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4941A -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4941A
CN112674941A CN202011560028.2A CN202011560028A CN112674941A CN 112674941 A CN112674941 A CN 112674941A CN 202011560028 A CN202011560028 A CN 202011560028A CN 112674941 A CN112674941 A CN 112674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nnecting rod
swing rod
pip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00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4941B (zh
Inventor
朱新勇
马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115600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4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4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4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4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4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包括:防黏连膜、吸引管、填充层、气囊层,防黏连膜的一侧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远离防黏连膜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层,吸引管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吸引孔,并延伸至填充层内,吸引管另一端延伸至填充层之外。铰链抗菌素的防黏连膜的使用,既可以隔绝腹腔脏器和外界空气的接触,防止腹腔感染,又可以保护腹腔脏器尤其是肠管的黏连,甚至破损等。填充层的海绵部分,由于放置吸引管,既可以吸引,引出渗液或者渗血,又可以通过负压吸引,防止创面过大。最外层的分格状的气囊层,充气后可以起到加压包扎止血的作用,防止战时后送伤员的伤情加重,起到对腹腔脏器或肠管的保护和缓冲作用。

Description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背景技术
战伤或者创伤造成的腹壁巨大缺损一直是外科面临的紧急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将腹腔脏器与外界隔绝,防止腹腔肠管外露或者掉出腹腔,也防止腹腔其他脏器暴露在空气中,甚至进一步损伤。同时严重创伤也会造成腹腔内的其他伤情,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紧急救治装置,既要完全覆盖腹腔的脏器,又要体现战时的快速,方便,有效。解决腹壁缺损的方法很多,但都不能满足以上需要,目前,也是有防黏连膜和吸引管等,但防黏连膜持续时间短,溶解快,易造成腹腔感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战伤或者创伤造成腹腔感染的问题。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包括:防黏连膜、吸引管、填充层、气囊层,所述防黏连膜的一侧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远离所述防黏连膜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层,吸引管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吸引孔,并延伸至所述填充层内,吸引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填充层之外。
优选的,所述气囊层内设置有气囊,气管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层内与气囊连通,气管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气囊层之外。
优选的,还包括负压吸附装置,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缸体、废液箱、活塞、隔板、挡块、卡环,
所述缸体水平方向放置,所述缸体的一端与吸引管远离所述吸引层一端连通,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向腔,所述缸体靠近所述吸引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与所述缸体连通,所述排液管另一端与废液箱连通,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使得液体能经吸引层内单向流至所述缸体内,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使得液体能经所述缸体内单向流至所述废液箱内;
所述导向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导向腔内壁紧贴,并能在所述导向腔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导向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导向腔内壁靠近所述吸引管处连接;
所述导向腔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活塞的右侧,所述导向腔内壁右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移动杆一端连接,所述隔板的中间处设置有通孔,移动杆另一端穿过通孔与竖直方向的移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板位于所述活塞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移动板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移动板上端铰接,所述第一摆杆另一端朝向所述活塞,并与第一弧形挂钩连接,所述第一摆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朝下,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摆杆靠近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朝下;
