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2327U -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2327U
CN212982327U CN202021284810.1U CN202021284810U CN212982327U CN 212982327 U CN212982327 U CN 212982327U CN 202021284810 U CN202021284810 U CN 202021284810U CN 212982327 U CN212982327 U CN 212982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line
winch
hydraulic motor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48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彬
季建刚
丁鑫
夏魁
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0212848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2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2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2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包括:相连的减速机、液压马达和提升绞车组件,液压马达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的第一、第二管路,该系统包括:绞车控制阀组包括电磁阀、平衡阀和比例溢流阀,电磁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第二管路,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压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以调整输入输出端之间的导通状态,平衡阀串联于第二管路,平衡阀的先导控制阀连接于第一管路,比例溢流用于调整第二管路与液压马达之间的溢流压力值以限定液压马达的最高压力,绞车控制阀组用于控制流入液压马达的液压油的方向和流量。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提升绞车中缆绳的恒张力预紧,降低潜水器脱离海面时的冲击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潜水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背景技术
深海科学是科学前沿的重要方向之一,深海科学研究依赖于技术手段和装备支撑。而载人潜水器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深潜作业装备,可用于执行水下考察、地质勘探、样本采集、管道维修及打捞救生等任务。载人潜水器作业时,需要专用吊放系统利用提升绞车将潜水器从甲板上布放至水面或者从水面回收到母船甲板。
由于载人潜水器重量和外形较大,经常在恶劣海况下开展作业,回收过程中风浪流的综合影响,使潜水器及工作母船有较大幅度相对运动,此时,潜水器脱离海面过程中缆绳往往会有较大冲击载荷,提升绞车的性能和可靠性,对于潜水器布放回收作业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而现有技术中,载人潜水器吊放系统的提升绞车功能往往较为简单,复杂海况下作业适应性不太理想。特别是,当绞车液压马达故障时,系统不具备潜水器应急回收作业能力,严重影响潜航员及潜水器设备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对潜水器提升绞车进行结构优化,设置多组阀门,以实现提升绞车中缆绳的恒张力预紧,降低潜水器脱离海面时的冲击影响,提高潜水器回收过程中提升绞车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该提升绞车包括提升绞车组件、减速机、液压马达、液压控制系统,依次相连的减速机和液压马达设置在提升绞车组件的两端,液压马达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绞车控制阀组和蓄能器阀组;绞车控制阀组包括电磁阀、平衡阀和比例溢流阀,电磁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压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电磁阀用于调整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导通状态,平衡阀串联于第二管路,平衡阀的先导控制阀连接于第一管路,平衡阀用于当提升绞车组件处于放缆工况下时,在第二管路中形成受控流阻以平衡负载重量;比例溢流阀并联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比例溢流阀用于调整第二管路与液压马达之间的溢流压力值以限定液压马达的最高压力;绞车控制阀组用于控制流入液压马达的液压油的方向和流量;蓄能器阀组用于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进行补油;提升绞车组件包括:卷筒,滑轮;滑轮套设于卷筒的外侧,滑轮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卷筒上旋转。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常闭式弹簧制动器,节流阀和梭阀;常闭式弹簧制动器串联于减速机和液压马达之间,常闭式弹簧制动器的控制端通过节流阀连接于梭阀的输出端;
