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2088A -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2088A
CN112652088A CN202011491507.3A CN202011491507A CN112652088A CN 112652088 A CN112652088 A CN 112652088A CN 202011491507 A CN202011491507 A CN 202011491507A CN 112652088 A CN112652088 A CN 112652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vehicle
layer
reinforcing
data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15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江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oyag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oyag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oyag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oyag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15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520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52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20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防护结构包括:外防护层,外防护层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内防护层,内防护层设置在内部空间内,内防护层的内腔用于容纳数据记录器;其中,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之间的内部空间包括多个分隔形成的增强区,多个增强区围绕内防护层布置,增强区满足以下条件: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平面,使增强区的平行于第一平面的截面均呈类三角形。本说明书采用内外防护层通过结合增强区形成多重防护保障,可提高设备整体结构强度,保障设备安全性和数据可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车辆数据记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又称汽车黑匣子,其原理借鉴于飞机黑匣子。与传统事故调查方法依靠经验和理论推导不同,车辆数据记录设备记录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及发生后的动态时间序列数据,可反映车辆运行参数、驾驶员操作情况和使用车辆的情况,为推导事故原因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车辆数据记录设备被要求在事故发生后具备数据可用性,这对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防护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内防护层,所述内防护层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内防护层的内腔用于容纳数据记录器;其中,所述内防护层与所述外防护层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包括多个分隔形成的增强区,所述多个增强区围绕所述内防护层布置,所述增强区满足以下条件: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平面,使增强区的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均呈类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类三角形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封闭图形:至少存在一个第一三角形,使得所述封闭图形与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封闭图形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防护层由所述多个增强区中的至少部分增强区的分隔面围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防护层为柱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柱形结构的横截面呈类菱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类菱形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封闭图形:至少存在一个第一菱形,使得所述封闭图形与所述第一菱形的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封闭图形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防护层的外轮廓为至少部分棱角设置为圆角的长方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防护层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通过非可拆卸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防护层和/或所述内防护层为防锈耐酸钢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填充有隔热填充物;和/或,所述内腔填充有隔热填充物。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包括数据记录器和本说明书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结构,所述数据记录器安装在所述防护结构的内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可充放电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电池用于在异常状态下为所述数据记录器供电。
