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305A -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305A
CN112601305A CN202011626691.8A CN202011626691A CN112601305A CN 112601305 A CN112601305 A CN 112601305A CN 202011626691 A CN202011626691 A CN 202011626691A CN 112601305 A CN112601305 A CN 112601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nductive
film layer
electric heating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66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远
何东升
黄友奇
刘建民
张文辉
周邵俊
户云婷
傅国英
朱治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gb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gb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gb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gb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66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1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 H05B3/86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the heating conductors being embedded in the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导电膜层,设置于第一玻璃基体上;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导电膜层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区和无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带状绝缘区将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位于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自由端位于导电膜层的边缘;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两个电极,分别连接两个自由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电加热玻璃不受形状限制,均可实现均匀加热;使其温度整体均匀,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加热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航空透明件易受冰霜的影响,为了使航空透明件能够具有防冰除雾的功能,透明件采用可以电加热的玻璃制成。电加热玻璃是通过在玻璃上设置电加热膜层实现。ITO膜层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高的透过率,可以作为透明件电加热膜的首选,目前将ITO膜作为航空等领域透明件玻璃的电加温膜。将ITO膜设置于玻璃上,在膜的两端设置汇流条后接上导线,便可作为电加热膜使用。
由于ITO膜的面电阻比较均匀,将其设置于形状规则的玻璃上时,所述的电加热膜可以均匀发热,使电加热玻璃的温度整体均匀。但是,如果所述透明件的形状不规则,例如,圆形玻璃时,则所述的电加热玻璃的整体温度不均匀,膜层的加热均匀性较差,这将直接影响到电加热玻璃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圆形电加热膜层能够不受基体形状的限制,可实现均匀加热;进一步的,应用该方法制造的电加热夹层玻璃可以均匀加热,且不受玻璃形状的限制,使电加热玻璃的温度整体均匀,延长电加热玻璃的使用寿命,且拓宽了电加热玻璃的应用领域,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其包括:
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
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上;所述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所述导电膜层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区和无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所述带状绝缘区将所述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边缘;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和
两个电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的自由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两个所述的电极设置于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的边缘相邻的位置;两个所述的电极之间的弧度角≤20°;所述弧度角内的区域绝缘。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所述导电区的厚度差异≤5%。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所述导电区由依次串联的六条透明导电带组成;所述透明导电带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带、b带、c带、c’带、b’带和a’带;所述a带和所述a’带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电极;
所述c带和所述c’带对称地位于圆形平板玻璃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一区,位于所述圆形平板玻璃的中心;
所述b带和所述b’带对称地位于所述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围于所述第一区的外侧;
所述a带和所述a’带对称地位于所述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三区;所述第三区包围于所述第二区的外侧;
