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3624B -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3624B
CN112673624B CN201980059441.XA CN201980059441A CN112673624B CN 112673624 B CN112673624 B CN 112673624B CN 201980059441 A CN201980059441 A CN 201980059441A CN 112673624 B CN112673624 B CN 112673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image
objects
display mode
present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4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3624A (zh
Inventor
中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73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3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3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3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39Format conversion, e.g. of frame-rate or siz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59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using error diffu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play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33Equali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image components, e.g. their average brightness or colour bal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44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with head-mounted left-right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8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with gaze detection, i.e. detecting the lines of sight of the viewer's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 G02B2027/013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of stereoscopic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9Display position adjusting means not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02B2027/0187Display position adjusting means not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slaved to motion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body of the user, e.g. head, ey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9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monitoring data relating to the user, e.g. head-tracking, eye-track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 G09G5/377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n graphic patterns for mixing or overlaying two or more graphic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能够使立体观看更加确定的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当使用其中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彼此叠加使得两个图像被感知为一个图像的融合图像显示由用于立体观看的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描绘并呈现在3‑D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确定是否满足在呈现图像中导致错误融合图像的条件,并且基于布置在呈现图像上沿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形状来进行所述确定。然后,基于确定的结果,执行在呈现图像的显示上执行规定的效果的控制。本发明可以例如在使用头戴式显示器的立体显示系统中使用。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执行更可靠的立体观看的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常规上,已经对用于使得用户能够立体地感知图像的技术(在下文中,也被称为立体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这样的立体显示技术包括通过控制用于左眼的图像与用于右眼的图像(在下文中,也被统称为用于立体观看的图像)之间的视差来使得用户能够立体地感知图像的技术。
遗憾的是,用户对图像的立体感知(在下文中,也被称为立体观看)给用户带来负担。因此,期望减轻用户负担的立体显示技术。注意,在下文中,立体观看的图像也被称为立体观看图像或立体观看对象。
与此相关,专利文献1公开了自动地调整立体观看图像的深度的图像处理装置。这里,深度是从用户感知的观察目标的屏幕弹出或缩回的程度。这使得观察目标被显示在适合于观察立体观看图像的用户的深度处,从而减轻用户负担。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第2013-9003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常规的立体显示技术中,用户有时难以根据特定条件(例如,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以及到呈现的图像的呈现距离)来立体地观看图像。
鉴于这样的情况作出本公开内容,并且本公开内容实现更可靠的立体观看。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显示控制装置包括:错误融合确定单元,其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两个图像表示;以及显示效果控制单元,其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显示控制方法或程序包括: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两个图像表示;以及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中,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两个图像表示,以及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可以执行更可靠的立体观看。
注意,这里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表现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应用本技术的显示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
图2示出了错误融合的发生。
图3示出了第一显示效果。
图4示出了第一显示效果。
图5是示出显示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显示控制处理的第一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第二显示效果。
图8示出了第三显示效果。
图9示出了第四显示效果。
图10示出了第五显示效果。
图11示出了第六显示效果。
图12是示出显示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显示控制处理的第二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容易生成错误融合的呈现图像。
图15示出了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图16示出了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图17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计算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应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显示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应用本技术的显示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佩戴头戴式显示器11、执行立体观看的用户。
