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15600A -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15600A
CN112615600A CN202011503388.9A CN202011503388A CN112615600A CN 112615600 A CN112615600 A CN 112615600A CN 202011503388 A CN202011503388 A CN 202011503388A CN 112615600 A CN112615600 A CN 11261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resonator
lamb wave
piezoelectric layer
electrod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33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15600B (zh
Inventor
许欣
李红浪
柯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na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na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na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na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033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15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1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5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15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15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4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兰姆波谐振器包括:高声速材料衬底;以及位于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上方的压电层,所述压电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隔着所述压电层在层叠方向上彼此相对,且具有相同的电极宽度、电极厚度、电极间距以及激发声波波长λ,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在厚度上被埋入所述压电层的比例分别为h1和h2,其中h1+h2=1。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射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背景技术
5G手机滤波器的发展要求更低损耗、更高频率和更大带宽,这对现有的声表面波(SAW)和体声波(BAW)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技术通常受到较杂散效应的限制。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最近提出的兰姆(Lamb)波结构,该结构主要采用板波模式,具有较高声速,在sub-6GHz及毫米波的移动通信中表现出应用优势。在兰姆波谐振器中,主模式为兰姆波,瑞利波等模式是杂散模式。杂散模式的存在会影响谐振器的性能,比如降低Q值(品质因数)。如何提高机电耦合系数、抑制杂散效应是兰姆波谐振器面临的关键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描述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文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结构,其具有高机电耦合系数和杂散小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所述兰姆波谐振器包括:
高声速材料衬底;以及
位于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上方的压电层,所述压电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隔着所述压电层在层叠方向上彼此相对,且具有相同的电极宽度、电极厚度、电极间距以及激发声波波长λ,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在厚度上被埋入所述压电层的比例分别为h1和h2,其中h1+h2=1。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h1和h2的取值分别为以下组合中的一种:
10%≤h1≤20%,80%≤h2≤90%;
h1=40%,h2=60%;以及
70%≤h1≤80%,20%≤h2≤30%。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h1和h2分别为80%以及20%。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高声速材料为4H-SiC或6H-SiC。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兰姆波谐振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和所述压电层之间的低声速材料介质层。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低声速材料为SiO2,厚度为0.075λ-0.1λ。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压电层的材料为30°YX-LiNbO3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波长λ为2μm。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的厚度为5λ,并且所述压电层的厚度为0.8λ。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电极宽度为0.25λ,所述电极间距为0.25λ,所述电极厚度为200-300nm。
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兰姆波谐振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控制使上下电极埋入压电层的比例相反,得到的兰姆波谐振器可具有21.9%以上的机电耦合系数,且主模式无杂散或杂散很小;
2、通过在压电层和高声速衬底之间插入一层低声速材料介质层(例如SiO2),可以降低频率温度系数(TCF);同时,该低声速材料介质层与高声速衬底形成反射层,防止声波从衬底方向泄露,因而使兰姆波谐振器具有高Q值;
3、通过在压电层上再覆盖一层介质层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频率温度系数(TCF),并且同时也可作为保护层。
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并参考相关联的附图,这些及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应该理解,前面的概括说明和下面的详细描述只是说明性的,不会对所要求保护的各方面形成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能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所用的方式,可以参照各实施例来对以上简要概述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示出。然而应该注意,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典型方面,故不应被认为限定其范围,因为该描述可以允许有其它等同有效的方面。
图1是声表面波叉指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兰姆波谐振器100的结构的横切剖面图。
图3是兰姆波谐振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10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5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1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9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6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2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8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7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3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7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8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4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6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9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5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5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10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6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4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11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7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3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12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8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2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13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9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1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14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10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兰姆波谐振器200的结构的横切剖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兰姆波谐振器300的结构的横切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特点将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得到进一步的显现。
图1是声表面波叉指换能器(IDT)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在压电基片的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薄膜,再利用半导体平面工艺中的光刻方法得到一组梳形的交叉的金属电极。这些形如人指的金属电极相互交叉配置,两端有汇流条连接在一起分别形成器件的两级,从而得到叉指换能器。在图1的示例中,共示出标号1-6的6个金属电极,表明这个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数是6,其中奇数标号(1、3、5)的电极(又称指条)相连在一起,构成叉指换能器的正输入(或输出)端点(图中+V),偶数标号(2、4、6)的电极的指条连在一起,构成叉指换能器的正输入(或输出)端点(图中-V)。
声表面波叉指换能器的几个主要参数是:指对数N(例如,图1中的指对数N=3),金属指条的宽度d,半周期长度L,相邻指条的间隙宽度b(b=L-d)。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兰姆波谐振器100的结构的将兰姆波谐振器沿例如图1中所示的中线A-A横切后的剖面示意图。图2中所示,兰姆波谐振器100可包括衬底101,该衬底101可使用高声速材料,例如4H-SiC或6H-SiC,并构成POI结构。
在衬底101的上方是压电层102,在压电层10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IDT),其中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也可简称为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隔着压电层102在层叠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具有相同的电极宽度、电极厚度、电极间距以及激发声波波长λ。作为一个示例,压电层102的材料可以是30°YX-LiNbO3。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可由Ti、Al、Cu、Au、Pt、Ag、Pd、Ni等金属或合金、或者这些金属或合金的层叠体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在图2中上电极和下电极都只示出了两个电极指,但这仅仅是方便解说,实际上一个兰姆波谐振器的叉指电极通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电极指(如图1所示),这些电极指均具有相同的电极宽度、电极厚度、电极间距以及激发声波波长λ。
可以注意到,图2中的上下电极分别有一部分被埋入压电层102中,这将在以下结合图3来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3是兰姆波谐振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将上电极未埋入压电层的厚度记为h11,上电极埋入压电层的厚度记为h12,下电极未埋入压电层的厚度记为h21,上电极埋入压电层的厚度记为h22。假设上下电极的电极厚度都为h,则h=h11+h12=h21+h22。相应地,上电极被埋入压电层的比例为h1=h12/h,下电极被埋入压电层的比例为h2=h22/h。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使上下电极埋入压电层的比例相反,即h1+h2=1。
