提高联络线传输功率,关键在于挖掘联络线传输潜力,在满足联络线安全约束和电网稳定约束的条件下,如何将无法完全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通过区域间联络线多向外送出是提高联络线传输功率的关键所在,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送端电网源网,提出了利用外送通道参与电网调峰的策略,与区域内发电机组配合共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对于减小联络线波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对于联络线功率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联络线的大范围波动降低了联络线的输电效率。
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并计及调峰过程中电网运行参数的稳定和安全性,提出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前一日联络线输送功率数据为基础,从实际运行当日零时开始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采集间隔一分钟,以十五个数组作为一组;
S2:按照定义计算十五分钟内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峰谷差;
S3:判断此组联络线上波动峰谷差与上组数据峰谷差相差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未超过,i=i+1,进行下一组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回到S2;若超过了阈值,进行S4;
S4:常规电源和具有自动发电控制功能的可再生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发布调度信号,通过调节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出力平抑联络线上波动,具体步骤如下:
a1:计算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幅值是否超越设定阈值,若是,进入a2;若否,退出进入S1;
a2:分配联络线上波动幅值由不同常规电源机组承担;
a3:常规电源机组AGC系统响应,进行出力调整;
a4:继续下一时段的功率监视,计算联络线波动情况是否平抑,若联络线波动幅值不再越限,退出,i=i+1,开始下一轮计算进入S2;若联络线功率波动幅值仍越限,回到a2,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的方法为:
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送端电网,风光电并网使得联络线上的波动相较于常规电网更加明显,这种波动性在功率峰谷差上表现明显。因此我们利用某一时间段内一条联络线上的功率峰谷差与联络线理论最大传输功率之比来衡量这条联络线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21
式中ηi为一个十五分钟时间段内联络线功率峰谷差与联络线额定功率的比值,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22
为传输功率最大值,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23
为最小值,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24
为该线路理论最大传输功率。
考虑到一天之内联络线峰谷差出现短时间大范围波动的概率极小,因此不使用一日内的峰谷差来衡量该联络线一日内的波动情况,而是使用96个时间段的峰谷差平均值,更能客观地反映线路在一日内各个时间段的波动情况,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的方法为:
首先对于日前时间尺度下的调峰策略,为了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需要增加联络线的传送功率,因此需要将区域间联络线的输送功率纳入控制范围,在日前功率预测的同时加入对区域间联络线可调节范围的预测,通过省间互济联络线在可再生能源多发时由调度部门协调增大联络线功率,将风光电送往其他区域进行消纳,转移本区域内的调峰压力,受端区域需要以优先消纳风光电为主要目标,根据送入功率改变本区域内常规电源机组出力,具体调整工作需要网调参与制定发电计划,
日前调峰策略中对于次日系统运行计划的安排需要满足两个目标:
①风电消纳电量增量最大化,即: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32
式中ENew为通过调峰策略调整后风电消纳电量增量,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33
为常规电源及外送通道参与调峰下的多消纳的风电,日前以15min为时段,共96个时间点。
②外送通道输送电量增加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34
式中ΔPt Out为各个时间段下外送通道的功率调整量,日前以15min为时段,共96个时间点。
日前时间尺度下调峰策略的约束条件包括:
①常规电源机组的技术出力与爬坡率约束
②功率平衡约束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41
式中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42
分别为常规电源机组和新能源机组出力,PLoad为本区域内负荷,POut为区域间输送功率,ΔPL为网损。
③联络线功率约束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43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44
为区域间联络线最大传输功率。
④电网安全稳定约束
潮流约束: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45
式中,Pij(t)为支路i-j的功率潮流;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46
分别为支路i-j的功率潮流的下限和上限。
电压约束:
ΔU≤±5%UN
电网重要节点及负荷出口侧电压应该维持在额定电压附近。
对于日内十五分钟时间尺度,其调峰策略仍是在日前时间尺度下的基础上进行。日内十五分钟尺度下基于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的源网协调调峰策略的策略基础上,需要加入对于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控制环节以减小联络线的功率波动,起到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及电网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
日内十五分钟尺度下调峰除了对于日前机组出力进行修正满足电量平衡之外,还需要对外送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进行控制,控制目标为:
减小联络线的波动率,即: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51
降低联络线输电波动、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的控制策略,我们设置SCADA系统的信息采集周期为1分钟,每十五个数据序列作为一个波动监测周期,通过对两个相邻监测周期的波动率ηi进行比较,当波动率相差大于2.5%时,需要投入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的AGC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平抑波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在满足联络线安全约束和电网稳定约束的条件下,挖掘出联络线传输潜力,并将无法完全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通过区域间联络线多向外送出,提高联络线传输功率的关键所在,并区域内发电机组配合共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了联络线的大范围波动,提高了联络线传输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的技术方案:
