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663B -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663B
CN112638663B CN201980057340.9A CN201980057340A CN112638663B CN 112638663 B CN112638663 B CN 112638663B CN 201980057340 A CN201980057340 A CN 201980057340A CN 112638663 B CN112638663 B CN 112638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re
diameter
core
equal
metal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73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8663A (zh
Inventor
S·阿格雷斯蒂
G·L·达吉尼
B·拉姆帕纳
A·蒙多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Tyre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Tyre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Tyre SpA
Publication of CN112638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8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05Reinforcement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hybrid or composite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003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he plies being arranged with all cords dispos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yre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8Tyre cord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6Ropes or cables built-up from metal wires, e.g. of section wires around a hemp core
    • D07B1/0606Reinforcing cords for rubber or plastic articles
    • D07B1/0613Reinforcing cords for rubber or plastic articl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be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rope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he plies being arranged with all cords dispos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yre
    • B60C2009/2252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 of the zero degree ply cords
    • B60C2009/2285Twist struc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05Composite ropes, i.e. ropes built-up from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and metal 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包括:胎体结构;交叉带束结构,其相对于胎体结构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其相对于交叉带束结构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和胎面带,其相对于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交叉带束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和相对于第一带束层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带束层。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每个混合增强帘线具有由高模量织物材料制成并沿着预定纵向方向延伸的芯和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以预定缠绕节距螺旋地缠绕在芯上的多条金属线。金属线围绕芯布置,使得在混合增强帘线的任何横截面中,它们位于外接芯的理想圆周的仅一个角部分处。零度增强层包括多个非混合增强帘线。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优选地,本发明的轮胎是用于运动汽车、特别是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汽车的车轮的轮胎。
用于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汽车的轮胎(通常被定义为“HP”或“UHP”轮胎)特别是那些允许达到超过200km/h、高达300km/h的速度的轮胎。这样的轮胎的示例是根据E.T.R.T.O.标准(European Ty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sation)属于“T”、“U”、“H”、“V”、“Z”、“W”、“Y”类的轮胎以及赛车轮胎,特别是用于高活塞排量四轮车辆的轮胎。典型地,属于这些类的轮胎的截面宽度等于或大于185mm,优选地在195mm到385mm之间,更优选地在195mm到355mm之间。这样的轮胎优选安装在具有等于或大于13英寸、优选不大于24英寸、更优选在16英寸到23英寸之间的配合直径的轮辋上。
但是,本发明的轮胎也可以用于不同于上述汽车的车辆中,例如高性能运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JP H6-297905描述了一种子午线轮胎,该子午线轮胎包括附加的径向外部零度增强层,该径向外部零度增强层包括混合增强帘线,该混合增强帘线通过围绕包含有机纤维的芯一起缠绕2到5条金属线而成,所述金属线沿着芯的周向表面彼此相邻地布置。
本申请人名下的WO 2013/098738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轮胎,该轮胎包括零度类型的带束层结构,该零度类型的带束层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增强帘线,所述增强帘线具有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芯和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以预定缠绕节距螺旋缠绕在芯上。金属线的数量使得不能完全包围芯。
也在例如DE 102004036129、US 2009/0294029、US 2015/0233027、WO 2009/073761、US 2012/0180926、US 7594380、US 8166741、EP 621143、US 3977174、US 2003/0051788中描述了旨在在轮胎中使用并且包括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芯和缠绕在芯上的一条或多条金属线的增强帘线。
发明内容
在整个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当提及某些角度的某些值时,是指绝对值,即相对于参考平面或方向的正值和负值两者,除非另有说明。
此外,当提及包括在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任何数值范围时,前述最小值和最大值旨在包括在前述范围内。
在下文中,适用以下定义。
术语轮胎的“赤道面”用于表示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为两个对称的相同部分的平面。
术语“径向”和“轴向”以及表述“径向内部/外部”和“轴向内部/外部”分别参照基本上平行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和基本上垂直于轮胎的赤道面的方向、即分别参照与轮胎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和与轮胎的旋转轴线基本上平行的方向而使用。
术语“周向”和“周向地”参照轮胎的环形延伸方向、即参照轮胎的滚动方向而使用,所述滚动方向对应于位于与轮胎的赤道面重合或基本上平行的平面上的方向。
术语“基本上轴向方向”用于表示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约70°到约90°之间的角度的方向。
术语“基本上周向方向”用于表示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以介于0°到约10°之间的角度取向的方向。
本文所用的术语“弹性体材料”或“弹性体”是指包含可硫化的合成或天然聚合物和增强填料的材料,该增强填料在室温下硫化后可受力而变形并且在消除变形力后(根据标准ASTM D1566-11 Standard Terminology Relating To Rubber)能够快速地且大力地基本上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
