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6086A -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6086A
CN112656086A CN202011485089.7A CN202011485089A CN112656086A CN 112656086 A CN112656086 A CN 112656086A CN 202011485089 A CN202011485089 A CN 202011485089A CN 112656086 A CN112656086 A CN 112656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el
hard shell
support
sole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50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辉
洪福气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lomer Fash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lomer Fash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omer Fash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lomer Fash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50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60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6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60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注塑带跟鞋包括鞋面和具有鞋跟的鞋底;鞋底包括中底和硬质外壳,硬质外壳材料的硬度大于中底材料的硬度,硬质外壳至少部分包裹中底的外表面;硬质外壳包括鞋跟支撑部和与鞋跟支撑部一体连接的足弓支撑部,鞋跟支撑部用于增强鞋跟的硬度,足弓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足弓;中底分别与硬质外壳的内表面及鞋面的下表面注塑一体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注塑带跟鞋中,通过设置硬质外壳,硬质外壳至少部分包裹中底的外表面,且硬质外壳材料的硬度大于中底材料的硬度,因此,硬质外壳的鞋跟支撑部能够增强鞋跟的硬度,足弓支撑部支撑人体足弓,避免了在带跟鞋的鞋跟处再单独设置铁芯,简化了带跟鞋的制作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带跟鞋包括鞋底、设置在鞋底上的铁芯、连接在鞋底后跟处的鞋跟及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铁芯固定在鞋跟上,之后延伸到足弓,主要用来支撑足弓、稳定鞋型。但传统带跟鞋需要批量成型铁芯,之后将铁芯通过刷胶粘合等方式设置在鞋底的上表面;另外,通过钢钉或螺钉将鞋跟钉在鞋底上,之后再通过刷胶等方式,将鞋面连接在鞋底上,带跟鞋通过钢钉固定鞋底、铁芯、鞋跟,且通过刷胶方式连接鞋面的方式导致传统带跟鞋的结构和制作工艺均较为复杂,人体足部踩在较硬的铁芯上,穿着舒适度差,且传统带跟鞋的一体性差,后跟容易歪断。
综上所述,如何制作一种结构和制作工艺均较为简单的带跟鞋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带跟鞋,能够简化带跟鞋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带跟鞋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带跟鞋,包括鞋面和具有鞋跟的鞋底;
所述鞋底包括中底和硬质外壳,所述硬质外壳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中底材料的硬度,所述硬质外壳至少部分包裹所述中底的外表面;
所述硬质外壳包括鞋跟支撑部和与所述鞋跟支撑部一体连接的足弓支撑部,所述鞋跟支撑部用于增强所述鞋跟的硬度,所述足弓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足弓;
所述中底分别与所述硬质外壳的内表面及所述鞋面的下表面注塑一体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鞋跟支撑部为内部中空结构,在对应所述鞋跟处开设有凹槽,所述中底的一部分填充收容在所述凹槽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足弓支撑部的末端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埋设在中底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足弓支撑部的末端至少一侧设置有支撑条,所述足弓支撑部的边缘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硬质外壳还包括与所述足弓支撑部连接的硬质外壳前掌,所述硬质外壳前掌由所述足弓支撑部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硬质外壳前掌用于支撑人体足前掌。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足弓支撑部的顶面为与人体足底曲线仿形设置的曲面,所述足弓支撑部用于稳定支撑人体足弓;
和/或
所述硬质外壳通过聚合物材料注塑形成,所述硬质外壳的硬度至少为64肖氏硬度D;
所述硬质外壳的厚度为1.5mm-2.5mm。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竖直或呈网状交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硬质外壳一体注塑成型;
或者
所述鞋底还包括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平行或交叉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软质外层,所述软质外层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硬质外壳的材料硬度;
所述软质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鞋底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软质外层,所述软质外层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硬质外壳的材料硬度,所述软质外层包括耐磨材料层;
