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0204A - 组合天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组合天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0204A
CN112640204A CN201980056792.5A CN201980056792A CN112640204A CN 112640204 A CN112640204 A CN 112640204A CN 201980056792 A CN201980056792 A CN 201980056792A CN 112640204 A CN112640204 A CN 112640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radiation pattern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7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0204B (zh
Inventor
白亨一
卢振元
林琪祥
金成昡
白青夏
任东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o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40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0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03Printed circuit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组合天线模块,该组合天线模块用于通过在无线电力传输天线的内周区域中形成用于短距离通信的环路图案来防止短距离通信天线出现遮蔽。所提出的组合天线模块包括被设置在基底基板上的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和用于短距离通信的辐射图案,其中,针对用于短距离通信的辐射图案而使用于进入和离开的穿过路径是不同的,以便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内周形成环路图案。

Description

组合天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组合天线模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被安装在移动终端上并执行无线电力传输和近场通信的组合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移动电话、PDA、PMP、导航设备和膝上型计算机等的移动终端除了提供了诸如通话、视频/音乐播放以及道路导航等的基本功能之外,还提供了诸如DMB、无线互联网以及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的功能。因此,移动终端配备有用于无线通信(诸如无线互联网和蓝牙)的多条天线。
近来,诸如通过近场通信进行信息交换以及使用无线电力传输进行充电的功能被应用于移动终端。
为此,在移动终端上额外安装有用于近场通信方法的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天线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无线电力传输(WPC(Wireless PowerConsortium))天线。
近场通信天线和无线电力传输天线由共用一块印刷电路板的组合天线模块组成。在这种情况下,近场通信天线被设置在无线电力传输天线的外部。因此,问题在于,由于环路的尺寸增大,因此在近场通信天线的内周区域中产生遮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提出本公开以解决上述常规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天线模块,该组合天线模块通过在无线电力传输天线的内周区域中形成用于近场通信的环路图案来防止在近场通信天线中产生遮蔽。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包括:基底基板;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被设置在基底基板上;以及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该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被设置在基底基板上,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并且在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形成的环路的内部区域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其中,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通过其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跨越路径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通过其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离开的跨越路径是不同的。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被设置在基底基板的上表面上,并且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在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中形成有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穿过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图案跨越路径与第二图案跨越路径间隔开。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彼此不平行,或者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被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包括形成在基底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辐射图案以及被设置成在基底基板的上表面上与第一辐射图案间隔开的第二辐射图案。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可以是第一辐射图案与第二辐射图案之间的空间。
第二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可以与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间隔开,并且可以被设置成面向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
第二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可以与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间隔开,并且可以被设置成面向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以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
第一辐射图案可以包括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的多条第一辐射线。第二辐射图案可以包括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的多条第二辐射线。
多条第一辐射线的第一端部部分和多条第二辐射线的第一端部部分可以间隔开,并且被设置成面向彼此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多条第一辐射线的第二端部部分和多条第二辐射线的第二端部部分可以间隔开,并且被设置成面向彼此以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被设置在基底基板的下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可以通过贯穿基底基板的通孔进行电连接。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可以包括被设置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外部的外部辐射图案,以及被设置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内且连接到外部辐射图案的内部环路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辐射图案可以通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并且可以电连接到内部环路图案。内部环路图案可以通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间隔开的第二图案跨越路径而离开以到达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外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组合天线模块具有如下效果:尽管通过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天线的内周区域中形成用于近场通信的环路图案来增大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的环路的尺寸,该组合天线模块也可以防止在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的内周区域中产生遮蔽。
此外,组合天线模块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当内部环路形成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天线的内部区域上时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不同,因此改进了内部环路图案的识别性能。
此外,组合天线模块具有如下效果:尽管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天线的环路的内部区域变窄,但由于当内部环路形成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天线的内部区域上时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不同,该组合天线模块可以保持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对一个或多个参考物的识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4至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7至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10至图12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的近场通信性能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最优选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便具体地描述该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现本公开的技术精神。首先,在给每个附图中的部件添加附图标记时,应当注意,即使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也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另外,在描述本公开时,当确定对相关的公知构造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公开的主旨变得模糊时,将省略对相关的公知构造或功能的详细描述。
此外,在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时,当写到任何结构被设置或形成在另一结构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时,这种写法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这些结构彼此发生接触的情况,还包含这些结构之间插入有第三结构的情况。
通用的组合天线模块被设计成使得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被设置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外部。
因此,如果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的尺寸增加,则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可能包括遮蔽区域,在该遮蔽区域中,识别距离性能降低,或者在具有小尺寸(例如,约20mm×20mm的尺寸)的标签中不可能实现通信。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通过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内形成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延伸的内部环路图案来防止在近场通信时产生遮蔽区域。
参考图1至图3,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中,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一个图案跨越路径PCR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并且在用于无线电力通信的辐射图案120内形成内部环路图案132。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被构造成包括基底基板1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以及端子部分140。
