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506A - 脱硝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506A
CN112638506A CN201980058098.7A CN201980058098A CN112638506A CN 112638506 A CN112638506 A CN 112638506A CN 201980058098 A CN201980058098 A CN 201980058098A CN 112638506 A CN112638506 A CN 112638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exhaust gas
catalyst layer
flow path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80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口幸久
矢野胜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ow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38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第一催化剂层(11)配置于气体流通路(15),担载将氨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层(12)配置于第一催化剂层(1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至少一方的气体流通路(15),担载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二催化剂。第二催化剂层(12)具有配置于气体流通路(15)的流路截面的至少(4)处角落部且担载第二催化剂的催化剂担载区域(21)和配置于气体流通路(15)的流路截面的中央部且不担载第二催化剂的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构成为在包括催化剂担载区域21和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等同。

Description

脱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净化来自锅炉的废气的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锅炉中将燃料燃烧而进行发电的火力发电厂中,将来自锅炉的废气利用排烟处理系统净化后向大气中排出。在排烟处理系统设置有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还原除去的脱硝装置、通过与废气的热交换而将燃烧用空气加热的空气预热器、将废气中的煤尘(燃烧灰)捕集除去的电集尘机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使用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或烃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净化的NOx净化催化剂的前段或后段设置将氨(NH3)作为还原剂而还原氮氧化物的催化剂(氨脱硝催化剂)且在氨脱硝催化剂的前段向废气中吹入氨的废气净化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8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了将氨作为还原剂的催化剂的脱硝装置的情况下,若向脱硝装置流入的废气的温度低,则生成酸性硫酸铵(硫酸氢铵:NH4HSO4)并向脱硝装置的下游侧的设备(例如,空气预热器)附着堆积,可能会招致该设备的劣化、功能不全(例如,空气预热器的阻塞)。另外,若燃料与燃烧用空气的混合等不良,则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变高,因此需要一氧化碳的削减。
相对于此,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了将氨作为还原剂的脱硝催化剂(氨脱硝催化剂)和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的脱硝催化剂(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的脱硝装置中,与仅使用氨脱硝催化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向废气中注入的氨的量。因而,难以生成酸性硫酸铵,能够抑制酸性硫酸铵向脱硝装置的下游侧的设备的附着堆积。另外,由于设置有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的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所以能够减少废气中的一氧化碳。
但是,在脱硝装置中流通的废气的一氧化碳浓度在流路截面内不均一,存在浓度低的部分和浓度高的部分,在一氧化碳浓度低的部分处,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不会有效地进行,无法得到由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产生的效果。即,在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配置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会使成本不必要地上升。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成本的上升并谋求酸性硫酸铵向脱硝装置的下游侧的设备的附着堆积的抑制和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减少的脱硝装置的提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脱硝装置具备气体流通路、第一催化剂层、第二催化剂层及还原剂注入单元。
气体流通路具有矩形状的流路截面,供从锅炉排出后的废气流通。第一催化剂层配置于气体流通路,担载将氨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一催化剂。第二催化剂层配置于第一催化剂层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至少一方的气体流通路,担载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二催化剂。还原剂注入单元向在第一催化剂层的上游侧的气体流通路中流通的废气中注入氨。
