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8932A -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8932A
CN112658932A CN202011539549.XA CN202011539549A CN112658932A CN 112658932 A CN112658932 A CN 112658932A CN 202011539549 A CN202011539549 A CN 202011539549A CN 112658932 A CN112658932 A CN 112658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haft body
servo motor
moving mechanism
proximity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95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帅
秦春林
孙宝民
石建刚
吕俊亮
郝俊义
孙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95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8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8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8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支架、主刷及第一移动机构。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传动轴均装设于第一支架上。主刷装设于第一传动轴上。在进行除锈工作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一支架以使得主刷靠近于轮对轴身与轮对轴身相接触,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上,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主刷转动时便可以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如此,一方面,由于无需采用脱漆剂,从而能够减小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主刷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并转动式除锈,除锈效果较好,同时除锈脱漆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对除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锻修时,需对铁路车辆的轮对进行表面磁粉探伤作业。请参阅图1,图1示意出了一实施例的轮对的结构示意图。轮对10包括轮轴11及固定设置于轮轴11上的两个车轮12。根据探伤要求,轮对10上所有的探伤部位均须露出基本金属面。轮对10上的探伤部位包括轮对轴身111、防尘板座112、轴体插入段113与辐板孔部位121。轮对轴身111为轮轴11上对应于两个车轮12之间的部位,对应于图1中的S1段;防尘板座112为轮轴11上位于车轮12外侧并用于装设防尘板,对应于图1中的S2段;轴体插入段113为轮轴11上位于车轮12外侧并用于插入装设到轴承中,对应于图1中的S3段;辐板孔部位121为车轮12的辐板内侧面上对应于辐板孔的部位。为了对轮对10上所有的探伤部位均进行探伤作用,必须对轮对轴身111、防尘板座112、轴体插入段113与辐板孔部位121位置进行外部清洗除锈作业。传统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选用摆臂式硬钢丝轮机构和转轮器机构,依靠配重施加钢丝刷磨削力来对轴身进行除锈。
然而,一方面,对于锻修轮轴清洗除锈工艺,因轮对轴身111的大部分表面防锈清漆附着良好,清洗除锈前需在轮对轴身111表面全部涂抹脱漆剂后再进行清洗作业,清洗除锈作业实际上是除漆作业。脱漆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挥发性高、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尤其在冬季门窗关闭时,锻修库内酸味很浓,易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摆臂式的进给机构总会出现钢丝刷在轴身上间断跳起,除锈效果及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它能够减小环境污染,提高除锈脱漆效率,以及保证除锈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轮对轴身除锈装置,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支架、主刷,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均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主刷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移动所述第一支架以调整所述主刷与所述轮对轴身的间距。
上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在进行除锈工作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一支架以使得主刷靠近于轮对轴身与轮对轴身相接触,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上,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主刷转动时便可以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如此,一方面,由于无需采用脱漆剂,从而能够减小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主刷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并转动式除锈,除锈效果较好,同时除锈脱漆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装设的所述主刷为一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丝杆、第二轴承座、第二支架、与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活动座;所述第二轴承座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丝杆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并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活动座设有与所述丝杆上相应的螺孔或者固定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丝杆上的螺母,所述活动座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上沿着所述活动座的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均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活动座上设有第一触发元件,所述第一触发元件能触发启闭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及第二接近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检测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及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器的电流检测值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沿着轮对轴身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座、装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横梁及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滑动座;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移动端与所述滑动座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近开关与第四接近开关;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第二触发元件,所述第二触发元件能触发启闭所述第三接近开关与所述第四接近开关,所述第三接近开关与所述第四接近开关均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相对间隔地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轮对轴身的两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及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均与两个所述横梁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转轮器,所述转轮器用于驱动所述轮对以轮对轴身中心线为轴心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有第一抵触部与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二抵触部分别用于与所述轮对车轮的相对两侧轮缘转动抵触配合。