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本说明书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安装在所述车体内,且所述车体的质心坐标系Z轴贯穿所述车辆数据记录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安装在所述车体的质心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呈柱形结构的所述内防护层的高度方向沿所述车体的竖直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防护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防护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冗余电源系统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在车体内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100-防护结构,200-数据记录器,300-电池,400-车辆电源,500-车辆数据记录设备,600-车体,110-外防护层,111-盖体,112-壳体,120-内防护层,130-内腔,140-增强区,15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数据记录设备是安装于载运工具上,用于记录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可在事故时提供证据。数据记录设备可应用于飞机、轮船、列车、汽车等应用场景。车辆数据记录设备是应用于车辆(如手动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等)的数据记录设备,可以记录车辆在交通事故发生前后的多个阶段中的行驶关键数据。其中,行驶关键数据可以是车辆速度、转向角度、发动机状态、刹车状态、离合器状态、ABS状态、安全带状态、巡航器状态等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一般而言,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可以包括数据记录器和防护结构。其中,数据记录器可以用于记录与车辆行驶状态有关的行驶关键数据。防护结构可以用于固定数据记录器,在车辆发生碰撞、起火、水淹等异常情况时,防护结构为数据记录器提供安全保护,保障数据记录器记录的数据可用。
图1和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防护结构的示意图;图3和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防护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以及车辆进行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防护结构100可以包括外防护层110和内防护层120。外防护层110可以用于为数据记录器200提供抵抗撞击的外防护。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防护层110可以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具体的,在起火、水淹等异常情况下,防止火势向外防护层110内部蔓延,防止水、腐蚀性液体或其他影响数据记录器200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的液体渗入外防护层110内。内防护层120可以用于为数据记录器200提供内防护。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可以具有用于容纳数据记录器200的内腔130。具体的,在发生碰撞、起火等异常情况时,外防护层110发生变形或破损等严重损伤,内防护层120内腔130可以为数据记录器200提供封闭的容纳空间,一定程度上抵御碰撞引起的内腔130容积变化,并且防止水、腐蚀性液体或其他影响数据记录器200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的液体渗入内防护层120内腔130。通过外防护层和内防护层的组合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数据记录器的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可以包括多个分隔形成的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围绕内防护层120布置。增强区可以用于为数据记录器200提供增强防护,增强区140可以具有辅助内防护层120和/或外防护层110提高抗撞击变形能力的作用。增强区140可以呈类多面体。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类多面体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几何体: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多面体,使几何体与第一多面体的不重叠区域的体积占几何体体积的比例小于第三阈值。需要说明的是,不重叠区域可以指几何体相对第一多面体存在的内缩区域和/或外溢区域的总和。进一步的,第三阈值的范围可以为0.5-15%。例如,第三阈值可以为0.5%、2%、5%、8%、15%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阈值的范围可以为1%-5%。例如,第三阈值可以为1%、3%、5%。第一多面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棱柱、棱锥等。优选的,增强区140满足以下条件: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平面,使增强区140的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均呈类三角形。例如,增强区140可以呈类三棱柱。又例如,增强区140可以呈类四棱锥。
所述内防护层120与所述外防护层110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包括多个分隔形成的增强区140,所述多个增强区140围绕所述内防护层120布置,所述增强区140满足以下条件:至少存在一个平面,使增强区140的平行于所述平面的截面均呈类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为无顶层封闭和/或无底层封闭的具有内腔130的非封闭结构,内防护层120固定设置在外防护层110的内部空间中,外防护层110的部分内壁形成内防护层120的顶层封闭和/或内防护层120的底层封闭,使内防护层120具有封闭的内腔130;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增强区14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为自身具有封闭内腔130的封闭结构,内防护层120固定设置在外防护层110的内部空间中,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增强区1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防护层110和内防护层120均为防锈耐酸钢材料层。例如,外防护层110采用厚度为1-10mm的防锈耐酸钢板制成,内防护层120采用厚度为1-10mm的防锈耐酸钢板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防护层110为防锈耐酸钢材料层,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的材质不同。例如,外防护层110可以采用厚度为1-10mm的防锈耐酸钢板,内防护层120可以采用厚度为1-10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为防锈耐酸钢材料层,外防护层110与内防护层120的材质不同。例如,内防护层120采用厚度为1-10mm的防锈耐酸钢板制成,外防护层110采用厚度为1-10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制成。
