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0377A -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0377A
CN112590377A CN202110010999.8A CN202110010999A CN112590377A CN 112590377 A CN112590377 A CN 112590377A CN 202110010999 A CN202110010999 A CN 202110010999A CN 112590377 A CN112590377 A CN 112590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base
rectangular sliding
transmission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09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瑞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109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0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037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01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means for coating or lamin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1/00Devices for conveying sheets through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8Print finishing devices, e.g. for glossing 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包括底座、传输机构、印刷机构和覆膜机构,底座上端面上安装有传输机构,且底座上端面左侧设置有印刷机构,底座上端右侧设置有覆膜机构;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采用印刷机械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当完成一定量的印刷后再采用覆膜机械依次对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在收集以及周转承印物的过程中,印刷后的承印物上的油墨容易与其余承印物之间发生印染,从而降低了对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果;现有印刷机械和覆膜机械在不拆换零配件的情况下通常只能够对一种厚度以及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处理,然而拆换配件的过程影响了对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率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然而想要保护印刷后的印刷效果通常需要对印刷面进行覆膜处理,因此就需要用到覆膜工艺;
覆膜工艺作为保护和装饰印刷品表面的一种工艺方式,经过覆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印刷品的耐磨性、耐折性、抗拉性、耐湿性、纸张的张力值、平滑度、抗老化、抗撕裂、抗戳穿等物理性能普遍提高,减少了纸质品受水分影响而引发的形变和破损,提高了书籍的刚性和成型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附加值都,保护了各类印刷品的外观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且覆膜还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印刷产品的质量缺陷,许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表观缺陷,经过覆膜以后,都可以被遮盖;因此,覆膜工艺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装潢印刷品,各种装订形式的书刊、本册、挂历、地图等,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印品表面加工技术;
现有技术通常是先采用印刷机械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当完成一定量的印刷后再采用覆膜机械依次对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处理,然而在此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通常会先对经过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收集,当收集适量经过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后再对其进行周转,使其能够进行覆膜处理,然而在收集以及周转纸质类承印物的过程中,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上的油墨容易与其余纸质类承印物之间发生印染,从而降低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果;
现有印刷机械通常只能够对一种厚度以及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而现有覆膜机械通常也只能够对一种厚度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当需要对不同厚度以及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和覆膜时需要拆卸更换相关配件,然而拆换相关配件的过程影响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包括底座、传输机构、印刷机构和覆膜机构,底座上端面上安装有传输机构,且底座上端面左侧设置有印刷机构,底座上端右侧设置有覆膜机构;
所述的传输机构包括安装侧板、调节支链、联动板、矩形滑板、第一复位压簧、传输辊、传动链轮、推动杆、传动链条、传动带、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滑动座,底座上端面左右两侧以及中部均通过滑动配合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侧板,且位于底座中部的安装侧板之间安装有调节支链,且安装侧板之间均通过联动板相连接,且安装侧板上端均开设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内均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矩形滑板,且矩形滑板外侧均通过第一复位压簧与安装侧板相连接,位于底座前后两侧的矩形滑板之间均通过花键配合设置有传输辊,且传输辊前后两侧均通过花键配合设置有传动链轮,传动链轮与矩形滑板之间均通过推动杆相连接,且推动杆与矩形滑板之间为转动配合,传动链轮之间均通过传动链条相连接,且传动链条外侧均设置有传动带,位于安装侧板下侧的传输辊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位于安装侧板上侧的传输辊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滑动座与印刷机构相连接,且滑动座与印刷机构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
