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4706A -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4706A
CN112644706A CN202011587373.5A CN202011587373A CN112644706A CN 112644706 A CN112644706 A CN 112644706A CN 202011587373 A CN202011587373 A CN 202011587373A CN 112644706 A CN112644706 A CN 112644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foil
inflatable
rope
photoelectric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73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4706B (zh
Inventor
刘松林
朱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chuan R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73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4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4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4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4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4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1/00Aircraft intended to be sustained without power plant; Powered hang-glider-type aircraft; Microlight-type aircraft
    • B64C31/028Hang-glider-type aircraft; Microlight-type aircraft
    • B64C31/036Hang-glider-type aircraft; Microlight-type aircraft having parachute-type 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7/00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3/00Ground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ptive aircraft
    • B64F3/02Ground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ptive aircraft with means for supplying electricity to aircraft during f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包括:翼伞、充放气装置、收展装置、载荷舱以及连接翼伞和载荷舱的左右两组翼伞绳;载荷舱具有浮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使得该翼伞能够实现在水面起降。翼伞包括三个以上横向充气翼伞囊以及设置在横向充气翼伞囊两端用于将横向充气翼伞囊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纵向充气翼伞囊;各个充气翼伞囊之间相互贯通;电动充/吸气泵通过充气翼伞脐带为翼伞充气/排气;在每个纵向充气翼伞囊内部纵向两端各连接一根引导绳,引导绳经过引导装置的换向牵引后缠绕在卷线机密封舱内的卷筒上,通过卷线机对引导绳的收放,实现对翼伞的收展。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翼伞,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背景技术
传统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多采用船上监测与探测设备,作为能够充分利用海上风力长期滞空的翼伞,相比船上监测与探测设备,可以减少地球曲率影响,探测距离更远,监测效率和范围更广,优势更突出。基于此,需积极探寻一种能够搭载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设备的翼伞。
传统冲压翼伞的航向操纵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操纵绳下拉一边后缘;第二种是用操纵绳关闭外翼一侧几个进气口,从而使翼伞的单边外翼折倒。但两种操纵方法均有不足之处:采用第一种航向操纵方式时,会出现一些不利的情况:如当拉动一边后缘时,该侧翼面的升力增大,但是阻力增加得更快。升力增量在横向平面内产生一种侧滚的趋势,而阻力增量则主要在水平面内造成一个航向的偏转角速度,因此偏航的角速度比滚转角速度更明显。当偏航角速度达到一定值,使翼面两边的有效速度和有效迎角的差别大到某种程度,而进入单边翼面失速状态。此外,由于反向侧滚趋势的存在,使操纵显得不够灵活,往往容易形成操纵过度而进入螺旋失速运动。第二种操纵方法虽然安全性相对好,但对于大面积投物翼伞用关闭外翼部分进气口的方法进行航向操纵时,操纵力和操纵量均比较小。且现有的翼伞不能实现自动收放功能,严重影响了翼伞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常用冲压翼伞由于具有开放式进气口,进气口进水不能起飞,因此不能在水面起飞,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具备在水面起降的功能。
所述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包括:翼伞、充放气装置、收展装置、载荷舱以及连接翼伞和载荷舱的左右两组翼伞绳;
所述载荷舱具有浮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所述翼伞包括三个以上横向设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以及设置在横向充气翼伞囊两端用于将横向充气翼伞囊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纵向充气翼伞囊;各个横向充气翼伞囊以及纵向充气翼伞囊之间相互贯通;