如图1所示,用于立体观看的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在左右方向上并排显示在被佩戴成覆盖用户的视野的头戴式显示器11上。然后,在用户将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叠加并且将叠加图像正确地识别(融合)为一个图像的情况下,由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表示三维空间。
在图1中的示例中,呈现图像被立体地呈现在用作背景的背景图像的前侧上,好像漂浮在由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表示的三维空间中一样。此外,例如,在将用于用户选择操作的用户接口的菜单屏幕用作呈现图像的情况下,布置用于执行选择的多个显示对象(编号为1至4的圆形图标)。
然后,在采用在用户的视野中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能难以将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进行叠加,并且难以正确地将叠加图像识别为一个图像,这可能导致错误融合。此外,在由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表示的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的位置接近用户的情况下,即,在由用户识别的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错误融合。
将参照图2描述错误融合的发生。
例如,如图2的A所示,在用右眼观看用于右眼的图像并且用左眼观看用于左眼的图像,使得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被叠加的情况下,执行预期融合。此时,布置在用于右眼的图像中的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每一个被叠加在布置在用于左眼的图像中的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各个对应的一个上。这里,从右眼视点R到用于右眼的图像的视线与从左眼视点L到用于左眼的图像的视线之间的角度对应于会聚角。
然后,在采用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生成多个会聚角。多个会聚角使得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能够融合。在融合中,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每一个被叠加在与对应的显示对象不同的显示对象上。因此,以与预期融合期间的会聚角偏离的会聚角执行非预期融合。
即,如图2的B所示,形成了相邻显示对象被叠加的会聚角,并且执行了非预期融合。即,生成了错误融合,其中用于右眼的图像中的第一显示对象与用于左眼的图像中的第二显示对象彼此叠加,用于右眼的图像中的第二显示对象与用于左眼的图像中的第三显示对象彼此叠加,并且用于右眼的图像中的第三显示对象与用于左眼的图像中的第四显示对象彼此叠加。
特别地,在意图在短距离处融合并且呈现距离短的情况下,经常以观看比以预期会聚角更远的距离的会聚角发生错误融合。
然后,可以通过执行应用显示效果的显示控制来执行更可靠的立体观看。显示效果避免了这样的错误融合的发生。
例如,将多个显示对象如图2所示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的原始模式下的显示定义为在第一显示模式下的显示,应用显示效果。显示效果改变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使得以与第一显示模式不同的第二显示模式显示多个显示对象。
图3示出了应用第一显示效果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第一显示效果中,改变多个显示对象的布置,使得多个显示对象处于第二显示模式。在第二显示模式下,多个显示对象在与左右方向不同的倾斜方向上并排布置。
即使在多个显示对象如图3的A所示以该方式在倾斜方向上布置的情况下,在正确会聚角的情况下,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被叠加,并且执行预期融合。
相比之下,如图3的B所示,在会聚角偏离正确会聚角并且在倾斜方向上布置多个显示对象的情况下,避免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每一个在与对应的显示对象不同的显示对象上的叠加。以该方式,应用第一显示效果实现仅以正确会聚角的融合,而不生成实现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的融合的多个会聚角。即,可以防止错误融合的发生。
注意,在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足够短以至于难以以预期会聚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加布置多个显示对象的倾斜方向上的倾斜角。
然后,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第二显示模式显示呈现图像,并且将呈现图像呈现一定时间段(约几秒钟),从而引导由用户观看的呈现图像成为预期融合图像。
之后,如图4所示,使多个显示对象连续且旋转地移动,使得多个显示对象从第二显示模式进入第一显示模式。这使得即使在倾斜地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被移动成处于多个显示对象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的第一显示模式之后,用户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融合并且获得呈现图像。
注意,尽管基本上,通常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执行仅一次显示效果,但是例如在由于一些视觉干扰而无法保持预期融合状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用户操作重新执行显示效果。例如,用户可以操作用于给出重新执行显示效果的指令的按钮,并且执行用于给出重新执行显示效果的指令的手势操作。此外,呈现图像可以是不具有深度信息的平面图像,并且不限于立体对象。
<显示系统的第一配置示例>
图5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显示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5所示,立体显示系统21包括头戴式显示器11、图像显示应用22和显示控制装置23。
如以上参照图1所述,头戴式显示器11包括用于显示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的显示单元41。
图像显示应用22例如是用于游戏的软件,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使用头戴式显示器11来执行立体观看。然后,在指示显示控制装置23显示呈现图像时,图像显示应用22提供显示呈现图像所需的信息。信息例如包括布置在呈现图像中的显示对象的类型和布置位置以及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
显示控制装置23包括存储单元31、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显示效果单元34和图像合成单元35。
存储单元31存储显示呈现图像、背景图像等所需的数据,例如,显示对象的绘制数据和背景图像的绘制数据。
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根据图像显示应用22的指令生成要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11上的呈现图像。此时,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基于从图像显示应用22提供的信息从存储单元31读取显示对象的绘制数据,并且生成显示对象被布置在原始布置位置处即处于第一显示模式的呈现图像。
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基于从图像显示应用22提供的信息来确定由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生成的呈现图像中布置的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是否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例如,如上所述,在多个对象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布置的情况下,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确定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注意,稍后将参照图15和图16描述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此外,如上所述,在呈现图像在附近呈现的情况下,经常发生错误融合。为此,错误融合确定部33基于从图像显示应用22提供的信息,确定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是否等于或小于被认为容易发生错误融合的预设参考距离。
显示效果单元34根据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的确定结果,将显示效果应用于由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生成的呈现图像,并且将呈现图像提供给图像合成单元35。例如,在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并且呈现距离等于或小于参考距离的情况下,显示效果单元34将显示效果应用于呈现图像。相比之下,在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不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或者呈现距离大于参考距离的情况下,显示效果单元34不对呈现图像应用显示效果,并且将呈现图像按原样提供给图像合成单元35。
