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5829B -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5829B
CN112585829B CN201980054833.7A CN201980054833A CN112585829B CN 112585829 B CN112585829 B CN 112585829B CN 201980054833 A CN201980054833 A CN 201980054833A CN 112585829 B CN112585829 B CN 112585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electrode
protruding
discharge device
count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48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5829A (zh
Inventor
井上宏之
石上阳平
木下雅登
石原绫
松井康训
菊池勇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24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50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5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5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5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5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48Hair-drying combs or hair-drying brushes, with internal heating means
    • A45D20/50Hair-drying combs or hair-drying brushes, with internal heating means and provision for an air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1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controlling structural damage to spraying apparatus or its outlets, e.g. for breaking at desired plac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or replacing damage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01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the material to be spray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3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gas, e.g. 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pneumatic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e.g. charging power
    • B05B5/0533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 B05B5/0535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t least two electrodes having different potentials being held on the discharge apparatus, one of them being a charging electrode of the corona type located in the spray or close to it, and another being of the non-corona type located outside of the path for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7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using a gun or nozz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1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5/1691Apparatus to be carried on or by a person or with a container fixed to the discharge dev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20Additional enhancing means
    • A45D2200/202I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HPLASMA TECHNIQUE; PRODUCTION OF ACCELERATED ELECTRICALLY-CHARGED PARTICLES OR OF NEUTRONS; PRODUCTION OR ACCELERATION OF NEUTRAL MOLECULAR OR ATOMIC BEAMS
    • H05H1/00Generating plasma; Handling plasma
    • H05H1/24Generating plasma
    • H05H1/48Generating plasma using an arc
    • H05H1/481Hollow cath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在第1方向上与放电电极(1)相对的对置电极(2)和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电压施加部。对置电极(2)包含穹顶状电极(22)和突起电极(23),所述穹顶状电极(22)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221),所述突起电极(23)自穹顶状电极(22)的设于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沿第2方向突出。在放电发生时,放电装置(10)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放电路径包含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生成的第1绝缘击穿区域和在突起电极(23)的周围生成的第2绝缘击穿区域。由此,使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增加。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放电装置以及具备放电装置的头发护理装置。特别是,本公开涉及具备放电电极和对置电极的放电装置以及具备放电装置的头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生成带电微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具备具有顶端部的放电电极和位于与顶端部相对的位置的对置电极。静电雾化装置通过向放电电极供给水并施加电压,从而以供给到放电电极的水为基础而生成带电微粒子水。带电微粒子水包含自由基等有效成分。
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静电雾化装置(放电装置)应用于例如吹风机等的情况下,希望生成包含很多的硝酸离子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成分的带电微粒子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1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的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放电装置包含放电电极、对置电极和电压施加部。对置电极在第1方向上与放电电极相对。电压施加部通过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而使放电发生。对置电极包含穹顶状电极和突起电极。穹顶状电极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突起电极自穹顶状电极的设于与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的开口端缘沿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突出。放电装置在放电发生时,在放电电极与突起电极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放电路径包含第1绝缘击穿区域和第2绝缘击穿区域。第1绝缘击穿区域在放电电极的周围生成。第2绝缘击穿区域在突起电极的周围生成。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头发护理装置包含所述的放电装置和向放电装置产生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
采用本公开,能够实现能使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增加的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2A是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该头发护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该放电装置的概略电路图。
图4A是用于该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图4B是沿着图4A的4B-4B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用于该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A是说明在该放电装置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概念图。
图6B是说明在该放电装置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概念图。
