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5526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5526A
CN112635526A CN202011474740.0A CN202011474740A CN112635526A CN 112635526 A CN112635526 A CN 112635526A CN 202011474740 A CN202011474740 A CN 202011474740A CN 112635526 A CN112635526 A CN 112635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area
display
display pane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47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5526B (zh
Inventor
窦玉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47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35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35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5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5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5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层、触控层、金属走线层和遮光层,阳极层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剩余部分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触控层位于阳极层的显示面一侧,并且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剩余部分延伸至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金属走线层位于阳极层的显示面一侧,并且位于非显示区,与显示区间隔设置,用于与触控层连接;遮光层与金属走线层同层设置,并且设置于金属走线层与显示区之间;其中,遮光层遮盖至少一部分非显示区的阳极。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改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反射较强的光线至使用者的眼睛,显示面板较薄,且不增加显示面板制作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OLED)显示面板由于其自发光、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OLED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具有阳极层,当OLED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画面时,外界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后,由于阳极层具有反射特性,因而外界环境光就会被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反射至人眼。这样,当外界环境光的强度较大时,就会导致人眼无法看清显示面板边缘所显示的画面;或当显示面板未显示画面时,外界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后,显示面板会出现亮线,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反射外界环境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层、触控层、金属走线层和遮光层,阳极层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剩余部分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触控层位于阳极层的显示面一侧,并且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剩余部分延伸至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金属走线层位于阳极层的显示面一侧,并且位于非显示区,与显示区间隔设置,用于与触控层连接;遮光层与金属走线层同层设置,并且设置于金属走线层与显示区之间;其中,遮光层遮盖至少一部分非显示区的阳极层。显示面板通过设置遮光层遮盖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可以减少或改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反射外界环境光至使用者的眼睛中。通过将遮光层与金属走线层同层设置,可以使得显示面板较薄,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不增加显示面板制作的成本。
其中,遮光层的材质与金属走线层的材质相同。遮光层和金属走线层材质相同,可以为同一制作步骤、同一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可以减少遮光层的制作步骤。
其中,遮光层与金属走线层绝缘设置。可以使得遮光层不影响金属走线层连接控制触控层的效果。
其中,触控层在阳极层上的投影与遮光层在阳极层上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叠。通过将触控层和遮光层交叠设置,使得可以不需要减少非显示区的触控层的面积,不需要缩减对显示区边缘的非显示区的触控的控制,因此不会影响控制效果。
其中,所述遮光层的部分区域叠置在所述触控层朝向所述阳极层的一侧。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在正视情况下不会出现亮线,或在大范围的侧视角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亮线;可以减小遮光层的设置面积。
其中,遮光层上设置镂空结构。以使得遮光层通过镂空结构分隔,避免遮光层大面积的电子聚集所造成的击穿与遮光层交叠的触控层。可以提升触控层的安全性。
其中,镂空结构将遮光层分离成若干子遮光层。可以有效的避免遮光层大面积的电子聚集的情况的发生。
其中,若干子遮光层沿着显示区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可以进一步有效的改善遮光层电子大面积聚集的情况的发生。
其中,遮光层的材质包括金属钼。金属钼可以作为金属走线层,同时具有良好的反射光线的能力。
其中,触控层为透明金属层。使得触控层不影响显示区的显示。
本申请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IC,驱动IC与显示面板耦接,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减少或改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反射外界环境光至使用者的眼睛中,显示面板较薄,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不增加显示装置制作的成本。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遮光层遮盖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可以减少或改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反射外界环境光至使用者的眼睛中。改善采用含有油墨的盖板贴附于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外表面所造成的油墨与显示区仍然存在一定空间所导致的非显示区的阳极层仍然反光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遮光层与金属走线层同层设置,可以使得显示面板较薄,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不增加显示面板制作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显示面板未设置触控层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显示面板未设置触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例平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其中,1、显示区;2、非显示区;10、阳极层;20、触控层;30、金属走线层;40、遮光层;41、镂空结构;42、子遮光层;50、阵列基板;51、晶体管;60、第一绝缘层;71、发光层;72、阴极层;73、像素定义层;80、封装层;90、第二绝缘层;91、过孔;100、显示面板;200、驱动I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层10、触控层20、金属走线层30和遮光层40,阳极层10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剩余部分位于显示区1外围的非显示区2;触控层20位于阳极层10的显示面一侧,并且部分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剩余部分延伸至显示区1外围的非显示区2;金属走线层30位于阳极层10的显示面一侧,并且位于非显示区2,与显示区1间隔设置,用于与触控层20连接;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同层设置,并且设置于金属走线层30与显示区1之间;其中,遮光层40遮盖至少一部分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通过设置遮光层40遮盖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可以减少或改善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反射外界环境光至使用者的眼睛中,改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出现亮线,影响显示效果。改善采用含有油墨的盖板贴附于显示面板的封装层80外表面所造成的油墨与显示区1仍然存在一定空间所导致的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仍然存在反射外界环境光的情况,出现亮线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同层设置,可以使得显示面板较薄,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不增加显示面板制作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50、设置于阵列基板50上第一绝缘层60,阳极层10设置在第一绝缘层60上,阳极层10上设置像素定义层73,发光层71设置于像素定义层73形成的像素开口内,发光层71上方设置阴极层72,使得阳极层10、发光层71和阴极层72构成发光器件,阴极层72上方设置封装层80。金属走线层30设置于封装层80上方,封装层80上方设置第二绝缘层90,第二绝缘层90上方设置触控层20。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玻璃胶(Frit)封装制作的封装层80,封装层80为玻璃盖板,在其他实施例中,封装层80也可以为薄膜封装层80。