图像合成单元35根据图像显示应用22的指令从存储单元31读取背景图像的绘制数据,并且合成从显示效果单元34提供的呈现图像。此时,图像合成单元35根据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来调整呈现图像要由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合成的位置,并且生成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使得在呈现距离处立体地显示呈现图像。然后,图像合成单元35将生成的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提供给头戴式显示器11,并且使头戴式显示器11在显示单元41上显示图像。
注意,在头戴式显示器11执行增强现实(AR)显示的情况下,图像合成单元35不执行与背景图像的合成,并且生成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使得在实际空间的背景中立体地显示呈现图像。
在以该方式配置的立体显示系统21中,通过显示效果单元34根据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的确定结果应用显示效果,可以避免错误融合的发生,并且可以执行更可靠的立体观看。
<显示控制处理的第一处理示例>
图6是示出在立体显示系统21中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的第一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例如,当在图像显示应用22使头戴式显示器11执行立体观看的显示器中新显示呈现图像时开始处理。在步骤S11中,图像显示应用22给出显示呈现图像的指令,并且提供显示呈现图像所需的信息。
在步骤S12中,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和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基于在步骤S11中从图像显示应用22提供的信息来识别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
在步骤S13中,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生成多个显示对象根据在步骤S12中识别的显示模式来布置的呈现图像。
在步骤S14中,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确定在步骤S12中识别的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是否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在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在步骤S14中确定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基于在步骤S11中从图像显示应用22提供的信息,确定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是否等于或小于参考距离。
在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在步骤S15中确定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等于或小于参考距离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显示效果单元34将显示效果应用于在步骤S13中由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生成的呈现图像,并且将呈现图像提供给图像合成单元35。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7。
相比之下,在步骤S14中确定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不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5中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不等于或小于参考距离(大于参考距离)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图像合成单元35将从显示效果单元34提供的呈现图像与背景图像组合,并且生成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图像合成单元35将图像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11的显示单元41上。然后,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的显示控制处理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实现更可靠的立体观看。
<显示效果的变型>
将参照图7至图11描述显示效果的变型。
图7示出了第二显示效果。
如图7所示,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对象以这样的布置显示:在该布置中,使该一个显示对象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偏心。在图7的示例中,第二显示对象在向上方向上偏心地布置。
然后,在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一定时间段(约几秒钟)之后,对象被移位,即,第二显示对象在向下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多个显示对象以这样的布置显示:在该布置中,所有的多个显示对象在左右方向上排列。
注意,在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足够短以至于难以以预期会聚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加以使显示对象在上下方向上偏心的布置显示的显示对象的偏心量。
这使得即使在移动被执行之后,用户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融合并且获得呈现图像,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显示对象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
图8示出了第三显示效果。
如图8所示,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对象以这样的布置显示:在该布置中,该一个显示对象在左右方向上以不等间隔放置。在图8的示例中,第二显示对象在左方向上以不等间隔布置。
然后,在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一定时间段(约几秒钟)之后,对象被移位,即,第二显示对象在右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多个显示对象以这样的布置显示:在该布置中,所有的多个显示对象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排列。
注意,在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足够短以至于难以以预期会聚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加以显示对象在左方向上以不等间隔放置的布置显示的显示对象的移位量。
这使得即使在移动被执行之后,用户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融合并且获得呈现图像,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显示对象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
图9示出了第四显示效果。
如图9所示,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对象具有低于原始亮度的亮度。在图9的示例中,第二显示对象以0的亮度显示(即,隐藏)。
然后,在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一定时间段(约几秒钟)之后,改变对象的亮度,即,增加第二显示对象的亮度,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多个显示对象以原始亮度显示。
注意,在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足够短以至于难以以预期会聚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以低亮度显示的显示对象的亮度改变量。
这使得即使在亮度被改变之后,用户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融合并且获得呈现图像,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显示对象以原始亮度显示。
图10示出了第五显示效果。
如图10所示,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对象具有大于原始尺寸的尺寸。在图10的示例中,显示了尺寸增大的第二显示对象。
然后,在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一定时间段(约几秒钟)之后,使对象变形,即,第二显示对象被显示为尺寸减小,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多个显示对象以原始尺寸显示。
注意,在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足够短以至于难以以预期会聚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以较大尺寸显示的显示对象的尺寸改变量。
