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3995A -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3995A
CN112673995A CN201911062274.2A CN201911062274A CN112673995A CN 112673995 A CN112673995 A CN 112673995A CN 201911062274 A CN201911062274 A CN 201911062274A CN 112673995 A CN112673995 A CN 112673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rrel
feeding
hatching
cultiv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22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薇
刘青利
刘扬高
刘扬溪
刘扬山
刘扬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Qingli Aquatic Bree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Qingli Aquatic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Qingli Aquatic Bree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Qingli Aquatic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22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39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3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3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制作孵化桶:选用上部宽下部窄的塑料桶,采用一L型管作为溢流管,其中一端位于塑料桶内且该端部外套设有高于水面的套网,套网网面为100目,另一端穿出塑料桶外壁,所述塑料桶内放置有一火山石陶罐,所述火山石陶罐罐口处连接有水管,水管穿出塑料桶外;孵化;仔稚鱼培育:移苗之前,向培育桶中加入金藻和蛋黄液;不需要纳米气管,故不存在众多的间隙而滋生细菌,且火山石陶罐天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更加卫生,不需要连接气源,减少生产成本;通过蛋黄液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提高鱼苗体质,通过加入月桂酸单甘酯加速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分散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俗称金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海水鱼类。目前卵形鲳鲹苗种培育主要以传统养殖为主。传统池塘苗种培育因其养殖条件可控性差、苗种质量参差不齐、苗种产量不稳定等因素,已无法满足卵形鲳鲹养殖产业对优质苗种的市场需求。
业内进行了研究,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卵形鲳鲹的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专利号201710656879.9,其中记载孵化时间至18-22小时,受精卵开始破膜,破膜后调小充气量,待受精卵全部破膜成为仔鱼后停止充气;待死卵和脏物下沉后,采用带水转移方式将初孵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
上述技术存在缺陷,由于死卵死亡后由于细菌等滋生,容易在死卵外表面产生气泡从而漂浮在水面,加上该技术方案不断通过纳米气管充气,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故大部分的死卵并不会因为纳米气管停止充气而落入孵化桶底部,而是随机漂浮在水面。对后续的带水转移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纳米气管盘旋在孵化桶下部,沉入水底的赃物容易在管与管之间的间隙内滋生病菌。
另外,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仔稚鱼采用金藻或者小球藻进行培育,实际上单独使用上述任意一种微生物均不能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因为金藻维生素E含量并不如小球藻高,而是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小球藻则会抑制脂肪吸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可在鱼卵孵化后带水转移时避免死卵随机漂浮在水面,另外通过调整仔稚鱼的投料使得仔稚鱼的体质进一步改善,提高孵化成功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孵化桶:选用上部宽下部窄的塑料桶,采用一L型管作为溢流管,其中一端位于塑料桶内且该端部外套设有高于水面的套网,套网网面为100目,另一端穿出塑料桶外壁,所述塑料桶内放置有一火山石陶罐,所述火山石陶罐罐口处连接有水管,水管穿出塑料桶外。摒弃了充气行为,减少对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产生惊吓,由于不需要纳米气管,故不存在众多的间隙而滋生细菌,且火山石陶罐天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更加卫生,不需要连接气源,减少生产成本。