梭阀并联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系统处于潜艇器回收状态且判定缆绳张力较大时,比例溢流阀被配置为第一档位,以使经过第二管路流入液压马达的液压油按照预定流量从比例溢流阀的溢流口溢出,其中,预定流量由第一档位对应的压力范围和缆绳张力确定。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蓄能器阀组包括:减压阀,顺序阀和两个并联设置的蓄能器;减压阀的一端连接于系统的补油管路,减压阀的另一端连接于顺序阀的进油端,顺序阀用于对处于欠压状态的蓄能器进行补油;顺序阀的出油端连接于并联设置的蓄能器,蓄能器依次串联单向阀、截止阀后连接于液压马达的一端。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系统包括两组液压控制系统,对称设置于液压马达的两侧,系统还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应急操作阀组,应急操作阀组包括:四个纵向截止阀和一个横向截止阀;横向截止阀并联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四个纵向截止阀两两串联后,分别串联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两组应急操作阀组中串联于第一管路的两个纵向截止阀之间连接有第一应急管路,两组应急操作阀组中串联于第二管路的两个纵向截止阀之间连接有第二应急管路。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卷筒上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左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板,第二轴承盖板的上方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盲孔,第二轴承盖板用于对薄壁轴承进行限位;提升绞车组件还包括:薄壁轴承;多个薄壁轴承并列排布,薄壁轴承的轴承内圈安装于环形凸台上方,薄壁轴承的轴承外圈安装于滑轮的下方,薄壁轴承用于支撑滑轮;滑轮的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板,第一轴承盖板用于对薄壁轴承进行限位;滑轮的左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螺纹长孔,螺纹长孔内安装有应急螺钉,应急螺钉的另一端插入第二轴承盖板的盲孔内,应急螺钉旋出盲孔后,滑轮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卷筒上旋转。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提升绞车的结构优化,设置了包括绞车控制阀组和蓄能器阀组的液压控制系统,并在绞车控制阀组中设置电磁阀、平衡阀和比例溢流阀,在实现控制绞车提升或下放操作的同时,设置不同档位的比例溢流阀,对管路中液压油压力的调节,再与常规的电控系统相结合,调整该档位下比例溢流阀的工作参数,实现不同海况下的主吊缆恒张力张紧及高速运动跟随,显著减少了潜水器出水过程冲击振荡,提高设备和潜航人员的安全性。
本申请中,还设置了应急操作阀组,通过不同截止阀的开关操作,隔离故障绞车控制阀组或故障液压马达,能够在布放回收作业时,应对提升绞车组件出现的意外故障,投入应急工作,大大减少设备维修和潜水器等待时间,提高潜水器紧急救援的效率,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本申请还通过在提升绞车的卷筒上设置集成式的滑轮,不占用额外安装空间,在提升绞车无法工作时,可以使用外部绞车或绞盘,配合应急缆绳,实施载人潜水器紧急回收作业,提高设备和潜航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在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载人潜水器提升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提升绞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滑轮和薄壁轴承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01-支架,102-变幅油缸,103-提升绞车组件,104-摆动吊架,105-主吊缆,106-抗摇摆装置,107-载人潜水器,108-减速机,109-液压马达,200-绞车控制阀组,201-电磁阀,202-平衡阀,203-比例溢流阀,300-蓄能器阀组,301-减压阀,302-顺序阀,303-蓄能器,304-截止阀,305-单向阀,400-应急操作阀组,401-纵向截止阀,402-横向截止阀,403-第一应急管路,404-第二应急管路,501-梭阀,502-节流阀,503-常闭式弹簧制动器,601-转速传感器,602-滑轮,603-螺钉,604-第二轴承盖板,605-薄壁轴承,606-紧定螺销,607-第一轴承盖板,608-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该提升绞车包括提升绞车组件103、减速机108、液压马达109、液压控制系统,依次相连的减速机108和液压马达109设置在提升绞车组件103的两端,液压马达109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具体的,支架101安装在搭载有载人潜水器107的工作母船艉甲板上,该支架101通过其后侧的变幅油缸102实现摆动,提升绞车组件103安装于摆动吊架104上,摆动吊架104通过抗摇摆装置106与支架101的横梁相连接,以降低提升绞车组件103的晃动。提升绞车组件103的卷筒上缠绕有主吊缆105,该主吊缆105的连接端穿过摆动吊架104,因此,通过控制卷筒的旋转,即可实现对载人潜水器107实现吊装。
