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8345A - 一种艾灸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艾灸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8345A
CN112618345A CN202011481733.3A CN202011481733A CN112618345A CN 112618345 A CN112618345 A CN 112618345A CN 202011481733 A CN202011481733 A CN 202011481733A CN 112618345 A CN112618345 A CN 112618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driving
moxibustion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insulation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17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8345B (zh
Inventor
陈毅
胡庆茂
徐锦萍
汪震
于海波
崔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4817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8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8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8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8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8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73Means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07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艾灸治疗仪,包括:本体、隔热柱和贴附件;隔热柱与本体可拆卸连接,隔热柱内部具有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用于容纳艾条;贴附件设置在隔热柱背离本体的一端,并与隔热柱可拆卸连接,贴附件用于贴附在目标对象上,以限定隔热柱和本体与目标对象的相对位移。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艾灸治疗仪,能够避免隔热柱、艾条以及本体与受治者的皮肤发生相对位移,能够避免对受治者皮肤造成烫伤。

Description

一种艾灸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艾灸是点燃艾柱或者艾条(主要材料为艾绒)后温灼体表穴位的针灸类治疗方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我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医上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温经通络、补中益气等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但是,传统的艾灸疗法存在较多的缺点,例如治疗室点燃的艾条直接作用在皮肤上,火焰的温度无法控制,极易灼伤患者。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一些用于艾灸的治疗仪,主要通过点燃的艾柱或者艾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人体的穴位进行作用;这样艾柱或者艾条不用直接接触人体皮肤,不会直接对人体皮肤造成灼伤。
但是,目前的艾灸治疗仪在贴附在人体体表后,在艾灸时,人体体表可能发生位移,使得艾条或者艾柱抖动,艾条或者艾柱燃烧的灰烬抖落在人体皮肤上,仍然容易造成人体皮肤的灼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艾灸治疗仪,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艾条或者艾柱抖动,艾条或者艾柱燃烧的灰烬抖落在人体皮肤上,仍然容易造成人体皮肤的灼伤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艾灸治疗仪,包括:本体、隔热柱和贴附件;
所述隔热柱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热柱内部具有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用于容纳艾条;所述贴附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柱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隔热柱可拆卸连接,所述贴附件用于贴附在目标对象上,以限定所述隔热柱和所述本体与所述目标对象的相对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容纳通道内设有落灰网,所述落灰网与所述隔热柱的内侧壁固接,所述艾条位于所述落灰网与所述本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隔热柱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从所述隔热柱的周壁贯穿至所述容纳通道,所述透气孔用于为所述容纳通道内提供气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隔热柱的内壁设有反光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贴附件包括多个贴片,所述贴片在所述隔热柱的端部间隔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隔热柱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贴片设置在所述正多边形的内角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贴附件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热柱端部形状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壳体、驱动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隔热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纳通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艾条;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容纳通道内运动;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容纳通道的轴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心设有转动轴,所述从动此轮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偏心穿过所述从动齿轮,并与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容纳通道内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从动齿轮上设有直线轴承,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