表述“增强帘线”或更简单地“帘线”用于表示由可能涂覆或结合在弹性体材料基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细长元件(以下也称为“线”)构成的元件。
在非金属材料的情况下,术语“细长元件”或“线”或“丝线”用于表示多根纤维的聚集体(这种纤维也可以用术语“细丝”表示)。
表述“混合增强帘线”用于表示包括至少一条由至少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线和至少一条由至少一种织物材料制成的其他线的增强帘线。
表述“非混合增强帘线”用于表示其线全部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增强帘线。
表述材料的“切线模量”用于表示在通过根据标准BISFA(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对由该材料制成的线进行的牵引测试而获得的载荷-伸长率曲线的任何点处测得的载荷与伸长率之比。通过计算限定上述曲线的载荷-伸长率函数的一阶导数(归一化为以Tex表示的线密度)来获得该模量。因此该模量以cN/Tex表示。
表述“初始切线模量”用于指示在载荷-伸长率曲线的原点处计算的切线模量,即对于伸长率等于零的切线模量。
术语“高模量”用于表示等于或大于2000cN/Tex的初始切线模量。
术语增强帘线的“直径”或线的“直径”用于表示按BISFA E10方法(The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Made Fibres,Internationally Agreed Methods For Testing Steel Tyre Cords,1995年版)规定测量的直径。
在非金属线的情况下,术语线的“直径”用于表示外接限定所述线的所有细丝的理想圆周的直径。
术语“子午线胎体结构”用于表示包括多个细长增强元件的胎体结构,每个细长增强元件沿基本上轴向方向取向。这种细长增强元件可以被结合在单个胎体层中或被结合在径向彼此并置的多个胎体层中(优选两个)。
术语“交叉带束结构”用于表示包括第一带束层和相对于第一带束层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带束层的带束结构,该第一带束层包括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倾斜一预定角度的增强帘线,该至少一个第二带束层包括基本上彼此平行但关于轮胎的赤道面以相对于第一层的帘线相反的倾斜取向的增强帘线。
术语“零度带束层”用于表示增强层,该增强层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基本上周向缠绕方向缠绕在带束结构上的增强帘线。
术语帘线或线或纤维的“线密度”或“支数”用于表示每单位长度帘线或线或纤维的重量。线密度能够以dtex(每10km长度的克数)为单位进行测量。为了测量线密度,根据BISFA规定的测试,参考扁平线,在测试阶段或加捻阶段不施加加捻。例如,参考:
对于芳纶纤维(AR):
﹣对位芳纶纤维纱线的测试方法,2002年版,
﹣线密度的确定-第6章
﹣拉伸性能的确定-第7章-测试程序-第7.5段-带有初始预拉伸的程序;
对于莱赛尔纤维:
﹣线密度的确定-第6章
﹣粘胶、铜氨、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和莱赛尔细丝纱线的测试方法-2007年版,拉伸性能的确定-第7章-拉伸测试条件:烘箱干燥测试-表7.1-测试程序-第7.5段-松弛样本烘箱干燥测试-第7.5.2.4小段。
表述增强帘线的“断裂伸长率”用于表示发生断裂时的百分比伸长率,该伸长率利用BISFA E6方法(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MadeFibres,Internationally Agreed Methods For Testing Steel Tyre Cords,1995年版)进行评估。
表述增强帘线的“断裂载荷”用于表示发生断裂时的载荷,该载荷利用上述BISFAE6方法进行评估,因此该方法修改为考虑帘线中既有织物线又有金属线:使用Zwick测力计、50KN测力单元以及长度等于500mm的测试件。夹具的布置间距为320mm,施加5N的预载荷。达到预载荷的速度设置为10mm/分钟,牵引速度设置为100mm/分钟。
增强帘线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丝线状增强元件或“纱线”获得,以形成增强帘线,其中术语“纱线”用于表示一束加捻在一起的纤维。优选地,存在一根纱线或至少两根加捻在一起的纱线。
可以用代表织物材料的符号、使用的纤维支数和组合在一起形成增强帘线的纱线数量来识别增强织物帘线。例如,标识为Ar1672的带有芳纶(芳族聚酰胺)纱线的增强帘线表示包含支数1670dTex的芳纶纤维且由两根加捻在一起的纱线形成的帘线。
用于运动汽车的轮胎需要具有高的地面附着能力,以便能够有效地将所遭受的高驱动扭矩排放到地面,从而获得高推力和有效制动力。这种轮胎还必须轻量化并且能够对弯道中的侧向力提供足够的响应。
用于运动汽车的轮胎通常包括在相对的胎圈结构之间延伸的径向胎体结构、相对于胎体结构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的交叉带束结构、相对于交叉带束结构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的零度增强层和相对于零度增强层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的胎面带。
本申请人长期以来一直生产用于运动汽车的轮胎,其中交叉带束结构的各层包括金属增强帘线。这种增强帘线允许前述轮胎在推力、制动和对弯道中的侧向应力的响应方面确保期望的性能。
为了符合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的普遍趋势,本申请人已经考虑了降低其轮胎(包括用于运动汽车的轮胎)的滚动阻力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想到了减轻带束结构中所使用的增强帘线的重量。
然而,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在轮胎行驶期间,带束结构的增强帘线遭受高压缩应力,并且其重量的减轻可能会导致增强帘线的不稳定性的问题,这在增强帘线突然塌缩(通常用术语“屈曲”标识)的情况下变得明显。
因此,本申请人认为需要使用这样的增强帘线,该增强帘线不仅能够确保期望的轻量化以及在推力、制动和对弯道中的侧向应力的响应方面确保期望的性能,而且还能够承受高压缩应力但不会弯曲。
本申请人已经认识到,通过在交叉带束结构的层中使用具有由高模量织物材料制成的芯和以预定缠绕节距在芯上缠绕的多条金属线的混合增强帘线可以满足这种要求。
关于芯,本申请人已经证实,被多条金属线包围的由织物材料制成的芯允许有效地吸收或阻尼由高压缩应力引起的变形,但不会屈曲。此外,高模量织物材料具有高刚度,因此尽管刚度小于金属线,但也促使增强帘线具有期望的刚度。
关于金属线,本申请人认为,为了实现轮胎的期望性能,同时又不增加轮胎的重量和不引起屈曲的风险,合适的是,围绕芯布置金属线,使得金属线不完全包围芯本身,并且尤其是,使得在混合增强帘线的任何横截面中,金属线仅位于外接芯的理想圆周的仅一个角部分处。本申请人确实已经证实,金属线的这种布置确保增强帘线具有交叉带束结构的各层的增强帘线通常所需的刚度。还可以通过提供有限数量的金属线来实现所需的刚度,这种情况与使用织物材料制成的芯一起使得实现所需的轻量化成为可能。
最终,本申请人已经找到了一种混合增强帘线,其具有由高模量织物材料制成的芯以及围绕该芯具有如上所述螺旋缠绕的金属线,当在运动轮胎的交叉带束结构的层中使用时,所述混合增强帘线使得为轮胎提供期望的轻量化以及在推力、制动和对弯道中的侧向应力的响应方面提供期望的性能成为可能,从而相对于其中在交叉带束结构中使用金属增强帘线的那些情况(如本申请人目前生产的正用于运动汽车的轮胎中那样),在滚动阻力方面获得了期望的改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优选地,轮胎包括胎体结构。
优选地,轮胎包括布置在相对于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中的交叉带束结构。
优选地,交叉带束结构包括第一带束层。
优选地,交叉带束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带束层,该至少一个第二带束层布置在相对于第一带束层的径向外部位置中。
优选地,轮胎包括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该零度增强层布置在相对于交叉带束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中。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包括多个非混合增强帘线。
优选地,轮胎包括胎面带,该胎面带布置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的径向外部位置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
优选地,所述多个混合增强帘线中的每个包括由高模量织物材料制成并且沿着预定纵向方向延伸的芯。
优选地,所述多个混合增强帘线中的每个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以预定缠绕节距螺旋地缠绕在芯上。
优选地,金属线围绕芯布置,使得在混合增强帘线的任何横截面中,金属线都位于外接芯的理想圆周的仅一个角部分处。
本申请人认为,上述混合增强帘线可用于交叉带束结构的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两者中,或者可用于上述两个带束层中的仅一者中,另一带束层包括由织物或金属材料制成的非混合增强帘线。也可以在相同的带束层中既使用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又使用由织物或金属材料制成的非混合增强帘线。
本申请人还认为,上述混合增强帘线可用于轮胎的其他部分中,尤其是可用于所有遭受压缩应力的那些部分中,例如以下描述并表示为“胎圈芯包布”和“胎圈包布”的轮胎部件。
特别地,上述混合增强帘线既可用于交叉带束结构中,又可用于胎圈芯包布和胎圈包布部件(如果提供)中的一个或两个中,或者在轮胎不设置有交叉带束层结构或者设置有仅包括金属或织物的非混合增强帘线、即不具有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的带束结构的情况下,该带束结构可仅用于胎圈芯包布和胎圈包布部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中。