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依次排列组成导电区。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与所述透明导电带的长度之和的比值为0.022±5%。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所述带状绝缘区的端部轮廓线扩大以调节所述导电膜层通电后的电流路径。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其还包括:
胶片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表面将其完全覆盖;所述胶片层至少包括两层胶片;
热敏电阻,设置于两层所述的胶片之间;
第二玻璃基体,设置于所述胶片层上;所述第一玻璃基体、导电膜层、电极、胶片层、热敏电阻和第二玻璃基体形成夹层电加热玻璃。
优选的,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中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的直径为50±2mm,将其加热至温度30℃~40℃时,所述电加热夹层玻璃加热时各点之间的温度差≤11℃。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玻璃基体上制备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
2)刻蚀所述导电材料层,形成导电膜层;所述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所述导电材料层被刻蚀掉的区域为不包括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未被刻蚀掉的导电材料形成导电区;所述带状绝缘区将所述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边缘;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
3)在两个所述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电极。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航空摄像机,包括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采用如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提出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通过对设置于非导电第一玻璃基体表面的导电膜层按照设计的图案进行刻蚀,所述的被刻蚀掉导电膜层的区域绝缘;通过所述绝缘区域构成的图案将所述导电材料层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宽度接近的透明导电带彼此串联的电阻;在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自由端上设置电极。通过给电极通电,使得电阻基本能够均匀地发热,得到可以均匀加热的圆形电加热膜层;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导电膜层能够不受基体形状的限制,通过对导电膜层上导电区和带状绝缘区进行合理设置,使其能够实现均匀加热;
2、本发明提出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通过在夹层玻璃中设置ITO膜层,并按照设计的图案对所述ITO膜层进行激光刻蚀,以精确控制ITO膜层的尺寸和形状,使得设置于圆形玻璃基体上的导电材料被带状绝缘区隔开形成若干宽度相近的透明导电带,所述透明导电带彼此串联形成一个电阻;电阻的两端为自由端,在所述自由端设置电极,通电后对所述ITO膜层进行均匀加热,使得可均匀加热的夹层玻璃不再受基体玻璃形状的限制,整个玻璃的温度整体均匀,延长了电加热玻璃的使用寿命,且拓宽了电加热玻璃的应用领域;
3、本发明提出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对于圆形玻璃上的ITO膜层分区设计,所述的分区图案可以等比例放大和缩小,可以应用于直径不同的大、小圆形玻璃中,均可以实现对电加热玻璃整体均匀加热的技术效果;所述圆形电加热夹层玻璃加热时,各点之间的温度差≤11℃;
4、本发明提出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可均匀加热,可以应用于航空透明件中,能够解决电加热夹层玻璃均匀加热的问题,且所述玻璃采用包边设计,不会影响透明件的视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很好的技术市场、产品市场及潜在的经济效益。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圆形电加热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矩形电加热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梯形电加热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电加热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标注电流走向;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圆形电加热夹层玻璃各点的温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提出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其包括: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上。在附图1中,白色部分表示设置有导电材料的圆形平板玻璃,也即“第一玻璃基体以及附着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导电材料”,黑色部分表示被刻蚀掉导电材料的平板玻璃,也即其仅仅是平板玻璃。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圆形平板玻璃是透明的,其和导电材料结合为一体,为了表述方便,在本申请文件中将白色部分仅视作导电区1,将黑色部分仅视为带状绝缘区2。
所述导电材料层的材质优选ITO膜层。ITO膜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透过率,可为透明件提供防冰除雾功能,目前作为航空等领域透明件玻璃电加温膜而被广泛使用。而且,ITO膜层具有良好的加工刻蚀性能,可以被精密加工成需要的图案。作为加热膜使用时,将其刻蚀成需要的图形,在两侧制备汇流条,接上导线,便可作为加热膜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ITO膜层刻蚀,使其形成由若干导电膜层区块彼此串联的电阻,实现玻璃上各点均匀加热的效果。
所述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该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所述的电加热玻璃能够实现整个玻璃全面积加热,以避免在玻璃的局部温度较低导致局部起雾等问题。