所述耐磨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鞋跟支撑部的底部。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凹槽的槽底敞口设置,所述耐磨材料层进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中底经注塑连接;
或者
所述耐磨材料层贴合在所述鞋跟支撑部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发明范围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注塑带跟鞋中,通过设置硬质外壳,硬质外壳至少部分包裹中底的外表面,且硬质外壳材料的硬度大于中底材料的硬度,因此,硬质外壳的鞋跟支撑部能够增强鞋跟的硬度,足弓支撑部支撑人体足弓,即本发明通过设置硬质外壳,在硬质外壳上通过液态注塑料注塑形成中底,在形成中底的过程中,中底与硬质外壳和鞋面一体连接,避免了在带跟鞋的鞋底的上表面再单独设置铁芯,通过钢钉再固定铁芯、鞋底、鞋跟,即本发明简化了带跟鞋的制作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注塑带跟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硬质外壳置于注塑模具的模腔内,所述硬质外壳包括鞋跟支撑部和与所述鞋跟支撑部连接的足弓支撑部,所述鞋跟支撑部用于增强所述鞋跟的硬度,所述足弓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足弓;
步骤S2:将鞋面套设在鞋楦上,并将所述鞋面的下表面抵接密封所述模腔的开口,向所述模腔内注入液态注塑料,所述液态注塑料在所述硬质外壳的内表面及所述鞋面的下表面间注塑形成中底,所述硬质外壳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中底材料的硬度,且所述硬质外壳至少部分包裹所述中底的外表面,所述中底经注塑一体连接所述鞋面和所述硬质外壳形成注塑带跟鞋。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通过液态注塑料注入成型模具中注塑形成,所述鞋跟支撑部与所述足弓支撑部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鞋跟支撑部经注塑形成有凹槽,所述中底的一部分填充收容在所述凹槽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注塑成型时,所述足弓支撑部的末端至少一侧一体注塑成型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沿着所述足弓支撑部的边缘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注塑成型时,所述足弓支撑部的末端一体注塑成型有硬质外壳前掌,所述硬质外壳前掌由所述足弓支撑部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硬质外壳前掌用于支撑人体足前掌。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硬质外壳注塑成型时,所述凹槽内一体注塑连接有支撑柱或者支撑板。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之间还包括步骤S3:成型所述硬质外壳后,将液态软质TPU注入所述模具内,形成连接在所述硬质外壳底端的软质外层,所述软质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鞋底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软质外层包括耐磨材料层;
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所述凹槽的槽底敞口设置,在所述硬质外壳的下表面设置所述耐磨材料层,所述耐磨材料层通过注塑与所述中底一体连接;
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步骤S4:在所述硬质外壳的下表面贴合所述耐磨材料层。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发明范围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注塑带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注塑带跟鞋的硬质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注塑带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注塑带跟鞋的硬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硬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硬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硬质外壳底端设置软质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9中:
注塑带跟鞋1000、鞋面100、鞋底200、中底20、中底前掌201、硬质外壳21、鞋跟支撑部22、足弓支撑部23、凹槽24、加强部25、支撑条26、硬质外壳前掌27、支撑柱28、软质外层2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带跟鞋,避免了在带跟鞋的鞋底内再单独设置铁芯,简化了带跟鞋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带跟鞋的制作方法。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面”、“底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如图1和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带跟鞋1000,其中,注塑带跟鞋1000包括鞋面100和具有鞋跟的鞋底200。
其中,鞋面100可以由皮革和/或织物和/或布料等材料经裁剪缝制形成。为了增强鞋面100与鞋底200的连接牢固度,鞋面100的下边缘底面进行打粗处理。
鞋底200包括中底20和硬质外壳21,硬质外壳21材料的硬度大于中底20材料的硬度,硬质外壳21至少部分包裹中底20的外表面,使得硬质外壳21能够支撑中底20,为中底20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可以理解地,硬质外壳21具有足够的硬度,以实现取代传统钢芯插件,进而提供足够高跟鞋行走时的支撑力。
具体地,硬质外壳21通过高硬度的聚合物材料注塑形成,便于加工制造。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多次辛苦试验,得到硬质外壳21的硬度至少为64肖氏硬度D,硬质外壳21的厚度为1.5mm-2.5mm,在此硬度及厚度条件下,硬质外壳21具有足够强度取代钢芯插件。