基底基板110由薄膜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110由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110由诸如薄膜、片或薄膜基板的薄膜柔性材料形成。基底基板1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基底基板110可以被表示为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片。基底基板11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不同地使用作为薄膜材料并且可以形成构成天线的金属图案或线圈图案的材料。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形成在基底基板110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被构造成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第一环路,该第一环路在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在这种情况下,缠绕轴线是与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正交的虚拟轴线。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被断开以形成图案跨越路径PCR。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并且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图案跨越路径PCR。
图案跨越路径PCR是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穿过以便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第一环路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132的路径。图案跨越路径PCR被形成为从缠绕轴线向基底基板110的外周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图案跨越路径PCR是一个空间,该空间属于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在该空间中未形成有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中,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中仅形成有一条图案跨越路径PCR。因此,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一条图案跨越路径PCR进入和离开,并且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内形成内部环路图案132。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下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以如下环路的形式形成,该环路在基底基板110的下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
同时,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缠绕相同的缠绕轴线,并且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插入有基底基板1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通过通孔进行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通孔沿从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到基底基板的下表面的方向贯穿基底基板110,并且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进行电耦接。通孔可以被构造成多个,以便稳定地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进行电耦接。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上。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被设置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外部。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第二环路,该第二环路在基底基板110的上表面上沿着基底基板110的外周进行多次盘绕。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图案跨越路径PCR进入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内部环路图案132,该内部环路图案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图案跨越路径PCR从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部。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可以在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背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穿过基底基板110的背面之后通过图案跨越路径PCR离开。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连接图案CP1。
第一连接图案CP1的第一端部部分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第一连接图案CP1的第二端部部分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端子部分140的第四端子图案TP4。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可以形成由端子图案TP穿过的端子跨越路径TCR,以便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耦接到端子部分14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二环路。第二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端子跨越路径TCR。
端子跨越路径TCR是指如下一条路径:端子图案TP通过该路径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以便电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端子跨越路径TCR被形成为使得端子图案TP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端子跨越路径TCR是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的第二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绕道通过在端子跨越路径TCR中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连接图案CP2和第三连接图案CP3而形成第二环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二连接图案CP2和第三连接图案CP3。
端子部分140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突出区域112上。用于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耦接到外部基板的多个端子图案TP被设置在端子部分140上。
端子部分140包括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突出区域112中的第一端子图案TP1至第四端子图案TP4。
第一端子图案TP1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突出区域1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的第二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一环路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的第一端部部分。
第二端子图案TP2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突出区域1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第二端部部分。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图案跨越路径PCR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的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内侧上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124。
第三端子图案TP3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突出区域1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三端子图案TP3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的被设置在第二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二环路中的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下表面上的第四连接图案CP4形成。
第四端子图案TP4形成在基底基板110的突出区域1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的第二端部部分。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图案跨越路径PCR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的被设置在内部环路图案132的最外侧上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通孔连接到第一连接图案CP1,第一连接图案CP1电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的第二端部部分。
端子部分14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该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在突出区域112中被设置在基底基板110的下表面上。第五端子图案TP5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端子图案TP1。第六端子图案TP6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二端子图案TP2。第七端子图案TP7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三端子图案TP3。第八端子图案TP8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可以防止在近场通信时产生遮蔽区域,这是因为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130通过一条图案跨越路径PCR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和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122离开,以及形成内部环路图案132。
然而,在最近的无线充电技术的情况下,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120形成的环路(第一环路)的内径的尺寸减小,以便除了用于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充电之外,还用于在移动终端与可穿戴式终端之间进行充电。因此,如果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则由于内部环路图案132变得太小而导致识别性能可能劣化(降低)。
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中,为了形成内部环路图案,进入和离开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内部区域的路径不同,从而改进内部环路图案的识别性能。
参考图4至图6,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200中,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以形成内部环路,并且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离开到达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以彼此不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被示出为以“V”形的形状进行设置。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200被构造成包括基底基板2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以及端子部分240。