本申请中对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材料不做限定,可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式设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阵列基板50包括衬底基板和像素电路阵列,像素电路阵列包括晶体管51,本申请实施例中,阳极层10与阵列基板50中的晶体管51之间的第一绝缘层60(聚乳酸PLA)上设置凹孔结构,以使得阳极层10通过凹孔结构与晶体管51连通,以使得晶体管51控制发光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凹孔结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避免对显示区1的发光器件的影响,第一绝缘层60的凹孔结构对外界环境光具有会聚作用,会增强反射光强度。而阳极层10部分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用于与非显示区2的晶体管51连通,同时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同时用于屏蔽Demux信号和TP信号,因此,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必须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阳极层10的材质为ITO/Al复合层结构,具有反射外界环境光的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阳极层10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材质。而第一绝缘层60设置凹孔结构,凹孔结构具有会聚外界环境光的作用,使得非显示区2反射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增加。而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第一绝缘层60的凹孔结构与显示区1之间的距离小于50μm,当采用含有油墨的盖板贴附于显示面板的封装层80时,为了避免贴附的误差,避免油墨贴附于显示区1,油墨的边缘必须距离显示区1的距离为300μm及以上,因此采用含有油墨的盖板是无法遮挡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金属走线层30同层设置遮挡层可以遮挡非显示区2的至少部分阳极层10以及第一绝缘层60形成的凹孔结构,以减少显示面板非显示区2反射外界环境光。
本申请实施例的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同层设置,使得遮光层40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带有图案的掩膜版遮挡,以形成遮光层40,且采用掩膜版遮挡,通过刻蚀等方法制作遮光层40时,可以精确控制遮光层40距离显示区1的距离,例如可以制作出遮光层40距离显示区1的距离为50μm、40μm、35μm等小于等于50μm,以及大于50μm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如图2所示,遮光层40的材质与金属走线层30的材质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金属走线层30与遮光层40的材质相同,使得遮光层40和金属走线层30为同一制作步骤、同一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可以减少遮光层40的制作步骤。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层40可以是由金属走线层30向显示区1延伸而成。本申请实施中,金属走线层30不透光,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的材质相同,可以使得遮光层40实现遮盖非显示区2的至少一部分阳极层10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与显示区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d=30μm,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层40至显示区1的距离也设置为30μm,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遮光层40恰好覆盖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或至少覆盖非显示区2靠近显示区1一侧的阳极层10。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40也可以延伸至距离显示区1的距离小于d,以使得遮光层40能够完全遮挡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例如,遮光层40距离显示区1的距离为28μm,可以使得遮光层40完全遮挡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或考虑到显示面板显示区1的边缘显示效果和制作工艺,可以使得遮光层40距离显示区1的距离大于d,使得遮光层40遮挡非显示区2的部分阳极层10,不能够完全遮挡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不影响显示面板靠近显示区1边缘的非显示区2的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绝缘设置,可以使得遮光层40不影响金属走线层30连接控制触控层20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中,遮光层40和金属走线层30可以在通过图案化的掩膜版遮挡刻蚀时,即可实现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形成间隔,不会增加额外的步骤,制作方法简单。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走线层30与遮光层40的材质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的材质也可以不相同,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溅射形成不同的金属材料以使得金属走线层30与遮光层40的材质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如图1和图4和图5所示,触控层20在阳极层10上的投影与遮光层40在阳极层10上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叠。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层20延伸设置于非显示区2,使得触控层20可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边缘的部分非显示区2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区1边缘的非显示区2可以是显示区1通过光的折射等在非显示区2显示,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范围大于显示区1,有利于提高窄边框化显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层20和遮光层40交叠设置,使得可以不需要减少非显示区2的触控层20的面积,不需要缩减对显示区1边缘的非显示区2的触控的控制,不会使显示面板无法触控显示区1边缘的非显示区2,因此不会影响控制效果。且本申请实施例,遮光层40同样能够达到遮挡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层20可以完全覆盖遮光层40,同时触控层20的部分区域延伸至金属走线层30的上方,非显示区2的第二绝缘层90设置过孔91,使得金属走线层30与触控层20通过过孔9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走线层30延伸至显示区1外围的非显示区2,其中金属走线层30与显示区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10μm,可以有效的保证触控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遮光层40的部分区域叠置在所述触控层20朝向所述阳极层10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遮光层40的部分区域设置于触控层20和阳极层10之间,使得遮光层40较为靠近阳极层10一侧,在遮光层40的面积或遮光层40的宽度一定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减少环境光侧向角度通过阳极层10反射的情况,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在正视情况下不会出现亮线,或在大范围的侧视角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亮线。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遮光层10设置触控层20和阳极层10之间,可以使得遮光层40较为靠近阳极层10一侧,使得在遮挡阳极层10,避免在某一固定大视角范围内的环境光的反射时,所采用的遮光层40的面积较小,可以减少遮光层40的面积,减少遮光层40电子聚集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如图3所示,遮光层40上设置镂空结构41。可以使得遮光层40通过镂空结构41分隔,避免遮光层40大面积的电子聚集所造成的击穿与遮光层40交叠的触控层20。可以提升触控层20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如图4所示,镂空结构41将遮光层40分离成若干子遮光层42。通过将遮光层40分离成若干子遮光层42,可以有效的避免遮光层40大面积的电子聚集的情况的发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镂空结构41通过刻蚀金属走线层30时制作而成。
本申请实施例,若干子遮光层42沿着显示区1的边缘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可以使得遮光层40在平行于靠近显示区1的边缘方向的子遮光层42依次排布,可以进一步有效的改善遮光层40电子大面积聚集的情况的发生。相对于,若干子遮光层42沿着垂直于显示区1的边缘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子遮光层40的排布方式,可以使得子遮光层40的面积更小,分散效果更好,较大程度上的减少了电子大面积聚集的情况,且遮挡效果较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若干子遮光层42在沿着显示区1的边缘延伸方向,以及垂直于显示区1的边缘方向依次阵列排布,可以有效的减少电子在遮光层40上大面积聚集的情况的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镂空结构41的距离为3微米-5微米。即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的相邻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微米-5微米,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镂空结构41的距离为3微米,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4微米、5微米等。当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镂空结构41的距离小于3微米时,工艺制作精度难以实现;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镂空结构41的距离大于5微米时,可能造成环境光通过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镂空结构41的到达阳极层10,并通过阳极层10反射,影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遮光层42之间的镂空结构41的距离为3微米-5微米,使得环境光通过镂空结构41的反射的光线不易为人眼所察觉,使得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不会出现亮线的情况。
