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267A -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267A
CN112601267A CN202011444348.1A CN202011444348A CN112601267A CN 112601267 A CN112601267 A CN 112601267A CN 202011444348 A CN202011444348 A CN 202011444348A CN 112601267 A CN112601267 A CN 112601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pairing
written
target sub
pairing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43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267B (zh
Inventor
邓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43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由配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其中,该方法包括: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其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并将其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各个子路由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主路由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其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通过实施本发明,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

Description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由配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方便家庭网络的使用方便,智能套装路由器应运而生并日趋火热。套装路由器通常由2个或2个以上的路由器组成,其生产出厂时会默认写入配对信息,即当前的2个或2个以上的路由器上电后即能根据默认写入的配对信息自动形成一个无线网络,从而方便快速的实现多个路由器的配对。然而,在向套装路由器写入配对组网码时,需要事先将待配对组网的2个或多个路由器放入同一个工站,然后由操作员通过扫描枪挨个手动扫码识别,向路由器中写入组网配对码。上述配对过程操作烦杂,易出现操作失误;操作步骤多,导致配对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以解决套装路由的配对过程操作烦杂,操作步骤多,易出现操作失误,配对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所述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所述主路由反馈的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所述待写入配对码以及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通过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方法由上位机进行路由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操作员进行手动配对,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包括:检测所述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是否上线;当检测到所述主路由上线时,显示与所述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确认信息,确定与所述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通过检测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是否上线,当检测到主路由上线时,显示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确认信息,确定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该方法只需用户对目标子路由的数量进行确认,而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配对操作由上位机完成,简化了路由配对的操作步骤,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以及配对成功率。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接收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并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再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方法无需用户对各个目标子路由进行手动扫码以识别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由主路由将接收到的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通信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减少了手动扫码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所述主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各个子路由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由主路由将该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根据该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是否配对成功,实现了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自动配对,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路由反馈的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判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所述待写入配对码以及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装置,通过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装置由上位机进行路由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操作员进行手动配对,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根据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写入配对码;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装置,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并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再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装置无需用户对各个目标子路由进行手动扫码以识别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由主路由将接收到的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通信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减少了手动扫码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根据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装置,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模块,用于写入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所述主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装置,各个子路由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由主路由将该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根据该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是否配对成功,实现了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自动配对,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
根据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和所述第一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
根据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器,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或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
根据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系统,包括:上位机、主路由和至少2个子路由,所述主路由与所述至少2个子路由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主路由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所述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所述主路由反馈的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所述待写入配对码以及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所述主路由,用于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接收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所述子路由,用于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所述主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系统,通过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各个子路由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主路由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再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系统由上位机进行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的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用户手动扫码配对,减少了手动扫码配对的操作失误,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根据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或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或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路由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套装路由器通常由2个或2个以上的路由器组成,其生产出厂时会默认写入配对信息,即当前的2个或2个以上的路由器上电后即能根据默认写入的配对信息自动形成一个无线网络,从而方便快速的实现多个路由器的配对。然而,在向套装路由器写入配对组网码时,需要事先将待配对组网的2个或多个路由器放入同一个工站,然后由操作员通过扫描枪挨个手动扫码识别,向路由器中写入组网配对码。上述配对过程操作烦杂,易出现操作失误;操作步骤多,导致配对效率低。
基于此,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由上位机进行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的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用户手动扫码配对,减少了手动扫码配对的操作失误,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可用于上述的上位机,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设备,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目标子路由为与主路由连接的路由器,即主路由对应的网络节点。通常一个主路由对应有2个或2个以上的目标子路由。当上位机检测到主路由在线时,可以检测与该主路由对应的网络节点,根据检测到网络节点个数确定主路由对应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例如,上位机检测到主路由在线时,同时对主路由对应的网络节点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当前主路由对应有3个网络节点,则表示与该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为3。
S12,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
上位机中设置有配对写码系统,该配对写码系统为技术人员根据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的配对编写的配对程序。待写入配对码是配对写码系统生成的主路由与目标子路由之间的配对信息,由上位机统一生成和调配。上位机检测到主路由在线以及主路由对应的多个目标子路由,运行配对写码系统,由配对写码系统自动生成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例如,上位机检测到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为3,则上位机运行配对写码系统后可以自动生成3个待写入配对码,且3个待写入配对码与3个目标子路由一一对应。
S13,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
上位机将对应于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由主路由将其分别下发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其中,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连接,也可以是直接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能够通信就可以。
以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通过交换机为例,上位机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主路由则可以通过交换机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
S14,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实际写入配对码为目标子路由实际写入的配对码信息。当主路由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后,可以接收来自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其接收到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此时,上位机则对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进行接收。具体地,上位机可以是依次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也可以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包含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的汇总信息。本申请对上位机接收实际写入配对码的形式不作限定,只要保证接收到的实际写入配对码是目标子路由根据待写入配对码确定出的。