图7A是表示在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突起电极的有无与酸性成分的生成量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7B是表示在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突起电极的有无与臭氧的产生量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突起电极的有无与带电微粒子水的生成量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放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A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图10B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图10C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图10D是用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放电装置的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放电装置的头发护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公开的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即使是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以外的形态,只要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就能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以及厚度各自的比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
(实施方式)
以下,分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1)概要
以下,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以及头发护理装置100的概要。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中示出的、放电装置10的左右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或第2方向),前后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或第1方向),上下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另外,放电装置10的右方规定为X轴的正向,左方规定为X轴的负向。另外,放电装置10的前方规定为Y轴的正向,后方规定为Y轴的负向。另外,放电装置10的上方规定为Z轴的正向,下方规定为Z轴的负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电压施加部3(参照图3)和液体供给部4(参照图3)等。对置电极2在第1方向上与放电电极1相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是前后方向(Y轴方向)。电压施加部3通过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而使放电发生。液体供给部4具有向放电电极1供给液体40(参照图6A)的功能。对置电极2包含穹顶状电极22和突起电极23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B所示,对置电极2例如包含一对突起电极23。也就是说,对置电极2包含多个突起电极23,多个突起电极23由至少一对突起电极23构成。
如图1所示,穹顶状电极22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221。突起电极23自穹顶状电极22的设于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222a(例如参照图4A)沿第2方向突出地设置。这里,第2方向是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左右方向(X轴方向)。
另外,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以及电压施加部3来作为最低限度的构成要素即可。因此,放电装置10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不包含液体供给部4。
另外,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100包含放电装置10和气流产生装置20等。气流产生装置20向放电装置10产生气流。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对置电极2包含多个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优选如图2B所示,多个突起电极23配置于气流产生装置20所产生的气流的流路300的中途且是气流的流速相同的位置。这里,在本公开中说明的“流速相同的位置”也可以不只是流速完全一致的位置。例如,“流速相同的位置”也包含不影响多个突起电极23处的放电的频度的程度的、流速不同的位置。
此外,例如在液体40附着并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表面的状态下,放电装置10利用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因放电而被静电雾化。即,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构成所谓的静电雾化装置。这里,在本公开中,有时将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也就是成为静电雾化的对象的液体40简称为“液体40”。
如图3所示,电压施加部3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由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部3以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施加电压的大小周期性地变动的方式施加电压。由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间歇性地发生放电。此时,随着施加电压的周期性的变动,液体40发生机械性的振动。这里,本公开中说明的“施加电压”是指,为了使放电发生而由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施加的电压。
另外,通过对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施加电压(施加电压),如图6A所示,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受到由电场引发的力而形成被叫做泰勒锥(Taylor cone)的圆锥状的形状,详见后述。由此,电场集中于泰勒锥的顶端部40a(顶点部)。此时,泰勒锥的顶端部40a越尖,也就是圆锥的顶角越小(越是锐角),绝缘击穿所需的电场强度越小。结果,越易于在较小的电场强度下使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
另外,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随着上述机械性的振动而交替地变形为第1形状和第2形状。第1形状是图6A所示的泰勒锥的形状。第2形状是泰勒锥的顶端部40a(顶点部)倒塌后的形状(未图示)。结果,周期性地形成上述的泰勒锥的形状。因此,与形成图6A所示的泰勒锥的时机相匹配地,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间歇性地发生放电。
另外,放电装置10配设为使放电电极1和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在第1方向(Y轴方向)上空开间隙地彼此相对。并且,在利用电压施加部3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之间时,发生放电。此时,在发生放电时,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参照图6A)。所形成的放电路径200包含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和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生成。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在突起电极23的周围生成。也就是说,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之间形成不是全被绝缘击穿而是部分(局部)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
另外,本公开中说明的“绝缘击穿”是指,将导体间隔离开的绝缘体(包含气体)的电绝缘性被击穿而不再保持绝缘状态。具体而言,在气体被绝缘击穿的情况下,例如离子化后的分子因电场而加速,与其他的气体分子碰撞从而使其他的气体分子离子化。于是,离子浓度陡增而引起气体放电,从而发生绝缘击穿。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中,在发生放电时,在连结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的路径上存在的气体(空气)局部也就是仅一部分发生绝缘击穿。由此,形成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的放电路径200形成未达到完全击穿而只是部分被绝缘击穿的路径。