与单独的内保护层和单独的外保护层相比,增强区140可以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在内保护层与外保护层之间设置数个增强区140,可用于保障防护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可以使外防护层110和/或内防护层120的结构设置具备一定灵活性,从而使防护结构100可以适应性能更均衡的设计方式。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类三角形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封闭图形:至少存在一个第一三角形,使得封闭图形与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占封闭图形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一阈值。需要说明的是,不重叠区域可以指封闭图形相对第一三角形存在的内缩区域和/或外溢区域的总和。具体的,第一三角形可以是任意三角形。例如,第一三角形可以是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的范围为0.5-15%。例如,第一阈值可以为0.5%、2%、5%、8%或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的范围可以为1%-5%。例如,第一阈值可以为1%、3%、5%。
增强区140通过分隔形成,形成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数个增强区140可以通过内防护层120的分隔面直接分隔形成。例如,如图1和3所示,内防护层120可以具有棱边,内防护层120的棱边连接外防护层110内壁,使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增强区140。在一些实施例中,数个增强区140可以通过在内部空间设置加强筋150而分隔形成。例如,如图4所示,内防护层120外壁与外防护层110内壁之间可以通过加强筋150连接,竖直交错布置的加强筋150使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呈三棱柱形的增强区140。又例如,内防护层120外壁与外防护层110内壁之间可以通过加强筋150连接,数个加强筋150相互斜交,使竖直交错布置的加强筋150使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呈四棱锥形的增强区14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网架结构。例如,内部空间可以设置三角锥网架结构,数个增强区14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分隔面且部分构面未封闭的类四棱锥形结构,以及全部构面均未封闭的无分隔面的类四棱锥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数个增强区140可以通过内防护层120直接分隔、加强筋150分隔和网架结构分隔方式中的至少两种方式分隔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部分内部空间形成增强区140。例如,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包括数个增强区140和数个非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围绕内防护层120布置,且数个增强区140在内防护层120的外围形成连续屏障层;数个非增强区140以间隔排布或连续排布的方式围绕内防护层120布置,且数个非增强区140位于连续屏障层外围,连续增强层对内防护层120的支撑强化作用大于其对外防护层110的支撑强化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连续排布是指相邻增强区140或相邻非增强区140存在至少一个共边或存在至少一个共面。又例如,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包括数个增强区140和数个非增强区140;数个非增强区140以间隔排布或连续排布的方式围绕内防护层120布置;数个增强区140围绕内防护层120布置以形成连续屏障层,且连续屏障层位于数个非增强区140的外围,连续增强层对外防护层110的支撑强化作用大于其对内防护层120的支撑强化作用。又例如,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包括数个增强区140和数个非增强区140,增强区140与非增强区140围绕内防护层120交替布置,以形成非连续的增强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均由增强区140填充。例如,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之间的内部空间由数个增强区140构成,数个增强区140围绕内防护层120连续排布以形成连续增强层,连续增强层对外防护层110的支撑强化作用与其对内防护层120的支撑强化作用基本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由多个增强区140中的至少部分增强区140的分隔面围合形成。增强区140可以在内防护层120周围形成连续增强层,从而对内防护层120的壁形成强支撑。例如,如图3所示,内防护层120的壁由数个增强区140中的每一个增强区140的分隔面相互连接围合形成,结构精简。其中,相邻增强区140存在共边和/或共面。又例如,如图4所示,内防护层120的壁由数个增强区140中的部分增强区140的分隔面相互连接围合形成。其中,不同的相邻增强区140存在共边和/或共面。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外围设置间隔分布的增强区140和非增强区140,内防护层120由至少部分增强区140的分隔面和至少部分非增强区140的分隔面围合形成,即增强区140参与内防护层的部分壁的形成。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内防护层可以包括数个相互连接的壁,壁可以呈平面状或曲面状。增强区参与形成内防护层的壁,由于撞击对防护结构的破坏由外向内传递,而增强区具有结构稳定性,且其传递的力会沿多方向分散,使得内防护层的壁较难发生严重的局部变形,进而使内防护层的壁具备一定程度的抵抗撞击变形的能力。
内防护层120内腔130的结构形状影响其抗撞击变形的能力以及变形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内腔130可以为球形结构。具体的,球形结构便于分散卸力,各处抵抗撞击变形的能力基本均一。可在球形结构的球面外设置一系列均匀分布的增强区140形成强支撑以增强抵御撞击变形的能力。例如,内防护层120内腔130可以为球形结构,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设置三角锥网状结构,使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增强区140和数个非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形成的连续增强层位于至少部分非增强区140的外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内腔130可以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与增强区140结合可形成抵抗撞击变形的双重保障。例如,内防护层120内腔130可以为三棱锥形结构,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设置若干加强筋150,相邻加强筋150斜交,使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在内腔130的其中三个壁外围围绕形成连续增强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内腔130(或外壁)可以为柱形结构。具体的,柱形结构的空间利用率较高,柱形结构在高度方向上抵抗撞击变形的能力高于其他方向上的抵抗撞击变形的能力,可以在柱形结构的围绕侧壁的方向上设置数个增强区140形成强支撑以抵御撞击变形。例如,内防护层120可以为柱形结构,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设置沿柱形结构高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150,使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数个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围绕柱形结构的侧壁形成连续增强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柱形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圆柱、三菱柱、四棱柱等。