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746A - 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746A
CN112639746A CN201880096973.6A CN201880096973A CN112639746A CN 112639746 A CN112639746 A CN 112639746A CN 201880096973 A CN201880096973 A CN 201880096973A CN 112639746 A CN112639746 A CN 112639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base
record
unit
storage area
reco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69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服部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Digital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Digital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Digital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39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06F16/162Delete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3Details of arch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34Details of monitoring file system events, e.g. by the use of hooks, filter drivers, lo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2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 G06F16/1824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implemented using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NAS] archite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数据库装置具备数据库、设定部、第一登记部以及删除部。数据库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在多个存储区域的至少一个存储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记录。设定部基于记录的状态将时机设定为用于将存储于数据库的记录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的阈值期限。第一登记部将多个存储区域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所设定的阈值期限以前的所述存储区域确定为存档对象。而且,第一登记部将所确定的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记录登记至存档文件。删除部将已被登记至存档文件的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记录从该存储区域删除。

Description

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对依次登记有大量数据的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例如,作为将数据库的容量抑制得适当且对长期数据进行管理的功能,公知有一种数字存档(digital archive)功能。
例如,公开有一种如下所述的技术:准备2个数据库,检索一方的数据库内的有效期限过期的数据并登记到另一方的数据库,并且从该一方的数据库检索有效期限过期的数据并删除。另外,公开了一种对数据库内的信息定期进行快照(snap shot)取得并以块(block)单位将快照取得的信息压缩以及加密而储存到其他数据库的技术。另外,关于数据库内的有效期限内的数据,公开了一种使有效期限过期的数据的检索以及更新无效、进行将新的数据向有效期限过期的数据的位置插入、将该有效期限过期的数据删除的技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数据库管理时的处理负荷很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23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445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493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数据库管理的负荷减轻的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包括数据库、设定部、第一登记部以及删除部。数据库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在多个所述存储区域的至少一个存储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记录(record)。设定部基于所述记录的状态而设定定时(timing)来作为用于将存储于所述数据库的所述记录判断为有效期过期的阈值期限。第一登记部将多个所述存储区域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所设定的所述阈值期限以前的所述存储区域确定为存档对象,并将所确定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登记至存档文件。删除部将已被登记至存档文件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从该存储区域删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据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数据库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存档文件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数据库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数据库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存档文件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数据库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数据处理的步骤的序列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数据处理的步骤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硬件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系统1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数据库系统1具备数据库装置10和客户终端12。数据库装置10与客户终端12经由网络14等连接为能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进行通信。
数据库系统1具备1个或者多个客户终端12。在图1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2台客户终端12(客户终端12A、客户终端12B)。但是,数据库系统1所包含的客户终端12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者多个,不限定于2台。
