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7742B - 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7742B
CN112677742B CN202011093349.6A CN202011093349A CN112677742B CN 112677742 B CN112677742 B CN 112677742B CN 202011093349 A CN202011093349 A CN 202011093349A CN 112677742 B CN112677742 B CN 112677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edge
side plate
cloth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33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7742A (zh
Inventor
林永清
颜鸿名
简瑀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Huangtian Auto Parts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Huangtian Auto Part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Huangtian Auto Parts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Huangtian Auto Parts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77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7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用于机动车辆侧门的电动侧窗遮阳帘中,且为电动式驱动机构所驱动,其包括复层式布帘、布帘卷收机构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复层式布帘的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连接布帘卷收机构,且复层式布帘通过布帘网格移动机构连接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摇臂能驱动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同步展开或收合,在复层式布帘展开状态下,摇臂驱动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相对于窗框的布帘调光移动空间的运动,使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改变彼此的矩阵排列状网格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复层式布帘的遮光状态。

Description

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侧门处的电动侧窗遮阳帘,尤指该电动侧窗遮阳帘中,能以电动方式驱动且具备调整布帘的遮光功能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背景技术
侧窗遮阳帘是一种应用于机动车辆侧门的侧窗处提供遮阳功能的产品,现有的侧窗遮阳帘概有手动式侧窗遮阳帘与电动式侧窗遮阳帘两大类型。其中,手动式侧窗遮阳帘主要是以具有布帘卷收器的布帘基座固定于侧窗玻璃的底侧或前侧位置,布帘伸出布帘卷收器的活动边板的勾挂部,使布帘被手动拉伸展开后,通过勾挂部勾接于后侧门窗框上的勾件而定位,并在勾挂部脱离勾件时,布帘能被布帘卷收器予以卷收。至于现有电动侧窗遮阳帘,其主要是以具有布帘卷收器的布帘基座固定于侧窗玻璃的前侧位置,另利用装设于侧门中的电动机组驱动能沿着横向导轨运动的摇臂拉动连接布帘卷收器的布帘自动展开或收合。
前述手动式或电动式侧窗遮阳帘虽然已具备利用展开的布帘提供遮光的功能,但是,手动式或电动侧窗遮阳帘的布帘皆仅具备固定的遮光性能,难以提供使用者依据车内的明暗状态以及需求而调整光线通过布帘的透光度。
为了解决前述侧窗遮阳帘不具备布帘调光功能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如中国CN108698490A发明申请揭示的“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遮光系统”,该遮光系统主要具有两个能够彼此平行或者横向运动且软性的表面组织,两个所述表面组织分别具有纵向或横向延伸且具有不同透光性质的条带部分,两个所述表面组织能展开与收合地连接在至少一卷绕轴上,并以一控制装置机械地作用在至少一个表面组织上且具有至少一个能够手动操作的执行元件,借以利用执行元件改变两个所述表面组织的条带部分的位置而调光。
前述遮光系统虽能在车辆内部提供调光功能,但是,前述现有遮光系统必需经由执行元件手动方式近距离操作,无法远端控制,且该遮光系统应用的技术手段难以适用于电动式侧窗遮阳帘的机构中,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解决现有遮光系统为手动近距离操作方式,无法远端控制,且现有遮光系统不适用于电动式侧窗遮阳帘等问题。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用于机动车辆的侧门的电动侧窗遮阳帘中,且能为该电动侧窗遮阳帘的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所带动,其中,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包括:
一复层式布帘,其包括织造成形的一第一帘布和一第二帘布,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分别于其织体中形成矩阵排列的多个网格,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各具有一活动边;
一布帘卷收机构,其连接该复层式布帘,并能卷收与释放该复层式布帘的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以及
一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其活动连接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与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且能由该摇臂所驱动,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同步展开或收合,且该复层式布帘于展开状态下能接触该侧门的窗框,且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相对于该窗框具有一布帘调光移动空间,该摇臂能驱动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于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而调整该复层式布帘的遮光状态。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一第二帘布边板以及一网格错位移动元件,该第一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二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一帘布边板用以连接该摇臂,该第一帘布边板与第二帘布边板相邻并列且能相对运动,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能弹性活动地连接该第二帘布边板与该第一帘布边板之间,在该第二帘布边板接触该侧门的窗框被限位的状态,被驱动的该摇臂能带动该第一帘布边板于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而使该第一帘布边板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位移,进而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包括一弹性元件以及一移动件,该移动件包括一滑块以及连接该滑块的一杆部,该移动件的杆部固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中,该第二帘布边板具有一装配槽,以及位于该装配槽后侧形成朝外侧向凸伸的一挡块,该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帘布边板的装配槽中,该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该弹性元件连接于该滑块与该第二帘布边板的挡块之间,并能对该滑块提供弹力。