所述第一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第一弧形挂钩、第一连接杆、第一挡板、第一支撑杆均关于所述移动板的水平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第三摆杆、第四摆杆、第二弧形挂钩、第二连接杆、第二挡板、第二支撑杆,第二弹簧一端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与第一挡板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与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挡块,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摆杆一端与所述挡块上端接触,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三摆杆一端与所述挡块下端接触;
所述活塞右端与第三连接杆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上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靠近所述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挂钩和所述第二弧形挂钩之间,所述隔板上位于所述通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槽和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摆杆远离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斜槽,所述第四摆杆远离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斜槽,充气管一端与所述缸体右端连通,充气管另一端与所述气管远离所述气囊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废液箱上设置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废液箱顶端设置有箱门。
优选的,还包括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环形气囊、箱体、压板、螺杆、转臂、转杆,
所述防黏连膜上设置有环形气囊,输气管一端与所述环形气囊连通,输气管另一端与箱体底端连通,所述箱体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箱体内壁相紧贴,所述压板能在所述箱体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箱体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箱体上端与所述固定块上端通过水平方向的第四连接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上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右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一端连接,螺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的上方设置有转臂,所述转臂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能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一端垂直连接,第六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上端连接;
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一端垂直连接,转杆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转臂一端铰接,所述转臂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压板上端中间处铰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包括:防黏连膜、吸引管、填充层、气囊层,防黏连膜的一侧设置有填充层,填充层远离防黏连膜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层,吸引管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吸引孔,并延伸至填充层内,吸引管另一端延伸至填充层之外。通过防黏连膜粘贴在腹壁的创伤处,快速封闭腹壁的损伤创面,隔绝腹腔脏器与外界空气或污染环境的接触,吸引管外接注射器,通过负压吸引,可以引出渗液或者渗血,同时缩小创面,避免腹壁肌肉的收缩使创面进一步加大,气囊充气后可以起到加压包扎止血的作用,防止战时后送伤员的伤情加重,起到对腹腔脏器或肠管的保护和缓冲作用。方便伤员后送到后方医院处理,避免肠管暴露在空气中引起腹腔感染,肠管坏死,病情加重。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气囊及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负压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环形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及第一滑块的结示意图;
其中,1-防黏连膜,2-吸引管,3-填充层,4-气囊层,7-气囊,8-气管,9-缸体,10-导向腔,11-排液管,12-废液箱,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活塞,16-第一弹簧,17-隔板,18-电动伸缩杆,19-移动杆,20-通孔,21-移动板,22-第一摆杆,23-第二摆杆,24-第一弧形挂钩,25-第一连接杆,26-第一挡板,27-第一支撑杆,28-第三摆杆,29-第四摆杆,30-第二弧形挂钩,31-第二连接杆,32-第二挡板,33-第二支撑杆,34-第二弹簧,35-挡块,36-第三连接杆,37-圆板,38-卡环,39-第一斜槽,40-第二斜槽,41-充气管,42-密封圈,43-出液管,44-阀门,45-环形气囊,46-输气管,47-箱体,48-开口,49-压板,50-固定块,51-第四连接杆,52-第一滑槽,53-第一滑块,54-第一电机,55-螺杆,56-转臂,57-第二滑槽,58-第二滑块,59-第五连接杆,60-第六连接杆,61-第二电机,62-转杆,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防黏连膜1、吸引管2、填充层3、气囊层4,所述防黏连膜1的一侧设置有填充层3,所述填充层3远离所述防黏连膜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层4,吸引管2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吸引孔,并延伸至所述填充层3内,吸引管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填充层3之外。防黏连膜1采用带有孔隙的聚乙二醇与聚乳酸的共聚物(PEG/PLA)制作,并负载有抗菌素,防黏连膜1是具有粘性的膜,能严密粘合于腹壁伤口处的皮肤上,防止漏气,防黏连膜1能接触腹腔内肠管或其他脏器,填充层3内为海绵填充物。所述气囊层4内设置有气囊7,气管8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层4内与气囊7连通,气管8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气囊层4之外。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防黏连膜1粘贴在腹壁的创伤处,快速封闭腹壁的损伤创面,隔绝腹腔脏器与外界空气或污染环境的接触,吸引管2外接注射器,通过负压吸引,可以引出渗液或者渗血,同时缩小创面,避免腹壁肌肉的收缩使创面进一步加大,气囊7充气后可以起到加压包扎止血的作用,防止战时后送伤员的伤情加重,起到对腹腔脏器或肠管的保护和缓冲作用。方便伤员后送到后方医院处理,避免肠管暴露在空气中引起腹腔感染,肠管坏死,病情加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还包括负压吸附装置,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缸体9、废液箱12、活塞15、隔板17、挡块35、卡环38,
