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9435A -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9435A
CN112589435A CN202011436870.5A CN202011436870A CN112589435A CN 112589435 A CN112589435 A CN 112589435A CN 202011436870 A CN202011436870 A CN 202011436870A CN 112589435 A CN112589435 A CN 112589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uckle
webbing
bel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6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tai Shengyuan Ribb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68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9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9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9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加工出母扣部、第一子扣部和第二子扣部的加工装置,将第一子扣部和第一织带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体的第一装配机构,以及将母扣部、第一子扣部、第二子扣部和第二织带装配在一起的第二装配机构。本发明实现高自动化生产,该方法生产出扣带,自动化程度高,保证生产效率,很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箱扣带的生产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扣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扣带一般是由公扣和母扣组成,公扣和母扣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来实现卡扣连接,公扣上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容易在不小心按到时脱落或者受到较大的拉扯力时分离。
且现在对扣带的生产通常是依靠人工装配,生产效率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保证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人工装配,生产效率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保证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扣带的生产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的扣带,具有双重卡扣的效果,通过将第一子扣部与母扣部卡扣连接后,第二子扣部移动到第一子扣部的第二容置腔内,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进行抵顶,防止第一卡接部从第一卡口,第二卡接部从第二卡口中滑出,使第一子扣部与母扣部的卡扣连接效果更稳定,同时第二子扣部的第二上子扣件的第一弧形卡接段和上母扣件内的第二弧形卡接段相配合,第二子扣部的第二下子扣件的第三弧形卡接段和下母扣件内的第四弧形卡接段相配合,使第二织带在向外拉扯时,第二弧形卡接段受到第一弧形卡接段的挤压力向下,第四弧形卡接段受到第三弧形卡接段的挤压力向上,使第二弧形卡接段和第四弧形卡接段夹紧第二织带,使锁紧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扣带的锁紧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加工出母扣部、第一子扣部和第二子扣部的加工装置,将第一子扣部和第一织带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体的第一装配机构,以及将母扣部、第一连接体、第二子扣部和第二织带装配在一起的第二装配机构。
一种箱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上母扣件、下母扣件、第一子扣部、第二上子扣件和第二下子扣件;
(2)将第一织带和第一子扣部连接起来,形成第一连接体;
(3)将上母扣件、第一连接体和下母扣件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接体;
(4)将上母扣件和下母扣件的接触边沿处相连接,形成母扣部;
(5)将第二织带穿过母扣部,第二上子扣件固定于第二织带处于母扣部内端部的上表面,第二下子扣件固定于第二织带处于母扣部内端部的下表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3D打印装置分别加工出母扣部、第一子扣部和第二子扣部,保证零件的质量,通过第一装配机构将第一子扣部和第一织带进行装配形成第一连接体,第二装配机构将母扣部、第一连接体、第二子扣部和第二织带装配在一起,形成扣带,实现高自动化生产,该方法生产出扣带,自动化程度高,保证生产效率,很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箱扣带的生产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的扣带,具有双重卡扣的效果,通过将第一子扣部与母扣部卡扣连接后,第二子扣部移动到第一子扣部的第二容置腔内,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进行抵顶,防止第一卡接部从第一卡口,第二卡接部从第二卡口中滑出,使第一子扣部与母扣部的卡扣连接效果更稳定,同时第二子扣部的第二上子扣件的第一弧形卡接段和上母扣件内的第二弧形卡接段相配合,第二子扣部的第二下子扣件的第三弧形卡接段和下母扣件内的第四弧形卡接段相配合,使第二织带在向外拉扯时,第二弧形卡接段受到第一弧形卡接段的挤压力向下,第四弧形卡接段受到第三弧形卡接段的挤压力向上,使第二弧形卡接段和第四弧形卡接段夹紧第二织带,使锁紧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扣带的锁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3D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上子扣件和第二下子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母扣部的爆炸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子扣部和第一织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扣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加工出母扣部11、第一子扣部12和第二子扣部13的加工装置,将第一子扣部12和第一织带14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体的第一装配机构3,以及将母扣部11、第一连接体、第二子扣部13和第二织带15装配在一起的第二装配机构4。
这样,通过3D打印装置2分别加工出母扣部11、第一子扣部12和第二子扣部13,保证零件的质量,通过第一装配机构3将第一子扣部12和第一织带14进行装配形成第一连接体,第二装配机构4将母扣部11、第一连接体、第二子扣部13和第二织带15装配在一起,形成扣带1,实现高自动化生产,该方法生产出扣带1,自动化程度高,保证生产效率,很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优选地,第一装配机构3包括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31,将第一织带14放置于第一子扣部12预定位置的第一送带装置32,以及将第一子扣部12和第一织带14连接起来的第一装配装置33。将第一子扣部12放在第一定位装置31上后,第一送带装置32将第一织带14从第一子扣部12的第二插入口1221输入,第一装配装置33将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使第一子扣部12和第一织带14通过销钉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定位效果,第一定位装置31包括对第一子扣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部311。
优选地,第一定位部311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一子扣部12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上形成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起312。将第一子扣部12的第二连接部122放在第一定位槽内,第一限位凸起312卡接于第一卡接部1211和第二卡接部1212之间的第二容置腔,避免第一子扣部12发生位移。
优选地,第一送带装置32包括对第一织带14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装置321。通过第一输送装置321将第一织带14穿入第二插入口1221内。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织带14沿直线输送,第一输送装置321包括对第一织带14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322。
优选地,第一导向装置322包括承载第一织带14的第一承载部323,和对第一织带14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324。通过第一承载部323带动第一织带14移动,第一限位部324使第一织带14始终沿直线运动。
优选地,第一承载部323包括第一承载座3231;第一限位部324包括第一限位块3241和第二限位块3242;第一限位块3241和第二限位块3242设于第一承载座3231的上表面,第一限位块3241和第一承载座323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织带14穿过的第一导向孔325,第二限位块3242和第一承载座323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织带14穿过的第二导向孔。第一织带14穿过第一导向孔325和第二导向孔,使第一织带14始终沿直线运动。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321还包括对第一织带14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326。通过第一固定装置326对第一织带14进行固定,使第一织带14在装配的时候结构更稳定,避免在装配时对第一织带14产生的力对第一织带14进行拉扯使第一织带14的长度变长,减少浪费。
优选地,第一固定装置326包括将第一织带14压紧在第一承载座3231上表面的第一固定部,和驱动第一固定部对第一织带14进行压紧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固定部连接在一起。第一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固定部向下运动,与第一织带14的上表面接触,将第一织带14压紧在第一承载座3231上;具体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固定效果,第一固定装置326设于第一限位块3241和第二限位块3242之间。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321还包括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的第一挤压装置327。通过第一挤压装置327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使第一织带14的厚度尺寸变小,便于插入第二插入口1221内。