此外,在一个示例中,电极宽度与电极间距的和可以为0.5λ,其中λ为电极的激发声波波长。电极宽度可以为0.25λ。此外,作为参考,在本示例中,λ可以为2μm,上下电极的电极厚度均为300nm,压电层102的厚度为0.8λ,衬底101的厚度为5λ。
在过往的针对机电耦合系数和杂散效应的改善方面的尝试中,从未考虑和探索过上下电极埋入压电层的不同程度对机电耦合系数和杂散效应的影响。图4-12分别示出了上下电极埋入压电层的不同比例下兰姆波谐振器的导纳图。在这些图中,上下电极的电极厚度均为300nm,但这仅仅是与之前提到的谐振器的各尺寸的一个匹配示例,其他的尺寸取值也是可以的,并且具有类似的效果。此外,在这些图中,fs为谐振频率,fp为反谐振频率,中心频率f0可按以下公式(1)计算:
f0=(fs+fp)/2 (1)
机电耦合系数k2,可按以下公式(2)计算:
k2=(π2/8)(fp 2-fs 2)/fs 2 (2)
图4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10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4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10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33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10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1.32%。
图5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1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9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5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1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9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01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280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1.92%。
图6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2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8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4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2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8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10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292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2.20%。
图7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3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7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7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3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7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18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05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2.75%。
图8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4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6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8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4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6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34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28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3.45%。
图9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5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5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9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5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5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48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48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4.04%。
图10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6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4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10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6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4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48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52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4.55%。
图11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7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3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11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7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3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56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63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4.83%。
图12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8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2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12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8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2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51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59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5.01%。
图13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9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1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13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9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1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45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367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5.61%。
图14是上电极埋入比例为10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0%的情况下的导纳图。如图14中所示,在上电极埋入比例为10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0%的情况下,谐振频率fs为约2190MHz,反谐振频率fp为约2410MHz,此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机电耦合系数k2为约26.03%。
可以发现,在上下电极埋入比例相反的情况下,在以下的几个取值区间内,能够得到较高的机电耦合系数k2,且至少在21.9%以上。
10%≤h1≤20%,80%≤h2≤90%;
h1=40%,h2=60%;以及
70%≤h1≤80%,20%≤h2≤30%。
此外,从对应的导纳图上可以看到,此时主模式无杂散或杂散很小,这意味着杂散效应被抑制,能够得到相对较高的Q值。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可以选择上电极埋入比例为80%,下电极埋入比例为20%。此时虽然与其他比例相比,获得的机电耦合系数不是最高的,但仍然是比较高的,而另一方面,此时几乎无杂散,Q值也较高。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兰姆波谐振器200的结构的横切剖面图。如图15中所示,兰姆波谐振器200具有与兰姆波谐振器100类似地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高声速衬底101和压电层102之间插入了一层介质层103。介质层103可由具有低声速的低声阻抗材料构成,例如SiO2。这一介质层103的频率温度系数为正,而压电层102的频率温度系数为负,因此这一介质层103可以降低兰姆波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系数(TCF)。此外,介质层103具有低声速,与高声速衬底101形成反射层,从而可以防止声波从衬底101的方向泄露,这一步有助于获得高Q值。作为一个示例,介质层103的厚度可以为0.075-0.1λ。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兰姆波谐振器300的结构的横切剖面图。在图15的结构的基础上,图16的兰姆波谐振器300进一步在压电层102的上方再覆盖了一层介质层104,该介质层的材料可以是SiO2、SiN等。这一介质层104可进一步降低兰姆波谐振器的频率温度系数(TCF),并且还可以同时作为谐振器的保护层。
以上所已经描述的内容包括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各方面的示例。当然,出于描绘所要求保护主题的目的而描述每一个可以想到的组件或方法的组合是不可能的,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许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都是可能的。从而,所公开的主题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更、修改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所述兰姆波谐振器包括:
高声速材料衬底;以及
位于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上方的压电层,所述压电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隔着所述压电层在层叠方向上彼此相对,且具有相同的电极宽度、电极厚度、电极间距以及激发声波波长λ,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叉指电极在厚度上被埋入所述压电层的比例分别为h1和h2,其中h1+h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1和h2的取值分别为以下组合中的一种:
10%≤h1≤20%,80%≤h2≤90%;
h1=40%,h2=60%;以及
70%≤h1≤80%,20%≤h2≤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1和h2分别为80%以及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声速材料为4H-SiC或6H-Si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兰姆波谐振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和所述压电层之间的低声速材料介质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声速材料为SiO2,厚度为0.075λ-0.1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层的材料为30°YX-LiNbO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λ为2μ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声速材料衬底的厚度为5λ,并且所述压电层的厚度为0.8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姆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宽度为0.25λ,所述电极间距为0.25λ,所述电极厚度为200-300nm。
CN202011503388.9A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Active CN112615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3388.9A CN112615600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3388.9A CN112615600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5600A true CN112615600A (zh) 2021-04-06
CN112615600B CN112615600B (zh) 2024-01-26

