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2766B - 一种夹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2766B
CN112682766B CN202110121020.4A CN202110121020A CN112682766B CN 112682766 B CN112682766 B CN 112682766B CN 202110121020 A CN202110121020 A CN 202110121020A CN 112682766 B CN112682766 B CN 112682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clip
matching part
interference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10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2766A (zh
Inventor
蔡腾毅
陈翔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10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2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2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2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灯,其包括基于枢轴枢接的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分别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间隙配合;该夹灯还包括固定于该第二配合部的止滑垫,沿该第二夹件相对于该第一夹件的打开方向,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至少部分过盈配合,且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之间的摩擦力改变。

Description

一种夹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夹置于屏幕侧边的夹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屏幕夹灯,主要结合一定的夹持力以及配重,来达到两侧的夹灯部件平衡夹持并挂设于显示器上侧的效果,这种结构具有安装简易和操作稳固的优点,也能适应各种不同厚度和背部形状的显示器。但是,当显示器过厚,或者显示器背部形状过于突出,夹灯两部分夹件的几何角度随之变大,容易导致止滑件的摩擦力不足,而出现整体稳定性变差、夹持不稳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夹灯,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灯,其能够在不同的夹持角度给予系统不同的力量,从而减缓大角度弹簧的力量,增加配重的平衡效益,进而稳定整个夹灯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灯,其包括:
光源;第一夹件,具有第一配合部,该第一夹件支撑该光源;以及第二夹件,枢接于该第一夹件,该第二夹件具有第二配合部,该光源借由该第一夹件及该第二夹件的夹持配合以固定于显示装置上;
其中,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形成第一干涉摩擦力,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形成第二干涉摩擦力;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二夹角不相等,该第一干涉摩擦力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不相等。
较佳的,该第二夹件具有配重,用以平衡该第二夹件的合力矩与该第一夹件的合力矩。
较佳的,夹灯具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旋转夹持于该显示装置。
较佳的,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弹性件产生第一回复力;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弹性件产生第二回复力;该第一回复力小于该第二回复力时,该第一干涉摩擦力小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
较佳的,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抵接于该第二配合部的第一位置;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抵接于该第二配合部的第二位置;
其中,该第一配合部包括内圆柱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外弧形面,该内圆柱面抵接于该外弧形面,其中,该外弧形面于第一位置的半径与该外弧形面于第二位置的半径不相等;或者,该第一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内弧形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外圆柱面,该外圆柱面抵接于该内弧形面,其中,该内弧形面于第一位置的半径与该外弧形面于第二位置的半径不相等。
较佳的,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一接触面积;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二接触面积;该第一接触面积与该第二接触面积不相等。
较佳的,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包括枢轴部,该第二夹件通过该枢轴部枢接于该第一夹件;其中,该枢轴部外表面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或者,
该夹灯还包括枢轴,该枢轴不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该枢轴外表面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还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夹灯,其包括:
光源;第一夹件,具有第一配合部,该第一夹件支撑该光源;第二夹件,枢接于该第一夹件,该第二夹件具有第二配合部,该光源借由该第一夹件及该第二夹件的夹持配合以固定于显示装置上;以及
止滑垫,设置于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的其中之一,其中,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的其中另一形成第一干涉面,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止滑垫与该其中另一形成第二干涉面,该第一夹角于该第二夹角不相等,该第一干涉面的第一干涉摩擦力与该第二干涉面的第二干涉摩擦力不相等。
较佳的,该第二夹件具有配重,用以平衡该第二夹件的合力矩与该第一夹件的合力矩。
较佳的,夹灯具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旋转夹持于该显示装置。