优选地,第一挤压装置327包括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的第一挤压部3271。通过第一挤压部3271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使第一织带14的厚度尺寸变小,便于插入第二插入口1221内。
优选地,第一挤压部3271包括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第一织带14处于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之间,通过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使第一织带14的厚度尺寸变小,便于插入第二插入口1221内。
优选地,第一挤压部3271还包括驱动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2713。通过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2713驱动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开合,实现对第一织带14挤压厚度尺寸变小的目的。
优选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2713包括驱动第一挤压板32711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32714;第二挤压板32712连接于第一承载座3231的一端,第二挤压板32712的上表面和第一承载座3231的上表面平齐设置。通过第一升降装置32714驱动第一挤压板32711向下运动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第二挤压板32712的上表面和第一承载座3231的上表面平齐设置使第一织带14的输送平面平齐更流畅。
优选地,第一升降装置32714包括第一升降部32715,和驱动第一升降部32715升降的第一升降气缸32716;第一挤压板32711连接于第一升降部32715的一端,第一升降气缸32716的输出端和第一升降部32715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升降气缸32716驱动第一升降部32715升降,第一升降部32715带动第一挤压板32711升降。
优选地,为了提高挤压效果,第一挤压板32711在第一织带14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与第二挤压板32712在第一织带14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相重叠。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升降部32715的升降运动更平稳,第一承载座323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导向柱,第一升降部32715上形成与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三导向孔;第一升降部32715通过第三导向孔和第一导向柱滑动连接。
优选地,第一输送装置321还包括驱动第一导向装置322沿第一织带14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328。通过第一移动装置328驱动第一导向装置322对第一织带14进行输送,和便于后续连续自动化装配工序。
优选地,第一移动装置328包括供第一承载座3231滑动的第一滑轨3281和第二滑轨3282,以及驱动第一承载座3231在第一滑轨3281和第二滑轨3282上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一移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承载座3231的第一滑轨3281和第二滑轨3282上移动;具体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一送带装置32还包括将第一织带14切断的第一切带装置329。通过第一切带装置329,将插销装配好的第一织带14在预定位置进行切割。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第一织带14进行切割,第一切带装置329包括对第一织带14进行切割的第一上切割部3291和第一下切割部3292;第一上切割部3291设于第一织带14的上方,第一下切割部3292设于第一织带14的下方。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第一织带14进行切割,第一上切割部3291包括第一上切刀32911,和驱动第一上切刀32911向下运动的第一上切割气缸;第一上切割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上切刀3291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下切割部3292包括第一下切刀32921,和驱动第一下切刀32921向上运动的第一下切割气缸;第一下切割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一下切刀32921连接在一起。当销钉插入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上后,第一升降气缸32716驱动第一挤压板32711向上运动,固定装置停止对第一织带14压紧,第一承载座3231向后运动到第一切带装置329的左端,使第一挤压部3271处于第一切带装置329的左端,此时因为销钉将第一织带14固定,第一织带14不会随着第一承载座3231的运动而运动,当第一挤压部3271处于第一切带装置329的左端后,第一挤压部3271再次将第一织带14夹紧,第一上切割气缸驱动第一上切刀32911向下运动,第一下切割气缸驱动第一下切刀32921向上运动,将第一织带14切断,切断后第一移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承载座3231向右运动,带动第一织带14向右运动,对下一个第一子扣部12进行装配。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一送带装置32还包括供应第一织带14的第一供带装置340。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一装配装置33包括在第一子扣部12上的多个第一销孔1222进行插销使第一子扣部12和第一织带14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插销装置34;第一挤压板3271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各销孔一一对应的第一让位开口,第二挤压板327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各销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让位开口。第一让位开口和第二让位开口在销钉进入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后,使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能向左侧运动,不会和销钉产生干涉。
优选地,第一插销装置34包括第一导向部341。通过第一导向部341,使销钉更准确地插入第一销孔1222内。
优选地,第一导向部34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各第一销孔1222一一对应并供销钉穿过的第四导向孔。通过多个和各第一销孔1222一一对应的第四导向孔,使销钉更准确地插入第一销孔1222内。
优选地,为了避免销钉从第四导向孔内脱落,第一插销装置34还包括对销钉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装置。
优选地,为了避免销钉从第四导向孔内脱落,第一抵顶装置包括对销钉的外圆周面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部。
优选地,为了避免销钉从第四导向孔内脱落,第一抵顶部包括多个与各销钉一一对应的第一抵顶杆。
优选地,为了避免销钉从第四导向孔内脱落,第一导向部341的侧壁上形成多个与各第一抵顶杆一一对应的第一抵顶孔;多个第一抵顶杆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抵顶孔内,第一抵顶孔和第四导向孔相连通,第一抵顶孔的轴线与第四导向孔的轴线垂直设置。
优选地,第一抵顶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抵顶部对销钉进行抵顶的第一抵顶驱动装置;第一抵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抵顶部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抵顶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抵顶部对多个第四导向孔内的销钉进行固定,避免销钉在装配之前掉落的问题;具体地,第一抵顶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一插销装置34还包括将多个销钉穿过第四导向孔插入各第一销孔1222内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的输出端和多个销钉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提供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所需的力;具体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一装配装置33还包括驱动第一插销装置34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43。通过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43将第一导向部341下降到第一子扣部12的上表面,再驱动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提供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所需的力,使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使第一织带14和第一子扣部12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43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一装配装置33还包括向第一插销装置34供料的第一供料装置344。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一供料装置344包括输出销钉长条的第一销钉输出装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一销钉输出装置包括输出销钉长条的第一销钉输出部。
优选地,第一销钉输出部的一端形成多个与各第四导向孔一一对应的第一销钉输出孔3441。通过将多条长条销钉分别放入各第一销钉输出孔3441内,逐渐从第一销钉输出孔3441输出。
优选地,为了便于取料,第一装配装置33还包括驱动第四导向孔朝向第一销钉输出孔3441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45。