硬质外壳21包括鞋跟支撑部22和足弓支撑部23,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足弓支撑部23与鞋跟支撑部22一体连接,以保证足弓支撑部23与鞋跟支撑部22连接强度。
鞋跟支撑部22用于增强鞋跟的硬度,足弓支撑部23用于支撑人体足弓,避免人体足弓悬空,进一步提高了穿着舒适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体足部的舒适性,本发明公开了足弓支撑部23的顶面为与人体足底曲线仿形设置的曲面,以实现稳定支撑人体足弓。
中底20分别与硬质外壳21的内表面及鞋面100的下表面注塑一体连接,从而保证了中底20与硬质外壳21及鞋面100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注塑带跟鞋1000中,通过设置硬质外壳21,硬质外壳21至少部分包裹中底20的外表面,且硬质外壳21材料的硬度大于中底20材料的硬度,因此,硬质外壳21的鞋跟支撑部22能够增强鞋跟的硬度,足弓支撑部23支撑人体足弓,即本发明通过设置硬质外壳21,在硬质外壳21上通过液态注塑料注塑形成中底20,在形成中底20的过程中,中底20与硬质外壳21和鞋面100一体连接,避免了在带跟鞋的鞋底的上表面再单独设置铁芯,通过钢钉再固定铁芯、鞋底、鞋跟,简化了带跟鞋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鞋跟支撑部22为内部中空结构,如图2、图3、图5-图8所示,减轻了整个鞋底200的重量。在对应鞋跟处开设有凹槽24,具体地,凹槽24开设在硬质外壳21内,硬质外壳21采用注塑成型的具有凹槽24的外壳。中底20的一部分填充收容在凹槽24内以形成软质的鞋跟,一方面增强了中底20与鞋跟支撑部22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在鞋底200的后跟处形成较大体积的软质的鞋跟,人体足跟踩踏在软质的鞋跟上,从而减少鞋底200对足跟的反作用力,减少足跟的酸痛感。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4的形状及大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凹槽24的侧壁及槽底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不封闭的敞开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鞋底200的支撑强度,硬质外壳21内的凹槽24侧壁完全封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加强部25,如图8所示。加强部25埋设在中底前掌201内,能够增加足弓支撑部23与中底前掌201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加强部25的个数至少为1个,具体的个数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当加强部25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时,加强部25在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沿着足弓支撑部23的一侧到另一侧均布,从而实现中底前掌201与足弓支撑部23的稳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部25的形状不限,可以是长条状、T形状或者网状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只要满足能够增强中底前掌201及足弓支撑部23的连接强度的加强部25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至少一侧设置有支撑条26,支撑条26与足弓支撑部23一体设置并沿着足弓支撑部23的边沿向足尖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通过支撑条26的设置,对中底前掌201的侧边形成支撑,从而支撑足部第一跖骨、第五跖骨,防止人体变向时,中底前掌201的侧边过软,不足以支撑人体足部,进而造成侧翻摔倒;同时,提高了中底前掌201与足弓支撑部23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中底前掌201与足弓支撑部23之间开裂。
具体地,支撑条26可以为1条,也可以为2条,为了实现硬质外壳前掌27与足弓支撑部23的稳定连接,优选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两侧分别设置有1条支撑条26。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硬质外壳21还包括硬质外壳前掌27,如图4-图6所示。硬质外壳前掌27与足弓支撑部23连接,对整个中底前掌201形成支撑,从而稳定的支撑人体足前掌。具体地,硬质外壳前掌27与足弓支撑部23一体成型连接,由足弓支撑部23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200还包括支撑柱28,且支撑柱28设置在凹槽24内,支撑柱28与硬质外壳21一体注塑成型,支撑柱28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鞋跟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支撑柱28的个数为多个,进一步增强了鞋跟的强度。
具体地,多个支撑柱28平行竖直设置在凹槽24内,中底20注塑成型时,注塑料填充到凹槽24内,与支撑柱28注塑连接,增加了整体鞋跟的强度。也可以通过支撑板等代替支撑柱28,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凹槽24的内壁连接,支撑板的底端与凹槽24的槽底连接,支撑板的个数不限,可以为1个、2个或者多个,当支撑板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时,支撑板间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交叉设置等。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28也可以是多个成网状交叉设置在凹槽24内。支撑柱28的形状及结构不限,只要满足能够增加鞋跟强度的结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鞋底200还包括软质外层29,软质外层29的材料硬度小于硬质外壳21的材料硬度,软质外层29至少设置在鞋底200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可以仅设置在鞋跟处,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鞋跟和鞋前掌处,还可以包覆整个鞋底。软质外层29一体设置在硬质外壳21的表面,即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后,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在硬质外壳21的表面再注塑形成软质外层29。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将软质外层29贴合在硬质外壳21的表面。软质外层29的材质较软,人在行走时,可提供一定的柔软度和弯折度,厚度为1mm-2mm,一方面,软质外层29能够抵消硬质外壳21接触地面时的冲击力,同时起到消音的作用;另一方面起耐磨防滑的作用。优选的,软质外层29的厚度为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质外层29覆盖硬质外壳21的整个下表面,同时,软质外层29还可以设置为不同于硬质外壳21的颜色,从而增强鞋底200的时尚性、美观性。需要说明的是,软质材料层29的硬度小于硬质外壳21的硬度,且具有耐磨及消音特性。