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侧门的窗框具有一限位挡部,该限位挡部具有一活动槽,以及在该活动槽侧边形成开口朝前且连通该活动槽的一限位凹槽;该活动槽能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与该第二帘布边板伸入的活动空间,该限位凹槽能对该第二帘布边板提供止挡限位的部位,该活动槽的后侧槽壁相对于第一帘布边板的后端形成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一第二帘布边板以及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二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一帘布边板用以连接该摇臂,该第二帘布边板套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的一侧,且该第二帘布边板的内部具有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运动的移动空间,该弹性元件设于该第二帘布边板与该第一帘布边板之间,使该第一帘布边板能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运动,在该第二帘布边板接触该侧门的窗框被限位的状态,被驱动的该摇臂能带动该第一帘布边板在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使该第一帘布边板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位移,进而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第一帘布边板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条以及一第一边条外盖,该第一帘布边条固接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且连接该摇臂,该第一边条外盖固接于该第一帘布边条外侧,该第一边条外盖中具有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二帘布边板包括一第二帘布边条以及一第二边条外盖,该第二帘布边条固接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二边条外盖固接于该第二帘布边条外侧,该第一帘布边板伸入该第二边条外盖内,该第二边条外盖中具有一第二止挡部,该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边条外盖中的第一止挡部以及该第二边条外盖中的第二止挡部。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侧门的窗框具有一限位挡部,该限位挡部具有一活动槽,该第一帘布边板与该第二帘布边板能伸入该活动槽中,该活动槽的后侧槽壁相对于第一帘布边板的后端形成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所述网格的横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织体位于所述网格侧边的经向织部的宽度。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布帘卷收机构包括相邻且平行设置的一第一帘布卷收器与一第二帘布卷收器,该第一帘布卷收器连接该第一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该第二帘布卷收器连接该第二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布帘卷收机构还包括一罩壳,该第一帘布卷收器与该第二帘布卷收器装设于该罩壳内,该罩壳一侧设有一帘布进出通道,该第一帘布和该第二帘布自该罩壳内部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而伸出该罩壳外。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布帘卷收机构包括一罩壳,以及设于该罩壳内的一帘布卷收器和一张力供给器,该罩壳一侧设有一帘布进出通道,该帘布卷收器包括一卷收轴,该张力供给器设于该卷收轴的一侧,该第一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以及该第二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一同连接于该帘布卷收器的卷收轴,该第二帘布自该卷收轴伸出并绕过该张力供给器,再和该第一帘布一同自该罩壳内部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而伸出该罩壳外。
如上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该布帘卷收机构在该罩壳内部的邻近该帘布进出通道处设有平行于该卷收轴的一导引轴,该张力供给器包括一张力轴、一弹性构件,该弹力轴是能移动地装设于该罩壳中,该弹力轴与该卷收轴间隔且平行排列,该弹性构件设于该张力轴与该罩壳之间,并对该张力轴提供远离该卷收轴方向的弹力,该第二帘布自该卷收轴伸出并绕过该张力轴,再与该第一帘布一同绕过该导引轴及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伸出该罩壳外。
本发明可达成的有益功效是,前述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利用连接布帘卷收机构的复层式布帘结合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用以连接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使复层式布帘的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能共同由摇臂驱动展开或收合,在复层式布帘展开的状态下,利用摇臂的微幅驱动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相对的侧门窗框的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能使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的织体互相对网格的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使复层式布帘的遮光性由半遮光渐近增加遮光程度或至全遮光状态的调光目的。再者,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能应用于电动侧窗遮阳帘布,提供使用者远端控制功能,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应用于电动侧窗遮阳帘中,并设置于机动车辆后侧门呈收合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显示布帘卷收机构与复层式布帘的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及图3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的另一观视角度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4至图6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割面线A-A位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5及图8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动作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割面线B-B位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动作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于复层式布帘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于复层式布帘收合后的局部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于复层式布帘展开状态的局部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4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于复层式布帘展开状态的局部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割面线位置的局部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4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动作后的局部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21是图14所示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复层式布帘与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动作后的局部俯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式驱动机构