第二催化剂层具有配置于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的至少4处角落部且担载第二催化剂的催化剂担载区域和配置于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的中央部且不担载第二催化剂的催化剂非担载区域,构成为在包括催化剂担载区域和催化剂非担载区域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等同。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使用将氨作为还原剂的第一催化剂(氨脱硝催化剂)和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的第二催化剂(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所以与仅使用氨脱硝催化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从还原剂注入单元向废气中注入的氨的量。因而,难以生成酸性硫酸铵,能够抑制酸性硫酸铵向脱硝装置的下游侧的设备(例如,空气预热器)的附着堆积。
由于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是矩形状,所以向第二催化剂层流入的废气的一氧化碳浓度呈现4处角落部高且中央部变低的倾向,考虑该倾向,将一氧化碳浓度高的角落部设为催化剂担载区域,将一氧化碳浓度低的中央部设为催化剂非担载区域。这样,由于在能够期待第二催化剂(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的角落部配置第二催化剂,在无法期待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的中央部不配置第二催化剂,所以能够抑制由第二催化剂的材料费引起的成本的上升。
另外,由于将第二催化剂层构成为在包括催化剂担载区域和催化剂非担载区域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等同,所以在第二催化剂层的入口处废气的流通方向不会大幅变动。因而,能够使一氧化碳浓度高的废气向催化剂担载区域流通,使一氧化碳浓度低的废气向催化剂非担载区域流通。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根据第一方案的脱硝装置,第二催化剂层的催化剂担载区域是沿着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的外周缘的环状,催化剂非担载区域是由环状的催化剂担载区域包围的内侧区域。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是矩形状,所以向第二催化剂层流入的废气的一氧化碳浓度呈现“沿着流路截面的外周缘的环状的外周缘部(包括4处角落部)高,由外周缘部包围的内侧区域(中央部)变低”的倾向,考虑该倾向,将一氧化碳浓度高的外周缘部设为催化剂担载区域,将一氧化碳浓度低的内侧区域设为催化剂非担载区域。因而,与仅在4处角落部配置第二催化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大范围内进行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根据第一或第二方案的脱硝装置,具备冷却废气的废气冷却单元。第二催化剂层配置于第一催化剂层的下游侧的气体流通路,废气冷却单元冷却在第一催化剂层的下游侧且第二催化剂层的上游侧的气体流通路中流通的废气。
在上述结构中,即使在第二催化剂层的上游侧中流通的废气的温度比第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废气冷却单元使在第二催化剂层中流通的废气下降至第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能够适宜地进行使用了第二催化剂的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
另外,由于在第一催化剂层的下游侧使废气的温度下降,所以在第一催化剂的活化温度比第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高的情况下,能够适宜地进行使用了第一催化剂的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和使用了第二催化剂的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双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成本的上升并谋求酸性硫酸铵向脱硝装置的下游侧的设备的附着堆积的抑制和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脱硝装置的排烟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脱硝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第二催化剂层的沿着流路截面的剖视图,(a)示出将矩形环状的外周缘部设为催化剂担载区域的情况,(b)示出仅将4处角落部设为催化剂担载区域的情况。
图4是图3(a)的IV部的放大立体图,(a)示出将第二催化剂层利用多孔构造体构成的例子,(b)示出将第二催化剂层利用板状催化剂单元构成的例子。
图5是构成第二催化剂层的构造体的立体图,(a)示出构成图4(a)的多孔构造体的多孔体,(b)示出图4(b)的板状催化剂单元。
图6是图5(a)的第二催化剂层的放大剖视图,(a)示出催化剂担载区域,(b)示出催化剂非担载区域。
图7是脱硝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脱硝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箭头Df表示废气的流通方向。
如图1所示,在将来自锅炉(燃煤锅炉)1的废气净化并向大气中排出的排烟处理系统设置有脱硝装置2、空气预热器(AH:空气加热器)3、电集尘机4及诱导通风机5。需要说明的是,锅炉1也可以是燃煤以外的锅炉。
脱硝装置2配置于锅炉1的下游,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还原除去。空气预热器3配置于脱硝装置2的下游,通过与废气的热交换来加热燃烧用空气。电集尘机4配置于空气预热器3的下游,将废气中的煤尘(燃烧灰)捕集除去。诱导通风机5配置于电集尘机4的下游,诱导废气并向烟筒6引导。