客户终端12是与网络14连接并经由网络14向其他装置发送各种数据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客户终端12例如是电视机、数字相机、DVD播放器、热水器、各种传感器、照明设备、火灾报告器、电话机、监控相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在本实施方式中,客户终端12将测定结果等各种数据按时间序列向数据库装置10依次发送。另外,客户终端12向数据库装置10发送访问请求。访问请求是表示对存储于数据库装置10的数据访问的信号,是表示数据的参照、读取、检索等请求的信号。
数据库装置10是从客户终端12接收各种数据并使用数据库30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管理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数据库装置10从客户终端12依次接收数据并管理接收到的数据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另外,数据库装置10执行与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访问请求对应的处理。
数据库装置10具备控制部20和存储部22。控制部20与存储部22连接为能够收授数据、信号。
存储部22存储各种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22存储日志文件28、数据库30以及存档文件32。日志文件28是对由控制部20执行了的处理进行记录的文件。例如,日志文件28存储从客户终端12发送了的访问请求的接收历史记录、从客户终端12发送了的数据的接收历史记录、由控制部20执行的各种处理的历史记录。数据库30以及存档文件32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控制部20对数据库装置10进行控制。控制部20包括数据库管理部24和存档处理部26。数据库管理部24包括取得部24A、第二登记部24B、设定部24C以及删除部24D。存档处理部26包括第一登记部26A。
数据库管理部24、取得部24A、第二登记部24B、设定部24C、删除部24D、存档处理部26以及第一登记部26A例如由1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实现。
例如,数据库管理部24、取得部24A、第二登记部24B、设定部24C、删除部24D、存档处理部26以及第一登记部26A可以通过使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执行程序、即软件来实现。这些各部也可以由专用的IC(Integrated Circuit)等处理器、即硬件实现。上述各部还可以并用软件以及硬件来实现。在使用多个处理器的情况下,各处理器可以实现各部中的一个,也可以实现各部中的2个以上。
数据库管理部24对数据库30进行管理。数据库30的管理是指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访问请求所对应的对数据库30的访问、被登记至数据库30的后述的记录的更新、删除、检索等。
数据库管理部24包括取得部24A、第二登记部24B、设定部24C以及删除部24D。
取得部24A取得记录。记录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数据是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数据。有效期限是表示数据的有效的期限的信息。有效期限例如由时间戳表示。
例如,每当从客户终端12接收数据时,取得部24A便对接收到的数据赋予有效期限。通过有效期限的赋予,取得部24A取得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记录。
取得部24A只要根据预先决定的条件来对接收到的数据赋予有效期限即可。例如,取得部24A将从数据的接收定时起规定时间(例如,1周、1年、10年等)后的定时赋予为该数据的有效期限。此外,取得部24A也可以预先设定数据的发送源的客户终端12所对应的期间,并将对数据的接收定时加上了该数据的发送源的客户终端12所对应的期间而得到的定时赋予为有效期限。
此外,取得部24A也可以从客户终端12接收被赋予了有效期限的数据。该情况下,取得部24A只要将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带有有效期限的数据作为记录使用即可。
第二登记部24B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向数据库30登记。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30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库30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存储区域例如是能够储存多个记录R的集合的块区域。换言之,存储区域表示将数据库30按数据库管理部24对记录R的每个管理单位预先分割了的各区域。以下,存在将存储区域称为块B来进行说明的情况。此外,也存在块B被称为数据块的情况。记录R如上述那样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
在图2以及后述的图3A~图5B中,t表示定时。在图2中,记录R的每一个所包含的t(t01~t33)分别表示有效期限。其中,t之后所示的数值越大,则表示越晚的(越靠未来侧的)定时。即,t之后所示的数值越大,则表示从过去朝向未来的时间序列方向上的越靠下游侧(越靠未来侧)的定时。同样,在其他图中,也是t之后所示的数值越大,则表示从过去朝向未来的时间序列方向上的越靠下游侧的定时。另外,在图2以及后述的图3A~图5B中,记录R分别包含的“DATA”表示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数据。
在图2中,表示了数据库30包括4个块B(块B1~块B4)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但是,数据库30所具备的块B的数量只要为2个以上即可,并不限定于4个。
另外,数据库30内的多个块B只要是数据库30内的相互不重复的区域即可,尺寸不受限定。即,块B的尺寸只要是预先决定的尺寸即可。另外,多个块B可以是相互相同的尺寸,也可以是不同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多个块B为相同的尺寸(固定长度块)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每当取得部24A取得记录R时,第二登记部24B便将所取得的记录登记到多个块B中的任意一个。因此,数据库30成为在多个块B的至少一个中存储了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记录R。
第二登记部24B只要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R登记到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内的任意一个即可。
例如,第二登记部24B只要每当由取得部24A取得记录R时,便随机选择对所取得的记录R进行登记的对象的块B(块B1~块B4)并将该记录R向所选择的块B登记即可。
另外,例如若由取得部24A取得了记录R,则第二登记部24B可以将记录R向特定的块B登记直至块B的空白容量成为规定比例以下为止,并在该块B的空白容量成为规定比例以下的情况下,向其他块B登记记录R。
另外,第二登记部24B可以以有效期限接近的多个记录R被登记至相同的块B的方式将记录R向块B登记。
该情况下,第二登记部24B只要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R登记至数据库30的多个块B内的、存储了包括与所取得的该记录R中包含的有效期限最接近的有效期限的其他记录R的块B即可。
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第二登记部24B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R登记到已经存储有包括与该记录R所包含的有效期限最接近的有效期限的其他记录R的块B的方式。
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各块B中登记了所包含的有效期限为规定范围内的记录R的组。