所述缸体9水平方向放置,所述缸体9的一端与吸引管2远离所述吸引层2一端连通,所述缸体9内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向腔10,所述缸体9靠近所述吸引管2的一端设置有排液管11,所述排液管11一端与所述缸体9连通,所述排液管11另一端与废液箱12连通,所述吸引管2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第一单向阀13使得液体能经吸引层2内单向流至所述缸体9内,所述排液管1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所述第二单向阀14使得液体能经所述缸体9内单向流至所述废液箱12内;
所述导向腔10内设置有活塞15,所述活塞15与所述导向腔10内壁紧贴,并能在所述导向腔10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导向腔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一端与所述活塞15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另一端与导向腔10内壁靠近所述吸引管2处连接;
所述导向腔10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隔板17,所述隔板17位于所述活塞15的右侧,所述导向腔10内壁右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8,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与移动杆19一端连接,所述隔板17的中间处设置有通孔20,移动杆19另一端穿过通孔20与竖直方向的移动板21连接,所述移动板21位于所述活塞15和所述隔板17之间,所述移动板21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22和第二摆杆23,所述第一摆杆22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23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移动板21上端铰接,所述第一摆杆22另一端朝向所述活塞15,并与第一弧形挂钩24连接,所述第一摆杆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5,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5另一端朝下,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上设置有第一挡板26,所述第一摆杆22靠近所述第二摆杆2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7,所述第一支撑杆27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2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7另一端朝下;
所述第一摆杆22、所述第二摆杆23、第一弧形挂钩24、第一连接杆25、第一挡板26、第一支撑杆27均关于所述移动板21的水平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第三摆杆28、第四摆杆29、第二弧形挂钩30、第二连接杆31、第二挡板32、第二支撑杆33,第二弹簧34一端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上与第一挡板26连接,第二弹簧34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31上与第二挡板32连接,所述移动板21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挡块35,第一支撑杆27远离所述第一摆杆22一端与所述挡块35上端接触,第二支撑杆33远离所述第三摆杆28一端与所述挡块35下端接触;
所述活塞15右端与第三连接杆36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杆36另一端上设置有圆板37,所述圆板37靠近所述活塞15的一侧设置有卡环38,所述卡环38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挂钩24和所述第二弧形挂钩30之间,所述隔板17上位于所述通孔2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槽39和第二斜槽40,所述第二摆杆23远离所述第一摆杆22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斜槽39,所述第四摆杆29远离所述第三摆杆28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斜槽40,充气管41一端与所述缸体9右端连通,充气管41另一端与所述气管8远离所述气囊7一端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启动电动伸缩杆18,驱动移动杆19向左移动,带动移动板21向左移动,圆板37挤压第一弧形挂钩24和第二弧形挂钩30,使得第一摆杆22和第三摆杆28张开,在第二弹簧34的拉力作用下,第一弧形挂钩24和第二弧形挂钩30卡在卡环38内,然后电动伸缩杆18驱动移动杆19向右移动,带动活塞15在导向腔10内向右缓慢移动,缸体9左端处于负压状态,创伤处的渗血经吸引管2吸入到缸体9左端内;同时,推动缸体9右端内的空气经充气管41进入到气囊7内进行充气,起到加压止血包扎的作用;随着气囊7冲入空气变多,压力越来越大,当第二摆杆23和第四摆杆29分别插入到第一斜槽39和第二斜槽40内,第二摆杆23和第四摆杆29就会向中间转动,第一弧形挂钩24和第二弧形挂钩30就会脱离卡环38,在第一弹簧16的拉力作用下,活塞15迅速向左移动,将缸体9左端内的渗血经排液管11排入到废液箱12内进行储存,同时,气囊7内的空气也会回流入缸体9右端内,没有了气囊的压力,从而很容易将装置取下来,进行伤口的进一步处理。由于通过电动伸缩杆18就能快速的进行渗血和气囊充气加压的操作,以便迅速对腹壁创伤进行渗血抽吸和伤口包扎,提高伤口的处理速度,当气囊充气压力过大,超过一定压力时,气囊充气就会迅速失效,同时,排出抽吸的渗血,并降低气囊的压力,防止压力过大,造成伤口的二次损伤。另外,再需要将装置拆卸时,也可以控制电动伸缩杆18使得移动杆19迅速右移,使得气囊7迅速放气,并同时排走伤口处的渗血,以便快速处理腹壁处的创伤,减少感染的机会,使得伤员能及时得到救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5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42,密封圈能提高活塞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废液箱12上设置有出液管43,所述出液管43上设置有阀门44,当废液箱12储存满后,打开阀门44,将废液经出液管43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废液箱12顶端设置有箱门,便于打开箱门,进行废液箱的清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还包括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环形气囊45、箱体47、压板49、螺杆55、转臂56、转杆62,
