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0625A -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0625A
CN112660625A CN202110288155.XA CN202110288155A CN112660625A CN 112660625 A CN112660625 A CN 112660625A CN 202110288155 A CN202110288155 A CN 202110288155A CN 112660625 A CN112660625 A CN 112660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supporting
baffle
plate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81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0625B (zh
Inventor
苏进发
张倜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yua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ongho Ligh Material Co ltd
Shangyua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ongho Ligh Material Co ltd, Shangyua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ongho Ligh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81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0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0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0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vel Indicators Using A Flo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罐浮盘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其中的废水池浮动顶盖,包括:池本体,滑动连接在池本体内壁的浮盘,以及若干穿过浮盘的支撑组件,浮盘与池本体的内侧壁相对密封;支撑组件与浮盘能够静止;以及支撑组件的顶部套定有一封套,且封套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坑;以及池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各挡板延伸至对应封套上方,且挡板与凹坑适配,其中浮盘上浮时,凹坑能够被挡板插入,并被挡板推动压缩以使凹坑卡入支撑组件;浮盘下降至支撑组件与池本体内底壁接触后,凹坑被支撑组件推动回弹,以使凹坑能够挡住支撑组件,通过本废水池浮动顶盖,避免浮盘上浮超过最大行程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罐浮盘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废水储存、处理设施中多半为露天开放式,并无加盖设计,使得污水及废水处理中的臭气及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大量溢散于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在GB37822-2019中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严格管制所有废水池及污水处理设备,防止有害气体溢散而污染环境。
目前针对上述国标的规定,大多采用浮动顶盖和收集废气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的系统,此种形式虽然能够有效的避免废气溢散于大气中,但是在顶盖浮动过程中,其浮动到最大行程处时无法进行很好的限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包括:池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池本体内壁的浮盘,以及若干穿过所述浮盘的支撑组件,所述浮盘与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相对密封;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浮盘能够静止,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浮盘受力时相对滑动;以及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套定有一封套,所述封套具有一空心内腔,且所述封套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坑;以及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各挡板延伸至对应封套上方,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凹坑适配,其中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凹坑能够被所述挡板插入,并被所述挡板推动压缩以使所述凹坑卡入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浮盘下降至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池本体内底壁接触后,所述凹坑被所述支撑组件推动回弹,以使所述凹坑能够挡住所述支撑组件。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浮盘固定连接的支撑套筒,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筒内侧壁的支腿;以及所述支撑套筒的顶端开设有一与所述凹坑适配的插接槽,所述支腿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凹坑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限位槽的的宽度相等;其中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挡板能够推动所述凹坑依次插入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插接槽,以使所述支撑套筒被顶紧在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上。
