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0905A -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0905A
CN112640905A CN202011046480.7A CN202011046480A CN112640905A CN 112640905 A CN112640905 A CN 112640905A CN 202011046480 A CN202011046480 A CN 202011046480A CN 112640905 A CN112640905 A CN 112640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attractant
acid
mixture
aedes albopic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64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宏亮
张育富
吴冶明
王天桃
王建生
朱丁
兰策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st Disinfectant Service Co ltd
Jiangs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Wu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est Disinfectant Service Co ltd
Jiangs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Wu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est Disinfectant Service Co ltd, Jiangs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Wu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est Disinfectant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464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409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40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原料包括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按照质量比投入四囗玻璃反应瓶中,得到混合物;步骤2:将四口玻璃反应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对混合物进行加热;步骤3:用温度计对加热装置上的混合物进行测温,使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100~110℃;步骤4:使用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10h;步骤5:将混合物副反应后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进行冷却;步骤6:冷却后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本发明将2‑羟基丙酸铵作为对蚊虫的引诱剂协同使用,通过挥发的气味物质引诱蚊虫,起到显著的引诱蚊虫效果,对于蚊虫的防制有重要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引诱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2700种。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和登革热。这些由蚊子传播的疾病致使全球每年超过一百万人死亡。此外,蚊虫的叮咬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如叮咬后皮肤红肿奇痒、嗡嗡的响声容易影响睡眠。
蚊子的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属于完全变态生物。蚊子分为雌蚊与雄蚊,其中雄蚊仅吸食花蜜与植物汁液即可生存,而雌蚊需要叮咬动物吸食血液来促进体内卵的成熟从而完成生殖过程,故咬人的蚊子属于雌蚊。
由于蚊子对人类有严重影响,自上世纪以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消灭蚊子,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化学杀虫剂(如菊酯类农药、DDT等),但这些农药长期使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使杀虫效率降低。使用化学杀虫剂的蚊香熏蒸也仅能暂时驱赶蚊虫而不能减少其数量。
伊蚊俗称“亚洲虎蚊”,嗜吸人血且吸血凶猛,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城市灭蚊的主要蚊种之一。以往的研究发现,雌蚊会对人体汗液做出行为反应,而汗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乳酸、氨和和尿素等。早年的报道认为,乳酸只有在CO2存在时才表现出活性。但最近的报道认为,占皮肤代谢物20%-30%的乳酸可单独作用于埃及伊蚊,对于引诱埃及伊蚊是非常必需的,但乳酸本身仅有轻微引诱作用,这就表明乳酸可能与其他未确定的体味成分有协同作用,但当皮肤代谢物中的乳酸被分解后,其他物质不再对埃及伊蚊表现出任何活性。另外,通过对吸血后蚊虫的生理学研究发现,埃及伊蚊吸血后就会停止寻找寄主的行为,其对乳酸敏感的感觉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下降,这种下降与其停止寻找寄主的行为是一致的,产卵后其乳酸敏感性又恢复正常,这个试验也支持了乳酸在蚊虫寄主搜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料包括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按照质量比投入四囗玻璃反应瓶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将四口玻璃反应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步骤3:用温度计对加热装置上的混合物进行测温,使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100~110℃;
步骤4:使用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10h;
步骤5:将混合物副反应后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进行冷却;
步骤6:冷却后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
优选的,在步骤1中,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的质量比为1:0.33:2:0.038。
优选的,在步骤2中,加热装置为电热套。
优选的,在步骤4中,搅拌装置为电动搅拌器,所述电动搅拌器的转速为700~800r/min。
优选的,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
优选的,当采用原料为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得到的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收率为99.1%,含量为97.2%。
优选的,原料中碳酸氢铵可以替换为碳酸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钠、碳酸钾或碳酸钙,首选碳酸氢铵。
优选的,原料中正己酸可以替换为正丙酸、正丁酸、正戊酸、正庚酸或正辛酸,首选正己酸。
优选的,原料中2-羟基丙酸可以替换为2-羟基丁酸、2-羟基戊酸或2-羟基己酸,首选2-羟基丙酸。
优选的,原料中1-辛烯-3-醇可以替换为1-戊烯-3-醇、1-己烯-3-醇或1-庚烯-3-醇,首选1-辛烯-3-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专利替代目前引诱剂中常用的凝胶剂,将2-羟基丙酸铵作为对蚊虫的引诱剂协同使用,通过挥发的气味物质引诱蚊虫,在合适的配比下能激动蚊虫嗅觉神经元中主要类型的嗅觉受体,起到显著的引诱蚊虫效果,对于蚊虫的防制有重要作用。