一种轮对轴身除锈方法,采用了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除锈工作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一支架以使得主刷靠近于轮对轴身与轮对轴身相接触,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上,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
上述的轮对轴身除锈方法,一方面,由于无需采用脱漆剂,从而能够减小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主刷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并转动式除锈,除锈效果较好,同时除锈脱漆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刷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达到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停止进给,使得主刷与轮对轴身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大于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动作,使得主刷朝向远离于轮对轴身的方向移动调整位置;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动作,使得主刷朝向靠近于轮对轴身的方向移动进给调整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的同时还包括步骤:驱动第一移动机构沿着轮对轴身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以使得主刷沿着轮对轴身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的同时还包括步骤:驱动轮对绕轮对轴身中心线转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轮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的机架与第二移动机构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的机架与第二移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对轮对进行除锈的一状态示意图。
10、轮对;11、轮轴;111、轮对轴身;112、防尘板座;113、轴体插入段;12、车轮;121、辐板孔部位;20、第一伺服电机;30、第一传动轴;40、第一支架;41、第一轴承座;42、第一传动组件;421、链轮;422、传动链;50、主刷;60、第一移动机构;61、第二伺服电机;62、丝杆;63、第二轴承座;64、第二支架;65、活动座;66、螺母;67、减速机;68、联轴器;70、第二移动机构;80、机架;81、支撑座;82、横梁;83、滑动座;84、纵梁;91、转轮器;92、限位机构;921、第一抵触部;922、第二抵触部;923、第一推动机构;924、第二推动机构;9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的轮对1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0、第一传动轴30、第一支架40、主刷50及第一移动机构60。第一伺服电机20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轴30转动,第一伺服电机20与第一传动轴30均装设于第一支架40上。主刷50装设于第一传动轴30上。第一移动机构60与第一支架40相连,第一移动机构60用于移动第一支架40以调整主刷50与轮对轴身111的间距。
上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在进行除锈工作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60移动第一支架40以使得主刷50靠近于轮对轴身111与轮对轴身111相接触,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上,第一伺服电机20驱动第一传动轴30转动带动主刷50转动,主刷50转动时便可以对轮对轴身111进行除锈处理。如此,一方面,由于无需采用脱漆剂,从而能够减小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主刷50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并转动式除锈,除锈效果较好,同时除锈脱漆效率较高。
请再参阅图2与图3,进一步地,第一支架40上设有第一轴承座41,第一传动轴30转动地设于第一轴承座41上。第一传动轴3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2与第一伺服电机20的转轴相连。第一传动轴30上装设的主刷50为一个以上。具体而言,主刷50为两个,两个主刷50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30的两端。第一传动轴30转动时同步带动两个主刷50转动并一起对轮对轴身111进行除锈操作,能保证除锈效果以及提高除锈效率。当然主刷50也可以是一个或其它数量,在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组件42为第一伺服电机20的转轴与第一传动轴30的中间元件,结构形式较多,在此不进行限定。举例而言,第一传动组件42包括两个链轮421及连接两个链轮421的传动链422,其中一个链轮421装设于第一传动轴30上,另一个链轮421装设于第一伺服电机20的转轴上。
请再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60包括第二伺服电机61、丝杆62、第二轴承座63、第二支架64、与可移动地设于第二支架64上的活动座65。第二轴承座63装设于第二支架64上,丝杆62转动地设于第二轴承座63上并与第二伺服电机61的转轴相连。活动座65设有与丝杆62上相应的螺孔或者固定设有用于套设于丝杆62上的螺母66,活动座65与第一支架40相连。具体而言,丝杆62例如为滚珠丝杆。如此,第一移动机构60通过第二伺服电机61与丝杆62来驱动活动座65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架40移动,这样能较为精密地调整主刷50的位置,从而能控制主刷50压紧于轮对轴身111的程度及压紧力大小。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移动机构60不限于采用丝杆驱动,例如还可以是采用气缸驱动、油缸驱动、电缸驱动或齿轮传动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伺服电机61的转轴与丝杆62之间设有减速机67与联轴器68。第二伺服电机61的转轴与减速机67相连,减速机67通过联轴器68与丝杆62相连。如此,通过减速机67与联轴器68,能将第二伺服电机61的转动力稳定地传递给丝杆6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架64上沿着活动座65的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均和第二伺服电机61电性连接。活动座65上设有第一触发元件,第一触发元件能触发启闭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及第二接近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分别对应于活动座65在第二支架64上的两个极限位置,当活动座65移动到第二支架64上对应第一接近开关所在的位置时,主刷50此时处于最为远离于轮对轴身111的极限位置,第一接近开关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停止动作或者反方向移动;当活动座65移动到第二支架64上第二接近开关所在的位置时,主刷50此时处于最为靠近于轮对轴身111的极限位置,第二接近开关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停止动作或者反方向移动。此外,零位接近开关所在的位置对应于主刷50刚好接触轮对轴身111的位置或者刚好与轮对轴身111相分离的位置,即当活动座65移动到第二支架64上零位接近开关所在的位置时,主刷50刚好接触轮对轴身111或者刚好与轮对轴身111相分离,此时零位接近开关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改变速度。另外,活动座65在第二支架64上对应第一接近开关的位置与零位接近开关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运行速度为第一速度,活动座65在第二支架64上第二接近开关对应的位置与零位接近开关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运行速度为第二速度,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