较佳的,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弹性件产生第一回复力;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弹性件产生第二回复力;该第一回复力小于该第二回复力时,该第一干涉摩擦力小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
较佳的,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干涉面处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径向间隙尺寸;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二干涉面处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二径向间隙尺寸;
其中,该第一配合部包括内圆柱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外弧形面,该第一径向间隙尺寸与该第二径向间隙尺寸不相等;或者,该第一配合部包括外圆柱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内弧形面;该第一径向间隙尺寸与该第二径向间隙尺寸不相等。
较佳的,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止滑垫于第一干涉面处具有第一原始径向厚度;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止滑垫于第一干涉面处具有第二原始径向厚度;该第一原始径向厚度与该第二原始径向厚度不相等;或者,
该第一干涉面的面积与该第二干涉面的面积不相等。
较佳的,该止滑垫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法设置于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的其中之一:粘贴、嵌合、一体成型。
较佳的,该第二夹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拼合形成第二配合部;该止滑垫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以与该第一配合部过盈配合;或者,
该第一夹件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该第三壳体和该第四壳体拼合形成第一配合部;该止滑垫固定于该第三壳体,以与该第二配合部过盈配合。
较佳的,该第二夹件与该第一夹件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阈值时,沿该第二夹件相对于该第一夹件的打开方向,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过盈配合的干涉量逐渐变大;
该第二夹件与该第一夹件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阈值时,沿该第二夹件相对于该第一夹件的打开方向,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小;其中,该第一阈值小于该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小于180°。
较佳的,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包括枢轴部,该第二夹件通过该枢轴部枢接于该第一夹件;其中,该枢轴部的外侧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或者,
该夹灯还包括枢轴,该枢轴不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该枢轴的外侧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还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夹灯,包括枢轴连接的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通过在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的配合区域设置止滑垫,通过设计不同角度止滑垫过盈配合的不同干涉量或接触面积等,使得不同角度下止滑垫引入系统的摩擦力不同, 从而可以平衡特定角度下过大的回复力引入的力矩,并增强夹灯夹设于被夹持物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夹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夹灯设置于显示屏幕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夹灯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图2中夹灯的第一夹角呈现不同角度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夹灯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夹灯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灯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夹灯设置于显示屏幕上的侧视示意图。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灯1包括光源10、第一夹件12及第二夹件14。第一夹件12具有第一夹持部122以及连接至第一夹持部122的灯连接部124。第二夹件14具有第二夹持部142以及设置于第二夹持部142上的配重144,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持部142基于枢轴16可活动地枢接(枢接轴向A1)。
藉此,当夹灯1设置于显示屏幕2(例如但不限于桌上屏幕、电子白板、展板)上时,光源10可对显示屏幕2的屏幕20提供照明,光源10还可调整角度和/或方向以对显示屏幕2的其它部分(例如但不限于按键控制区)或其它物体(例如但不限于键盘、鼠标、手写板、纸笔、板擦)提供照明;较佳的,光源10的照射范围集中在显示屏幕2的屏幕20的出光侧正前方的一片区域(以虚线表示于图2中),即集中在键盘、鼠标的位置,且光线不会照射屏幕20和人眼,可避免光线照射屏幕20后反光造成的刺眼,以及光线直接照射人眼造成的刺眼,提高用户适用舒适度。光源10可利用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发光。光源10具有插座,光源10可经由插接于插座上的电连接缆线获得外部电力(例如来自笔记本电脑、或桌面计算机、或其它可提供电力的装置或连接接口),插座可外露于第一夹件12,插座亦可隐藏于夹灯1的第一夹件12内侧,以获得一致性较佳的外观表现。于安装夹灯1时,第一夹件12的第一夹持部122放置于显示屏幕2的外壳22,因为配重144及灯连接部124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第一夹件12与第二夹件14的连接处的两侧,所以配重144驱使第一夹件12与第二夹件14相互靠近以夹持外壳22。