本申请人还认为,上述混合增强帘线可用于要求高性能的所有类型的车辆的轮胎中,因此不仅用于运动汽车,而且例如还用于运动摩托车。
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芯包括彼此连结以限定在其自身上以预定加捻节距加捻的单个细长元件的织物纤维。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芯包括彼此连结以限定以预定加捻节距加捻在一起的多个丝线状元件(或纱线)的织物纤维。
相对于其中芯包括在其自身上加捻的单根纱线的解决方案,提供多根加捻在一起的纱线导致由织物材料制成的芯的直径少许增加,因而提高了增强帘线承受压缩应力的能力。还获得了更大的金属线间距,从而提高了增强帘线的刚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前述细长元件是两个或三个,更优选两个。
优选地,每个细长元件的线密度大于或等于约800dTex,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1100dTex,甚至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1600dTex。
优选地,每个细长元件的线密度小于或等于约4400dTex,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3800dTex,甚至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3200dTex。
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个细长元件的线密度在约800dTex到约4400dTex之间,更优选地在约1100dTex到约3800dTex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约1600dTex到约3200dTex之间。
优选地,上述织物纤维选自包括芳纶纤维、莱赛尔纤维、玻璃纤维或包含至少30%的芳纶纤维、莱赛尔纤维或玻璃纤维和不超过70%的尼龙、人造丝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的纤维组合物的组。这样的纤维组合物在下文中用术语“混杂纤维”表示。
在芯的第一实施例中,织物纤维可以由线密度等于约1110dTex的芳纶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初始切线模量等于约6500cN/Tex。
在“混杂纤维”的情况下,织物纤维可以例如包括:
﹣50%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芳纶和50%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PET(这种组合物在下文中称为“混杂2200dTex”);
﹣43%的线密度等于约840dTex的芳纶和57%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PET(这种组合物在下文中称为“混杂1940dTex”);
﹣33%的线密度等于约550dTex的芳纶和67%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PET(这种组合物在下文中称为“混杂1650dTex”)。
混杂2200dTex的初始切线模量等于约3300cN/Tex。
混杂1940dTex的初始切线模量等于约2800cN/Tex。
混杂1650dTex的初始切线模量等于约2500cN/Tex。
优选地,单个细长元件自身加捻或多个细长元件加捻在一起的捻数大于约100tpm(每米捻数),更优选地大于约200tpm。
优选地,单条线自身加捻或多条线加捻在一起的捻数小于约500tpm,更优选小于约400tpm。
在优选实施例中,单条线自身加捻或多条线加捻在一起的捻数在约100tmp到约500tpm之间,优选地在约200tpm到约400tpm之间,例如等于约300tpm。
优选地,加捻节距小于缠绕节距。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这样的设置使得可以优化芯的压缩疲劳。
前述织物纤维的加捻方向可以与金属线的缠绕方向一致或不一致。
优选地,上述织物纤维的加捻方向与金属线的缠绕方向相同。
优选地,缠绕节距小于或等于约6.3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6mm,甚至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4.5mm。
优选地,缠绕节距大于或等于约2.0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2.5mm,甚至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3.5mm。
在优选实施例中,缠绕节距在约2mm到约6.3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2.5mm到约6mm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约3.5mm到约4.5mm之间,例如等于约4.3mm或等于约3.7mm。
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在上述数值范围中的一个内提供缠绕节距使得可以获得具有这样的弹性模量的增强帘线,该弹性模量适合于在运动轮胎的交叉带束结构中使用这种增强帘线。
优选地,所述混合增强帘线在其沿着所述预定纵向方向延伸的表面部分处包括不具有所述金属线的第一纵向段和包括所述金属线的第二纵向段。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纵向段布置在两个相应的第二纵向段之间。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纵向段的沿着所述预定纵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每个所述第二纵向段的长度。
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优选的是,一旦已经确定了金属线的数量和直径以及由织物材料制成的芯的直径,第一纵向段具有减小的长度,以便增加以预定缠绕节距缠绕金属线的匝数,并因而提高增强帘线的刚度,以这种方式在推力、制动和对弯道中的侧向应力的对比方面从用于交叉带束结构的增强帘线获得预期的性能。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纵向段的长度小于约6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5.55mm。
优选地,第一纵向段的长度大于约2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2.5mm。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纵向段的长度在约2mm到约6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2.5mm到约5.5mm之间,例如在缠绕节距等于约6.3mm的情况下,第一纵向段的长度等于约4.7mm,在缠绕节距等于约4.3mm的情况下,第一纵向段的长度等于约3.8mm,在缠绕节距等于约3.7mm的情况下,第一纵向段的长度等于3mm。
在混合增强帘线的每个横截面中,每条所述金属线可以与至少一条相邻金属线接触或间隔开。
优选地,在至少两条相邻金属线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尺寸使得沿着上述纵向方向测量的两条相邻金属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08mm,甚至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10mm。
本申请人确实已经观察到,优选地,金属线不相互接触,以便减小上述第一纵向段的长度并以此方式获得期望的刚度。
优选地,两条相邻金属线之间的上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约0.8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0.5mm。
在优选实施例中,两条相邻金属线之间的上述距离在约0.08mm到约0.8mm之间,优选地在约0.10mm到约0.5mm之间。
优选地,芯具有第一直径,并且金属线中的至少一些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
优选地,第二直径小于第一直径。
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为了提高增强帘线的刚度但不冒屈曲现象的风险并实现期望的轻量化,同时控制带束层的厚度,优选地,上述直径之间的比率在预定值范围内。
优选地,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之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约1.5,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1.65。
优选地,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之间的比率小于或等于约8.5,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5.7。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之间的比率在约1.5到约8.5之间,更优选地在约1.65到约5.7之间。
优选地,第一直径大于或等于约0.3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4mm。
优选地,第一直径小于或等于约0.7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0.68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直径在约0.3mm到约0.7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4mm到约0.68mm之间。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直径等于约0.65mm。