所述的覆膜机构包括支撑侧板、覆膜杆、安装横板、加热块、第二复位压簧、矩形滑块、第三复位压簧和赶气辊,底座中部上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侧板,且位于底座前后两侧的支撑侧板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上下对称设置有覆膜杆,底座上端右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横板,且安装横板上端均左右对称开设有矩形滑动槽,安装横板左侧的矩形滑动槽之间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加热块,且加热块内部均设置有电热丝,加热块均通过第二复位压簧分别与矩形滑动槽上下侧壁相连接,位于安装横板右侧的矩形滑动槽内均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矩形滑块,且矩形滑块分别通过第三复位压簧与矩形滑动槽上下侧壁相连接,位于底座前后两侧的矩形滑块之间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赶气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印刷机构包括安装板、支撑横板和油墨印刷机,底座上端面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右侧与滑动座为滑动配合,安装板之间上下对称安装有支撑横板,位于安装侧板上端的支撑横板下端面上以及位于安装侧板下端的支撑横板上端面上均安装有油墨印刷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节支链包括丝杠板、双螺纹丝杠和驱动电机,底座上端面中部前后对称安装有丝杠板,且丝杠板之间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有双螺纹丝杠,双螺纹丝杠前后两侧的螺纹方向为反向设置,且双螺纹丝杠与位于底座中部的安装侧板之间均为螺纹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加热块内侧均开设有刀槽,刀槽中部外侧开设有气缸槽,气缸槽内设置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内端安装有切料刀,且切料刀与刀槽为上下滑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上位于安装侧板下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安装侧板下端均设置有与T形滑槽相对应的T形凸起,且T形凸起均位于T形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底座上端右侧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上端安装有分切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采用印刷机械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当完成一定量的印刷后再采用覆膜机械依次对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a、现有技术通常会先对经过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收集,当收集适量经过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后再对其进行周转,使其能够进行覆膜处理,然而在收集以及周转纸质类承印物的过程中,印刷后的纸质类承印物上的油墨容易与其余纸质类承印物之间发生印染,从而降低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果;b、现有印刷机械通常只能够对一种厚度以及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而现有覆膜机械通常也只能够对一种厚度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当需要对不同厚度以及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和覆膜时需要拆卸更换相关配件,然而拆换相关配件的过程影响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率;
二、本发明通过印刷机构与覆膜机构配合使用,能够使纸质类刚经过印刷后就能够被覆膜,从而能够避免因需要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收集和周转而导致其表面印刷的油墨与其余纸质类承印物之间发生印染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以及印刷后的保护效果;
三、本发明通过传输机构能够在不需要拆换零配件的情况下对不同宽度以及不同厚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使得随传输机构进行移动的纸质类承印物能够在经过印刷机构时被印刷;以及经过覆膜机构时能够被覆膜,从而避免了在对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和覆膜时,因需要拆换零配件而影响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和覆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输机构与底座、伸缩气缸和分切刀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印刷机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滑动座和底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覆膜机构与底座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覆膜机构除支撑侧板和覆膜杆外与驱动气缸和切料刀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与承印物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包括底座1、传输机构2、印刷机构3和覆膜机构4,底座1上端面上安装有传输机构2,且底座1上端面左侧设置有印刷机构3,底座1上端右侧设置有覆膜机构4;
具体工作时,本发明能够在不需要拆卸更换零配件的情况下对不同宽度以及不同厚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先印刷后覆膜的处理;首先将待印刷的纸质类承印物从传输机构2左侧向右插入,然后通过传输机构2能够带动待印刷的纸质类承印物向右进行移动,当纸质类承印物移动至印刷机构3内侧时,印刷机构3能够对其进行单面印刷或双面印刷,当纸质类承印物在传输机构2的带动下向右继续移动至覆膜机构4内侧时,覆膜机构4能够对经过印刷机构3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单面覆膜或者双面覆膜,当纸质类承印物完成印刷和覆膜后将向右移动至脱离传输机构2;通过传输机构2能够在不需要拆换零配件的情况下对不同宽度以及不同厚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使得随传输机构2进行移动的纸质类承印物能够在经过印刷机构3时被印刷;通过覆膜机构4能够在不需要拆换零配件的情况下对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且纸质类刚经过印刷机构3的印刷后就能够被覆膜,从而能够避免因需要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收集和周转而导致其表面印刷的油墨与其余纸质类承印物之间发生印染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后保护的保护效果,且避免了因需要拆换零配件而影响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率。