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翼伞脐带和固定在载荷舱上的电动充/吸气泵;所述充气翼伞脐带一端与所述翼伞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电动充/吸气泵相连,通过所述电动充/吸气泵为所述翼伞充气/排气;
所述收展装置包括:引导绳和固定在载荷舱上的卷线机;在每个纵向充气翼伞囊内部纵向两端各连接一根引导绳,两根引导绳另一端沿纵向相向延伸后合成一股,并经过引导装置的换向牵引后进入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中的两股引导绳进一步合成一股后通过引导装置的换向牵引进入充气翼伞脐带,然后穿过所述充气翼伞脐带缠绕在卷线机的卷筒上,通过所述卷线机对所述引导绳的收放,实现对所述翼伞的收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卷线机具有两个独立控制的卷筒,纵向左右两侧的引导绳分别缠绕在两个卷筒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荷舱配置有水面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载荷舱在水面移动;所述载荷舱内部设置有电池组提供所述载荷舱上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载荷舱通过光电系留缆与设置在船上的牵引装置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光电系留缆通过可分离光电连接接头与所述载荷舱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光电系留缆包括:外护套、电缆、光缆、抗拉绳、抗拉绳接头和光电缆接头;
所述抗拉绳设置在所述外护套内部,用于承载拉力;在抗拉绳与外护套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设置一根以上光缆和一根以上电缆,然后在该环形空腔内填充填充物,通过所述填充物用于保护光缆和电缆使所述光缆和电缆相互隔离并定位;
在所述光电缆的两端均设置有抗拉绳接头和光电缆接头;所述抗拉绳接头与所述外护套内部的抗拉绳相连,所述光电缆接头为与所述外护套内部的电缆和光缆相连的光电转换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光电系留缆通过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与所述翼伞相连;
所述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包括:拉力传感器、光电滑环和承力部件;其中所述光电滑环上设置有光电接口;所述光电滑环包括:转子和定子,其定子端设置有承力部件,所述承力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光电滑环的定子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光电系留缆;所述光电滑环的转子通过拉力传感器与挂点连接件相连;所述挂点连接件上挂点与翼伞上的系留点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令两个纵向充气翼伞囊中一个为前充气囊,另一个为后充气囊;使用时,前充气囊位于飞行方向的前方;所述前充气囊的宽度大于后充气囊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位于所述纵向充气翼伞囊内的引导装置采用双凹形滑轮实现对引导绳的换向牵引,所述充气翼伞脐带两端的引导装置采用十字井轮实现对引导绳的换向牵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引导装置为设置有引导孔的尼龙板,所述引导绳穿过尼龙板上的引导孔,实现换向牵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引导孔内镶嵌光滑磁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卷线机具有密封舱,所述充气翼伞脐带与所述卷线机的密封舱连通,且所述卷筒位于所述密封舱内;
所述电动充/吸气泵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其充气口通过充气电磁单向阀与卷线机的密封舱相连,排气口通过吸气电磁单向阀与卷线机密封舱相连;
所述充气电磁单向阀和所述吸气电磁单向阀为常闭状态,通过电动充/吸气泵对翼伞进行充气时,所述充气电磁单向阀工作,此时只能进气,不能出气;通过所述电动充/吸气泵对翼伞进行排气时,吸气电磁单向阀工作,此时只能出气,不能进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充气翼伞脐带与翼伞制成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翼伞和所述充气翼伞脐带外部设置有防水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充气翼伞脐带的个数为一根以上。
有益效果:
(1)利用电动吸气泵、充气翼伞脐带、引导绳和卷线机实现翼伞自动伸展功能;且载荷舱具有浮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使得该翼伞能够实现在水面起降。
(2)该翼伞具备两种工作模式,当载荷舱通过光电系留缆与设置在船上的牵引装置相连时,形成牵引式翼伞,船上的供电设备通过光电系留缆为载荷舱内的电子设备供电,同时载荷舱能够通过光电系留缆与船上的控制单元进行信号传输,以实现对翼伞的控制;当载荷舱不与设置在船上的牵引装置相连时,在载荷舱内设置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池,此时将预设有控制程序的控制电源设置在,实现翼伞的自主飞行。
(3)光电复合旋转接头通过设置承力部件,能够提高其抗拉能力,使该接头在动态旋转传输光电信号的同时能够承受大张力载荷、交变张力载荷;光电复合旋转接头中设置了拉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拉力的大小。