基底基板210由薄膜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210由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210由诸如薄膜、片或薄膜基板的薄膜柔性材料形成。基底基板2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基底基板210可以被示为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片。基底基板21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不同地使用作为薄膜材料并且可以形成构成天线的金属图案或线圈图案的材料。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形成在基底基板210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被构造成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上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第一环路,该第一环路在基底基板210的上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在这种情况下,缠绕轴线是与基底基板2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正交的虚拟轴线。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被断开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间隔开的位置处被断开,从而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间隔开的位置处开口,从而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
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是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穿过以便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第一环路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的路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从缠绕轴线向基底基板210的外周的方向延伸,并且跨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是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的第一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
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以彼此不平行的方式形成。即,联接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缠绕轴线的虚拟线与联接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和缠绕轴线的虚拟线之间的内角形成为约小于180°。因此,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围绕缠绕轴线具有“V”形的形状。
可以基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分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第一图案是属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与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之间的内角的位置处的图案。第二图案是属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与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之间的外角的位置处的图案。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下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以一种环路的形式形成,该环路在基底基板210的下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
同时,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缠绕相同的缠绕轴线,并且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插入有基底基板2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通过通孔进行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通孔沿从基底基板210的上表面到基底基板的下表面的方向贯穿基底基板210,并且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进行电耦接。通孔可以被构造成多个,以便稳定地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进行电耦接。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上表面上。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环绕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外部和内部区域,并形成第二环路。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内部区域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
为了形成第二环路和内部环路图案232,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并且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该内部环路图案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然后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并且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离开到达外部。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描述了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第一环路并且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从第一环路离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可以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进入第一环路,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从第一环路离开。
例如,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背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电连接到端子部分240的第三端子图案TP3。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在基底基板210上沿着基底基板210的外周进行盘绕,然后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围绕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从而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在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之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第二连接图案CP2经由基底基板210的背面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周。
此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经由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重复进入和离开第一环路并且通过第三连接图案CP3和第四连接图案CP4经过基底基板210的背面行进而形成第二环路。在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离开之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可以形成由端子图案TP穿过的端子跨越路径TCR,以便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耦接到端子部分24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环绕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外部和内部区域,并形成第二环路。第二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端子跨越路径TCR。
端子跨越路径TCR是指如下路径:端子图案TP通过该路径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以便电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端子跨越路径TCR被形成为使得端子图案TP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端子跨越路径TCR是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形成的第二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从端子跨越路径TCR绕道至基底基板210的下表面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第五连接图案CP5和第六连接图案CP6而形成第二环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连接图案CP1、第五连接图案CP5和第六连接图案CP6。
端子部分240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突出区域212中。用于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耦接到外部基板的多个端子图案TP被设置在端子部分240上。
端子部分240包括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突出区域212中的第一端子图案TP1至第四端子图案TP4。
第一端子图案TP1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突出区域2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形成的第二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一环路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的第一端部部分。
第二端子图案TP2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突出区域2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第二端部部分。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图案跨越路径PCR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的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内侧上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224。
第三端子图案TP3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突出区域2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三端子图案TP3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的被设置在第二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二环路中的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形成。
第四端子图案TP4形成在基底基板210的突出区域2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的第二端部部分。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图案跨越路径PCR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2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的被设置在内部环路图案232的最内侧上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通孔连接到第四连接图案CP4,第四连接图案CP4电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的第二端部部分。