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前一日联络线输送功率数据为基础,从实际运行当日零时开始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采集间隔一分钟,以十五个数组作为一组;
S2:按照定义计算十五分钟内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峰谷差;
S3:判断此组联络线上波动峰谷差与上组数据峰谷差相差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未超过,i=i+1,进行下一组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回到S2;若超过了阈值,进行S4;
S4:常规电源和具有自动发电控制功能的可再生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发布调度信号,通过调节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出力平抑联络线上波动,具体步骤如下:
a1:计算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幅值是否超越设定阈值,若是,进入a2;若否,退出进入S1;
a2:分配联络线上波动幅值由不同常规电源机组承担;
a3:常规电源机组AGC系统响应,进行出力调整;
a4:继续下一时段的功率监视,计算联络线波动情况是否平抑,若联络线波动幅值不再越限,退出,i=i+1,开始下一轮计算进入S2;若联络线功率波动幅值仍越限,回到a2,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
步骤S1中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的方法为:
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送端电网,风光电并网使得联络线上的波动相较于常规电网更加明显,这种波动性在功率峰谷差上表现明显。因此我们利用某一时间段内一条联络线上的功率峰谷差与联络线理论最大传输功率之比来衡量这条联络线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61
式中ηi为一个十五分钟时间段内联络线功率峰谷差与联络线额定功率的比值,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62
为传输功率最大值,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63
为最小值,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64
为该线路理论最大传输功率。
考虑到一天之内联络线峰谷差出现短时间大范围波动的概率极小,因此不使用一日内的峰谷差来衡量该联络线一日内的波动情况,而是使用96个时间段的峰谷差平均值,更能客观地反映线路在一日内各个时间段的波动情况,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71
步骤S4中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的方法为:
首先对于日前时间尺度下的调峰策略,为了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需要增加联络线的传送功率,因此需要将区域间联络线的输送功率纳入控制范围,在日前功率预测的同时加入对区域间联络线可调节范围的预测,通过省间互济联络线在可再生能源多发时由调度部门协调增大联络线功率,将风光电送往其他区域进行消纳,转移本区域内的调峰压力,受端区域需要以优先消纳风光电为主要目标,根据送入功率改变本区域内常规电源机组出力,具体调整工作需要网调参与制定发电计划,
日前调峰策略中对于次日系统运行计划的安排需要满足两个目标:
①风电消纳电量增量最大化,即: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72
式中ENew为通过调峰策略调整后风电消纳电量增量,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73
为常规电源及外送通道参与调峰下的多消纳的风电,日前以15min为时段,共96个时间点。
②外送通道输送电量增加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74
式中ΔPt Out为各个时间段下外送通道的功率调整量,日前以15min为时段,共96个时间点。
日前时间尺度下调峰策略的约束条件包括:
①常规电源机组的技术出力与爬坡率约束
②功率平衡约束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81
式中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82
分别为常规电源机组和新能源机组出力,PLoad为本区域内负荷,POut为区域间输送功率,ΔPL为网损。
③联络线功率约束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83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84
为区域间联络线最大传输功率。
④电网安全稳定约束
潮流约束: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85
式中,Pij(t)为支路i-j的功率潮流;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86
分别为支路i-j的功率潮流的下限和上限。
电压约束:
ΔU≤±5%UN
电网重要节点及负荷出口侧电压应该维持在额定电压附近。
对于日内十五分钟时间尺度,其调峰策略仍是在日前时间尺度下的基础上进行。日内十五分钟尺度下基于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的源网协调调峰策略的策略基础上,需要加入对于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控制环节以减小联络线的功率波动,起到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及电网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
日内十五分钟尺度下调峰除了对于日前机组出力进行修正满足电量平衡之外,还需要对外送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进行控制,控制目标为:
减小联络线的波动率,即:
Figure GDA0003636753350000091
降低联络线输电波动、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的控制策略,我们设置SCADA系统的信息采集周期为1分钟,每十五个数据序列作为一个波动监测周期,通过对两个相邻监测周期的波动率ηi进行比较,当波动率相差大于2.5%时,需要投入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的AGC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平抑波动。