从动齿轮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壳体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万向轴或万向球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通过孔,所述万向轴或所述万向球头从所述通过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通过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万向轴或者所述万向球头的直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球面轴承,所述球面轴承设置在所述通过孔内,并与所述通过孔转动连接,所述球面轴承用于连接所述万向轴或者所述万向球头和所述通过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固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隔热层,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艾灸治疗仪还包括感温件,所述感温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感温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感温件用于检测所述容纳通道内的温度,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感温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感温件沿所述容纳通道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隔热柱的端部设置贴附件,在使用时,贴附件贴附在受治者皮肤表面,这样,能够避免隔热柱、艾条以及本体与受治者的皮肤发生相对位移,能够避免对受治者皮肤造成烫伤。并且,将隔热柱与本体设置成可拆卸连接,这样,在隔热柱出现老化开裂时,能够方便的更换隔热柱,保证容纳通道内的热辐射温度。另外,将贴附件与隔热柱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在更换隔热柱时,还可以保留贴附件,能够节省成本。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保证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等轴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本体;20-隔热柱;30-贴附件;40-艾条;50-感温件;
11-第一连接件;12-壳体;13-驱动件;14-控制组件;15-球面轴承;16-电源;17-隔热层;21-容纳通道;22-落灰网;23-透气孔;
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1-第一驱动件;132-第二连接件;133-第二驱动件;134-驱动齿轮;135-从动齿轮;136-转动轴;
1211-通过孔;1351-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例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艾灸治疗仪,主要思路是在艾灸治疗仪的隔热柱的一端设置贴附件(例如硅胶垫、吸盘或者气垫等),通过贴附件与受治者的皮肤之间进行贴附,这样,在艾柱或者艾条在隔热柱内燃烧,并对受治者的穴位进行辐射治疗时,能够避免因受治者移动,而导致艾灸治疗仪与人体皮肤发生相对位移,造成烫伤受治者皮肤的情况发生。能够避免艾灸治疗仪与人体皮肤的相对位移,能够提高艾灸治疗的安全性。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等轴侧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主体的内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照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艾灸治疗仪,包括:本体10、隔热柱20和贴附件30。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0可以是具有一定硬度的塑胶材料制造而成,在本体10内可以设置有电气元件,例如,在本体10内可以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或者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等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可以设置各类控制器件和信号交换元件;例如,蓝牙、红外或者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通过这些信号交换元件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电脑或者服务器等连接,从而可以将实施数据传输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电脑或者服务器中,并接收这些设备的控制。
可选的,本体10也可以是由铝合金、不锈钢、铜等金属件制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而上述信号交换元件可以通过天线来传输或接收信号。
其中,隔热柱20与本体10连接,隔热柱20内部具有容纳通道21,容纳通道21用于容纳艾条40。可选的,隔热柱20可以与本体10可以是以可拆卸方式进行的连接。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柱20与本体10可以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隔热柱20与本体10也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与本体10可拆卸连接。
其中,隔热柱20可以是由隔热材料制成,例如木材、压合木材、石棉、玻璃棉等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燃烧,并且,要利用艾条40燃烧的热辐射来对受治者进行艾灸,因此,容纳通道21内具有较高的温度。隔热柱20会长时间暴露在较高的温度下,容易老化开裂。通过将隔热柱20与本体1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能够方便更换隔热柱20,始终保持隔热柱20为完整状态,能够有效保证容纳通道21内的热辐射效率。
贴附件30设置在隔热柱20背离本体10的一端,贴附件30用于贴附在目标对象上,以限定隔热柱20和本体10与目标对象的相对位移。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贴附件30与隔热柱20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贴附件30可以硅胶垫、吸盘或者充气气垫等,贴附件30可以通过魔术贴连接在隔热柱20的端部上。例如,可以在隔热柱20的端部上设置魔术贴的毛面,而在贴附件30上设置魔术贴的勾面,从而实现贴附件30与隔热柱20的连接。可以理解,魔术贴的毛面和勾面的位置可以相互互换。
可选的,贴附件30也可以是通过按扣的方式与隔热柱20的端部连接;例如,将按扣的子扣固定在隔热柱20的端部,而按扣的母扣与贴附件30连接。当然,母扣和子扣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这样,在更换隔热柱20是,可以将贴附件30拆卸下来重复利用,从而能够节省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隔热柱20的端部设置贴附件30,在使用时,贴附件30贴附在受治者皮肤表面,这样,能够避免隔热柱20、艾条40以及本体10与受治者的皮肤发生相对位移,能够避免对受治者皮肤造成烫伤。并且,将隔热柱20与本体10设置成可拆卸连接,这样,在隔热柱20出现老化开裂时,能够方便的更换隔热柱20,保证容纳通道21内的热辐射温度。另外,将贴附件30与隔热柱20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在更换隔热柱20时,还可以保留贴附件30,能够节省成本。