端子部分24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该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在突出区域212中被设置在基底基板210的下表面上。第五端子图案TP5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端子图案TP1。第六端子图案TP6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二端子图案TP2。第七端子图案TP7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三端子图案TP3。第八端子图案TP8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200中,为了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230通过以“V”形的形状形成的两条路径(即,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和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220离开。因此,由于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不同,可以改进内部环路图案232的识别性能。
参考图7至图9,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300中,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形成内部环路,并且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离开到达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示出为被设置在同一条线上并且以直线(“-”)的形状设置。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300被构造成包括基底基板3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以及端子部分340。
基底基板310由薄膜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310由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310由诸如薄膜、片或薄膜基板的薄膜柔性材料形成。基底基板3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基底基板310可以被表示为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片。基底基板31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不同地使用作为薄膜材料并且可以形成构成天线的金属图案或线圈图案的材料。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形成在基底基板310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被构造成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上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形成第一环路,该第一环路在基底基板310的上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在这种情况下,缠绕轴线是与基底基板3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正交的虚拟轴线。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被断开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间隔开的位置处被断开,从而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间隔开的位置处开口,从而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
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是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穿过以便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第一环路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的路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从缠绕轴线向基底基板310的外周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是如下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形成的第一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
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设置在穿过缠绕轴线的虚拟直线上。联接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缠绕轴线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的虚拟线形成一条直线。在这种情况下,联接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缠绕轴线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的虚拟线被设置成与基底基板310的形成有端子部分340的一个面相平行。因此,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相对于缠绕轴线具有直线(“-”)的形状。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间隔开的位置处被断开,从而形成第一端子跨越路径TCR1。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间隔开的位置处开口,从而形成第一端子跨越路径TCR1。
可以基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和第一端子跨越路径TCR1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分成第一图案至第三图案。第一图案是属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与第一端子跨越路径TCR1之间的图案。第二图案是属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并且被设置在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与第一端子跨越路径TCR1之间的图案。第三图案是属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并且被设置在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与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之间的图案。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以一种环路的形式形成,该环路在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
同时,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缠绕相同的缠绕轴线,并且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插入有基底基板3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通过通孔进行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通孔沿从基底基板310的上表面到基底基板的下表面的方向贯穿基底基板310,并且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进行电耦接。通孔可以被构造成多个,以便稳定地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进行耦接。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上表面上。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环绕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外部和内部区域,并形成第二环路。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内部区域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
为了形成第二环路和内部环路图案332,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并且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该内部环路图案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然后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并且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离开到达外部。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描述了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第一环路并且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从第一环路离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可以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进入第一环路,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从第一环路离开。
例如,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背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电连接到端子部分340的第三端子图案TP3。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在基底基板310上沿着基底基板310的外周进行盘绕,并且通过第二连接图案CP2经由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形成第二环路。在形成第二环路之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形成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围绕缠绕轴线以预定次数进行盘绕,并且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三连接图案CP3经由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在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之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周。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第四连接图案CP4经由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可以形成由端子图案TP穿过的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以便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耦接到端子部分34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环绕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外部和内部区域,并形成第二环路。第二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
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是指如下路径:端子图案TP通过该路径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以便电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的路径。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被形成为使得端子图案TP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是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形成的第二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从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绕道至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和第二连接图案CP2而形成第二环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连接图案CP1和第二连接图案CP2。
端子部分340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突出区域312中。用于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耦接到外部基板的多个端子图案TP被设置在端子部分340上。
端子部分340包括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突出区域312中的第一端子图案TP1至第四端子图案TP4。
