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1321A -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1321A
CN110011321A CN201910266677.2A CN201910266677A CN110011321A CN 110011321 A CN110011321 A CN 110011321A CN 201910266677 A CN201910266677 A CN 201910266677A CN 110011321 A CN110011321 A CN 110011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trol
head end
photovoltaic
sa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66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1321B (zh
Inventor
陈波
孙旻
曾伟
何伟
黄扬琪
何昊
钟逸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Ke 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666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1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1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1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1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1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H02J3/383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基于分布式光伏智能采集装置和智能控制终端实现。智能采集装置安装在变电站内,对站内低压侧母线电压进行实时采集,并与馈线上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讯,将首端电压信号下发。智能控制终端向上接收智能采集装置下发的馈线首端母线电压信号,将其作为控制策略整定的关键参数,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向下与逆变器相连,通过采集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实现逆变器无功功率按变斜率下垂曲线控制。本发明在线路电压较高的运行工况下,控制光伏逆变器吸收较少的无功功率,在满足电压运行要求的同时降低线路损耗;相比传统全状态观测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分布式光伏无功电压控制的工程实用性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本 发明属分布式光伏无功电压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伏扶贫计划的大力实施,农村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持续增 长,分布式光伏高渗透率地区配网线路潮流反送及电压越限问题开始凸显,对 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及光伏消纳产生了不利影响,配电网电压越限控制迫在眉睫。
传统的电压越限控制方案包括增加导线半径减小阻抗、增加无功补偿装置 和储能设备等,但经济性较差。充分利用逆变器的无功容量进行电压调节具有 明显的经济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德国电气工程师 协会提出适用于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四种标准化无功控制策略:恒定无功功率 控制、恒定功率因数控制、基于光伏有功出力的控制和基于并网点电压 幅值的下垂控制。
针对分布式光伏容量小、数量多,且通讯和自动化手段缺乏等特点,国内 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众多改进控制策略研究,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局部自 适应控制和全局协调控制两方面。局部自适应控制方案利用本地测量仪器监测 并网点电压水平及变化,可以将电压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其只考虑了 光伏电站本地信息,无法辨别是否由于馈线首端电压过高引起的并网点电压越 限,容易造成光伏电站从电网吸收大量无功但调压效果不佳,反而增加配电线 路损耗。全局协调控制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多级电压控制系统设计,测量单元 采集各个节点发电、负荷、电压等潮流计算所需信息,集群控制主站收集终端 测量信息,通常以线路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优化算法求得各分布式光伏 的最优出力解,并下发无功控制指令给分布式光伏控制终端执行。但是多级电 压协调优化控制基于大量的终端测量与控制装置,依赖可靠的组网通讯,成本 投入高,实现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兼顾分布式光伏调压效果与线路损耗,同时尽量减少控制系统 建设成本,提供一种基于馈线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 控制方法,基于分布式光伏智能采集装置和智能控制终端实现。智能采集装置 布置在变电站内,负责实时采集站内低压侧母线电压,并与馈线上所有分布式 光伏电站通讯,将首端电压信号下发;智能控制终端安装在光伏电站内,向上 接收智能采集装置下发的馈线首端母线电压信号,将其作为控制策略整定的关 键参数,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向下与逆变器相连,通过采集光伏电站并 网点电压,实现逆变器无功功率按变斜率下垂曲线控制。控制系统通讯架构如 图1所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传统的无功电压下垂曲线中引入首端电压变量 V0,当V0<Vn时,沿用传统控制策略,如图2所示;当V0≥Vn时,对传统控制 策略中下垂控制曲线的右半部分进行修正。当并网点电压Vx<Vn时,按传统控制 方法发出无功;当Vn≤Vx≤V0时,光伏电站与配网不发生无功交换;当Vx>V0时, 按照点(V0,0)和点P2的连线控制无功吸收量。因为V0是变化的,故下垂控 制曲线的斜率也随着V0变化,下垂控制曲线不再固定不变,而是随V0在x轴上 滑动,形成下垂控制曲线簇,如图3虚线部分所示。
不同并网点电压水平下,根据控制曲线下垂特性光伏逆变器吸收的无功功 率满足:
式(1)中Vmax为正常运行所允许的最大电压,Vmin为正常运行所允许的最 小电压,Qmax为当前时刻逆变器能够发出的最大无功功率,Qmin为当前时刻逆变 器能够吸收的最大无功功率。