可选的,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通道21内设有落灰网22,落灰网22与隔热柱20的内侧壁固接,艾条40位于落灰网22与本体10之间。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落灰网22可以是耐热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不锈钢、铜等材料,或者落灰网22也可以是铁丝网。
可选的,落灰网22与隔热柱20的内侧壁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者螺杆等固定件进行固定。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也可以是在隔热柱20的内侧壁内设置卡槽,将落灰网22卡设在卡槽内。
这样,容纳通道21内的热辐射可以透过落灰网22辐射到人体皮肤上,而艾条40燃烧后的灰烬会被落灰网22阻挡,不会直接跌落在人体皮肤上,能够有效避免人体皮肤被烫伤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为了保证容纳通道21内的热量能够更好的辐射在人体的穴位上,在隔热柱20端部设置的贴附件30可以将隔热柱20的端部与人体皮肤之间的间隙完全填充。但是,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为保证艾条40能够有效燃烧,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隔热柱20与本体10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透气孔23,透气孔23从隔热柱20的周壁贯穿至容纳通道21。
这样,在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燃烧后,容纳通道21内的气压会降低,外部空气可以从透气孔23进入到容纳通道21内,从而能够保证艾条40在容纳通道内的燃烧。
可以理解的是,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燃烧,其热量是以红外的形式向外辐射的。虽然,隔热柱20能够隔绝热量向外辐射,但隔热柱20本身也会吸收一部分热量,会降低热量对人体穴位的辐射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隔热柱20的内壁上设有反光层(图中未示出)。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光层可以是像保温壶内的银涂层。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反光层也可以是金属层,金属层的内侧壁设置成抛光面。
通过在隔热柱20的内壁上设置反光层,反光层能够阻挡红外向外辐射,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容纳通道21内的热量辐射,即能够有效保证艾灸的治疗效果。
可选的,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贴附件30包括多个贴片,贴片在隔热柱20的端部间隔排布。
进一步的,隔热柱20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贴片设置在正多边形的内角处。
将隔热柱20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正多边形,并且贴附件30设置在正多边形的角点处。这样,在贴附件30贴附在皮肤上是,能够让隔热柱20比较牢固的贴附在皮肤表面,并且,正多边形结构可以更容易和人体穴位等部分皮肤耦合,能够和皮肤贴合更加紧密。
可选的,贴附件30包括环形件,环形件的截面形状与隔热柱20端部形状相同。
具体的,环形件可以是环形硅胶垫或者环形充气垫等。这样,可以将隔热柱20端部与皮肤之间的间隙完全封闭,能够有效保证热量完全辐射在皮肤上,而不会流失,能够提高热辐射的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燃烧,随着燃烧,艾条40与人体皮肤之间的间距会逐渐拉开,从而会导致艾条40燃烧对受治部位的热辐射效率下降。当然,也有可能在艾条40刚开始燃烧时,距离人体皮肤较近,导致燃烧对受治部位的热辐射过高,从而烫伤受治部位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参照图3-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壳体12、驱动组件13和控制组件14;壳体12的第一端121与隔热柱20连接,第一连接件11位于第一端121并延伸至容纳通道21,第一连接件11用于连接艾条40;驱动组件13设置在壳体12内,驱动组件13与第一连接件11连接,驱动组件13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11在容纳通道21内运动;控制组件14设置在壳体12的第二端122,控制组件14与驱动组件13电连接,控制组件14用于控制驱动组件13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艾条40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上,而艾条40在使用时,是需要点燃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可以是利用耐热材料制成的。例如,可以利用金属材料来制作第一连接件11。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11可以是插针,而压缩紧致的艾条40可以直接插在插针上。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1也可以是夹持件。例如,三角抓或者是弹性弹片等。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2可以利用硬质塑胶材料制成,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壳体12也可以利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其中,在壳体12的第一端121可以设置有外螺纹或者内螺纹,隔热柱20通过内螺纹或者外螺纹与第一端121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组件14可以是设置在集成电路板或者PCB板上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者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可选的,参照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壳体12的第二端122可以设置有开关按钮、显示屏和电源指示灯等部件。