优选地,第二直径大于或等于约0.08mm,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10mm,甚至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0.15mm。
优选地,第二直径小于或等于约0.22mm,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0.20mm,甚至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约0.185mm。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直径在约0.08mm到约0.22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10mm到约0.20mm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约0.15mm到约0.185mm之间。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直径等于约0.175mm。
优选地,织物纤维涂覆有粘附物质,或者对织物纤维进行化学或物理增强的粘附处理,以便改善与弹性体材料的粘附性,织物纤维嵌入在所述弹性体材料中或者涂覆有所述弹性体材料。
在轮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有金属线具有相同的直径。
在轮胎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多条金属线中的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不同于所述多条金属线中的其他金属线的直径。
在这样的替代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小于其他金属线的直径。
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这样的设置允许增加暴露于弹性体材料的增强帘线的表面,并因此使弹性体材料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更大的粘附性。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与其他金属线的直径之间的比率小于约0.95,更优选地小于约0.9。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与其他金属线的直径之间的比率大于约0.70,更优选地大于约0.75。
在替代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与其他金属线的直径之间的比率在约0.1到约5.5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15到约4之间。
更特别地,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大于约0.06mm,更优选地大于约0.08mm。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小于约0.32mm,更优选地小于约0.30mm。
甚至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在约0.06mm到约0.32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08mm到约0.30mm之间。
优选地,其他金属线的直径大于约0.06mm,更优选地大于约0.08mm。
优选地,其他金属线的直径小于约0.45mm,更优选地小于约0.40mm。
甚至更优选地,其他金属线的直径在约0.06mm到约0.45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08mm到约0.40mm之间。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的直径例如等于约0.165mm,而其他金属线的直径例如等于约0.185mm。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布置在所述其他金属线中的两条之间。
在轮胎的所有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条金属线中的至少一条金属线被预成形(卷曲)以沿着波浪形或之字形路径纵向延伸。
本申请人已经观察到,这种设置允许增加暴露于弹性体材料的芯的表面,并因此使弹性体材料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更大的粘附性。
优选地,所述波浪形或之字形路径包括多个变形部分,这些变形部分沿着金属线的纵向方向以大于约2mm的重复节距重复。
优选地,所述多个变形部分沿着金属线的纵向方向以小于约3mm、优选地小于约2.2mm的重复节距重复。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变形部分沿着金属线的纵向方向以约2mm到约3mm之间、优选地约2mm到约2.2mm之间的重复节距重复。
优选地,所述多个变形部分中的每个变形部分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约0.2,更优选地大于约0.22。
优选地,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方向的所述最大宽度小于约0.3,更优选地小于约0.25。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宽度在约0.2mm到约0.3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22mm到约0.25mm之间。
优选地,每个混合增强帘线的断裂伸长率大于约2.5%,更优选地大于约3%。
优选地,每个混合增强帘线的断裂伸长率小于约6%,更优选地小于约5.7%。
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混合增强帘线的断裂伸长率在约2.5%到约6%之间,优选地在约3%到约5.7%之间。
优选地,每个混合增强帘线的断裂载荷大于约300N,更优选地大于约350N。
优选地,每个混合增强帘线的断裂载荷小于约800N,更优选地小于约750N。
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混合增强帘线的断裂载荷在约300N到约800N之间,优选地在约350N到约750N之间。
优选地,每个带束层均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所述混合增强帘线的数量大于约60帘线/dm,更优选地大于约80帘线/dm。
优选地,每个带束层均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所述混合增强帘线的数量小于约130帘线/dm,更优选地小于约110帘线/dm。
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带束层均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所述混合增强帘线的数量在约60帘线/dm到约130帘线/dm之间,优选地在约80帘线/dm到约110帘线/dm之间,例如等于约90帘线/dm。
优选地,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层,该胎体层具有围绕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翻折的相对端部边缘,以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在相对两侧上限定相应的胎圈结构。
优选地,至少一个加强层可以在相应的胎圈结构处或附近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相关联。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层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混合增强帘线相同的第四增强帘线。
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层可以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的相应翻折端部边缘与相应的胎圈结构之间。
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层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胎圈结构。这种加强层也用术语“胎圈芯包布”表示。
作为此方案的替代或附加方案,在相对于相应环形锚固结构的轴向外部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层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的所述相应翻折端部边缘相关联。
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层可以从所述环形锚固结构朝向所述胎面带延伸。这种加强层也用术语“胎圈包布”表示。
优选地,在上文讨论的所有实施例和应用中,零度增强层的非混合增强帘线仅包括由织物材料制成(例如由芳纶、尼龙制成)的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轮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局部半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至少在图1的轮胎的带束结构中使用的增强帘线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段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图2的增强帘线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至少在图1的轮胎的带束结构中使用的增强帘线的替代实施例的横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在前面的图的增强帘线中使用的金属线中的至少一条金属线的特定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简单起见,图1仅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未示出的剩余部分(未示出)基本上相同并且关于轮胎的赤道面M-M对称地布置。