此外,取得部24A可以通过对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数据按接收顺序赋予降序的有效期限来取得记录R。而且,第二登记部24B可以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R按该记录R的取得顺序向块B登记。而且,如果1个块B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则第二登记部24B可以反复进行向下一个空的块B依次登记记录R的处理。
返回到图1来继续说明。设定部24C设定基于记录R的状态的定时来作为阈值期限,所述阈值期限用于将存储于数据库30的记录R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部24C设定部24C设定比现在靠前的定时来作为阈值期限,所述阈值期限用于将存储于数据库30的记录R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部24C以在比现在靠前的定时判断出有效期限过期而不在现在的定时判断出有效期限过期的方式设定阈值期限。
例如,设定部24C在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时设定阈值期限。即,设定部24C将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的时刻设定为阈值期限。因此,阈值期限比现在时刻靠前。
只要根据数据库30的构成、数据库30所包含的块B的容量、登记对象的记录R所包含的数据的尺寸等来预先决定表示空白容量的规定比例即可。例如,表示空白容量的规定比例为50%、40%、30%、20%、10%等。例如,假定为将表示空白容量的规定比例决定为20%。该情况下,设定部24C将多个块B中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20%以下的定时作为“现在”来设定阈值期限。
此外,设定部24C也可以在从后述的存档处理部26受理到阈值期限查询信号时,将该受理的定时作为“现在”来设定阈值期限。另外,设定部24C可以在从后述的存档处理部26受理到阈值期限查询信号、且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时设定阈值期限。
设定部24C例如可以将从现在回溯了1小时、10小时、1天、10天等的期间的时刻设定为阈值期限。此外,回溯的期间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设定部24C将比现在靠前10天的定时设定为阈值期限。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部24C根据存储于各块B的记录R所包含的有效期限来设定阈值期限。
详细而言,设定部24C按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的每一个,确定所登记的多个记录R中包含的有效期限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接着,设定部24C将比现在靠前且最接近现在的、确定出的该有效期限设定为阈值期限。
使用图2来具体进行说明。例如,假定为在块B1中登记有包含“t01”、“t02”、“t03”、“t04”、“t05”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1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05”。
另外,假定为在块B2中登记有包含“t10”、“t12”、“t13”、“t14”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2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14”。
另外,假定为在块B3中登记有包含“t21”、“t22”、“t23”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3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23”。
另外,假定为在块B4中登记有包含“t31”、“t32”、“t33”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4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33”。
此时,例如假定现在的定时是“t11”。该情况下,设定部24C将各块B(块B1~块B4)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t05”、“t14”、“t23”、“t33”中比现在的定时“t11”靠前(过去)且与现在的定时“t11”最接近的有效期限亦即“t05”决定为阈值期限T。
此外,第二登记部24B可以在向块B登记了新的记录R时,确定该块B所包含的有效期限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将确定出的有效期限登记至该块B的头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各块B的头部登记各块B所包含的记录R的有效期限中最晚的有效期限。
该情况下,设定部24C通过读取在各块B的头部登记的有效期限,能够容易地确定登记于各块B的最晚的有效期限。
返回到图1来继续说明。设定部24C将所设定的阈值期限T向存档处理部26输出。
存档处理部26是执行存档处理的功能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存档处理部26将登记于数据库30的记录R的至少一个向存档文件32登记。换言之,存档处理部26将登记于数据库30的记录R登记到作为数据库管理部24的管理对象外的存档文件32。其中,由于数据库管理部24控制为不进行对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即,记录R)的访问,所以存档处理部26虽然进行登记于数据库30的记录R的读取,但不能执行向数据库30的写入、数据库30的更新、登记于数据库30的记录R的删除。
存档处理部26包括第一登记部26A。第一登记部26A将数据库30的多个块B中的、所登记的记录R中包含的有效期限内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由设定部24C设定的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确定为存档对象。阈值期限T以前的有效期限表示与阈值期限T相同的有效期限和比该阈值期限T靠前的有效期限。
然后,第一登记部26A从数据库30读取所确定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并向存档文件32登记。
使用图2来具体进行说明。例如,假定为设定部24C将定时“t05”设定为阈值期限T。
该情况下,存档处理部26将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在该阈值期限T(“t05”)以前的块B1确定为存档对象。
然后,存档处理部26读取(复制)登记于该块B1的全部记录R,并向存档文件32登记。因此,在存档文件32中如图3A所示,被登记有在数据库30的块B1中登记的全部的记录R。
返回到图1来继续说明。若通过第一登记部26A将记录R登记至存档文件32,则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将在存档文件32中登记了记录R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从数据库30的块B删除。
例如,如图2以及图3A所示,假定为第一登记部26A将块B1内的全部记录R登记至存档文件32。该情况下,删除部24D将数据库30中的块B1内的全部记录R从数据库30删除。
因此,数据库30的数据结构例如成为图3B所示的结构。图3B是表示删除部24D将块B1内的全部记录R删除之后的数据库30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其中,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第二登记部24B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R登记至已经登记有包含与该记录R所包含的有效期限最接近的有效期限的其他记录R的块B的方式。
但是,也可以如上述那样,每当由取得部24A取得记录R时,第二登记部24B便随机选择多个块B(块B1~块B4)中的一个,并向所选择的块B登记该记录R。