所述导电膜层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区和无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所述带状绝缘区将所述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该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整体导电材料层通过带状绝缘区隔开,使其形成只有两个自由端的依次串联的长长的电阻,在给所述电阻通电后,可以引导导电膜层中的电流流向,从而避免电流在导电材料中发生电流不均匀的问题,以实现电加热玻璃能够均匀加热的技术目的。
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边缘;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包括两个电极3;两个所述电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的自由端;该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所述电极遮挡所述电加热玻璃的视野。通过对所述导电膜层图案进行设计,使自由端设置于边缘,进一步地将电极设置在自由端上,使得电极也位于所述电加热玻璃的边缘,避免所述电极对于玻璃视野的遮挡影响。
所述的电极3设置于玻璃的边部区域,而所述边部区域可进行包边设计,因此所述加热设置不会影响玻璃的视野。
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该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定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要细,尽量减小未设置导电材料的区域的面积;进一步的,此处限定的宽度为平均值,该设置的目的是由于本发明的圆形平板玻璃本身不是规则的矩形结构,难以将其设计为横平竖直的规则导电带,而需要通过带状绝缘区的尺寸对于透明导电带的宽度予以适当调节。
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从玻璃均匀加热的角度讲,所述玻璃的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应该相等,从而使得流经所述透明导电带的电流均匀,可以均匀加热玻璃。但是,本发明的电加热玻璃是圆形玻璃,难以将其设计为横平竖直的规则导电带;本发明通过带状绝缘区的图案设计,以及带状绝缘区的宽度限定、透明导电带的宽度限定,几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流经所述透明导电带的电流均匀,从而能够均匀加热所述玻璃;同时,相邻的两条透明导电带发热,通过余热辐射保证处于其间的带状绝缘区的玻璃温度也能基本持平。
矩形形状的电加热膜进行加热时是相对均匀的,如附图2所示的电加热膜,在玻璃基底上设置矩形形状的导电膜层(图中阴影表示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两端的黑色部分表示汇流条,在所述汇流条上设置电极之后可以对所述导电膜层加热;如附图2所示的电加热膜的加热均匀性非常好,是所有电加热膜设计时所追求的方向。
非矩形形状的电加热膜进行加热时则是不均匀的,如附图3所示的电加热膜,在玻璃基底上设置梯形形状的导电膜层(图中阴影表示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两端的黑色部分表示汇流条,在所述汇流条上设置电极之后可以对所述导电膜层加热;如附图3所示的电加热膜的加热均匀性一般,其表现为靠近梯形小端的区域会比靠近梯形大端的区域更热,是所有电加热膜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的。
在非矩形形状的基底上设置电加热膜,如圆形玻璃基底,如果在整个基底上全面设置膜层,则会由于膜层整体上为非矩形形状而加热不均匀,这将严重影响玻璃透明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非矩形的不规则形状的基底,可以在玻璃表面上设置导电膜层,然后再通过局部刻蚀所述导电膜层,使所述导电膜层被绝缘图案区划为一个一个接近于矩形形状的小块,每个小块之间被刻蚀掉导电膜层的部分绝缘。通过设计刻蚀膜层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使得各小块导电膜层之间能够一块一块依次串联起来,使导电膜层整体形成包含两个端部的电阻。通过调整刻蚀膜层的形状和尺寸,使得串联于电阻上的各块导电膜层宽度上尽量接近。当在电阻的两端设置汇流条和电极之后,所述的电流均匀流过所述导电膜层,导电膜层上各处的电流基本相当,因此导电膜层各处的发热情况基本一致,使得整个导电膜层的温度均匀,得到可均匀加热的电加热膜层。
圆形玻璃与一般形状的玻璃不同,在其两端设置电极加热时,玻璃表面各点的电流不同。一般的,靠近直径附近的路径较短,靠近圆周附近的路径较长。在两个电极通电之后,更多的电子会通过靠近直径附近的较短的路径流过,从而导致该区域电流偏大,温度偏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圆形玻璃表面的ITO膜层划分为由若干近似于矩形的膜层彼此串联的电阻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圆形平板玻璃的电加热。
圆形玻璃的形状使得无法将圆形玻璃的电加热膜设计成由若干矩形拼接的膜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先将圆形玻璃上的ITO膜层设计为由若干近似于矩形的形状,然后再将可能出现热点的位置进行优化设计,扩大电流的路径,以提高玻璃的加热均匀性。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电极设置于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的边缘相邻的位置;两个所述的电极之间的弧度角≤20°;所述弧度角内的区域绝缘。
所述电极同侧设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接线和简化电路结构。两个电极之间通电后可以使所述导电膜层发热,均匀加热所述的基体玻璃,得到可均匀加热的电加热膜层。
优选的,所述导电区的厚度差异≤5%。
所述导电材料的厚度与面电阻之间表现为反比关系,也即当所述电压和额定功率确定之后,导电材料的厚度越厚则流经导电材料的电流越小,反之,导电材料的厚度越薄则流经导电材料的电流越大。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玻璃均匀加热;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可以视为极宽,透明导电带的长度之和可以视为极长,当极宽和极长确定之后,所述导电材料的厚度会影响玻璃的加热性能。为了使所述的电加热玻璃能够均匀加热,本发明限定所述导电膜层的厚度均匀,在工艺误差范围内尽量减少膜厚的波动。综合考虑工艺可实现性和电加热玻璃的加热均匀性,本发明优选导电区的厚度差异≤5%。
