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463B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463B
CN112637463B CN202011524545.4A CN202011524545A CN112637463B CN 112637463 B CN112637463 B CN 112637463B CN 202011524545 A CN202011524545 A CN 202011524545A CN 112637463 B CN112637463 B CN 112637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matching part
camera module
sensor
lens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45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7463A (zh
Inventor
刘浩
屈江陵
李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245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7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7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7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重叠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够发生相对移动;多个镜头单元,设于第二配合部上;传感器,设于第一配合部,至少一个镜头单元与传感器电连接。本申请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对移动,使多个镜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能与传感器电连接,一方面可以节省传感器及电路模块,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将各焦段的摄像头模组集成于一体,有利于提高产品结构的紧凑性及装配效率;再者,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后,各焦段摄像头模组能够共用高质量的传感器,有利于提升副摄像头的成像画质,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同时存在多个摄像头已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且多焦段成像是影像策略的主流设计。随着消费者对手机拍照性能需求的提高,当前手机相机模组为多个焦段摄像头搭配。通常情况下,各个焦段的摄像头模组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广角摄像头、主摄摄像头以及潜望摄像头等,这些摄像头模组都是单独成像。
相关技术中,将每一个镜头均搭配一个传感器(即sensor)以及控制电路。传感器是整个摄像头模组中成本最贵的部分,因而,每一个镜头单元均搭配一个传感器的设计,不仅成本很高,而且会造成传感器及其相关电子元件的浪费。
另外,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多个传感器的成本,将主摄外的摄像头即副摄像头搭配成本较低、成像较差的传感器,这种设计方式会导致其它焦段的摄像头的成像画质明显低于主摄像头,影响到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成本偏高、材料浪费以及副摄像头成像画质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重叠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发生移动;多个镜头单元,设于第二配合部上;至少一个传感器,设于第一配合部朝向第二配合部的一侧,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能够使多个镜头单元中的镜头单元与传感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设于本体上,摄像模组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模组和/或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模组。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多个镜头单元设于第二配合部,且传感器设于第一配合部,通过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实现多个镜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能与传感器电连接。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搭配一个传感器的传统方式而言,一方面可以节省多个传感器及电路模块,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将各焦段的摄像头模组集成于一体,有利于提高产品结构的紧凑性及装配效率;再者,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后,各焦段摄像头能够共用高质量的传感器,有利于提升副摄像头的成像画质,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镜头单元以及传感器。其中,镜头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镜头单元均设于第二配合部上。传感器设于第一配合部朝向第二配合部的一侧。此外,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发生移动,即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此处的移动,也就是相对位置变化,可以采用任意移动方式,比如:转动、滑动等。进一步地,可以采用第一配合部的位置固定,第二配合部进行移动的方式,实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或者是,第二配合部的位置固定,第一配合部能够相对于第二配合部发生相对移动;又或者是,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位置均不固定,即通过移动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实现两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进一步地,当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可以理解为,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发生在预设移动轨迹上的相对位置变化,多个镜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镜头单元与传感器电连接,与传感器处于接通状态下的镜头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即可以进行拍摄。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驱动方式可以是通过步进电机,当然也可以是简单的手动或其它方式。另外,多个镜头单元在第二配合部上可以是任意布置方式,比如多个镜头单元呈阵列布置,或者是相邻两个镜头单元之间为等间距设置。以上,结合产品结构的紧凑程度、成本、整齐度以及其他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具体地,多个镜头单元中可以包括主镜头单元和副镜头单元,主、副镜头单元可以为任意数量。另外,镜头单元根据功能划分,可以为主摄镜头单元、广角镜头单元、长焦镜头单元以及潜望镜头单元等。
值得说明的是,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以理解为,传感器可以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进一步地,传感器的数量少于镜头单元的数量,以便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出现相对位置变化时,传感器与镜头单元的搭配方式为一对多,或者少对多。根据需要可能会存在同时使用多个镜头单元的情况,因而,“少对多”的设计方式能够满足更高的拍摄需求。无论是以上“一对多”还是“少对多”的设计方式,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搭配一个传感器的传统方式而言,均存在成本低、充分利用电子元件避免浪费的优势。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配合部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配合部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摄像模组;110:第一配合部;111:安装槽;112:通孔;120:第二配合部;121:转轴;130:驱动件;140:镜头单元;141:主镜头单元;142:副镜头单元;143:第二配合触点;150:传感器;151:电路板;152:第一配合触点;153:排线;154:连接器;155:旋转连接端口;156:连接线;160:限位件;170:照明装置;200:电子设备;210: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模组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拍摄图像的设备。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100和电子设备2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100,包括第一配合部110、第二配合部120、镜头单元140以及传感器150。其中,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重叠设置,使得可极大的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镜头单元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镜头单元140均设于第二配合部120上。传感器150设于第一配合部110朝向第二配合部120的一侧。