该情况下,存在设定有相同的有效期限的记录R、设定有规定范围内的有效期限的多个记录R被分散登记至多个块B的情况。
图4是表示第二登记部24B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R随机登记至多个块B的情况下的、数据库30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例如假定为在块B1中登记有包含“t01”、“t12”、“t32”、“t22”、“t03”、“t24”、“t05”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1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32”。
另外,假定为在块B2中登记有包含“t11”、“t21”、“t02”、“t12”、“t23”、“t14”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2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23”。
另外,假定为在块B3中登记有包含“t01”、“t12”、“t13”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3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13”。
另外,假定为在块B4中登记有包含“t01”、“t12”、“t15”、“t03”各个有效期限的记录R。登记于该块B4的多个记录R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t15”。
此时,假定为现在的定时例如是“t16”。该情况下,设定部24C将分别登记于各块B(块B1~块B4)的最晚的有效期限“t32”、“t23”、“t13”、“t15”中的比现在的定时“t16”靠前且最接近现在的定时“t16”的有效期限亦即“t15”决定为阈值期限T。
此外,可以与上述同样,在向块B登记了新的记录R时,第二登记部24B确定包含于该块B的多个记录R所包含的有效期限中的、最晚的(最未来的)有效期限,并将确定出的有效期限登记至该块B的头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各块B的头部登记有各块B所包含的记录R的有效期限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
然后,设定部24C将所设定的阈值期限T(“t15”)向存档处理部26输出。该情况下,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将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在该阈值期限T(“t15”)以前的块B3以及块B4确定为存档对象。
然后,存档处理部26读取(复制)登记于该块B3以及块B4的全部记录R,并向存档文件32登记。因此,在存档文件32中如图5A所示那样,登记有在数据库30的块B3以及块B4中登记的全部记录R。
于是,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将数据库30中的块B3以及块B4内的全部记录R从数据库30的该块B3以及块B4删除。因此,由删除部24D删除记录R之后的数据库30成为图5B所示的状态。图5B是表示删除部24D删除了记录R之后的数据库3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接下来,对由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数据处理的步骤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数据处理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
―记录R向数据库30的登记―
首先,数据库装置10的数据库管理部24执行将包含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数据的记录R向数据库30登记的登记处理(步骤S100~步骤S106)。
详细而言,客户终端12将数据向数据库装置10发送(步骤S102)。数据库管理部24的取得部24A对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数据赋予有效期限(步骤S104)。通过步骤S104的处理,取得部24A取得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记录。
第二登记部24B将由取得部24A取得的记录向数据库30的块B登记(步骤S106)。
每当从客户终端12发送了数据时,数据库装置10便执行步骤S102~步骤S106的处理(步骤S100)。因此,包括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的数据和有效期限的记录R被依次登记至数据库30的块B。
―阈值期限T的设定―
接下来,数据库装置10的存档处理部26执行阈值期限的设定处理(步骤S108~步骤S112)。
详细而言,数据库装置10的存档处理部26向数据库管理部24发送阈值期限查询信号(步骤S108)。阈值期限查询信号是表示阈值期限T的查询的信号。存档处理部26将阈值期限查询信号向数据库管理部24发送。例如,存档处理部26在存档处理的开始时将阈值期限查询信号向数据库管理部24发送。此外,存档处理的开始定时是任意的,不限定于特定的定时。
数据库管理部24的设定部24C接收阈值期限查询信号,在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时设定阈值期限T(步骤S110)。如上述那样,例如设定部24C将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中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的定时作为“现在”,并设定比现在靠前的阈值期限T。
此时,设定部24C将数据库30所包含的多个块B各自中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中比现在靠前且最接近现在的有效期限设定为阈值期限T。
然后,设定部24C将所设定的阈值期限T向存档处理部26发送(步骤S112)。
―存档处理―
接下来,数据库装置10的存档处理部26执行存档处理(步骤S114)。
详细而言,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受理从数据库管理部24的设定部24C接受到的阈值期限T。而且,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将数据库30中的多个块B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确定为存档对象。而且,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从数据库30读取被确定为存档对象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并向存档文件32登记(步骤S114)。
―删除存档完毕的记录R―
接下来,数据库装置10的删除部24D将存档完毕的记录R从数据库30删除(步骤S116~步骤S120)。
详细而言,如果向存档文件32的登记结束,则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向数据库管理部24发送删除指示信号(步骤S116)。
接受到删除指示信号的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将数据库30中的多个块B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删除(步骤S118)。即,删除部24D按块B单位来删除记录R。然后,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向存档处理部26发送删除结束信号(步骤S120),结束本序列。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具备数据库30、设定部24C、第一登记部26A以及删除部24D。