此时,放电路径200包含在上述的放电电极1的周围生成的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和在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的周围生成的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是放电电极1的周围的被绝缘击穿的区域,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是突起电极23的周围的被绝缘击穿的区域。并且,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及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在放电路径200的分开的区域生成。也就是说,在放电路径200,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与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是分开地存在的。因此,放电路径200至少在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与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之间包含未被绝缘击穿的区域(绝缘区域)。由此,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的放电路径200包含在至少一部分残留有绝缘区域并且部分发生绝缘击穿的区域。结果,放电路径200在电绝缘性下降了的状态下形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放电装置10,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之间形成不是全被绝缘击穿而是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由此,即使是发生了部分性的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换言之,即使是一部分未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也有电流经过放电路径200流动而发生放电。
另外,以下将形成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的形态的放电称为“局部击穿放电”而进行说明。关于局部击穿放电,在“(2.4)局部击穿放电”一栏中详细说明。
这里,相比电晕放电而言,局部击穿放电产生较大的能量。因此,在局部击穿放电时,空气中的氧与氮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等酸性成分。所生成的酸性成分若附着于例如皮肤,则使皮肤为弱酸性。由此,酸性成分促进在皮肤生成天然保湿分子、细胞间脂质等保湿成分。也就是说,酸性成分具有使皮肤的保湿力提高的效果。此外,酸性成分将覆盖毛发表面的角质层收紧。也就是说,酸性成分还具有使水分、养分等不易自毛发内部流出的效果。
另外,局部击穿放电在生成酸性成分时,同时也产生臭氧。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构成为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分。因此,能够将臭氧的产生量抑制至与电晕放电的情况相同的程度。
此外,相比电晕放电而言,局部击穿放电生成2倍~10倍程度的大量的自由基。所生成的自由基是不限于在除菌、除臭、保湿、保鲜、病毒的灭活这些方面还在各种各样的场面起到有用的效果的基。因此,所生成的自由基也能被有效地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除局部击穿放电以外,还具有从电晕放电发展而达到绝缘击穿(完全击穿)的现象间歇性地反复出现的形态的放电。以下将这样的形态的放电称为“完全击穿放电”而进行说明。
完全击穿放电在以下所示的动作下发生。
首先,在自电晕放电发展而达到绝缘击穿(完全击穿)时,瞬间有比较大的放电电流流动。于是,在较大的放电电流流动后,紧接着施加电压下降,放电电流被切断。当放电电流被切断时,施加电压再次上升而达到绝缘击穿。也就是说,在完全击穿放电中,上述的现象反复出现。此时,在完全击穿放电时,也与局部击穿放电同样,相比电晕放电而言,产生较大的能量。因此,利用完全击穿放电生成氮氧化物等酸性成分。但是,相比在局部击穿放电中产生的能量而言,在完全击穿放电中产生的能量更大。由此,相比局部击穿放电而言,由放电时的能量引发的电极(放电电极1、突起电极23)的电腐蚀增大。因此,考虑到放电装置10的寿命等,优选控制在局部击穿放电的发生。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使在第1方向上空开间隙地彼此相对的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之间产生局部击穿放电或完全击穿放电。由此,相比电晕放电的情况而言,能够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另外,通过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分,能够将臭氧的产生量抑制至与电晕放电相同的程度。
(2)详细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以及头发护理装置100的详细结构。
(2.1)头发护理装置
以下,作为头发护理装置100,以图2A所示的吹风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头发护理装置100包含放电装置10和气流产生装置20等。此外,头发护理装置100还包含壳体101、把持部102和电源线103等。另外,头发护理装置100也可以是烫发器等。
气流产生装置20包含例如小型的鼓风机。气流产生装置20利用由鼓风机引进来的外部空气产生自壳体101的开口吹出的气流。如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100构成为使气流产生装置20产生的气流的一部分经过放电装置10的对置电极2。
壳体101由利用例如ABS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品构成,以沿前后方向较长的筒状形成。壳体101在前表面具备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贯穿形成的通风孔104。壳体101在内部收纳放电装置10以及气流产生装置20等。放电装置10如上述那样生成有效成分(酸性成分、自由基和带电微粒子水等)。所生成的有效成分在来自气流产生装置20的气流的作用下经过通风孔104向壳体101的外部放出。壳体101在下端部连结有把持部102。
与壳体101同样,把持部102由利用例如ABS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品构成,以沿上下方向较长的筒状形成。把持部102以能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能够折叠)的状态连结于壳体101。如图2A所示,第1位置是把持部102的长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第2位置是把持部102的长度方向成为前后方向(与壳体101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的位置。
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发护理装置100经由自把持部102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电源线103被自外部供给交流电力。并且构成为利用被供给的交流电力使头发护理装置100的放电装置10以及气流产生装置20等进行动作。
(2.2)放电装置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放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电压施加部3和液体供给部4等。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电压施加部3以及液体供给部4被保持于具有电绝缘性的、例如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制的外壳5。
放电电极1由例如棒状的电极构成。放电电极1在长度方向(上下方向:Y轴方向)的一端部(上端部)具有顶端部11,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与顶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下端部)具有基端部12。放电电极1是至少顶端部11形成为顶端细形状的针状的电极。这里,“顶端细形状”不限定于顶端尖锐地很尖的形状,如图1等所示,也包含顶端圆润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形成为例如直径为0.5mm的球状。
对置电极2配设于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与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相对的位置。对置电极2由例如钛形成。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对置电极2包含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较长的板状的电极主体21。对置电极2在电极主体21的中央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Y轴方向)突出的穹顶状电极22。也就是说,利用例如拉深模具使电极主体21的一部分向前方(Y轴方向)凹陷而在前后方向上将穹顶状电极22形成为扁平的半球壳状。
另外,如图4B所示,穹顶状电极22具有向前方(Y轴方向)凹陷的内表面221。换言之,穹顶状电极22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相对的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221。如图4B所示,内表面221形成为第1方向(前后方向)上的第1端缘221a(前端缘)的内径D1比第1方向(前后方向)上的第2端缘221b(后端缘)的内径D2小的形状。
并且,放电电极1和对置电极2配置为在放电电极1和对置电极2被保持于外壳5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放电电极1的中心轴线A1与对置电极2的穹顶状电极22的中心轴线A2一致。由此,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上,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和对置电极2的穹顶状电极22的内表面221配置为相对。因此,在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电场在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的均匀性。结果,能够减少在自电压施加部3施加了施加电压时在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形成的泰勒锥的形状的波动等的发生。
在对置电极2的穹顶状电极22的前端部也就是与相对的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22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开口部222的自前后方向(第1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形成为圆形形状。
另外,在开口部222一体地形成有自开口端缘222a(内周缘)突出的多个(例如两个)突起电极23。具体而言,多个突起电极23分别自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222a沿左右方向(第2方向)突出地形成。也就是说,多个突起电极23分别自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222a朝向开口部222的中心突出地形成。