以图2的视角而言,配重144(或者说第二夹件14)相对于枢接轴向A1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合力矩,光源10(或者说光源10连同第一夹件12)相对于枢接轴向A1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合力矩,使得前述两个合力矩驱使第一夹件12的第一夹持部122及第二夹件14的第二夹持部142相互靠近而夹持于外壳22上。此外,前述两个合力矩相互抵抗,可降低夹灯1的固定结构(包含第一夹持部122及第二夹持部142)承受的合力矩;此可由简单的静力分析而得,不另赘述。换句话说,当第一夹件12与第二夹件14夹持于一物体上时(例如夹持于外壳22上侧),配重144及灯连接部124位于该物体(即外壳22)的两侧,有助于降低夹灯1的固定结构承受的合力矩,亦有助于使夹灯1的重心线(以箭头g表示于图2中)能通过或接近外壳22上表面22a,进而使得第一夹件12与第二夹件14对外壳22的夹持力原则上以满足防止夹灯1相对于外壳22移动(包含转动)即可(其中,当夹灯1的重心线通过外壳22上表面22a时,夹灯1相对于外壳22不会旋转)。
第一夹件12(或者说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件14(或者说第二夹持部142)的夹角(或者说夹角α)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该夹角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朝向物体(外壳22)一侧的夹角:第一方向为第一夹件12(或者说光源10)的重心与枢接轴向A1垂直连线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二夹件14(或者说第二配重144)的重心与枢接轴向A1垂直连线的方向(以夹角α表示于图2中);第一方向亦可表示为抵接外壳22上表面22a的支撑部1222所在的平面与枢接轴向A1垂直面的交线方向;第二连线方向亦可表示为第二夹持部142与后表面22c抵接点与枢接轴向A1垂直连线的方向;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配重144的重量可基于光源10重量及夹灯1于使用时与外壳22可能的相对位置而决定,例如配重144与光源10等重。
于本实施例中,于使用时,夹灯1利用配重144驱使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持部142相互靠近。于实作上,夹灯1可还包含弹性件18(以虚线绘示于图2中,还参见图3至图6),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持部142枢接处以驱使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持部142相互靠近,以分别抵接物体(外壳22)的前表面22b与后表面22c。弹性件18的回复力形成了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持部142对物体(外壳22)的夹持力,从而保持其旋转夹持于物体上。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8是扭力弹簧,套于枢轴16上,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紧抵第一夹持部122与第二夹持部142。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弹性件18还可以是压簧、拉伸弹簧等,与相应机构配合将轴向的回复力转换为垂直于轴向的切向回复力,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2具有支撑部1222及突出于支撑部1222的抵靠部1224,第一夹持部122藉由支撑部1222与第二夹持部142连接。当夹灯1设置于外壳22上时,支撑部1222及抵靠部1224分别接触外壳22的上表面22a及前表面22b;其中,被夹持物外壳22(或者说其上表面22a)对支撑部1222提供一向上的支撑力,藉此,光源10随着第一夹件12因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合力矩而以被夹持物上表面22a为支点向下移动;被夹持物外壳22(其前表面22b)对抵靠部1224提供一以图2视角中向左的支撑力,藉此,抵靠部1224可防止第二夹件14因配重144而对第一夹件12造成以图2视角中向右的拖曳。于实作上,支撑部1222及抵靠部1224于用于抵靠外壳22上表面22a及前表面22b的表面1222a、上分别具有止滑垫1222b及止滑垫1224b,以增加支撑部1222及抵靠部1224与外壳22的摩擦力,此有助于夹灯1设置于外壳22上的稳定性。于实作上,止滑垫1222b及止滑垫1224b可以是,但不限于橡胶垫或树脂垫。止滑垫1222b及止滑垫1224b可以一体化设置,也可以分别设置。止滑垫1224b可以贴附或嵌合于表面,也可夹设或套设于抵靠部1224。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不同夹角α下,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不同,第二夹件14基于回复力对第一夹件12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也会不同,而在右侧合力矩过大时,整个被夹持的屏幕20两侧的合力矩会失衡;另外,回复力过大时,夹灯1的固定结构(包含第一夹持部122及第二夹持部142)承受的合力矩也增大,不利于整个固定结构的寿命。在本实施例中,随着夹角α的增大,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随着夹角α的增大而增大,第二夹件14基于回复力对第一夹件12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扭矩增大,被夹持的屏幕20两侧的合力矩渐渐失衡。另外,配重144(或者说第二夹件14)受到的合力矩受被夹持的屏幕外壳22后表面22c的几何形状影响也很大,较厚屏幕外壳22后表面22c往往沿上表面22a边缘朝图2中第四象限方向倾斜,此时支撑部1222受到的支撑合力减小,被夹持的屏幕20两侧的合力矩失衡会更加严重。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即前述第一夹持部122具有支撑部1222的情形,合力矩失衡时,容易出现光源10垂头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请并参阅图3以及图4A至图4C,第一夹件12与第二夹件14存在配合区,第一夹件12具有第一配合部1228,第二夹件14具有第二配合部1428,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呈现任意的夹角α时,第一配合部1228和第二配合部1428的至少部分相对并间隙配合。止滑垫148固定于第二配合部1428,并且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过盈配合,从而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之间存在干涉摩擦力,在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打开夹角α时,藉由干涉摩擦力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夹灯1夹设于屏幕外壳22上时来自第二夹件14及弹性件18的合力矩减小,实现与另一侧合力矩的平衡,夹灯1可以更稳定地夹设于屏幕外壳22上。在依靠支撑部1222支撑于屏幕外壳22的上表面22a的情况下,支撑部1222受到来自第二夹件14及弹性件18的合力矩减小,支撑部1222可以更稳定地支撑于屏幕外壳22上表面22a。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张开的夹角α为不同的夹角时,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也不同。