图1的轮胎100尤其是用于四轮车辆的轮胎的示例性实施例。
优选地,轮胎100是用于运动和/或高性能汽车的HP或UHP轮胎。
在图1中,“a”表示轴向方向,“c”表示径向方向,“M-M”表示轮胎100的赤道面,“R-R”表示轮胎100的旋转轴线。
轮胎100包括至少一个胎体结构101,胎体结构101则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层111。
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表示,将参考包括单个胎体层111的轮胎100的实施例。然而,本文描述的内容在包括多于一个的胎体层的轮胎中具有类似的应用。
胎体层111具有轴向相对的端部边缘,该端部边缘与称为胎圈芯的相应环形锚固结构102接合,所述环形锚固结构可能与弹性体填料104相关联。轮胎的包括胎圈芯102和可能的弹性体填料104的区域形成环形增强结构103,其被称为“胎圈结构”并且旨在允许轮胎100锚固在未示出的对应安装轮辋上。
胎体层111包括涂覆有弹性体材料或结合在交联的弹性体材料的基体中的多个细长增强元件(未示出)。
胎体结构101是子午线类型,即,胎体层111的细长增强元件位于包括轮胎100的旋转轴线R-R并且基本上垂直于轮胎100的赤道面M-M的平面上。所述细长增强元件大体上由例如由人造丝、尼龙、聚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制成的织物帘线构成,但是所述细长增强元件也可以由金属帘线构成。
每个环形增强结构103通过将至少一个胎体层111的相对端部边缘围绕胎圈芯102和可能的弹性体填料104折回(或翻起)而与胎体结构101相关联,从而形成胎体结构101的所谓的翻边101a。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相对于胎体层111在轴向外部位置中施加的第二胎体层(图1中未示出)来实施胎体结构101和环形增强结构103之间的联接。
耐磨条105布置在每个环形增强结构103处,以便沿着环形增强结构103的轴向内部区域、轴向外部区域和径向内部区域围绕环形增强结构103,由此当轮胎100安装在车轮轮辋上时该耐磨条布置在环形增强结构与轮辋之间。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这种耐磨条105。
交叉带束结构106相对于胎体结构101被施加在径向外部位置中。交叉带束结构106包括相对于彼此径向并置地布置的至少两个带束层106a、106b。
带束层106a、106b分别包括多个增强帘线10a、10b。这样的增强帘线10a、10b具有相对于轮胎100的周向方向或相对于轮胎100的赤道面M-M倾斜约15°到约45°之间、优选地约20°到约40°之间的角度的取向。例如,该角度等于约30°。
轮胎100还可以包括另外的带束层(未示出),该另外的带束层布置在胎体结构101和上述带束层106a、106b中的径向最内侧带束层之间,并且该另外的带束层包括多个增强帘线,该多个增强帘线的取向相对于轮胎100的周向方向或相对于轮胎100的赤道面M-M以等于约90°的角度倾斜。
轮胎100还可以包括另外的带束层(未示出),该另外的带束层相对于上述带束层106a、106b中的径向最外侧带束层布置在径向最外侧位置中,并且该另外的带束层包括多个增强帘线,所述多个增强帘线的取向相对于轮胎100的周向方向或相对于轮胎100的赤道面M-M以约20°到约70°之间的角度倾斜。
带束层106a、106b的增强帘线10a、10b彼此平行并且相对于另一带束层106b、106a的增强帘线10b、10a具有交叉的取向。
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106c(通常称为“零度带束”)被施加在相对于交叉带束结构106的径向最外侧位置中。零度增强层包括沿着基本上周向方向取向的增强帘线10c。因此这样的增强帘线10c相对于轮胎100的赤道面M-M形成几度的角度(典型地小于约10°,例如,在约0°到6°之间)。
增强帘线10a、10b、10c涂覆有弹性体材料或结合在交联的弹性体材料的基体中。
胎面带109相对于零度增强层106c施加在径向外部位置中,如同轮胎100的其他组成半加工产品一样。胎面带109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相应侧壁108也被施加在胎体结构101的侧表面上相对于胎体结构101本身的轴向外部位置中。每个侧壁108从胎面带109的侧向边缘之一延伸直至相应的环形增强结构103。
耐磨条105(如果设置)至少延伸直至相应的侧壁108。
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例如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中,侧壁108的刚度可以通过提供通常被称为“胎圈芯包布”的加强层120或附加的条带状插入物来提高,该加强层具有提高环形增强结构103和侧壁108的刚度和完整性的作用。
胎圈芯包布120围绕相应的胎圈芯102和弹性体填料104缠绕,以便至少部分地包围环形增强结构103。特别地,胎圈芯包布120沿着环形增强结构103的轴向内部区域、轴向外部区域以及径向内部区域包围环形增强结构103。
胎圈芯包布120布置在胎体层111的翻折端部边缘与相应的环形增强结构103之间。通常,胎圈芯包布120与胎体层111以及与环形增强结构103相接触。
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例如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中,胎圈结构103还可以包括通常被称为术语“胎圈包布”的另外的加强层121或防护条,并且该另外的加强层具有提高环形增强结构103的刚度和完整性的作用。
胎圈包布121在相对于相应环形增强结构103的轴向最外侧位置中与胎体层111的相应翻折端部边缘相关联并且朝向侧壁108和胎面带109径向地延伸。
胎圈芯包布120和胎圈包布121包括涂覆有弹性体材料或结合在交联的弹性体材料的基体中的增强帘线10d(胎圈芯包布120中的那些增强帘线是看不见的)。
胎面带109在其径向外部位置中具有构造成与地面相接触的滚动表面109a。在滚动表面109a上形成有周向沟槽(图1中未示出),该周向沟槽通过横向凹口(图1中未示出)连接,以便在滚动表面109a上限定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多个块体(图1中未示出)。
在交叉带束结构106和胎面带109之间布置有子层107。
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例如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侧壁108和胎面带109之间的连接区域中设置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条110,通常被称为“微型侧壁”。微型侧壁110基本上通过与胎面带109共挤出而获得并允许改善胎面带109和侧壁108之间的机械相互作用。
优选地,侧壁108的端部部分直接覆盖胎面带109的侧向边缘。
在没有气室的轮胎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相对于胎体层111的径向内部位置中设置通常被称为“衬里”的橡胶层112,以便为轮胎100的充气提供必要的不渗透性。
增强帘线10a中的至少一些(优选地,设置在带束层106a中的所有增强帘线10a)和增强帘线10b中的至少一些(优选地,设置在带束层106b中的所有增强帘线10b)是图2-4中示出并在下面描述的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
另一方面,增强帘线10c是非混合增强帘线,其典型地由织物材料制成,典型地由芳纶或尼龙制成。
参照图2-4,每个混合增强帘线10包括沿着纵向方向A延伸的芯11和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以预定缠绕节距P螺旋地缠绕在芯11上的多条线12。
芯11由非金属材料制成,而线12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图2-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三条金属线12。
图2-3示出了混合增强帘线1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有三条金属线12具有相同的直径d。
另一方面,图4示出了混合增强帘线10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其与图2-3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三条金属线12具有不同的直径。特别地,示出了这样的实施例,其中直径为d’的金属线12’布置在直径d”大于d’的两条金属线12”之间。
在混合增强帘线10的所有实施例中,优选地,金属线12的缠绕节距P在约2mm到约6.3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2.5mm到约6mm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约3.5mm到约4.5mm之间,例如等于约4.3mm或等于约3.7mm。
金属线12围绕芯11的布置使得金属线12不完全包围芯12。特别地,金属线12围绕芯11布置,使得在混合增强帘线10的任何截面中,金属线位于外接芯11的理想圆周(在图3中用C和虚线表示)的仅一个角部分处。该角部分由角度α限定,该角度α优选地小于90°,更优选在约30°到约75°之间,甚至更优选在约40°到约65°之间,例如等于约45°。
混合增强帘线10包括沿着纵向方向A延伸的表面部分(例如,在图2中位于前景的部分)并且包括第一纵向段10’,其中未设置金属线12,所述第一纵向段10’布置在包括金属线12的两个相应第二纵向段10”之间。
优选地,第一纵向段10’中的每个具有沿着前述预定纵向方向A测量的长度L’,该长度L’在2mm到约6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2.5mm到约5.5mm之间,例如等于约3.7mm。