第一端子图案TP1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突出区域3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形成的第二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一环路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的第一端部部分。
第二端子图案TP2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突出区域3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第二端部部分。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第一端子跨越路径TCR1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被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322的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内侧上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324。
第三端子图案TP3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突出区域3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三端子图案TP3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的被设置在第二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在该第二环路中,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形成。
第四端子图案TP4形成在基底基板310的突出区域3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的第二端部部分。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第二端子跨越路径TCR2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形成的第二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的第二端部部分。
端子部分34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该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在突出区域312中被设置在基底基板310的下表面上。第五端子图案TP5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端子图案TP1。第六端子图案TP6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二端子图案TP2。第七端子图案TP7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三端子图案TP3。第八端子图案TP8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300中,为了形成内部环路图案332,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330通过以直线(“-”)的形状形成的两条路径(即,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和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320离开。因此,由于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不同,可以改进内部环路图案332的识别性能。
参考图10至图12,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400中,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形成内部环路,并且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离开到达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示出为在同一条线上并且以斜线(“/”)的形状设置。
为此,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400被构造成包括基底基板4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以及端子部分440。
基底基板410由薄膜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410由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片状材料形成。基底基板410由诸如薄膜、片或薄膜基板的薄膜柔性材料形成。基底基板4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基底基板410可以被表示为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片。基底基板41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不同地使用作为薄膜材料并且可以形成构成天线的金属图案或线圈图案的材料。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形成在基底基板410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被构造成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上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第一环路,该第一环路在基底基板410的上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在这种情况下,缠绕轴线是与基底基板4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正交的虚拟轴线。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被断开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环路形状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间隔开的位置处被断开,从而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沿着缠绕轴线进行盘绕,以形成第一环路。第一环路的一部分在与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间隔开的位置处开口,从而形成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
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是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穿过以便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第一环路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的路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从缠绕轴线向基底基板410的外周的方向延伸,并且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是如下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的第一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
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设置在穿过缠绕轴线的虚拟直线上。联接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缠绕轴线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的虚拟线形成一条直线。在这种情况下,联接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缠绕轴线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的虚拟线被设置成与基底基板410的形成有端子部分440的一个面不平行。因此,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被形成为相对于缠绕轴线具有斜线(“/”)的形状。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以一种环路的形式形成,该环路在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上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
同时,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缠绕相同的缠绕轴线,并且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插入有基底基板410。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通过通孔进行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通孔沿从基底基板410的上表面到基底基板的下表面的方向贯穿基底基板410,并且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进行电耦接。通孔可以被构造成多个,以便稳定地对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和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进行耦接。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上表面上。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在基底基板410上沿着基底基板410的外周进行盘绕,并且形成第二环路。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环绕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外部,并形成第二环路。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在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内部区域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
为了形成第二环路和内部环路图案432,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并且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该内部环路图案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沿着缠绕轴线进行多次盘绕,然后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穿过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并且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离开到达外部。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描述了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第一环路并且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从第一环路离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可以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进入第一环路,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从第一环路离开。
例如,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背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电连接到端子部分440的第三端子图案TP3。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在基底基板410上沿着基底基板410的外周进行盘绕,然后通过第二连接图案CP2和第三连接图案CP3经由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形成第二环路。在形成第二环路之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进入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的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在第一环路的内部区域中围绕缠绕轴线以预定次数进行盘绕,并且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四连接图案CP4和第五连接图案CP5经由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在这种情况下,第四连接图案CP4和第五连接图案CP5可以并联地连接到内部环路图案432。在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之后,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离开到达第一环路的外周,并且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可以形成由端子图案TP穿过的端子跨越路径TCR,以便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耦接到端子部分440。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由多条辐射线组成。多条辐射线环绕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外部,并且形成第二环路。第二环路的一部分开口,以形成端子跨越路径TCR。