通过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间隙配合的具体设计、以及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过盈配合的具体设计,以使得不同的夹角α下,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之间的干涉摩擦力改变,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回复力的平衡;具体地,回复力较大的位置处,干涉摩擦力也较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A至图4C,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之间的干涉量发生改变。上述干涉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在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区域的径向间隙尺寸实现。所谓径向是相对枢轴16而言,即沿着枢轴16的半径或直径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28包括内圆柱面,第二配合部1428包括环绕枢轴16设置的外弧形面,外弧形面的半径改变,从而在夹角α不同时,在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区域处,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径向间隙尺寸改变(具体的,例如最小径向间隙尺寸或平均径向间隙尺寸改变),藉此,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的正向力改变,进而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改变,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改变。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28包括内弧形面,第二配合部1428包括外圆柱面,内弧形面的半径改变,从而在夹角α不同时,在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区域处,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径向间隙尺寸改变,藉此,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的正向力改变,进而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改变,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改变。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夹角α越大,设置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于接触区域的径向间隙尺寸越小,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最大静摩擦力越大,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变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随着夹角α增大而增大的回复力。图4B中第一配合部1228和第二配合部1428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小于图4A中二者的最小径向间隙,图4B中第一配合部1228和止滑垫148的干涉量要大于图4B中第一配合部1228和止滑垫148的干涉量(参见图4A和图4B中斜线阴影和点状阴影重叠的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件12和第二夹件14及其包含的部件,或者说,第二夹件包括支撑部、抵靠部并支撑光源,第一夹件包括配重,止滑垫设置在图中与屏幕外壳22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左侧表面(原第一配合部1228),具体情形参考前述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对应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止滑垫148相对于枢轴16的原始径向厚度改变。所谓径向相对枢轴16而言,即沿着枢轴16的半径或直径的延伸方向。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在止滑垫148的不同部分相对移动到其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区域处,由于接触区域处的止滑垫148的原始径向厚度发生变化,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在接触面的正向压力也发生变化,从而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最大静摩擦力发生变化。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止滑垫148采用可压缩且表面静摩擦系数较高的材质,例如可采用,但不限于硅胶、橡胶、发泡聚氨酯等材质,在受到挤压时可被一定程度的压缩,止滑垫148被压缩后对其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产生更大回弹力,进而提高了最大静摩擦力及动摩擦力,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变大。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夹角α越大,设置进入接触区域的止滑垫148的原始径向厚度越大,止滑垫148此时发生的压缩量增大,从而增大了接触面处的正向压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变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随着夹角α增大而增大的回复力。
在又一实施例中,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止滑垫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改变。例如,较小的夹角α下,止滑垫148未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或接触面积小;随着夹角α的增加,止滑垫148相对第一配合部1228旋转移动,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增大,由于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过盈配合,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二者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及动摩擦力,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变大。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夹角α越大,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增大了接触面的正向压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变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随着夹角α增大而增大的回复力。