(2)本发明采用2-羟基丙酸与碳酸氢铵按比例混合得到人体出汗的气味,吸引蚊子,使蚊子习惯性追踪气味,从而提高诱蚊效率。
(3)本发明通过在引诱剂中增加氨基酸,诱蚊剂的组分接近汗液的组分,提高诱蚊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料包括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按照质量比投入四囗玻璃反应瓶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将四口玻璃反应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步骤3:用温度计对加热装置上的混合物进行测温,使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100℃;
步骤4:使用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h;
步骤5:将混合物副反应后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进行冷却;
步骤6:冷却后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
在步骤1中,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的质量比为1:0.33:2:0.038。
在步骤2中,加热装置为电热套。
在步骤4中,搅拌装置为电动搅拌器,所述电动搅拌器的转速为700r/min。
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
当采用原料为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得到的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收率为99.1%,含量为97.2%。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料包括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按照质量比投入四囗玻璃反应瓶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将四口玻璃反应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步骤3:用温度计对加热装置上的混合物进行测温,使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105℃;
步骤4:使用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9h;
步骤5:将混合物副反应后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进行冷却;
步骤6:冷却后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
在步骤1中,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的质量比为1:0.33:2:0.038。
在步骤2中,加热装置为电热套。
在步骤4中,搅拌装置为电动搅拌器,所述电动搅拌器的转速为750r/min。
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
当采用原料为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得到的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收率为99.1%,含量为97.2%。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料包括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按照质量比投入四囗玻璃反应瓶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将四口玻璃反应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步骤3:用温度计对加热装置上的混合物进行测温,使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110℃;
步骤4:使用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h;
步骤5:将混合物副反应后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进行冷却;
步骤6:冷却后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
在步骤1中,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的质量比为1:0.33:2:0.038。
在步骤2中,加热装置为电热套。
在步骤4中,搅拌装置为电动搅拌器,所述电动搅拌器的转速为800r/min。
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
当采用原料为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得到的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收率为99.1%,含量为97.2%。
根据实验表明,该白纹伊蚊引诱剂有很好的持效期和良好引诱效果。实验实施例:
实验地点:江苏宜兴竹林。
试验器材:BG-trap,白纹伊蚊引诱剂
试验分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BG-trap,重复三次。其中试验组每个Trap+引诱剂2g;对照组不加引诱剂。
试验点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区域间隔10米以上,组内每个Trap间隔至少10米。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捕获蚊虫数量记录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Trap捕蚊数量
Figure BDA0002708161600000071
从表1可以看出:放置本发明制备的白纹伊蚊引诱剂的试验组引诱白纹伊蚊数明显多于没有放置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对照组,表明白纹伊蚊引诱剂对白纹伊蚊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
使用方法
化学反应仪器:电动搅拌器,四囗玻璃反应瓶,温度计和电热套。
反应原料:碳酸氢铵1份(碳酸氢铵可以替换为碳酸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钠、碳酸钾或碳酸钙,首选碳酸氢铵。)
正己酸0.33份(正己酸可以替换为正丙酸、正丁酸、正戊酸、正庚酸或正辛酸,首选正己酸。)
2-羟基丙酸2份(2-羟基丙酸可以替换为2-羟基丁酸、2-羟基戊酸或2-羟基己酸,首选2-羟基丙酸。)
1-辛烯-3-醇0.038份(1-辛烯-3-醇可以替换为1-戊烯-3-醇、1-己烯-3-醇或1-庚烯-3-醇,首选1-辛烯-3-醇。)
投入四口玻璃反应瓶中;
通过升温在100℃~110℃;
搅拌10h;
将副反应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
冷到室温;
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
收率99.1%,含量97.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原料包括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按照质量比投入四囗玻璃反应瓶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将四口玻璃反应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对混合物进行加热;
步骤3:用温度计对加热装置上的混合物进行测温,使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100~110℃;
步骤4:使用搅拌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10h;
步骤5:将混合物副反应后放出二氧碳和水反应完全后进行冷却;