优选地,第一纵向段10’中的每个的长度L’大于第二纵向段10’的每个的长度L”。
在本文所示的示例中,芯11由两个丝线状元件(或纱线)11a、11b限定,所述丝线状元件由具有高模量(即,初始模量大于2000cN/Tex)的织物材料制成。
优选地,每个细长元件11a、11b的线密度在约800dTex到约4400dTex之间,更优选地在约1100dTex到约3800dTex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约1600dTex到约3200dTex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细长元件11a、11b中的每个包括多根芳纶纤维或莱赛尔纤维或玻璃纤维或包括至少30%的芳纶纤维、莱赛尔纤维或玻璃纤维和不超过70%的尼龙、人造丝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的纤维组合物。
每个细长元件11a、11b可以例如由线密度等于约1110dTex并且初始切线模量等于约6500cN/Tex的芳纶制成。
在替代示例中,每个细长元件11a、11b可以例如由50%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芳纶和50%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PET制成。这样的细长元件11a、11b(在本文中被称为“混杂2200dTex”)具有等于约3300cN/Tex的初始切线模量。
在另外的替代示例中,每个细长元件11a、11b可以例如由43%的线密度等于约840dTex的芳纶和57%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PET制成。这样的细长元件11a、11b(在本文中被称为“混杂1940dTex”)具有等于约2800cN/Tex的初始切线模量。
在另外的替代示例中,每个细长元件11a、11b可以例如由33%的线密度等于约550dTex的芳纶和67%的线密度等于约1100dTex的PET制成。这种细长元件11a、11b(在本文中被称为“混杂1650dTex”)具有等于约2500cN/Tex的初始切线模量。
两个细长元件11a和11b以小于缠绕节距P的预定加捻节距T加捻在一起(即,在彼此上加捻)。
两个细长元件11a和11b的加捻方向优选地与金属线12的缠绕方向相同,但是也可以提供相反的方向。
每个细长元件11a、11b在其自身上加捻的方向可以与其在另一个细长元件11b、11a上加捻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可替代地,芯11可以由在其自身上以小于缠绕节距P的预定加捻节距加捻的单个细长元件限定,或者可以由以预定加捻节距加捻在一起的多于两个的细长元件限定,或者可以由单个非加捻的细长元件限定。
在其自身上加捻的单个细长元件或加捻在一起的两个细长元件11a、11b的捻数优选地在约100tmp到约500tp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200tpm到约400tpm之间,例如等于约300tpm。
不管用于制造芯11的材料的具体类型如何,都使得这种材料适当地粘附在表面上,以便对周围的化合物提供足够的粘附。典型地,可以通过用粘附物质涂覆或通过化学或物理处理来获得增强的粘附。
例如,在将两个细长元件11a、11b加捻在一起之后,通过将每个细长元件11a、11b或芯11浸入包含粘附物质的溶液中来获得增强的粘附。
芯11的直径D大于金属线12的直径。
优选地,直径D在约0.3mm到约0.7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4mm到约0.68mm之间,例如等于约0.65mm。
金属线12可以处于相互接触的状态。然而,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的是,金属线12彼此间隔开一间隙S,该间隙S的长度(对应于沿着上述纵向方向A测量的宽度)在约0.08mm到约0.8mm之间,更优选在约0.10mm到约0.5mm之间,例如等于约0.7mm。
所有金属线12优选地由相同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这样的材料是钢,更优选地是NT(标准拉伸)钢、HT(高拉伸)钢、SHT(超高拉伸)钢、UHT(特高拉伸)钢、MT(兆拉伸)钢。
在图2-3的实施例中,金属线12的直径d优选地在约0.08mm到约0.22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10mm到约0.20mm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约0.15mm到约0.185mm之间,例如等于0.175mm。
优选地,芯11的直径D与金属线12的直径d之间的比率在约1.5到约8.5之间,更优选地在约1.65到约5.7之间,例如等于约3.7。
因此,图2和图3的实施例的混合增强帘线10的总直径等于芯11的直径D和金属线d的直径d之和。
优选地,选择芯11的直径D、金属线12的直径d和金属线12的缠绕节距P,使得金属线12相对于芯11的纵向方向A倾斜一角度,该角度在10°到40°之间,更优选地在15°到30°之间,例如等于约18°。
在图4的实施例中,金属线12a具有直径d’,该直径d’优选地在约0.06mm到约0.32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08mm到约0.30mm之间,例如等于0.165mm,而相对于金属线12a布置在相对两侧上的两条金属线12b具有直径d”,优选地,该直径d”在约0.06mm到约0.45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08mm到约0.40mm之间,例如等于0.185mm。
优选的是,金属线12a的直径d’与金属线12b的直径d”之间的比率在约0.1到约5.5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15到约4之间,例如等于约0.89。
因此,图4的实施例的混合增强帘线10的总直径等于芯11的直径D和金属线12b的直径d”之和。
优选地,选择芯11的直径D、金属线12a的直径d’、金属线12b的直径d”以及金属线12a、12b的缠绕节距P,使得金属线12a、12b相对于芯11的纵向方向A倾斜一角度,该角度在10°到40°之间,更优选地在15°到30°之间,例如等于约18°。
在所有上述实施例中,金属线12、12a、12b中的至少一条(优选地,在图2-3的实施例中的所有金属线12以及在图4的实施例中的至少金属线12a,更优选地金属线12a和金属线12b两者)可以被预成形(卷曲)以便沿着波浪形或之字形路径纵向延伸。
图5非常示意性地示出了金属线12、12a、12b被预成形(卷曲)以便沿着之字形路径纵向地延伸。它包括多个变形部分120,其沿着金属线12、12a、12b的纵向方向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地跟随,其中重复节距R优选地在约2mm到约3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2mm到约2.2mm之间。
上述变形部分120均由两个段120’、120”限定,这两个段基本上为直线形的,并且相对于金属线12、12a、12b的纵向方向B在相对两侧上倾斜(优选地具有基本相等的角度)。
每个变形部分120具有沿着垂直于金属线12、12a、12b的纵向方向B的方向的最大宽度H,该最大宽度H在约0.2mm到约0.3mm之间,更优选地在约0.22mm到约0.25mm之间。
优选地,每个带束层106a、106b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10,其数量在约60帘线/dm到约130帘线/dm之间,优选地在约80帘线/dm到约110帘线/dm之间,例如等于约90帘线/dm。
优选地,每个混合增强帘线10的断裂伸长率在约2.5%到约6%之间,优选地在约3%到约5.7%之间,并且断裂载荷在约300N到约800N之间,优选地在约350N到约750N之间。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混合增强帘线10在两个带束层106a、106b二者中使用。然而,存在替代实施例,其中上述混合增强帘线10仅在带束层106a、106b中的一个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另一带束层包括金属增强帘线。
增强帘线10d中的至少一些(优选所有增强帘线10d)也可以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
在特定实施例中,仅增强帘线10a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而增强帘线10b不是;或者仅增强帘线10b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而增强帘线10a不是。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增强帘线10a和/或10b而不是增强帘线10d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
在其他实施例中,仅增强帘线10d而不是增强帘线10a和/或10b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
当增强帘线10d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增强帘线10时,这样的混合增强帘线10仅在胎圈芯包布120中使用(如果设置了胎圈芯包布,并且在没有设置胎圈包布时或者设置了胎圈包布且胎圈包布包括非混合增强帘线时)、仅在胎圈包布121中(如果设置了胎圈包布,并且在没有设置胎圈芯包布时或者设置了胎圈芯包布且胎圈芯包布包括非混合增强帘线时)、或者在胎圈芯包布120和胎圈包布121两者中使用(如果设置了这两者)。
本申请人已经制造了用于本发明的轮胎100的混合增强帘线10的一些样本。这些样本列于下表1中并表示为1)至8)。在该表中,对于每个样本,示出了混合增强帘线10的断裂载荷、断裂伸长率和直径。
表1
Figure BDA0002957387700000241
Figure BDA0002957387700000251