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随着夹角α的改变而改变,可以是止滑垫148覆盖第二配合部1428的部分区域,这样,在整个旋转匹配的过程中,第一配合部1228和第二配合部1428间隙匹配的部分位置中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减小。止滑垫148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黏附、卡设等手段固定于第二配合部14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142包含第一壳体1422及第二壳体1424,第一壳体1422和第二壳体1424拼合形成第二配合部1428;止滑垫148固定于第一壳体1422,以与第一配合部1228过盈配合。在第二夹持部142相对第一夹持部122依据枢轴16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422与第二壳体1424的结合区域进入或越过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间隙匹配处,从而实现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可改变。较佳的,该止滑垫148可卡设于第一壳体1422的边缘,并覆盖第一壳体1422的部分外表面,所述覆盖固定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黏附等手段;该止滑垫148还可覆盖第一壳体1422的部分内表面,从而通过固定于第一壳体1422的内表面,提升卡设固定的附着力和可靠度,同时也可为第一壳体1422内部的其他结构部件(例如枢轴16等)让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述三种情形中任意两种的组合,组合效果是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改变,也就是说止滑垫148与第一配合部1228接触面干涉摩擦力改变,所述改变包括但不限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从大到小等等。如图4A至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夹角α小于第一阈值α1时,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夹角α由初始夹角(或者说,夹灯1未夹持在屏幕外壳22上且自由状态时形成的夹角)逐渐增大,止滑垫与第一配合部1228过盈配合的干涉量逐渐变大,所述逐渐变大包括从小到大,或者从无到有、再从小到大。在夹角α大于第二阈值α2时(其中,第二阈值α2 > 第一阈值α1,第二阈值α2<180°),夹角α逐渐增大,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1228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小,这样可以避免最大静摩擦力过大而发生卡住的现象。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存在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随着夹角α的增大而不线性增加的情形。具体地,根据对应夹角α下回复力的分布情形(或者说回复力的变化)设计,以达到更大回复力的角度下获得更大的干涉摩擦力,以抵消(或者说平衡)回复力增大的部分。设计方法参见前文,在此不再赘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夹件12与第二夹件14存在配合区第一夹件12具有第一配合部1228,第二夹件14具有第二配合部1428,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呈现任意的夹角α时,第一配合部1228和第二配合部1428的至少部分相对并过盈配合,从而第一配合部1228和第二配合部1428之间存在干涉摩擦力。在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打开夹角α时,藉由干涉摩擦力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夹灯1夹设于屏幕外壳22上时来自第二夹件14及弹性件18的合力矩减小,实现与另一侧合力矩的平衡,夹灯1可以更稳定地夹设于屏幕外壳22上。在依靠支撑部1222支撑于屏幕外壳22的上表面22a的情况下,支撑部1222受到来自第二夹件14及弹性件18的合力矩减小,支撑部1222可以更稳定地支撑于屏幕外壳22上表面22a。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张开的夹角α为不同的夹角时,弹性件18产生的回复力也不同。通过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二者至少部分的过盈配合的具体设计,以使得不同的夹角α下,第一配合部1228之间的干涉摩擦力改变,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回复力的平衡;具体地,回复力较大的位置处,干涉摩擦力也较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A至图4C,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之间的干涉量发生改变。上述干涉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在接触区域的半径实现。所述半径相对于枢轴16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28包括内圆柱面,第二配合部1428包括环绕枢轴16设置的外弧形面,内圆柱面向内抵接于外弧形面的一位置;外弧形面的半径改变,从而在夹角α不同时,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接触区域的正向力改变,进而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干涉摩擦力改变。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夹角α越大,外弧形面的半径越大,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干涉摩擦力越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随着夹角α增大而增大的回复力。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28包括外圆柱面,第二配合部1428包括环绕枢轴16设置的内弧形面,外圆柱面向外抵接于内弧形面的一位置;内弧形面的半径改变,从而在夹角α不同时,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接触区域的正向力改变,进而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干涉摩擦力改变。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夹角α越大,内弧形面的半径越小,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干涉摩擦力越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随着夹角α增大而增大的回复力。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件12和第二夹件14及其包含的部件,或者说,第二夹件包括支撑部、抵靠部并支撑光源,第一夹件包括配重,止滑垫设置在图中与屏幕外壳22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左侧表面(原第一配合部1228),具体情形参考前述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对应设置,此处不再赘述。较佳的,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可压缩且表面静摩擦系数较高的材质,例如可采用,但不限于硅胶、橡胶、发泡聚氨酯等材质,在受到挤压时可被一定程度的压缩,从而产生更大的回弹力,提高接触面的干涉摩擦力。