其中,开关按钮可以是对整个设备的启动开关,启动后开关按钮不再作用,对启动组件13的控制指令可以通过在显示屏中进行触发。例如,将显示屏设置为触摸屏。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电脑等智能设备中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来下达控制指令,例如通过前述的蓝牙、红外或者Wi-Fi等实现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电脑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组件13和第一连接件11,驱动组件13在驱动第一连接件11在容纳通道21内移动时,第一连接件11会带动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移动,这样,可以保证艾条40对受治部位的热辐射在一个合适的温度,即艾条40燃烧点与受治部位能够保持合适的距离,能够有效保证对受治部位的艾灸治疗效果,同时,又不会烫伤受治者。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均较好。并且,通过驱动组件13来驱动艾条40的移动,还可以实现诸如“雀啄灸”、“旋灸”或者“恒温灸”等多种艾灸手法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一种具体示例中,参照图5-图7所示,驱动组件13包括第一驱动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32位于第一驱动件131和第一连接件11之间,第二连接件132用于连接第一驱动件131和第一连接件11;第一驱动件13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11沿容纳通道21的轴向移动。
具体的,参照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12的第一端121设置有通过孔1211,第二连接件132从通过孔1211延伸至壳体12的外部。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31可以是直线电机、活塞缸或者直线气缸等。第一驱动件131根据控制组件14的控制信号驱动艾条40沿着容纳通道21的轴向靠近受治部位,并在落灰网22的上方选定预设时间长度,然后再驱动艾条40远离受治部位,从而实现“雀啄灸”的效果。其中,预设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受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通过APP设定,或者在显示屏上进行设定。在一些具体示例中,预设时间长度可以是2s、4s、8s等。可以理解,前述预设时间长度仅作为具体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具体的时间长度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继续参照图5-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33、驱动齿轮134和从动齿轮135,第二驱动件133与驱动齿轮134连接;驱动齿轮134与从动齿轮135啮合,从动齿轮135的轴心设有转动轴136,从动此轮135通过转动轴136与壳体1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32偏心穿过从动齿轮135,并与从动齿轮135转动连接;第二驱动件133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11在容纳通道21内摆动。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33可以是偏振电机、伺服电机、旋转气缸或者同步电机等;第二驱动件1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或者减速器等于驱动齿轮134连接,并且,第二驱动件133用来带动驱动齿轮134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从动齿轮135通过转动轴136与壳体12转动连接,具体可以是转动轴136固定在壳体12上,在从动齿轮135的轴心处,转动轴136通过轴承与从动齿轮135转动连接。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也可以是从动齿轮135的轴心通过键槽和花键与转动轴136相对固定,而转动轴136通过轴承与壳体12的转动连接。
其中,在从动齿轮135的偏心位置设置有通孔,第二连接件132穿过该通孔。这样,在第二驱动件133驱动从动齿轮135转动时,由于从动齿轮135在径向上与壳体12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从动齿轮135上的偏心通孔会迫使第二连接件132发生偏移,例如在偏心通孔靠近驱动齿轮134时,第二连接件132延伸至壳体12外部的部分会偏向远离驱动齿轮134的一侧;而在偏心通孔远离驱动齿轮134时,第二连接件132延伸至壳体12外部的部分会偏向靠近驱动齿轮134的一侧。这样,就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11带动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做画圆周的运动,即实现“旋灸”的效果。
这样,迫使艾条40在容纳通道21内做画圆周的运动,可以使得辐射到受治部位的热量更加均匀,也能够进一步避免烫伤受治部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治疗仪,也可以同时实现“雀啄灸”和“旋灸”的功能。例如,在需要“雀啄灸”时,第一驱动件131驱动第二连接件132沿从动齿轮135的偏心通孔移动;而在需要“旋灸”时,第二驱动件135驱动第二连接件132偏转。
进一步的,参照图4、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个,在从动齿轮135上的偏心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1351,第二连接件132通过直线轴承1351与从动齿轮135连接。
这样,能够减小第二连接件132与从动齿轮135之间的摩擦,从而有效保证“雀啄灸”的顺利进行。
可选的,参照图4-图7随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31与壳体12固接,第二连接件132包括万向轴或万向球头。
通过把第二连接件132设置成万向轴或者万向球头,以图7作为示例进行说明,这样,第二连接件132的顶端可以连接在第一驱动件131上,而第二连接件132的中下部可以通过直线轴承1351连接在从动齿轮135上。这样,在从动齿轮135转动,带动第二连接件132偏转时,可以通过万向球来转动,从而能够保证第一驱动件131固定不动。保证了第一驱动件131实现“雀啄灸”位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万向轴或万向球头从通过孔1211延伸至壳体12的外部,通过孔1211的孔径大于万向轴或者万向球头的直径。
这样,将通过孔1211的孔径设置成略大于万向轴或者万向球头的直径,在从动齿轮1351转动是,通过孔1211能够有一定的避让空间,使得万向轴的下端部分能够摆动。充分保证了“旋灸”的效果。
可选的,参照图4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0还包括球面轴承15,球面轴承15设置在通过孔1211内,并与通过孔1211转动连接,球面轴承15用于连接万向轴或者万向球头和通过孔1211。
通过设置球面轴承15,球面轴承15与通过孔1211转动连接,这样使得万向轴或者万向球头的摆动更加顺畅,能够提高“旋灸”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12内还设置有电源16,电源16分别与驱动组件13和控制组件14电连接,电源16用于为控制组件14和驱动组件13供电。
其中,电源16可以是可充电电源,这时,可以在壳体12的侧壁上设置充电接口。当然,电源16也可以是可更换的电池。
这样,能够方便艾灸治疗仪的携带,在外出时,也能够方便的使用艾灸治疗仪进行治疗。
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12内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为保护这些电气元件,参照图3、图4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12的第一端121还设置有隔热层17,隔热层17与壳体12固接。
可选的,隔热层17可以是木板、石棉网、玻璃纤维或者隔热涂层等。
这样,隔热层17能够将艾条40燃烧的热辐射隔离在容纳通道21内,而不会传导到壳体12内,从而能够有效保护壳体12内的电气元件。