优选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45包括第一旋转臂3451、第一旋转座3452和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臂345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旋转座3452转动连接,第一旋转臂3451的另一端和第一导向部341相连接,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43的输出端和第一旋转座345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旋转电机驱动第一旋转臂3451转动,使第一旋转臂3451将第一导向部341旋转到第一销钉输出部的输出端,使第一导向部341上的第四导向孔和第一销钉输出孔3441相对应,输出销钉插入第四导向孔,再通过第一切割装置3442切断销钉,第一抵顶装置将第一导向部341内的销钉顶紧于第四导向孔内,再驱动第一旋转臂3451向下,使第一销钉垂直于第一销孔1222,第一升降驱动装置343驱动第一导向部341下降到第一子扣部12的上表面,再驱动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提供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所需的力,使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使第一织带14和第一子扣部12连接在一起;实现循环取料和装配的目的。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一供料装置344还包括将销钉长条切断的第一切割装置3442。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一切割装置3442包括第二切割部。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切割部包括第二切刀。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切割部还包括驱动第二切刀向下运动的第二切割气缸;第二切割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切刀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一装配机构3还包括夹取第一子扣部12放置于第一定位装置31上的第一夹取装置35。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一夹取装置35包括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夹取的第一夹取部351。
优选地,第一夹取部351包括第一夹取爪3511、第二夹取爪3512,以及驱动第一夹取爪3511和第二抓取爪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3513。通过第二开合驱动装置3513驱动第一夹取爪3511和第二夹取爪3512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3513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一夹取装置35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取部351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52,和驱动第一夹取部351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353。通过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52驱动第一夹取部351下降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夹取,第二移动驱动装置353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52配合将第一夹取部351移动到第一定位装置31处,将第一子扣部12放在第一定位装置31内。
优选地,第二装配机构4包括将母扣部11和第一连接体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接体的第二装配装置41。
优选地,第二装配装置41包括输送上母扣件111的第二输送装置42,输送下母扣件112的第三输送装置43,对上母扣件111、第一连接体和下母扣件112进行装配的第一装配设备44,以及将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连接形成母扣部11的连接装置45。通过分别放置下母扣件112、第一连接体和上母扣件111,使第一连接体处于下母扣件112和上母扣件111之间的第一容置腔内,再将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接触的边沿位置连接起来。
优选地,第一装配设备44包括第二定位装置441,将第一连接体放置于第二定位装置441上的第二夹取装置442,以及将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放置于第二定位装置441上的吸附装置443。通过吸附装置443将下母扣件112吸附到第二定位装置441上,第二夹取装置442夹取第一连接体放置于下母扣件112内,吸附装置443再吸附上母扣件111叠放于下母扣件112上和下母扣件112对齐。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夹取装置442包括对第一连接体进行夹取的第二夹取部4421。
优选地,第二夹取部4421包括第一夹取板4422、第二夹取板4423,以及驱动第一夹取板4422和第二夹取板4423开合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4424。通过第三开合驱动装置4424驱动第一夹取板4422和第二夹取板4423对第一连接体进行夹取;具体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4424为双向开合气缸。
优选地,第一夹取板4422的上表面形成容置第一子扣部12的第一容置槽,和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夹取板4423的下表面形成容置第一子扣部12的第二容置槽,和对第一子扣部12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凸起。第一连接体处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形成的空间内,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三限位凸起使第一连接体的位置固定,便于放入第二定位装置441内;具体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形成的空间与第一子扣部12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第二夹取装置442还包括驱动第二夹取部4421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425,和驱动第二夹取部4421移动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4426。通过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425驱动第二夹取部4421下降对第一子连接体进行夹取,第三移动驱动装置4426和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425配合将第二夹取部4421移动到第二定位装置441处,将第一连接体放在第二定位装置441内的下母扣件112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吸附装置443包括对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进行吸附的第一吸附部4431。
优选地,第一吸附部4431包括真空吸盘和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真空吸盘连接在一起。当真空吸盘接触上母扣件111或下母扣件112后,真空发生器抽取空气,使真空吸盘内形成负压状态,使上母扣件111或下母扣件112紧紧吸附在真空吸盘上,提高输送的稳定性,当到达第二定位装置441的位置后,真空发生器向真空吸盘内输入空气,逐渐将气压回正,松开真空吸盘上的零件。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吸附装置443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部4431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
优选地,第二定位装置441包括第二定位部4411。通过第二定位部4411对下母扣件112进行定位。
优选地,第二定位部4411的上表面形成容置下母扣件112的第三容置槽4412。通过第三容置槽4412对下母扣件112进行定位;具体地,第三容置槽4412的深度尺寸小于下母扣件112的厚度尺寸。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织带14处于水平状态,第二定位部4411的一侧形成对第一连接体进行让位的让位槽。
优选地,第二输送装置42包括第二输送带,和驱动第二输送带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第三输送装置43包括第三输送带,和驱动第三输送带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分别输送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提高加工效率;具体地,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装置均为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输送带缠绕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主动轮相连接。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吸附装置443的移动行程,吸附装置443设于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第二定位部4411之间。
优选地,吸附装置443还包括驱动第一吸附部4431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通过第二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吸附部4431在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第二定位部4411旋转,逐一将零件放入第二定位装置441内;具体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连接装置45包括对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的连接部位进行焊接的超声波焊接装置451。
优选地,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超声波焊接装置451包括超声波焊接头。
优选地,超声波焊接装置451还包括驱动超声波焊接头移动到第二定位部4411上方的第四移动驱动装置。通过第四移动驱动装置驱动超声波焊接头到第二定位部4411上方的预定位置,对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进行焊接,超声波焊接具有快速、节能、熔合强度高的优点;具体地,第四移动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二装配机构4还包括将第二上子扣件131、第二下子扣件132、第二织带15与第二连接体装配在一起的第三装配装置5。
优选地,第三装配装置5包括装配工作台51,将第二织带15穿入母扣部11内的第二送带装置52,对第二上子扣件131进行输送的第四输送装置53,将第二上子扣件131夹取叠放于第二织带15上表面的端部的第三夹取装置54,将第二下子扣件132输送到第二织带15下表面端部的第五输送装置55,以及对第二上子扣件131、第二织带15和第二下子扣件132进行插销使第二上子扣件131、第二织带15和第二下子扣件132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插销装置56。将第二连接体放置于装配工作台51上,第二送带装置52将第二织带15通过第三插入口穿入母扣部11,第三夹取装置54将第四输送装置53输送的第二上子扣部放置于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上表面,第五输送装置55将第二下子扣部输送到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下表面,第二插销装置56穿过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第三销孔1321将第二子扣部13和第二织带15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装配工作台51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承载板511、第二承载板512和第三承载板513;第一承载板511的上表面设有承载第二连接体的装配承载台514。