锅炉1与脱硝装置2之间及脱硝装置2与空气预热器3之间分别经由排气管道8、9而连通,从锅炉1内到空气预热器3的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与废气的流通方向Df大致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大体矩形状。
燃烧用空气由压入通风机7向空气预热器3导入,由废气的热量预热并向锅炉1供给。
如图2所示,脱硝装置2具备脱硝反应器10、第一催化剂层11、第二催化剂层12、多个还原剂注入喷嘴(还原剂注入单元)13及冷却管(废气冷却单元)14。在脱硝反应器10的内部区划流路截面为矩形状的气体流通路15。第一催化剂层11、第二催化剂层12及还原剂注入喷嘴13配置于气体流通路15,相对于脱硝反应器10固定。
第一催化剂层11由将氨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一催化剂(氨脱硝催化剂)和担载第一催化剂的第一载体构成。第二催化剂层12由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二催化剂(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和担载第二催化剂的第二载体构成,配置于第一催化剂层的下游侧。
第一催化剂层11及第二催化剂层12可以是1层(1段),也可以是多层(多段)。对于第一催化剂、第一载体、第二催化剂及第二载体,均使用公知的催化剂及载体。
还原剂注入喷嘴13配置于第一催化剂层11的上游侧的气体流通路15,向在气体流通路15中流通的废气中注入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连接锅炉1和脱硝装置2的排气管道8(参照图1)内的气体流通路配置还原剂注入喷嘴13。
冷却管14配置于第一催化剂层11与第二催化剂层12之间的气体流通路15。冷却水在冷却管14的内部流通,冷却管14通过与冷却水的热交换来冷却废气。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冷却管14或在其基础上设置其他的废气冷却单元(例如,将冷却水向气体流通路15呈雾状喷射的冷却水喷射喷嘴等)。
如图2及图3(a)所示,第二催化剂层12具有担载第二催化剂的催化剂担载区域(图中的斜线区域)21和不担载第二催化剂的催化剂非担载区域(图中的非斜线区域)2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气体流通路15的流路截面的外周缘的矩形环状的外周缘部设为催化剂担载区域21,将由催化剂担载区域21包围的内侧区域(流路截面的中央部)设为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
这样将催化剂担载区域21配置于外周缘部是因为:在矩形状的气体流通路15中流通并向第二催化剂层12流入的废气的一氧化碳浓度呈现“沿着流路截面的外周缘的环状的外周缘部(包括4处角落部)高,由外周缘部包围的内侧区域(中央部)变低”的倾向。
另外,若对在环状的外周缘部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比较,则呈现在4处角落部处一氧化碳浓度变高的倾向。尤其是,在燃烧炉(炉膛)的4个壁面分别配置燃烧器且在炉内产生回旋的火焰的燃烧方式的锅炉(切向燃烧锅炉)的情况下,4处角落部的一氧化碳浓度显著变高。
根据上述一氧化碳的浓度分布的倾向,催化剂担载区域21配置于气体流通路15的流路截面的至少4处角落部(角部)即可,例如也可以如图3(b)所示,将气体流通路15的流路截面的4处角落部设为催化剂担载区域21,将其他的区域设为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
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催化剂层12通过将许多多孔构造体24、25在流路截面内互相相邻地排列(配置成纵横多列而铺满)而构成。在第二催化剂层12设置有用于将多孔构造体24、25排列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纵横各3列)的隔壁29。
如图5(a)所示,多孔构造体24、25由许多通气孔(小室)28贯通两端面之间的长方体状的多孔体23构成,以使其两端面位于废气的流通方向D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多孔体23可以是蜂巢构造,也可以是其他的构造。
配置于催化剂担载区域21的多孔构造体(第二催化剂构造体)24是多孔体23担载第二催化剂的构造体,第二催化剂构造体24的多孔体23是担载第二催化剂的第二载体。另一方面,配置于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的多孔构造体(虚设构造体)25是多孔体23不担载第二催化剂的构造体。
另外,也可以取代多孔构造体24、25而如图4(b)所示那样配置将板状的催化剂载体30层叠多个而成的板状催化剂单元31、32。在图4(b)的例子中,在隔壁29区划的空间各配置有1个板状催化剂单元31、32,但也可以如图5(b)那样,在隔壁29区划的空间铺满多个(纵横多列)板状催化剂单元31、32,另外,也可以省略隔壁29。
如图5(b)所示,板状催化剂单元31、32由在矩形筒状的金属框33内使多个板状的催化剂载体30互相分离并层叠而成的单元构成。相邻的2张催化剂载体30之间及最外端的催化剂载体30与金属框33之间是废气流通的通气空间34,以使通气空间34的两端面位于废气的流通方向D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形成于相邻的2张催化剂载体30之间、最外端的催化剂载体30与金属框33之间的通气空间34通过局部地形成于各催化剂载体30的波形状的弯折部35的突出顶端与相邻的催化剂载体30或金属框33抵接而保持为期望的大小(宽度)。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催化剂载体30设为平板状,构成为通过分体的间隔件来确保通气空间34。
配置于催化剂担载区域21的板状催化剂单元(第二催化剂构造体)31是板状的催化剂载体30担载第二催化剂的构造体,在板状的催化剂载体30涂布第二催化剂。即,第二催化剂构造体31的板状的催化剂载体30是担载第二催化剂的第二载体。另一方面,配置于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的板状催化剂单元(虚设构造体)32是板状的催化剂载体30不担载第二催化剂的构造体。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特别图示,但第一催化剂层11也与第二催化剂层12同样,通过将许多多孔构造体或板状催化剂单元在流路截面内互相相邻地排列而构成。排列于第一催化剂层11的多孔构造体或板状催化剂单元均是多孔体或板状的催化剂载体(第一载体)担载第一催化剂的构造体。