在进行载人潜水器107的布放回收作业中,利用常规的电控系统对变幅油缸102进行驱动,使得支架101摆到舷外或舷内作业点,进而驱动提升绞车103收放主吊缆105以吊放载人潜水器107,并利用抗摇摆装置106实现载人潜水器107转移过程中状态稳定。
但是,由于载人潜水器107在布放回收过程中,经常受到风浪流的综合影响,使得载人潜水器107和工作母船有较大幅度的相对运动。特别是回收过程中,载人潜水器107脱离海面过程中缆绳往往会有较大冲击载荷,因此,需要实现提升绞车中缆绳的恒张力预紧,以保证载人潜水器107的设备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在常规电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液压控制系统,对流入液压马达109的液压油的流量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提升绞车103的控制,实现缆绳的恒张力预紧。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绞车控制阀组200和蓄能器阀组300;绞车控制阀组200包括电磁阀201、平衡阀202和比例溢流阀203,电磁阀2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电磁阀20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压力油管路P和回油管路T,电磁阀201用于调整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导通状态,绞车控制阀组200用于控制流入液压马达109的液压油的方向和流量。
具体的,电磁阀201的导通状态包括两种,其第一导通状态为:压力油管路P与第二管路连通,回油管路T与第一管路连通,此时,压力油管路P中的液压油经过第二管路流入液压马达109的A端口,第一管路中的液压油流入回油管路T,液压马达做收缆运动。
其第二导通状态为:压力油管路P与第一管路连通,回油管路T与第二管路连通,此时,压力油管路P中的液压油经过第一管路流入液压马达109的B端口,第二管路中的液压油流入回油管路T,液压马达做放缆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平衡阀202串联于第二管路,平衡阀202的先导控制阀连接于第一管路,平衡阀202用于当该提升绞车组件103释放主吊缆105,即处于放缆工况下时,在第二管路中形成受控流阻以平衡负载(载人潜水器107)重量,防止液压马达109运动失控或失稳,收缆工况下平衡阀202完全开启,使油路畅通。
在本实施例中,比例溢流阀203并联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比例溢流阀203用于动态调整第二管路与液压马达109之间的溢流压力值以限定液压马达109的A口管路的最高压力,实现恒张力控制及限压保护。
具体的,比例溢流阀203包括两个档位的压力范围,设定第一档位为低档压力,如50~170bar,第二档位为高档压力,如250bar。
正常提升潜水器时,比例溢流阀203压力设定值为高档压力。载人潜水器107挂缆后,进行恒张力缆绳收紧时,将比例溢流阀203降至低档压力。
通过设置比例溢流阀203,可利用常规的电控程序,结合比例溢流阀203设定的档位和缆绳张力,对比例溢流阀203的溢流量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根据现场海况或使用经验,在选定的档位范围内,对溢流量自行调整。
另一方面,也可以与缆绳张力传感器或液压压力传感器结合,在档位范围内,利用常规的闭环反馈算法,对溢流量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主吊缆105的缆绳张力处于预设范围内,满足不同海况下回收载人潜水器107的缆绳张紧要求,使得缆绳恒张力收紧,保证回收过程中载人潜水器107的设备安全。
利用常规的电控系统进行提升绞车作业,当提升绞车103处于正常收放时,首先将比例溢流阀203配置为高档压力,将液压马达的排量配置为最大排量。通过常规电控系统调整电磁阀201的导通状态,以实现对液压马达不同方向的供油,控制液压马达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即提升绞车103进行放缆或者收缆。
若电磁阀201被配置为第一导通状态(放缆),此时,压力油管路P与第一管路连通,回油管路T与第二管路连通,液压油经由第一管路进入液压马达的B端口。同时,第一管路中的液压油还经过梭阀501节流阀502进入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将其打开。此时,常规电控系统控制液压马达带动减速机108运动,使提升绞车103稳定放缆。
若电磁阀201被配置为第二导通状态(收缆),此时,压力油管路P与第二管路连通,回油管路T与第一管路连通,液压油经由设置在平衡阀202两端的旁通单向阀流入第二管路进入液压马达的A端口,使收缆工况下使油路畅通。此时,常规电控系统控制液压马达带动减速机108运动,使提升绞车103稳定收缆。
当系统(提升绞车103)处于潜水器回收状态时,比例溢流阀203被配置为低档压力,将液压马达的排量配置为较小排量,如15%~25%排量,这种组合设定提供了恒张力所需要的高速、低负载工况要求。
进一步的,当系统处于潜艇器回收状态且判定缆绳张力较大时,比例溢流阀203被配置为第一档位(低档压力),以使经过第二管路流入液压马达109的、压力油管路P中的液压油按照预定流量(溢流量)从比例溢流阀203的溢流口溢出,其中,预定流量由第一档位对应的压力范围和缆绳张力确定。
具体的,可以在现有的缆绳上设置张力传感器,以检测缆绳张力。在潜水器回收状态时,如果缆绳张力过高,需要液压马达反转运行,即由收缆转换为放缆,由于比例溢流阀203被配置为第一档位,且外部缆绳张力过高,此时将自动倒拖放缆并使液压马达109反转运行。通过在缆绳上设置张力传感器,实时引入缆绳张力,闭环微调比例溢流阀203设定值,精确控制缆绳恒张力。