具体的,软质外层29包括耐磨材料层,耐磨材料层设置在鞋跟支撑部22的底部。
软质外层29可以仅包括耐磨材料层,耐磨材料层仅设置在鞋跟的底端,或者同时设置在鞋跟的底端及鞋前掌的底端。此种情况下,耐磨材料层的硬度小于硬质外壳21的硬度,保证鞋底200的舒适性。可以理解地,耐磨材料层不限于为1层,也可以包括2层及以上,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耐磨材料层的硬度逐渐变大。在一层耐磨材料层磨损后,还有下一层耐磨材料层,避免地面磨损中底20。
软质外层29还可以包括软材料层及耐磨材料层,软材料层至少设置在鞋底200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而耐磨材料层设置在软材料层的下表面。需要说明的是,软材料层的硬度要小于耐磨材料层和硬质外壳21的硬度。此种情况下,耐磨材料层的硬度可以任意选择,软材料层的硬度小于耐磨材料层和硬质外壳21的硬度。
耐磨材料层贴合在鞋跟支撑部22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贴合是指在接触面契合的基础上,牢固连接在一起,包括粘接或者注塑连接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了凹槽24的槽底敞口设置,耐磨材料层进入凹槽24内并与中底20经注塑连接,提高了耐磨材料层与中底20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耐磨材料层也可以与中底20粘接,即耐磨材料层粘合贴附在鞋跟支撑部22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具体公开了耐磨材料层为耐磨天皮层,硬质外壳21采用硬质TPU材料制成,中底20采用PU材料制成,软质外层29采用软质TPU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这些材料制成的耐磨材料层、硬质外壳21、中底20及软质外层29只是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它满足使用需求的材料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带跟鞋1000的制造方法,其中,注塑带跟鞋10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硬质外壳21置于注塑模具的模腔内。
硬质外壳21包括鞋跟支撑部22和足弓支撑部23,足弓支撑部23与鞋跟支撑部22连接。足弓支撑部23与鞋跟支撑部22可以一体注塑成型连接,具体地,足弓支撑部23与鞋跟支撑部22通过液态硬质TPU料注入成型模具中经注塑形成。足弓支撑部23与鞋跟支撑部22也可以分体成型连接,再通过螺钉等组装在一起。
鞋跟支撑部22用于增强鞋跟的硬度,足弓支撑部23用于支撑人体足弓,足弓支撑部23的顶面为与人体足底曲线仿形设置的曲面,以实现稳定支撑人体足弓。
步骤S2:将鞋面100套设在鞋楦上,并将鞋面100的下表面抵接密封模腔的开口,向模腔内注入液态注塑料,液态注塑料在硬质外壳21的内表面及鞋面100的下表面间注塑形成中底20,中底20经注塑一体连接鞋面100和硬质外壳21形成注塑带跟鞋1000。
具体地,硬质外壳21材料的硬度大于中底20材料的硬度,且硬质外壳21至少部分包裹中底20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步骤S1中,硬质外壳21通过液态注塑料注入成型模具中注塑形成,鞋跟支撑部22与足弓支撑部23一体注塑成型,鞋跟支撑部22经注塑形成有凹槽24,中底20的一部分填充收容在凹槽24内,进一步增强了中底20与鞋跟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步骤S1中,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时,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至少一侧一体注塑成型有支撑条26,支撑条26沿着足弓支撑部23的边缘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
通过支撑条26的设置,提高了硬质外壳前掌27与足弓支撑部23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支撑条26可以为1条,也可以为2条,为了实现硬质外壳前掌27与足弓支撑部23的稳定连接,优选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两侧分别设置有1条支撑条26。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加强部25替代支撑条26,或者在设置支撑条26的基础上,再设置加强部25,以加强部25替代支撑条26为例。具体地,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向前掌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加强部25,加强部25能够增加足弓支撑部23与硬质外壳前掌27的连接强度,且还能够增加硬质外壳前掌27的抗弯曲强度。
具体地,加强部25的个数至少为1个,具体的个数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当加强部25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2个时,加强部25在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沿着足弓支撑部23的一侧到另一侧均布,从而实现中底前掌201与足弓支撑部23的稳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部25的形状不限,可以是长条状、T形状或者网状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只要满足能够增强中底前掌201及足弓支撑部23的连接强度的加强部25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时,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一体注塑成型有硬质外壳前掌27,硬质外壳前掌27由足弓支撑部23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形成,用于支撑人体足前掌,增加了硬质外壳前掌27与足弓支撑部23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时,凹槽24内一体注塑成型有支撑柱28或者支撑板,增加了鞋跟的支撑强度。