10:电动式驱动组件
11:横向导轨
12:摇臂
2: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3:窗框
20:复层式布帘
21:第一帘布
210:织体
211:活动边
212:网格
22:第二帘布
220:织体
221:活动边
222:网格
30:布帘卷收机构
31:第一帘布卷收器
32:第二帘布卷收器
33:罩壳
30B:布帘卷收机构
31B:帘布卷收器
33B:罩壳
331B:罩壳本体
332B:外封盖
333B:容室
334B:帘布进出通道
335B:导引轴
40、40A、40B:布帘网格移动机构
400:布帘调光移动空间
41、41A、41B:第一帘布边板
411:第一帘布边条
4111:枢柱
412:第一边条外盖
413:第一止挡部
414、415:板体
416:连接件
42、42A、42B:第二帘布边板
421:第二帘布边条
422:第二边条外盖
423:第二止挡部
424、425:板体
426:装配槽
427:挡块
43:网格错位移动组件
431:弹性元件
432:移动件
433:滑块
434:杆部
43A:弹性元件
43B:弹性元件
50、50A:限位挡部
51、51A:活动槽
52: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及图14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的数种优选实施例应用于电动侧窗遮阳帘中,由附图中的图1及图14可见,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2能为该电动侧窗遮阳帘中的一电动式驱动机构1所驱动而执行展开、调光及收合等动作,该电动式驱动机构1包括一电动式驱动元件10、一横向导轨11以及一摇臂12,该电动式驱动组件10用于装设在机动车辆后侧门内,该横向导轨11用于设置在该后侧门内侧且邻近其后侧窗的窗口下方处,该摇臂12能被该电动式驱动组件10驱动并沿着横向导轨11移动,且该摇臂12能带动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2。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2的组成构造包括一复层式布帘20、一布帘卷收机构30、30B以及一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该布帘卷收机构30、30B可以选用双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或是单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在所述复层式布帘20与所述布帘卷收机构30、30B的具体构造基本上相同的基础上,所述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除了如图1至图4所示的具体构造外,所述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A、40B至少还可如图12或图18所示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作等效的具体构造变化。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复层式布帘20包括一第一帘布21以及第二帘布22,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两者的一侧为连接边,相对的另一侧为活动边211、221。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皆织造成形的织体,且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各于其织体中形成矩阵排列的多个网格(即孔)。配合参看图6或图15所示,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皆利用经编针织手段(即纱线在经向作纱圈的套合运动的针织方式)织造成形,配合针织的针数及迭合产生包括有经向织部与纬向织部组织而成的织体与分布于织体中多个网格(即空针产生的镂空部分)而形成组织纹路变化。于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的横向(纬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织体位于网格(纬向)侧边的经向织部的宽度。
如图1、图2所示,该布帘卷收机构30用以装设在机动车辆的侧门内侧邻近其侧窗的窗框的前侧边处。该布帘卷收机构30、30B可以选用双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或是单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其中:
如图1、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其揭示该布帘卷收机构30为一种双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该布帘卷收机构30包括一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一第二帘布卷收器32,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第二帘布卷收器32平行而相邻并列,且用以装设在机动车辆后侧门内邻近后侧窗窗框的前侧边处,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第二帘布卷收器32上端及下端能分别通过定位座固定于后侧窗;或者,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第二帘布卷收器32也可以装设于一罩壳33内,通过罩壳33固定于机动车辆的侧门的后侧窗内侧。
前述中,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第二帘布卷收器32均具备自动卷收帘布与释放帘布的功能,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第二帘布卷收器32可以选用现有的产品,其具体构造于此不再赘述。基本上,第一帘布卷收器31以及第二帘布卷收器32各包括有能被施力而自动旋转的一卷收轴,第一帘布卷收器31的卷收轴连接第一帘布21的连接边,第一帘布卷收器31具备自动卷收第一帘布21及释放第一帘布21而能被拉出展开的功能,第二帘布卷收器32的卷收轴连接第二帘布22的连接边,第二帘布卷收器32具备自动卷收第二帘布22及释放第二帘布22而能被拉出展开的功能。
如图14、图15所示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揭示该布帘卷收机构30B为一种单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其中,该布帘卷收机构30B包括一罩壳33B,以及装设于该罩壳33B中的一帘布卷收器31B和一张力供给器34B,该罩壳33B一侧设有一帘布进出通道334B,该帘布卷收器31B可以选用现有的产品,并具备自动卷收该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以及释放该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而能被拉出展开的功能,其具体构造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14、图15所示,基本上,该帘布卷收器31B包括能被带动旋转的一卷收轴311B,第一帘布21的连接边以及第二帘布22的连接边一同连接于帘布卷收器31B的卷收轴311B,该张力供给器34B设于该卷收轴311B的一侧,第二帘布22自卷收轴311B伸出并绕过张力供给器34B,再和第一帘布21一同自罩壳33B内部通过帘布进出通道334B而伸出罩壳33B外。布帘卷收机构30B能通过罩壳33B装设于机动车辆的侧门的后侧窗内侧。
如图14、图15所示前述中,该布帘卷收机构30B在该罩壳33的内部的邻近该帘布进出通道334B处设有平行于该卷收轴311B的一导引轴335B,该张力供给器34B包括一张力轴341B以及至少一弹性构件342B,该弹力轴341B是能移动地装设于该罩壳33B中,该张力轴341B与该卷收轴311B间隔且平行排列,所述弹性构件342B装设于该张力轴341B与该罩壳33B之间,并对该张力轴341B提供远离该卷收轴311B方向的弹力,而使张力轴341B能相对于卷收轴311B远离及接近的位移,借此,该第二帘布22自该卷收轴311B伸出并绕过该张力轴341B,再与该第一帘布21一同绕过该导引轴335B及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334B伸出该罩壳33B外,并借由该张力轴341B受弹性构件342B提供的弹力作用而朝远离卷收轴311B方向位移,使绕设于张力轴341B上的第二帘布22维持被拉开的张紧状态,并使一同卷绕在卷收轴311B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被拉开过程中产生相对位移,仍能维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平整张开状态。