设10kV配网线路低压侧母线电压为V0,光伏并网点电压为Vx,线路阻抗 为R+jX,P+jQ为馈线首端注入并网节点功率,Pg+jQg为光伏注入功率,Pc+jQc为光伏接入点的负荷功率,如图4所示。
忽略电压降落的横分量,有
根据无功功率关系可知
Q+Qg=Qc (3)
式(3)代入式(2),将Qg用Vx表示,有
由式(4)可知,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光伏电站无功出力Qg关于并网 点电压Vx的函数曲线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将并网点电压与光伏无功出力的关系曲线映射到下垂控制曲线坐标轴上, 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下,抛物线与L1的交点A确定了并网点电压Vx1,对应的光 伏电站无功出力为Qg1;在首端电压追踪控制策略下,抛物线与L2的交点B确定 了并网点电压Vx2,对应的光伏电站无功出力为Qg2,如图5所示:
L1和L2的斜率可以表示为
由于Vn<V0<Vmax,故首端电压滑动区间始终满足k2<k1<0。
由式(5)可知,两种控制策略下,电压平衡后光伏电站的无功出力可以表 示为
联立式(1)和式(6),可得
式(8)减式(7),整理可得
将式(5)代入式(9),消去Vn和V0,有
或者
由图5可知,下垂控制策略中并网点电压的有效区间是Vx∈(Vn,Vmax),因 此Vx1<Vmax,Vx2<Vmax,又不难看出Vx1+Vx2-V0-k2X>0,故式(10)和(11)恒 定小于0,即交点B的横坐标Vx2恒大于交点A的横坐标Vx1。由式(1)可知,Vx在大于V0/2区间,Qg随Vx单调递增,故Qg2>Qg1,即当并网点电压高于额定电压Vn,采用变斜率下垂控制策略时,光伏电站吸收的无功功率总是会小于传统下 垂控制策略。
由图4可知,线路损耗Loss可以表示为:
将式(3)代入式(12),有
当Qg>0时,表示光伏电站发出感性无功;当Qg<0时,表示光伏电站吸收感 性无功。通常无功负荷呈感性,即Qc为正值。不难看出,当光伏电站吸收的无 功Qg从0开始不断增大时,Qc-Qg的值同样不断增加,而由式(3)可知,在抛物 线的右半部分,Vx随着Qg的减小而减小,故线路损耗Loss在Qg∈(Qmin,0]区间 是单调递减的。
因此,在并网点电压偏高需要通过光伏电站吸收无功来降低节点电压时, 吸收的无功电压越多,线损也会随之增加。当并网点电压高于额定电压Vn,采 用变斜率下垂控制策略时,光伏电站吸收的无功功率总是会小于传统下垂控制 策略,从而可以实现降低线路损耗的目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动态追踪馈线首端母线电压,实时改变下垂 控制曲线斜率,在满足调压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逆变器无功功率吸收量,在降 低配网线路损耗方面效果明显。相比基于馈线全状态监测的优化控制方法,本 发明所提方法在硬件建设投资和通讯可靠性要求方面大大降低,即使部分分布 式光伏控制终端与智能采集装置的通讯出现中断,故障站点也能切换至就地自 适应控制模式执行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不影响其他站点控制策略执行,降损效 果有所降低,但是仍然优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采集装置与控制终端的通讯架构;
图2为传统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曲线;
图3为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变斜率下垂控制策略;
图4为光伏并网等值电路;
图5为无功功率平衡确定电压水平;
图6为首端电压追踪控制逻辑及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6所示为基于首端母线电压追踪 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中设定Vmax、Vmin和额定电压Vn,确 定传统下垂控制曲线斜率。
步骤二:智能采集装置实时采集配网馈线首端母线电压V0,并下发给智能 控制终端。
步骤三:各个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接收到首端母线电压V0,根据V0和 Vn的大小关系做出控制策略选择。若V0<Vn,启动传统下垂控制模式;若V0≥Vn, 启动本发明所提首端母线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模式,同时根 据首端母线电压大小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
步骤四:各个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采集并网点电压Vx,在传统下垂控 制模式下,按固定斜率下垂特性控制无功;在本发明所提控制模式下,根据Vx与V0、Vn的大小关系进行无功电压分段控制。若Vx<Vn,沿用固定斜率下垂特 性控制无功;若Vn≤Vx≤V0,控制分布式光伏电站与电网不发生无功交换;若Vx>V0,按变斜率下垂特性控制无功。

Claims (4)

1.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智能采集装置实时采集变电站内低压侧母线电压,并将首端电压信号下发;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接收智能采集装置下发的馈线首端母线电压信号,将其作为控制策略整定的关键参数,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并根据光伏并网点电压值调整逆变器无功功率吸收量,从而实现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在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中设定光伏并网点电压最大值Vmax、光伏并网点电压最小值Vmin和额定电压Vn,确定传统下垂控制曲线斜率;
(2)智能采集装置实时采集配网馈线首端母线电压V0,并下发给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
(3)各个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接收到首端母线电压V0,根据V0和Vn的大小关系做出控制策略选择;若V0<Vn,启动传统下垂控制模式;若V0≥Vn,启动首端母线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模式,同时根据首端母线电压大小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
(4)各个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采集并网点电压Vx,在传统下垂控制模式下,按固定斜率下垂特性控制无功;在变斜率下垂控制模式下,根据Vx与V0、Vn的大小关系进行无功电压分段控制;若Vx<Vn,沿用固定斜率下垂特性控制无功;若Vn≤Vx≤V0,控制分布式光伏电站与电网不发生无功交换;若Vx>V0,按变斜率下垂特性控制无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控制曲线斜率为:
其中,k2为首端电压追踪控制策略下,某一个首端电压对应的下垂控制曲线中斜线的斜率;Qmin为当前时刻光伏逆变器能够吸收的最大无功功率;Vmax为正常运行所允许的最大值;V0为首端电压变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一种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智能控制终端和智能采集装置;所述智能采集装置布置在变电站内,负责实时采集站内低压侧母线电压,并与馈线上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讯;所述智能控制终端安装在光伏电站内,事先设定光伏并网点电压最大值Vmax、光伏并网点电压最小值Vmin和额定电压Vn静态参数,实时接收所述智能采集装置下发的动态参数首端电压变量V0,生成变斜率下垂控制曲线,同时获取并网点电压调整逆变器无功输出。
CN201910266677.2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011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677.2A CN110011321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677.2A CN110011321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1321A true CN110011321A (zh) 2019-07-12
CN110011321B CN110011321B (zh) 2023-02-14

Family

ID=67169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6677.2A Active CN110011321B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13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720A (zh) * 2019-09-16 2020-01-3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分布式光伏t接接入对低压配电网线损影响分析方法
CN111478360A (zh) * 2020-03-20 2020-07-3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集中-就地综合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3504A (zh) * 2012-04-06 2012-09-12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基于负荷概率分布函数的配电网线损评估方法
CN103545810A (zh) * 2013-11-12 2014-01-29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小信号稳定分析的微电网逆变器下垂自动控制方法
CN103701351A (zh) * 2013-12-16 2014-04-02 西安交通大学 并联逆变器的自适应无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4767221A (zh) * 2015-04-21 2015-07-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逆变器功率协调控制的电压调节方法
CN104967127A (zh) * 2015-06-16 2015-10-07 北京亿利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网在离网状况下的快速电压调节方法
CN105262096A (zh) * 2015-08-06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计及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的主动配电网电压频率调整方法
CN105406488A (zh) * 2015-12-15 2016-03-16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无功调节的过电压抑制方法
CN106340893A (zh) * 2015-07-17 2017-01-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虚拟发电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控制方法
CN106849111A (zh) * 2016-11-24 2017-06-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调相的串供线路调压方法
CN107910891A (zh) * 2017-10-19 2018-04-1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光伏集群电压双层优化下垂控制方法
WO2018120699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微电网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471135A (zh) * 2018-03-27 2018-08-31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频率和电压限幅的下垂控制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09347121A (zh) * 2018-10-24 2019-0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同步整流器的下垂控制方法及低电压穿越方法
CN109474027A (zh) * 2018-11-05 2019-03-1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下垂控制方法、装置及变流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3504A (zh) * 2012-04-06 2012-09-12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基于负荷概率分布函数的配电网线损评估方法
CN103545810A (zh) * 2013-11-12 2014-01-29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小信号稳定分析的微电网逆变器下垂自动控制方法
CN103701351A (zh) * 2013-12-16 2014-04-02 西安交通大学 并联逆变器的自适应无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4767221A (zh) * 2015-04-21 2015-07-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逆变器功率协调控制的电压调节方法
CN104967127A (zh) * 2015-06-16 2015-10-07 北京亿利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网在离网状况下的快速电压调节方法