多个突起电极23沿开口部222的周向例如等间隔地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突起电极23是一对突起电极23,因此一对突起电极23在开口部222的周向上设于相差180度的位置。也就是说,一对突起电极23设于将开口部222的中心设为对称点(对称中心)的点对称的位置。开口部222以及一对突起电极23利用例如冲裁模具而形成(成形)。另外,关于突起电极23的具体的形状,在“(2.3)突起电极的形状”一栏中进行说明。
形成于对置电极2的电极主体21的穹顶状电极22在左右两侧具有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贯通的一对铆接孔211。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对置电极2,在使图2B所示的形成于外壳5的一对铆接突起51穿过了一对铆接孔211后进行热铆接。由此,将对置电极2铆接固定于外壳5。另外,如图4A所示,电极主体21具有一体地形成于右下的角部的接地用的端子片24。
如图3所示,液体供给部4向放电电极1供给静电雾化用的液体40。作为一个例子,使用将放电电极1冷却而在放电电极1产生冷凝水的冷却装置41实现液体供给部4。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41例如包含多个(在图1的例子中是4个)珀耳帖元件411、散热板412和绝缘板413等。多个珀耳帖元件411被保持于散热板412。多个珀耳帖元件411以上侧成为吸热侧且下侧成为散热侧的朝向配置。也就是说,多个珀耳帖元件411的散热侧被保持于散热板412。并且,冷却装置41通过向多个珀耳帖元件411的通电而将放电电极1冷却。
另外,多个珀耳帖元件411经由绝缘板413与放电电极1机械性地连接。也就是说,放电电极1经由基端部12与绝缘板413机械性地连接。另一方面,多个珀耳帖元件411的吸热侧(上侧)与绝缘板413机械性地连接。由此,放电电极1和多个珀耳帖元件411被绝缘板413等电绝缘。
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41通过向多个珀耳帖元件411的通电而将与珀耳帖元件411的吸热侧机械性地连接的放电电极1冷却。此时,冷却装置41通过放电电极1的基端部12将放电电极1整体冷却。由此,空气中的水分凝结而作为冷凝水附着于放电电极1的表面。也就是说,液体供给部4构成为将放电电极1冷却而在放电电极1的表面生成作为液体40的冷凝水。采用该结构,液体供给部4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向放电电极1供给液体40(冷凝水)。由此,不需要配设用于向放电装置10供给以及补给液体的新的装置。
如图3所示,电压施加部3由例如绝缘型的AC/DC变换器构成。电压施加部3将经由电源线103自交流电源AC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然后,将变换得到的直流电力施加于放电电极1以及对置电极2之间。
具体而言,电压施加部3包含二极管电桥31、绝缘变压器32、电容器33、电阻34、35、一对输入端子361、362和一对输出端子371、372等。
二极管电桥31是将例如4个二极管桥接而成的元件。二极管电桥31的一对输入端与一对输入端子361、362电连接。二极管电桥31的一对输出端电连接在绝缘变压器32的一次绕组321的两端间。二极管电桥31对经由一对输入端子361、362输入的来自交流电源AC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例如全波整流)。
绝缘变压器32包含一次绕组321和二次绕组322。一次绕组321与二次绕组322电绝缘并且磁耦合。二次绕组322的一端与一对输出端子371、372中例如一输出端子371电连接,二次绕组322的另一端经由电阻35与另一输出端子372电连接。另外,在二次绕组322的两端间并联地电连接有平滑用的电容器33和电阻34。
在电压施加部3的一对输入端子361、362之间电连接有交流电源AC。在一对输出端子371、372中例如一输出端子371电连接有对置电极2,在另一输出端子372电连接有放电电极1。
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以及对置电极2施加高电压。这里,“高电压”是设定为能使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上述的局部击穿放电的电压。具体而言,在经由端子片24使对置电极2接地的状态下,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施加例如-4kV程度的直流电压。换言之,在自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以及对置电极2施加有高电压的状态下,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产生使对置电极2侧为高电位且使放电电极1侧为低电位的电位差。
另外,根据放电电极1以及对置电极2的例如形状或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距离等,适当地设定自电压施加部3对放电电极1以及对置电极2施加的高电压的值。
利用上述的电压施加部3,在施加于输出端子371、372之间的施加电压达到预定电压(开始放电的电压)时,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随着放电,在电压施加部3有比较大的放电电流流动。此时,放电电流在电压施加部3的电阻34、35流动。由此,施加于输出端子371、372之间的施加电压变得小于预定电压,因此放电电流被切断。然后,施加电压因放电电流的切断而增加,再次达到预定电压。在达到预定电压时,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再次发生放电,流动有放电电流。并且,在以后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由此,间歇性地发生放电。
(2.3)突起电极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以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为目的。为此,放电装置10构成为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之间发生局部击穿放电。
另外,放电装置10为了减少臭氧的产生量,需要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分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作为突起电极23的形状,优选三角形的形状。换言之,突起电极23的自第1方向(前后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优选为三角形的形状。另外,本公开中说明的“三角形”不限定于具有3个顶点的所谓的通常的三角形。例如,也包含如图5所示的突起电极23那样顶端被实施了圆角加工的形状。
此外,为了使电场集中于形成为三角形的形状的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角度(顶角θ1)优选为锐角。但是,突起电极23如上述那样是利用冲裁模具形成(成形)的。此时,当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角度太小时,冲裁模具破损的可能性增高。因此,为了抑制冲裁模具的破损并且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角度优选为例如60度以上。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三角形的顶角θ1优选为60度以上。此外,三角形的顶角θ1更优选为90度。
另外,三角形的形状优选为包含正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在该情况下,若将三角形的底边231的长度设为L1,将自与底边231相对的顶点232到底边231的垂线233的长度设为L2,则式(1)成立。
[式1]
Figure GDA0002945450600000131
根据式(1),在三角形的顶角θ1为60度以上的情况下,底边231的长度L1比垂线233的长度L2长。也就是说,三角形的底边231比自与底边231相对的顶点232到底边231的垂线233长。此时,如图5所示,三角形的垂线233的长度L2进一步优选为开口部222的半径r1的1/2以下。在将突起电极23的形状设为上述的三角形的形状时,能够抑制冲裁模具的破损,并且能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结果,能够稳定地发生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的局部击穿放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电极23的三角形的底边231的长度L1为例如1mm以下。
另一方面,在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较尖的情况下,电场易于集中于顶端部230。因此,在电场的作用下,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容易发生电腐蚀。结果,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之间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放电状态可能因电腐蚀所引发的形状变化而经时变化。因此,为了不使放电状态经时变化,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更优选为包含曲面的形状。
那么,如图4B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突起电极23包含在顶端部230的顶端面(左端面或右端面)形成的第1曲面230a和在顶端部230的下表面侧形成于与放电电极1相对的相对面的第2曲面230b。也就是说,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与放电电极1相对的相对面包含曲面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曲面230a以及第2曲面230b的曲率半径形成为例如0.1mm程度。
采用该结构,电场集中于在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形成的曲面(第1曲面230a以及第2曲面230b)。因此,相比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较尖的情况而言,能够抑制电腐蚀的发生。由此,能够抑制放电状态随着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形状变化而发生经时变化。结果,能在长时间内稳定地维持放电装置10的放电状态。
(2.4)局部击穿放电
以下,参照图6A以及图6B说明在对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施加了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