优选地,装配承载台514的上表面形成容置母扣部11的第四容置槽;装配承载台514的一侧形成给第一织带14让位的第三让位开口,装配承载台514的另一侧形成给第二织带15让位的第四让位开口,第四容置槽的上表面形成对第二织带15的端部进行支撑的支撑凸起,和对第二织带15进行限位的第四限位凸起;支撑凸起和第四限位凸起之间从上至下形成供第二下子扣件132穿过的第一通孔。将第二连接体放入第四容置槽内,使母扣部11置于第四容置槽内,第二织带15穿过第三插入口进入母扣部11内,支撑凸起对第二织带15的端部进行支撑,第四限位凸起限制第二织带15进入母扣部11内的长度,第一通孔的设置便于将第二下子扣件132输送到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下表面。
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二下子扣件132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通孔的长度尺寸等于第二下子扣件132的长度尺寸,第一通孔的宽度尺寸等于第二下子扣件132的宽度尺寸。
优选地,第二送带装置52包括对第二织带15进行输送的第六输送装置521。通过第六输送装置521将第二织带15穿入第三插入口内。
优选地,为了使第二织带15沿直线输送,第六输送装置521包括对第二织带15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5211。
优选地,第二导向装置5211包括承载第二织带15的第二承载部5212,和对第二织带15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5213。通过第二承载部5212带动第二织带15移动,第二限位部5213使第二织带15始终沿直线运动。
优选地,第二承载部5212包括第二承载座;第二限位部5213包括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设于第二承载座的上表面,第三限位块和第二承载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织带15穿过的第五导向孔,第四限位块和第二承载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织带15穿过的第六导向孔。第二织带15穿过第五导向孔和第六导向孔,使第二织带15始终沿直线运动。
优选地,第六输送装置521还包括对第二织带15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装置5214。通过第二固定装置5214对第二织带15进行固定,使第二织带15在装配的时候结构更稳定,避免在装配时对第二织带15产生的力对第二织带15进行拉扯使第二织带15的长度变长,减少浪费。
优选地,第二固定装置5214包括将第二织带15压紧在第二承载座上表面的第二固定部,和驱动第二固定部对第二织带15进行压紧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第三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固定部连接在一起。第三动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固定部向下运动,与第二织带15的上表面接触,将第二织带15压紧在第二载座上;具体地,第三动力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固定效果,第二固定装置5214设于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之间。
优选地,第六输送装置521还包括对第二织带15进行挤压的第二挤压装置5215。通过第二挤压装置5215对第二织带15进行挤压,使第二织带15的厚度尺寸变小,便于插入第三插入口内。
优选地,第二挤压装置5215包括对第二织带15进行挤压的第二挤压部。通过第二挤压部对第二织带15进行挤压,使第二织带15的厚度尺寸变小,便于插入第三插入口内。
优选地,第二挤压部包括第三挤压板和第四挤压板。第二织带15处于第三挤压板和第四挤压板之间,通过第三挤压板和第四挤压板对第二织带15进行挤压,使第二织带15的厚度尺寸变小,便于插入第三插入口内。
优选地,第二挤压部还包括驱动第三挤压板和第四挤压板开合的第四开合驱动装置。通过第四开合驱动装置驱动第三挤压板和第四挤压板开合,实现对第二织带15挤压厚度尺寸变小的目的。
优选地,第四开合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三挤压板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第四挤压板连接于第二承载座的一端,第四挤压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座的上表面平齐设置。通过第五升降装置驱动第三挤压板向下运动对第二织带15进行挤压,第四挤压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承载座的上表面平齐设置使第二织带15的输送平面平齐更流畅。
优选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升降部,和驱动第一升降部32715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第三挤压板连接于第二升降部的一端,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二升降部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升降气缸驱动第二升降部升降,第二升降部带动第三挤压板升降。
优选地,为了提高挤压效果,第三挤压板在第二织带15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与第二挤压板32712在第二织带15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相重叠。
优选地,为了使第二升降部的升降运动更平稳,第二承载座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导向柱,第二升降部上形成与第二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七导向孔;第二升降部通过第七导向孔和第二导向柱滑动连接。
优选地,第六输送装置521还包括驱动第二导向装置5211沿第二织带15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5216。通过第二移动装置5216驱动第二导向装置5211对第二织带15进行输送,和便于后续连续自动化装配工序。
优选地,第二移动装置5216包括形成于第一承载板511上表面的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以及驱动第二承载座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移动的第五移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五移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承载座的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上移动;具体地,第五移动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二送带装置52还包括将第二织带15切断的第二切带装置522。通过第二切刀装置,将插销装配好的第二织带15在预定位置进行切割。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第二织带15进行切割,第二切带装置522包括对第二织带15进行切割的第三上切割部5221和第三下切割部5222;第三上切割部5221设于第二织带15的上方,第三下切割部5222设于第二织带15的下方。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第二织带15进行切割,第三上切割部5221包括第三上切刀,和驱动第三上切刀向下运动的第三上切割气缸;第三上切割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三上切刀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三下切割部5222包括第三下切刀,和驱动第三下切刀向上运动的第三下切割气缸;第三下切割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三下切刀连接在一起,第一承载板511的上表面形成穿过下表面供第三下切刀穿过的第一切割通道。当销钉插入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第三销孔1321后,固定装置停止对第二织带15的压紧状态,第五移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承载座向后运动,使第二挤压部从母扣部11内移出,此时因为销钉将第二织带15固定,第二织带15不会随着第二承载座的移动而移动,当第二挤压部处于第二切带装置522的左端后,第三上切割气缸驱动第三上切刀向下运动,第三下切割气缸驱动第三下切刀向上运动,对第二织带15进行切断操作,切断位置处于第二挤压部右端的预定位置,使第二织带15预留一段伸入母扣部11内的长度,便于后续插销作业。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送带装置52还包括供应第二织带15的第二供带装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四输送装置53包括对第二上子扣件131进行输送的第四输送带531,和驱动第四输送带531转动的第三转动驱动装置。具体地,第三转动驱动装置为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输送带缠绕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主动轮相连接。
优选地,第二承载板512的侧壁上形成有供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入的第一进料通道5121;第四输送带531具有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入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出的第一输出端,第一进料通道5121具有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入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出的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处于第二输入端的一侧。通过将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入第一进料通道5121,从第一进料通道5121进入第一承载板511上。
优选地,第四输送装置53还包括将第二上子扣件131送入第一进料通道5121内的第一推料装置532。通过第一推料装置532将第二上子扣件131从第一进料通道5121推导第一承载板511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送料效率,第一推料装置532包括第一推料杆5321,和驱动第一推料杆5321进行推料的第四动力驱动装置5322。具体地,第四动力驱动装置5322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四输送装置53还包括第一物料传输部533;第一物料传输部533设于第一进料通道5121的第二输出端处。第一推料装置532将第二上子扣件131从第一进料通道5121送到第一物料传输部533,便于对第二上子扣部进行夹取。