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柱形结构的横截面呈类菱形。柱形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影响其遭受撞击时的变形方式。具体的,类菱形具有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面或角遭受撞击后将快速向相邻两角传递,进而容易发生类菱形内角角度的变化。若将类菱形的长对角线沿严重事故发生频率高的方向布置,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引起内防护层内腔变形,则柱形结构容积的变化方式可以预期为,随撞击变形程度由弱到强,内腔容积先增大后减小。即柱形结构横截面具有由类菱形变形为正方形的趋势,内腔容积增大,且大于内腔的初始预设容积;随撞击变形程度增强,柱形结构横截面具有由正方形变形为类菱形的趋势,内腔容积减小,至内腔容积减小至初始预设容积水平。由此可见,在遭受强烈撞击的情况下,横截面呈类菱形的柱形结构的变形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数据记录器的受损概率。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类菱形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封闭图形:至少存在一个第一菱形,使得封闭图形与所述第一菱形的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占封闭图形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二阈值。需要说明的是,不重叠区域可以指封闭图形相对第一菱形存在的内缩区域和/或外溢区域的总和。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的范围为0.5-15%。例如,第二阈值可以为0.5%、2%、5%、8%或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的范围可以为1%-5%。例如,第二阈值可以为1%、3%、5%。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柱形结构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具体的,圆形截面可便于增大撞击的受力面积,分散撞击能量。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柱形结构的横截面可以呈椭圆形。具体的,椭圆形截面具有与菱形截面相似的变形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层的外轮廓可以为长方体结构。例如,如图1所示,外防护层110的外轮廓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外防护层110具有呈长方体型的内部空间,内防护层120可以为横截面呈类菱形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类菱形截面的长对角线沿外防护层110的长度方向布置,柱状结构的高度方向与外防护层110的高度方向一致,柱状结构的四个棱边连接外防护层110内壁,从而在柱状结构外围直接形成数个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形成围绕柱状结构的连续增强层。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防护层的外轮廓可以为除长方体以外的直棱柱,球形结构,正多面体结构等。例如,外防护层110的外轮廓可以为正六棱柱,外防护层110具有呈正六棱柱形的内部空间,内防护层120可以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轴向沿外防护层110的高度方向布置,柱状结构外壁与外防护层110内壁相切,从而在柱状结构外围直接形成数个增强区140,数个增强区140形成围绕柱状结构的连续增强层。
具体的,相比球形和正多面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具有易加工易安装的特点,有利于在车辆的车体600内设计布局位置,且空间利用率高。优选的,外防护层110的外轮廓的至少部分棱角设置为圆角。圆角可用于增大撞击时的受力面积,利于分散撞击能量。例如,外防护层110外轮廓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底面可作为连接安装的安装面,长方体结构的顶面的棱角以及高度方向上的棱角设置圆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圆角的半径可以为长方体结构短边长度的1/10-1/3。例如,圆角的半径可以为长方体结构短边长度的1/10、1/5或1/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装配,防护层可以包括壳体112和盖体111。例如,在具有如图1至3所示的防护结构100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生产组装过程中,可先将加工成型的内防护层120置入壳体112内,使内防护层120连接壳体112并直接形成数个增强区140,然后将数据记录器200及其他配件装配入壳体112内,封装以使内部形成封闭空间。例如,在具有如图4所示的防护结构100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生产组装过程中,可先在壳体112内加工用于形成增强区140的中间层,再将加工成型的内防护层120置入壳体112内,使内防护层120连接中间层和壳体112,然后将数据记录器200及其他配件装配入壳体112内,封装以使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与壳体11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2与盖体111通过非可拆卸方式连接。非可拆卸方式连接的外防护层110在完成装配后不可拆卸维修,仅在必要情况下通过不可逆的破坏性手段拆除外防护层110,如事故后读取数据记录器200数据。例如,壳体112与盖体111螺栓连接,再将螺纹副焊死,以实现非可拆卸式连接。又例如,壳体112与盖体111焊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与外防护层110之间的内部空间填充有隔热填充物。具体的,在事故导致车辆起火时,隔热填充物可阻隔外界高温环境,阻滞热流传递,保护对高温条件敏感的数据记录器200,防止数据损坏。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防护层120的内腔130填充有隔热填充物。具体的,填充在内腔130中的隔热填充物可用于保护数据记录器200,同时,隔热填充物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阻尼缓冲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填充物可以为多孔状隔热填充物。例如,隔热填充物可以为泡沫塑料、泡沫玻璃、泡沫橡胶、硅酸钙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填充物可以为纤维状隔热填充物。例如,隔热填充物可以为石棉、岩棉、玻璃棉、硅酸铝陶瓷纤维、晶质氧化铝纤维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填充物可以为气凝胶隔热填充物。例如,隔热填充物可以为SiO2气凝胶、ZrO2气凝胶、Al2O3气凝胶、Si-C-O气凝胶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填充物可以为碳质隔热填充物。例如,隔热填充物可以为石墨毡等。