在又一实施例中,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接触面的面积改变。例如,较小的夹角α下,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接触或接触面积小;随着夹角α的增加,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旋转移动,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接触面积增大,由于二者本身即过盈配合,接触面积的增大,提高了二者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及动摩擦力,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接触面的干涉摩擦力变大。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夹角α越大,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增大了接触面的正向压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之间接触面的干涉摩擦力变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弹性件18产生的随着夹角α增大而增大的回复力。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的其中至少一个表面形成局部区域的突出而实现。在局部突出区域进入接触区域或越过接触区域的过程中,其接触面积发生改变。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述三种情形中任意两种的组合,组合效果是不同的夹角α下,或者说,沿第二夹件14相对于第一夹件12的打开方向,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改变,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228与第二配合部1428接触面的干涉摩擦力改变,所述改变包括但不限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从大到小等等。
请并参阅图5和图6,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枢轴16固定连接第一夹件12,换句话说,枢轴16相对第一夹件12不发生旋转,例如,枢轴16与第一夹件12的第一枢接部1226的结合部位,均为非圆形且形状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枢轴16的外侧设置有摩擦垫163,摩擦垫163套设、黏附、嵌套或一体成形等至少一种方式固定于枢轴16的外侧。第二夹件14还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143,至少一个抵压块143抵压于该摩擦垫163;图5中示例了两侧共两个抵压块分别抵持摩擦垫163的对应位置,摩擦垫163可以沿枢轴16的枢接轴向A1连续分布,摩擦垫163可以沿枢轴16的旋转周向连续分布。在另一实施例中,摩擦垫163也可沿枢轴16的枢接轴向A1间断分布。在另一实施例中,摩擦垫163也可沿枢轴16的旋转周向间断分布,只需满足摩擦垫163在第二夹件14相对第一夹件12打开的整个过程中均抵压于抵压块143。摩擦垫163采用耐磨材质制成,包括但不限于聚甲醛、陶瓷等。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夹件14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143,至少一个抵压块143抵压于枢轴16,其中,抵压块143的端部设有摩擦垫145,在抵压块143抵压接触枢轴16时,摩擦垫145抵压在枢轴16上。较佳的,摩擦垫145镶嵌在抵压块143端部的凹槽中,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夹件12具有枢轴部,第二夹件14通过枢轴部枢接于第一夹件12;枢轴部外表面具有摩擦垫163,第二夹件14的抵压块143抵接于摩擦垫163,枢轴部的功能及结构相当于前一实施例中的枢轴16,而枢轴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夹件12,其他参考前一实施例。
在另一实施例中,枢轴16合枢轴部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夹件14,同时至少一个抵压块143设置于第一夹件12,具体实施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另赘述。
回到图1至图2,于本实施例中,灯连接部124包含C形弹性夹或O形夹1242,光源10夹持于C形弹性夹或O形夹1242。于实作中,光源10可转动地夹持于C形弹性夹或O形夹1242中,光源10也可以固定角度固定于C形弹性夹或O形夹1242中。另外,于实作中,灯连接部124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22枢转或滑动连接,灯连接部124亦可与第一夹持部122的至少部分一体成形,例如,灯连接部124可与第一夹持部122中的支撑部1222、第一枢接部1226一体成形,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142具有容置室1426(以隐藏线绘示于图1至图3中),配重144容置于容置室1426中。其中,第二夹持部142的第一壳体1422及第二壳体1424衔接并形成容置室1426。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142还包含锁附件,用于锁附第一壳体1422与第二壳体1424,使得配重144能稳固地设置于容置室1426内;其中,锁附件以两个螺丝实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配重144还可固定于第二夹持部142上(例如但不限于通过锁固、黏着等方式);配重144亦可与第二夹持部142的至少部分一体成形,例如将配重144作为嵌件进行嵌件注塑成型形成第一壳体142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当夹灯1设置于外壳22上时,第二夹持部142抵接外壳22。同理,于实作上,第二夹持部142于用于抵靠外壳22后表面22c的表面(即第一壳体1422的表面1422a)上具有止滑垫146,以增加第二夹持部142与外壳22(后表面22c)的摩擦力,此有助于夹灯1设置于外壳22上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夹灯,包括枢轴连接的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在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的配合区域设置止滑垫,并通过设计使得不同角度下止滑垫过盈配合的干涉量、接触面积等不同,而使得不同角度下止滑垫引入系统的摩擦力不同,从而可以平衡特定角度下过大的回复力引入的力矩,并增强夹灯夹设于被夹持物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夹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夹件,具有第一配合部,该第一夹件支撑该光源;