这使得即使在尺寸被改变之后,用户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融合并且获得呈现图像,从而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所有的显示对象以原始尺寸显示。注意,可以执行除了增大尺寸(减小尺寸或改变外部形状)之外的变形。
图11示出了第六显示效果。
如图11所示,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在第二显示模式下,附加图像被添加到包括最初显示在呈现图像上的多个显示对象的第一显示模式。在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在融合时被叠加的预定位置处显示附加图像。在图11的示例中,在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在融合时被叠加的预定位置处另外显示星形标记。
注意,尽管在图11的示例中,将星形标记用作附加图像,但是也可以使用诸如字符的代理图像。
然后,在以第二显示模式执行显示一定时间段(约几秒钟)之后,隐藏附加图像,并且使用第一显示模式。在第一显示模式下,仅显示最初显示的多个显示对象。
注意,在用于呈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足够短以至于难以以预期会聚角融合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附加图像的尺寸,或者可以增加亮度或对比度。
这使得即使在以第一显示模式显示仅多个显示对象之后,用户也能够按照预期执行融合并且获得呈现图像。
<显示系统的第二配置示例>
图12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显示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注意,在图12中的立体显示系统21A中,与图5中的立体显示系统21中的配置共同的配置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去其详细描述。
即,立体显示系统21A具有与图5中的立体显示系统21的配置共同的配置,在于立体显示系统21A包括图像显示应用22和显示控制装置23。相比之下,立体显示系统21A具有与图5中的立体显示系统21的配置不同的配置,在于头戴式显示器11A具有眼睛追踪单元42,并且眼睛追踪结果被提供给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
眼睛追踪单元42可以基于佩戴头戴式显示器11A的用户的眼球位置测量视线的改变,并且将关于改变的信息作为眼睛追踪结果提供给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
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基于眼睛追踪结果来监视用户的右眼与左眼之间的会聚角。然后,在确定会聚角正确地注视呈现图像的情况下,即,在会聚角偏差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确定不使显示效果单元34执行显示效果。相比之下,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在呈现图像的显示时段内连续地监视会聚角。在会聚角偏差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确定使显示效果单元34执行显示效果。
以该方式,在没有立体观看呈现图像的情况下,立体显示系统21A通过监视会聚角引导呈现图像,使得呈现图像成为按照预期的融合图像。这实现更可靠的立体观看。
<显示控制处理的第二处理示例>
图13是示出在立体显示系统21A中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的第二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21至步骤S24中执行与图6中的步骤S11至步骤S14的处理类似的处理。在步骤S25中,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从眼睛追踪单元42获取眼睛追踪结果。
在步骤S26中,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基于在步骤S25中获取的眼睛追踪结果来确定会聚角偏差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
在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在步骤S26中确定会聚角偏差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步骤S27。在步骤S27中,显示效果单元34将显示效果应用于在步骤S23中由呈现图像生成单元32生成的呈现图像,并且将呈现图像提供给图像合成单元35。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8。
相比之下,在错误融合确定单元33在步骤S26中确定会聚角偏差不等于也不大于阈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27的处理,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8。
在步骤S28中,图像合成单元35将从显示效果单元34提供的呈现图像与背景图像组合,并且生成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图像合成单元35将图像显示在头戴式显示器11的显示单元41上。
之后,在步骤S29中,确定是否结束呈现图像的显示。重复步骤S25至步骤S29的处理,直到确定呈现图像的显示结束。然后,在步骤S29中,在确定呈现图像的显示结束的情况下,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的显示控制处理不仅在开始呈现图像的显示时而且还始终在呈现图像的显示期间实现更可靠的立体观看。
<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图14示出了容易生成错误融合的呈现图像。
图14的图A示出了其中与上述呈现图像一样、编号为1至4的圆形图标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的呈现图像。
图14的图B示出了其中例如用于视频图像、语音等的再现操作的图标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的呈现图像。即使这些图标中绘制的标记不同,也可以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图14的图C示出了其中例如用于个人计算机的系统管理的文件夹型图标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的呈现图像。如上所述,如果图标具有相同的轮廓,则任何轮廓均可能生成错误融合。此外,即使这些图标的颜色不同,也可以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图14的图D示出了其中例如用于启动各种应用(信息、摄像装置、电影和麦克风)等的图标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的呈现图像。即使这些图标中绘制的标记不同,也可以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例如,根据图标是否在左右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并排布置以及图标是否具有等同的轮廓来确定这样的各种用户接口的图标是否容易生成错误融合。即,可以基于是否在水平方向上周期性地布置图标、是否使图标在垂直方向上偏心、以及图标是否具有高的形状相似性来设置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将参照图15描述基于水平周期和垂直偏心度来确定是否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的确定方法。
例如,如图15的A所示,将描述在水平方向上布置n个对象(在图15的示例中,i=1至n,并且n=4)的示例。此外,如图15的B所示定义水平间隔Hi和垂直间隔Vi
首先,确定对象i中的每一个的轮廓的重心位置的坐标(xi,yi)。然后,根据以下表达式(1)计算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对象i之间的水平间隔Hi
[数学式1]
Hi=Xi+1-Xi(i=1至n-1) (1)
随后,根据以下表达式(2)计算水平周期性P。
[数学式2]
P=Max(Hi)/Min(Hi)(i=1至n-1) (2)
在以此方式确定的水平周期性P为1的情况下,周期性被最大化。水平周期性P越大,周期性坍塌越多,并且没有实现相等间隔的布置。即,在水平周期性P接近1的情况下,设置为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此外,根据以下表达式(3)计算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对象i之间的垂直间隔Vi
[数学式3]
Vi=Yi+1-Yi(i=1至n-1) (3)
然后,根据以下表达式(4)计算垂直偏心度E。
[数学式4]
E=Sum(Abs(Vi))(i=1至n-1) (4)
在以该方式确定的垂直偏心度E为0的情况下,不存在偏心度。垂直偏心度E越大,存在越多的偏心度。即,在垂直偏心度E接近0并且偏心量小的情况下,设置为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将参照图16描述基于对象形状的相似性来确定是否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的确定方法。
首先,确定每个对象i的轮廓的重心位置的坐标(xi,yi)(i=1至n)。然后,如图16的下侧所示,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对象i和对象i+1(i=1至n-1)被叠加,使得对象i和对象i+1的轮廓的重心位置彼此匹配。
在这样的叠加状态下,确定对象i和对象i+1的轮廓的投影区域的逻辑和Sori和逻辑积Sandi(i=1至n-1)。然后,根据以下表达式(5)计算形状相似性C。
[数学式5]
C=Max(Sandi/Sori)(i=1至n-1) (5)