优选的,如附图1所示,所述导电区1由依次串联的六条透明导电带组成;所述透明导电带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带11、b带12、c带13、c’带14、b’带15和a’带16;所述a带11和所述a’16带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电极;所述c带13和所述c’带14对称地位于圆形平板玻璃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一区,位于所述圆形平板玻璃的中心;所述b带12和所述b’带15对称地位于所述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围于所述第一区的外侧;所述a带11和所述a’带16对称地位于所述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三区;所述第三区包围于所述第二区的外侧;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依次排列组成导电区1。
依据上述的图案设计对的导电膜层分区设计之后,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与所述透明导电带的长度之和的比值为0.022±5%。
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为不规则的异形玻璃,在对其进行分区设计时,可能会存在部分区域依然发生电流偏大等加热过多的热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形状,尤其是涉及到透明导电带转弯之处的形状进行调节,以控制其电流与大部分导电区的电流基本一致。
优选的,所述带状绝缘区的端部轮廓线扩大以调节所述导电膜层通电后的电流路径。
优选的,在所述区块连接之处,通过增大或缩小所述刻蚀图案的轮廓线以调节所述导电膜层通电后的电流路径,使所述电阻在通电时能够均匀加热;所述电加热膜层上各点之间的温度差≤11℃。
在所述各区块的连接之处,也即电流拐弯的地方,很容易出现电流走捷径的现象,也即较短的路径通过更多的电子,而较长的路径通过更少的电子,造成整个导电膜层表面的电流不均匀,使得电流较大的部分温度偏高,而电流较小的部分温度偏低,造成整个导电膜层的温度不均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有效设计各区块连接之处的电流路径,增大电流拐弯之处的轮廓线,人为地使此处的电流行程变大,而在温度较低的冷区则缩小电流路径,窄化所述导电膜层,以使电流尽量均匀地流过整个导电膜层,从而使得导电膜层的受热整体均匀。
在进行导电膜层刻蚀图案设计之后,同时通过理论分析,以及结合大量试验验证,对于产生热区的区域,也即在玻璃上温度较高的位置上缩小其电流路径,加宽留在玻璃表面导电膜层的宽度;而对于产生冷区的区域,也即在玻璃上温度较低的位置上增大其电流路径,窄化留在玻璃表面导电膜层的宽度;通过优化所述刻蚀图案,使得玻璃表面整体能够均匀加热。
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实验的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圆形玻璃表面的ITO膜层刻蚀为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的图案,附图1和附图4中,白色的部分表示涂覆导电膜层(ITO膜层)的平板玻璃;黑色的部分表示被刻蚀掉导电膜层(ITO膜层)的平板玻璃;在导电膜层的电极端设置电极;在两个所述的电极接电后,所述的导电膜层通电,其电流走向如附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将导电膜层区块化,使各区块之间串联,使电流能够按照设计的路线均匀流过,尽量减少电极通电后的各点电流不均匀的现象;进一步的,通过对容易形成热区的各区块连接之处的刻蚀图案的轮廓扩大化,进一步控制导电膜层上的电流流向,使得导电膜层上的电流基本均匀,得到可均匀加热的圆形玻璃。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按照附图4所示的分区方案设计的电加热夹层玻璃,给所述电极通电后所述夹层玻璃加热,其各点的温度分布如附图5所示,其中,玻璃上温度最低的点其温度为31.5℃,温度最高的点其温度为40.3℃,整体温度差异最大值为8.8℃,满足GJB1678-93《飞机电加温玻璃规范》中3.8.4的加温均匀性不大于11℃的规定。
优选的,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还包括:胶片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表面将其完全覆盖;所述胶片层至少包括两层胶片;热敏电阻4,设置于两层所述的胶片之间;第二玻璃基体,设置于所述胶片层上;所述第一玻璃基体、导电膜层、电极、胶片层、热敏电阻和第二玻璃基体形成夹层电加热玻璃。
优选的,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的直径为50±2mm,将其加热至温度30℃~40℃时,所述电加热夹层玻璃加热时各点之间的温度差≤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以直径50mm的圆形玻璃为例,可以将银浆层的宽度及热敏电阻的位置控制在距所述玻璃边缘4mm的区域以内,这样既可以对玻璃边部4mm区域进行搭接处理,其他区域仍为全透明的区域。其他规格的圆形玻璃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类似设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玻璃基体上制备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刻蚀所述导电材料层,形成导电膜层;所述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所述导电材料层被刻蚀掉的区域为不包括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未被刻蚀掉的导电材料形成导电区;所述带状绝缘区将所述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边缘;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在两个所述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电极。
优选的,所述刻蚀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基体的形状设计刻蚀图案,并将所述刻蚀图案制作为CAD图形文件;用可输入CAD图形文件的光纤激光器刻蚀所述导电膜层。
优选的,制备可均匀加热的电加热夹层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的电加热夹层玻璃包括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在所述外层玻璃的一个表面上涂覆ITO膜层;所述ITO膜层上各点的面电阻均匀分布;刻蚀所述ITO膜层;所述ITO膜层被刻蚀掉的区域绝缘;所述绝缘的区域将所述ITO膜层划分为若干宽度相近的区块;相邻的所述区块依次通过ITO膜层连接为一个电阻;所述电阻的宽度均匀;在所述电阻的两端分别设置电极;在上述安装电极后的ITO膜层的表面铺设胶片层;在所述胶片层上设置所述内层玻璃,得到可均匀加热的电加热夹层玻璃。