所述的传输机构2包括安装侧板21、调节支链22、联动板23、矩形滑板24、第一复位压簧25、传输辊26、传动链轮27、推动杆28、传动链条29、传动带210、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12和滑动座213,底座1上端面左右两侧以及中部均通过滑动配合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侧板21,且位于底座1中部的安装侧板21之间安装有调节支链22,且安装侧板21之间均通过联动板23相连接,且安装侧板21上端均开设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内均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矩形滑板24,且矩形滑板24外侧均通过第一复位压簧25与安装侧板21相连接,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矩形滑板24之间均通过花键配合设置有传输辊26,且传输辊26前后两侧均通过花键配合设置有传动链轮27,传动链轮27与矩形滑板24之间均通过推动杆28相连接,且推动杆28与矩形滑板24之间为转动配合,传动链轮27之间均通过传动链条29相连接,且传动链条29外侧均设置有传动带210,位于安装侧板21下侧的传输辊26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11,位于安装侧板21上侧的传输辊26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212,第一电机211和第二电机212均通过滑动座213与印刷机构3相连接,且滑动座213与印刷机构3之间为上下滑动配合;
具体工作时,传输机构2能够在不需要拆换零配件的情况下对不同宽度以及不同厚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首先将待印刷的纸质类承印物从传输机构2左侧向右插入,此时矩形滑板24将在第一复位压簧25的作用下带动传输辊26向内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挤压抵紧,同时第一电机211和第二电机212将随传输辊26的上下移动而带动滑动座213进行上下移动,然后第一电机211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位于安装侧板21下侧的传输辊26、传动链轮27和传动带210进行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212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位于安装侧板21上侧的传输辊26、传动链轮27和传动带210进行逆时针转动,传动带210转动时能够带动纸质类承印物向右进行移动,从而使纸质类承印物能够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被印刷机构3进行印刷以及被覆膜机构4进行覆膜;通过第一复位压簧25与矩形块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安装在矩形块上的传输辊26外侧的传动带210对不同厚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当需要对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时,可通过调节支链22对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安装侧板2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使传输机构2能够对不同宽度的承印物进行传输,并且避免了因需要拆换零配件而影响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效率,以及提高了本发明的适用性。
所述的调节支链22包括丝杠板221、双螺纹丝杠222和驱动电机223,底座1上端面中部前后对称安装有丝杠板221,且丝杠板221之间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有双螺纹丝杠222,双螺纹丝杠222前后两侧的螺纹方向为反向设置,且双螺纹丝杠222与位于底座1中部的安装侧板21之间均为螺纹配合;
具体工作时,调节支链22能够对底座1前后两侧的安装侧板2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当需要对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时,驱动电机223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双螺纹丝杠222进行转动,双螺纹丝杠222转动时能够通过螺纹配合带动位于其前后两侧的安装侧板21进行同步向内或向外移动,位于底座1中部的安装侧板21移动时能够通过联动板23带动位于底座1左右两侧的安装侧板21进行移动,且安装侧板21移动时能够通过矩形滑块46和推动杆28带动传动链轮27进行移动,传动链轮27移动时能够通过传动链条29带动传动带21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传动带210能够对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夹持抵紧传输。
所述的底座1上端面上位于安装侧板21下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安装侧板21下端均设置有与T形滑槽相对应的T形凸起,且T形凸起均位于T形滑槽内;具体工作时,当调节支链22带动安装侧板21进行移动时,位于T形槽内的T形凸起能够对安装侧板21进行限位和导向。
所述的印刷机构3包括安装板31、支撑横板32和油墨印刷机33,底座1上端面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板31,且安装板31右侧与滑动座213为滑动配合,安装板31之间上下对称安装有支撑横板32,位于安装侧板21上端的支撑横板32下端面上以及位于安装侧板21下端的支撑横板32上端面上均安装有油墨印刷机33;
具体工作时,印刷机构3能够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单面或双面印刷;当纸质类承印物随传输机构2向右移动至油墨印刷机33之间时,油墨印刷机33能够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单面或双面印刷;且当第一电机211和第二电机212随传输辊26进行上下移动时,滑动座213能够随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12在安装板31右侧面上进行上下滑动。