数据库30是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块B)、并在多个存储区域(块B)的至少一个存储了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记录R的数据库。设定部24C设定基于记录R的状态的定时,作为用于将存储于数据库30的记录R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的阈值期限T。第一登记部26A将多个存储区域(块B)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所设定的阈值期限T以前的存储区域(块B)确定为存档对象。然后,第一登记部26A将所确定的存储区域(块B)内的全部记录R登记于存档文件32。删除部24D将已被登记于存档文件32的存储区域(块B)内的全部记录R从该存储区域(块B)删除。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数据库30对多个块B(存储区域)存储记录R。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按块B(存储区域)单位来执行由第一登记部26A对存档文件32的记录R的存档、和由删除部24D对记录R的删除。
因此,能够独立并并列地执行针对数据库30的向存档文件32的存档处理、和针对数据库30的记录R的登记、删除等数据库管理处理。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能够实现数据库30的管理的负荷减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数据库管理部24的设定部24C将基于记录R的状态的定时设定为阈值期限T。而且,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将数据库30的多个块B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向存档文件32登记。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将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删除。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按多个块B对数据库30进行管理。而且,在数据库装置10中,将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向存档文件32登记。而且,在向该存档文件32登记之后,删除部24D将该块B内的全部记录R删除。
因此,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能够按块B单位将数据库30中的向存档文件32存档了的记录R删除。即,由于删除部24D并非依次删除一个一个的记录R而仅使块B自身成为空白状态即可,所以能够非常高速并且以低的处理负荷容易地将存档完毕的记录R删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能够降低数据库30的管理的负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将基于记录R的状态的定时设定为用于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的阈值期限T。
因此,在第一登记部26A向存档文件32登记记录R的登记处理中,即便是数据库管理部24从客户终端12接收到针对数据库30的访问请求的情况,也能够抑制在数据库30与存档文件32之间发生数据的不整合的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除了上述效果之外,还能够确保数据库30与存档文件32的匹配性以及一贯性。
另一方面,以往不按存储区域管理数据库30,另外,设定现在的定时作为用于判断为有效期限的阈值期限T。因此,以往数据库的管理负荷变大。
图7是表示以往的数据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
例如,以往的数据库装置的存档处理部260将有效期限过期记录的存档指示信号向数据库管理部240发送(步骤S200)。数据库管理部240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库内的现在以前的有效期限过期的记录(步骤S202)。然后,数据库管理部240将在步骤S202中读取到的记录向存档文件32登记(步骤S204)。然后,数据库管理部240向存档处理部260发送存档结束信号(步骤S206)。
存档处理部260将有效期限过期记录的删除指示信号向数据库管理部240发送。数据库管理部240若接收到该信号,则从数据库检索现在以前的有效期限过期记录,并从数据库删除(步骤S210)。然后,数据库管理部240向存档处理部260发送删除结束信号(步骤S212)。
这样,在现有技术中,不按存储区域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部240无法并列地执行向存档文件的存档处理、和针对数据库的记录的登记、删除等数据库管理处理。因此,以往数据库管理的处理负荷变大。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存档文件的登记时、记录的删除时,需要在数据库管理部240侧每次都检索数据库内的全部区域。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数据库管理部240侧进行数据库的存档处理。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判断有效期限过期的阈值期限是现在的定时,所以难以确保数据库与存档文件的匹配性以及一贯性。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数据库管理部24的设定部24C将基于记录R的状态的定时设定为阈值期限T。而且,存档处理部26的第一登记部26A将数据库30的多个块B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向存档文件32登记。数据库管理部24的删除部24D将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阈值期限T以前的块B内的全部记录R删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能够降低数据库30的管理的负荷。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的硬件构成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的硬件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1等控制装置、ROM(Read Only Memory)52、RAM(Random Access Memory)53、HDD(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装置、作为与各种设备的接口的通信I/F部54、以及将各部连接的总线61,成为利用了通常的计算机的硬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中,通过CPU51从ROM52将程序读出到RAM53上并执行,来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各功能。
其中,用于执行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上述各处理的程序可以被存储于HDD。另外,用于执行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上述各处理的程序也可以被预先组装至ROM52来提供。
另外,用于执行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上述处理的程序也可以以能够安装的形式或者能够执行的形式的文件被存储到CD-ROM、CD-R、存储卡、DVD(DigitalVersatile Disk)、软盘(FD)等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而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来提供。另外,也可以将用于执行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上述处理的程序储存到与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通过经由网络进行下载来提供。另外,也可以将用于执行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数据库装置10执行的上述处理的程序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提供或者发布。