步骤二,孵化:经筛优分离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30-40万粒/m 3;水管进水,水从火山石陶罐表面均匀渗出带动鱼卵均匀分布;孵化桶内保持黑暗,孵化盐度为30~33,孵化水温保持25~30℃;孵化时间至18-22小时,受精卵开始破膜,待受精卵全部破膜成为仔鱼后停止进水;待死卵和脏物下沉或者集中在套网外壁后,采用带水转移方式将初孵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
步骤三,仔稚鱼培育:移苗之前,向培育桶中加入金藻和蛋黄液,藻密度为300-500cells/mL,蛋黄液密度为100g/L(投入水中后);仔鱼放养密度为1.5-2.5万尾/m 3;培育水温保持26℃~28℃;光照强度为100-150lux;孵化后第3天,仔鱼眼睛黑色素增加,即仔鱼开始摄食时,投喂经150目过滤的轮虫、桡足类幼体,每日投喂四次,投喂间隔不少于四小时;投喂密度为5-10个/mL;投喂半小时后进行换水,日换水量为8-12%;孵化后第5天,光照强度逐渐增大至1000-1500lux,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并增大投喂量,投喂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孵化后第7天,投喂经80目过滤的轮虫、桡足类,投喂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孵化后第10天,稚鱼全长达4.00mm以上,背鳍开始分化后称为稚鱼;投喂初孵化的卤虫幼体,卤虫幼体投喂密度为2-3个/mL;3)饲料驯化:孵化后第20天开始驯化,稚鱼全长达8.5mm以上,尾鳍呈叉状,稚鱼呈现出黑色和银白色;驯化期间使用碎片状饲料和卤虫幼体进行混合投喂,投喂驯化5-7天;驯化后,稚鱼每日投喂总量为培育桶内鱼体总重的4~5%,每隔2小时投喂一次,每天利用虹吸方法对残饵和粪便吸出;当稚鱼大小达到1.0cm时仔稚鱼培育阶段结束,进入幼鱼阶段;4)分级筛选:利用不同规格分苗筛对仔鱼进行筛选,分成大小两种规格,分别放入两个养殖桶,分级时淘汰弱小及畸形的仔稚鱼,分级前要对仔鱼停食一天以减少应激反应;每隔7天分一次苗,同时根据苗种大小调整投喂颗粒饲料大小,直至苗种平均体长5.0cm移至海区养殖。
具体的,步骤二中,待死卵和脏物下沉或者集中在套网外壁后,使用洗耳球吸取套网外壁上的死卵或者脏物。
具体的,所述火山石陶罐的制备方法:
S1,称取高岭土12份、氧化铝10份、石英13份、长石20份、火山石40份、煅烧滑石5份;
S2,挑选可塑性好的高岭土、氧化铝,滑石经过煅烧,石英、长石、火山石粉碎过225目筛;
S3,按照坯料配方称量配料,将配料加水球磨72小时,其中料:球:水=1:2.8:1,球磨后的泥浆后过225目筛、压制成泥饼待用;
S4,将制得的泥料制成罐体坯体;
S5,坯体烧结,烧成时间为12-15小时,烧成温度1280-1320℃,在前4-5小时内升温到600℃,在3-4小时内升温到980-1020℃并转弱还原烧成气氛,在3-4小时内升温到1160-1180℃转中还原烧成气氛,1小时内升温1230-1250℃并转重还原气氛,1小时内升温到1280度衡温到1300度熄火。
S6,待烧制好的罐体坯体自然冷却后进行抛光。
具体的,所述火山石陶罐呈圆饼状,开口位于底部,开口配合水管设置,使得水管刚好可以插入。
具体的,所述火山石陶罐与水管的连接方式,水管采用硬质PVC管,水管上端插入火山石陶罐口内然后利用玻璃胶堵塞水管外周与火山石陶罐口之间的间隙,最后使用生丝带缠绕水管与火山石陶罐罐口处。
具体的,所述水管的水压为0.14Mpa,过大的水压可能会撑破火山石陶罐,而过小的水压则不容易使得水从火山石陶罐表面渗出。
具体的,所述蛋黄液的配方:
生鸡蛋黄50%、鲤鱼卵液20%、月桂酸单甘酯5%、海水25%。
具体的,所述蛋黄液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鸡蛋去蛋白液留取生鸡蛋黄备用,然后将鲤鱼卵压榨得到鲤鱼卵液备用,将生鸡蛋黄河利于卵液以及海水混合,待使用前投入月桂酸单甘酯混合后放入培育桶。生鸡蛋黄能够同时为仔稚鱼和金藻提供蛋白质,鲤鱼卵液能够为仔稚鱼的初期生长提供维生素和磷脂,月桂酸单甘酯的作用在于,可同时作为广谱杀菌和分散剂,由于蛋黄或者卵液遇水后并不容易分散均匀,故采用食品级分散剂对各营养物质进行驱散,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水体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摒弃了充气行为,减少对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产生惊吓,由于不需要纳米气管,故不存在众多的间隙而滋生细菌,且火山石陶罐天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更加卫生,不需要连接气源,减少生产成本;通过蛋黄液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提高鱼苗体质,通过加入月桂酸单甘酯加速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分散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孵化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料桶;2、水管;3、火山石陶罐;4、L型管;5、套网;6、洗耳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制作孵化桶(如图1所示):选用上部宽下部窄的塑料桶,采用一L型管作为溢流管,其中一端位于塑料桶内且该端部外套设有高于水面的套网,套网网面为100目,另一端穿出塑料桶外壁,所述塑料桶内放置有一火山石陶罐,所述火山石陶罐罐口处连接有水管,水管穿出塑料桶外。摒弃了充气行为,减少对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产生惊吓,由于不需要纳米气管,故不存在众多的间隙而滋生细菌,且火山石陶罐天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更加卫生,不需要连接气源,减少生产成本。
所述火山石陶罐的制备方法:
S1,称取高岭土12份、氧化铝10份、石英13份、长石20份、火山石40份、煅烧滑石5份;