第二催化剂层12构成为,在包括催化剂担载区域21和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等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第二催化剂构造体24和虚设构造体25中,使用同一形状的多孔体23。在第二催化剂构造体24中,在多孔体23的通气孔28的内周面上固定形成第二催化剂的薄层26,通气孔28相应地缩小薄层26的量(参照图6(a))。因而,在虚设构造体25中,在多孔体23的通气孔28的内周面上以与第二催化剂的薄层26成为相同厚度的方式固定形成不具有第二催化剂的活性成分的虚设的薄层27。由此,能够使第二催化剂构造体24和虚设构造体25成为相同形状,能够使两者的通气孔的密度(每单位面积的孔数及各孔的有效内径的大小)同等。其结果,能够将在第二催化剂构造体24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和在虚设构造体25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构成等同。
在取代多孔构造体24、25而配置板状催化剂单元31、32的情况下,也与多孔构造体24、25的情况同样,使第二催化剂构造体31及虚设构造体32成为相同形状(使通气空间34的数量及大小同等),构成为在第二催化剂层12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成等同。
需要说明的是,使包括催化剂担载区域21和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等同的压力损失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以使虚设构造体的通气孔的内径与第二催化剂构造体的通气孔的内径相等的方式,使用通气孔的内径比第二催化剂构造体的多孔体小的多孔体作为虚设构造体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废气插通第一催化剂层11及第二催化剂层12双方,使用将氨作为还原剂的第一催化剂(氨脱硝催化剂)和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的第二催化剂(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所以与仅使用氨脱硝催化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从还原剂注入喷嘴13向废气中注入的氨的量。因而,难以生成酸性硫酸铵,能够抑制酸性硫酸铵向脱硝装置的下游侧的设备(例如,空气预热器3)的附着堆积。
另外,由于在能够期待第二催化剂(一氧化碳脱硝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的区域(包括4处角落部的外周缘部)配置第二催化剂,在无法取代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的中央部不配置第二催化剂,所以能够抑制由第二催化剂的材料费引起的成本的上升。
另外,由于在外周缘部配置第二催化剂,所以与仅在4处角落部配置第二催化剂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大范围内进行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
另外,由于将第二催化剂层12构成为在包括催化剂担载区域21和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等同,所以在第二催化剂层12的入口处废气的流通方向不会大幅变动。因而,能够使一氧化碳浓度高的废气向催化剂担载区域21流通,使一氧化碳浓度低的废气向催化剂非担载区域22流通。
另外,即使在第二催化剂层12的上游侧流通的废气的温度比第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在第二催化剂层12中流通的废气通过冷却管14而下降至第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能够适宜地进行使用了第二催化剂的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
而且,由于在第一催化剂层11的下游侧使废气的温度下降,所以在第一催化剂的活化温度比第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高的情况下,能够适宜地进行使用了第一催化剂的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和使用了第二催化剂的氮氧化物的还原除去双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作为一例而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即使是上述的实施方式等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而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第一催化剂层11配置于第二催化剂层12的下游侧,将还原剂注入喷嘴13配置于第二催化剂层12与第一催化剂层11之间。
标号说明
1:锅炉
2:脱硝装置
3:空气预热器
4:电集尘机
5:诱导通风机
6:烟筒
7:压入通风机
8,9:排气通道
10:脱硝反应器
11:第一催化剂层
12:第二催化剂层
13:还原剂注入喷嘴(还原剂注入单元)
14:冷却管(废气冷却单元)
15:气体流通路
21:催化剂担载区域
22:催化剂非担载区域
23:多孔体
24:多孔构造体(第二催化剂构造体)
25:多孔构造体(虚设构造体)
26、27:薄层
28:通气孔(小室)
29:隔壁
30:板状的催化剂载体
31:板状催化剂单元(第二催化剂构造体)
32:板状催化剂单元(虚设构造体)
33:金属框
34:通气空间
35:弯折部

Claims (3)

1.一种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气体流通路,具有矩形状的流路截面,供从锅炉排出后的废气流通;
第一催化剂层,配置于所述气体流通路,担载将氨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一催化剂;
第二催化剂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至少一方的所述气体流通路,担载将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而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除去的第二催化剂;及