样本1)是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制成。它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672cN/Tex,直径D等于0.65mm;以及直径d等于0.175mm的三条金属线12,其以等于6.3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
样本2)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制成。它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672cN/Tex,直径D等于0.65mm;直径d’等于0.175mm的金属线12a;以及直径d”等于0.14mm的两条金属线12b。金属线12a和12b以等于6.3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
样本3)和4)是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制成。它们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672cN/Tex,直径D等于0.65mm;以及直径d等于0.175mm的三条金属线12,其以等于6.3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样本3)和4)之间的区别在于,在样本3)中,三条金属线12中的一条(中央的一条)变形,以便具有略微正弦的伸展,而在样本4)中,没有施加这种变形。在样本3)和4)两者中,根据本说明书中的以上讨论,预成形(卷曲)另外两条金属线12。金属线12以等于6.3mm的左旋缠绕节距缠绕在芯11上。
样本5)是根据图4的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制成。它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672cN/Tex,直径D等于0.65mm;直径d’等于0.14mm的金属线12a;以及直径d”等于0.175mm的两条金属线12b。金属线12a和12b由HT钢制成并且以等于6.3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
样本6)是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制成。它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671cN/Tex,直径D等于0.33mm;以及直径d等于0.175mm的三条金属线12,其以等于4.3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
样本7)是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制成。它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102cN/Tex,直径D等于0.51mm;以及直径d等于0.175mm的三条金属线12,其以等于3.7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
样本8)是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制成。它具有:由芳纶制成的芯11,其线密度等于1671cN/Tex,直径D等于0.33mm;以及直径d等于0.175mm的三条金属线12,其以等于3.7mm的左旋缠绕节距P缠绕在芯11上。
本申请人还对上述样本1)、6)、7)和8),即根据图2-3的实施方案制成的样本中的一些进行了以下变型。这些变型在下表2中列出。
表2
Figure BDA0002957387700000261
表2的第一行中所示的变型与样本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芯11的直径D等于0.33mm。
表2的第二行中所示的变型与样本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具有四条金属线12。
表2的第三行中所示的变型与样本7)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缠绕节距P等于6.3mm。
表2的第四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三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具有四条金属线12。
表2的第五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三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金属线12的直径等于0.185mm。
表2的第六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三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金属线12的直径等于0.2mm。
表2的第七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六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具有四条金属线12。
表2的第八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三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金属线12的直径等于0.15mm。
表2的第九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八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具有四条金属线12。
表2的第十行中所示的变型与样本7)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缠绕节距P等于4.3mm。
表2的第11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8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芯11的芳纶纤维的线密度等于842cN/Tex并且芯11的直径D等于0.44mm。
表2的第十二行中所示的变型与表2的第十一行中所示的变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缠绕节距P等于3.7mm。
已经参照一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但仍保留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100),包括:
﹣胎体结构(101);
﹣交叉带束结构(106),所述交叉带束结构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101)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并且包括第一带束层(106a)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06a)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带束层(106b);
﹣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106c),所述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相对于所述交叉带束结构(106)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并且包括多个非混合增强帘线(10c);
﹣胎面带(10),所述胎面带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零度增强层(106c)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中;
其中,所述第一带束层(106a)和所述第二带束层(106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混合增强帘线(10),每个混合增强帘线具有沿着预定纵向方向(A)延伸的由具有高模量的织物材料制成的芯(11)和彼此平行并以预定缠绕节距(P)螺旋地缠绕在所述芯(11)上的多条金属线(12),其中,所述多条金属线(12)的数量在3到5之间,并且所述多条金属线(12)围绕所述芯(11)布置,使得在所述混合增强帘线(10)的任何横截面中,所述多条金属线位于外接所述芯(11)的理想圆周(C)的仅一个角部分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芯(11)包括选自包括芳纶纤维、莱赛尔纤维、玻璃纤维、或包含至少30%的芳纶纤维、莱赛尔纤维或玻璃纤维和不超过70%的尼龙、人造丝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纤维组合物的组中的织物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织物纤维彼此相互连结,以限定以预定加捻节距自身加捻的单个细长元件或者以预定加捻节距(T)加捻在一起的多个细长元件(11a,11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加捻节距(T)小于所述缠绕节距(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缠绕节距(P)小于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每个混合增强帘线(10)在其沿所述预定纵向方向(A)延伸的表面部分处包括缺少所述金属线(12)的第一纵向段(10’)和具有所述金属线(12)的第二纵向段(10”),每个第一纵向段(10’)布置在两个相应的第二纵向段(10”)之间并且沿着所述预定纵向方向(A)具有长度(L’),所述长度小于或等于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在所述混合增强帘线(10)的每个横截面中,所述多条金属线(12)中的每条金属线与至少一条相邻金属线(12)间隔开一间隙(S),所述间隙的尺寸使得沿着所述预定纵向方向(A)测量的两条相邻的金属线(12)之间的距离大于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芯(11)具有第一直径(D),所述多条金属线(12)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第二直径(d),并且所述第一直径(D)和所述第二直径(d)之间的比率在1.5到4.