S2,挑选可塑性好的高岭土、氧化铝,滑石经过煅烧,石英、长石、火山石粉碎过225目筛;
S3,按照坯料配方称量配料,将配料加水球磨72小时,其中料:球:水=1:2.8:1,球磨后的泥浆后过225目筛、压制成泥饼待用;
S4,将制得的泥料制成罐体坯体;
S5,坯体烧结,烧成时间为12-15小时,烧成温度1280-1320℃,在前4-5小时内升温到600℃,在3-4小时内升温到980-1020℃并转弱还原烧成气氛,在3-4小时内升温到1160-1180℃转中还原烧成气氛,1小时内升温1230-1250℃并转重还原气氛,1小时内升温到1280度衡温到1300度熄火。
S6,待烧制好的罐体坯体自然冷却后进行抛光。
所述火山石陶罐呈圆饼状,开口位于底部,开口配合水管设置,使得水管刚好可以插入。
所述火山石陶罐与水管的连接方式,水管采用硬质PVC管,水管上端插入火山石陶罐口内然后利用玻璃胶堵塞水管外周与火山石陶罐口之间的间隙,最后使用生丝带缠绕水管与火山石陶罐罐口处。
所述水管的水压为0.14Mpa,过大的水压可能会撑破火山石陶罐,而过小的水压则不容易使得水从火山石陶罐表面渗出。
制备蛋黄液:
具体的,所述蛋黄液的配方:
生鸡蛋黄50%、鲤鱼卵液20%、月桂酸单甘酯5%、海水25%。
具体的,所述蛋黄液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鸡蛋去蛋白液留取生鸡蛋黄备用,然后将鲤鱼卵压榨得到鲤鱼卵液备用,将生鸡蛋黄河利于卵液以及海水混合,待使用前投入月桂酸单甘酯混合后放入培育桶。生鸡蛋黄能够同时为仔稚鱼和金藻提供蛋白质,鲤鱼卵液能够为仔稚鱼的初期生长提供维生素和磷脂,月桂酸单甘酯的作用在于,可同时作为广谱杀菌和分散剂,由于蛋黄或者卵液遇水后并不容易分散均匀,故采用食品级分散剂对各营养物质进行驱散,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水体中。
孵化:经筛优分离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30-40万粒/m 3;水管进水,水从火山石陶罐表面均匀渗出带动鱼卵均匀分布;孵化桶内保持黑暗,孵化盐度为30~33,孵化水温保持25~30℃;孵化时间至18-22小时,受精卵开始破膜,待受精卵全部破膜成为仔鱼后停止进水;待死卵和脏物下沉或者集中在套网外壁后,采用带水转移方式将初孵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具体的,步骤二中,待死卵和脏物下沉或者集中在套网外壁后,使用洗耳球吸取套网外壁上的死卵或者脏物。
仔稚鱼培育:移苗之前,向培育桶中加入金藻和蛋黄液,藻密度为300-500cells/mL,蛋黄液密度为100g/L(投入水中后);仔鱼放养密度为1.5-2.5万尾/m 3;培育水温保持26℃~28℃;光照强度为100-150lux;孵化后第3天,仔鱼眼睛黑色素增加,即仔鱼开始摄食时,投喂经150目过滤的轮虫、桡足类幼体,每日投喂四次,投喂间隔不少于四小时;投喂密度为5-10个/mL;投喂半小时后进行换水,日换水量为8-12%;孵化后第5天,光照强度逐渐增大至1000-1500lux,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并增大投喂量,投喂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孵化后第7天,投喂经80目过滤的轮虫、桡足类,投喂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孵化后第10天,稚鱼全长达4.00mm以上,背鳍开始分化后称为稚鱼;投喂初孵化的卤虫幼体,卤虫幼体投喂密度为2-3个/mL;3)饲料驯化:孵化后第20天开始驯化,稚鱼全长达8.5mm以上,尾鳍呈叉状,稚鱼呈现出黑色和银白色;驯化期间使用碎片状饲料和卤虫幼体进行混合投喂,投喂驯化5-7天;驯化后,稚鱼每日投喂总量为培育桶内鱼体总重的4~5%,每隔2小时投喂一次,每天利用虹吸方法对残饵和粪便吸出;当稚鱼大小达到1.0cm时仔稚鱼培育阶段结束,进入幼鱼阶段;4)分级筛选:利用不同规格分苗筛对仔鱼进行筛选,分成大小两种规格,分别放入两个养殖桶,分级时淘汰弱小及畸形的仔稚鱼,分级前要对仔鱼停食一天以减少应激反应;每隔7天分一次苗,同时根据苗种大小调整投喂颗粒饲料大小,直至苗种平均体长5.0cm移至海区养殖。
本发明孵化成功率与传统孵化方法的成功率进行对比,其数据如下表:
Figure BDA0002258295830000051
孵化产生的仔稚鱼数量应该相差不大,但由于火山石陶罐的存在减少了充气和水流对鱼苗的刺激,另外在培育桶中加入可提高鱼苗生长速度和营养均衡的蛋黄液,从而减少在培育中损失的鱼苗的量。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孵化桶:选用上部宽下部窄的塑料桶,采用一L型管作为溢流管,其中一端位于塑料桶内且该端部外套设有高于水面的套网,套网网面为100目,另一端穿出塑料桶外壁,所述塑料桶内放置有一火山石陶罐,所述火山石陶罐罐口处连接有水管,水管穿出塑料桶外。摒弃了充气行为,减少对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产生惊吓,由于不需要纳米气管,故不存在众多的间隙而滋生细菌,且火山石陶罐天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更加卫生,不需要连接气源,减少生产成本。
步骤二,孵化:经筛优分离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桶进行孵化,放卵密度30-40万粒/m 3;水管进水,水从火山石陶罐表面均匀渗出带动鱼卵均匀分布;孵化桶内保持黑暗,孵化盐度为30~33,孵化水温保持25~30℃;孵化时间至18-22小时,受精卵开始破膜,待受精卵全部破膜成为仔鱼后停止进水;待死卵和脏物下沉或者集中在套网外壁后,采用带水转移方式将初孵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
