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6006A -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6006A
CN112586006A CN201980051269.3A CN201980051269A CN112586006A CN 112586006 A CN112586006 A CN 112586006A CN 201980051269 A CN201980051269 A CN 201980051269A CN 112586006 A CN112586006 A CN 112586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ovable platform
prompt
terminal device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1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育群
黄福山
陈文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86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6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64U10/13Flying platf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所述可移动平台用于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等。对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来说,终端设备需要先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才可与可移动平台进行通信。
现阶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的过程需要用户对终端设备进行手动操作,而且需要经历多个操作才能完成连接,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同时,由于整个连接过程需要多个操作才能完成,因此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与设备的连接。因此,现阶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过程对用户并不友好,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所述可移动平台用于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可移动平台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终端设备接收,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可移动平台,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终端设备接收,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播数据包的格式。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弹窗方式显示的视觉提示信息。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连接请求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弹窗方式显示的视觉提示信息。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可移动平台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蓝牙、WIFI属于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常常用于手机等终端设备与对端的通信设备的短距离通信。以蓝牙低功耗通信系统为例,手机需要先与蓝牙低功耗设备建立连接,才可与蓝牙低功耗设备进行通信。当用户想要与蓝牙低功耗设备建立连接时,首先需要打开手机的设置界面,在设置界面中打开蓝牙通信功能,使手机对周边的蓝牙低功耗设备进行扫描。当手机扫描到蓝牙低功耗设备后,会将该蓝牙低功耗设备加入手机的蓝牙设备列表。当蓝牙设备列表显示有多个蓝牙低功耗设备时,用户需要从中找出需要连接的蓝牙低功耗设备,通过点击该蓝牙低功耗设备从而与该蓝牙低功耗设备进行连接。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蓝牙低功耗通信系统的连接过程,全程需要用户手动操作,而且需要经历多个操作才能完成连接,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如果用户对上述连接过程不熟悉的话,很难单独完成整个连接过程。即使用户熟悉连接过程,由于手机会不断地对蓝牙低功耗设备进行扫描,因此其蓝牙设备列表可能会不断更新,用户很容易点击错误并连接到其他蓝牙低功耗设备。同时,由于整个连接过程需要多个操作才能完成,因此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与蓝牙低功耗设备的连接。WIFI通信系统也存在与蓝牙低功耗通信系统类似的问题。综上所述,由于上述原因,现阶段的蓝牙低功耗通信系统的连接过程对用户并不友好,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为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以蓝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二者可通过蓝牙协议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可移动平台可以是手持式拍摄装置、无人机、无人车、移动机器人、智能手环、音频播放器等各种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等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可移动平台用于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终端设备用于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可移动平台可以按照一定周期不断地对外广播数据包。作为一个示例,选用的数据包类型为Adv_ind,即可移动平台广播Adv_ind数据包,且在Adv_ind数据包中包括属性信息。如图3(a)所示,Adv_ind数据包包括:地址(AdvA)和数据(AdvData)两部分。AdvA占用6个字节,AdvData占用31个字节。如图3(b)所示,其中AdvData由多个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又包括:长度、类型和数据三个部分,其中数据部分可包括属性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后,对所述Adv_ind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当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相反,如果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不是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不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为描述方便,本实施例将终端设备通过输出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称为“发现业务”。通过上述描述可知,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实际上表示的是,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发现业务”。作为一个示例,属性信息字段可以占用2个字节。在一个示例中,预设属性信息可以是0xEFA5。如果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建立终端设备与该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如果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不是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不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不会针对该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用户也不会收到对该可移动平台的提示。当然,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预设属性信息的取值还可以是0xEFA5之外的其他数值。另外,当需要扩展可移动平台的功能时,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的预设属性信息,以表示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其他的功能或业务。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可以包括标志位,所述标志位可作为扩展字段,预留给为其他功能或业务。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包括以下字段: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作为一个示例,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可均占用2个字段。
当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且Adv_ind数据包包括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这两个字段时,终端设备接收到Adv_ind数据包后,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并在提示信息中输出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以将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展示给用户。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中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的形式。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根据提示类型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例如视觉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可移动平台来说,提示类型信息可包括多个提示类型信息,例如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三提示类型信息。其中,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可表示不同的视觉提示形式。在一个示例中,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当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可移动平台以图片形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当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可移动平台以动画形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提示信息。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后,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提示类型信息,并根据提示类型信息输出提示信息。例如,以视觉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视觉提示信息以弹窗的方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在其他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还可以通过指示灯闪烁等其他形式。