如图14、图15所示前述中,该罩壳33B包括一罩壳本体331B以及两个外封盖332B,该两个外封盖332B分别组设于该罩壳本体331B的上下两端,且该两个外封盖332B中各形成一容室333B,该张力轴341B上下两端分别伸入位置对应的容室333B中,且每一容室333B中设有一所述弹性构件342B,并以该两个弹性构件342B分别连接该两个外封盖332B与其位置对应的张力轴341B的端部。所述弹性构件342B可以选用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簧片、扭力弹簧、橡胶弹性块或弹性条等。
如图1、图3至图5、图12以及图14至图17所示,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40A、40B是活动连接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与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且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40A、40B能由该摇臂12驱动,使该第一帘布21与该第二帘布22同步展开或收合,且在该摇臂12驱动下,通过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能使该第一帘布21与该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而调整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状态。
关于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40A、40B的具体组成构造,其至少可以图1、图3、图12以及图14至图17等所示的三种优选实施例予以实现,以下分别就各种优选实施例提出说明。
如图3至图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41、一第二帘布边板42以及一网格错位移动元件43。该第一帘布边板41连接于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第二帘布边板42连接于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该第一帘布边板41与第二帘布边板42相邻并列且能相对运动。该第一帘布边板41中具有一连接件416,用以枢接该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12上端。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43能活动地连接第二帘布边板42与第一帘布边板41,第一帘布边板41与第二帘布边板42能共同为摇臂12驱动,且第一帘布边板41与第二帘布边板42通过网格错位移动元件43能相对横移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展开与收合。
如图3至图4所示,于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帘布边板41为两个板体414、415相对并接的构件,并以两个所述板体414、415相对夹持固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第一帘布边板41的一所述板体415具有该连接件416,该连接件416穿过第一帘布边板41的另一所述板体414,该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12上端位于第一帘布边板41的板体414侧边且连接该连接件416。第二帘布边板42为两个板体424、425相对并接的构件,并以两个所述板体424、425相对夹持固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
如图5及图9所示,当该第二帘布边板42被限位的状态,该摇臂12对该第一帘布边板41的驱动力能通过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43,使第一帘布边板41与第二帘布边板42产生相对运动,并使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212、222产生网格对位、网格偏位与网格错位等位置变换功能,通过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的织体210、220相互对彼此的网格212、222的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等,进而使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性具备半遮光至全遮光变换的调光功能。
如图8至图11所示,前述中,该第二帘布边板42能由后侧门的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50予以挡止限位,该限位挡部50可一体成形于窗框3中,为该窗框3的一部分。当后侧门窗框3受限于车辆原有构造,难以对第二帘布边板42提供挡止限位功能时,则该限位挡部50可以制成一独立部件,并以锁固或黏合等固接手段固定于后侧门的窗框3的后侧位置处。于本优选实施例中,该限位挡部50具有自前侧朝后延伸的一活动槽51,该活动槽51侧边形成开口朝前的一限位凹槽52。该活动槽51能提供第一帘布边板41与第二帘布边板42伸入的活动空间,且第二帘布边板42能由限位凹槽52的后侧壁予以挡止限位,该活动槽51的后侧壁与第一帘布边板41后侧端之间具有一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使第一帘布边板41能相对于第二帘布边板42运动。
如图3、图4及图9所示,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43包括一弹性元件431以及一移动件432,该移动件432包括一滑块433以及连接滑块433的一杆部434,杆部434与滑块433可为一体成形,或者,滑块433与杆部434为各自成形的部件,再予以固接一体。该移动件432的杆部434固设于第一帘布边板41中,滑块433则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帘布边板42中,弹性元件431连接于滑块433与第二帘布边板42之间,并能对滑块433提供弹力。
如图3、图4及图9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二帘布边板42具有一装配槽426,以及位于该装配槽426后侧形成朝外侧向凸伸的一挡块427,该移动件432的滑块433是能移动地设置于装配槽426中,弹性元件431为压缩弹簧,并装设于滑块433与挡块427之间。该挡块427与该滑块433两者相向的侧面各具有一定位凸缘,该弹性元件431的两端分别套设所述定位凸缘外侧而定位,避免弹性元件431自挡块427或滑块433侧面脱离,该挡块427能移动至该限位挡部50的限位凹槽52中被止挡限位。
如图1、图5至图9所示,关于本发明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2优选实施例应用于电动侧窗遮阳帘中使用情形,该电动侧窗遮阳帘装设于机动车辆的后侧门内侧,且邻近后侧窗处。当电动侧窗遮阳帘于收合状态,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分别为布帘卷收机构30的第一帘布卷收器31与第二帘布卷收器32予以卷收,该电动式驱动机构1的摇臂12及其连接的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位于邻近布帘卷收机构30的起始位置,该限位挡部50位于窗框3的后侧边位置。
如图5至图11所示,当电动侧窗遮阳帘于展开状态,其利用该电动式驱动元件10驱动摇臂12沿着横向导轨11朝后方向移动,且经由摇臂12带动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边板41,并经由网格错位移动元件43带动第二帘布边板42同步朝后方移动,进而拉动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同步展开,用以对后侧门的后侧窗玻璃产生遮光的功能。当复层式布帘20完全展开时,第二帘布边板42接触后侧门的窗框3或窗框3的限位挡部50时,第二帘布边板42的挡块427被窗框3止挡限位,或是挡块427位于窗框3的限位挡部50的限位凹槽52中被止挡限位。