S15,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基于待写入配对码为上位机统一调配的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的配对信息,因此当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与待写入配对码一致时,才可判定主路由与目标子路由配对成功。上位机接收到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待写入配对码之后,对其统一调配的待写入配对码进行遍历,对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与实际写入配对码进行比对校验,判断待写入配对码与实际写入配对码是否一致。
当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待写入配对码与实际写入配对码一致时,即可判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成功;当存在待写入配对码与实际写入配对码不一致的目标子路由时,则判定主路由与该目标子路由配对失败,上位机的配对写码系统则启动自动纠错并再次生成对应与该目标子路由的待写入配对码,并由主路由发送至该目标子路由,该目标子路由再次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并将其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主路由将其发送至上位机进行再次比对校验,直至待写入配对码与实际写入配对码一致为止。
本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通过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方法由上位机进行路由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操作员进行手动配对,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可用于上述的上位机,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设备,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具体地,上述步骤S2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1,检测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是否上线。
上位机对主路由的上线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当主路由上线时会生成对应的上线标识。上位机可以对主路由的上线标识进行实时检测,确定是否检测到上线标识确定主路由是否上线。当检测到主路由上线时,执行步骤S212,否则继续检测。
S212,显示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
当检测到主路由上线时,上位机可以检测到与主路由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写码系统设置有显示界面,上位机可以将检测到的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显示在配对写码系统的显示界面上以供用户确认。
S213,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确认信息,确定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显示界面上可以设置有确认标签,当用户确定当前检测到的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无误后,可以点击确认标签进行确认。上位机则可以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确认信息,并对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进行统计,从而确定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S22,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3,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4,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5,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通过检测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是否上线,当检测到主路由上线时,显示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确认信息,确定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该方法只需用户对目标子路由的数量进行确认,而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配对操作由上位机完成,简化了路由配对的操作步骤,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以及配对成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可用于上述的主路由,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接收待写入配对码。
当上位机生成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各个待写入配对码时,可以将各个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主路由则可以对各个待写入配对码进行接收,以使各个目标子路由进行配对处理。
S32,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
主路由中设置有控制程序,当主路由接收到各个待写入配对码后,执行其控制程序,将其接收到的各个待写入配对码分别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器,以使目标子路由根据该待写入配对码进行路由配对。
S33,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各个目标子路由完成待写入配对码的写入操作后,可以向主路由上报其写入结果,即实际写入配对码。主路由则对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进行接收。
S34,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主路由将其接收到的各个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根据该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当然,主路由在接收到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后,可以对各个实际写入配对码后进行汇总,生成汇总信息,并将该汇总信息发送至上位机,由上位机根据该汇总信息中包含的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是否配对成功。针对上位机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的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并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再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方法无需用户对各个目标子路由进行手动扫码以识别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由主路由将接收到的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通信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可用于上述的任一目标子路由,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41,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
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连接,主路由的控制程序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目标子路由。目标子路由可以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并启动其写入程序。
S42,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目标子路由中设置有写入程序,当目标子路由接收到主路由发送的待写配对码时,可以自行启动其写入程序,根据接收到的待写入配对码进行写入操作。当目标子路由完成待写入配对码的写入操作时,可以生成与其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S43,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
目标子路由将其实际写入配对码上报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由主路由将该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主路由与该目标子路由是否配对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各个子路由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由主路由将该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根据该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是否配对成功,实现了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自动配对,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可用于主路由与各个子路由之间的配对,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路由配对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51,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2,上位机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3,上位机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4,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5,主路由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6,子路由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4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7,子路由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4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8,子路由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4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9,主路由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0,主路由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1,上位机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12,上位机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方法,通过上位机对主路由与各个子路由进行配对,实现了主路由与各个子路由的配对自动化,提高了路由配对效率,同时无需用户手动配对,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配对装置,用于上述的上位机,如图6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判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1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装置,通过上位机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主路由反馈的各个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装置由上位机进行路由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操作员进行手动配对,减少了手动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路由配对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个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配对装置,用于上述的主路由,如图7所示,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发送模块72,用于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接收模块73,用于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发送模块74,用于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装置,主路由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并接收各个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再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该装置无需用户对各个目标子路由进行手动扫码以识别与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由主路由将接收到的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通信连接的各个目标子路由,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减少了手动扫码配对的操作失误,进而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路由配对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个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配对装置,用于上述的目标子路由,如图8所示,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4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写入模块82,用于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4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发送模块83,用于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4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装置,各个子路由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其连接的主路由,由主路由将该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使上位机根据该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是否配对成功,实现了目标子路由与主路由之间的自动配对,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路由配对装置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个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配对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上位机91、主路由92和至少2个子路由93。其中,主路由92与所述至少2个子路由93之间互相通信连接,上位机91与主路由92之间互相通信连接。