所述的覆膜机构4包括支撑侧板41、覆膜杆42、安装横板43、加热块44、第二复位压簧45、矩形滑块46、第三复位压簧47和赶气辊48,底座1中部上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侧板41,且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支撑侧板4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上下对称设置有覆膜杆42,底座1上端右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横板43,且安装横板43上端均左右对称开设有矩形滑动槽,安装横板43左侧的矩形滑动槽之间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加热块44,且加热块44内部均设置有电热丝,加热块44均通过第二复位压簧45分别与矩形滑动槽上下侧壁相连接,位于安装横板43右侧的矩形滑动槽内均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矩形滑块46,且矩形滑块46分别通过第三复位压簧47与矩形滑动槽上下侧壁相连接,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矩形滑块46之间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赶气辊48;
具体工作时,覆膜机构4能够对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单面或双面覆膜;当需要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时,首先将覆膜杆42拆下,然后在其外侧面上套设成卷的膜,再将覆膜杆42安装在支撑侧板41之间,之后再根据所需覆膜的面数将膜的外侧端头处向右穿过加热块44和赶气辊48,当纸质类承印物随传输机构2移动至加热块44之间时,加热块44将在第二复位压簧45的作用下进行向内移动,矩形滑块46将在第三复位压簧47的作用下带动赶气辊48进行向内移动,电热丝能够对加热块44进行加热,从而使膜经过加热块44时能够被覆在纸质类承印物的表面上,当经过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移动至赶气辊48之间时,赶气辊48能够对经过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挤压,从而能够避免经过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表面存有气泡;通过覆膜机构4能对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单面或双面覆膜,能够增加本发明的适用性。
所述的加热块44内侧均开设有刀槽,刀槽中部外侧开设有气缸槽,气缸槽内设置有驱动气缸441,驱动气缸441内端安装有切料刀442,且切料刀442与刀槽为上下滑动配合;具体工作时,在纸质类承印物进行覆膜的过程中,当纸质类承印物之间没有连接时,切料刀442能够在驱动气缸441的作用下对膜进行切断,当纸质类承印物为较长的一体结构且需要对其进行分段切割时,切料刀442能够在驱动气缸441的作用下对膜和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切断。
所述的底座1上端右侧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11,伸缩气缸11上端安装有分切刀12;具体工作时,当需要对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从中部切断时,伸缩气缸11上端将带动分切刀12向上移动,从而使分切刀12能够将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从中部切断。
工作时,第一步:首先将覆膜杆42拆下,然后在其外侧面上套设成卷的膜,再将覆膜杆42安装在支撑侧板41之间,之后再根据所需覆膜的面数将膜的外侧端头处向右穿过加热块44和赶气辊48;
第二步:将待印刷的纸质类承印物从传输机构2左侧向右插入,此时矩形滑板24将在第一复位压簧25的作用下带动传输辊26向内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挤压抵紧,同时第一电机211和第二电机212将随传输辊26的上下移动而带动滑动座213进行上下移动,然后第一电机211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位于安装侧板21下侧的传输辊26、传动链轮27和传动带210进行顺时针转动,第二电机212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位于安装侧板21上侧的传输辊26、传动链轮27和传动带210进行逆时针转动,传动带210转动时能够带动纸质类承印物向右进行移动;
第三步:当纸质类承印物随传输机构2向右移动至油墨印刷机33之间时,油墨印刷机33能够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单面或双面印刷;
第四步:当纸质类承印物随传输机构2移动至加热块44之间时,加热块44将在第二复位压簧45的作用下进行向内移动,矩形滑块46将在第三复位压簧47的作用下带动赶气辊48进行向内移动,电热丝能够对加热块44进行加热,从而使膜经过加热块44时能够被覆在纸质类承印物的表面上,当经过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移动至赶气辊48之间时,赶气辊48能够对经过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挤压,从而能够避免经过覆膜后的纸质类承印物表面存有气泡;
第五步:当纸质类承印物完成印刷和覆膜后将向右移动至脱离传输机。
本发明通过印刷机构3与覆膜机构4配合使用,能够使纸质类刚经过印刷后就能够被覆膜,从而能够避免因需要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收集和周转而导致其表面印刷的油墨与其余纸质类承印物之间发生印染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以及印刷后的保护效果;本发明通过传输机构2能够在不需要拆换零配件的情况下对不同宽度以及不同厚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传输,使得随传输机构2进行移动的纸质类承印物能够在经过印刷机构3时被印刷;以及经过覆膜机构4时能够被覆膜,从而避免了在对不同厚度、宽度的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和覆膜时,因需要拆换零配件而影响对纸质类承印物进行印刷和覆膜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包括底座(1)、传输机构(2)、印刷机构(3)和覆膜机构(4),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面上安装有传输机构(2),且底座(1)上端面左侧设置有印刷机构(3),底座(1)上端右侧设置有覆膜机构(4),
所述的传输机构(2)包括安装侧板(21)、调节支链(22)、联动板(23)、矩形滑板(24)、第一复位压簧(25)、传输辊(26)、传动链轮(27)、推动杆(28)、传动链条(29)、传动带(210)、第一电机(211)、第二电机(212)和滑动座(213),底座(1)上端面左右两侧以及中部均通过滑动配合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侧板(21),且位于底座(1)中部的安装侧板(21)之间安装有调节支链(22),且安装侧板(21)之间均通过联动板(23)相连接,且安装侧板(21)上端均开设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内均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矩形滑板(24),且矩形滑板(24)外侧均通过第一复位压簧(25)与安装侧板(21)相连接,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矩形滑板(24)之间均通过花键配合设置有传输辊(26),且传输辊(26)前后两侧均通过花键配合设置有传动链轮(27),传动链轮(27)与矩形滑板(24)之间均通过推动杆(28)相连接,且推动杆(28)与矩形滑板(24)之间为转动配合,传动链轮(27)之间均通过传动链条(29)相连接,且传动链条(29)外侧均设置有传动带(210),位于安装侧板(21)下侧的传输辊(26)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11),位于安装侧板(21)上侧的传输辊(26)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212),第一电机(211)和第二电机(212)均通过滑动座(213)与印刷机构(3)相连接,且滑动座(213)与印刷机构(3)之间为滑动配合;