端子跨越路径TCR是指如下路径:端子图案TP通过该路径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以便电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端子跨越路径TCR被形成为使得端子图案TP穿过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端子跨越路径TCR是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在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形成的第二环路中未形成有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从端子跨越路径TCR绕道至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至第三连接图案CP3而形成第二环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连接图案CP1至第三连接图案CP3。
端子部分440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突出区域412中。用于将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和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耦接到外部基板的多个端子图案TP被设置在端子部分440上。
端子部分440包括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突出区域412中的第一端子图案TP1至第四端子图案TP4。
第一端子图案TP1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突出区域4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及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形成的第二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一环路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图案TP1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的第一端部部分。
第二端子图案TP2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突出区域4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第二端部部分。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的被设置在第一环路的最内侧上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端子图案TP2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424。
第三端子图案TP3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突出区域4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三端子图案TP3通过通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的被设置在第二环路的最外侧上的第一端部部分,该第二环路中的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图案CP1形成。
第四端子图案TP4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突出区域412中,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的第二端部部分。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端子跨越路径TCR穿过由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形成的第二环路,通过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穿过由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422形成的第一环路,并且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的第二端部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端子图案TP4通过形成在基底基板410的背面上的第五连接图案CP5连接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的第二端部部分。
端子部分44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该第五端子图案TP5至第八端子图案TP8在突出区域412中被设置在基底基板410的下表面上。第五端子图案TP5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一端子图案TP1。第六端子图案TP6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二端子图案TP2。第七端子图案TP7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三端子图案TP3。第八端子图案TP8通过通孔电连接到第四端子图案TP4。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400中,为了形成内部环路图案432,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430通过以斜线(“/”)的形状形成的两条路径(即,第一图案跨越路径PCR1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PCR2)进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和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420离开。因此,由于使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不同,可以改进内部环路图案432的识别性能。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200、300和400中形成的内部环路图案132、232、332和432所在的区域中的识别距离性能的测量数据。
参考图13,可以看出,与第一实施例的其中内部环路图案132是通过一条跨越路径形成的组合天线模块100的识别距离性能相比,提高了第二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各自具有两条跨越路径并且进入不同路径且从不同路径离开的组合天线模块200、300和400的识别距离性能。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组合天线模块100、200、300和400可以通过分别形成内部环路图案132、232、332和432而防止在近场通信时产生遮蔽区域,并且可以在形成内部环路图案232、332和432时通过使进入跨越路径和离开跨越路径不同来改进识别距离性能。
如上所述,尽管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修改,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实践各种经改变的示例和经修改的示例。

Claims (15)

1.一种组合天线模块,所述组合天线模块包括:
基底基板;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被设置在所述基底基板上;以及
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所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被设置在所述基底基板上,并且穿过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以在由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形成的环路的内部区域中形成内部环路图案,
其中,所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通过其进入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跨越路径与所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通过其从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离开的跨越路径是不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包括被设置在所述基底基板的上表面上的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并且
其中,在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中形成有由所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穿过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第二图案跨越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与所述第二图案跨越路径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所述第二图案跨越路径彼此不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所述第二图案跨越路径被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包括:
形成在所述基底基板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辐射图案;以及
被设置成在所述基底基板的上表面上与所述第一辐射图案间隔开的第二辐射图案,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和所述第二图案跨越路径是所述第一辐射图案与所述第二辐射图案之间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与所述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被设置成面向所述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与所述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二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被设置成面向所述第一辐射图案的第二端部部分以形成所述第二图案跨越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图案包括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的多条第一辐射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辐射图案包括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的多条第二辐射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辐射线的第一端部部分和所述多条第二辐射线的第一端部部分彼此间隔开,并且被设置成面向彼此以形成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并且
其中,所述多条第一辐射线的第二端部部分和所述多条第二辐射线的第二端部部分彼此间隔开,并且被设置成面向彼此以形成所述第二图案跨越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进一步包括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被设置在所述基底基板的下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一辐射图案和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第二辐射图案通过贯穿所述基底基板的通孔进行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用于近场通信的辐射图案包括:
被设置在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外部的外部辐射图案,
并且其中,所述内部环路图案被设置在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内并且连接到所述外部辐射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外部辐射图案通过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第一图案跨越路径进入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内部区域,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内部环路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天线模块,