所述防黏连膜1上设置有环形气囊45,输气管46一端与所述环形气囊45连通,输气管46另一端与箱体47底端连通,所述箱体47顶端设置有开口48,所述箱体47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压板49,所述压板49与所述箱体47内壁相紧贴,所述压板49能在所述箱体47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箱体47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块50,所述箱体47上端与所述固定块50上端通过水平方向的第四连接杆51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51上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52,所述第一滑槽52内设置有第一滑块53,所述第一滑块53能在所述第一滑槽52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滑槽52的内壁右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54,第一电机54的输出轴与螺杆55一端连接,螺杆55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块53与所述第一滑槽52的内壁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杆55与所述第一滑块53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53的上方设置有转臂56,所述转臂56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57,所述第二滑槽57内设置有第二滑块58,所述第二滑块58能在所述第二滑槽57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滑块58上设置有第五连接杆59,所述第五连接杆59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58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59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60一端垂直连接,第六连接杆60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53上端连接;
所述固定块5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61,所述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与转杆62一端垂直连接,转杆62另一端与第一连杆63一端铰接,第一连杆63另一端与所述转臂56一端铰接,所述转臂56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4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4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48与所述压板49上端中间处铰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启动第二电机61带动转杆62旋转,转杆62带动第一连杆63运动,第一连杆63带动转臂56绕着第五连接杆59上下摆动,转臂56带动左端带动第二连杆64运动,第二连杆64带动压板49在箱体47内上下往复运动,通过输气管46向环形气囊45内充气或吸气,实现环形气囊45的来回收缩,起到按摩伤口附近皮肤的作用,使得包扎伤口后,运输的过程中更加舒适;当需要调整环形气囊的收缩幅度时,启动第一电机54,带动螺杆55旋转,使得第一滑块53沿着第一滑槽52往复运动,带动第二滑块58沿着第二滑槽57往复运动,从而调节第五连接杆59在转臂56上的位置,改变转臂56支点的位置,使得转臂56左端的摆动幅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压板49在箱体47内上下往复运动的幅度,最终实现环形气囊45收缩幅度的调节,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环形气囊的收缩幅度,以达到最佳的按摩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黏连膜(1)、吸引管(2)、填充层(3)、气囊层(4),所述防黏连膜(1)的一侧设置有填充层(3),所述填充层(3)远离所述防黏连膜(1)的一侧设置有气囊层(4),吸引管(2)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吸引孔,并延伸至所述填充层(3)内,吸引管(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填充层(3)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4)内设置有气囊(7),气管(8)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层(4)内与气囊(7)连通,气管(8)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气囊层(4)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吸附装置,所述负压吸附装置包括:缸体(9)、废液箱(12)、活塞(15)、隔板(17)、挡块(35)、卡环(38),
所述缸体(9)水平方向放置,所述缸体(9)的一端与吸引管(2)远离所述吸引层(2)一端连通,所述缸体(9)内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向腔(10),所述缸体(9)靠近所述吸引管(2)的一端设置有排液管(11),所述排液管(11)一端与所述缸体(9)连通,所述排液管(11)另一端与废液箱(12)连通,所述吸引管(2)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第一单向阀(13)使得液体能经吸引层(2)内单向流至所述缸体(9)内,所述排液管(11)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所述第二单向阀(14)使得液体能经所述缸体(9)内单向流至所述废液箱(12)内;
所述导向腔(10)内设置有活塞(15),所述活塞(15)与所述导向腔(10)内壁紧贴,并能在所述导向腔(10)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导向腔(10)内设置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一端与所述活塞(15)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另一端与导向腔(10)内壁靠近所述吸引管(2)处连接;