还原剂注入单元,向在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上游侧的所述气体流通路中流通的废气中注入氨,
所述第二催化剂层具有:
催化剂担载区域,配置于所述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的至少4处角落部且担载所述第二催化剂;及
催化剂非担载区域,配置于所述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的中央部且不担载所述第二催化剂,
所述第二催化剂层构成为在包括所述催化剂担载区域和所述催化剂非担载区域的流路截面的整个区域中流通的废气的压力损失等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担载区域是沿着所述气体流通路的流路截面的外周缘的环状,
所述催化剂非担载区域是由所述环状的催化剂担载区域包围的内侧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却废气的废气冷却单元,
所述第二催化剂层配置于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下游侧的所述气体流通路,
所述废气冷却单元冷却在所述第一催化剂层的下游侧且所述第二催化剂层的上游侧的所述气体流通路中流通的废气。
CN201980058098.7A 2018-09-14 2019-09-13 脱硝装置 Pending CN1126385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2372A JP2020044461A (ja) 2018-09-14 2018-09-14 脱硝装置
JP2018-172372 2018-09-14
PCT/JP2019/036135 WO2020054853A1 (ja) 2018-09-14 2019-09-13 脱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506A true CN112638506A (zh) 2021-04-09

Family

ID=69777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8098.7A Pending CN112638506A (zh) 2018-09-14 2019-09-13 脱硝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44461A (zh)
CN (1) CN112638506A (zh)
TW (1) TWI738055B (zh)
WO (1) WO2020054853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7744A (ja) * 1997-10-07 1999-04-20 Toyota Motor Corp 排ガス浄化用触媒装置
US6444610B1 (en) * 1999-07-15 2002-09-03 Nissan Motor Co., Ltd. Exhaust gas purifying catalyst
US20020159925A1 (en) * 2001-02-26 2002-10-31 Platvoet Erwin M. J. Parallel flow gas phase reacto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itrogen oxide content of a gas
CN1502409A (zh) * 2002-07-31 2004-06-09 EVC���������ɷ����޹�˾ 一种适用作选择性放热反应的催化剂载体的中空颗粒
US20050241266A1 (en) * 2002-09-05 2005-11-03 Ngk Insulators, Ltd.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honeycomb structure forming honeycomb
JP2008238069A (ja) * 2007-03-28 2008-10-09 Babcock Hitachi Kk 排ガスの浄化装置及び排ガスの浄化方法,浄化触媒
JP2009202107A (ja) * 2008-02-28 2009-09-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ガス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201815314U (zh) * 2010-10-27 2011-05-04 山东电力研究院 正六边形内孔道结构的scr脱硝技术用蜂窝状催化剂
US20140294688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Ngk Insulators, Ltd.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4093476A (zh) * 2012-02-13 2014-10-08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废气脱硝装置
JP2016129885A (ja) * 2015-01-09 2016-07-21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ハニカム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6935112U (zh) * 2017-06-07 2018-01-30 重庆三众环保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光催化装置的废气净化结构
US20180147529A1 (en) * 2015-05-21 2018-05-3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lue gas mix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2432A (en) * 1994-11-15 1998-08-11 Babcock-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Catalyst unit and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TW200833419A (en) * 2007-02-15 2008-08-16 China Steel Corp Regenerating method of plate-shaped catalyst for denitration and dedioxin