其中,隔热层17可以粘接在壳体12上,也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者螺杆等固定件进行固定。
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32贯穿隔热层17,并延伸至壳体12的外部。
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6所示,艾灸治疗仪还包括感温件50,感温件50设置在壳体12的第一端121,并位于壳体12的外部;感温件50与控制组件14电连接,感温件50用于检测容纳通道21内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组件14。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感温件50可以是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容纳通道21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组件14,这样,控制组件14可以根据感温件50反馈的温度来控制第一驱动件131和第二驱动件133的工作,从而有效保证艾灸治疗效果。例如保证“恒温灸”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感温件50包括多个,多个感温件50沿容纳通道2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这样,通过多个感温件50来检测容纳通道21内的温度,能够随时对容纳通道21内的温度区域进行局部调整,保证整个容纳通道21内温度的恒定,有效保证了“恒温灸”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隔热柱(20)和贴附件(30);
所述隔热柱(20)与所述本体(10)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热柱(20)内部具有容纳通道(21),所述容纳通道(21)用于容纳艾条(40);所述贴附件(30)设置在所述隔热柱(20)背离所述本体(10)的一端,并与所述隔热柱(20)可拆卸连接,所述贴附件(30)用于贴附在目标对象上,以限定所述隔热柱(20)和所述本体(10)与所述目标对象的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通道(21)内设有落灰网(22),所述落灰网(22)与所述隔热柱(20)的内侧壁固接,所述艾条(40)位于所述落灰网(22)与所述本体(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柱(20)与所述本体(10)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透气孔(23),所述透气孔(23)从所述隔热柱(20)的周壁贯穿至所述容纳通道(21),所述透气孔(23)用于为所述容纳通道(21)内提供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柱(20)的内壁设有反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件(30)包括多个贴片,所述贴片在所述隔热柱(20)的端部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柱(20)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贴片设置在所述正多边形的内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附件(30)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热柱(20)端部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壳体(12)、驱动组件(13)和控制组件(14);所述壳体(12)的第一端(121)与所述隔热柱(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1)位于所述第一端(121)并延伸至所述容纳通道(21),所述第一连接件(11)用于固定所述艾条(40);所述驱动组件(13)设置在所述壳体(12)内,所述驱动组件(1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所述容纳通道(21)内运动;所述控制组件(14)设置在所述壳体(12)的第二端(122),所述控制组件(14)与所述驱动组件(13)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14)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3)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3)包括第一驱动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所述第二连接件(132)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13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31)和所述第一连接件(11);所述第一驱动件(13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沿所述容纳通道(21)的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3)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33)、驱动齿轮(134)和从动齿轮(135),所述第二驱动件(133)与所述驱动齿轮(134)连接;所述驱动齿轮(134)与所述从动齿轮(135)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35)的轴心设有转动轴(136),所述从动此轮(135)通过所述转动轴(136)与所述壳体(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32)偏心穿过所述从动齿轮(135),并与所述从动齿轮(13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33)用于通过所述从动齿轮(135)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在所述容纳通道(21)内摆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35)上设有直线轴承(1351),所述第二连接件(132)通过所述直线轴承(1351)与所述从动齿轮(135)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31)与所述壳体(12)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32)包括万向轴或万向球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第一端(121)设有通过孔(1211),所述万向轴或所述万向球头从所述通过孔(1211)延伸至所述壳体(12)的外部,所述通过孔(1211)的孔径大于所述万向轴或者所述万向球头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包括球面轴承(15),所述球面轴承(15)设置在所述通过孔(1211)内,并与所述通过孔(1211)转动连接,所述球面轴承(15)用于连接所述万向轴或者所述万向球头和所述通过孔(1211)。