所述导向腔(10)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隔板(17),所述隔板(17)位于所述活塞(15)的右侧,所述导向腔(10)内壁右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8),所述电动伸缩杆(18)的输出端与移动杆(19)一端连接,所述隔板(17)的中间处设置有通孔(20),移动杆(19)另一端穿过通孔(20)与竖直方向的移动板(21)连接,所述移动板(21)位于所述活塞(15)和所述隔板(17)之间,所述移动板(21)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摆杆(22)和第二摆杆(23),所述第一摆杆(22)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23)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移动板(21)上端铰接,所述第一摆杆(22)另一端朝向所述活塞(15),并与第一弧形挂钩(24)连接,所述第一摆杆(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5),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5)另一端朝下,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上设置有第一挡板(26),所述第一摆杆(22)靠近所述第二摆杆(2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7),所述第一支撑杆(27)一端与所述第一摆杆(2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7)另一端朝下;
所述第一摆杆(22)、所述第二摆杆(23)、第一弧形挂钩(24)、第一连接杆(25)、第一挡板(26)、第一支撑杆(27)均关于所述移动板(21)的水平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第三摆杆(28)、第四摆杆(29)、第二弧形挂钩(30)、第二连接杆(31)、第二挡板(32)、第二支撑杆(33),第二弹簧(34)一端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5)上与第一挡板(26)连接,第二弹簧(34)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连接杆(31)上与第二挡板(32)连接,所述移动板(21)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挡块(35),第一支撑杆(27)远离所述第一摆杆(22)一端与所述挡块(35)上端接触,第二支撑杆(33)远离所述第三摆杆(28)一端与所述挡块(35)下端接触;
所述活塞(15)右端与第三连接杆(36)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杆(36)另一端上设置有圆板(37),所述圆板(37)靠近所述活塞(15)的一侧设置有卡环(38),所述卡环(38)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挂钩(24)和所述第二弧形挂钩(30)之间,所述隔板(17)上位于所述通孔(2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槽(39)和第二斜槽(40),所述第二摆杆(23)远离所述第一摆杆(22)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斜槽(39),所述第四摆杆(29)远离所述第三摆杆(28)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斜槽(40),充气管(41)一端与所述缸体(9)右端连通,充气管(41)另一端与所述气管(8)远离所述气囊(7)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5)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4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箱(12)上设置有出液管(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43)上设置有阀门(4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箱(12)顶端设置有箱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环形气囊(45)、箱体(47)、压板(49)、螺杆(55)、转臂(56)、转杆(62),
所述防黏连膜(1)上设置有环形气囊(45),输气管(46)一端与所述环形气囊(45)连通,输气管(46)另一端与箱体(47)底端连通,所述箱体(47)顶端设置有开口(48),所述箱体(47)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压板(49),所述压板(49)与所述箱体(47)内壁相紧贴,所述压板(49)能在所述箱体(47)内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箱体(47)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块(50),所述箱体(47)上端与所述固定块(50)上端通过水平方向的第四连接杆(51)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51)上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52),所述第一滑槽(52)内设置有第一滑块(53),所述第一滑块(53)能在所述第一滑槽(52)内左右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滑槽(52)的内壁右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54),第一电机(54)的输出轴与螺杆(55)一端连接,螺杆(55)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块(53)与所述第一滑槽(52)的内壁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杆(55)与所述第一滑块(53)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滑块(53)的上方设置有转臂(56),所述转臂(56)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57),所述第二滑槽(57)内设置有第二滑块(58),所述第二滑块(58)能在所述第二滑槽(57)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滑块(58)上设置有第五连接杆(59),所述第五连接杆(59)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58)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59)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60)一端垂直连接,第六连接杆(60)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53)上端连接;