具体地,支撑柱28的个数为多个,进一步增强了鞋跟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还包括:成型硬质外壳21后,将液态软质TPU注入模具内,形成连接在硬质外壳21底端的软质外层29,软质外层29至少设置在鞋底200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软质外层29可以完全包覆硬质外壳21的下表面,也可以仅包覆在鞋跟或者硬质外壳前掌27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4:硬质外壳21的槽底敞口设置,即硬质外壳21的槽底未封闭。在硬质外壳21的下表面设置耐磨材料层,耐磨材料层通过注塑与中底20一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凹槽24的槽底封闭,在硬质外壳21的下表面贴合耐磨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中底20通过液态注塑料发泡形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造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100)和具有鞋跟的鞋底(200);
所述鞋底(200)包括中底(20)和硬质外壳(21),所述硬质外壳(21)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中底(20)材料的硬度,所述硬质外壳(21)至少部分包裹所述中底(20)的外表面;
所述硬质外壳(21)包括鞋跟支撑部(22)和与所述鞋跟支撑部(22)一体连接的足弓支撑部(23),所述鞋跟支撑部(22)用于增强所述鞋跟的硬度,所述足弓支撑部(23)用于支撑人体足弓;
所述中底(20)分别与所述硬质外壳(21)的内表面及所述鞋面(100)的下表面注塑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支撑部(22)为内部中空结构,在对应所述鞋跟处开设有凹槽(24),所述中底(20)的一部分填充收容在所述凹槽(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设置有加强部(25),所述加强部(25)埋设在中底(2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至少一侧设置有支撑条(26),所述支撑条(26)沿着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边缘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外壳(21)还包括与所述足弓支撑部(23)连接的硬质外壳前掌(27),所述硬质外壳前掌(27)由所述足弓支撑部(23)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硬质外壳前掌(27)用于支撑人体足前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顶面为与人体足底曲线仿形设置的曲面,所述足弓支撑部(23)用于稳定支撑人体足弓;
和/或
所述硬质外壳(21)通过聚合物材料注塑形成,所述硬质外壳(21)的硬度至少为64肖氏硬度D;
所述硬质外壳(21)的厚度为1.5mm-2.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00)还包括支撑柱(28),且所述支撑柱(28)竖直或呈网状交叉设置在所述凹槽(24)内,所述支撑柱(28)与所述硬质外壳(21)一体注塑成型;
或者
所述鞋底(200)还包括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平行或交叉设置在所述凹槽(2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00)还包括软质外层,所述软质外层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硬质外壳(21)的材料硬度;
所述软质外层至少设置在所述鞋底(200)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00)还包括软质外层(29),所述软质外层(29)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硬质外壳的材料硬度,所述软质外层(29)包括耐磨材料层;
所述耐磨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鞋跟支撑部(22)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带跟鞋(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4)的槽底敞口设置,所述耐磨材料层进入所述凹槽(24)内并与所述中底(20)经注塑连接;
或者
所述耐磨材料层贴合在所述鞋跟支撑部(22)的底部。
11.一种注塑带跟鞋(1000)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硬质外壳(21)置于注塑模具的模腔内,所述硬质外壳(21)包括鞋跟支撑部(22)和与所述鞋跟支撑部(22)连接的足弓支撑部(23),所述鞋跟支撑部(22)用于增强所述鞋跟的硬度,所述足弓支撑部(23)用于支撑人体足弓;
步骤S2:将鞋面(100)套设在鞋楦上,并将所述鞋面(100)的下表面抵接密封所述模腔的开口,向所述模腔内注入液态注塑料,所述液态注塑料在所述硬质外壳(21)的内表面及所述鞋面(100)的下表面间注塑形成中底(20),所述硬质外壳(21)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中底(20)材料的硬度,且所述硬质外壳(21)至少部分包裹所述中底(20)的外表面,所述中底(20)经注塑一体连接所述鞋面(100)和所述硬质外壳(21)形成注塑带跟鞋(10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21)通过液态注塑料注入成型模具中注塑形成,所述鞋跟支撑部(22)与所述足弓支撑部(23)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鞋跟支撑部(22)经注塑形成有凹槽(24),所述中底(20)的一部分填充收容在所述凹槽(24)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时,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至少一侧一体注塑成型有支撑条(26),所述支撑条(26)沿着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边缘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时,所述足弓支撑部(23)的末端一体注塑成型有硬质外壳前掌(27),所述硬质外壳前掌(27)由所述足弓支撑部(23)向足尖方向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硬质外壳前掌(27)用于支撑人体足前掌。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硬质外壳(21)注塑成型时,所述凹槽(24)内一体注塑成型有支撑柱(28)或支撑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步骤S3:成型所述硬质外壳(21)后,将液态软质TPU注入所述模具内,形成连接在所述硬质外壳底端的软质外层(29),所述软质外层(29)至少设置在所述鞋底(200)与地面接触位置的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外层(29)包括耐磨材料层;