本申请还披露一种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可以包括数据记录器200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结构100,防护结构100具体如上所述,数据记录器200安装在防护结构100的内腔130中。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冗余电源系统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还包括可充放电的电池300,电池300安装在内腔130中。具体的,电池300可用于在异常状态下为数据记录器200供电,在正常状态下,可用外部电源为数据记录器200供电。例如,如图5所示,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安装于车辆上;在车辆正常状态下,使用如车辆电源400等的外部电源为数据记录器200和电池300供电;在车辆异常状态下,外部电源切断,电池300为数据记录器200供电。需要说明的是,正常状态指外部电源可为数据记录器200和电池300供电的状态;异常状态指外部电源无法为数据记录器200和电池300供电的状态,例如,车辆撞击、车辆起火、车辆水淹、车辆关闭发动机及电源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300可以为12V的电池模块。例如,电池整体电量设计为10Ah,寿命满足10年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电源与数据记录器200或者电池300可以通过电线、连接块等实现电连接。该电连接的方式不破坏防护结构100的密封性。
本申请还披露一种车辆,车辆可以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具体如上所述。
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在车体内的布局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安装在车体600内,且车体600的质心坐标系Z轴贯穿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例如,如图6所示,车体600的质心点位于车体600的乘员舱地板上,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可以安装在质心点下方的车体600的底盘上,过质心点的垂线穿过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过质心点的垂线与质心坐标系Z轴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安装在车体600的质心位置。例如,车体600的质心点位于车体600的底盘上或底盘上方预定距离内,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可以安装底盘上,使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与车体600的质心位置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质心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装配的预留空间,因此,质心位置或质心点附近位置可用于安装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相比车体600的引擎舱、中控台等位置,车体600在质心位置或质心点附近位置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车体600的质心位置或质心点附近位置在发生事故时被破坏的发生频率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防护性,呈柱形结构的内防护层120的高度方向沿车体600的竖直方向延伸。具体的,数个增强区140围绕内柱形结构侧壁形成增强保护,提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强度。而在车辆事故场景中,车体600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如撞击等破环性损伤明显多于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的破坏性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具体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500可记录车辆在不同状态(如自动驾驶状态和手动驾驶状态)下的行驶关键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可以为手动驾驶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1)防护结构的内、外防护层及增强区形成的增强层相互形成支撑,提高结构强度,多重防护保障内部车辆数据记录设备核心部件的安全性和数据可用性;(2)内防护层结构采用横截面为类菱形的直棱柱结构,由于该直棱柱结构特殊的变形特点,可在事故中尽可能保障核心部件的完整和安全;(3)质心位置安装有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车辆,可在严重事故中有效减少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受损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不同,在不同的实施例里,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是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Claims (17)

1.一种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
内防护层,所述内防护层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内防护层的内腔用于容纳数据记录器;
其中,所述内防护层与所述外防护层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包括多个分隔形成的增强区,所述多个增强区围绕所述内防护层布置,所述增强区满足以下条件:至少存在一个第一平面,使增强区的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截面均呈类三角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类三角形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封闭图形:至少存在一个第一三角形,使得所述封闭图形与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封闭图形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一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层由所述多个增强区中的至少部分增强区的分隔面围合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层为柱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结构的横截面呈类菱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菱形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封闭图形:至少存在一个第一菱形,使得所述封闭图形与所述第一菱形的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封闭图形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二阈值。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层的外轮廓为至少部分棱角设置为圆角的长方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层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通过非可拆卸方式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护层和/或所述内防护层为防锈耐酸钢材料层。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填充有隔热填充物;和/或,所述内腔填充有隔热填充物。