在以该方式确定的形状相似性C为1的情况下,对象i是一致的。形状相似性C越小,相似性越低。即,在形状相似性C接近1并且相似性高的情况下,设置为满足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如上所述,可以基于水平周期性P、垂直偏心度E和形状相似性C,例如通过使用水平周期性P、垂直偏心度E和形状相似性C中的至少之一来设置用于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计算机的配置示例>
接下来,可以由硬件或软件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显示控制方法)。在由软件执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将构成软件的程序安装在例如通用计算机中。
图17是示出安装有用于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程序可以预先记录在用作计算机中内置的记录介质的硬盘105或ROM 103上。
替选地,程序可以被存储(记录)在由驱动器109驱动的可移除记录介质111中。如上所述的可移除记录介质111可以被提供为所谓的封装软件。这里,可移除记录介质111的示例包括软盘、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光(MO)盘、数字多功能盘(DVD)、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注意,程序除了通过如上所述从可移除记录介质111安装到计算机之外,还可以通过经由通信网络或广播网络下载到计算机来安装在内置硬盘105中。即,程序可以例如从下载站点经由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人造卫星无线地传送到计算机,或者通过电线经由诸如局域网(LAN)和因特网的网络传送到计算机。
计算机具有内置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2。输入/输出接口110经由总线101连接至CPU 102。
在用户例如通过操作输入单元107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10输入命令的情况下,CPU102根据命令执行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03中的程序。替选地,CPU 102将存储在硬盘105中的程序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4中并执行该程序。
通过这些操作,CPU 102执行根据上述流程图的处理或根据框图中的上述配置执行的处理。然后,CPU 102从输出单元106输出处理结果,或者从通信单元108发送处理结果,以及例如根据需要经由例如输入/输出接口110将处理结果记录在硬盘105中。
注意,输入单元107包括例如键盘、鼠标和麦克风。此外,输出单元1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扬声器。
这里,在本说明书中,由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处理不一定需要按照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即,由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处理还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通过使用对象的处理)。
此外,程序可以由一个计算机(处理器)处理,或者可以由多个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处理。此外,程序可以被传送到远距离计算机以执行。
此外,在说明书中,系统意味着多个部件(例如,装置和模块(部件))的集合,并且所有部件是否在同一壳体中并不重要。因此,容纳在不同壳体中并经由网络连接的多个装置和具有容纳在一个壳体中的多个模块的一个装置两者均是系统。
此外,例如,被描述为一个装置(或处理单元)的配置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装置(或处理单元)。相比之下,在以上描述中被描述为多个装置(或处理单元)的配置可以被放入一个装置(或处理单元)中。此外,当然,可以将除了上述配置之外的配置添加到每个装置(或每个处理单元)的配置。此外,只要作为整体的系统的配置和操作基本相同,则特定装置(或处理单元)的配置的一部分可以被包括在另一装置(或另一处理单元)的配置中。
此外,例如,本技术可以具有云计算的配置,其中多个装置经由网络共享一个功能并且一起执行处理。
此外,例如,上述程序可以在任何装置中执行。在该情况下,该装置仅需要具有必要的功能(例如,功能块)来获得必要的信息。
此外,除了由一个装置执行之外,上述流程图中描述的每个步骤可以例如由多个装置共享和执行。此外,在一个步骤包括多种处理的情况下,除了由一个装置执行之外,该一个步骤中包括的多种处理可以由多个装置共享和执行。换言之,一个步骤中包括的多种处理可以作为多个步骤的处理来执行。相反,被描述为多个步骤的处理可以作为一个步骤被共同地执行。
注意,在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中,描述程序的步骤的处理可以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或者可以在例如执行调用时的必要定时并行地分开执行。即,只要不出现不一致,就可以按照与上述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每个步骤的处理。此外,描述该程序的步骤的处理可以与另一程序的处理并行执行,或者可以与另一程序的处理组合执行。
注意,只要不出现不一致,就可以独立地执行说明书中描述的多种本技术中的每一种。当然,可选的多种本技术可以一起实现。例如,在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本技术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与另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本技术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实现。此外,上述本技术中的任何本技术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与以上未描述的其他技术一起实现。
<配置的组合的示例>
注意,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如下配置。
(1)
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错误融合确定单元,其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所述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所述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所述两个图像表示;以及
显示效果控制单元,其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2)
根据(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错误融合确定单元通过使用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之一作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来执行确定:所述多个显示对象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布置的情况下的间隔的周期性,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情况下的偏心量,以及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形状的相似性。
(3)
根据(2)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在高周期性、小偏心量和高相似性的情况下,所述错误融合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4)
根据(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在基于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并且到所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等于或小于预定参考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错误融合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改变显示对象的显示并且以从第二显示模式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显示对象,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其中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以原始模式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6)
根据(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旋转地移动,从而执行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转换,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布置执行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布置执行显示。
(7)
根据(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所述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移动,从而执行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转换,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以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布置执行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布置执行显示。