优选地,第一物料传输部533的上表面形成供第二上子扣件131滑动的第一凹槽5331,和供第三夹取装置54夹取的第二凹槽5332;第一凹槽5331和第二凹槽5332相连通。将第二上子扣部通过第一凹槽5331送到第二凹槽5332内,便于夹取。
优选地,第三夹取装置54包括对第二上子扣件131进行夹取的第三夹取部541。通过第三夹取部541将第二凹槽5332内的第二上子扣件131夹取放置于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上表面。
优选地,第三夹取部541包括第一连接部542、第三限位部543和第二吸附部;第三限位部543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形成于第一连接部542的下表面,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平行设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上子扣件131的长度尺寸;第二吸附部包括多条连通管,以及与多条连通管相连接的真空发生器;第一连接部54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各连通管一一对应的连通孔,多条连通管分别插装于对应的连通孔内,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和连通管相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对应卡接于第二上子扣件131的外侧壁上,真空发生器抽取空气,使多条连通管处于与第二上子扣件131接触产生负压,对第二上子扣件131进行吸附;将第二上子扣件131移动到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上表面。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三夹取装置54还包括驱动第三夹取部541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544,和驱动第三夹取部541在第一物料传输部533和装配承载台514之间移动的第六移动驱动装置。第六升降驱动装置544包括第六升降气缸和第四承载板,第六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第四承载板连接在一起,第六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五滑轨、第六滑轨和第六移动气缸;第五滑轨和第六滑轨形成于第四承载板的下表面,第三夹取部541滑动连接于第五滑轨和第六滑轨上,第六移动气缸的输出端和第三夹取部54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五输送装置55包括对第二下子扣件132进行输送的第五输送带551,和驱动第五输送带551转动的第四转动驱动装置。具体地,第四转动驱动装置为主动轮、从动轮和驱动电机,输送带缠绕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主动轮相连接。
优选地,第二承载板512的侧壁上形成有供第二下子扣件132输入的第二进料通道,第一承载板511的下表面形成有供第二下子扣件132移动的第三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和第三进料通道相连通,第三进料通道的输出端和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五输送带551具有第二下子扣件132输入的第三输入端和第二下子扣件132输出的第三输出端,第二进料通道具有第二下子扣件132输入的第四输入端和第二下子扣件132输出的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处于第四输入端的一侧。第二下子扣件132进入第二进料通道到第三进料通道,并通过第三进料通道到达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下表面。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五输送装置55还包括将第二下子扣件132从第二进料通道输入到第三进料通道内的第二推料装置552。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二推料装置552包括第二推料杆,和驱动第二推料杆进行推料的第五动力驱动装置;第二推料杆的输出端朝向第四输入端设置。具体地,第五动力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五输送装置55还包括将第二下子扣件132从第三进料通道输入到第二织带15端部下表面的第三推料装置553。
优选地,第三推料装置553包括第三推料杆,和驱动第三推料杆进行推料的第六动力驱动装置;第三推料杆处于第四输出端的一侧,且第三推料杆的上表面和第二进料通道的底壁平齐设置。通过第二推料杆将第二下子扣件132从第二进料通道输送到第三推料杆的输出端,第六动力输出装置将第二下子扣件132从第三进料通道向上输送到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下表面;第三推料杆的上表面和第二进料通道的底壁平齐设置使第二下子扣件132从第二进料通道到第三进料通道的过程中保持原始的状态。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54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供销钉穿过并与第二上子扣件131的第二销孔1311以及第二下子扣件132上的第三销孔1321一一对应的第八导向孔;第二插销装置56包括将多个销钉穿过第八导向孔插入各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各第三销孔1321内的第七动力驱动装置561。通过第七动力驱动装置561将第八导向孔内的插入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第三销孔1321,具体地,第七动力驱动装置561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防止销钉掉落,第二插销装置56还包括将销钉抵顶固定于第八导向孔内的第二抵顶装置。
优选地,为了防止销钉掉落,第二抵顶装置包括对销钉的外周面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部。
优选地,为了防止销钉掉落,第二抵顶部包括多个与各销钉一一对应的第二抵顶杆。
优选地,为了防止销钉掉落,第一连接部542的侧壁上形成多个与各第二抵顶杆一一对应的第二抵顶孔;多个第二抵顶杆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抵顶孔内,第二抵顶孔和第八导向孔相连通,第二抵顶孔的轴线与第八导向孔的轴线垂直设置。
优选地,第二抵顶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二抵顶部对销钉进行抵顶的第二抵顶驱动装置;第二抵顶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抵顶部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抵顶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抵顶部对多个第八导向孔内的销钉进行固定,避免销钉在装配之前掉落的问题;具体地,第二抵顶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二插销装置56还包括向第一连接部542的第八导向孔进行供料的第二供料装置562。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二供料装置562包括输出销钉长条的第二销钉输出装置。
优选地,为了提高插销效率,第二销钉输出装置包括输出销钉长条的第二销钉输出部。
优选地,第二销钉输出部的一端形成多个与各第八导向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销钉输出孔。通过将多条长条销钉分别放入各第二销钉输出孔内,逐渐从第二销钉输出孔输出。
优选地,为了便于取料,第二插销装置56还包括驱动第八导向孔朝向第二销钉输出孔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563。
优选地,第三旋转驱动装置563包括第二旋转臂5631、第二旋转座5632和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旋转臂5631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旋转座5632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臂5631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部542相连接,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转轴连接在一起,第六升降驱动装置544的输出端和第二旋转座563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旋转电机驱动第二旋转臂5631转动,使第二旋转臂5631将第一连接部542旋转到第二销钉输出部的输出端,使第一连接部542上的第八导向孔和第二销钉输出孔相对应,输出销钉插入第八导向孔,再通过第二切割装置5621切断销钉,第二抵顶装置将第一连接部542内的销钉顶紧于第八导向孔内,再驱动第二旋转臂5631向下,使销钉垂直于第二销孔1311,第六升降驱动装置544驱动第一连接部542下降到第二上子扣件131的上表面,再驱动第七动力驱动装置561提供销钉穿过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第三销孔1321所需的力,使销钉穿过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第三销孔1321,使第二织带15和第二子扣部13连接在一起;实现循环取料和装配的目的。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供料装置562还包括将销钉长条切断的第二切割装置5621。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切割装置5621包括第四切割部。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四切割部包括第四切刀。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四切割部还包括驱动第四切刀向下运动的第四切割气缸;第四切割气缸的输出端和第四切刀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第二切割装置5621设于第三承载板513的顶端,第三承载板513的上表面形成有供第四切刀向下切割的第二切割通道。
优选地,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出上母扣件111、下母扣件112、第一子扣部12、第二上子扣部和第二下子扣部的3D打印装置2。具体地,3D打印装置2可以设置多个,分别打印不同的零件,提高加工各零件的效率。
优选地,3D打印装置2包括提供固态原料的第三供料装置,输出液态原料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部件成型的第一工作台22,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和X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23,和驱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24;第三供料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供料装置向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持续供料,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将原料输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第一移动机构23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和X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4驱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两者配合,使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可以到达第一工作台22的任何一个位置,将部件逐层打印出来。