图6A是说明在放电电极1保持有液体40的情况下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概念图。图6B是说明在放电电极1没有保持液体40的情况下的局部击穿放电的概念图。另外,在图6A和图6B中,仅通过将“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换成“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就能进行说明。因此,以下仅说明图6A,省略图6B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首先使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发生局部性的电晕放电。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放电电极1为负极侧,因此在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发生的电晕放电为负极性电晕。
然后,放电装置10使在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产生的电晕放电进一步发展至高能量的放电。利用该高能量的放电,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形成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
此时,局部击穿放电虽然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伴有部分性的绝缘击穿,但不是持续地发生绝缘击穿的放电。也就是说,局部击穿放电是间歇性地发生绝缘击穿的放电。因此,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产生的放电电流的流动也是间歇性地发生。也就是说,在电源(电压施加部3)不具有维持放电路径200所需的电流容量的情况下,刚自电晕放电发展为局部击穿放电,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电压就下降。由此,形成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放电路径200中断,放电停止。另外,上述“电流容量”是在单位时间内能放出的电流的容量。
并且,通过上述那样地反复发生以及停止放电,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放电电流间歇性地流动。这样,局部击穿放电在反复出现放电能量高的状态和放电能量低的状态这方面,与持续性地发生绝缘击穿(也就是持续性地产生放电电流)的辉光放电以及电弧放电不同。
更详细而言,电压施加部3首先将施加电压施加于相互隔着间隙相对地配置的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由此,使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此时,在发生放电时,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形成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
也就是说,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形成不是全被绝缘击穿而是部分(局部)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由此,在局部击穿放电时,形成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放电路径200形成为未达到完全击穿而只是部分被绝缘击穿的路径。
这里,放电路径200如上述那样,包含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生成的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和在对置电极2的周围生成的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是放电电极1的周围的被绝缘击穿的区域。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是对置电极2的周围的被绝缘击穿的区域。
此时,如图6A所示,放电电极1保持有液体40。因此,在液体40与对置电极2之间施加有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特别是液体40的顶端附近的周围生成。
上述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及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在放电路径200中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分开地生成。由此,放电路径200至少在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与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之间包含没有被绝缘击穿的区域(绝缘区域)。因此,在局部击穿放电的情况下,被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与对置电极2之间的空间未达到完全击穿,而只是部分被绝缘击穿,在这样的状态下,有放电电流通过放电路径200进行流动。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部分性的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一部分没有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的情况下,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放电电流通过放电路径200进行流动,发生放电。
在该情况下,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基本上是在对置电极2的距放电电极1的距离(空间距离)最短的部位的周围产生。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如图6A所示,放电电极1的中心轴线P1与突起电极23的突出方向(X轴方向)所成的角度θ2为90度。因此,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第2曲面230b到形成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的泰勒锥的顶端部40a(顶点部)的距离D3(参照图6A)成为最短。也就是说,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在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第2曲面230b的周围附近生成。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对置电极2如上述那样,具有多个(例如两个)突起电极23。并且,从各个突起电极23到放电电极1的距离D3均等地配置。因此,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在多个突起电极23中任一个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的第2曲面230b的周围附近生成。也就是说,生成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的突起电极23不限定于特定的突起电极23,是根据放电发生时的诸多因素而在多个突起电极23中随机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局部击穿放电时,如图6A所示,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自放电电极1朝向成为对方侧的对置电极2延伸的方式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附近生成。另一方面,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以自对置电极2朝向成为对方侧的放电电极1延伸的方式在对置电极2的周围附近生成。由此,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及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以分别自放电电极1以及对置电极2向互相吸引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生成。因此,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及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分别在沿着放电路径200的方向上以与由施加电压产生的电场强度相应的预定长度生成。
如上述那样,在局部击穿放电时,部分被绝缘击穿的区域(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及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沿放电路径200以具有沿特定的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形状的方式生成。
另外,在上述局部击穿放电中,相比电晕放电而言,产生较大的能量。并且,由于较大的能量,空气中的氧和氮发生例如化学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等酸性成分。所生成的酸性成分在附着于例如皮肤时,使皮肤为弱酸性。由此,酸性成分促进在皮肤生成天然保湿分子、细胞间脂质等保湿成分。也就是说,酸性成分具有使皮肤的保湿力提高的效果。另外,酸性成分将覆盖毛发表面的角质层收紧。也就是说,酸性成分还具有使水分、养分等不易自毛发内部流出的效果。
此时,在利用局部击穿放电生成酸性成分时,同时也生成臭氧。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构成为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由此,能够将臭氧的产生量抑制至与电晕放电的情况相同的程度。
此外,相比电晕放电而言,局部击穿放电生成2倍~10倍程度的大量的自由基。所生成的自由基是不限于在除菌、除臭、保湿、保鲜、将病毒灭活这些方面还在各种各样的场面起到有用的效果的基。因此,所生成的自由基还能被有效地充分利用。
(3)生成物
以下,参照图7A、图7B以及图8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生成的生成物。
图7A是表示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突起电极23的有无与酸性成分的生成量比的关系的图表。图7B是表示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的大小以及突起电极23的有无与臭氧的产生量比的关系的图表。图8是表示突起电极23的有无与带电微粒子水的生成量比的关系的图表。