JP5888259B2 (ja) * 2013-02-13 2016-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触媒コンバ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7744A (ja) * 1997-10-07 1999-04-20 Toyota Motor Corp 排ガス浄化用触媒装置
US6444610B1 (en) * 1999-07-15 2002-09-03 Nissan Motor Co., Ltd. Exhaust gas purifying catalyst
US20020159925A1 (en) * 2001-02-26 2002-10-31 Platvoet Erwin M. J. Parallel flow gas phase reacto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nitrogen oxide content of a gas
CN1502409A (zh) * 2002-07-31 2004-06-09 EVC���������ɷ����޹�˾ 一种适用作选择性放热反应的催化剂载体的中空颗粒
US20050241266A1 (en) * 2002-09-05 2005-11-03 Ngk Insulators, Ltd.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honeycomb structure forming honeycomb
JP2008238069A (ja) * 2007-03-28 2008-10-09 Babcock Hitachi Kk 排ガスの浄化装置及び排ガスの浄化方法,浄化触媒
JP2009202107A (ja) * 2008-02-28 2009-09-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ガス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201815314U (zh) * 2010-10-27 2011-05-04 山东电力研究院 正六边形内孔道结构的scr脱硝技术用蜂窝状催化剂
CN104093476A (zh) * 2012-02-13 2014-10-08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用于柴油发动机的废气脱硝装置
US20140294688A1 (en) * 2013-03-29 2014-10-02 Ngk Insulators, Ltd.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6129885A (ja) * 2015-01-09 2016-07-21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ハニカム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80147529A1 (en) * 2015-05-21 2018-05-3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lue gas mixing apparatus
CN206935112U (zh) * 2017-06-07 2018-01-30 重庆三众环保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光催化装置的废气净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44461A (ja) 2020-03-26
TWI738055B (zh) 2021-09-01
WO2020054853A1 (ja) 2020-03-19
TW202017639A (zh) 2020-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5943B2 (ja) NOx低減剤の注入用の装置と方法
JP5033912B2 (ja) 混合バッフルを有する排出低減アセンブリ及び関連方法
WO2012118331A4 (ko) 소음감쇄 구조를 갖는 배기가스 탈질시스템
BR122021010883B1 (pt) Disposição de mistura
KR20060111540A (ko) 분진필터를 구비한 린번 내연기관 엔진의 배출장치
CN105888782A (zh) 柴油机尾气复合净化装置
TWI721547B (zh) 排氣淨化裝置
KR20040010598A (ko) 가스내의 질소산화물 함량을 줄이기 위한 반응기 및 그 방법
KR20070019924A (ko) 무촉매 탈질설비의 노즐 배치방법과 배기가스 처리장치
CN112638506A (zh) 脱硝装置
KR102150213B1 (ko) 촉매 일체형 집진기
EP2666535B1 (en) Flow control grid
KR102150227B1 (ko) 암모니아 분사장치를 삽입한 촉매 일체형 집진기
CN209848679U (zh) 烧结机烟气低温scr脱硝装置
KR101334528B1 (ko) 필터 벨트를 포함한 선택적 촉매 환원 시스템
CN101992023A (zh) 用陈旧或现有电收尘器的一体式烟气净化装置
KR102153836B1 (ko) 펠렛 촉매 이용 시 탈질 효율을 높이는 탈질 장치
JP2009047016A (ja) 排気浄化装置
JP5198744B2 (ja) 触媒構造体
JP2014231744A (ja) 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KR101561260B1 (ko) 최소 면적 설치용 scr반응기
KR102094112B1 (ko) 펠렛 촉매를 이용 시 탈질 효율을 높이는 탈질 장치
CN111921372A (zh)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及烟气处理方法
KR101777697B1 (ko) 선택적 촉매 환원 반응용 촉매 부분 재생 장치
JP2010013944A (ja) 排気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8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Power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120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