优选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包括将固态原料熔化成液态原料的第一热熔装置211,和输出液态原料的第一打印头212;第一热熔装置211包括容置固态原料的第一热熔腔室,和将第一热熔腔室内的固态原料加热熔化成液态原料的第一加热组件;第一热熔腔室包括固态原料逐渐输入的第一固态原料输入口,和液态原料逐渐输出的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第一打印头212具有液态原料输入的第一液态原料输入口,和液态原料输出的第二液态原料输出口;第一打印头212连接于第一热熔装置211上,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和第一液态原料输出口相连通,第二液态原料输出口朝向第一工作台22的上表面设置。将固态原料逐渐输入第一热熔装置211的第一热熔腔室内,第一加热组件对固态原料进行加热,使固态原料熔化变为液态后,逐渐输出到第一打印头212内,通过第一打印头212将液态原料输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将各部件逐层打印出来。
优选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还包括第一光固化组件;光第一光固化组件设于第一打印头212上。通过第一光固化组件,使液态原料在挤出到第一工作台22上后被固化,完成打印操作。
优选地,第一移动机构23包括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的第三移动装置231,和驱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移动的第四移动装置232。通过第三移动装置231控制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第四移动装置232控制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向移动,实现逐层打印的操作。
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第三移动装置231包括第一支撑架233,和安装于第一支撑架233上的第七移动驱动装置234。
优选地,第一支撑架233包括第一支撑板2331和第二支撑板2332,第一支撑板2331和第二支撑板2332分处第一工作台22的左右两侧;第七移动驱动装置234包括第一主动轮2341、第一从动轮2342、第一传送带2343,和驱动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2344;第一支撑板2331和第二支撑板2332上形成有第一传送带2343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支撑板233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333和第二连接板2334,第一从动轮2342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一从动轮2342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333和第二连接板2334之间;第二支撑板2332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板2335,第一主动轮2341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335上,第一传送带2343穿过第一支撑板2331和第二支撑板2332上的第二通孔缠绕第一主动轮2341和第一从动轮2342设置,第一转动电机2344的输出端和第一主动轮2341连接在一起;第四移动装置232与第一传送带2343相连接。第一转动电机2344启动,驱动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第一主动轮2341转动带动第一传送带2343环绕第一主动轮2341和第一从动轮2342转动,第一传送带2343带动第四移动装置232移动,第四移动装置232带动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传送带2343的作业更稳定,第三移动装置231还包括第三导向装置235。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传送带2343的作业更稳定,第三导向装置235包括第一导向组件236和第二导向组件237;第一传送带2343处于第一导向组件236和第二导向组件237之间。
优选地,第一导向组件236包括第一导向块2361和第一导轨2362;第一导轨236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331和第二支撑板2332之间,第一导向块2361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2362上;第二导向组件237包括第二导向块2371和第二导轨2372;第二导轨237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331和第二支撑板2332之间,第二导向块2371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2372上;第四移动装置232连接于第一导向块2361和第二导向块2371的端面。通过第一导向块2361和第二导向块2371与第四移动装置232相连接,对第四移动装置232起支撑的作用,减少第一传送带2343受到的重力,保证第一传送带2343平稳的沿X向移动。
优选地,第四移动装置232包括第一安装座2321,第二安装座2322,和驱动第一安装座2321沿Z向移动的第八移动驱动装置2323;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安装于第一安装座2321上,第八移动驱动装置2323装配于第二安装座2322上,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二安装座2322通过第八移动驱动装置2323相连接,第二安装座2322的一端与第一导向块2361、第二导向块2371和第一传送带2343相连接。第一导向块2361、第二导向块2371和第一传送带2343带动第二安装座2322沿X向移动,第二安装座2322通过第八移动驱动装置2323带动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一安装座2321上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移动,再通过第八移动驱动装置2323带动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一安装座2321上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Z轴移动,实现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沿X向和Z向移动的目的。
优选地,第八移动驱动装置2323包括第二主动轮2324、第二从动轮2325、第二传送带2326、第一丝杆2327、第一传动块2328和第二转动电机;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二安装座2322之间形成容置第一丝杆2327和第一传动块2328的空间;第二传送带2326缠绕第二主动轮2324和第二从动轮2325设置,第一传动块2328上形成螺纹通孔,第一丝杆2327竖直设置,第一丝杆2327的一端和第二从动轮2325相连接,第一丝杆2327的另一端通过螺纹通孔和第一传动块2328转动连接,第一传动块2328的一端和第一安装座232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主动轮2324连接在一起。启动第二转动电机,第二主动轮2324带动第二传送带2326和第二从动轮2325转动,第二从动轮2325带动第一丝杆2327转动,带动第一传动块2328在第一丝杆2327上下运动,使第一传动块2328带动第一安装座2321和第一安装座2321上的第一原料输出装置21上下运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第四移动装置232还包括第四导向装置238。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第四导向装置238包括第三导向组件2381和第四导向组件2382。
优选地,第三导向组件2381包括第三导向块2383和第三导轨2384;第三导轨2384竖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2322上,第三导向块2383滑动连接于第三导轨2384上,且第三导向块238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2321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导向组件2382包括第四导向块2385和第四导轨2386;第四导轨2386竖向设置且滑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2322上,第四导向块2385滑动连接于第四导轨2386上,且第四导向块238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座2321的一端相连接。通过第三导向块2383和第四导向块2385连接于第一安装座2321上,且第三导向块2383沿第三导轨2384上下滑动,第四导向块2385沿第四导轨2386上下滑动,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安装座2321在Z向上的移动更稳定,第三导向组件2381和第四导向组件2382关于第一丝杆2327的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工作台22在Y向的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4包括第二支撑架241,和安装于第二支撑架241上的第九移动驱动装置242。
优选地,第二支撑架241包括第三支撑板2411和第四支撑板2412,第三支撑板2411和第四支撑板2412分处第一工作台22的前后两侧;第九移动驱动装置242包括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2421、第三传送带2422,和驱动第三主动轮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2423;第三支撑板2411和第四支撑板2412上均形成有第三传送带2422穿过的第三通孔,第三支撑板2411的一端设有第四连接板2424和第五连接板2425,第三从动轮2421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三从动轮2421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接板2424和第五连接板2425之间;第四支撑板2412的一端设有第六连接板,第三主动轮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三主动轮转动连接于第六连接板上,第三传送带2422穿过第三支撑板2411和第四支撑板2412上的第三通孔缠绕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2421设置,第三转动电机2423的输出端和第三主动轮连接在一起;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和第三传送带2422相连接。启动第三转动电机2423,第三主动轮转动带动第三传送带2422和第三从动轮2421转动,第三传送带2422与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相连接,使第三传送带2422带动第一工作台22沿Y向移动。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工作台22在Y向的移动更稳定,第二移动机构24还包括第五导向装置243。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工作台22在Y向的移动更稳定,第五导向装置243包括第五导向组件2431和第六导向组件2432;第五导向组件2431和第六导向组件2432装配于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