此外,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发生移动,即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进一步地,当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可以理解为,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发生在预设移动轨迹上的相对位置变化,多个镜头单元140中的至少一个镜头单元140与传感器150电连接,与传感器150处于接通状态下的镜头单元140处于工作状态,即可以进行拍摄。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多个镜头单元140设于第二配合部120,且传感器150设于第一配合部110,通过将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实现多个镜头单元140中的至少一个能与传感器150电连接。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140搭配一个传感器150的传统方式而言,一方面可以节省多个传感器150及电路模块,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将各焦段的摄像头模组集成于一体,有利于提高产品结构的紧凑性及装配效率;再者,减少传感器150的数量后,各焦段摄像头能够共用高质量的传感器150,有利于提升副摄像头的成像画质,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发生移动,此处的移动,也就是相对位置变化,可以采用任意移动方式,比如:转动、滑动等。
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发生移动。具体地,可以采用第一配合部110的位置固定,第二配合部120进行移动的方式,实现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或者是,第二配合部120的位置固定,第一配合部110能够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20发生相对移动;又或者是,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的位置均不固定,即可通过移动第一配合部110以及第二配合部120实现两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驱动方式可以是通过步进电机,当然也可以是简单的手动或其它方式。另外,多个镜头单元140在第二配合部120上可以是任意布置方式,比如多个镜头单元140呈阵列布置,或者是相邻两个镜头单元140之间为等间距设置。以上,结合产品结构的紧凑程度、成本、整齐度以及其他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多个镜头单元140中可以包括主镜头单元141和副镜头单元142,主镜头单元141和副镜头单元142可以为任意数量。另外,镜头单元140根据功能划分,可以为主摄镜头单元140、广角镜头单元140、长焦镜头单元140以及潜望镜头单元140等。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15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以理解为,传感器150可以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进一步地,传感器150的数量少于镜头单元140的数量,以便于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出现相对位置变化时,传感器150与镜头单元140的搭配方式为一对多,或者少对多。根据需要可能会存在同时使用多个镜头单元140的情况,因而,“少对多”的设计方式能够满足更高的拍摄需求。无论是以上“一对多”还是“少对多”的设计方式,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140搭配一个传感器150的传统方式而言,均存在成本低、充分利用电子元件避免浪费的优势。
具体的,传感器150包括电路板151和排线153。电路板上设有第一配合触点152,当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在第二配合触点143与第一配合触点152接触后,能够第一时间使需要工作的镜头单元140与传感器150处于接通状态。另外,排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相连,另一端设有连接器。其它电子元件能够通过连接器与排线接通,进而能够与电路板之间传递电信号。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实现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相对位置变化,具体方式为:第一配合部110固定,第二配合部120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转动,即将第一配合部110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配合部120移动。
其中,在第一配合部110固定时,在第二配合部120的转动下,可使得传感器150不动,镜头单元140相对于传感器150发生转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20固定,第一配合部110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20转动,也即镜头单元140不动,传感器150发生转动。
当然,在第一配合部110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20转动时,第二配合部可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转动,可以理解为,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的位置均不固定,即通过移动第一配合部110以及第二配合部120实现两者的相对位置变化。以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摄像模组100还包括第一配合触点152和第二配合触点143。第一配合触点152设于每个传感器150朝向第二配合部120的一侧;第二配合触点143设于每个镜头单元140朝向第一配合部110的一侧。通过移动第一配合部110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20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配合触点152与任一第二配合触点143相连通的情况下,实现了多个镜头单元140中的至少一个镜头单元140与传感器150电连接,从而与传感器150处于接通状态下的镜头单元140能够处于工作状态,即可以进行拍摄。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配合触点152设于传感器150朝向第二配合部120的一侧,且第二配合触点143设于镜头单元140朝向第一配合部110的一侧,因此,当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时,能够快速的接通或者切换不同镜头单元140,实现不同焦段摄像头之间的切换。
实现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之间相对位置变化,具体方式为:第二配合部120固定,第一配合部110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20转动,即将第二配合部120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配合部110移动。如图7所示,在此情况下,传感器150还包括:旋转连接端口155和连接线156。旋转连接端口155设于第一配合部110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即第一配合部110通过转动轴相对第二配合部120进行转动,旋转连接端口155能够绕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器154与旋转连接端口155电连接。通过设置旋转连接端口155,第一配合部110相对第二配合部120进行转动时,排线153不会与转动轴发生干涉,即排线153不会缠绕在转动轴上,避免造成传感器150的损坏。进一步地,连接线156的一端与旋转连接端口155电连接,即其它的电子元件与连接线156接通后,进而能够依次与旋转连接端口155、连接器154、排线153及电路板151接通。
而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之间为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10固定,第二配合部120滑动;或者第二配合部120固定,第一配合部110滑动;或者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都可以滑动。
无论可以滑动的对象是一个还是两个(即第一配合部110和/或第二配合部120),其滑动的范围均比第二配合部120上多个镜头单元140对应的范围要大,例如,在第二配合部120上设有三个直线排列的镜头单元140,其中位于中间的镜头单元140为主摄,即主镜头单元141,位于两侧的镜头单元140为副摄,即副镜头单元142,在普通状态下,传感器150与主镜头单元141相连通,当第二配合部120向上或向下滑动至任一副摄与传感器150相连通时,第二配合部120的移动会大于镜头单元140的数量所对应的范围。
例如,若第二配合部120自身三个镜头单元140的组合长度为3cm,则第二配合部120的滑动范围要大于3cm。
在将摄像模组100,应用到智能电子设备上时,特别是同时具有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时,可将相互转动的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作为后置摄像模组,将相对滑动的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作为前置摄像模组。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一配合部110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槽111,每个传感器150设于安装槽111内。具体地,在每个安装槽内可设置一个传感器150。通过在第一配合部110上设置安装槽111,一方面安装槽111的设置更便于传感器150的安装定位,另一方面安装槽111还可对传感器150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摄像模组100还包括驱动件130,驱动件130与第二配合部120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件130能够驱动第二配合部120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发生移动。