所述固定块(5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61),所述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与转杆(62)一端垂直连接,转杆(62)另一端与第一连杆(63)一端铰接,第一连杆(63)另一端与所述转臂(56)一端铰接,所述转臂(56)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4)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4)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48)与所述压板(49)上端中间处铰接。
CN202011560028.2A 2020-12-25 2020-12-25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Active CN112674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0028.2A CN112674941B (zh) 2020-12-25 2020-12-25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0028.2A CN112674941B (zh) 2020-12-25 2020-12-25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4941A true CN112674941A (zh) 2021-04-20
CN112674941B CN112674941B (zh) 2021-11-05

Family

ID=75453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0028.2A Active CN112674941B (zh) 2020-12-25 2020-12-25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49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46302U (zh) * 2011-12-26 2012-0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腹部开放性损伤快速救治装置
US20130090616A1 (en) * 2010-06-16 2013-04-11 Norbert Neubauer Device for wound treatment and a wound covering bandage or dressing
CN105457110A (zh) * 2016-01-08 2016-04-06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
CN106730301A (zh) * 2017-01-19 2017-05-31 赵金花 一种创伤护理装置
CN109172892A (zh) * 2018-10-19 2019-01-11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
CN210228244U (zh) * 2019-05-17 2020-0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腹壁战创伤止血急救装置
CN211326142U (zh) * 2019-12-06 2020-08-25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0616A1 (en) * 2010-06-16 2013-04-11 Norbert Neubauer Device for wound treatment and a wound covering bandage or dressing
CN202446302U (zh) * 2011-12-26 2012-09-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腹部开放性损伤快速救治装置
CN105457110A (zh) * 2016-01-08 2016-04-06 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
CN106730301A (zh) * 2017-01-19 2017-05-31 赵金花 一种创伤护理装置
CN109172892A (zh) * 2018-10-19 2019-01-11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
CN210228244U (zh) * 2019-05-17 2020-0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腹壁战创伤止血急救装置
CN211326142U (zh) * 2019-12-06 2020-08-25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创材料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4941B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292383B2 (en) Wound cleansing apparatus in-situ
JP2935743B2 (ja) 灌注包帯
CA2770233C (en) An irr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device
JP2009506878A (ja) マイクロポンプを有する自蔵創傷手当て
WO2011116691A1 (zh) 医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111939044B (zh) 一种适于户外急救使用的四肢外伤清创装置
CN112674941B (zh) 战创伤腹壁缺损的紧急救治装置
CN113975429A (zh) 一种高性能外科用手术器械消毒装置
CN201337742Y (zh) 多功能腹腔引流管
CN111772713A (zh) 一种产后止血用的智能压迫止血气囊
CN213099841U (zh) 一次性肛管内负压吸引套装
CN113100862B (zh) 一种具有按压止血功能的卧躺装置
LU502591B1 (en) Annular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at anastamosis
CN219558207U (zh) 一种肛瘘塞
CN220275647U (zh) 一种急诊外科止血包扎护理器
CN220175838U (zh) 一种防止堵塞的引流装置
CN113101424B (zh) 孔径可调肛管装置
CN217772879U (zh) 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的防堵引流装置
CN216536348U (zh) 一种引流速度可控的引流管
CN212547817U (zh) 一种新型普外科护理用冲洗吸引器
CN213789233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多功能冲洗器
CN109259932B (zh) 负压敷料贴
CN117159837A (zh) 一种伤口观察冲洗器
RU75312U1 (ru) Низковакуумный дренаж
JP3325734B2 (ja) 歯科用口腔外バキュー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