CN106340893A (zh) * 2015-07-17 2017-01-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虚拟发电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控制方法
CN105262096A (zh) * 2015-08-06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计及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的主动配电网电压频率调整方法
CN105406488A (zh) * 2015-12-15 2016-03-16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无功调节的过电压抑制方法
CN106849111A (zh) * 2016-11-24 2017-06-1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调相的串供线路调压方法
WO2018120699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微电网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910891A (zh) * 2017-10-19 2018-04-1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光伏集群电压双层优化下垂控制方法
CN108471135A (zh) * 2018-03-27 2018-08-31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频率和电压限幅的下垂控制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09347121A (zh) * 2018-10-24 2019-0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同步整流器的下垂控制方法及低电压穿越方法
CN109474027A (zh) * 2018-11-05 2019-03-1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下垂控制方法、装置及变流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旻等: "基于配电网馈线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
李翠萍等: "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综述",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720A (zh) * 2019-09-16 2020-01-3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分布式光伏t接接入对低压配电网线损影响分析方法
CN110739720B (zh) * 2019-09-16 2023-12-1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分布式光伏t接接入对低压配电网线损影响分析方法
CN111478360A (zh) * 2020-03-20 2020-07-3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集中-就地综合电压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1321B (zh) 202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6660B (zh) 离网型风电制氢转换系统
CN110176790B (zh) 具有快速频率响应的新能源发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964097B (zh) 抽水蓄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运行系统及方法
CN112928778B (zh) 一种用于光伏储能电站的调功调频控制方法
CN103746404B (zh) 一种风光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
CN103178764B (zh) 柔性直流输电联接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9755953B (zh) 一种调相机参与的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CN110445136A (zh) 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新能源场站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和平台
CN108711868A (zh) 一种计及孤岛运行电压安全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方法
CN108695875B (zh) 智能软开关和储能装置联合接入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16565922A (zh) 一种基于多微网互联运行结构的混合储能控制调度方法
CN110808616B (zh) 一种基于功率缺额分配的微电网频率控制方法
CN110011321A (zh) 一种基于首端电压追踪的分布式光伏变斜率下垂控制方法
CN114759620A (zh) 一种风光储场站群无功协同优化调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51478A (zh) 一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间协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340893B (zh) 一种基于虚拟发电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控制方法
CN110350538B (zh) 一种基于主动需求侧响应的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
CN116131276A (zh) 基于功率因素的海上风电无功补偿优化计算方法及系统
CN204761035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CN116632918A (zh) 一种通过闭环重构和电压无功控制增加光伏承载力的方法
CN107508293B (zh) 一种提高双区域互联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9245114B (zh) 一种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40902B (zh) 一种消除光伏发电站svg与集电线无功环流的调节方法
CN105914797B (zh) 大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分序协调控制方法
CN110429610A (zh) 一种含多dfacts设备配电系统电压无功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