上位机91获取子路由93的数量,基于子路由93的数量,生成与子路由93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子路由93连接的主路由92;主路由92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子路由93;子路由93接收主路由92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并写入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主路由92;主路由92接收各个子路由93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并将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91;上位机91接收主路由92反馈的各个子路由93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以及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主路由与各个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路由配对系统,由上位机进行主路由与各个目标子路由之间的配对操作,实现了路由配对的自动化,提高了路由的配对效率,同时无需用户手动扫码配对,减少了手动扫码配对的操作失误,提高了配对成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上述图6所示的路由配对装置。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101,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接口103,第一存储器104,至少一个第一通信总线102。其中,第一通信总线1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第一通信接口1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第一通信接口1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第一存储器1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0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第一处理器101的存储装置。其中第一处理器101可以结合图6所描述的装置,第一存储器10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第一处理器101调用第一存储器1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第一通信总线1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第一通信总线1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第一存储器1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第一存储器1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第一处理器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第一处理器1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array 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第一存储器10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第一处理器10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1和2实施例中所示的路由配对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器,具有上述图7或图8所示的路由配对装置。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路由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接口3,第二存储器4,至少一个第二通信总线2。其中,第二通信总线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第二通信接口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第二通信接口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第二存储器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第二存储器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第二处理器1的存储装置。其中第二处理器1可以结合图7或图8所描述的装置,第二存储器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第二处理器1调用第二存储器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第二通信总线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第二通信总线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第二存储器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第二存储器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第二处理器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第二处理器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第二存储器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第二处理器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3和4实施例中所示的路由配对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路由配对方法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基于所述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
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
接收所述主路由反馈的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基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所述待写入配对码以及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包括:
检测所述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是否上线;
当检测到所述主路由上线时,显示与所述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
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确认信息,确定与所述主路由连接的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3.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待写入配对码;
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
接收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4.一种路由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
写入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所述主路由。
5.一种路由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路由反馈的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判定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所述待写入配对码以及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6.一种路由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写入配对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7.一种路由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
写入模块,用于写入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所述主路由。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和所述第一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
9.一种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
10.一种路由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位机、主路由和至少2个子路由,所述主路由与所述至少2个子路由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上位机与所述主路由之间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目标子路由的数量;基于所述目标子路由的数量,生成与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连接的主路由;接收所述主路由反馈的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基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对应的所述待写入配对码以及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所述主路由,用于接收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各个目标子路由;接收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上报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上位机,以确定所述主路由与各个所述目标子路由配对是否成功;
所述子路由,用于接收主路由发送的待写入配对码;写入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得到与所述待写入配对码对应的实际写入配对码;将所述实际写入配对码发送至所述主路由。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配对方法。
CN202011444348.1A 2020-12-08 2020-12-08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Active CN112601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348.1A CN112601267B (zh) 2020-12-08 2020-12-08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348.1A CN112601267B (zh) 2020-12-08 2020-12-08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67A true CN112601267A (zh) 2021-04-02
CN112601267B CN112601267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19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348.1A Active CN112601267B (zh) 2020-12-08 2020-12-08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126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2993A (ja) * 2010-07-30 2012-02-16 Secom Co Ltd 認証システム
CN104717762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对方法、主端及从端
CN105163402A (zh) * 2015-09-24 2015-12-16 劳海鹏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对码实现射频双向通讯的方法与系统
CN105812029A (zh) * 2014-12-31 2016-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群配对方法
CN111130829A (zh) * 2018-10-31 2020-05-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526510A (zh) * 2020-04-29 202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器组网方法、系统、子路由器和母路由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32993A (ja) * 2010-07-30 2012-02-16 Secom Co Ltd 認証システム
CN104717762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对方法、主端及从端
CN105812029A (zh) * 2014-12-31 2016-07-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群配对方法
CN105163402A (zh) * 2015-09-24 2015-12-16 劳海鹏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对码实现射频双向通讯的方法与系统
CN111130829A (zh) * 2018-10-31 2020-05-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526510A (zh) * 2020-04-29 202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器组网方法、系统、子路由器和母路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267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09853A1 (zh) Pos机、pos机无线通讯模块固件升级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67811A (zh) 协议转换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51354B (zh) 一种终端设备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058920B (zh) 虚拟机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6293842B (zh) 一种软件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12684982B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22562B (zh) 洗碗机软件烧录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11338616A (zh) 协议解析代码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01267B (zh) 路由配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路由器
CN113821433A (zh) 云手机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2817883A (zh) 接口平台的适配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98362B (zh) 页面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556114A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6225832A (zh) 数据库集群自动化部署的自动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TWI770855B (zh) 裝置測試排序方法、裝置組態生成方法及其設備
CN116247755B (zh) 协议信息测试方法、测试仪、存储介质
CN109560964B (zh) 一种设备合规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14579147A (zh) 烧录校验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03584B2 (en) Method for message-processing
CN112423284A (zh) zigbee设备的配对方法、装置、网关、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4692A (zh) 配网标识生成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131051A (zh) 路由下发方法和装置
CN110688997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66764B (zh) 一种图模对比方法及装置
CN114297009B (zh) 一种服务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