如图8至图11所示,前述中,当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的网格与第二帘布22的网格呈对位状态,部分的光线被经纬交叉编织的经纱与纬纱所遮蔽、部分的光线则通过相互对位的网格,使复层式布帘20呈现半遮光状态。如图11所示,使用者还能利用该电动式驱动组件10驱动摇臂12微朝后移动并经由第一帘布边板41拉动第一帘布21微幅朝后位移,其中通过限位挡部50内的活动槽51后侧壁与第一帘布边板41后侧端之间具有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以及第二帘布边板42为限位挡部50的限位凹槽52后侧壁挡止限位,使连接第一帘布边板41的移动件432施力作用于弹性元件431,弹性元件431蓄积弹性能,第一帘布边板41相对于第二帘布边板42产生相对运动,连接第一帘布边板41的第一帘布21与连接第二帘布边板42的第二帘布22产生相对横向位移,进而使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212、222产生网格偏位或网格错位等网格相对位置改变,通过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的织体210、220相互对彼此的网格212、222产生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使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性由半遮光渐近增加遮光程度或至全遮光状态,达到调光的目的。使用者亦能通过前述操作方式反向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而使复层式布帘20回复至半遮光状态。
如图1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其揭示所述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A的另一种实施型态。其中,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A同样是活动连接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与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且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A连接该摇臂12。在该摇臂12驱动下,该摇臂12能经由该布帘网板移动机构40A带动该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同步展开或收合,并能通过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A改变该第一帘布21与该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的相对位置,而调整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状态。
如图12所示,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A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41A、一第二帘布边板42A以及一弹性元件43A,该第一帘布边板41A连接于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且该第一帘布边板41A用以连接该摇臂12,该第二帘布边板42A连接于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该第二帘布边板42A套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41A的一侧,且该第二帘布边板42A的内部具有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41A运动的移动空间,该弹性元件43A设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A与该第一帘布边板41A之间,使该第一帘布边板41A能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A运动及复位。
第一帘布边板41A与第二帘布边板42A能被摇臂12驱动至接触窗框的限位挡部50A。其中,位于窗框后侧的限位挡部50A具有一开口朝前的活动槽51A,该活动槽51A能提供第一帘布边板41A与第二帘布边板42A伸入的活动空间,且该活动槽51A的后侧壁能对第二帘布边板42A挡止限位,该活动槽51A的后侧壁相对于第一帘布边板41A的后端之间具有一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当该第二帘布边板42A被所述窗框3的限位挡部50A抵止限位的状态下,该摇臂12对该第一帘布边板41A的驱动力能结合该弹性元件43A的弹性变化,以及限位挡部50A抵止第二帘布边板42A,使第一帘布边板41A于限位挡部50A中运动,改变所述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同时该第一帘布边板41A与该第二帘布边板的42A相对运动,能改变该第一帘布21与该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的相对位置。
如图12所示,该第一帘布边板41A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条411以及一第一边条外盖412,该第一帘布边条411固接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且具有一枢柱4111连接该摇臂12,该第一边条外盖412固接于该第一帘布边条411外侧,该第一边条外盖412中具有一第一止挡部413,该第二帘布边板42A包括一第二帘布边条421以及一第二边条外盖422,该第二帘布边条421固接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该第二边条外盖422固接于该第二帘布边条421外侧,且该第二边条外盖422套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41的外侧,该第二帘布边板42A的第二边条外盖422的内部具有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41A运动的移动空间,该第二边条外盖422中具有一第二止挡部423,该第一帘布边板41A与第二帘布边板42A是能相对运动地相邻排列,该第一边条外盖412的第一止挡部413与该第二边条外盖422的第二止挡部423相对,该弹性元件43A为一压缩弹簧,该弹性元件43A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止挡部413以及该第二止挡部423,使该第一帘布边板41A能位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A的内部运动。当该第二帘布边板42A接触该侧门的窗框的限位挡部50A中被限位的状态,被驱动的该摇臂12能带动该第一帘布边板41A于该窗框的限位挡部50A的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中移动。
如图12及图13所示,当电动侧窗遮阳帘的复层式布帘20于展开状态,该第一帘布边板41A、第二帘布边板42A伸入窗框的限位挡部50A的活动槽中,且该第二帘布边板42A的第二边条外盖422后端能接触所述活动槽51A的后侧壁被限位。其中,当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的多个网格与第二帘布22的多个网格呈对位状态,部分的光线被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两者的织体210、220所遮蔽,部分的光线则会通过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彼此对位的多个网格,使复层式布帘20呈现半遮光状态。
如图12及图13所示,当使用者利用该电动式驱动组件的摇臂12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A微朝后移动,即经由第一帘布边板41A带动第一帘布21微幅朝后位移,同时,因第二帘布边板42A受到后侧门的窗框或是设置于窗框上的限位挡部50A限位而固定,电动控制的该摇臂12对该第一帘布边板41A的驱动力能使该弹性元件43A弹性变形,同时摇臂12能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A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A内利用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运动,使该第一帘布边板41A相对于被固定的该第二帘布边板42A产生移位运动,所述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产生缩减变化,连接第一帘布边板41A的第一帘布21与连接第二帘布边板42A的第二帘布22两者的多个矩阵排列状网格212、222即产生网格偏位或网格错位等网格相对位置改变,故通过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的织体210、220相互对彼此的网格212、222产生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使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性由半遮光渐近增加遮光程度或至全遮光状态,达到调光的目的。使用者也能通过前述操作方式反向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A,而使复层式布帘20回复至半遮光状态。