即除锈操作时,活动座65由第二支架64上对应第一接近开关的位置快速运行到对应于零位接近开关的位置,这样使得第一支架40带动主刷50由最远离于轮对轴身111的位置快速移动到接触轮对轴身111的位置;当活动座65运行到第二支架64上对应于零位接近开关的位置,零位接近开关被第一触发元件触发,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改变速度,由高速转动改变为低速转动,使得活动座65以低速进给移动;当活动座65以低速进给运行到第二支架64上对应于第二接近开关的位置时,第二接近开关能被第一触发元件触发,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停止运转,这样便能避免活动座65继续进给导致出现丝杆62脱轨的不良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座65可以移动到第二支架64上对应于第二接近开关的位置,并由第二接近开关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停止运转;活动座65也可以移动到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处于第二支架64上对应于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之间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在移动到该预设位置时,第二伺服电机61停止运转。具体而言,将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达到设定电流时,活动座65所处的位置设为预设位置,也就是当活动座65移动到该预设位置时,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达到设定电流,控制第二伺服电机61停止运转,从而主刷50不再进给,第一伺服电机20此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的表面上,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对轮对轴身111的除锈效果较好,且除锈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随着活动座65由第二支架64上对应于零位接近开关的位置移动到预设位置的过程中,主刷50开始接触轮对轴身111的表面并逐渐压紧轮对轴身111的表面,主刷50对轮对轴身111的压力随着主刷50朝向轮对轴身111的表面的方向逐渐进给而逐渐增大,同时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将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检测器。控制器分别与检测器、第一伺服电机20及第一移动机构60电性连接。检测器与第一伺服电机20电性连接,检测器用于检测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器的电流检测值控制第一移动机构60的移动工作。如此,当检测器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达到设定电流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移动机构60停止进给,此时第一支架40上的主刷50不再进给,使得主刷50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并维持恒定速度转动进行除锈操作,对轮对轴身111的除锈效果较好,且除锈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的机架80与第二移动机构70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图5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的机架80与第二移动机构70的另一视角结构图,图6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对轮对10进行除锈的一状态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70。第二移动机构70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机构60沿着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移动。如此,第二移动机构70驱动第一移动机构60沿着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移动,第一移动机构60带动第一支架40沿着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主刷50沿着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这样便能对轮对轴身111的轴向方向均进行除锈处理,除锈面积较大,除锈效率较高,除锈效果较好。
请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机架80。机架80包括支撑座81、装设于支撑座81上的横梁82及移动地设置于横梁82上的滑动座83。第二移动机构70装设于支撑座81上,第二移动机构70的移动端与滑动座83相连。第一移动机构60设置于滑动座83上。如此,第二移动机构70驱动滑动座83沿着横梁82上移动,滑动座83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移动机构60移动;此外,第二移动机构70、第一移动机构60及第一支架40均由机架80支撑起来,这样一方面,第一支架40连带主刷50沿着横梁82移动,另一方面,第一移动机构60移动第一支架40由上至下接触轮对轴身111,整体运行稳定性较好,除锈效果较好,除锈效率较高。
具体而言,第二移动机构70例如为电机丝杆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油缸驱动机构、电缸驱动机构、齿轮驱动机构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梁8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近开关与第四接近开关。滑动座83上设有第二触发元件,第二触发元件能触发启闭第三接近开关与第四接近开关,第三接近开关与第四接近开关均与第二移动机构70电性连接。如此,当滑动座83移动到横梁82的其中一端时,第三接近开关被第二触发元件触发相应控制第二移动机构70切换运行方向;当滑动座83移动到横梁82的另一端时,第四接近开关被第二触发元件触发相应控制第二移动机构70切换运行方向,便实现了第二移动机构70驱动主刷50在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上往复来回运动。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梁82为两个,两个横梁82相对间隔地设置并分别位于轮对轴身111的两侧。第一伺服电机20、第一传动轴30、第一支架40、第一移动机构60及第二移动机构均为两个,两个第一伺服电机20、两个第一传动轴30、两个第一支架40、两个第一移动机构60及两个第二移动机构均与两个横梁82对应设置。如此,位于轮对轴身111其中一侧的横梁82对应有第二移动机构70、第一移动机构60、第一伺服电机20、第一传动轴30及第一传动轴30上装设的主刷50,由轮对轴身111其中一侧的主刷50对轮对轴身111其中一侧进行除锈操作,也可以同步由轮对轴身111另一侧的主刷50对轮对轴身111另一侧进行除锈操作,如此便能提高除锈效率以及除锈效果。
请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地,支撑座81具体例如为四个,其中一个横梁82的两端分别装设于其中两个支撑座81上,另一个横梁82的两端分别装设于另外两个支撑座81上。进一步地,机架80还包括相对间隔的两个纵梁84,两个横梁82通过纵梁84固定相连。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转轮器91,转轮器91用于驱动轮对10以轮对轴身111中心线为轴心转动。如此,主刷50对轮对轴身111除锈过程中,转轮器91同步驱动轮对轴身111自转,从而便能实现对轮对轴身111全方位除锈处理,除锈效果较好,除锈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92。限位机构92设有第一抵触部921与第二抵触部922。第一抵触部921与第二抵触部922分别用于与轮对车轮12的相对两侧轮缘转动抵触配合。如此,限位机构92的第一抵触部921与第二抵触部922分别与轮对车轮12的相对两侧轮缘对应转动抵触配合,从而便能限制轮对10的位置,同时不影响轮对10绕其轮对轴身111中心线自转,从而能保证除锈效果,除锈效率较高。