其中,所述内部环路图案通过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与所述第一图案跨越路径间隔开的第二图案跨越路径而离开以到达所述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辐射图案的外部。
CN201980056792.5A 2018-08-31 2019-08-30 组合天线模块 Active CN112640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03889 2018-08-31
KR20180103889 2018-08-31
PCT/KR2019/011216 WO2020046074A2 (ko) 2018-08-31 2019-08-30 콤보 안테나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204A true CN112640204A (zh) 2021-04-09
CN112640204B CN112640204B (zh) 2024-01-19

Family

ID=69645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792.5A Active CN112640204B (zh) 2018-08-31 2019-08-30 组合天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9401B2 (zh)
KR (1) KR102178575B1 (zh)
CN (1) CN112640204B (zh)
WO (1) WO202004607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6777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Stmicroelectronic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Nfc reader with nfc antenna and wireless charging antenn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3011B2 (en) 2019-11-27 2022-04-12 AQ Corporation Smartphone antenna in flexible PCB
KR102565875B1 (ko) * 2020-03-25 2023-08-11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무선 전력 송수신용 안테나 모듈
KR102564795B1 (ko) * 2020-06-10 2023-08-08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콤보 안테나 모듈
CN116806397A (zh) * 2021-02-05 2023-09-26 阿莫先恩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
KR102562996B1 (ko) * 2021-07-05 2023-08-04 주식회사 썬웨이커뮤니케이션코리아 마그넷 타입 콤보 안테나 모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21694A (ko) * 2014-02-03 2014-02-2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이중모드 안테나
KR20150010063A (ko) * 2013-07-18 2015-01-28 주식회사 이그잭스 근거리 통신용 안테나 구조물
KR20150045985A (ko) * 2015-04-15 2015-04-29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이중 모드 안테나용 인쇄 회로 기판, 이중 모드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
US20150318711A1 (en) * 2012-12-12 2015-11-05 Ls Cable & System Ltd.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and dual mode antenna comprising same
CN106992362A (zh) * 2012-05-31 2017-07-28 Ls电线有限公司 双模天线以及使用该双模天线的用户终端
CN107851881A (zh) * 2015-07-06 2018-03-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和nfc 通信的无线天线及应用其的无线终端
US20180159598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module
CN108140927A (zh) * 2015-09-16 2018-06-08 阿莫技术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天线模块及具有该近场通信天线模块的便携终端
KR20180062929A (ko) * 2016-12-01 2018-06-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5847B1 (ko) 2004-11-23 2005-08-03 (주)제이티 루프 안테나를 형성한 탈착식 배터리 커버 및 이를 적용한비접촉식 무선 결제용 휴대폰
US9607757B2 (en) * 2011-11-02 2017-03-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il, transmission coil, and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US9553476B2 (en) * 2012-03-23 2017-01-24 Lg Innotek Co., Ltd. Antenna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112383B2 (ja) * 2012-06-28 2017-04-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KR101508172B1 (ko) * 2012-11-05 2015-04-08 주식회사 아이엠텍 무선충전을 겸한 nfc(근거리 이동통신)용 안테나의 회로기판
JP5985366B2 (ja) * 2012-11-15 2016-09-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複合コイル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KR102017669B1 (ko) * 2013-08-29 2019-10-21 주식회사 위츠 무선 전력 전송용 코일형 유닛, 무선 전력 전송장치, 전자기기 및 무선전력 전송용 코일형 유닛의 제조방법
KR101762778B1 (ko) * 2014-03-04 2017-07-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및 통신 기판 그리고 무선 충전 및 통신 장치
KR101640023B1 (ko) * 2015-01-13 2016-07-18 주식회사 아이엠텍 휴대 단말기용 무선통신 이중 안테나
US9991744B2 (en) * 2015-07-03 2018-06-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985465B2 (en) * 2015-08-19 2021-04-20 Nucurrent, Inc. Multi-mode wireless antenna configurations
US10923807B2 (en) * 2015-11-05 2021-02-16 Amotech Co., Ltd. Combo type antenna module
KR102550706B1 (ko) * 2016-07-20 2023-07-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코일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29541A (ko) * 2016-09-12 2018-03-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자성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KR102524872B1 (ko) * 2016-11-01 2023-04-24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안테나 모듈
CN109088162B (zh) * 2018-08-17 2024-02-20 深圳市嘉姆特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及辐射兼用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KR102566140B1 (ko) * 2018-11-22 2023-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362A (zh) * 2012-05-31 2017-07-28 Ls电线有限公司 双模天线以及使用该双模天线的用户终端
US20150318711A1 (en) * 2012-12-12 2015-11-05 Ls Cable & System Ltd. Antenna for wireless power, and dual mode antenna comprising same
KR20150010063A (ko) * 2013-07-18 2015-01-28 주식회사 이그잭스 근거리 통신용 안테나 구조물
KR20140021694A (ko) * 2014-02-03 2014-02-2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이중모드 안테나
KR20150045985A (ko) * 2015-04-15 2015-04-29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이중 모드 안테나용 인쇄 회로 기판, 이중 모드 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
CN107851881A (zh) * 2015-07-06 2018-03-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充电和nfc 通信的无线天线及应用其的无线终端
CN108140927A (zh) * 2015-09-16 2018-06-08 阿莫技术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天线模块及具有该近场通信天线模块的便携终端
US20180159598A1 (en) * 2016-12-01 2018-06-07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module
KR20180062929A (ko) * 2016-12-01 2018-06-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모듈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昱: "2.4GHz RFID阅读器射频前端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6777A1 (en) * 2021-05-13 2022-11-17 Stmicroelectronic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Nfc reader with nfc antenna and wireless charging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39401B2 (en) 2022-12-27
WO2020046074A2 (ko) 2020-03-05
US20210328628A1 (en) 2021-10-21
KR102178575B1 (ko) 2020-11-13
KR20200026140A (ko) 2020-03-10
CN112640204B (zh) 2024-01-19
WO2020046074A3 (ko)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40204B (zh) 组合天线模块
US9673509B2 (en) Antenna module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portable terminal comprising same
CN108496275B (zh) 层叠式天线模块
CN105048075A (zh) 天线装置
US10601136B2 (en) Antenna module
US10923802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2000077928A (ja) ループアンテナ及びデータキャリア
CN105048096A (zh) 天线装置
CN111433974B (zh) 天线模块
KR102524872B1 (ko) 안테나 모듈
US9917350B2 (en) Multi loop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150106701A (ko) 휴대 단말기, nfc 안테나용 휴대 단말기 케이스
US11171420B2 (en) Antenna module
US11631937B2 (en) Combo antenna module
JP2011249936A (ja) 近接型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機器
US10698455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021147B1 (ko) 안테나 모듈
EP4142049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968632B1 (ko) 안테나 모듈
KR102529467B1 (ko) 안테나 모듈
KR20150007074A (ko)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