如图14至图1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其揭示所述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B的另一种实施型态。其中,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B同样是活动连接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与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且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B连接该摇臂12。在该摇臂12驱动下,该摇臂12能经由该布帘网板移动机构40B带动该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同步展开或收合,并能通过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B改变该第一帘布21与该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的相对位置,而调整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状态。
如图15至图1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B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41B、一第二帘布边板42B以及一弹性元件43B,该第一帘布边板41B连接于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且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用以连接该摇臂12,该第二帘布边板42B连接于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该第二帘布边板42B套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的一侧,且该第二帘布边板42B中具有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41B运动的移动空间,该弹性元件43B设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B与该第一帘布边板41B之间,使该第一帘布边板41B能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B运动及复位。
如图12所示,第一帘布边板41B与第二帘布边板42B能被摇臂12驱动至接触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时(配合参看图1),该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的侧壁相对于第一帘布边板41B的后端之间具有一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当该第二帘布边板42B被该窗框后侧的限位挡部抵止限位的状态下,该摇臂12对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的驱动力能结合该弹性元件43B的弹性变化,以及该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抵止第二帘布边板42B,使第一帘布边板41B相对于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运动,改变所述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同时该第一帘布边板41B与该第二帘布边板的42B也产生相对运动,进而能改变该第一帘布21与该第二帘布22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的相对位置。
如图16所示,该第一帘布边板41B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条411B以及一第一边条外盖412B,该第一帘布边条411B固接该第一帘布21的活动边211,且具有一枢柱4111B连接该摇臂12,该第一边条外盖412B固接于该第一帘布边条411B外侧,该第一边条外盖412B中具有一第一止挡部413B,该第二帘布边板42B包括一第二帘布边条421B以及一第二边条外盖422B,该第二帘布边条421B固接该第二帘布22的活动边221,该第二边条外盖422B固接于该第二帘布边条421B外侧,且该第二边条外盖422B套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的外侧,该第二帘布边板42B的第二边条外盖422B的内部具有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41B运动的移动空间,该第二边条外盖422B中具有一第二止挡部423B,该第一帘布边板41B与第二帘布边板42B是能相对运动地相邻排列,该第一边条外盖412B的第一止挡部413B与该第二边条外盖422B的第二止挡部423B相对,该弹性元件43B为一压缩弹簧,该弹性元件43B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止挡部413B以及该第二止挡部423B,使该第一帘布边板41B能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B中运动。如图19所示,当该第二帘布边板42B接触该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被限位的状态,被驱动的该摇臂12能带动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相对于该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之间的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中移动。
前述布帘网格移动机构40、40A、40B三种优选实施例皆能搭配前述双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30或单轴卷收式布帘卷收机构30B中的任一种组合,其具体的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7至图21所示,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优选实施例应用于电动侧窗遮阳帘中使用情形,当电动侧窗遮阳帘的复层式布帘20于展开状态,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第二帘布边板42B的第二边条外盖接触该窗框3后侧的限位挡部而被限位。此时,当复层式布帘20的第一帘布21的多个网格与第二帘布22的多个网格呈对位状态,部分的光线被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两者的织体210、220所遮蔽,部分的光线则会通过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彼此对位的多个网格,使复层式布帘20呈现半遮光状态。
如图17至图21所示,当使用者利用该电动式驱动组件的摇臂12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B微朝后移动,即经由第一帘布边板41B带动第一帘布21微幅朝后位移,同时,因第二帘布边板42B受到窗框后侧的的限位挡部50A限位而固定,故电动控制的该摇臂12对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的驱动力能使该弹性元件43B弹性变形,同时摇臂12能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B于该第二帘布边板42B中利用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运动,使该第一帘布边板41B相对于被固定的该第二帘布边板42B产生移位运动,所述布帘调光移动空间400产生缩减变化,连接第一帘布边板41B的第一帘布21与连接第二帘布边板42B的第二帘布22两者的多个矩阵排列状网格212、222即产生网格偏位或网格错位等网格相对位置改变。