具体来说,若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图片显示于显示界面,如图4所示。图4中显示的可移动平台为手持云台。终端设备还从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除显示手机云台的图片外,还可以同时将手持云台的生产厂商信息(例如图4中的AA)、设备名称信息(例如图4中的BB)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例如图4中的CC)同时在弹窗中显示。这样通过弹窗提示,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可移动平台的产品外观、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类似地,若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动画显示于显示界面。同样,动画形式的弹窗提示也可以同时显示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
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和动画可以由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提供,并存储在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可从生产厂商处下载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和动画,并将图片和动画与可移动平台的设备名称信息关联存储。终端设备通过Adv_ind数据包中的设备名称信息即可查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动画。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除图片和动画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类型的视觉提示。另外,在图4中,弹窗提示同时显示了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窗提示也可以只显示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连接图标和取消图标。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连接图标的操作时,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取消图标的操作时,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且,当移动设备再次接收到被取消连接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再输出提示信息可以是在预设时间内不输出提示信息,该预设时间例如可以是一天,用户也可以对该预设时间做出设定,例如也可以设定为永久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如图4所示,在弹窗提示中显示有“连接”和“取消”两个图标。当用户想要连接弹窗显示的可移动平台时,可点击“连接”图标。响应于“连接”图标被点击,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的弹窗提示中显示“连接成功”。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并且不再显示该弹窗提示。
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可点击“取消”图标。响应于“取消”图标被点击,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弹窗提示,暂时屏蔽的时段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这样可避免在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频繁地提示打扰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语音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输出语音提示信息。所述语音提示信息可播报: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或者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具有音频输入部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输入部件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例如当终端设备为手机时,手机的音频输入部件为麦克风。当用户通过手机发出的语音提示信息得知可移动平台,且想要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当声音信号包括预设语音信号,例如“连接”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例如“不连接”,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二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语音提示。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振动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四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产生振动。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自身的位置和/或姿态,确定是否与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在一个示例中,若用户摇晃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不进行摇晃操作,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振动提示。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并非在所有状态或所有工作模式下都输出提示信息,而仅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提示信息。这是因为,在某些工作模式下,用户可能正在专注于对终端设备的其他操作,而不想被打扰。考虑到这一点,仅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提示信息对提升用户体验是有益的。例如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和非游戏模式。即当手机处于非视频播放模式和非游戏模式时,才输出提示信息;如果手机处于非预设工作模式,例如视频播放模式,说明用户正在专注于播放的视频;还例如游戏模式,说明用户正在专注于游戏。因此,在视频播放模式或游戏模式下,手机都不会输出任何类型的提示信息,包括视觉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等,以避免打扰用户,改善用户体验。当终端设备处于非预设工作模式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再对周围的可移动平台进行扫描,从而不再接收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或者,也可以保持对周围的可移动平台的扫描,但即使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会输出任何类型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且在上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才输出提示信息。
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用户通常只关心其身边是否存在可移动平台,也只想要与身边的可移动平台进行连接和通信,对于远离用户的可移动平台,用户并没有与其连接和通信的需求。考虑到上述因素,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首先根据其与可移动平台的距离,对可移动平台进行过滤,将与自身的距离超出预定距离阈值的可移动平台过滤掉,不对再超出预定距离阈值的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
具体来说,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且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检测到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才输出提示信息;若上述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阈值,即使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终端设备不输出提示信息。
检测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有多种,在一个示例中,可获取接收到的Adv_ind数据包的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并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对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不加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确定,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预定距离阈值可以为30cm。通过根据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距离对可移动平台进行过滤,可避免由于对远离用户的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而打扰到用户,同时避免了连接到处于预定距离阈值外的、用户不需要连接的可移动平台,提升了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即可实现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在整个连接过程中,需要手动操作的只是点击一下连接图标,其余环节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信系统的连接过程简单、便捷,用户无需进行繁琐的手动操作,并且可避免因点击错误而连接到其他可移动平台。同时,整个连接过程耗时短,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现可移动平台并完成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简单,仅需在广播数据包中增加字段即可,无需对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进行其他复杂的改造。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以蓝牙系统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这些其他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以及终端设备,并且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的工作过程与上述蓝牙系统类似。例如对于WIFI通信系统来说,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是beacon数据包。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步骤:
S701:所述可移动平台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S702: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本一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为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以蓝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二者可通过蓝牙协议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可移动平台可以是手持式拍摄装置、无人机、无人车、移动机器人、智能手环、音频播放器等各种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等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移动平台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可移动平台可以按照一定周期不断地进行对外广播数据包。作为一个示例,选用的数据包类型为Adv_ind,即可移动平台广播Adv_ind数据包,且在Adv_ind数据包中包括所述属性信息。Adv_ind数据包包括:地址(AdvA)和数据(AdvData)两部分。AdvData包括属性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后,对所述Adv_ind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当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相反,如果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不是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不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为描述方便,本实施例将终端设备通过输出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称为“发现业务”。通过上述描述可知,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实际上表示的是,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发现业务”。在一个示例中,预设属性信息可以是0xEFA5。如果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建立终端设备与该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如果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不是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不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不会针对该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用户也不会收到对该可移动平台的提示。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包括以下字段: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
当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且Adv_ind数据包包括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这两个字段时,终端设备接收到Adv_ind数据包后,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并在提示信息中输出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以将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展示给用户。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的形式。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根据提示类型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例如视觉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的一种或多种。
提示类型信息可包括多个提示类型信息,例如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三提示类型信息。其中,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可表示不同的视觉提示形式。在一个示例中,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当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可移动平台以图片形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当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可移动平台以动画形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提示信息。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后,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提示类型信息,并根据提示类型信息输出提示信息。例如,以视觉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视觉提示信息以弹窗的方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在其他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还可以通过指示灯闪烁等其他形式。
具体来说,若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图片显示于显示界面。终端设备还从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除显示手机云台的图片外,还可以同时将手持云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同时在弹窗中显示。这样通过弹窗提示,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可移动平台的产品外观、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类似地,若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动画显示于显示界面。同样,动画形式的弹窗提示也可以同时显示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
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和动画可以由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提供,并存储在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可从生产厂商处下载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和动画,并将图片和动画与可移动平台的设备名称信息关联存储。终端设备通过Adv_ind数据包中的设备名称信息即可查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动画。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除图片和动画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类型的视觉提示。另外,弹窗提示同时显示了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窗提示也可以只显示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连接图标和取消图标。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连接图标的操作时,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取消图标的操作时,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且,当移动设备再次接收到被取消连接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再输出提示信息可以是在预设时间内不输出提示信息,该预设时间例如可以是一天,用户也可以对该预设时间做出设定,例如也可以设定为永久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在弹窗提示中显示有“连接”和“取消”两个图标。当用户想要连接弹窗显示的可移动平台时,可点击“连接”图标。响应于“连接”图标被点击,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的弹窗提示中显示“连接成功”。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并且不再显示该弹窗提示。
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可点击“取消”图标。响应于“取消”图标被点击,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弹窗提示,暂时屏蔽的时段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这样可避免在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频繁地提示打扰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语音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输出语音提示信息。所述语音提示信息可播报: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或者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具有音频输入部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输入部件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例如当终端设备为手机时,手机的音频输入部件为麦克风。当用户通过手机发出的语音提示信息得知可移动平台,且想要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当声音信号包括预设语音信号,例如“连接”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例如“不连接”,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语音提示。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振动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四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产生振动,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自身的位置和/或姿态,确定是否与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在一个示例中,若用户摇晃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不进行摇晃操作,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振动提示。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并非在所有状态或所有工作模式下都输出提示信息,而仅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提示信息。例如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和非游戏模式。即当手机处于非视频播放模式和非游戏模式时,才输出提示信息;如果手机处于非预设工作模式,例如视频播放模式,说明用户正在专注于播放的视频;还例如游戏模式,说明用户正在专注于游戏。因此,在视频播放模式或游戏模式下,手机都不会输出任何类型的提示信息,以避免打扰用户,改善用户体验。当终端设备处于非预设工作模式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再对周围的可移动平台进行扫描,从而不再接收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或者,也可以保持对周围的可移动平台的扫描,但即使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会输出任何类型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且在上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才输出提示信息。