第二夹件,枢接于该第一夹件,该第二夹件具有第二配合部,该光源借由该第一夹件及该第二夹件的夹持配合以固定于显示装置上;以及
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旋转夹持于该显示装置;
其中,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包括枢轴部,该第二夹件通过该枢轴部枢接于该第一夹件,其中,该枢轴部外表面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固设有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或者,该夹灯还包括枢轴,该枢轴不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该枢轴外表面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还固设有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
其中,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夹持于显示装置上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形成第一干涉摩擦力,该弹性件产生第一回复力;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夹持于显示装置上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形成第二干涉摩擦力,该弹性件产生第二回复力;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二夹角不相等,该第一干涉摩擦力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不相等;该第一回复力小于该第二回复力时,该第一干涉摩擦力小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件具有配重,用以平衡该第二夹件的合力矩与该第一夹件的合力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抵接于该第二配合部的第一位置;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抵接于该第二配合部的第二位置;
其中,该第一配合部包括内圆柱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外弧形面,该内圆柱面抵接于该外弧形面,其中,该外弧形面于第一位置的半径与该外弧形面于第二位置的半径不相等;或者,该第一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内弧形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外圆柱面,该外圆柱面抵接于该内弧形面,其中,该内弧形面于第一位置的半径与该外弧形面于第二位置的半径不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一接触面积;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具有第二接触面积;该第一接触面积与该第二接触面积不相等。
5.一种夹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第一夹件,具有第一配合部,该第一夹件支撑该光源;
第二夹件,枢接于该第一夹件,该第二夹件具有第二配合部,该光源借由该第一夹件及该第二夹件的夹持配合以固定于显示装置上;
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旋转夹持于该显示装置;以及
止滑垫,设置于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的其中之一,其中,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夹持于显示装置上时,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的其中另一形成第一干涉面,该弹性件产生第一回复力;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夹持于显示装置上时,该止滑垫与该其中另一形成第二干涉面,该弹性件产生第二回复力;该第一夹角于该第二夹角不相等,该第一干涉面的第一干涉摩擦力与该第二干涉面的第二干涉摩擦力不相等;该第一回复力小于该第二回复力时,该第一干涉摩擦力小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
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止滑垫于第一干涉面处具有第一原始径向厚度;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止滑垫于第一干涉面处具有第二原始径向厚度;该第一原始径向厚度与该第二原始径向厚度不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件具有配重,用以平衡该第二夹件的合力矩与该第一夹件的合力矩,
该第一回复力小于该第二回复力时,该第一干涉摩擦力小于该第二干涉摩擦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一夹角时,该第一干涉面处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径向间隙尺寸;当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形成第二夹角时,该第二干涉面处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之间具有第二径向间隙尺寸;
其中,该夹灯还包括枢轴,该枢轴不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基于该枢轴相对旋转;该第一配合部包括内圆柱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外弧形面,该第一径向间隙尺寸与该第二径向间隙尺寸不相等;或者,该第一配合部包括外圆柱面,该第二配合部包括环绕该枢轴设置的内弧形面;该第一径向间隙尺寸与该第二径向间隙尺寸不相等。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
该止滑垫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法设置于该第一配合部与该第二配合部的其中之一:粘贴、嵌合、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夹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拼合形成第二配合部;该止滑垫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以与该第一配合部过盈配合;或者,
该第一夹件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该第三壳体和该第四壳体拼合形成第一配合部;该止滑垫固定于该第三壳体,以与该第二配合部过盈配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夹件与该第一夹件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阈值时,沿该第二夹件相对于该第一夹件的打开方向,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过盈配合的干涉量逐渐变大;