此外,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该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它们的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数据库,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在多个所述存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存储有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记录;
设定部,作为用于将存储于所述数据库的所述记录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的阈值期限,基于所述记录的状态而设定定时;
第一登记部,将多个所述存储区域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所设定的所述阈值期限以前的所述存储区域确定为存档对象,并将所确定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登记至存档文件;以及
删除部,将已被登记至所述存档文件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从该存储区域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取得部,取得所述记录;以及
第二登记部,将所取得的所述记录登记至所述数据库的所述存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登记部将所取得的所述记录登记至多个所述存储区域内的、被登记了包含与所取得的该记录中包含的有效期限最接近的有效期限的其他所述记录的所述存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对多个所述存储区域的每一个确定所登记的有效期限内的最晚的有效期限,并将比现在靠前且最接近现在的、所确定的该有效期限设定为所述阈值期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在多个所述存储区域内的至少一个的空白容量变为规定比例以下时设定所述阈值期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区域是所述数据库中的预先决定的尺寸的块区域。
7.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
基于记录的状态而设定定时来作为阈值期限的步骤,其中,所述阈值期限用于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所述记录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所述数据库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且在多个所述存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存储有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所述记录;
将多个所述存储区域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所设定的所述阈值期限以前的所述存储区域确定为存档对象,并将所确定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登记至存档文件的步骤;以及
将已被登记至所述存档文件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从该存储区域删除的步骤。
8.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记录的状态而设定定时来作为阈值期限的步骤,其中,所述阈值期限用于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所述记录判断为有效期限过期,所述数据库包括相互不重复的多个存储区域,且在多个所述存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存储有包括有效期限和数据的1个或者多个所述记录;
将多个所述存储区域内的、所登记的最晚的有效期限表示所设定的所述阈值期限以前的所述存储区域确定为存档对象,并将所确定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登记至存档文件的步骤;以及
将已被登记至所述存档文件的所述存储区域内的全部的所述记录从该存储区域删除的步骤。
CN201880096973.6A 2018-09-07 2018-09-07 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26397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33322 WO2020049746A1 (ja) 2018-09-07 2018-09-07 データベース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746A true CN112639746A (zh) 2021-04-09

Family

ID=6972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6973.6A Pending CN112639746A (zh) 2018-09-07 2018-09-07 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4718A1 (zh)
EP (1) EP3848811A4 (zh)
JP (1) JP7106656B2 (zh)
CN (1) CN112639746A (zh)
WO (1) WO20200497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2281A1 (ja) * 2020-03-27 2021-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0987A (zh) * 2014-07-28 2014-10-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历史数据存储及索引方法
CN104123238A (zh) * 2014-06-30 2014-10-29 海视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JP2014206982A (ja) * 2014-05-07 2014-10-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制御方法
CN104303162A (zh) * 2012-01-12 2015-01-21 才智知识产权控股公司(2) 用于管理缓存接纳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261776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Commvault Systems, Inc. Managing deletions from a deduplication databa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4554B2 (ja) 1980-01-09 1983-10-04 株式会社 佐山製作所 パネル式蓄熱槽等の側壁接合方法
JPH09223048A (ja) 1996-02-19 1997-08-26 Fuji Xerox Co Ltd データ登録管理装置及びデータ登録管理方法
JP4100241B2 (ja) * 2003-04-24 2008-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5149348A (ja) 2003-11-19 2005-06-09 Hitachi Ltd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装置