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用户通常只关心其身边是否存在可移动平台,也只想要与身边的可移动平台进行连接和通信,对于远离用户的可移动平台,用户并没有与其连接和通信的需求。考虑到上述因素,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首先根据其与可移动平台的距离,对可移动平台进行过滤,将与自身的距离超出预定距离阈值的可移动平台过滤掉,不对再超出预定距离阈值的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
具体来说,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且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检测到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才输出提示信息;若上述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阈值,即使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终端设备不输出提示信息。
检测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有多种,在一个示例中,可获取接收到的Adv_ind数据包的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并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对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不加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确定,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预定距离阈值可以为30cm。通过根据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距离对可移动平台进行过滤,可避免由于对远离用户的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而打扰到用户,同时避免了连接到处于预定距离阈值外的、用户不需要连接的可移动平台,提升了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即可实现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在整个连接过程中,需要手动操作的只是点击一下连接图标,其余环节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信系统的连接过程简单、便捷,用户无需进行繁琐的手动操作,并且可避免因点击错误而连接到其他可移动平台。同时,整个连接过程耗时短,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现可移动平台并完成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简单,仅需在广播数据包中增加字段即可,无需对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进行其他复杂的改造。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以蓝牙系统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该通信方法并不限于适用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这些其他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以及终端设备,并且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的工作过程与上述蓝牙系统类似。例如对于WIFI通信系统来说,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是beacon数据包。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该可移动平台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为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以蓝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可移动平台可以是手持式拍摄装置、无人机、无人车、移动机器人、智能手环、音频播放器等各种设备。
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平台,如图8所示,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终端设备接收,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作为一个示例,选用的数据包类型为Adv_ind,即可移动平台广播Adv_ind数据包。Adv_ind数据包包括:地址(AdvA)和数据(AdvData)两部分,且在Adv_ind数据包中包括所述属性信息。
当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相反,如果属性信息不是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不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为描述方便,本实施例将终端设备通过输出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称为“发现业务”。通过上述描述可知,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实际上表示的是,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发现业务”。作为一个示例,属性信息字段可以占用2个字节。在一个示例中,预设属性信息可以是0xEFA5。如果Adv_ind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为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支持“发现业务”,以使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建立终端设备与该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如果Adv_ind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不是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不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不会对该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用户也不会收到针对该可移动平台的提示。当然,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预设属性信息的取值还可以是0xEFA5之外的其他数值。另外,当需要扩展可移动平台的功能时,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的预设属性信息,以表示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其他的功能或业务。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可以包括标志位,所述标志位可作为扩展字段,预留给为其他功能或业务。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可以包括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包括以下字段: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
当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且Adv_ind数据包包括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这两个字段时,则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并在提示信息中输出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以将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展示给用户。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提示信息的形式。以使终端设备根据提示类型信息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例如视觉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可移动平台来说,提示类型信息可包括多个提示类型信息,例如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三提示类型信息。其中,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可表示不同的视觉提示形式。在一个示例中,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当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可移动平台以图片形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当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可移动平台以动画形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提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视觉提示信息以弹窗的方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在其他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还可以通过指示灯闪烁等其他形式。
具体来说,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图片显示于显示界面。除显示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外,还可以同时将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同时在弹窗中显示。这样通过弹窗提示,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可移动平台的产品外观、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类似地,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动画显示于显示界面。同样,动画形式的弹窗提示也可以同时显示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