于此过程中,因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是一同卷绕设于同一帘布卷收器31B的卷收轴311B,当第一帘布21被微幅朝后拉动的同时,第二帘布22同步被微幅拉出,此时,借由弹性构件342B施加于弹力轴341B的弹力大于该卷帘布卷收器31B作用于第二帘布22的作用力,该张力轴341B受到弹性构件342B提供的弹力作用而朝远离卷收轴311B方向位移的作用,使绕设于张力轴341B上的第二帘布22维持被拉开的张紧状态。如此,被拉出展开的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产生相对位移时,即通过第一帘布21与第二帘布22的织体210、220相互对彼此的网格212、222产生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使该复层式布帘20的遮光性由半遮光渐近增加遮光程度或至全遮光状态,达到调光的目的。使用者也能通过前述操作方式反向驱动第一帘布边板41B,而使复层式布帘20回复至半遮光状态。综上所述,本发明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主要利用连接布帘卷收机构的复层式布帘结合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用以连接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使复层式布帘的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能共同由摇臂驱动展开或收合,在复层式布帘展开的状态下,利用摇臂的微幅驱动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相对的侧门窗框的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能使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第一帘布与第二帘布的织体互相对网格的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使复层式布帘的遮光性由半遮光渐近增加遮光程度或至全遮光状态的调光目的。再者,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能应用于电动侧窗遮阳帘布,提供使用者远端控制功能,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改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用于机动车辆的侧门的电动侧窗遮阳帘中,且能为该电动侧窗遮阳帘的电动式驱动机构的摇臂所带动,其特征在于,该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包括:
一复层式布帘,其包括织造成形的一第一帘布和一第二帘布,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分别于其织体中形成矩阵排列的多个网格,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各具有一活动边;
一布帘卷收机构,其连接该复层式布帘,并能卷收与释放该复层式布帘的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以及
一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其活动连接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与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且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能被该摇臂驱动,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同步展开或收合,在该复层式布帘展开状态下,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能接触该侧门的窗框,且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相对于该窗框具有一布帘调光移动空间,该摇臂能驱动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于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而调整该复层式布帘的遮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一第二帘布边板以及一网格错位移动元件,该第一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二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一帘布边板用以连接该摇臂,该第一帘布边板与第二帘布边板相邻并列且能相对运动,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能弹性活动地连接该第二帘布边板与该第一帘布边板之间,在该第二帘布边板接触该侧门的窗框被限位的状态,被驱动的该摇臂能带动该第一帘布边板于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而使该第一帘布边板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位移,进而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格错位移动元件包括一弹性元件以及一移动件,该移动件包括一滑块以及连接该滑块的一杆部,该移动件的杆部固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中,该第二帘布边板具有一装配槽,以及位于该装配槽后侧形成朝外侧向凸伸的一挡块,该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帘布边板的装配槽中,该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该弹性元件连接于该滑块与该第二帘布边板的挡块之间,并能对该滑块提供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门的窗框具有一限位挡部,该限位挡部具有一活动槽,以及在该活动槽侧边形成开口朝前且连通该活动槽的一限位凹槽;该活动槽能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与该第二帘布边板伸入的活动空间,该限位凹槽能对该第二帘布边板提供止挡限位的部位,该活动槽的后侧槽壁相对于第一帘布边板的后端形成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布帘网格移动机构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板、一第二帘布边板以及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二帘布边板连接于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一帘布边板用以连接该摇臂,该第二帘布边板套设于该第一帘布边板的一侧,且该第二帘布边板的内部具有提供该第一帘布边板运动的移动空间,该弹性元件设于该第二帘布边板与该第一帘布边板之间,使该第一帘布边板能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运动,在该第二帘布边板接触该侧门的窗框被限位的状态,被驱动的该摇臂能带动该第一帘布边板在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中的运动,使该第一帘布边板相对于该第二帘布边板位移,进而使该第一帘布与该第二帘布两者的矩阵排列状网格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帘布边板包括一第一帘布边条以及一第一边条外盖,该第一帘布边条固接该第一帘布的活动边,且连接该摇臂,该第一边条外盖固接于该第一帘布边条外侧,该第一边条外盖中具有一第一止挡部,该第二帘布边板包括一第二帘布边条以及一第二边条外盖,该第二帘布边条固接该第二帘布的活动边,该第二边条外盖固接于该第二帘布边条外侧,该第一帘布边板伸入该第二边条外盖内,该第二边条外盖中具有一第二止挡部,该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边条外盖中的第一止挡部以及该第二边条外盖中的第二止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门的窗框具有一限位挡部,该限位挡部具有一活动槽,该第一帘布边板与该第二帘布边板能伸入该活动槽中,该活动槽的后侧槽壁相对于第一帘布边板的后端形成该布帘调光移动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的横向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织体位于所述网格侧边的经向织部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