具体地,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且各固定板与各挡板一一对应,所述挡板的中部铰接在对应的固定板上;以及所述挡板的端部具有一斜坡,且所述斜坡位于远离所述支腿的一端,其中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支腿能够推动所述挡板顺时针转动,以使所述斜坡与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相抵。
具体地,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以及所述上限位板位于所述斜坡与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相抵时所述挡板的左端上方;其中所述挡板与所述下限位板接触时,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斜坡的一端位于所述封套上方。
具体地,所述封套的底部通过管束收紧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壁。
具体地,所述浮盘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龙骨架和浮板,相邻两所述浮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两相背设置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内侧壁底部固定有一连接块,以及两所述浮板分别相向延伸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龙骨架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浮盘上还设置有若干排液结构;所述排液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浮盘上端面的上筒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浮盘下端面的下筒体;所述下筒体适于盛接穿过所述上筒体的积水;其中积水液面超过所述下筒体的溢出高度后,积水能够从所述下筒体的底部中部溢出。
具体地,所述浮盘上开设有若干汲油口,且在所述汲油口位置设置有汲油结构;所述汲油结构包括穿过所述浮盘并与所述浮盘固定连接的汲油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汲油管顶部的汲油上盖,其中所述汲油上盖适于堵住所述汲油管。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撑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废水池浮动顶盖。
具体地,在浮盘上浮时,封套跟随浮盘上浮;在封套上浮至与挡板接触后,挡板插入到凹坑内,挡板推动凹坑变形并卡入支撑组件;通过封套卡紧支撑组件,以使浮盘锁紧;在浮盘下降时,支撑组件跟随浮盘下降;在浮盘下降至支撑组件与池本体的内底壁接触后,支撑组件能够伸出所述浮盘并顶推所述封套回复;在封套回复至初始状态后,封套能够挡住支撑组件上升,以使支撑组件支撑浮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在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凹坑能够被所述挡板插入,若浮盘继续上浮,则所述挡板自上而下推动凹坑使得封套压缩变形,直到所述凹坑卡入所述支撑组件从而锁死支撑组件,避免支撑组件相对浮盘滑动,此时支撑组件与浮盘是一体的,挡板对支撑组件起到限位其继续上升的作用,则同时浮盘也无法继续上浮,从而实现对浮盘的锁死,避免浮盘上浮超过最大行程的情况;在所述浮盘下降时,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部会最先与所述池本体的内底壁接触,若浮盘继续下降,则支撑组件的上端面会凸出浮盘的上端面,在支撑组件凸出时,所述支撑组件自下而上推动所述凹坑回弹,即封套回弹,而封套回弹至初始位置后封套的内顶壁又会对支撑组件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所述凹坑挡住所述支撑组件继续凸出浮盘,即封套锁死支撑组件,进而浮盘被锁死,浮盘也不会继续下降,进一步避免浮盘触底,从而保证浮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的最优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凹坑刚开始与挡板接触时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凹坑锁紧浮盘时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挡板插入限位槽和插接槽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截面在凹坑锁紧浮盘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两浮板安装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排液结构安装时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排液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汲油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池本体1、挡板11、固定板12、上限位板121、下限位板122、斜坡13;
浮盘2、浮板21、延伸板211、连接部22、连接板221、压板222、连接块223、汲油口23;
支撑组件3、支撑套筒31、插接槽311、支腿32、限位槽321、;
封套4、凹坑41、管束42;
排液结构5、上筒体51、上盘体511、溢流套体512、溢水口513、下筒体52、下盘体521、外套体522、内套体523;
汲油结构6、汲油管61、汲油上盖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包括:池本体1,池本体1用于盛装废水,在所述池本体1内壁滑动连接有一浮盘2,该浮盘2形状与池本体1形状相对应,同时浮盘2的外侧壁与池本体1的内侧壁贴合,以使所述浮盘2与所述池本体1的内侧壁相对密封,浮盘2能够跟随池本体1内溶液进行升降,从而减少液体的挥发损耗;为了避免浮盘2触碰到池本体1底部而对浮盘2造成磨损,穿过所述浮盘2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支撑在池本体1的池底,再通过浮盘2支撑在支撑组件3上,以使浮盘2腾空,避免浮盘2触底而磨损的情况,在浮盘2升降过程中,所述支撑组件3与所述浮盘2能够相对静止,支撑组件3也跟随升降,但是在浮盘2上浮时,在顶部并不存在对浮盘2的限位,若池本体1内废水过多的时候,则会带动整个浮盘2超过行程而从池本体1中脱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如下方案:
在所述支撑组件3的顶部套定有一封套4,封套4一般用于对支撑组件3进行密封,防止雨水渗透至支撑组件3内,从而避免支撑组件3腐蚀,从而保证支撑组件3的使用寿命,所述封套4具有一空心内腔,即封套4能够被挤压发生形变,以在实现密封的同时缓冲支撑组件3上升至最大行程后碰撞的冲击力,在所述封套4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坑41,该凹坑41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时,能够插入到支撑组件3内从而锁死支撑组件3;为了提供对凹坑41自上而下的压力,所述池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11,各挡板11延伸至对应封套4上方,且所述挡板11与所述凹坑41适配,在所述浮盘2上浮时,所述凹坑41能够被所述挡板11插入,若浮盘2继续上浮,则所述挡板11自上而下推动凹坑41使得封套4压缩变形,直到所述凹坑41卡入所述支撑组件3从而锁死支撑组件3,避免支撑组件3相对浮盘2滑动,此时支撑组件3与浮盘2是一体的,挡板11对支撑组件3起到限位其继续上升的作用,则同时浮盘2也无法继续上浮,从而实现对浮盘2的锁死,避免浮盘2上浮超过最大行程的情况;在所述浮盘2下降时,所述支撑组件3的底部会最先与所述池本体1的内底壁接触,若浮盘2继续下降,则支撑组件3的上端面会凸出浮盘2的上端面,在支撑组件3凸出时,所述支撑组件3自下而上推动所述凹坑41回弹,即封套4回弹,而封套4回弹至初始位置后封套4的内顶壁又会对支撑组件3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所述凹坑41挡住所述支撑组件3继续凸出浮盘2,即封套4锁死支撑组件3,进而浮盘2被锁死,浮盘2也不会继续下降,进一步避免浮盘2触底,从而保证浮盘2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支撑组件3结构如下,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与所述浮盘2固定连接的支撑套筒31,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筒31内侧壁的支腿32,通过支腿32与支撑套筒31的摩擦力实现支腿32与支撑套筒31的相对静止,同时在支腿32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支腿32能够与支撑套筒31相对滑动,通过锁紧支腿32以实现浮盘2的锁紧,具体的锁紧方式如下,在所述支撑套筒31的顶端开设有一插接槽311,该插接槽311与所述凹坑41适配且位于凹坑41下方,在凹坑41下降过程中,凹坑41能够插入到插接槽311内;所述支腿32的顶端开设有一限位槽321,该插接槽311与所述凹坑41适配,且也位于凹坑41下方,在凹坑41下降过程中,凹坑41能同时插入到限位槽321内;所述插接槽311与所述限位槽321的的宽度相等,这样在凹坑41插入到插接槽311和限位槽321的时候能够同时与插接槽311和限位槽321相抵,进而通过凹坑41分别与插接槽311和限位槽321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支撑套筒31与支腿32之间的锁紧;所述浮盘2上浮时,所述挡板11能够先推动支腿32下降至支腿32的上端面与支撑套筒31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凹坑41依次插入所述限位槽321和所述插接槽311,通过限位槽321的开口宽度略小于挡板11宽度加上两倍的封套4壁厚,使得凹坑41堵住挡板11与插接槽311之间、挡板11与限位槽321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挡板11与支腿32、挡板11与支撑套筒31的紧密贴合,进而通过摩擦力锁死支撑套筒31和支腿32;所述浮盘2下降时,支腿32先与池本体1的池底接触,从而支腿32凸出浮盘2并将封套4顶推恢复形变。
为了进一步提高浮盘2的锁紧效果,所述池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12,这些固定板12在池本体1内是水平延伸的,且各固定板12与各挡板11一一对应,所述挡板11的中部铰接在对应的固定板12上,同时挡板11会延伸到靠近池本体1的内侧壁,凹坑41分别插入插接槽311和限位槽321之后,浮盘2继续上浮,支腿32和支撑套筒31会向上推动挡板11顺时针转动,此时挡板11的远离支腿32的一端会抵靠到池本体1的内侧壁,从而限制挡板11继续转动,从而支腿32和支撑套筒31也不会继续上升,进而即使支撑套筒31与支腿32相对滑动,支撑套筒31也不会继续上浮,进而对浮盘2进行二次锁紧,以保证浮盘2的锁紧效果。
为了避免挡板11回转,在所述挡板11的端部设置一斜坡13,且所述斜坡13位于远离所述支腿32的一端,在挡板11顺时针转动过程中,挡板11是通过斜坡13与池本体1的内侧壁相抵的,通过斜坡13的设置增大了挡板11与池本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池本体1与挡板1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挡板11意外回转而松开浮盘2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在挡板11转动过程中,若挡板11转动至“六点钟”方向时,在浮盘2上升过程中,挡板11不会插入到凹坑41中,也就无法起到对浮盘2的锁紧效果,同时,在浮盘2下降过程中,挡板11也可能由于转动过度而折断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如下方案,在所述固定板12上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上限位板121和下限位板122,所述挡板11与所述下限位板122接触时,所述挡板11远离所述斜坡13的一端位于所述封套4上方;以及所述上限位板121位于所述斜坡13与所述池本体1的内侧壁相抵时所述挡板11的左端上方,即使浮盘2继续上浮使得挡板11变形,而挡板11也不会转动超过上限位板121,同时挡板11逆时针转动时,也同样的支撑在下限位板122上,而不会继续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下限位板122对挡板11进行限位。