具体地,驱动件130可以是步进电机。另外,移动可以是转动或滑动。总之,通过设置驱动件130,可以实现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发生相对位置变化。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110呈盘状,第二配合部120为转盘,即也是呈盘状,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的快速装配。进一步地,转盘能够在驱动件130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进行转动,即第二配合部120在驱动件130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进行转动。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可以是通过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的轴线与第一配合部110的表面垂直,转动杆的轴线可以过盘状的第一配合部110的几何中心,也可以不过盘状的第一配合部110的几何中心。具体地,当转动杆的轴线过第一配合部110的几何中心时,第二配合部120绕转动杆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同心转动;当转动杆的轴线不过第一配合部110的几何中心时,第二配合部120绕转动杆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进行偏心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驱动件130设于第一配合部110远离第二配合部120的一侧,从而驱动件130不会干涉到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120的相对转动。摄像模组100还包括设于转盘上的转轴121,多个镜头单元140绕转轴121设于转盘上,具体地,多个镜头单元140可以呈阵列布置。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110上设有通孔112,转轴121的一端通过通孔112向外伸出,且转轴121伸出的一端与驱动件130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件130通过驱动转轴121使转盘即第二配合部120能够相对于第一配合部110进行转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130与第一配合部110传动连接,从而驱动件130能够驱动第一配合部110相对于第二配合部120发生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7所述,摄像模组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160,限位件160设于第一配合部110上,且能够限制第二配合部120的移动范围,可以理解为,第二配合部120的位置不是固定的,通过在第一配合部110上设置限位件160,可以对第二配合部120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制,使第二配合部120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移动。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160设于第二配合部120上,且能够限制第一配合部110的移动范围,可以理解为,第一配合部110的位置不是固定的,通过在第二配合部120上设置限位件160,可以对第一配合部110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制,使第一配合部110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移动。
除此以外,通过设置限位件160,还可实现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不同的镜头单元移动到位后保持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120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多个镜头单元140包括主镜头单元141和多个副镜头单元142,主镜头单元141与副镜头单元142分别负责不同焦段镜头的拍摄。在第二配合部120的周向上,主镜头单元141设于两个副镜头单元142之间,可以理解为,主镜头单元141和两个副镜头单元142所处同一条弧上。更进一步地,副镜头单元1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副镜头单元142与主镜头单元141在第一配合部1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的中心处于同一弧线上,这条弧线对应的圆心角为180°。在一个圆中,圆上的一段弧的两端与圆心形成的两条半径会存在一个角度,此角度即为圆心角。进一步地,每个副镜头单元142与主镜头单元141在第一配合部1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圆心角为90°。
进一步地,两个副镜头单元142分别为人像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人像摄像头可以快速聚焦,在这个焦段下能够拍出更加符合美学的视频或照片。广角摄像头能够满足拍摄范围更大的拍摄需求。
一般情况下,用户进行拍照时首选应该是主镜头单元141,通过将主镜头单元141设于两个副镜头单元142之间,且主镜头单元141位于形成的这段弧的正中间,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由主镜头单元141切换到不同焦段的副镜头单元142,更加符合使用习惯,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摄像模组100还包括照明装置170,照明装置170设于第二配合部120上,由于传感器150设于第二配合部120,从而照明装置170能够与传感器150的电路板151进行连接。照明装置170的出光侧与镜头单元140的取景侧位于第二配合部120的同一侧,即照明装置170的朝向与镜头单元140的朝向一致,起到指示灯或方便取景的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150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传感器150的数量可以是少于镜头单元140的数量。每个传感器150能够与多个镜头单元140中的一个镜头单元140电连接。根据需要可能会存在同时使用多个镜头单元140的情况,因而,“少对多”的设计方式能够满足更高的拍摄需求。无论是“一对多”还是“少对多”的设计方式,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140搭配一个传感器150的传统方式而言,均存在成本低、充分利用电子元件避免浪费的优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150的数量为一个,通过将传感器15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第二配合部120能够转动至传感器150与一个镜头单元140电连接的位置,采用一个传感器150与多个镜头单元140进行搭配的方式即“一对多”,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140搭配一个传感器150的传统方式而言,均存在成本低、充分利用电子元件避免浪费的优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镜头单元140的镜头参数不同,通过在不同的镜头单元140使用不用的参数,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扩大适用范围。
具体地,镜头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光圈、焦段、景深。光圈即镜头单元140的通光量;焦段即镜头单元140焦距的变化范围;景深是指镜头单元140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如图9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210和摄像模组100。摄像模组100设于本体210上,摄像模组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摄像模组100是电子设备200的前置摄像模组;也可以是电子设备200的后置摄像模组。通过摄像模组100,用户能够进行自拍或者取景,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
当然,由于电子设备200具有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10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多个镜头单元设于第二配合部,且传感器设于第一配合部,通过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变化,实现多个镜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能与传感器电连接。相对于将每一个镜头单元搭配一个传感器的传统方式而言,一方面可以节省多个传感器及电路模块,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将各焦段的摄像头模组集成于一体,有利于提高产品结构的紧凑性及装配效率;再者,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后,各焦段摄像头能够共用高质量的传感器,有利于提升副摄像头的成像画质,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配合部;
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重叠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发生移动;
多个镜头单元,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上;
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朝向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能够使所述多个镜头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