布帘卷收机构包括相邻且平行设置的一第一帘布卷收器与一第二帘布卷收器,该第一帘布卷收器连接该第一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该第二帘布卷收器连接该第二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布帘卷收机构还包括一罩壳,该第一帘布卷收器与该第二帘布卷收器装设于该罩壳内,该罩壳一侧设有一帘布进出通道,该第一帘布和该第二帘布自该罩壳内部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而伸出该罩壳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布帘卷收机构包括一罩壳,以及设于该罩壳内的一帘布卷收器和一张力供给器,该罩壳一侧设有一帘布进出通道,该帘布卷收器包括一卷收轴,该张力供给器设于该卷收轴的一侧,该第一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以及该第二帘布远离所述活动边的另一侧边一同连接于该帘布卷收器的卷收轴,该第二帘布自该卷收轴伸出并绕过该张力供给器,再和该第一帘布一同自该罩壳内部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而伸出该罩壳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布帘卷收机构在该罩壳内部的邻近该帘布进出通道处设有平行于该卷收轴的一导引轴,该张力供给器包括一张力轴、至少一弹性构件,该张力轴是能移动地装设于该罩壳中,该张力轴与该卷收轴间隔且平行排列,所述弹性构件设于该张力轴与该罩壳之间,并对该张力轴提供远离该卷收轴方向的弹力,该第二帘布自该卷收轴伸出并绕过该张力轴,再与该第一帘布一同绕过该导引轴及通过该帘布进出通道伸出该罩壳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罩壳包括一罩壳本体以及两个外封盖,该两个外封盖分别组设于该罩壳本体的上下两端,该两个外封盖中各形成一容室,该张力轴上下两端分别伸入位置对应的所述容室中,每一容室中设有一所述弹性构件,并以两个所述弹性构件分别连接该两个外封盖与其位置对应的该张力轴的端部。
CN202011093349.6A 2019-10-18 2020-10-13 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Active CN112677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7961 2019-10-18
CN2019109979617 2019-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742A CN112677742A (zh) 2021-04-20
CN112677742B true CN112677742B (zh) 2023-08-25

Family

ID=7544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3349.6A Active CN112677742B (zh) 2019-10-18 2020-10-13 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774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7013762U1 (de) * 2007-07-31 2008-12-1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Fensterrollo für ein Fahrzeugfenster
TW201235546A (en) * 2011-02-23 2012-09-01 Macauto Ind Co Ltd Shading curtain with adjustable shading function
CN205477312U (zh) * 2016-01-21 2016-08-17 加联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光帘布结构
KR101739893B1 (ko) * 2016-12-29 2017-05-26 문희상 롤 블라인드의 원단밀착유지장치
CN108698490A (zh) * 2016-02-10 2018-10-23 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遮光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7013762U1 (de) * 2007-07-31 2008-12-1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Fensterrollo für ein Fahrzeugfenster
TW201235546A (en) * 2011-02-23 2012-09-01 Macauto Ind Co Ltd Shading curtain with adjustable shading function
CN205477312U (zh) * 2016-01-21 2016-08-17 加联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光帘布结构
CN108698490A (zh) * 2016-02-10 2018-10-23 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遮光系统
KR101739893B1 (ko) * 2016-12-29 2017-05-26 문희상 롤 블라인드의 원단밀착유지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742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39883A (en) Covering assembly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KR100913057B1 (ko) 차광부와 투과부가 반복된 블라인드지를 이용한 버티컬 블라인드의 제조 방법 및 베니션 블라인드의 제조 방법
KR101194144B1 (ko) 광투과성 시트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5176194A (en) Roller screen unit
CA2720965C (en) Window assembly with a motorized window shade mechanism
US6161607A (en) Light control covering device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US5392832A (en) Covering assembly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KR20160045126A (ko) 코드 없는 직물 베네치안 창 가리개 조립체
EP1355035A1 (de) Rollosystem
TWM591929U (zh) 網格移動調光式布簾裝置
CA2545022A1 (en) Vertical shade
EP0549216B1 (en) Covering assembly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KR101638517B1 (ko) 콤비 롤블라인드용 일체제직 콤비 블라인드지
CN112677742B (zh) 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TWM591928U (zh) 電動側窗遮陽簾的網格移動調光式布簾裝置
CN112677741B (zh) 电动侧窗遮阳帘的网格移动调光式布帘装置
CA3053849A1 (en) Fabric panels, sheer fabrics, and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related systems
KR20160016294A (ko) 블라인드 직물지
KR102632760B1 (ko) 건축물 특징부를 위한 다층 직물 및 덮개 그리고 제조 방법
CN115996856A (zh) 车辆顶部的装置、制造该装置的方法、车辆顶部和机动车
JP7102276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ロールスクリーン用スクリーン
KR102623284B1 (ko) 힘살부를 구비한 이중 롤쉐이드 블라인드
WO2020083892A1 (de) Abschattungsvorrichtung
EP0795674A2 (en) Light control covering device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CN212426325U (zh) 一种垂直柔纱窗帘布的织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