(4)通过改进光电系留缆的结构,将其拉力承载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分开,能够提高光电系留缆的抗拉能力,且不影响其光电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实施例3中光电系留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中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与系留翼伞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中具有水面动力单元的载荷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卷线机、2-电动充/吸气泵、3-充气翼伞囊、4-引导绳、5-内引导绳固定端、6-载荷舱、7-充气电磁单向阀、8-充气翼伞脐带、9-引导装置、10-光电系留缆、11-吸气电磁单向阀、12-牵引装置、13-可分离光电连接接头、14-水面动力单元、15-电池组、16-翼伞绳固定栓、21-挂点连接件、22-拉力传感器、23-光电滑环、24-承力部件、25-光电接口、26-系留翼伞、27-抗拉绳接头、28-光电缆接头、29-电缆、30-光缆、31-外护套、32-填充物、33-抗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包括:翼伞、充放气装置、收展装置、载荷舱6以及连接翼伞和载荷舱6的左右两组翼伞绳(载荷舱6上设置有两个翼伞绳固定栓16分别用于连接左右两组翼伞绳)。载荷舱6具有浮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由此该翼伞能够直接在水面上起降。
其中翼伞为充气式飞行翼伞,即充气后具备飞行翼伞的气动外形;翼伞包括多个充气翼伞囊3,充气翼伞囊3包括三个以上横向设置(横向指翼伞的宽度方向)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以及设置在横向充气翼伞囊两端用于将多个横向充气翼伞囊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纵向充气翼伞囊(纵向指翼伞的长度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各个充气翼伞囊3之间相互贯通。
令两个纵向充气翼伞囊中一个为前充气囊,另一个为后充气囊;使用时,前充气囊位于飞行方向的前方;为确保充气翼伞飞行攻角,前充气囊的宽度比后充气囊的宽度大,具体大小依据翼伞尺寸和所需升力确定。
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翼伞脐带8和电动充/吸气泵2;
收展装置包括:引导绳4和卷线机1。
其中充气翼伞脐带8一端与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连通,可以与翼伞制成一体;另一端通过卷线机1密封舱上的连接孔与卷线机1密封舱连通(保证翼伞充气后,充气翼伞脐带8不受力)。卷线机1采用小型密闭电动卷线机,固定在载荷舱6上,其密封舱可以采用轻质高强度碳钎维材料制作。充气翼伞脐带8可以依据需要选用一根或多根,起到辅助稳定翼伞飞行姿态和翼伞快速收展的功效。充气翼伞脐带8和翼伞均采用轻质、耐磨、高强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尼龙等塑料薄膜加工,同时在翼伞和充气翼伞脐带8外部采用轻质、耐磨、高强度尼龙布加工形成防水层,使得该翼伞防水,可在水面利用风力起伞。
固定在载荷舱6上的电动充/吸气泵2通过充气翼伞脐带8为充气翼伞囊3充气/排气;通过控制电动充/吸气泵2能实现翼伞的自动充放气,从而实现翼伞的收展与充气后自动放飞,遇到强风时,能够通过放气减少风阻,保护翼伞及载荷舱6安全。具体的:电动充/吸气泵2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其充气口通过充气电磁单向阀7与卷线机1密封舱相连,排气口通过吸气电磁单向阀11与卷线机1密封舱相连;充气电磁单向阀7和吸气电磁单向阀为常闭状态,通过电动充/吸气泵2对翼伞进行充气时,充气电磁单向阀7工作,此时只能进气,不能出气;通过电动充/吸气泵2对翼伞进行排气时,吸气电磁单向阀11工作,此时只能出气,不能进气。
在每个纵向充气翼伞囊内部纵向两端各连接一根引导绳4(即一根引导绳4端部与纵向充气翼伞囊左端固定,另一根引导绳4端部与纵向充气翼伞囊右端固定),两根引导绳4另一端沿纵向相向延伸后合成一股,并经过引导装置9的换向牵引后进入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中的两股引导绳4进一步合成一股后通过引导装置9的换向牵引进入充气翼伞脐带8,然后穿过充气翼伞脐带8缠绕在卷线机1的卷筒上(卷线机1的卷筒位于其密封舱内),通过卷线机1对引导绳4的收放,实现翼伞的快速自动收展功能。将引导绳4设置在纵向充气翼伞囊和充气翼伞脐带8内部,能够防止其与其他部件相挂。
本例中,设置有四个引导装置9,分别设置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与两个纵向充气翼伞囊的连接处、与充气翼伞脐带8的连接处以及充气翼伞脐带8与卷线机1的连接处。引导装置9安装在纵向充气翼伞囊及充气翼伞脐带8内部,其中位于纵向充气翼伞囊(即前后充气囊)内的引导装置采用翼伞常用的双凹形滑轮换向,充气翼伞脐带8两端的引导装置采用十字井轮换向;引导装置9的安装支架采用尼龙板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塑料板与气囊内壁胶结或熔融连接,确保气密性与连接强度,塑料板开导气孔(便于气流通过)和工艺孔(减重);引导装置也可以直接在引导板(如尼龙板)上打孔实现引导绳的换向牵引(即在引导板上设置引导孔,引导绳穿过该引导孔),为增强引导绳在引导孔中滑动的润滑性,可以在孔内镶嵌光滑磁瓦。
为保证卷线机1与电动充/吸气泵2结构紧凑,将卷线机1与电动充/吸气泵2一体化设计,制成一体。且将卷线机1的电机、变速器、离合器、控制器均安装在卷筒内,便于引导绳缠绕且不宜与其他部件相挂。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通过收展装置实现左右翼伞面的调整,从而配合翼伞绳辅助控制翼伞转向等操控,在卷线机1的密封舱内设置两个独立控制的卷筒,纵向左右两侧的引导绳4分别缠绕在两个卷筒上,即左侧的两根引导绳4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中合成一股后通过引导装置9的换向牵引进入充气翼伞脐带8,然后穿过充气翼伞脐带8缠绕在其中一个卷筒上;右侧的两根引导绳4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中合成一股后通过引导装置9的换向牵引进入充气翼伞脐带8,然后穿过充气翼伞脐带8缠绕在另一个卷筒上;通过对左右两侧引导绳4的独立控制,能够实现左右翼伞面的调整,从而配合翼伞绳辅助控制翼伞转向等操控。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实现对该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的牵引,将载荷舱6通过光电系留缆10与设置在船上的牵引装置12(如绞车)相连,通过光电系留缆10在船上控制单元与载荷舱6之间进行电能与光信息的传输。