(8)
根据(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所述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移动,从而执行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转换,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不等间隔放置的布置显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放置的布置执行显示。
(9)
根据(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连续地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的亮度,并且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亮度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亮度显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所述至少之一,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以原始亮度执行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10)
根据(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连续地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的尺寸,并且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尺寸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尺寸显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所述至少之一,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以原始尺寸执行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11)
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隐藏附加图像并且使得能够以从第二显示模式到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除了其中存在在所述呈现图像上最初显示的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之外,在所述两个图像在融合时被叠加的预定位置处显示所述附加图像。
(12)
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得能够:
在开始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第二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执行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原始显示的第一显示模式,以及
在从以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的开始起经过了一定时间段时,以所述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13)
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还包括测量视线的眼睛追踪单元,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基于通过利用所述眼睛追踪单元的测量确定的右眼与左眼之间的会聚角来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得能够:
在确定所述呈现图像不是正确融合的图像的情况下,以第二显示模式进行显示,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执行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原始显示的第一显示模式;以及
在以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期间确定通过正确融合获得所述呈现图像的情况下,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14)
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所述两个图像是显示在被佩戴成覆盖用户的视野的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单元上的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并且
所述一个方向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视野中的左右方向。
(15)
根据(14)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还包括:
呈现图像生成单元,其基于用于显示布置在所述呈现图像中的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信息,生成由所述用于右眼的图像和所述用于左眼的图像显示的所述呈现图像;以及
图像合成单元,其将所述呈现图像与要作为背景的背景图像组合。
(16)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的显示的显示控制装置:
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所述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所述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所述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所述两个图像表示;以及
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17)
一种记录介质,其中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使控制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的显示的显示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所述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所述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所述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所述两个图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注意,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是可能的。此外,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可能表现其他效果。
参考标记列表
11 头戴式显示器
21 立体显示系统
22 图像显示应用
23 显示控制装置
31 存储单元
32 呈现图像生成单元
33 错误融合确定单元
34 显示效果单元
35 图像合成单元
41 显示单元
42 眼睛追踪单元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错误融合确定单元,其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所述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所述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所述两个图像表示;以及
显示效果控制单元,其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其中,所述错误融合确定单元通过使用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之一作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来执行确定:所述多个显示对象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布置的情况下的间隔的周期性,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情况下的偏心量,以及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形状的相似性,