优选的,在所述电阻的两端设置银浆层;所述的电极设置于所述银浆层上。
优选的,所述的胶片层至少包括两层胶片;两层所述的胶片之间设置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设置于靠近所述相对端的位置。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所述夹层玻璃包含热敏电阻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对于银浆层可以进行梯度设计,将非透明的组件设计在可视区域之外,避免其造成对透明件视野的影响。
所述热敏电阻4连接控制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电加热玻璃的温度。当所述热敏电阻监测到玻璃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上限标准时则停止加热;当所述热敏电阻监测到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下限标准时则启动加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航空摄像机,包括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采用如前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能够不受基体形状的限制均可均匀加热,延长了航空透明件的使用寿命,且拓宽了电加热夹层玻璃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权利要求和/或说明书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其组合方式不限于权利要求中通过引用关系得到的组合。通过权利要求和/或说明书中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
导电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上;所述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所述导电膜层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区和无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所述带状绝缘区将所述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边缘;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和
两个电极,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的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电极设置于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的边缘相邻的位置;两个所述的电极之间的弧度角≤20°;所述弧度角内的区域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区的厚度差异≤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区由依次串联的六条透明导电带组成;所述透明导电带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带、b带、c带、c’带、b’带和a’带;所述a带和所述a’带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电极;
所述c带和所述c’带对称地位于圆形平板玻璃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一区,位于所述圆形平板玻璃的中心;
所述b带和所述b’带对称地位于所述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围于所述第一区的外侧;
所述a带和所述a’带对称地位于所述直径的两侧,两条带组成的区域为第三区;所述第三区包围于所述第二区的外侧;
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依次排列组成导电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与所述透明导电带的长度之和的比值为0.02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绝缘区的端部轮廓线扩大以调节所述导电膜层通电后的电流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胶片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表面将其完全覆盖;所述胶片层至少包括两层胶片;
热敏电阻,设置于两层所述的胶片之间;
第二玻璃基体,设置于所述胶片层上;所述第一玻璃基体、导电膜层、电极、胶片层、热敏电阻和第二玻璃基体形成夹层电加热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电加热玻璃的直径为50±2mm,将其加热至温度30℃~40℃时,所述电加热夹层玻璃加热时各点之间的温度差≤11℃。
9.一种圆形电加热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玻璃基体上制备导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为圆形平板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基体不导电;
2)刻蚀所述导电材料层,形成导电膜层;所述导电膜层的外围轮廓为圆形,与所述第一玻璃基体的轮廓重合;所述导电材料层被刻蚀掉的区域为不包括导电材料的带状绝缘区,未被刻蚀掉的导电材料形成导电区;所述带状绝缘区将所述导电区隔开使其形成由若干条依次串联的透明导电带组成的电阻;位于所述电阻两端的透明导电带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导电膜层的边缘;所述带状绝缘区的宽度平均值≤1.5mm;所述透明导电带的宽度差异≤5%;
3)在两个所述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电极。
10.一种航空摄像机,包括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采用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圆形电加热玻璃。