光电系留缆10除了需具备其自身的电能与光信息传输功能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抗拉能力以承载负载。为提高光电系留缆10的抗拉能力,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光电系留缆10;光电系留缆10的横截面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外护套31以及设置在外护套31内部的抗拉绳33、电缆29和光缆30。
其中外护套31为轻质量塑料或橡胶类耐磨保护套。抗拉绳33用于实现光电缆的承载拉力的功能,为凯夫拉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轻质抗拉非金属材料丝线编制而成。电缆29用于传输电信号,包括:铜导体和挤包在铜导体外的绝缘层,绝缘层的材料为辐照交联聚乙烯。光缆30用于传输光信号,包括光缆、包裹在光缆外部的轻质量塑料或树胶类保护外层以及设置在光缆与保护外层之间的凯夫拉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填充层。
其整体连接关系为:抗拉绳33设置在外护套31内部中心位置,在抗拉绳33与外护套31之间的环形空腔内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多根单股光缆30和多根单股电缆29,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根单股光缆30和两根单股电缆29。在抗拉绳33与外护套31之间的环形空腔内填充凯夫拉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填充物32以实现对光缆30和电缆29的保护及定位,确保填充物的表面没有凸起。
如图3所示,在光电系留缆10的两端接头按功能要求进行分叉处理,即将光电系留缆10的端部接头分为抗拉绳接头27和光电缆接头28。其中抗拉绳接头27主要用于承载拉力,抗拉绳接头27以抗拉绳33为基准绳,通过将抗拉绳33延长至外护套31外部一定长度或在抗拉绳33端部外接凯夫拉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丝线后,在其端部依据固定结构特点及需求编织成便于固定的接头(如圆形、方形、矩形等),抗拉绳接头27编制好之后,填充其它防水、防盐雾等耐环境适应性材料,确保接头表面没有凸起,最后在抗拉绳接头27外部设置塑料或橡胶类高强度耐磨损外护套。外护套31内部的电缆29和光缆30用于实现光电通信功能,设置光电缆接头28时,先将所有电缆29和光缆30外延至外护套31外部,然后重新编制,并填充其它防水、防盐雾等耐环境适应性材料,确保填充物的表面没有凸起,最后再制作常规保护光电缆的外层护套及光电转换接头。使用该光电系留缆10时,抗拉绳接头27连接负载,由抗拉绳33承载拉力;通过光电缆接头28传输光电信号。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光电系留缆10与载荷舱6相连的一端通过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实现连接相连;该光电复合旋转接头具有较高的抗拉能力,使该接头在动态旋转传输光电信号的同时能够承受大张力载荷、交变张力载荷,能够满足翼伞的使用要求。
如图4所示,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包括:拉力传感器22、光电滑环23和承力部件24;其中光电滑环23上设置有光电接口25。
光电滑环23包括:转子和定子,其定子端设置有承力部件24,承力部件24连接光电滑环23和光电系留缆10,具体为:承力部件24与其上方的光电滑环23的定子通过螺钉连接,与下端的光电系留缆10采用胶粘连接。光电滑环23的转子通过拉力传感器22与挂点连接件21相连;单挂点连接件21的挂点通过钢丝绳与翼伞上的系留点相连,设置拉力传感器22能够实时监控系留拉力的大小。
本例中承力部件24为锥台形零件,其大端与光电滑环23的定子连接,小端与光电系留缆10粘接;承力部件24的材料选择耐腐蚀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其强度是钢铁的3-5倍,通过设置承力部件24将光电系留缆10与光电滑环23的柔性连接结构转换为刚性易于固定安装的结构。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为扩展该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的使用方式,将载荷舱6设计成船型,并配置有水面动力单元14(如动力桨),载荷舱6能够在水面动力单元14的驱动下在水面移动;载荷舱6内部设置有电池组15提供载荷舱6上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同时光电系留缆10一端与牵引装置12相连,另一端通过可分离光电连接接头12与载荷舱6相连。
当将该翼伞作为牵引式翼伞使用时,设置在船上的牵引装置12通过光电系留缆10与载荷舱6相连,可以通过船上的控制单元和电源与载荷舱6之间进行电能与光信息的传输;
当需要将翼伞与牵引装置12脱离时,通过可分离光电连接接头12断开载荷舱6与光电系留缆10之间的连接;此时,载荷舱6能够在水面动力单元14的驱动下在水面移动至所需位置,然后再通过设置在载荷舱6内的控制单元控制充放气装置和收展装置操纵翼伞充气和起飞。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包括:翼伞、充放气装置、收展装置、载荷舱(6)以及连接翼伞和载荷舱(6)的左右两组翼伞绳;
所述载荷舱(6)具有浮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所述翼伞包括三个以上横向设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以及设置在横向充气翼伞囊两端用于将横向充气翼伞囊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纵向充气翼伞囊;各个横向充气翼伞囊以及纵向充气翼伞囊之间相互贯通;