步骤三,仔稚鱼培育:移苗之前,向培育桶中加入金藻和蛋黄液,藻密度为300-500cells/mL,蛋黄液密度为100g/L(投入水中后);仔鱼放养密度为1.5-2.5万尾/m 3;培育水温保持26℃~28℃;光照强度为100-150lux;孵化后第3天,仔鱼眼睛黑色素增加,即仔鱼开始摄食时,投喂经150目过滤的轮虫、桡足类幼体,每日投喂四次,投喂间隔不少于四小时;投喂密度为5-10个/mL;投喂半小时后进行换水,日换水量为8-12%;孵化后第5天,光照强度逐渐增大至1000-1500lux,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并增大投喂量,投喂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孵化后第7天,投喂经80目过滤的轮虫、桡足类,投喂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孵化后第10天,稚鱼全长达4.00mm以上,背鳍开始分化后称为稚鱼;投喂初孵化的卤虫幼体,卤虫幼体投喂密度为2-3个/mL;3)饲料驯化:孵化后第20天开始驯化,稚鱼全长达8.5mm以上,尾鳍呈叉状,稚鱼呈现出黑色和银白色;驯化期间使用碎片状饲料和卤虫幼体进行混合投喂,投喂驯化5-7天;驯化后,稚鱼每日投喂总量为培育桶内鱼体总重的4~5%,每隔2小时投喂一次,每天利用虹吸方法对残饵和粪便吸出;当稚鱼大小达到1.0cm时仔稚鱼培育阶段结束,进入幼鱼阶段;4)分级筛选:利用不同规格分苗筛对仔鱼进行筛选,分成大小两种规格,分别放入两个养殖桶,分级时淘汰弱小及畸形的仔稚鱼,分级前要对仔鱼停食一天以减少应激反应;每隔7天分一次苗,同时根据苗种大小调整投喂颗粒饲料大小,直至苗种平均体长5.0cm移至海区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待死卵和脏物下沉或者集中在套网外壁后,使用洗耳球吸取套网外壁上的死卵或者脏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石陶罐的制备方法:
S1,称取高岭土12份、氧化铝10份、石英13份、长石20份、火山石40份、煅烧滑石5份;
S2,挑选可塑性好的高岭土、氧化铝,滑石经过煅烧,石英、长石、火山石粉碎过225目筛;
S3,按照坯料配方称量配料,将配料加水球磨72小时,其中料:球:水=1:2.8:1,球磨后的泥浆后过225目筛、压制成泥饼待用;
S4,将制得的泥料制成罐体坯体;
S5,坯体烧结,烧成时间为12-15小时,烧成温度1280-1320℃,在前4-5小时内升温到600℃,在3-4小时内升温到980-1020℃并转弱还原烧成气氛,在3-4小时内升温到1160-1180℃转中还原烧成气氛,1小时内升温1230-1250℃并转重还原气氛,1小时内升温到1280度衡温到1300度熄火。
S6,待烧制好的罐体坯体自然冷却后进行抛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石陶罐呈圆饼状,开口位于底部,开口配合水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石陶罐与水管的连接方式,水管采用硬质PVC管,水管上端插入火山石陶罐口内然后利用玻璃胶堵塞水管外周与火山石陶罐口之间的间隙,最后使用生丝带缠绕水管与火山石陶罐罐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水压为0.14Mp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黄液的配方:
生鸡蛋黄50%、鲤鱼卵液20%、月桂酸单甘酯5%、海水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黄液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鸡蛋去蛋白液留取生鸡蛋黄备用,然后将鲤鱼卵压榨得到鲤鱼卵液备用,将生鸡蛋黄河利于卵液以及海水混合,待使用前投入月桂酸单甘酯混合后放入培育桶。
CN201911062274.2A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Pending CN112673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2274.2A CN112673995A (zh)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2274.2A CN112673995A (zh)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3995A true CN112673995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4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2274.2A Pending CN112673995A (zh) 2019-11-02 2019-11-02 一种卵形鲳鲹种苗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399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8063A1 (fr) * 1998-12-31 1999-11-05 Andre Ribes Procede de reproduction et d'elevage en milieu aquatique notamment de silurus glanis et un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le mettre en oeuvre
CN101773089A (zh) * 2010-03-02 2010-07-14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
CN101978822A (zh) * 2010-12-01 2011-02-23 茂名市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罗非鱼的孵化方法
CN10365119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一种美国鲥鱼集约化孵化装置
CN104083950A (zh) * 2014-07-05 2014-10-08 陈新棠 一种陶瓷高效过滤滤芯
CN104496421A (zh) * 2014-11-20 2015-04-08 德化三人行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火山石养生陶壶及其制作工艺