步骤6:冷却后得到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碳酸氢铵、正己酸、2-羟基丙酸和1-辛烯-3-醇的质量比为1:0.33:2:0.0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加热装置为电热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搅拌装置为电动搅拌器,所述电动搅拌器的转速为700~80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原料为碳酸氢铵1份、正己酸0.33份、2-羟基丙酸2份、1-辛烯-3-醇0.038份得到的引诱剂2-羟基丙酸铵产品收率为99.1%,含量为97.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中碳酸氢铵可以替换为碳酸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钠、碳酸钾或碳酸钙,首选碳酸氢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中正己酸可以替换为正丙酸、正丁酸、正戊酸、正庚酸或正辛酸,首选正己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中2-羟基丙酸可以替换为2-羟基丁酸、2-羟基戊酸或2-羟基己酸,首选2-羟基丙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中1-辛烯-3-醇可以替换为1-戊烯-3-醇、1-己烯-3-醇或1-庚烯-3-醇,首选1-辛烯-3-醇。
CN202011046480.7A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6409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6480.7A CN112640905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6480.7A CN112640905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905A true CN112640905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6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6480.7A Pending CN112640905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090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6496A (zh) * 2005-02-25 2006-10-18 贝多吉恩研究公司 使用1-烯-3-醇(r)-(-)-异构体的诱蚊方法及组合物
CN101018756A (zh) * 2004-06-17 2007-08-15 普拉克生化公司 由含乳酸镁的介质制备乳酸或乳酸盐的方法
CN101536683A (zh) * 2002-05-08 2009-09-23 伍德斯特里姆公司 利用引诱剂诱捕飞虫的系统
CN102246820A (zh) * 2011-07-14 201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白纹伊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0812A (zh) * 2015-05-20 2015-08-26 北京恩成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乳酸铵固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683A (zh) * 2002-05-08 2009-09-23 伍德斯特里姆公司 利用引诱剂诱捕飞虫的系统
CN101018756A (zh) * 2004-06-17 2007-08-15 普拉克生化公司 由含乳酸镁的介质制备乳酸或乳酸盐的方法
CN1846496A (zh) * 2005-02-25 2006-10-18 贝多吉恩研究公司 使用1-烯-3-醇(r)-(-)-异构体的诱蚊方法及组合物
CN102246820A (zh) * 2011-07-14 201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白纹伊蚊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0812A (zh) * 2015-05-20 2015-08-26 北京恩成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乳酸铵固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ssoko et al. Frequent sugar feeding behavior by Aedes aegypti in Bamako, Mali makes them ideal candidates for control with attractive toxic sugar baits (ATSB)
CN104472527B (zh) 一种具有诱虫作用的呋虫胺杀虫剂
Russell et al. The encyclopedia of medical and veterinary entomology
Koenraadt et al. The role of volatiles in aggregation and host-seeking of the haematophagous poultry red mite Dermanyssus gallinae (Acari: Dermanyssidae)
CN106688729B (zh) 一种利用信息素与捕食性天敌联合防治蓟马类害虫的方法
CN102599193A (zh) 柑橘大实蝇食物诱杀剂
WO2016119274A1 (zh) 一种捕蚊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
Mehnaz et al. Natural control perspectives of Dermanyssus gallinae in poultry.
CN106305773A (zh) 一种诱蚊剂
CN113693066A (zh) 黄花菜蓟马诱捕剂活性组分、诱捕剂及诱捕方法
CN112640905A (zh) 一种高效白纹伊蚊引诱剂的制备方法
CN110367254A (zh) 一种长效的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
CN107372497B (zh) 一种银纹夜蛾引诱剂及其应用方法
KR102323497B1 (ko) 해충 기피제 조성물
CN107873707A (zh) 一种黄地老虎性信息素及其用途
Zh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verification of an aggregation pheromone from the white-spotted flower chafer, 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 (Coleoptera: Scarabaeidae)
CN107279140A (zh) 一种八字地老虎性引诱剂及其用途
CN102812963A (zh) 一种除害虫熏蒸剂及其在板栗熏蒸除害中的应用
Pinto et al. Chapter 11: Host-seeking behaviour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sand flies
US20190021340A1 (en) Fly repellent,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ts use in fly repellency
CN105052924A (zh) 柠条尺蠖性诱剂
Mortazavi et al. Effect of some diets on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Apomyelois ceratoniae in laboratory and efficiency of natural pheromone traps in pomegranate orchards
Nayani et al. Abiotic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c constituents of oviposition sites as oviposition attractants and stimulants for gravid female stable flies, Stomoxys calcitrans
CN113598184B (zh) 一种能防治红火蚁的固体饵剂
CN108244137A (zh) 一种诱蚊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