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所述凹槽(24)的槽底敞口设置,在所述硬质外壳(21)的下表面设置所述耐磨材料层,所述耐磨材料层通过注塑与所述中底(20)一体连接;
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步骤S4:在所述硬质外壳(21)的下表面贴合所述耐磨材料层。
CN202011485089.7A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26560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089.7A CN112656086A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5089.7A CN112656086A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6086A true CN112656086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05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5089.7A Pending CN112656086A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608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8927A (zh) * 2011-08-01 2012-01-18 黄艳萍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鞋底或鞋垫及其制造方法
CN203407580U (zh) * 2013-07-31 2014-01-29 林美蓉 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
TW201519810A (zh) * 2013-11-22 2015-06-01 Bo-Yao Li 具底台的鞋子結構
CN106426746A (zh) * 2016-11-22 2017-02-22 革乐美时尚有限公司 一种鞋模、鞋底及将鞋底模制到鞋帮的方法
CN109452724A (zh) * 2018-11-12 2019-03-12 革乐美时尚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鞋及其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8927A (zh) * 2011-08-01 2012-01-18 黄艳萍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鞋底或鞋垫及其制造方法
CN203407580U (zh) * 2013-07-31 2014-01-29 林美蓉 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
TW201519810A (zh) * 2013-11-22 2015-06-01 Bo-Yao Li 具底台的鞋子結構
CN106426746A (zh) * 2016-11-22 2017-02-22 革乐美时尚有限公司 一种鞋模、鞋底及将鞋底模制到鞋帮的方法
CN109452724A (zh) * 2018-11-12 2019-03-12 革乐美时尚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鞋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7468B2 (en) Footwear construction
US6754982B2 (en) Shoe cushion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5014449A (en) Shoe sole construction
US6226895B1 (en) Footwear construction
US6802138B2 (en) Cushioning system for footwear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2833751B1 (en)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US20020088145A1 (en) Shoe construction
US7047669B2 (en) High heel shoe cushion system
CN103976503A (zh) 具有两部件式鞋底夹层组件的鞋类产品
US6722059B2 (en) Dynamic and static cushioning footbed
WO201113368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ning footwear
JP2011516127A (ja) 歩行具
US20100186263A1 (en) Structure of shoes upper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hoes and a structure of shoes
US20210112918A1 (en) Footwear sole assembly
US6018891A (en) Shoe construction
JP5031753B2 (ja) マットソックスとしての履物
US20200345103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KR100816534B1 (ko) 교환창이 구비되는 신발 및 교환창이 구비되는 신발 제조를위한 라스트
CN112656086A (zh) 一种注塑带跟鞋及其制作方法
CN114617333A (zh) 鞋类物品
CN216363883U (zh) 一种抗扭转防静电轻质鞋底及防护靴
KR200388748Y1 (ko) 신발밑창
CN117158684A (zh) 底部具有穹顶形构件的鞋类物品
KR20060092594A (ko) 신발밑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