优选地,第五导向组件2431包括第五导向块2433和第五导轨2434;第五导轨2434连接于第三支撑板2411和第四支撑板2412之间,第五导向块2433滑动连接于第五导轨2434上;第六导向组件2432包括第六导向块2435和第六导轨2436;第六导轨2436连接于第三支撑板2411和第四支撑板2412之间,第六导向块2435滑动连接于第六导轨2436上;第五导向块2433和第六导向块2435的上表面和第一工作台22的下表面相连接。第五导向块2433和第六导向块2435连接于第一工作台22的底端,对第一工作台22进行支撑,降低第一工作台22对第三传送带2422的重力,延长第九移动驱动装置242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五导向块2433在第五导轨2434上滑动,第六导向块2435在第六导轨2436上滑动,保证了第一工作台22移动的稳定性。
一种箱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上母扣件111、下母扣件112、第一子扣部12、第二上子扣件131和第二下子扣件132;
(2)将第一织带14和第一子扣部12连接起来,形成第一连接体;
(3)将上母扣件111、第一连接体和下母扣件112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接体;
(4)将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的接触边沿处相连接,形成母扣部11;
(5)将第二织带15穿过母扣部11,第二上子扣件131固定于第二织带15处于母扣部11内端部的上表面,第二下子扣件132固定于第二织带15处于母扣部11内端部的下表面。
这样,通过该方法生产的扣带1,具有双重卡扣的效果,通过将第一子扣部12与母扣部11卡扣连接后,第二子扣部13移动到第一子扣部12的第二容置腔内,对第一卡接部1211和第二卡接部1212进行抵顶,防止第一卡接部1211从第一卡口114,第二卡接部1212从第二卡口115中滑出,使第一子扣部12与母扣部11的卡扣连接效果更稳定,同时第二子扣部13的第二上子扣件131的第一弧形卡接段1312和上母扣件111内的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相配合,第二子扣部13的第二下子扣件132的第三弧形卡接段1322和下母扣件112内的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相配合,使第二织带15在向外拉扯时,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受到第一弧形卡接段1312的挤压力向下,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受到第三弧形卡接段1322的挤压力向上,使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和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夹紧第二织带15,使锁紧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扣带的锁紧效果。
优选地,第一子扣部12包括与母扣部11卡扣连接且具有张力的第一卡扣件121,以及与第一织带14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2;第一卡扣件1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一卡扣件121的第二端相连接。通过第一卡扣件121和母扣部11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一织带14相连接,形成第一道卡扣锁紧状态。
优选地,母扣部11具有容置第一子扣部12和第二子扣部13的第一容置腔,母扣部11沿第一子扣部12插接方向形成有第一插入口113,母扣部11沿第一子扣部12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卡口114,母扣部11沿第一子扣部12插接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卡口115;第一卡扣件121包括卡接于第一卡口114的第一卡接部1211,和卡接于第二卡扣的第二卡接部1212。当第一子扣部12从第一插入口113插入母扣部11后,第一卡接部1211与第一卡口114配合,第二卡接部1212和第二卡口115配合,使第一子扣部12锁紧于母扣部11上,当需要解锁使按压第一卡接部1211和第二卡接部1212使第一卡接部1211从第一卡口114滑出,第二卡接部1212从第二卡口115滑出。
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织带14和第一子扣部12的连接,第二连接部122沿第一子扣部12的插接方向形成有供第一织带14插入的第二插入口1221,第二连接部12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穿过下表面并供销钉插入的第一销孔1222,多个第一销孔1222和第二插入口1221相连通。
优选地,上母扣件111的上表面形成供第二上子扣件131穿过的第一穿孔,下母扣件112的下表面形成供第二下子扣件132穿过的第二穿孔,第一卡接部1211和第二卡接部1212之间具有容置第二上子扣件131和第二下子扣件132的第二容置腔;第二上子扣件131穿过第一穿孔卡接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下子扣件132穿过第二穿孔卡接于第二容置腔内;母扣部11沿第二织带15的运动方向形成有第三插入口,第二织带15穿过第三插入口并连接于第二上子扣件131和第二下子扣件132之间。通过第二子扣部13移动到第一子扣部12的第二容置腔内,对第一卡接部1211和第二卡接部1212进行抵顶,防止第一卡接部1211从第一卡口114,第二卡接部1212从第二卡口115中滑出,使第一子扣部12与母扣部11的卡扣连接效果更稳定。
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二织带15和第二子扣部13的连接,第二上子扣件13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供销钉插入的第二销孔1311;第二下子扣件132的下表面形成多个供销钉插入的第三销孔1321;多个第二销孔1311分别与多个第三销孔1321一一对应,多个第二销孔1311和对应的第三销孔1321相连通。
优选地,第二上子扣件131包括第一弧形卡接段1312和第一插销段1313;第一弧形卡阶段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沿第二织带15的插入方向逐渐朝第四端向下倾斜设置,第二销孔1311形成于第一插销段1313的上表面;上母扣件111内侧顶壁形成有与第一弧形卡接段1312相配合的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五端沿第二织带15的插入方向逐渐朝第六端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第二下子扣件132包括第三弧形卡接段1322和第二插销段1323;第三弧形卡阶段具有第七端和第八端,第七端沿第二织带15的插入方向逐渐朝第八端向上倾斜设置,第三销孔1321形成于第二插销段1323的下表面;下母扣件112内侧底壁形成有与第三弧形卡接段1322相配合的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具有第九端和第十端,第九端沿第二织带15的插入方向逐渐朝第十端向上倾斜设置。第二子扣部13的第二上子扣件131的第一弧形卡接段1312和上母扣件111内的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相配合,第二子扣部13的第二下子扣件132的第三弧形卡接段1322和下母扣件112内的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相配合,使第二织带15在向外拉扯时,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受到第一弧形卡接段1312的挤压力向下,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受到第三弧形卡接段1322的挤压力向上,使第二弧形卡接段1111和第四弧形卡接段1121夹紧第二织带15,使锁紧效果更好,进一步加强扣带的锁紧效果。
优选地,在步骤(1)中,通过3D打印装置2分别打印出上母扣件111、下母扣件112、第一子扣部12、第二上子扣件131和第二下子扣件132。
优选地,在步骤(2)中,通过第一装配机构3将第一子扣部12和第一织带14装配在一起。
优选地,通过第一夹取装置35将第一子扣部12夹持放在第一定位槽内,第一限位凸起312使第一子扣部12在装配过程中固定,通过第一送带装置32对第一织带14进行输送,第一织带14穿过第一导向孔325和第二导向孔后处于第二挤压板32712的上表面,第一挤压板32711向下运动对第一织带14进行挤压,使第一织带14的厚度变小,更容易进入到第一子扣部12的第二插入口1221内,此时第一固定装置326将第一织带14进行压紧固定,避免在第一插销装置34将销钉插入第一销孔1222内时对第一织带14进行拉扯导致不稳定的问题,第一插销装置34的第一导向部341通过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45驱动将第一导向部341旋转到第一销钉输出部的输出端,与第一销钉输出孔3441相对应,将多条销钉输出到对应的第四导向孔内,第一切割装置3442将销钉切断,第一抵顶装置的各第一抵顶杆分别将多根销钉抵顶在第四导向孔内,防止掉下,将第一导向部341转动到第一子扣部12的上方,第四导向孔的轴线和第一销孔1222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向部341向下运动,直到第一导向部341的下表面和第一子扣部12的上表面贴合,多个第四导向孔分别和对应的第一销孔1222对齐,第二动力驱动装置342将销钉挤压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第一抵顶杆向后运动,使第一织带14与第一子扣部12通过销钉相连接,在销钉穿过第一销孔1222和第一织带14后,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向后运动,第一挤压板32711上的第一让位开口和第二挤压板32712上的第二让位开口使第一挤压板32711和第二挤压板32712向后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与销钉产生干涉,将第一承载部323移动到第一切带装置329的一端,通过第一切带装置329的第一上切刀32911和第二上切刀将第一织带14切断,完成第一织带14和第一子扣部12的装配。
优选地,在步骤(3)-步骤(5)中,通过第二装配机构4将母扣部11、第一连接体、第二织带15、第二上子扣件131和第二下子扣件132装配在一起,形成扣带。