其中,在高周期性、小偏心量和高相似性的情况下,所述错误融合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以及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改变显示对象的显示并且以从第二显示模式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显示对象,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其中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以原始模式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在基于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并且到所述呈现图像的呈现距离等于或小于预定参考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错误融合确定单元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旋转地移动,从而执行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转换,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布置执行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布置执行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所述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移动,从而执行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转换,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以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布置执行显示,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布置执行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所述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移动,从而执行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转换,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不等间隔放置的布置显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以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全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放置的布置执行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连续地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的亮度,并且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亮度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亮度显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所述至少之一,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以原始亮度执行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连续地改变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的尺寸,并且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尺寸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尺寸显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所述至少之一,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以原始尺寸执行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隐藏附加图像并且使得能够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除了其中存在在所述呈现图像上最初显示的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之外,在所述两个图像在融合时被叠加的预定位置处显示所述附加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得能够:
在开始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时,以所述第二显示模式进行显示,以及
在从以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的开始起经过了一定时间段时,以所述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还包括测量视线的眼睛追踪单元,
其中,所述显示效果控制单元基于通过利用所述眼睛追踪单元的测量确定的右眼与左眼之间的会聚角来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使得能够:
在确定所述呈现图像不是正确融合的图像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显示模式进行显示,以及
在以所述第二显示模式显示期间确定通过正确融合获得所述呈现图像的情况下,以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
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所述两个图像是显示在被佩戴成覆盖用户的视野的头戴式显示器的显示单元上的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并且
所述一个方向对应于所述用户的视野中的左右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还包括:
呈现图像生成单元,其基于用于显示布置在所述呈现图像中的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信息,生成由所述用于右眼的图像和所述用于左眼的图像显示的所述呈现图像;以及
图像合成单元,其将所述呈现图像与要作为背景的背景图像组合。
13.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的显示的显示控制装置:
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所述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所述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所述两个图像表示;以及
基于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装置通过使用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之一作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来执行确定:所述多个显示对象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布置的情况下的间隔的周期性,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情况下的偏心量,以及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形状的相似性,
其中,在高周期性、小偏心量和高相似性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以及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装置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改变显示对象的显示并且以从第二显示模式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显示对象,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其中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以原始模式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14.一种记录介质,其中记录有程序,所述程序使控制用于立体观看的两个图像的显示的显示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基于在显示呈现在三维空间中的呈现图像时在所述呈现图像上在一个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确定是否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所述呈现图像通过使用其中所述两个图像被叠加并且被识别为一个图像的融合而由所述两个图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结果来执行将预定效果应用于所述呈现图像的显示的控制,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装置通过使用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之一作为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显示模式来执行确定:所述多个显示对象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布置的情况下的间隔的周期性,使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中的至少之一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心的情况下的偏心量,以及所述多个显示对象的形状的相似性,
其中,在高周期性、小偏心量和高相似性的情况下,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确定满足在所述呈现图像上生成错误融合的条件,以及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装置执行应用所述效果的控制,所述效果改变显示对象的显示并且以从第二显示模式到第一显示模式显示所述显示对象,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不同于其中所述多个显示对象以原始模式显示的所述第一显示模式。