该第二夹件与该第一夹件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阈值时,沿该第二夹件相对于该第一夹件的打开方向,该止滑垫与该第一配合部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小;其中,该第一阈值小于该第二阈值,该第二阈值小于180°。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灯,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包括枢轴部,该第二夹件通过该枢轴部枢接于该第一夹件;其中,该枢轴部的外侧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或者,
该夹灯还包括枢轴,该枢轴不可旋转地连接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之一,该枢轴的外侧具有摩擦垫;该第一夹件与该第二夹件的其中另一还包括至少一个抵压块,该至少一个抵压块抵压于该摩擦垫。
CN202110121020.4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夹灯 Active CN112682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1020.4A CN112682766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夹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1020.4A CN112682766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夹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2766A CN112682766A (zh) 2021-04-20
CN112682766B true CN112682766B (zh) 2022-07-05

Family

ID=7545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1020.4A Active CN112682766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夹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2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9049A (zh) * 2020-12-23 2022-06-2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夹灯以及应用其的发光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2110Y (zh) * 2005-04-13 2006-06-28 鑫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化扭力的铰链
TWM460317U (zh) * 2013-04-24 2013-08-21 Quanta Comp Inc 顯示面板裝置
CN110805610A (zh) * 2019-09-29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183386U (zh) * 2019-09-23 2020-03-24 乐清市泊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折叠支架
CN111520631A (zh) * 2017-06-16 2020-08-11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夹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2110Y (zh) * 2005-04-13 2006-06-28 鑫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化扭力的铰链
TWM460317U (zh) * 2013-04-24 2013-08-21 Quanta Comp Inc 顯示面板裝置
CN111520631A (zh) * 2017-06-16 2020-08-11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夹灯
CN210183386U (zh) * 2019-09-23 2020-03-24 乐清市泊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折叠支架
CN110805610A (zh) * 2019-09-29 2020-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2766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0646B2 (en) Clamp lamp
CN112682766B (zh) 一种夹灯
CN107975774B (zh) 夹灯配件及夹灯
US7404236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lat panel display appliance
US8029161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20090158556A1 (en) Covered rotation shaft structure having auto locking function
CN111853721B (zh) 夹持装置及夹灯
CN101223371A (zh) 具有法兰型盘簧的铰接装置
US8926111B2 (en) Keyboard lighting device
EP1388629A1 (en) Automatic homing rotary hinge
KR200234588Y1 (ko) 엘씨디모니터용 힌지
US20190011960A1 (en) Chassis
CN218846029U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灯具
CN213333910U (zh) 万向筒灯
CN210889706U (zh) 铰链装置及台灯
CN214093764U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脑的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KR200173301Y1 (ko) 힌지 장치
CN215599623U (zh) 一种硬盘支架及服务器
TW200716877A (en) Rotatable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fixing position of object to be rotated via frictional force adjustment
CN209207420U (zh) 弹夹锁紧结构
JP2009280929A (ja) ヘルメット用シールドの開閉装置並びにヘルメット
EP1388704A1 (en) Elevation angle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display
JPH1144332A (ja) チルトヒンジ
KR200173279Y1 (ko) 힌지 장치
KR20030053983A (ko) 영상 표시 기기용 힌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