液压马达A口与平衡阀202间的液压油通过比例溢流阀203流出,提升绞车快速释放缆绳,直至张力降至要求范围,同时蓄能器303对液压马达B口进行补油,防止马达吸空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蓄能器阀组300用于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进行补油,其中,蓄能器阀组300包括:减压阀301,顺序阀302和两个并联设置的蓄能器303;减压阀301的一端连接于系统的补油管路S,减压阀301的另一端连接于顺序阀302的进油端,顺序阀302用于对处于欠压状态的蓄能器303进行补油,蓄能器303的欠压状态可通过设置在蓄能器303中的压力传感器测量蓄能器303中的压力而确定。
顺序阀302的出油端连接于并联设置的蓄能器303,蓄能器303依次串联单向阀305、截止阀304后连接于液压马达109的一端。
具体的,补油管路S通过减压阀301和顺序阀302不断为蓄能器303进行补油,确保蓄能器303随时处于可用状态,蓄能器303和单向阀305为第一、第二管路(液压马达与平衡阀202间的管路)进行补油,以减少液压马达发生渗漏和吸空带来的影响,确保负载(提升绞车103)受控稳定。截止阀304仅用于隔离蓄能器303。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包括: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节流阀502和梭阀501;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串联于减速机108和液压马达109之间,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的控制端通过节流阀502连接于梭阀501的输出端;梭阀501并联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
具体的,将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作为液压马达109的刹车装置,与节流阀502和梭阀501形成刹车回路。在绞车进行收/放换向操作时,压力油管路P中的压力油通入刹车回路,确保刹车开启功能可用。
在进行载人潜水器107回收时,缆绳(主吊缆105)由蛙人与载人潜水器107挂接后,在载人潜水器107出水前阶段,受风浪影响,缆绳处于松弛与张紧交替状态,此时进行缆绳恒张力收紧操作,避免直接起吊导致缆绳收到巨大冲击而崩断,存在造成载人潜水器107设备损坏的可能。缆绳恒张力收紧后,当载人潜水器107与母船受海浪影响,出现相对大幅运动时,在低档位的比例溢流阀203的作用下,绞车(提升绞车组件103)能够实现快速收放动作,跟随两者的相对运动,维持缆绳恒张力。例如,当载人潜水器107被海浪推高,缆绳松弛而张力减少时,绞车能快速收紧缆绳;当载人潜水器107随海浪下降,缆绳绷紧且张力突然增大时,绞车能快速放出缆绳,从而维持缆绳张力稳定,防止缆绳崩断。
比例溢流阀203处于低档位,液压马达109同时设定为低排量。当液压马达109处于低排量时,同样流量的液压油会使马达转速大幅增加,实现高速收放缆时,提高提升绞车的响应能力。同时,比例溢流阀203处于低档位后,缆绳提升力变低,仅为正常的1/5~1/8,可以收紧缆绳但不能将潜水器提离水面。当潜水器下降时,缆绳张力变大,在外界负载拉力作用下,液压马达109停止收缆而反向转动被动放缆,第二管路中压力超出比例溢流阀203的档位设定,液压马达109反向转动带来的油液通过比例溢流阀203溢流,保持缆绳放缆时张力维持稳定。
在进行载人潜水器107布放时,将比例溢流阀203保持高档压力,液压马达109同时设定为高排量,以使得缆绳缓慢下放。
进一步的,在载人潜水器收放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提升绞车故障,此时,为了保证载人潜水器的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需要对载人潜水器进行应急回收,因此,该提升绞车包括两组液压控制系统,对称设置于液压马达109的两侧,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应急操作阀组400,应急操作阀组400包括:四个纵向截止阀401和一个横向截止阀402;横向截止阀402并联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四个纵向截止阀401两两串联后,分别串联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两组应急操作阀组400中串联于第一管路的两个纵向截止阀401之间连接有第一应急管路403,两组应急操作阀组400中串联于第二管路的两个纵向截止阀401之间连接有第二应急管路404。
具体的,为了应对提升绞车单侧的液压马达、绞车控制阀组200意外失效而引起提升绞车103故障,实现载人潜水器应急回收操作,在该系统中引入应急操作阀组400,此时,该系统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和两组对称设置的应急操作阀组400,其中,应急操作阀组400串联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
当发生单侧绞车控制阀组失效时,确定失效绞车控制阀组后,关闭串联在失效阀组侧的四个纵向截止阀中下方的两个,将失效绞车控制阀组与液压马达隔离,由另一侧绞车控制阀组对液压马达进行液压油供给,以实现提升绞车全功能操作。此时,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阀组及管路过流能力,绞车最大提升速度应降低至50%~70%。
当发生单侧绞车液压马达故障时,若液压马达仍可转动,关闭串联在失效阀组侧的四个纵向截止阀中上方的两个,并打开这两个纵向截止阀之间的横向截止阀,使得故障液压马达进行跟随转动,并由另一侧的液压马达、绞车控制阀组等对提升绞车进行控制,可实现绞车全功能操作。此时,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液压马达运行能力,提升绞车的最大提升速度应降低至50%~70%。