终端设备的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连接图标和取消图标。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连接图标的操作时,可移动平台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取消图标的操作时,可移动平台不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且,当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再次被终端设备接收到时,终端设备也不再输出提示信息。这样可避免在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的情况下,频繁地提示打扰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当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时,可使终端设备输出语音提示信息。所述语音提示信息可播报: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或者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当用户通过手机发出的语音提示信息得知可移动平台,且想要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当声音信号包括预设语音信号,例如“连接”时,可移动平台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例如“不连接”,可移动平台接收不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不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语音提示。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振动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四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产生振动,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自身的位置和/或姿态,确定是否与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在一个示例中,若用户摇晃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不进行摇晃操作,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振动提示。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包括属性信息,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即可实现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在整个连接过程中,需要手动操作的只是点击一下连接图标,其余环节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可移动平台与终端设备的连接过程简单、便捷,用户无需进行繁琐的手动操作,并且可避免因点击错误而连接到其他可移动平台。同时,整个连接过程耗时短,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现可移动平台并完成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简单,仅需在广播数据包中增加字段即可,无需对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进行其他复杂的改造。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以蓝牙系统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平台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这些其他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可移动平台的工作过程与上述蓝牙系统的可移动平台类似。例如对于WIFI通信系统来说,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是beacon数据包。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适用于可移动平台,该可移动平台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为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以蓝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可移动平台作为蓝牙系统的外围设备、从设备,可移动平台可以是手持式拍摄装置、无人机、无人车、移动机器人、智能手环、音频播放器等各种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901: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终端设备接收,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其中,数据包还包括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输出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提示信息的形式。所述提示类型信息包括: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三提示类型信息。
所述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图片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所述第二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动画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所述第三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所述提示信息可以是视觉提示信息,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和取消图标。响应于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连接图标的操作,建立与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响应于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取消图标的操作,不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提示信息;响应于终端设备获取的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建立与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为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以蓝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
终端设备可通过蓝牙协议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等各种类型的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如图10所示,包括:通信单元、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其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
终端设备的通信单元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作为一个示例,可移动平台广播Adv_ind数据包,且在Adv_ind数据包中包括所述属性信息。Adv_ind数据包包括:地址(AdvA)和数据(AdvData)两部分。在AdvData部分还包括属性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后,对所述Adv_ind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当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相反,如果提取出的属性信息不是预设属性信息,则表明可移动平台不支持终端设备对其进行提示。为描述方便,本实施例将终端设备通过输出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称为“发现业务”。通过上述描述可知,Adv_ind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实际上表示的是,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发现业务”。作为一个示例,属性信息字段可以占用2个字节。在一个示例中,预设属性信息可以是0xEFA5。如果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提示用户是否建立终端设备与该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如果终端设备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不是0xEFA5,则表示发送该Adv_ind数据包的可移动平台不支持“发现业务”,则终端设备不会对该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用户也不会收到对该可移动平台的提示。当然,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预设属性信息的取值还可以是0xEFA5之外的其他数值。另外,当需要扩展可移动平台的功能时,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其他的预设属性信息,以表示可移动平台是否支持其他的功能或业务。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可以包括标志位,所述标志位可作为扩展字段,预留给为其他功能或业务。
可选的,Adv_ind数据包还包括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可包括以下字段: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当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且Adv_ind数据包包括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这两个字段时,终端设备接收到Adv_ind数据包后,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并在提示信息中输出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以将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展示给用户。
Adv_ind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的形式。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根据提示类型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的形式可以是例如视觉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后,从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提示类型信息,并根据提示类型信息输出提示信息。例如,以视觉提示信息的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
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视觉提示信息以弹窗的方式显示于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在其他示例中,当终端设备输出视觉提示信息时,还可以通过指示灯闪烁等其他形式。
具体来说,若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图片显示于显示界面。终端设备还从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中提取出设备名称信息、产品序列号信息以及生产厂商信息,除显示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外,还可以同时将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同时在弹窗中显示。这样通过弹窗提示,用户可以非常直观地知道可移动平台的产品外观、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类似地,若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则终端设备以弹窗的形式,将可移动平台的动画显示于显示界面。同样,动画形式的弹窗提示也可以同时显示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
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和动画可以由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提供,并存储在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可从生产厂商处下载可移动平台的图片和动画,并将图片和动画与可移动平台的设备名称信息关联存储。终端设备通过Adv_ind数据包中的设备名称信息即可查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动画。