11.一种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记录器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的防护结构,所述数据记录器安装在所述防护结构的内腔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充放电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内腔中,所述电池用于在异常状态下为所述数据记录器供电。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安装在所述车体内,且所述车体的质心坐标系Z轴贯穿所述车辆数据记录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安装在所述车体的质心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呈柱形结构的所述内防护层的高度方向沿所述车体的竖直方向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自动驾驶车辆。
CN202011491507.3A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Pending CN1126520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1507.3A CN112652088A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1507.3A CN112652088A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2088A true CN112652088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5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1507.3A Pending CN112652088A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208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2835A (ja) * 1995-01-13 1996-07-30 Aiwa Co Ltd 緩衝用具付化粧箱
FR2867163A1 (fr) * 2004-03-03 2005-09-09 Finega Dispositif de conditionnement obtenu a partir d'un flan predecoupe
CN104821019A (zh) * 2015-04-17 2015-08-05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数据记录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11724503A (zh) * 2019-03-18 2020-09-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存储系统
CN214101997U (zh) * 2020-12-17 2021-08-31 北京航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2835A (ja) * 1995-01-13 1996-07-30 Aiwa Co Ltd 緩衝用具付化粧箱
FR2867163A1 (fr) * 2004-03-03 2005-09-09 Finega Dispositif de conditionnement obtenu a partir d'un flan predecoupe
CN104821019A (zh) * 2015-04-17 2015-08-05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数据记录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11724503A (zh) * 2019-03-18 2020-09-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存储系统
CN214101997U (zh) * 2020-12-17 2021-08-31 北京航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5266B2 (ja) 複合バッテリ筐体
EP28874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battery pack damage
CN214101997U (zh)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CN209912910U (zh) 动力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和车辆
EP1719698A1 (en) Thermally insulated structure-tapered joint
CN204706593U (zh) 一种电池组保护系统
KR20210005722A (ko) 복합 재료로 보호되는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CN112652088A (zh) 一种防护结构、车辆数据记录设备及车辆
CN202865701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多频普分体式减振降噪装置
CN214688995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109742278A (zh) 一种带有层级结构的电池装置及其应用
CN211907530U (zh) 一种电池包防护板、电池包模组及车辆
JP7484088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219892293U (zh) 底板总成和具有其的箱体及电池包
KR101437217B1 (ko) 전기차량 파워모듈용 배터리 하부 캐리어
CN115485184A (zh) 电动汽车的车底结构
CN203596396U (zh) 一种防撞击的电动车用锂电池
CN209747572U (zh) 电池盒结构
WO2023276375A1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支持装置、及び電動トラック
CN210733788U (zh) 一种防护性能好的汽车包围围门
CN219321504U (zh) 电池箱组件及车辆
CN220117081U (zh) 一种桥墩防护装置
US20230088647A1 (en) Rear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CN210136925U (zh) 储能电柜
CN220774570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