请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转轮器91底部的底板93。限位机构92还包括第一推动机构923与第二推动机构924。第一抵触部921、第二抵触部922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93上,第一推动机构923推动第一抵触部921转动并使得第一抵触部921与轮对车轮12的其中一侧轮缘转动抵触,或者使得第一抵触部921远离于轮对车轮12;第二推动机构924推动第二抵触部922转动并使得第二抵触部922带动轮对10离开转轮器91。当第一推动机构923推动第一抵触部921使得第一抵触部921与轮对车轮12的其中一侧轮缘转动抵触,便对轮对10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轮对10如图6所示左右方向移动;当第一推动机构923推动第一抵触部921使得第一抵触部921与轮对车轮12的其中一侧轮缘相分离,第一抵触部921不再对轮对10起到限位作用,此时第二推动机构924推动第二抵触部922带动轮对10移动离开转轮器91,并可以在转轮器91上装设下一个轮对10对下一个轮对10进行除锈操作。具体而言,第一抵触部921上与车轮12轮缘相接触的部位设有可转动的转盘,第一抵触部921通过转盘与车轮12轮缘相抵触。第二抵触部92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再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轮对轴身除锈方法,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在对轮对轴身111进行除锈工作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60移动第一支架40以使得主刷50靠近于轮对轴身111与轮对轴身111相接触,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上,第一伺服电机20驱动第一传动轴30转动带动主刷50转动对轮对轴身111进行除锈处理。
上述的轮对轴身除锈方法,一方面,由于无需采用脱漆剂,从而能够减小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主刷50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并转动式除锈,除锈效果较好,同时除锈脱漆效率较高。
请再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主刷50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达到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60停止进给,使得主刷50与轮对轴身11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大于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60动作,使得主刷50朝向远离于轮对轴身111的方向移动调整位置;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20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60动作,使得主刷50朝向靠近于轮对轴身111的方向移动进给调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电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限制。
如此,使得主刷50以恒定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111并维持恒定速度转动进行除锈操作,对轮对轴身111的除锈效果较好,且除锈效率较高。
请再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在第一伺服电机20驱动第一传动轴30转动带动主刷50转动对轮对轴身111进行除锈处理的同时还包括步骤:驱动第一移动机构60沿着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以使得主刷50沿着轮对轴身111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
请再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伺服电机20驱动第一传动轴30转动带动主刷50转动对轮对轴身111进行除锈处理的同时还包括步骤:驱动轮对10绕轮对轴身111中心线转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
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支架、主刷,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均装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主刷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
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移动所述第一支架以调整所述主刷与所述轮对轴身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装设的所述主刷为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丝杆、第二轴承座、第二支架、与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活动座;所述第二轴承座装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丝杆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并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活动座设有与所述丝杆上相应的螺孔或者固定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丝杆上的螺母,所述活动座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沿着所述活动座的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与第二接近开关均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活动座上设有第一触发元件,所述第一触发元件能触发启闭所述第一接近开关、零位接近开关及第二接近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检测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及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器的电流检测值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沿着轮对轴身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座、装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横梁及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横梁上的滑动座;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的移动端与所述滑动座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近开关与第四接近开关;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第二触发元件,所述第二触发元件能触发启闭所述第三接近开关与所述第四接近开关,所述第三接近开关与所述第四接近开关均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相对间隔地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轮对轴身的两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轴、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及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均与两个所述横梁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转轮器,所述转轮器用于驱动所述轮对以轮对轴身中心线为轴心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轴身除锈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有第一抵触部与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二抵触部分别用于与所述轮对车轮的相对两侧轮缘转动抵触配合。