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有所述金属线(12)都具有相同的直径(d)。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多条金属线(12)中的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12a)的直径(d’)小于所述多条金属线(12)中的其他金属线(12b)的直径(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12a)布置在所述其他金属线(12b)中的两条金属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多条金属线(12)中的至少一条金属线被预成形为沿着波浪形或之字形路径纵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所述胎体结构(101)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层(111),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具有相对的端部边缘,所述相对的端部边缘围绕相应的环形锚固结构(102)翻折以在相对于所述轮胎(100)的赤道面(X)的相对两侧上限定相应的胎圈结构(103),其中每个胎圈结构(103)包括在相应的翻折端部边缘处或靠近相应的翻折端部边缘处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层(111)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加强层(120,121),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层包括与所述混合增强帘线(10)相同的多个增强帘线。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100),其中,沿着所述预定纵向方向(A)测量的两个相邻的金属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8mm。
CN201980057340.9A 2018-08-03 2019-08-01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Active CN112638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201800007850 2018-08-03
IT102018000007850 2018-08-03
PCT/IB2019/056554 WO2020026178A1 (en) 2018-08-03 2019-08-01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663A CN112638663A (zh) 2021-04-09
CN112638663B true CN112638663B (zh) 2022-10-28

Family

ID=6389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7340.9A Active CN112638663B (zh) 2018-08-03 2019-08-01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29898B1 (zh)
CN (1) CN112638663B (zh)
MX (1) MX2021001244A (zh)
WO (1) WO20200261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000015664A1 (it) 2020-06-29 2021-12-29 Pirelli Processo di produzione di un componente di rinforzo per uno pneumatico, e relativo processo di produzione di pneumatici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6883A (en) * 1971-06-04 1973-09-04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Flat band method of making radial tires
US4176705A (en) * 1976-01-16 1979-12-0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cord with a synthetic fiber core
JP3294378B2 (ja) * 1993-04-21 2002-06-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25699B3 (de) * 2002-06-10 2004-04-08 Drahtcord Saar Gmbh & Co Kg Drahtseil, insbesondere als Festigkeitsträger für Reifen oder Hochdruckschläuche
JP5174916B2 (ja) * 2007-10-24 2013-04-03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ハイブリッドヤーンで補強した構造要素を有するタイヤ
JP5237868B2 (ja) * 2009-04-06 2013-07-17 東京製綱株式会社 スチールコード
EP2748015B1 (en) * 2011-12-27 2017-03-29 Pirelli Tyre S.p.A. Tyre for motorcycles
BR112015013741B1 (pt) * 2012-12-14 2021-04-13 Pirelli Tyre S.P.A Pneu para rodas de veículo, processos para fabricar um pneu para rodas de veículo e um elemento alongado reticulável para pneus, elemento estrutural reforçado de um pneu, e, elemento de reforço alongado reticulável para pne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1001244A (es) 2021-03-25
CN112638663A (zh) 2021-04-09
WO2020026178A1 (en) 2020-02-06
EP3829898A1 (en) 2021-06-09
EP3829898B1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0756A1 (en) Carcass ply for a pneumatic tire
JP7154207B2 (ja) 補強要素、エラストマー複合体、及び該補強要素を含むタイヤ
EP3898275B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EP3552841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4228465A (zh) 用于充气轮胎的混合帘线
EP0965463B1 (en) Belt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CN114786961A (zh) 用于车轮轮胎的金属增强帘线
US20030221762A1 (en) Steel cor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638663B (zh)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EP3854609A1 (en) A textile cord and a tire comprising a textile cord reinforcement
EP3081396B1 (en) A bidirectional monobelt construction for a pneumatic tire
US20230234398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JP710725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RU2772436C1 (ru) Шина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EP3956157B1 (en) Hybrid cord and tyre with such cord
RU2806467C2 (ru) Гибридный корд и шина с подобным кордом
EP2380755A2 (en) Overlay ply covering the belt ply for a pneumatic tire
CN114787435B (zh) 用于制造车辆车轮的轮胎的金属增强帘线的方法和设备
RU2775036C1 (ru) Шина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0997352A (zh) 胎体的增强织物层以及车辆充气轮胎
US20230241921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WO2023223246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CN116685730A (zh) 用于车辆车轮用轮胎的金属增强帘线和包括所述金属增强帘线的轮胎
CN115776949A (zh) 充气轮胎
CN113242802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