为了实现封套4的固定,在支撑套筒31外设置一管束42,所述封套4的底部通过管束42收紧在所述支撑套筒31的外侧壁,通过管束42对封套4的固定,使得封套4不会相对于支撑套筒31进行滑动,从而凹坑41能够对支腿32起到限位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若浮盘2为一整块,则浮盘2在安装、拆卸、维修、运输过程中都比较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将浮盘2设计成拼接结构,具体的的浮盘2结构如下,所述浮盘2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龙骨架和浮板21,通过各浮板21拼接后吊装到龙骨架上以完成拼接,具体的吊装形式是通过在相邻两所述浮板21之间设置连接部22来实现的。
具体的连接部22结构如下,所述连接部22包括两相背设置的连接板221,两连接板221相互贴合,每个连接板221呈“C”形,使得两个连接板221拼合形成“工”字形,两连接板221的中部通过一螺栓来固定,以避免两连接板221松开,同时在设置该螺栓的位置设置密封胶带,在两连接板221的顶部设置一块压板222来从顶壁连接两连接板221,在连接板221的内顶壁设置有拉帽,通过螺栓穿过压板222后与拉帽相适配,在压板222与两连接板221之间也设置有密封胶带,每个连接板221的内侧壁底部固定有一连接块223,该连接块223为内部空心的结构,且在连接块223的内顶壁也设置有拉帽,并将两所述浮板21分别相向延伸有一延伸板211,通过螺栓穿过延伸板211后与该拉帽适配来实现所述延伸板211与所述连接块223的固定,所述连接板221与所述龙骨架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各浮板21的安装。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浮盘2与池本体1的内侧壁相对密封,故浮盘2上若有积水无法进行很好的排出,为了排出积水可以在所述浮盘2上设置有若干排液结构5,具体的,排液结构5应当设置在浮板21上同时不会经过龙骨架,排液结构5具体的排列形式可以是每个浮板21上都设置一个排液结构5,也可以是间隔几个浮板21上设置排液结构5。
具体的排液结构5如下,所述排液结构5包括固定在所述浮盘2上端面的上筒体51,以及固定在所述浮盘2下端面的下筒体52;所述下筒体52适于盛接穿过所述上筒体51的积水;其中积水液面超过所述下筒体52的溢出高度后,积水能够从所述下筒体52的底部中部溢出。
具体的下筒体52结构如下,该下筒体52由一个下盘体521和安装在下盘体521上的外套体522和内套体523组成,外套体522和内套体523同轴设置,且下盘体521与浮盘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外套体522和下盘体521、内套体523和下盘体521均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的,外套体522与内套体523之间的区域即为盛接积水的区域,当浮盘2上积水较少的时候,少量的积水可以穿过上筒体51缓存在外套体522与内套体523之间,外套体522延伸至浮盘2的顶端面,而下盘体521为一环体,其中部空心,且该空心的直径与内套体523的内径相等,若积水过多的时候,即在内套体523与外套体522之间区域内的积水液面高于内套体523的高度的时候,积水会从内套体523的顶端自上而下溢出至浮盘2下方,即池本体1内部。
具体的上筒体51结构如下,该上筒体51由一上盘体511和一安装在上盘体511底部的溢流套体512组成,该溢流套体512与外套体522和内套体523同轴设置,且该溢流套体512位于外套体522与内套体523之间,为了浮盘2上的积水能够渗透至外套体522与内套体523之间,在上盘体511开设有溢水口513,该溢水口513位于溢流套体512与外套体522之间,这样浮盘2上的积水能够穿过溢水口513流至外套体522与内套体523之间,从而实现积水的收集。
可选的,所述浮盘2上开设有若干汲油口23,且在所述汲油口23位置设置有汲油结构6;所述汲油结构6包括穿过所述浮盘2并与所述浮盘2固定连接的汲油管61,以及固定在所述汲油管61顶部的汲油上盖62,其中,汲油上盖62扣紧在汲油管61的开口处,汲油上盖62用于封堵汲油管61,在使用时打开所述汲油上盖62并通过泵体向所述汲油管61吸气以抽出池本体1当中的废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支撑方法,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废水池浮动顶盖,具体的废水池浮动顶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支撑方法如下,在浮盘2上浮时,封套4跟随浮盘2上浮;在封套4上浮至与挡板11接触后,挡板11插入到凹坑41内,挡板11推动凹坑41变形并卡入支撑组件3;通过封套4卡紧支撑组件3,以使浮盘2锁紧;在浮盘2下降时,支撑组件3跟随浮盘2下降;在浮盘2下降至支撑组件3与池本体1的内底壁接触后,支撑组件3能够伸出所述浮盘2并顶推所述封套4回复;在封套4回复至初始状态后,封套4能够挡住支撑组件3上升,以使支撑组件3支撑浮盘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本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池本体内壁的浮盘,以及若干穿过所述浮盘的支撑组件,
所述浮盘与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相对密封;
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浮盘能够静止,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浮盘受力时相对滑动;以及
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套定有一封套,所述封套具有一空心内腔,且所述封套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坑;以及
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各挡板延伸至对应封套上方,且所述挡板与所述凹坑适配,其中
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凹坑能够被所述挡板插入,并被所述挡板推动压缩以使所述凹坑卡入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浮盘下降至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池本体内底壁接触后,所述凹坑被所述支撑组件推动回弹,以使所述凹坑能够挡住所述支撑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浮盘固定连接的支撑套筒,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套筒内侧壁的支腿;以及
所述支撑套筒的顶端开设有一与所述凹坑适配的插接槽,所述支腿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凹坑适配的限位槽;
所述插接槽与所述限位槽的的宽度相等;其中