CN202011626691.8A 2020-12-30 2020-12-30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2601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691.8A CN112601305A (zh) 2020-12-30 2020-12-30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691.8A CN112601305A (zh) 2020-12-30 2020-12-30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305A true CN112601305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6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6691.8A Pending CN112601305A (zh) 2020-12-30 2020-12-30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130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693A (zh) * 2012-04-28 2012-09-05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电加热层、电加热层的电流路径排布方法及其电加热方法
CN205693915U (zh) * 2016-05-09 2016-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CN107360641A (zh) * 2016-05-09 2017-1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CN209250913U (zh) * 2018-09-19 2019-08-13 大连天然华鹰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新型电加热玻璃
CN211063668U (zh) * 2019-12-19 2020-07-2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加热玻璃、视窗组件及摄像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693A (zh) * 2012-04-28 2012-09-05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电加热层、电加热层的电流路径排布方法及其电加热方法
CN205693915U (zh) * 2016-05-09 2016-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CN107360641A (zh) * 2016-05-09 2017-1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玻璃以及盖体、烹饪电器
CN209250913U (zh) * 2018-09-19 2019-08-13 大连天然华鹰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新型电加热玻璃
CN211063668U (zh) * 2019-12-19 2020-07-2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加热玻璃、视窗组件及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2372B2 (ja) 抵抗性加熱コーティングを備える透明窓ガラス
BRPI0707182A2 (pt) vidraça transparente munida de um sistema estratificado aquecedor
US3313920A (en) Heater panel
KR101531460B1 (ko) 전기적으로 가열 가능한 캐리어 및 패널 방열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381780B2 (ja) 電気加熱層を備えた透明窓板、透明窓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窓板の使用
CN103533686B (zh)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
US20070108175A1 (en) Heated laminated glazing
JPH02148591A (ja) 電気式加熱ケーブル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US20240093873A1 (en) Electric heater and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same
JP6351826B2 (ja) 電気加熱層を備えた透明窓板、透明窓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窓板の使用
KR20160133533A (ko) 가열가능 코팅을 갖는 투명 패널
US2787694A (en) De-icing or anti-icing apparatus
KR101496496B1 (ko) 절연 기판에 박층을 피착하여 가열 소자를 형성하는 방법과 가열 소자
CN113709927B (zh) 镀膜加热玻璃
CN112601305A (zh) 圆形电加热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76883A (zh) 带有通讯窗无膜层区域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夹层玻璃
CN105164080B (zh) 具有电热表面的玻璃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JPH05205859A (ja) 電気加熱可能な透明板
CN111279443B (zh) 片式电阻器及片式电阻器的制造方法
KR20200113580A (ko) 글라스 열선 구조
US11039505B1 (en) Method, equ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 to provide uniform heating for three-dimensional and various shaped heaters with improved busbar designs
KR101035678B1 (ko) 층상 가열 플레이트 요소
CN208046949U (zh) 一种可加热的透明窗板
WO2021094767A1 (en) Glazing having a data transmission window,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use of the same
US11161396B2 (en) Multilayer arrangement for a flat switchable glazing unit, switchable glazing unit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