以上只是示例性说明,除图片和动画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类型的视觉提示。另外,弹窗提示还可同时显示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窗提示也可以只显示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连接图标和取消图标。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连接图标的操作时,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当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取消图标的操作时,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且,当移动设备再次接收到被取消连接的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再输出提示信息可以是在预设时间内不输出提示信息,该预设时间例如可以是一天,用户也可以对该预设时间做出设定,例如也可以设定为永久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语音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输出语音提示信息。所述语音提示信息可播报: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或者上述三种信息中的任一项或任两项。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具有音频输入部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输入部件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例如当终端设备为手机时,手机的音频输入部件为麦克风。当用户通过手机发出的语音提示信息得知可移动平台,且想要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当声音信号包括预设语音信号,例如“连接”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发出声音信号,例如“不连接”,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语音提示。
终端设备还可以以振动方式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设备提取的提示类型信息为第四提示类型信息时,终端设备产生振动,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自身的位置和/或姿态,确定是否与可移动平台通信连接。在一个示例中,若用户摇晃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可移动平台收到连接请求后,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当用户不想或暂时不想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时,用户可不进行摇晃操作,终端设备不向可移动平台发送连接请求,终端设备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会将该可移动平台暂时屏蔽,在暂时屏蔽的时段内,即使终端设备再次接收到的该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再对该可移动平台进行振动提示。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非在所有状态或所有工作模式下都输出提示信息,而仅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提示信息。这是因为,在某些工作模式下,用户可能正在专注于对终端设备的其他操作,而不想被打扰。考虑到这一点,仅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提示信息对提升用户体验是有益的。例如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和非游戏模式。即当手机处于非视频播放模式和非游戏模式时,才输出提示信息;如果手机处于非预设工作模式,例如视频播放模式,说明用户正在专注于播放的视频;还例如游戏模式,说明用户正在专注于游戏。因此,在视频播放模式或游戏模式下,手机都不会输出任何类型的提示信息,包括视觉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等,以避免打扰用户,改善用户体验。当终端设备处于非预设工作模式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再对周围的可移动平台进行扫描,从而不再接收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或者,也可以保持对周围的可移动平台的扫描,但即使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数据包,也不会输出任何类型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且在上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才输出提示信息。
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用户通常只关心其身边是否存在可移动平台,也只想要与身边的可移动平台进行连接和通信,对于远离用户的可移动平台,用户并没有与其连接和通信的需求。考虑到上述因素,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首先根据其与可移动平台的距离,对可移动平台进行过滤,将与自身的距离超出预定距离阈值的可移动平台过滤掉,不对再超出预定距离阈值的可移动平台输出提示信息。
具体来说,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可移动平台广播的Adv_ind数据包,且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检测到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终端设备才输出提示信息;若上述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阈值,即使从Adv_ind数据包提取的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终端设备不输出提示信息。
检测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有多种,在一个示例中,可获取接收到的Adv_ind数据包的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并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对于预定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不加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确定,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预定距离阈值可以为30cm。通过根据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距离对可移动平台进行过滤,可避免由于对远离用户的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而打扰到用户,同时避免了连接到处于预定距离阈值外的、用户不需要连接的可移动平台,提升了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中的属性信息,对可移动平台进行提示,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即可实现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在整个连接过程中,需要手动操作的只是点击一下连接图标,其余环节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信系统的连接过程简单、便捷,用户无需进行繁琐的手动操作,并且可避免因点击错误而连接到其他可移动平台。同时,整个连接过程耗时短,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现可移动平台并完成与可移动平台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简单,仅需在广播数据包中增加字段即可,无需对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进行其他复杂的改造。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适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为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以蓝牙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该通信系统并不限于蓝牙系统,其可以是例如WIFI、ZigBee、UWB等其他各种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101: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S1102: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其中,数据包还包括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提示信息包括:输出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输出提示信息包括:以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以图片形式显示可移动平台;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以动画形式显示可移动平台。若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以语音形式输出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可以是视觉提示信息,输出提示信息包括:以弹窗的方式显示所述视觉提示信息。
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和取消图标。当获取到用户对连接图标的操作时,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当获取到用户对取消图标的操作时,不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当再次接收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可以是为语音提示信息。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之后,还包括:获取声音信号,当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与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输出提示信息还可以包括: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所述提示信息。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或非游戏模式。
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所述距离通过以下方式获取: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终端设备与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