待完成应急回收操作后,关闭对应侧蓄能器阀组中的截止阀,并使用液压堵头封堵各管路,此时,可以将故障液压马达拆除。
若液压马达不可转动,则同时关闭失效侧的四个纵向截止阀中上方的两个、以及对应蓄能器阀组中的截止阀,将故障液压马达拆除后,由另一侧的液压马达、绞车控制阀组等对提升绞车进行控制,实现绞车全功能操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提升绞车发生严重故障时,如液压控制系统瘫痪,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载人潜水器的应急回收,本实施例还在提升绞车组件103的卷筒上集成设置了一组滑轮,通过该组滑轮与外部绞车或绞盘相配合,实现载人潜水器应急回收,此时,提升绞车组件103包括:卷筒,滑轮和薄壁轴承;卷筒上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左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板,第二轴承盖板的上方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盲孔,第二轴承盖板用于对薄壁轴承进行限位;多个薄壁轴承并列排布,薄壁轴承的轴承内圈安装于环形凸台上方,薄壁轴承的轴承外圈安装于滑轮的下方,薄壁轴承用于支撑滑轮;滑轮的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板,第一轴承盖板用于对薄壁轴承进行限位;滑轮的左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螺纹长孔,螺纹长孔内安装有应急螺钉,应急螺钉的另一端插入第二轴承盖板的盲孔内,应急螺钉旋出盲孔后,滑轮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卷筒上旋转。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提升绞车组件包括:转速传感器601、滑轮602、螺钉603、第一轴承盖板604、薄壁轴承605、紧定螺销606、第二轴承盖板607、卷筒608。
多个薄壁轴承605并列排布,薄壁轴承605的轴承内圈采用单侧轴肩定位的方式,安装于卷筒608上环形凸台上方,并利用圆周分布的螺钉固定603,将第二轴承盖板607固定在环形凸台的左侧,使得第二轴承盖板607紧贴薄壁轴承605的左侧,以便于对薄壁轴承605进行限位,薄壁轴承605用于支撑滑轮602,其中,第二轴承盖板607外侧沿圆周等间距的设置三处盲孔。
同样的,薄壁轴承605的轴承外圈采用单侧轴肩定位的方式,安装在滑轮602的下方,并利用圆周分布的螺钉603,将第一轴承盖板604固定在滑轮602的右侧,以便于对薄壁轴承605进行限位。
滑轮602左侧沿圆周等间距的设置3处螺纹孔,即与第二轴承盖板607上的盲孔对应,分别拧入紧定螺销606,紧定螺销606一端为螺纹头,旋入滑轮602螺纹孔中,另一端为圆柱头,螺钉中部加工四方面以便夹持。
在提升绞车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紧定螺销606正向旋入盲孔,将滑轮602与卷筒608固定为一个整体,由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卷筒608的旋转,实现载人潜水器的收放作业。
在需要进行应急回收时,特别是卷筒608不能正常旋转,此时,由现场操作人员将紧定螺销606反向旋出盲孔,使得滑轮602可独立转动,此时配合外部绞车或绞盘,将应急起吊缆绳绕过该滑轮602,实现紧急提升回收载人潜水器,确保设备及人员安全。
滑轮602绳槽单侧壁顶部沿圆周方向加工齿轮槽,与测速传感器601配合检测转速,所有齿轮槽使用环氧树脂填充并将外表面修磨平整,以减少对缆绳磨损。测速传感器601安装在摆动吊架或绞车基座上,测速传感器601采用霍尔效应原理,通过电磁感应检测齿轮转动进行计数测速,其感应面与绳槽齿轮顶边距离约1.5~3mm。
提升绞车卷筒利用薄壁轴承集成了滑轮,大幅减少了滑轮外形尺寸,解决了摆动吊架上空间右舷无法安装独立应急回收滑轮的难题;采用紧定螺销方式连接/脱开滑轮与卷筒,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满足正常使用和应急使用要求;将测速齿轮与绳槽侧边集成,能够同时适应绞车测速(紧钉螺销插入)及滑轮测速(紧钉螺销脱开)工况。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该提升绞车包括提升绞车组件、减速机、液压马达、液压控制系统,依次相连的减速机和液压马达设置在提升绞车组件的两端,液压马达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绞车控制阀组和蓄能器阀组;绞车控制阀组包括电磁阀、平衡阀和比例溢流阀,电磁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压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电磁阀用于调整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导通状态,平衡阀串联于第二管路,平衡阀的先导控制阀连接于第一管路,平衡阀用于当提升绞车组件处于放缆工况下时,在第二管路中形成受控流阻以平衡负载重量,比例溢流阀并联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比例溢流阀用于调整第二管路与液压马达之间的溢流压力值以限定液压马达的最高压力,绞车控制阀组用于控制流入液压马达的液压油的方向和流量;蓄能器阀组用于对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进行补油。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提升绞车中缆绳的恒张力预紧,降低潜水器脱离海面时的冲击影响。