Family

ID=7524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3388.9A Active CN112615600B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1560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36003A1 (de) * 2002-08-06 2004-02-19 Epcos Ag Bauelement mit leistungsverträglicher Elektroden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102013221030A1 (de) * 2012-10-18 2014-04-2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Volumen akustische wellen (baw) resonator vorrichtung aufweisend einen akustischen reflektor und eine brücke
CN103795369A (zh) * 2012-10-26 2014-05-14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具有低微调敏感度的温度补偿谐振器装置及制造所述装置的方法
US20180219525A1 (en) * 2017-01-30 2018-08-02 Zhuohui Ch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WO2019185363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Frec'n'sys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on composite substrate
CN111316566A (zh) * 2017-11-15 2020-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表面声波设备
CN112054781A (zh) * 2020-09-11 2020-12-08 广东广纳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同向叉指换能器结构的高性能谐振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36003A1 (de) * 2002-08-06 2004-02-19 Epcos Ag Bauelement mit leistungsverträglicher Elektroden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102013221030A1 (de) * 2012-10-18 2014-04-24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Volumen akustische wellen (baw) resonator vorrichtung aufweisend einen akustischen reflektor und eine brücke
CN103795369A (zh) * 2012-10-26 2014-05-14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具有低微调敏感度的温度补偿谐振器装置及制造所述装置的方法
US20180219525A1 (en) * 2017-01-30 2018-08-02 Zhuohui Ch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CN111316566A (zh) * 2017-11-15 2020-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表面声波设备
WO2019185363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Frec'n'sys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on composite substrate
CN112054781A (zh) * 2020-09-11 2020-12-08 广东广纳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双层同向叉指换能器结构的高性能谐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15600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73720A1 (en) Acoustic wave devices
JP5182459B2 (ja) ラダー型弾性波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共用器
CN112702036A (zh) 一种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
JP6133216B2 (ja) ラダー型弾性波フィルタと、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共用器
JP5648695B2 (ja) 弾性波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41931B2 (en) Acoustic wave device, resonator and filter
JP5099151B2 (ja) 弾性境界波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514742B1 (ko) 탄성 표면파 장치
CN104641555B (zh) 弹性波器件和使用弹性波器件的天线双工器
JP5392255B2 (ja) 弾性波共用器
US11088671B2 (e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filter circui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KR20080023652A (ko) 탄성파 디바이스 및 필터
CN104467729B (zh) 弹性波元件、和其使用的双工器及电子设备
JPWO2005086345A1 (ja) 弾性境界波装置
JP2019068309A (ja) 弾性波デバイ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JPWO2018092511A1 (ja)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JP2001077662A (ja) 表面波装置及び通信機装置
JP5810113B2 (ja) 弾性波共振器とこれを用いた弾性波フィルタおよびアンテナ共用器
JP5579429B2 (ja) 弾性波素子、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装置
JP2018137517A (ja) 弾性表面波共振子、分波器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2600529A (zh) 一种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
US11916531B2 (en) Acoustic wave device,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12615600A (zh) 一种上下埋电极比例相反兰姆波谐振器
CN112702037A (zh) 一种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
CN112511128A (zh) 一种具有poi结构的兰姆波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5

Address after: 510700 Room 202, building D, No. 136,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uangn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00 room 1004, building D, 136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uangnaixi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1

Address after: 510535 Room 201, building D, 136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uangdong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Dawan District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700 Room 202, building D, No. 136,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uangn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8

Address after: 510700 room 1004, building D, 136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uangnaix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5 Room 201, building D, 136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uangdong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Dawan District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