(3.1)酸性成分的生成量
首先,参照图7A说明因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的放电而生成的酸性成分的生成量。
在图7A中,将放电电流比局部击穿放电小的电晕放电作为酸性成分的生成量的比较对象进行图示。
也就是说,在图7A中,放电电流小的情况对应于电晕放电,放电电流大的情况对应于局部击穿放电。另外,图7A将电晕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没有设置突起电极23的情况设为基准值(1.0),用相对于该基准值的倍率进行表示。
根据图7A可知,在电晕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放电装置10生成基准值的1.2倍的酸性成分。同样可知,在局部击穿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没有设置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放电装置10生成基准值的1.2倍的酸性成分。相对于此,可知在局部击穿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放电装置10生成基准值的1.6倍的酸性成分。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使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局部击穿放电,并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从而能够大幅地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
(3.2)臭氧的产生量
接着,参照图7B说明因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的放电而生成的臭氧的产生量。
在图7B中,与图7A同样,将放电电流比局部击穿放电小的电晕放电作为臭氧的产生量的比较对象而进行图示。
也就是说,在图7B中,放电电流小的情况对应于电晕放电,放电电流大的情况对应于局部击穿放电。另外,图7B将电晕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没有设置突起电极23的情况设为基准值(1.0),用相对于该基准值的倍率进行表示。
根据图7B可知,在电晕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放电装置10产生基准值的0.7倍的臭氧。另一方面,可知在局部击穿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没有设置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放电装置10产生基准值的1.2倍的臭氧。另外,可知在局部击穿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情况下,放电装置10产生基准值的0.9倍的臭氧。
也就是说,可知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放电装置10的情况下,无论是电晕放电还是局部击穿放电,臭氧的产生量都减少。
这里,关于臭氧的产生量减少的理由,如以下这样地推测。首先,由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之间的放电,臭氧与氮或与氮氧化物的反应得以进行。由此推测,臭氧消失,因此产生量减少。
另外,如图7B所示,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放电装置10的情况下,电晕放电的臭氧的减少量比局部击穿放电的臭氧的减少量稍大一些。但是,关于上述的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如图7A所示,局部击穿放电的酸性成分的生成量比电晕放电的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增加很多。
根据以上的结果可知,结合两者的情况,最优选局部击穿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结构。也就是说,利用使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产生局部击穿放电且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的结构,能够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并且能够减少臭氧的产生量。
(3.3)带电微粒子水的生成量
接着,参照图8说明因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而生成的带电微粒子水的生成量。
在图8中,将在对置电极2没有设置突起电极23的放电装置10的生成量作为基准值(1.0),用相对于该基准值的倍率进行表示。
根据图8可知,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并且使保持于放电电极1的液体40与突起电极23之间产生了局部击穿放电的情况下,生成基准值的5倍的带电微粒子水。也就是说,可知通过在对置电极2设有突起电极23,相比不设置突起电极23的情况而言,能够大幅地增加带电微粒子水的生成量。
(4)变形例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公开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能达成本公开的目的即可,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以下,列举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以下说明的变形例也能适当地组合应用。
(4.1)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以放电电极1的中心轴线P1与突起电极23的突出方向所成的角度θ2为90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放电电极1的中心轴线P1与突起电极23突出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θ2也可以是锐角。也就是说,也可以随着朝向开口部222的中心去而向第1方向(前后方向:Y轴方向)即自放电电极1离开的方向倾斜地配设对置电极2的突起电极23。在该情况下,需要以使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的顶端部230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方式设定倾斜的突起电极23的形状、尺寸等。采用该结构,通过调节突起电极23的倾斜的角度θ2,能够控制作用于放电电极1以及液体40的力的方向。另外,能够调节突起电极23处电场集中的部位。也就是说,当改变角度θ2时,突起电极23与放电电极1的距离改变,放电的发生状态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控制作用于放电电极1以及液体40的力的方向。
(4.2)变形例2~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以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相对地排列配置多个突起电极2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图10A所示的变形例2那样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相对地排列配置对置电极2A的多个突起电极23A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2中,以突起电极23、23A的个数是两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B所示的变形例3或图10C所示的变形例4那样,使突起电极23B、23C的个数为4个。由此,能够延长突起电极的寿命。
另外,在图10B以及图10C中,各图的右方对应于0度的方向,左方对应于180度的方向。
也就是说,在变形例3中,如图10B所示,在自前方(Y轴方向)观察对置电极2B的情况下,4个突起电极23B分别配设于45度、135度、225度、315度的位置。
另外,在变形例4中,如图10C所示,在自前方观察对置电极2C的情况下,4个突起电极23C分别配设于0度、90度、180度、270度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2~变形例4中,利用与对置电极2、2A~2C的电极主体21一体地构成突起电极23、23A~23C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D的变形例5所示,相对于对置电极2D的电极主体21独立地设有突起电极23D。在该情况下,突起电极23D利用适当的固定方法(例如螺纹固定、铆接固定等)固定于电极主体21。
采用上述变形例2~变形例5,在对置电极2A~2D设有突起电极23A~23D,并且使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A~23D之间发生局部击穿放电。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10同样,能够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并且能够减少臭氧的产生量。
以下,参照图2B以及图11,对装入有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对置电极2的放电装置10的头发护理装置100以及装入有使用了变形例2的对置电极2A的放电装置10A的头发护理装置100A进行说明。
图2B是将使用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对置电极2的放电装置10装入于头发护理装置10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将使用了变形例2的对置电极2A的放电装置10A装入于头发护理装置100A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另外,图2B以及图11所示的流路300表示自气流产生装置20向放电装置10、10A去的气流的流动。另外,图2A以及图11所示的下侧的箭头AA以及箭头BB表示自头发护理装置100、100A放出的热风或冷风用的气流的流路。
在图11中,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两个突起电极23A中上侧的突起电极23A配置于气流的流速相对较慢的位置,下侧的突起电极23A配置于气流的流速相对较快的位置。此时,认为在使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A之间发生放电时,例如流速越快,作为放电反应的材料的空气的更换越快,因此在下侧的突起电极23A发生的放电的频度较高。也就是说,放电的频度在上侧的突起电极23A和下侧的突起电极23A是不同的。结果在两者间,电腐蚀产生差异。