在本申请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形状均是示意性的,不排除与其真实形状存在一定差异,附图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原理进行说明,并非意在对本申请进行限制。
本申请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尽管参考附图详地公开了本申请,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应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申请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

Claims (6)

1.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其特征在于,该提升绞车包括提升绞车组件(103)、减速机(108)、液压马达(109)、液压控制系统,依次相连的所述减速机(108)和所述液压马达(109)设置在所述提升绞车组件(103)的两端,所述液压马达(109)连接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绞车控制阀组(200)和蓄能器阀组(300);
所述绞车控制阀组(200)包括电磁阀(201)、平衡阀(202)和比例溢流阀(203),
所述电磁阀(2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电磁阀(20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压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所述电磁阀(201)用于调整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的导通状态,
所述平衡阀(202)串联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平衡阀(202)的先导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平衡阀(202)用于当所述提升绞车组件(103)处于放缆工况下时,在所述第二管路中形成受控流阻以平衡负载重量,
所述比例溢流阀(203)并联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所述比例溢流阀(203)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液压马达(109)之间的溢流压力值以限定所述液压马达(109)的最高压力,
所述绞车控制阀组(200)用于控制流入所述液压马达(109)的液压油的方向和流量;
所述蓄能器阀组(300)用于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进行补油;
所述提升绞车组件(103)包括:卷筒(608),滑轮(602);
所述滑轮(602)套设于所述卷筒(608)的外侧,所述滑轮(602)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卷筒(608)上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节流阀(502)和梭阀(501);
所述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串联于所述减速机(108)和所述液压马达(109)之间,所述常闭式弹簧制动器(503)的控制端通过所述节流阀(502)连接于所述梭阀(501)的输出端;
所述梭阀(501)并联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系统处于潜艇器回收状态且判定缆绳张力较大时,
所述比例溢流阀(203)被配置为第一档位,以使经过所述第二管路流入所述液压马达(109)的液压油按照预定流量从所述比例溢流阀(203)的溢流口溢出,其中,所述预定流量由所述第一档位对应的压力范围和缆绳张力确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阀组(300)包括:减压阀(301),顺序阀(302)和两个并联设置的蓄能器;
所述减压阀(3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系统的补油管路,所述减压阀(30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顺序阀(302)的进油端,所述顺序阀(302)用于对处于欠压状态的蓄能器进行补油;
所述顺序阀(302)的出油端连接于并联设置的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依次串联单向阀(305)、截止阀后连接于所述液压马达(109)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两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对称设置于所述液压马达(109)的两侧,所述系统还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应急操作阀组(400),所述应急操作阀组(400)包括:四个纵向截止阀(401)和一个横向截止阀(402);
所述横向截止阀(402)并联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之间;
四个所述纵向截止阀(401)两两串联后,分别串联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内,