CN201980059441.XA 2018-09-18 2019-09-04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12673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3553A JP2020048017A (ja) 2018-09-18 2018-09-18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18-173553 2018-09-18
PCT/JP2019/034716 WO2020059486A1 (ja) 2018-09-18 2019-09-04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3624A CN112673624A (zh) 2021-04-16
CN112673624B true CN112673624B (zh) 2023-10-27

Family

ID=69886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441.XA Active CN112673624B (zh) 2018-09-18 2019-09-04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3982B2 (zh)
JP (1) JP2020048017A (zh)
CN (1) CN112673624B (zh)
DE (1) DE112019004644T5 (zh)
WO (1) WO202005948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6120A1 (ja) * 2010-09-15 2012-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調整方法、立体画像調整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2209941A (ja) * 2011-03-11 2012-10-25 Nikon Corp 立体視訓練支援装置、立体視訓練支援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72032A (zh) * 2010-06-30 2013-03-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三维图像显示方法、三维图像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JP2015029215A (ja) * 2013-07-30 2015-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
CN107077199A (zh) * 2014-07-16 2017-08-18 索尼公司 用于在三维显示器上呈现虚拟对象的装置及用于控制装置的方法
CN107465909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摸辟可有限公司 用于裸眼立体图像的显示设备和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7797B2 (ja) * 2007-03-12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撮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生成装置
US8564647B2 (en) * 2010-04-21 2013-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management of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s
JP2013090031A (ja) 2011-10-14 2013-05-13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257505B2 (en) * 2016-02-08 2019-04-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ptimized object scanning using sensor fusion
US10547832B2 (en) * 2016-05-18 2020-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executing gradation on stereoscopic imag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2032A (zh) * 2010-06-30 2013-03-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三维图像显示方法、三维图像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WO2012036120A1 (ja) * 2010-09-15 2012-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調整方法、立体画像調整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2209941A (ja) * 2011-03-11 2012-10-25 Nikon Corp 立体視訓練支援装置、立体視訓練支援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29215A (ja) * 2013-07-30 2015-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処理装置
CN107077199A (zh) * 2014-07-16 2017-08-18 索尼公司 用于在三维显示器上呈现虚拟对象的装置及用于控制装置的方法
CN107465909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摸辟可有限公司 用于裸眼立体图像的显示设备和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33982B2 (en) 2022-01-25
JP2020048017A (ja) 2020-03-26
CN112673624A (zh) 2021-04-16
DE112019004644T5 (de) 2021-06-24
WO2020059486A1 (ja) 2020-03-26
US20210314544A1 (en)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9525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JP5059922B2 (ja)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調整方法、立体画像調整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8605148B (zh) 视频显示系统
EP3757727B1 (en) Image re-projection for foveated rendering
US1076268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9710955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rrecting depth image based on positional information
EP3588447B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system
US10277814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ecuting th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EP2432236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23000510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6162033A (ja) 画像生成システム、画像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US1103912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83438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027694B (zh) 记录介质、内容提供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WO202102006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673624B (zh) 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KR101874760B1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CN112236740A (zh) 热图展示装置以及热图展示用程序
CN107179822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40085434A1 (en)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WO202102013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4312105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nd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JP2005033696A (ja) 3次元表示装置
JP2013051460A (ja)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2010156914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