15.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包括电源(16),所述电源(16)设置在所述壳体(12)内,所述电源(16)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13)和所述控制组件(14)电连接,所述电源(16)用于为所述控制组件(14)和所述驱动组件(13)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包括隔热层(17),所述隔热层(17)设置在所述壳体(12)的第一端(121),并与所述壳体(12)固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32)贯穿所述隔热层(17),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2)的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治疗仪还包括感温件(50),所述感温件(50)设置在所述壳体(12)的第一端(121),并位于所述壳体(12)的外部;所述感温件(50)与所述控制组件(14)电连接,所述感温件(50)用于检测所述容纳通道(21)内的温度,并反馈给所述控制组件(1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艾灸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5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感温件(50)沿所述容纳通道(2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CN202011481733.3A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艾灸治疗仪 Active CN112618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1733.3A CN112618345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艾灸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1733.3A CN112618345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艾灸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8345A true CN112618345A (zh) 2021-04-09
CN112618345B CN112618345B (zh) 2022-10-28

Family

ID=7531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1733.3A Active CN112618345B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艾灸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834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748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王象鹏 回旋灸艾灸仪
CN105853202A (zh) * 2016-03-09 2016-08-17 胡燕 具有缓冲气垫的艾灸设备
CN106038260A (zh) * 2016-05-27 2016-10-26 宋鑫 一种家用艾灸器
CN106974827A (zh) * 2017-04-20 2017-07-25 常州普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艾灸仪
CN108542765A (zh) * 2018-06-06 2018-09-18 河南中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艾灸筒
CN208552477U (zh) * 2017-08-29 2019-03-01 深圳市中医院 便携式艾灸器
CN110141499A (zh) * 2019-06-10 2019-08-20 山西程氏汇通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灸疗器具
CN212854041U (zh) * 2019-08-30 2021-04-02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艾灸治疗仪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748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王象鹏 回旋灸艾灸仪
CN105853202A (zh) * 2016-03-09 2016-08-17 胡燕 具有缓冲气垫的艾灸设备
CN106038260A (zh) * 2016-05-27 2016-10-26 宋鑫 一种家用艾灸器
CN106974827A (zh) * 2017-04-20 2017-07-25 常州普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艾灸仪
CN208552477U (zh) * 2017-08-29 2019-03-01 深圳市中医院 便携式艾灸器
CN108542765A (zh) * 2018-06-06 2018-09-18 河南中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艾灸筒
CN110141499A (zh) * 2019-06-10 2019-08-20 山西程氏汇通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灸疗器具
CN212854041U (zh) * 2019-08-30 2021-04-02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艾灸治疗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8345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6382B2 (en) Skincar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4595008A (en) Localized thermotherapy technique
EP3606611B1 (en) Portable non-invasive devices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and holistic healing
CN108635220A (zh) 一种ptc模块加热的艾灸装置
CN104042440A (zh) 一种便携式艾灸仪
CN201719431U (zh) 一种膝盖按摩垫
CN112618345B (zh) 一种艾灸治疗仪
CN112618344B (zh) 一种艾灸治疗仪
CN109662886A (zh) 一种无烟控温艾灸器
CN106491355A (zh) 一种微型智能穴位理疗装置
KR101679747B1 (ko) 뜸질기
CN201404444Y (zh) 多功能灸疗器
CN202620493U (zh) 激光与红外光绑带
CN209405255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206687906U (zh) 一种微型智能穴位理疗装置
CN214910467U (zh) 红外激光艾灸仪
CN209405253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214968972U (zh) 一种便携式简易艾灸筒
CN220193527U (zh) 一种艾灸按摩器
KR200301292Y1 (ko) 쑥뜸용 온구기
CN209405254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218420406U (zh) 多功能中医护理用灸疗固定器
CN213048160U (zh) 一种新型的艾灸养生器
CN211096010U (zh) 一种具有反射结构的艾灸理疗箱
JP3156863U (ja) 遠赤外線温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