两组所述应急操作阀组(400)中串联于第一管路的两个纵向截止阀(401)之间连接有第一应急管路(403),
两组所述应急操作阀组(400)中串联于第二管路的两个纵向截止阀(401)之间连接有第二应急管路(40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608)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左侧安装有第二轴承盖板(604),所述第二轴承盖板(604)的上方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盲孔;
所述提升绞车组件(103)还包括:薄壁轴承(605);
多个所述薄壁轴承(605)并列排布,所述薄壁轴承(605)的轴承内圈安装于所述环形凸台上方,所述薄壁轴承(605)的轴承外圈安装于所述滑轮(602)的下方,所述薄壁轴承(605)用于支撑所述滑轮(602);
所述滑轮(602)的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盖板(607),所述第一轴承盖板(607)用于对所述薄壁轴承(605)进行限位;
所述滑轮(602)的左侧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螺纹长孔,所述螺纹长孔内安装有应急螺钉(603),所述应急螺钉(60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轴承盖板(604)的所述盲孔内。
CN202021284810.1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Active CN212982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4810.1U CN212982327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4810.1U CN212982327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2327U true CN212982327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4810.1U Active CN212982327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2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1633B (zh) 一种船用拖曳绞车液压控制系统及传动装置和控制方法
EP1230466B1 (en) Hoisting mechanism,with compensator installed in a hoisting cable system
CN103754340B (zh) 一种浮力可调式水下设备辅助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AU2011250767B2 (en) Method for thruster withdrawal for maintenance or vessel transit without the need for an external crane, remote operated vehicle, or driver
CN110816754B (zh) 水下机器人的机械臂式布放回收系统及其布放回收方法
CN107487424B (zh) 一种航天器海上回收方法与装备
CN212982328U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应急回收作业的提升绞车
CN109973448B (zh)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拖缆绞车液压系统
CN212982327U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CN111924739B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回收作业的多功能提升绞车
CN109956005B (zh) 一种便调式月池内装备布放装置
CN107500150A (zh) 一种系泊绞车的被动式恒张力液压控制系统
CN102807165A (zh) 固定式多功能机械手
CN111924738B (zh)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应急回收作业的提升绞车
US3606854A (en)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movements in anchor cable and a load cable
US5042415A (en) Vehicle handling system for submersibles
CN110065853A (zh) 电缆拖曳绞车系统控制装置
KR101025875B1 (ko) 심해작업 크레인용 과부하보호장치
CN112829880A (zh) 一种适用于深海采矿的采矿车布放回收系统
CN204281119U (zh) 行走式多功能机械手
US9174705B2 (en) Compensated lashing of tender assist drilling unit to a floating production facility
CN106321028A (zh) 一种水下采油树的安装方法和系统
EP2610160B1 (en) System for lifting thrusters for providing maintenance to thrusters of floating vessels
CN104192733A (zh) 行走式多功能机械手
CN109987530B (zh) 波浪补偿活塞张紧器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