本公开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0)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所述可移动平台用于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包括:输出所述生产厂商信息、所述设备名称信息和所述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形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当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时,所述可移动平台以图片形式显示于所述终端设备;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当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时,所述可移动平台以动画形式显示于所述终端设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时,所述视觉提示信息以弹窗的方式显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当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连接图标的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取消图标,当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取消图标的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不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当所述移动设备再次接收到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之后还用于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包括: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或非游戏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或WIFI。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为手持式拍摄装置、无人机、无人车或移动机器人。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
2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可移动平台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包,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包括:输出所述生产厂商信息、所述设备名称信息和所述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形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当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时,所述可移动平台以图片形式显示于所述终端设备;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当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时,所述可移动平台以动画形式显示于所述终端设备。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所述提示信息时,所述视觉提示信息以弹窗的方式显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当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连接图标的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取消图标,当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取消图标的操作时,所述终端设备不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当所述移动设备再次接收到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3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包括: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或非游戏模式。
3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
3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或WIFI。
3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为手持式拍摄装置、无人机、无人车或移动机器人。
4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
41.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终端设备接收,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输出所述生产厂商信息、所述设备名称信息和所述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提示信息的形式。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类型信息包括: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二提示类型信息;
所述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图片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所述第二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动画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类型信息包括: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所述第三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
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连接图标的操作,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取消图标;
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取消图标的操作,所述可移动平台不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48.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的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
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或WIFI。
51.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
5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移动平台,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所述数据包能够被终端设备接收,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所述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时输出所述生产厂商信息、所述设备名称信息和所述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提示信息的形式。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类型信息包括:第一提示类型信息和第二提示类型信息;
所述第一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图片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所述第二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动画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类型信息包括:第三提示类型信息;所述第三提示类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57.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
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连接图标的操作,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取消图标;
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到用户对所述取消图标的操作,不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59.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
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的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建立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
60.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或WIFI。
62.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
6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52至6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通信方法。
6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输出所述生产厂商信息、所述设备名称信息和所述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66.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以图片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以动画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68.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69.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以弹窗的方式显示所述视觉提示信息。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所述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获取到用户对所述连接图标的操作时,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72.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取消图标,所述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获取到用户对所述取消图标的操作时,不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当再次接收到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73.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之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7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提示信息,包括: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76.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或非游戏模式。
77.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操作,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