12.一种轮对轴身除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除锈工作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移动第一支架以使得主刷靠近于轮对轴身与轮对轴身相接触,并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上,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刷以恒定大小的压力压迫于轮对轴身的具体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达到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停止进给,使得主刷与轮对轴身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大于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动作,使得主刷朝向远离于轮对轴身的方向移动调整位置;
当检测到第一伺服电机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时,控制第一移动机构动作,使得主刷朝向靠近于轮对轴身的方向移动进给调整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的同时还包括步骤:驱动第一移动机构沿着轮对轴身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以使得主刷沿着轮对轴身中心线的方向来回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对轴身除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刷转动对轮对轴身进行除锈处理的同时还包括步骤:驱动轮对绕轮对轴身中心线转动。
CN202011539549.XA 2020-12-23 2020-12-23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2658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9549.XA CN112658932A (zh) 2020-12-23 2020-12-23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9549.XA CN112658932A (zh) 2020-12-23 2020-12-23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8932A true CN112658932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0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9549.XA Pending CN112658932A (zh) 2020-12-23 2020-12-23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893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6375A (en) * 1979-03-28 1981-05-12 Toyoda-Koki Kabushiki-Kaisha F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machine tool carriage
US4825596A (en) * 1986-12-18 1989-05-02 James Kinner Flywheel resurfa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901400A (en) * 1997-04-09 1999-05-11 Omni Technical Products, Inc. Brushing apparatus
CN101995842A (zh) * 2009-08-21 2011-03-30 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进给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11203789A (zh) * 2020-03-10 2020-05-29 石家庄华信石正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铁路货车轮轴全自动数控脱漆除锈机
CN111300159A (zh) * 2020-02-21 2020-06-19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钛辊在线抛磨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11922879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上海瑞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恒压控制式钢轨端部砂轮除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6375A (en) * 1979-03-28 1981-05-12 Toyoda-Koki Kabushiki-Kaisha F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machine tool carriage
US4825596A (en) * 1986-12-18 1989-05-02 James Kinner Flywheel resurfa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901400A (en) * 1997-04-09 1999-05-11 Omni Technical Products, Inc. Brushing apparatus
CN101995842A (zh) * 2009-08-21 2011-03-30 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进给控制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11300159A (zh) * 2020-02-21 2020-06-19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钛辊在线抛磨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11203789A (zh) * 2020-03-10 2020-05-29 石家庄华信石正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铁路货车轮轴全自动数控脱漆除锈机
CN111922879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上海瑞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恒压控制式钢轨端部砂轮除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9765U (zh) 一种数控相贯线等离子切割机
US11312508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maintenance of aircraft structural elements
CN106563997A (zh) 铁路车辆轮对除锈机
CN102179751B (zh) 钢丝除锈机
CN112495937A (zh) 轧辊擦拭装置
CN104646553A (zh) 一种用于工件夹持搬运的机械手结构
CN111203789A (zh) 铁路货车轮轴全自动数控脱漆除锈机
CN112677009A (zh) 轮对除锈装置和方法
KR101194791B1 (ko) 분기기 레일연마기
CN112658932A (zh) 轮对轴身除锈装置和方法
CN112677010A (zh) 防尘板座除锈装置和方法
CN116329581B (zh) 基于金属冷轧辊加工用的车削装置
CN212145877U (zh) 铁路货车轮轴全自动数控脱漆除锈机
JPH09216062A (ja) 自走式すみ肉溶接台車
CN208051556U (zh) 一种钢管抛光机滚动装置
CN213318697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车轮滚压装置
CN114101227A (zh) 一种轮对清洗装置
CN214489623U (zh) 一种汽车零件翻转装置
CN113174790B (zh) 一种钢轨复合打磨方法
CN112589634B (zh) 一种自动行走机构及钢板表面除锈装置
CN212735466U (zh) 自动抛光机
KR100901881B1 (ko) 철도차량용 축소대차의 주행시험장치
CN108372753B (zh)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智能型公路铁路两用车轮
CN201257544Y (zh) 切边机
CN114475870B (zh) 一种新型旋转推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