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翼伞脐带(8)和固定在载荷舱(6)上的电动充/吸气泵(2);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一端与所述翼伞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电动充/吸气泵(2)相连,通过所述电动充/吸气泵(2)为所述翼伞充气/排气;
所述收展装置包括:引导绳(4)和固定在载荷舱(6)上的卷线机(1);在每个纵向充气翼伞囊内部纵向两端各连接一根引导绳(4),两根引导绳(4)另一端沿纵向相向延伸后合成一股,并经过引导装置的换向牵引后进入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位于中间位置的横向充气翼伞囊中的两股引导绳(4)进一步合成一股后通过引导装置的换向牵引进入充气翼伞脐带(8),然后穿过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缠绕在卷线机(1)的卷筒上,通过所述卷线机(1)对所述引导绳(4)的收放,实现对所述翼伞的收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线机(1)具有两个独立控制的卷筒,纵向左右两侧的引导绳分别缠绕在两个卷筒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舱(6)配置有水面动力单元(14),用于驱动所述载荷舱(6)在水面移动;所述载荷舱(6)内部设置有电池组(15)提供所述载荷舱(6)上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舱(6)通过光电系留缆(10)与设置在船上的牵引装置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系留缆(10)通过可分离光电连接接头(12)与所述载荷舱(6)相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系留缆(10)包括:外护套(31)、电缆(29)、光缆(30)、抗拉绳(33)、抗拉绳接头(27)和光电缆接头(28);
所述抗拉绳(33)设置在所述外护套(31)内部,用于承载拉力;在抗拉绳(33)与外护套(31)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设置一根以上光缆(30)和一根以上电缆(29),然后在该环形空腔内填充填充物(32),通过所述填充物(32)用于保护光缆(30)和电缆(29)使所述光缆(30)和电缆(29)相互隔离并定位;
在所述光电缆的两端均设置有抗拉绳接头(27)和光电缆接头(28);所述抗拉绳接头(27)与所述外护套(31)内部的抗拉绳(33)相连,所述光电缆接头(28)为与所述外护套(31)内部的电缆(29)和光缆(30)相连的光电转换接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系留缆(10)通过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与所述载荷舱(6)相连;
所述承力光电复合旋转接头包括:拉力传感器(22)、光电滑环(23)和承力部件(24);其中所述光电滑环(23)上设置有光电接口(25);所述光电滑环(23)包括:转子和定子,其定子端设置有承力部件(24),所述承力部件(24)的一端与所述光电滑环(23)的定子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光电系留缆(10);所述光电滑环(23)的转子通过拉力传感器(22)与挂点连接件(21)相连;所述挂点连接件(21)上挂点与翼伞上的系留点相连。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令两个纵向充气翼伞囊中一个为前充气囊,另一个为后充气囊;使用时,前充气囊位于飞行方向的前方;所述前充气囊的宽度大于后充气囊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纵向充气翼伞囊内的引导装置采用双凹形滑轮实现对引导绳的换向牵引,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两端的引导装置采用十字井轮实现对引导绳的换向牵引。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为设置有引导孔的引导板,所述引导绳(4)穿过尼龙板上的引导孔,实现换向牵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内镶嵌光滑磁瓦。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机(1)具有密封舱,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与所述卷线机(1)的密封舱连通,且所述卷筒位于所述密封舱内;
所述电动充/吸气泵(2)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其充气口通过充气电磁单向阀(7)与卷线机(1)的密封舱相连,排气口通过吸气电磁单向阀(11)与卷线机(1)密封舱相连;
所述充气电磁单向阀(7)和所述吸气电磁单向阀(11)为常闭状态,通过电动充/吸气泵(2)对翼伞进行充气时,所述充气电磁单向阀(7)工作,此时只能进气,不能出气;通过所述电动充/吸气泵(2)对翼伞进行排气时,吸气电磁单向阀(11)工作,此时只能出气,不能进气。
13.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与翼伞制成一体。
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和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外部设置有防水层。
1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翼伞脐带(8)的个数为一根以上。
CN202011587373.5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Active CN112644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7373.5A CN112644706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7373.5A CN112644706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4706A true CN112644706A (zh) 2021-04-13