另一方面,在图2B中,将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突起电极23配置于流速大致相同的位置(包含流速相同的位置)。因此,在使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放电的情况下,在两个突起电极23大致均等(包含均等)地发生放电。也就是说,两个突起电极23间的放电的频度大致相等(包含相等)。结果在两者间,不易产生磨损差异(电腐蚀差异)。
根据以上的理由,多个突起电极23优选配置于气流产生装置20所产生的气流的流路300的中途且是气流的流速为相同程度的位置。
(4.3)其他的变形例
放电装置10采用的放电的形态不限定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形态。例如,放电装置10也可以采用自电晕放电发展而达到绝缘击穿这一现象间歇性地反复出现的形态的放电,也就是“完全击穿放电”。在该情况下,在放电装置10,在自电晕放电发展而达到绝缘击穿时,瞬间有比较大的放电电流流动。由此,紧接着施加电压立即下降,放电电流被切断。然后,施加电压再次上升而达到绝缘击穿,这一现象反复出现。
另外,突起电极23的个数不限定于2个或4个,例如也可以是1个、3个或5个以上。由此,能够延长电极寿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以在开口部22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突起电极2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等间隔地配置的结构并非必须。例如也可以在开口部222的周向上以任意的间隔配置多个突起电极23。
另外,放电装置10也可以是省略了生成带电微粒子水的液体供给部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放电装置10利用在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之间发生的局部击穿放电而生成空气离子。由此,在搭载于例如吹风机的情况下,由于除酸性成分以外还生成负离子,因此能够提高毛发整理的效果。
另外,在阈值等两个值间的比较中,设为“以上”的情况包含两个值相等的情况以及两个值中的一者超过另一者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这里所说的“以上”也可以与只包含两个值中的一者超过另一者的情况的“大于”同义。也就是说,是否包含两个值相等的情况,能根据阈值等的设定而任意地变更,因此是“以上”还是“大于”没有技术上的差异。同样,“小于”也可以与“以下”同义。
(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包含放电电极(1)、对置电极(2;2A~2D)和电压施加部(3)。对置电极(2;2A~2D)在第1方向(作为一个例子是前后方向)上与放电电极(1)相对。电压施加部(3)通过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放电电极(1)与对置电极(2;2A~2D)之间而使放电发生。对置电极(2;2A~2D)包含穹顶状电极(22)和突起电极(23;23A~23D)。穹顶状电极(22)具有在第1方向上向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221)。突起电极(23;23A~23D)自穹顶状电极(22)的设于与放电电极(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222)的开口端缘(222a)沿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作为一个例子是左右方向)突出。在放电发生时,放电装置(10)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23A~23D)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200)。放电路径(200)包含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和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在放电电极(1)的周围生成。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在突起电极(23;23A~23D)的周围生成。
采用该形态,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23A~23D)之间形成包含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以及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的放电路径(200)。由此,相比电晕放电的情况而言,能够增加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另外,能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23A~23D)的顶端部分。由此,能够将臭氧的产生量抑制至与电晕放电相同的程度。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对置电极(2;2A~2D)包含多个突起电极(23;23A~23D)。多个突起电极(23;23A~23D)沿开口部(22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采用该形态,在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形成泰勒锥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泰勒锥的形状的波动。结果,能使在突起电极(23;23A~23D)的绝缘击穿状态稳定。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多个突起电极(23;23A;23D)是一对突起电极(23;23A;23D)。
采用该形态,能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23A;23D)。结果,能使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23A;23D)之间的放电稳定。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突起电极(23;23A~23D)的自第1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三角形。
采用该形态,能使电场集中于突起电极(23;23A~23D)的顶端部(230)。结果,能使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23A~23D)之间的放电稳定。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三角形的顶角(θ1)为60度以上。
采用该形态,在使用例如冲裁模具冲裁突起电极(23;23A~23C)的形状的情况下,相比顶角(θ1)小于60度的情况而言,能够减少模具的破损。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突起电极(23;23A~23D)的形状即三角形的底边(231)比垂线(233)长。垂线(233)是自与底边(231)相对的顶点(232)到底边(231)的直线。
采用该形态,在使用例如冲裁模具冲裁突起电极(23;23A~23C)的形状的情况下,相比底边(231)比垂线(233)短的情况而言,能够减少模具的破损。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开口部(222)的自第1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形。垂线(233)的长度(L2)为开口部(222)的半径(r1)的1/2以下。
采用该形态,在使用例如冲裁模具冲裁突起电极(23;23A~23C)的形状的情况下,相比垂线(233)的长度(L2)比开口部(222)的半径(r1)的1/2长的情况而言,能够减少模具的破损。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突起电极(23;23A~23D)的形状即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采用该形态,在放电电极(1)的顶端部(11)形成泰勒锥的情况下,能在不进行微调整的前提下抑制泰勒锥的形状的波动的发生。结果,能在放电电极(1)与突起电极(23;23A~23D)之间获得稳定的放电。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在放电路径(200)中,第1绝缘击穿区域(201)和第2绝缘击穿区域(202)彼此分开地形成。
采用该形态,相比将放电路径(200)整体地绝缘击穿的情况而言,能够减小放电电流。结果,能够减少突起电极(23;23A~23D)的由电腐蚀导致的磨损。
另外,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也可以是,突起电极(23;23A~23D)在第1方向上向自放电电极(1)离开的方向倾斜地配设。
采用该形态,通过调节突起电极(23;23A~23D)倾斜的角度(θ2),能够控制作用于放电电极(1)以及放电电极(1)所保持的液体(40)的力的方向。另外,能够调节突起电极(23;23A~23D)处电场集中的部位。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突起电极(23;23A~23D)的顶端部(230)的与放电电极(1)相对的相对面包含曲面。
采用该形态,通过将突起电极(23;23A~23D)的顶端部(230)的电场集中的部位设为曲面,能够减少由电腐蚀导致的磨损。结果,能在长时间内维持期望的放电状态。
另外,在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中,对置电极(2;2A)包含多个突起电极(23;23A)。多个突起电极(23;23A)配置于气流产生装置(20)所产生的气流的流路(300)的中途且是气流的流速相同的位置。
采用该形态,能够减少在多个突起电极(23;23A)间发生的电腐蚀的不均。
另外,本公开的一形态的头发护理装置(100;100A)包含上述形态的放电装置(10;10A)和气流产生装置(20)。气流产生装置(20)向放电装置(10;10A)产生气流。
采用该形态,通过使用上述的放电装置(10;10A),能够实现能使酸性成分的生成量增加的头发护理装置(100;100A)。