具体使用时,本发明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首先以前一日联络线输送功率数据为基础,从实际运行当日零时开始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采集间隔一分钟,以十五个数组作为一组,并按照定义计算十五分钟内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峰谷差,再判断此组联络线上波动峰谷差与上组数据峰谷差相差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未超过,i=i+1,进行下一组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回到上一步,若超过了阈值,进行下一步,常规电源和具有自动发电控制功能的可再生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发布调度信号,通过调节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出力平抑联络线上波动,具体步骤如下:计算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幅值是否超越设定阈值,若是,进入下一步,若否,重新开始;分配联络线上波动幅值由不同常规电源机组承担,常规电源机组AGC系统响应,进行出力调整,继续下一时段的功率监视,计算联络线波动情况是否平抑,若联络线波动幅值不再越限,退出,i=i+1,开始下一轮计算进入S2;若联络线功率波动幅值仍越限,回到a2,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本发明在满足联络线安全约束和电网稳定约束的条件下,挖掘出联络线传输潜力,并将无法完全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通过区域间联络线多向外送出,提高联络线传输功率的关键所在,并区域内发电机组配合共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了联络线的大范围波动,提高了联络线传输功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前一日联络线输送功率数据为基础,从实际运行当日零时开始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采集间隔一分钟,以十五个数组作为一组;
S2:按照定义计算十五分钟内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峰谷差;
S3:判断此组联络线上波动峰谷差与上组数据峰谷差相差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未超过,i=i+1,进行下一组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回到S2;若超过了阈值,进行S4;
S4:常规电源和具有自动发电控制功能的可再生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发布调度信号,通过调节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出力平抑联络线上波动,具体步骤如下:
a1:计算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幅值是否超越设定阈值,若是,进入a2;若否,退出进入S1;
a2:分配联络线上波动幅值由不同常规电源机组承担;
a3:常规电源机组AGC系统响应,进行出力调整;
a4:继续下一时段的功率监视,计算联络线波动情况是否平抑,若联络线波动幅值不再越限,退出,i=i+1,开始下一轮计算进入S2;若联络线功率波动幅值仍越限,回到a2,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采集联络线功率数据的方法为:
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送端电网,风光电并网使得联络线上的波动相较于常规电网更加明显,这种波动性在功率峰谷差上表现明显, 因此利用某一时间段内一条联络线上的功率峰谷差与联络线理论最大传输功率之比来衡量这条联络线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波动情况,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1
式中ηi为一个十五分钟时间段内联络线功率峰谷差与联络线额定功率的比值,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2
为传输功率最大值,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3
为最小值,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4
为该线路理论最大传输功率,
考虑到一天之内联络线峰谷差出现短时间大范围波动的概率极小,因此不使用一日内的峰谷差来衡量该联络线一日内的波动情况,而是使用96个时间段的峰谷差平均值,更能客观地反映线路在一日内各个时间段的波动情况,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常规电源机组需要继续调整出力以平抑波动的方法为:
首先对于日前时间尺度下的调峰策略,为了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需要增加联络线的传送功率,因此需要将区域间联络线的输送功率纳入控制范围,在日前功率预测的同时加入对区域间联络线可调节范围的预测,通过省间互济联络线在可再生能源多发时由调度部门协调增大联络线功率,将风光电送往其他区域进行消纳,转移本区域内的调峰压力,受端区域需要以优先消纳风光电为主要目标,根据送入功率改变本区域内常规电源机组出力,具体调整工作需要网调参与制定发电计划,
日前调峰策略中对于次日系统运行计划的安排需要满足两个目标:
①风电消纳电量增量最大化,即: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6
式中ENew为通过调峰策略调整后风电消纳电量增量,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27
为常规电源及外送通道参与调峰下的多消纳的风电,日前以15min为时段,共96个时间点;
②外送通道输送电量增加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1
式中ΔPt Out为各个时间段下外送通道的功率调整量,日前以15min为时段,共96个时间点;
日前时间尺度下调峰策略的约束条件包括:
①常规电源机组的技术出力与爬坡率约束
②功率平衡约束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2
式中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3
分别为常规电源机组和新能源机组出力,PLoad为本区域内负荷,POut为区域间输送功率,ΔPL为网损;
③联络线功率约束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4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5
为区域间联络线最大传输功率,
④电网安全稳定约束
潮流约束: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6
式中,Pij(t)为支路i-j的功率潮流;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37
分别为支路i-j的功率潮流的下限和上限;
电压约束:
ΔU≤±5%UN
电网重要节点及负荷出口侧电压应该维持在额定电压附近;
对于日内十五分钟时间尺度,其调峰策略仍是在日前时间尺度下的基础上进行,日内十五分钟尺度下基于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的源网协调调峰策略的策略基础上,需要加入对于联络线功率波动的控制环节以减小联络线的功率波动,起到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及电网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
日内十五分钟尺度下调峰除了对于日前机组出力进行修正满足电量平衡之外,还需要对外送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进行控制,控制目标为:
减小联络线的波动率,即:
Figure FDA0003636753340000041