还包括第一配合触点;
所述传感器具体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触点;
排线,所述排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另一端设有连接器;
在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时,所述传感器还包括:
旋转连接端口,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且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旋转连接端口电连接;
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连接端口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部固定,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转动;或
所述第二配合部固定,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或
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配合触点设于每个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侧;
第二配合触点,设于每个所述镜头单元朝向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第一配合触点与任一所述第二配合触点相连通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配合触点的镜头单元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每个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发生移动,或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发生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呈盘状,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转盘,所述转盘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转动,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侧,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
转轴,设于所述转盘上,多个所述镜头单元绕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转盘上,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向外伸出,且所述转轴伸出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所述限位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另一个的移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镜头单元包括主镜头单元和多个副镜头单元,在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周向上,所述主镜头单元设于两个所述副镜头单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照明装置,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上,所述照明装置的出光侧与所述镜头单元的取景侧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传感器能够与多个所述镜头单元中的一个镜头单元电连接;或
所述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转动至所述传感器与一个所述镜头单元电连接的位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设于所述本体上,
其中,所述摄像模组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模组和/或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模组。
CN202011524545.4A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637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4545.4A CN112637463B (zh)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4545.4A CN112637463B (zh)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463A CN112637463A (zh) 2021-04-09
CN112637463B true CN112637463B (zh) 2022-10-21

Family

ID=7532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4545.4A Active CN112637463B (zh) 2020-12-22 2020-12-22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74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3100A (zh) * 2022-07-08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1159A (zh) * 2017-06-19 2017-10-24 合肥市惠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可旋转接口的显示屏
CN109698898A (zh) * 2019-01-22 2019-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器、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086319U (zh) * 2020-06-30 2020-12-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7430B2 (en) * 2016-06-07 2022-04-19 Karl Storz Se & Co. Kg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mproved depth of field and resolution modes
CN211239925U (zh) * 2019-11-27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1159A (zh) * 2017-06-19 2017-10-24 合肥市惠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可旋转接口的显示屏
CN109698898A (zh) * 2019-01-22 2019-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器、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086319U (zh) * 2020-06-30 2020-12-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463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950B (zh) 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900737B (zh) 一种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3462309B2 (ja) 撮像装置
CN112637463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3748492A (zh) 透镜镜筒
CN110798600A (zh) 镜头模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1509141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06U (zh) 摄像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65669A (zh) 滤光片切换装置、光圈装置以及摄像机
CN104698568A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CN214380984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10320974B (zh) 电子装置
CN111156375B (zh) 电子设备
CN109348015B (zh)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210098760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214252704U (zh) 镜头模组
CN110233910B (zh) 壳体、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5696003A (zh) 转动机构及其潜望式摄像模组
CN215300726U (zh) 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电子设备
KR100526652B1 (ko) 소형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장치
CN113589468A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542074B1 (ko) 소형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장치
CN220440768U (zh) 摄像装置
CN220711560U (zh) 摄像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53825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