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挡板能够推动所述凹坑依次插入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插接槽,以使所述支撑套筒被顶紧在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板,且各固定板与各挡板一一对应,所述挡板的中部铰接在对应的固定板上;以及
所述挡板的端部具有一斜坡,且所述斜坡位于远离所述支腿的一端,其中
所述浮盘上浮时,所述支腿能够推动所述挡板顺时针转动,以使所述斜坡与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相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上下设置的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以及
所述上限位板位于所述斜坡与所述池本体的内侧壁相抵时所述挡板的左端上方;其中
所述挡板与所述下限位板接触时,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斜坡的一端位于所述封套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套的底部通过管束收紧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盘包括若干纵横交错的龙骨架和浮板,相邻两所述浮板之间设置有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包括两相背设置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的内侧壁底部固定有一连接块,以及
两所述浮板分别相向延伸有一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龙骨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盘上还设置有若干排液结构;
所述排液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浮盘上端面的上筒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浮盘下端面的下筒体;
所述下筒体适于盛接穿过所述上筒体的积水;其中
积水液面超过所述下筒体的溢出高度后,积水能够从所述下筒体的底部中部溢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盘上开设有若干汲油口,且在所述汲油口位置设置有汲油结构;
所述汲油结构包括穿过所述浮盘并与所述浮盘固定连接的汲油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汲油管顶部的汲油上盖,其中
所述汲油上盖适于堵住所述汲油管。
9.一种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废水池浮动顶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浮盘上浮时,封套跟随浮盘上浮;
在封套上浮至与挡板接触后,挡板插入到凹坑内,挡板推动凹坑变形并卡入支撑组件;
通过封套卡紧支撑组件,以使浮盘锁紧;
在浮盘下降时,支撑组件跟随浮盘下降;
在浮盘下降至支撑组件与池本体的内底壁接触后,支撑组件能够伸出所述浮盘并顶推所述封套回复;
在封套回复至初始状态后,封套能够挡住支撑组件上升,以使支撑组件支撑浮盘。
CN202110288155.XA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Active CN112660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155.XA CN112660625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155.XA CN112660625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625A true CN112660625A (zh) 2021-04-16
CN112660625B CN112660625B (zh) 2021-07-20

Family

ID=75399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8155.XA Active CN112660625B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062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5591A (ja) * 1994-04-15 1995-10-31 Taiho Ind Co Ltd 浮屋根式タンクにおける支柱の装着方法及び装着装置
US20120091135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Floating roof support legs with vapor seals
CN203767340U (zh) * 2014-04-11 2014-08-13 天津华浮石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内浮顶的可拆卸支腿
CN205762804U (zh) * 2016-05-26 2016-12-07 上海河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浮顶储罐具有指示功能的刮蜡支撑联合装置
CN106966076A (zh) * 2017-05-25 2017-07-21 西安长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全接触蜂窝浮盘
CN108643334A (zh) * 2018-08-07 2018-10-12 富威蜂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废水池浮盖板
CN108824629A (zh) * 2018-08-07 2018-11-16 富威蜂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新型废水池浮盖板
JP2019027438A (ja) * 2017-07-25 2019-02-21 三菱重工機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気体貯蔵設備の昇降装置および気体貯蔵設備
CN110270572A (zh) * 2019-04-29 2019-09-24 上原石化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浸液式废水浮盘、制备方法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80015A (zh) * 2019-12-24 2020-04-10 江苏丽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钎焊蜂窝板内浮顶储罐