降低联络线输电波动、提高联络线输电效率的控制策略,设置SCADA系统的信息采集周期为1分钟,每十五个数据序列作为一个波动监测周期,通过对两个相邻监测周期的波动率ηi进行比较,当波动率相差大于2.5%时,需要投入常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机组的AGC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平抑波动。
CN202110009574.5A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Active CN112688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9574.5A CN112688368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9574.5A CN112688368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8368A CN112688368A (zh) 2021-04-20
CN112688368B true CN112688368B (zh) 2022-09-16

Family

ID=75457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9574.5A Active CN112688368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83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7868A (zh) * 2013-06-26 2013-10-02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抑制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0387A (zh) * 2018-01-16 2018-08-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动态自律分散协调的源荷调峰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8450A (en) * 1965-12-21 1967-12-19 Combustion E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am turbine startup
CN107370176A (zh) * 2017-06-28 2017-11-2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抑随机性电源出力波动的方法
CN107959285B (zh) * 2017-10-20 2021-05-0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区域间日前发输电计划的优化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474376B (zh) * 2019-06-27 2021-05-18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高比例风电送端电网送出通道功率优化控制方法
CN111934364A (zh) * 2020-07-30 2020-11-13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送端电网故障状态下紧急源网协调调峰控制方法
CN111987748B (zh) * 2020-09-30 2022-10-11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网输送能力和电网安全的协调调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7868A (zh) * 2013-06-26 2013-10-02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抑制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0387A (zh) * 2018-01-16 2018-08-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动态自律分散协调的源荷调峰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虚拟发电厂理论的双侧调峰多目标协调优化调度;曾雪婷;《现代电力》;20201231;第37卷(第6期);第1-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8368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7895B (zh) 考虑资源约束的送端系统水风光配套电源容量优化方法
CN110797921B (zh) 微电网控制方法
CN110445136A (zh) 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新能源场站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和平台
CN110323785B (zh) 源网荷储互动的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CN108336764A (zh) 一种大规模风光电特高压交直流送端系统调峰控制方法
CN103560533B (zh) 基于变化率控制储能电站平滑风光发电波动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69156B (zh) 一种计及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的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方法
CN114709867A (zh) 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的分布式能源并网式灵活消纳系统
CN112688368B (zh) 一种送端电网源网协调调峰方法
CN111723992B (zh) 一种计及多能源耦合损耗的园区综合能源调度方法
CN113580975A (zh) 一种充电站变压器复杂供电情况下提升充电效率的方法
CN112396217A (zh) 可控负荷资源长距离优化调度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011321A (zh)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CN109004689A (zh) 一种计及储能无功调整能力的配电网有功无功联合优化调度的方法
CN115207918A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实时稳定控制装置
CN111987748B (zh) 一种基于电网输送能力和电网安全的协调调峰方法
CN114172199A (zh) 利用储能风电一体化机组实现调频及虚拟惯量响应的方法
CN111711214A (zh) 一种微电网调度监测系统
CN214100861U (zh) 一种接入小水电的35kv母线的降压系统
CN112039057B (zh) 一种基于两阶段调度的低电压治理方法
CN114256837B (zh) 一种多能互补的分布式电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Chen et al. Research on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and Economic Dispatch Model Based on Multi-source Fusion
Yun et al.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Strategy of Virtual Power Plants Involved in Peak Shaving
AU2021103175A4 (en) Solar Energy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 (SMART)
CN111016742B (zh) 基于混合储能的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