继续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层40对应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四周的非显示区2的中,使得遮光层40能够对显示区1的四周的且位于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进行遮挡,避免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2的四周出现亮线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遮光层40的材质包括金属钼。金属钼可以作为金属走线层30,同时具有良好的反射光线的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4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不透光且不反射光线的金属材质,且优选为电阻率较低的金属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触控层20为透明金属层。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层20为ITO,通过将触控层20设置为透明金属层,使得触控层20不影响显示区1的显示。
本申请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和驱动IC 200,驱动IC 200与显示面板100耦接,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发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IC 200为驱动芯片。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遮光层40遮盖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可以减少或改善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反射外界环境光至使用者的眼睛中。改善采用含有油墨的盖板贴附于显示面板100的封装层80外表面所造成的油墨与显示区1仍然存在一定空间所导致的非显示区2的阳极层10仍然反光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遮光层40与金属走线层30同层设置,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0较薄,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厚度,不增加显示装置制作的成本。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层,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剩余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
触控层,位于所述阳极层的显示面一侧,并且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剩余部分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
金属走线层,位于所述阳极层的显示面一侧,并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区间隔设置,用于与所述触控层连接;
遮光层,与所述金属走线层同层设置,并且设置于所述金属走线层与所述显示区之间;
其中,所述遮光层遮盖至少一部分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阳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质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的材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金属走线层绝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在所述阳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阳极层上投影存在至少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部分区域叠置在所述触控层朝向所述阳极层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上设置镂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将所述遮光层分离成若干子遮光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子遮光层沿着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质包括金属钼。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和驱动IC,所述驱动IC与所述显示面板耦接,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发光。
CN202011474740.0A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635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4740.0A CN112635526B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4740.0A CN112635526B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5526A true CN112635526A (zh) 2021-04-09
CN112635526B CN112635526B (zh) 2022-10-04

Family

ID=7531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4740.0A Active CN112635526B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3552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26460A1 (en) * 2017-11-22 2018-08-09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Array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90377923A1 (en) * 2018-06-08 2019-12-12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10770A (zh) * 2019-11-29 2020-03-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00194A (zh) * 2020-09-04 2020-1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26460A1 (en) * 2017-11-22 2018-08-09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Array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90377923A1 (en) * 2018-06-08 2019-12-12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10770A (zh) * 2019-11-29 2020-03-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00194A (zh) * 2020-09-04 2020-1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5526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4545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including touch sensor
US1063684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force-sensing display device
KR102610710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180348918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194204A1 (en)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 panel
US11216130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KR20100046780A (ko) 표시 장치
US20210096669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21168646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117101A (ko) 표시 장치
KR101739348B1 (ko) 유기 발광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245505B1 (ko) 양면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827370B1 (en) TFT-driven display device
KR101804121B1 (ko) 유기 발광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101270A (zh) 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
WO2022062879A1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KR102304895B1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WO2018024085A1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66821A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263552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27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59997A1 (zh)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KR20210118020A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4840098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屏、拼接屏
US11983359B2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