79.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的操作,包括: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或WIFI。
81.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
8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属性信息为预设属性信息,则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是否建立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连接。
83.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所述可移动平台的生产厂商信息、设备名称信息和产品序列号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输出所述生产厂商信息、所述设备名称信息和所述产品序列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84.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还包括提示类型信息,所述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85.如权利要求8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包括: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一提示类型信息,以图片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二提示类型信息,以动画形式显示所述可移动平台。
86.如权利要求8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指示的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包括:
若所述提示类型信息为第三提示类型信息,以语音形式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87.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视觉提示信息。
88.如权利要求8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提示信息包括:
以弹窗的方式显示所述视觉提示信息。
89.如权利要求8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包括连接图标,还包括:
当获取到用户对所述连接图标的操作时,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9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提示信息还包括取消图标,还包括:
当获取到用户对所述取消图标的操作时,不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并当再次接收到所述可移动平台的数据包时,不再输出提示信息。
91.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为语音提示信息。
92.如权利要求9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获取声音信号,当所述声音信号中包括预设语音信号时,与所述可移动平台建立通信连接。
93.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提示信息包括:在预设工作模式下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94.如权利要求9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工作模式包括非视频播放模式或非游戏模式。
95.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
所述输出提示信息的操作包括:
在所述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时输出所述提示信息。
96.如权利要求9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
97.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包括: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可移动平台发送的数据包。
98.如权利要求9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或WIFI。
99.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
10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可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82至10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980051269.3A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25860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30487 WO2021134471A1 (zh)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6006A true CN112586006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7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1269.3A Pending CN112586006A (zh) 2019-12-31 2019-12-31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可移动平台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5698A1 (zh)
CN (1) CN112586006A (zh)
WO (1) WO20211344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2773A (zh) * 2021-03-31 2021-07-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6896A (zh) * 2015-12-02 2016-04-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蓝牙互连方法及系统
CN107278380A (zh) * 2017-05-16 2017-10-20 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810866A (zh) * 2018-05-28 2018-1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13739A (zh) * 2019-04-15 2019-08-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655B (zh) * 2014-04-11 2018-02-06 上海智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近场支付连接及数据交换方法以及系统
CN105450268A (zh) * 2015-12-02 2016-03-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28281B (zh) * 2016-05-19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6896A (zh) * 2015-12-02 2016-04-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的蓝牙互连方法及系统
CN107278380A (zh) * 2017-05-16 2017-10-20 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810866A (zh) * 2018-05-28 2018-1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13739A (zh) * 2019-04-15 2019-08-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2773A (zh) * 2021-03-31 2021-07-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55698A1 (en) 2022-08-11
WO2021134471A1 (zh)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5738B1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appliance to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CN104270668B (zh) 一种视频内容续播方法与系统
CN107683465B (zh) 控制终端设备、音频系统和音频系统控制方法
JP618650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及び端末
KR101776623B1 (ko) 클라우드 카드 송신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JP6122558B2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EP2357566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CN107332976B (zh) K歌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2994997A (zh) 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8500857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装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2839303B (zh) 设备回连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663886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remote control device
JP6448901B2 (ja) トポロジーに基づいた周辺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7530489A (ja) 端末テスト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7531977A (ja) メッセージ送信方法、装置、端末、ル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0996305A (zh) 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075856B (zh) 飞行路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9006767A1 (zh) 一种无人机的景点导航方法及装置
CN105100439A (zh) 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12940B (zh) 创建无线局域子网的方法及装置、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US2022025569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movable platform, and terminal device
JP6634434B2 (ja) デバイスの標識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9155668B (zh) 飞行路径配置方法和装置
US20180083796A1 (en) Connectio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Terminal Device
EP4376450A1 (en)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