另外,在上述放电装置(10;10A)的各形态中说明的结构的全部不是放电装置(10;10A)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地省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放电装置能够应用于冰箱、洗衣机、吹风机等头发护理装置、空调、电风扇、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美容器和汽车等多样的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放电电极;2、2A、2B、2C、2D、对置电极;3、电压施加部;4、液体供给部;5、外壳;10、10A、放电装置;11、40a、顶端部;12、基端部;20、气流产生装置;21、电极主体;22、穹顶状电极;23、23A、23B、23C、23D、突起电极;24、端子片;31、二极管电桥;32、绝缘变压器;33、电容器;34、35、电阻;40、液体;41、冷却装置;51、铆接突起;100、100A、头发护理装置;101、壳体;102、把持部;103、电源线;104、通风孔;200、放电路径;201、第1绝缘击穿区域;202、第2绝缘击穿区域;211、铆接孔;221、内表面;221a、第1端缘;221b、第2端缘;222、开口部;222a、开口端缘;230、顶端部;230a、第1曲面;230b、第2曲面;231、底边;232、顶点;233、垂线;300、流路;321、一次绕组;322、二次绕组;361、362、输入端子;371、372、输出端子;411、珀耳帖元件;412、散热板;413、绝缘板;r1、半径;θ1、顶角;θ2、角度。

Claims (12)

1.一种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放电装置包括:
放电电极;
对置电极,其在第1方向上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以及
电压施加部,其将施加电压施加于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从而使放电发生,
所述对置电极包含:
穹顶状电极,其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状的内表面;以及
突起电极,其自所述穹顶状电极的设于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的开口端缘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突出,
在放电发生时,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突起电极之间形成在至少一部分被绝缘击穿的放电路径,
所述放电路径包含:
第1绝缘击穿区域,其在所述放电电极的周围生成;以及
第2绝缘击穿区域,其在所述突起电极的周围生成,
在所述放电路径中,所述第1绝缘击穿区域和所述第2绝缘击穿区域彼此分开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对置电极包含多个所述突起电极,
多个所述突起电极沿所述开口部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突起电极是一对突起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电极的自所述第1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度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三角形的底边比自与所述底边相对的顶点到所述底边的垂线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开口部的自所述第1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圆形,
所述垂线的长度为所述开口部的半径的1/2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电极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自所述放电电极离开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电极的顶端部的与所述放电电极相对的相对面包含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中,
所述对置电极的多个所述突起电极配置于气流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气流的流路的中途且是所述气流的流速相同的位置。
12.一种头发护理装置,其中,
所述头发护理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以及
气流产生装置,其向所述放电装置产生气流。
CN201980054833.7A 2018-08-29 2019-02-04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Active CN112585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2461.6A CN114825052A (zh) 2018-08-29 2019-02-04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0761 2018-08-29
JP2018160761A JP6890307B2 (ja) 2018-08-29 2018-08-29 放電装置、及びヘアケア装置
PCT/JP2019/003843 WO2020044591A1 (ja) 2018-08-29 2019-02-04 放電装置、及びヘアケア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2461.6A Division CN114825052A (zh) 2018-08-29 2019-02-04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5829A CN112585829A (zh) 2021-03-30
CN112585829B true CN112585829B (zh) 2022-04-15

Family

ID=696440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4833.7A Active CN112585829B (zh) 2018-08-29 2019-02-04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CN202210372461.6A Pending CN114825052A (zh) 2018-08-29 2019-02-04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2461.6A Pending CN114825052A (zh) 2018-08-29 2019-02-04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9907B2 (zh)
EP (1) EP3846297B1 (zh)
JP (2) JP6890307B2 (zh)
CN (2) CN112585829B (zh)
WO (1) WO202004459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1047A (ja) * 2013-05-29 2014-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CN107528221A (zh) * 2017-09-20 2017-12-29 杭州大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7681470A (zh) * 2016-08-01 2018-02-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7845B1 (ko) * 2004-09-27 2007-04-13 마츠시다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전무화 헤어드라이어
JP2009072717A (ja) * 2007-09-21 2009-04-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静電霧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加熱送風装置
JP5060349B2 (ja) 2008-03-10 2012-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323544B2 (ja) 2009-03-12 2013-10-23 株式会社テスコム 静電霧化装置を備えたヘアドライヤー
CN104428012B (zh) * 2012-06-27 2016-11-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放电单元以及使用了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JP6114430B1 (ja) * 2016-03-30 2017-04-12 株式会社 片野工業 イオン風発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1047A (ja) * 2013-05-29 2014-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CN107681470A (zh) * 2016-08-01 2018-02-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放电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07528221A (zh) * 2017-09-20 2017-12-29 杭州大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5052A (zh) 2022-07-29
EP3846297A4 (en) 2021-10-20
EP3846297B1 (en) 2024-04-24
US20210315349A1 (en) 2021-10-14
JP6890307B2 (ja) 2021-06-18
EP3846297A1 (en) 2021-07-07
JP2020032356A (ja) 2020-03-05
JP7190681B2 (ja) 2022-12-16
CN112585829A (zh) 2021-03-30
US11889907B2 (en) 2024-02-06
JP2021119995A (ja) 2021-08-19
WO2020044591A1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3973B (zh) 电极装置、放电装置以及静电雾化系统
JP6598074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WO2014141604A1 (ja) 有効成分発生装置
TWI806830B (zh) 靜電霧化裝置
CN112585829B (zh) 放电装置以及头发护理装置
US20220355317A1 (en) Effective component gene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4037116A1 (en)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 and electrode device
TWI838546B (zh) 有效成分產生裝置
JP2021128941A (ja) 放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