CN112644706B CN112644706B (zh) 2022-11-25

Family

ID=75363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7373.5A Active CN112644706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470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5284A1 (fr) * 1991-12-19 1993-06-25 Lehn Pierre Dispositif de loisir sportif aerien.
CN2193322Y (zh) * 1994-04-15 1995-03-29 王嘉謇 新型充气翼伞
US20050116089A1 (en) * 2003-11-10 2005-06-02 Towley Carl K.Iii Parachute supported aircraft with controlled wing collapse and inflation
CN103552668A (zh) * 2013-11-19 2014-02-05 周振文 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
CN107046437A (zh) * 2016-12-15 2017-08-15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车载无人机系留通信侦察系统
CN209225396U (zh) * 2018-07-24 2019-08-09 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翼伞的弹射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5284A1 (fr) * 1991-12-19 1993-06-25 Lehn Pierre Dispositif de loisir sportif aerien.
CN2193322Y (zh) * 1994-04-15 1995-03-29 王嘉謇 新型充气翼伞
US20050116089A1 (en) * 2003-11-10 2005-06-02 Towley Carl K.Iii Parachute supported aircraft with controlled wing collapse and inflation
CN103552668A (zh) * 2013-11-19 2014-02-05 周振文 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
CN107046437A (zh) * 2016-12-15 2017-08-15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车载无人机系留通信侦察系统
CN209225396U (zh) * 2018-07-24 2019-08-09 深圳市百川融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翼伞的弹射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4706B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5771B2 (en) Wind power device with dynamic sail, streamlined cable or enhanced ground mechanism
US9828068B2 (en) Mechanical tether system for a submersible vehicle
AU2013346583B2 (en) Submerged, tethered water turbine assembly
US20130052014A1 (en) Spinnaker sails from interwoven strap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ower from wind
CN112644705B (zh) 可弹射回收的牵引式冲压翼伞
CN105775075A (zh) 一种易于回收的波浪滑翔器及其回收方法
CN112644706B (zh) 一种充气式水面起降翼伞
CA2750638A1 (en) Buoyant airbarge and spinnaker sail combination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ower from wind
CN112644704B (zh) 一种组合式载人充气翼伞
EP2352883B1 (en) Oil coll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7317903A (zh) 一种用于海缆的多自由度动力浮托装置
CN20761794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水上救援装置
CN212982328U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应急回收作业的提升绞车
CN107572000A (zh) 一种工程牵引用无人机
CN109502494B (zh) 一种深海线缆收放液压系统
WO2011067694A1 (en) Anchor retrieval device
CN218937398U (zh) 一种海底地形监测装置
US20220297837A1 (en) Bridle for a vehicle
CN220769623U (zh) 一种高空风能发电设备升空与回收系统
CN215323182U (zh) 一种充气艇的船头通道结构
CN111924738B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应急回收作业的提升绞车
CN212982327U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CN110306433B (zh) 一种湍流水域先导索快速过江方法
US114590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watercraft solar panels
NL2020920B1 (en) Airborne wind energ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