CN111453216A (zh) * 2020-04-28 2020-07-28 安徽实华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带楔面密封结构的浮顶支柱
CN111877532A (zh) * 2020-07-23 2020-11-03 上原石化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池浮盘结构及其安装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5591A (ja) * 1994-04-15 1995-10-31 Taiho Ind Co Ltd 浮屋根式タンクにおける支柱の装着方法及び装着装置
US20120091135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Floating roof support legs with vapor seals
CN203767340U (zh) * 2014-04-11 2014-08-13 天津华浮石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内浮顶的可拆卸支腿
CN205762804U (zh) * 2016-05-26 2016-12-07 上海河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浮顶储罐具有指示功能的刮蜡支撑联合装置
CN106966076A (zh) * 2017-05-25 2017-07-21 西安长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全接触蜂窝浮盘
JP2019027438A (ja) * 2017-07-25 2019-02-21 三菱重工機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気体貯蔵設備の昇降装置および気体貯蔵設備
CN108643334A (zh) * 2018-08-07 2018-10-12 富威蜂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废水池浮盖板
CN108824629A (zh) * 2018-08-07 2018-11-16 富威蜂窝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新型废水池浮盖板
CN110270572A (zh) * 2019-04-29 2019-09-24 上原石化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浸液式废水浮盘、制备方法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80015A (zh) * 2019-12-24 2020-04-10 江苏丽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钎焊蜂窝板内浮顶储罐
CN111453216A (zh) * 2020-04-28 2020-07-28 安徽实华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高度带楔面密封结构的浮顶支柱
CN111877532A (zh) * 2020-07-23 2020-11-03 上原石化设备(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池浮盘结构及其安装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625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0625B (zh) 一种废水池浮动顶盖及支撑方法
WO2012011758A2 (ko) 필터 프레스 탈수장치
KR101737268B1 (ko) 낙수 소음 방지장치
CN114688038B (zh) 一种露天采场排水用潜水泵支撑装置
CN209975619U (zh) 一种用于生活供水的室外型供水泵站的固定底座
CN214945201U (zh)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抽水池浮动装置
CN217516700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系统
CN218188418U (zh) 一种城市污水厂d型滤池滤料拦截系统
CN217092214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排泥装置
CN111962540A (zh) 一种自动排水箱
CN215161344U (zh) 曝气反应生物滤池
CN215310400U (zh) 一种浓密机
KR100960002B1 (ko) 승하강 가능한 슬러지 혼합조용 지붕유닛
CN214304296U (zh) 一种浮球式双水泵排水设备
CN217500519U (zh) 一种污水池浮泥抽取装置
CN115125976B (zh) 一种土建施工基坑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416368U (zh) 一种消防蓄水池用水位检测装置
CN220337138U (zh) 一种潜水泵保护装置
DE19804160A1 (de) Selbsttätig wirkende Stoßentleerungsvorrichtung
CN220790062U (zh) 阀门井积水排除器
CN216554478U (zh) 一种深井潜水泵防砂逆止阀
CN216839379U (zh) 一种复合排水板
CN214634892U (zh) 一种脱硫系统的脱硫塔
CN21814614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过滤系统
CN218669902U (zh) 煤矿井下自动排水的机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2

Address after: No. 318 Huacheng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212

Patentee after: SHANGYUA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2, Jincheng Road,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GYUA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HANGZHOU)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ONGHO LIGH MATE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