CN107318713A (zh) * 2017-08-03 2017-11-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卵形鲳鲹的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CN208159797U (zh) * 2018-02-09 2018-11-30 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鱼卵孵化装置
CN209489314U (zh) * 2019-02-14 2019-10-15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雅罗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8063A1 (fr) * 1998-12-31 1999-11-05 Andre Ribes Procede de reproduction et d'elevage en milieu aquatique notamment de silurus glanis et un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le mettre en oeuvre
CN101773089A (zh) * 2010-03-02 2010-07-14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
CN101978822A (zh) * 2010-12-01 2011-02-23 茂名市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罗非鱼的孵化方法
CN103651190A (zh) * 2012-09-24 2014-03-26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一种美国鲥鱼集约化孵化装置
CN104083950A (zh) * 2014-07-05 2014-10-08 陈新棠 一种陶瓷高效过滤滤芯
CN104496421A (zh) * 2014-11-20 2015-04-08 德化三人行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火山石养生陶壶及其制作工艺
CN107318713A (zh) * 2017-08-03 2017-11-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卵形鲳鲹的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CN208159797U (zh) * 2018-02-09 2018-11-30 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鱼卵孵化装置
CN209489314U (zh) * 2019-02-14 2019-10-15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雅罗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5123573B (zh) 暗纹东方鲀雌鱼与菊黄东方鲀雄鱼杂交育种方法
CN110100768B (zh) 一种黄鳍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RU2548106C1 (ru) Способ интенсивного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мальков камбалы калкан
CN110973019B (zh) 一种用led光源促进红鳍东方鲀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期间存活和生长的方法
CN102524126A (zh) 人工繁殖海月水母的方法
CN111758617A (zh) 一种密斑刺鲀的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方法
CN111543363A (zh)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CN106614125A (zh) 一种杂交鲷鱼的繁育方法
CN101664006A (zh) 一种奥尼罗非鱼人工育苗技术
CN107318713A (zh) 一种卵形鲳鲹的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CN103314895A (zh) 一种哈氏仿对虾人工繁育方法
CN111134052B (zh) 一种石斑鱼的培育方法
CN102578001A (zh) 塘角鱼的单性育苗技术
CN107114283A (zh) 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6942103B (zh) 一种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5075949B (zh) 一种斑点鳟人工繁育方法
CN107155956B (zh) 一种玫瑰毒鮋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CN102919180A (zh) 金乌贼人工育苗方法
CN105557584A (zh) 一种松江鲈鱼全海水苗种繁育及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CN108124794A (zh) 一种大菱鲆亲鱼性腺促熟培育方法
CN112568159A (zh) 一种有机虾养殖病害防控方法
CN102100194A (zh) 缢蛏育苗方法
CN109804952B (zh) 一种浪人鲹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1984791B (zh) 章鱼一年两茬工厂化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