所述的覆膜机构(4)包括支撑侧板(41)、覆膜杆(42)、安装横板(43)、加热块(44)、第二复位压簧(45)、矩形滑块(46)、第三复位压簧(47)和赶气辊(48),底座(1)中部上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侧板(41),且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支撑侧板(4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上下对称设置有覆膜杆(42),底座(1)上端右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横板(43),且安装横板(43)上端均左右对称开设有矩形滑动槽,安装横板(43)左侧的矩形滑动槽之间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金属材质的加热块(44),且加热块(44)内部均设置有电热丝,加热块(44)均通过第二复位压簧(45)分别与矩形滑动槽上下侧壁相连接,位于安装横板(43)右侧的矩形滑动槽内均通过滑动配合上下对称设置有矩形滑块(46),且矩形滑块(46)分别通过第三复位压簧(47)与矩形滑动槽上下侧壁相连接,位于底座(1)前后两侧的矩形滑块(46)之间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赶气辊(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机构(3)包括安装板(31)、支撑横板(32)和油墨印刷机(33),底座(1)上端面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板(31),且安装板(31)右侧与滑动座(213)为滑动配合,安装板(31)之间上下对称安装有支撑横板(32),位于安装侧板(21)上端的支撑横板(32)下端面上以及位于安装侧板(21)下端的支撑横板(32)上端面上均安装有油墨印刷机(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支链(22)包括丝杠板(221)、双螺纹丝杠(222)和驱动电机(223),底座(1)上端面中部前后对称安装有丝杠板(221),且丝杠板(221)之间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有双螺纹丝杠(222),双螺纹丝杠(222)前后两侧的螺纹方向为反向设置,且双螺纹丝杠(222)与位于底座(1)中部的安装侧板(21)之间均为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块(44)内侧均开设有刀槽,刀槽中部外侧开设有气缸槽,气缸槽内设置有驱动气缸(441),驱动气缸(441)内端安装有切料刀(442),且切料刀(442)与刀槽为上下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端面上位于安装侧板(21)下端均开设有T形滑槽,安装侧板(21)下端均设置有与T形滑槽相对应的T形凸起,且T形凸起均位于T形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端右侧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11),伸缩气缸(11)上端安装有分切刀(12)。
CN202110010999.8A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Withdrawn CN112590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0999.8A CN112590377A (zh)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0999.8A CN112590377A (zh)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0377A true CN112590377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0999.8A Withdrawn CN112590377A (zh) 2021-01-06 2021-01-06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03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9898B (zh) 用于穿引印刷系统的中间转印构件的装置
US20180244038A1 (en) Machin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sequential processing of sheet-type substrates
DE10312870A1 (de) Digitaldruckmaschine
EP1440351A1 (de) Stallitendruckmaschine
EP1729962B1 (en) Printing process and machine
CN106794693A (zh) 组合式印刷机
JP2008023945A (ja) 枚葉印刷機
US5558021A (en) Printing device for printing plastic cards
US4423677A (en) Rotary sheet offset printing machine
JP2010017885A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US7152528B2 (en) Digital printing machine
CN112590377A (zh) 一种环保油墨印刷机
JP5103457B2 (ja) シートへの転写方法、転写装置、及びシート製品
US20100244352A1 (en) In-line shell processing
CN101837673B (zh) 在印刷纸上进行转印的转印装置以及转印方法
JP4160865B2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用製函機
CN112590386B (zh) 一种防水不干胶标签制备覆膜加工处理系统
CN114132068A (zh) 一种uv环保油墨印刷机
US4766810A (en) Sheet feeder for printing bound sheets
JP2008132777A (ja) 枚葉紙状基材を仕上げ加工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30175067A1 (en) Web process for making a binder case
JP2004269177A (ja) シート状ワークの印刷部におけるフィーダコンベヤユニット
CN218463288U (zh) 一种标签条形码印刷组件
KR200397056Y1 (ko) 급지 및 절취수단을 갖는 라미네이팅 장치
CN214031000U (zh) 一种纸板印刷用具有防偏移机构的三色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