优选地,通过第二输送装置42和第三输送装置43分别对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进行输送,吸附装置443将下母扣件112吸附到第二定位装置441的第三容置槽4412内,第二夹取装置442将第一连接体夹取放置于下母扣件112上,吸附装置443将上母扣件111吸附到第二定位装置441上方,将上母扣件111叠放在下母扣件112上,通过超声波焊接装置451将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接触的边沿位置进行焊接,使上母扣件111和下母扣件112连接在一起,形成母扣部11,第一连接体与母扣部11卡扣连接;通过第二夹取装置442将连接好的母扣部11和第一连接体夹取放置于装配承载台514上,第二送带装置52将第二织带15穿过第三插入口位于母扣部11内,支撑凸起对第二织带15的端部进行支撑,第四限位凸起限制第二织带15进入母扣部11内的长度,第五输送装置55将第二下子扣件132输入第二进料通道内,通过第三推料装置553将第二下子扣件132输送到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下表面并与下表面贴合,第四输送装置53将第二上子扣件131输入第一进料通道5121内,使第二上子扣件131到达第一物料传输部533的第二凹槽5332内,由第三夹取装置54对第二凹槽5332内的第二上子扣件131进行夹取,并将第二上子扣件131移动放置到第二织带15端部的上表面,第二插销装置56的第七动力驱动装置561将销钉插入第二销孔1311、第二织带15和第三销孔1321内,使第二上子扣件131、第二织带15和第二下子扣件132相连接,完成装配过程。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出母扣部、第一子扣部和第二子扣部的加工装置,将第一子扣部和第一织带装配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体的第一装配机构,以及将母扣部、第一连接体、第二子扣部和第二织带装配在一起的第二装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对第一子扣部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将第一织带放置于第一子扣部预定位置的第一送带装置,以及将第一子扣部和第一织带连接起来的第一装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对第一子扣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上表面形成与第一子扣部的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上形成对第一子扣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带装置包括对第一织带进行输送的第一输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对第一织带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承载第一织带的第一承载部,和对第一织带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座;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承载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一承载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织带穿过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限位块和第一承载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织带穿过的第二导向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还包括对第一织带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将第一织带压紧在第一承载座上表面的第一固定部,和驱动第一固定部对第一织带进行压紧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固定部连接在一起。
CN202011436870.5A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Pending CN112589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870.5A CN112589435A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870.5A CN112589435A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9435A true CN112589435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6870.5A Pending CN112589435A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9435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816A (en) * 1997-05-19 1999-02-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a tongu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seat belt system
CN2339026Y (zh) * 1998-07-08 1999-09-22 陈绣美 扣具的拘扣带定位结构
US20110214259A1 (en) * 2010-03-03 2011-09-08 Bodypoint, Inc. Push button buckle with interchangeable covers
JP2014117482A (ja) * 2012-12-17 2014-06-30 Nifco Inc バックル
CN204191744U (zh) * 2014-06-19 2015-03-1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扣
CN105537935A (zh) * 2016-02-03 2016-05-04 来安县新元机电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扣带自动化组装装置
CN205831250U (zh) * 2016-05-17 2016-12-28 力顿钮扣配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扣具
CN108552678A (zh) * 2018-06-23 2018-09-2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插扣纽带的自动组装机
CN108577053A (zh) * 2018-06-13 2018-09-28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多向插扣装置
CN110102999A (zh) * 2019-06-05 2019-08-09 青岛英联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金属卡扣安装设备
CN111438659A (zh) * 2020-04-21 2020-07-24 上海李尔实业交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线束塑壳上卡扣的安装装置
CN211614792U (zh) * 2019-12-31 2020-10-02 苏州浩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弹性卡扣装配系统
CN111993340A (zh) * 2020-08-26 2020-11-27 天津市科瑞欧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自动装配机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816A (en) * 1997-05-19 1999-02-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a tongu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seat belt system
CN2339026Y (zh) * 1998-07-08 1999-09-22 陈绣美 扣具的拘扣带定位结构
US20110214259A1 (en) * 2010-03-03 2011-09-08 Bodypoint, Inc. Push button buckle with interchangeable covers
JP2014117482A (ja) * 2012-12-17 2014-06-30 Nifco Inc バックル
CN204191744U (zh) * 2014-06-19 2015-03-1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扣
CN105537935A (zh) * 2016-02-03 2016-05-04 来安县新元机电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扣带自动化组装装置
CN205831250U (zh) * 2016-05-17 2016-12-28 力顿钮扣配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扣具
CN108577053A (zh) * 2018-06-13 2018-09-28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多向插扣装置
CN108552678A (zh) * 2018-06-23 2018-09-21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插扣纽带的自动组装机
CN110102999A (zh) * 2019-06-05 2019-08-09 青岛英联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金属卡扣安装设备
CN211614792U (zh) * 2019-12-31 2020-10-02 苏州浩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弹性卡扣装配系统
CN111438659A (zh) * 2020-04-21 2020-07-24 上海李尔实业交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线束塑壳上卡扣的安装装置
CN111993340A (zh) * 2020-08-26 2020-11-27 天津市科瑞欧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自动装配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2208B1 (ko) 웨빙 벨트 선단을 곡면 처리하는 장치
EP3313161A1 (en) Tape cutting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11762369B (zh) 贴膜机
CN108335899B (zh) 一种生产贴片式电感的设备
CN111168188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机
CN111170061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机的焊带定长上料装置
WO2013186848A1 (ja) トップテープ装填装置およびテープ自動セット装置
CN112589435A (zh) 一种箱扣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方法
CN213503301U (zh) 一种全自动电芯贴标装置
CN116890208B (zh) 一种电动剃须刀组件自动装配装置
CN107331900B (zh) 一种电芯定位固定及传送系统
CN218908988U (zh)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CN110581427A (zh) 在线冲裁装配sim卡连接器之铁壳的组装机
CN213080611U (zh) 一种led灯管自动组装装置
CN212075435U (zh) 宽度可调式轨道输送设备
CN111469431B (zh) 一种过滤器自动装配装置
CN112024738A (zh) 数据线屏蔽壳铆接装置
CN217045364U (zh) 一种第二液压铰链组件自动组装机构
CN110961921A (zh) 电子引火元件自动装配设备
CN212350233U (zh) 一种线体定长裁切装置
CN216563968U (zh) 一种接线端子加工用开孔装置
CN215969057U (zh) 一种切割设备
CN217550963U (zh) 一种自动铆压设备
CN219465120U (zh) 焊接加工设备
CN220914734U (zh) 一种剥线切线插线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120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