JP4502748B2 (ja) * 2004-03-15 2010-07-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を保存するボリュームを管理するサーバ及び方法
JP2006215954A (ja) * 2005-02-07 2006-08-17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レージ装置のアーカイブ管理方法
JP2006350599A (ja) * 2005-06-15 2006-12-28 Hitachi Ltd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データマイグ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08269408A (ja) * 2007-04-23 2008-11-06 Canon Inc データ検索システム
JP5664315B2 (ja) * 2011-02-15 2015-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JP5694124B2 (ja) * 2011-10-31 2015-04-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US10838926B2 (en) * 2013-10-01 2020-11-17 Sap Se Transparent access to multi-temperature data
US9720989B2 (en) * 2013-11-11 2017-08-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partitioning techniques for data streams
US9928144B2 (en) * 2015-03-30 2018-03-27 Commvault Systems, Inc. Storage management of data using an open-archive architecture, including streamlined access to primary data originally stored on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and archived to secondary storage
US10437791B1 (en) * 2016-02-09 2019-10-08 Code 42 Software, Inc. Network based file storage system moni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3162A (zh) * 2012-01-12 2015-01-21 才智知识产权控股公司(2) 用于管理缓存接纳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261776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Commvault Systems, Inc. Managing deletions from a deduplication database
JP2014206982A (ja) * 2014-05-07 2014-10-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制御方法
CN104123238A (zh) * 2014-06-30 2014-10-29 海视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4090987A (zh) * 2014-07-28 2014-10-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历史数据存储及索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49746A1 (ja) 2020-03-12
JP7106656B2 (ja) 2022-07-26
JPWO2020049746A1 (ja) 2021-05-13
EP3848811A1 (en) 2021-07-14
US20210124718A1 (en) 2021-04-29
EP3848811A4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1387B (zh) 数据同步方法、设备及终端设备
US11030802B2 (en) Dynamic map update device, dynamic map update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recording dynamic map update program
WO2021017884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网关服务器
EP3125501B1 (en) Fil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server, and terminal
CN112434039A (zh) 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N108108431B (zh) 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10968478A (zh) 日志采集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86836B (zh) 获取元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9641600B2 (en) System,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apparatus
CN112639746A (zh) 数据库装置、程序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9558270B (zh) 数据备份的方法和装置、数据还原的方法和装置
EP3373148A1 (en) Database system, transaction management node, method, and program
US10128937B2 (en) Data management method an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CN111147226B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891292B2 (en)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method
JPWO2014162397A1 (ja) 計算機システム、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計算機
CN111104366A (zh) 数据归档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6319826A (zh) 一种文件同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60348B (zh) 异常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783495B1 (en) Exclusive control system and exclusive control method
CN111143899A (zh) 存储数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20160026138A (ko) 클라우드 데이터 시스템의 급속 동기화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클라우드 데이터 시스템
CN111259178A (zh) 图像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JP7353036B2 (ja) データ収集装置、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収集方法
CN1118312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