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729A -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729A
CN112583729A CN201910922263.0A CN201910922263A CN112583729A CN 112583729 A CN112583729 A CN 112583729A CN 201910922263 A CN201910922263 A CN 201910922263A CN 112583729 A CN112583729 A CN 112583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ink
traffic
flow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22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729B (zh
Inventor
刘大伟
刘文杰
程亮
李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22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7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6515 priority patent/WO2021057659A1/zh
Priority to EP20868753.3A priority patent/EP4030706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58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729A/zh
Priority to US17/704,175 priority patent/US2022021708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4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66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using signalling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该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中的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中,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可以为路由器等具有路由转发功能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Description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中,传统的路径负载均衡方法主要关注于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之间的多个路径的发送流量是否均衡,从而保证网络中路径的负载均衡。虽然采用传统的路径负载均衡方法可以保证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的负载均衡,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网络中的某些链路处于超载状态,某些链路处于轻载状态,从而无法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均衡。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示意图,下面通过图1所示的示例来说明传统的路径负载均衡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假设入口节点A与出口节点D之间包括三条最优路径,这三条最优路径分别为路径1、路径2和路径3,其中,路径1为入口节点A->中间节点B1->中间节点C1->出口节点D,路径2为入口节点A->中间节点B2->中间节点C1->出口节点D,路径3为入口节点A->中间节点B3->中间节点C2->出口节点D。图1中每两个相邻的节点之间均通过链路连接,其中,假设图1中链路C1-D和链路C2-D的带宽均为2GB。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传统的路径负载均衡方法会采用轮询或哈希的方式在三条路径上平均分配流量,假设传统的路径负载均衡方法为三条路径分配的发送流量均为1GB。由于路径1与路径2会在链路C1-D处重叠,所以链路C1-D的发送流量为2GB。由于路径3会经过链路C2-D,且没有其他路径经过链路C2-D,所以链路C2-D的发送流量为1GB。此时,链路C1-D的链路利用率=链路C1-D的发送流量÷链路C1-D的带宽=2GB÷2GB=100%,链路C2-D的链路利用率=链路C2-D的发送流量÷链路C2-D的带宽=1GB÷2GB=50%。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链路C1-D的链路利用率为100%,说明链路C1-D为超载状态,所以链路C1-D可能会出现拥堵或丢包的情况;然而,链路C2-D的链路利用率为50%,说明链路C2-D为轻载状态,所以链路C2-D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得知,传统的路径负载均衡方法可能会使得网络中的某些链路处于超载状态,使得网络中的某些链路处于轻载状态,所以无法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均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及网络设备,以使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入口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入口节点接收出口节点发送的应答报文,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第一方面中,在网络中入口节点可以与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相互配合,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用于指示每个路径需要调整的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用于指示每个路径链路的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用于指示分配给每个路径的带宽,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发送流量与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间的比例。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链路为路径上的链路利用率最大的链路,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包括每个路径的链路的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带宽,或者,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包括每个路径的链路的链路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第一路径的待发送流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差得到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包括:入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与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包括:入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总发送流量,入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和得到总公平带宽,入口节点计算总发送流量与总公平带宽之商得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与第一路径的链路的发送流量之商得到第一比值,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入口节点计算第一比值与第一路径的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与第一路径的链路的链路利用率之商得到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的发送流量或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第三时间戳为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路径的接收流量为第二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中间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上接收测量报文,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路径的第一链路的信息,中间节点获取第二链路的信息,第二链路为在第一路径上与中间节点的出端口连接的链路,在中间节点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中间节点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链路利用率用于指示链路的流量占用情况,在中间节点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小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中间节点将第二链路的信息填入测量报文中,中间节点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
在第二方面中,在网络中中间节点可以与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相互配合,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发送流量和第一链路的带宽,第二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发送流量和第二链路的带宽,或者,第一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第二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中间节点向出口节点发送第二测量报文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中间节点删除第一测量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测量报文还包括第一路径的路径标识、时间戳或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中的至少一个,时间戳为第一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第二测量报文还包括第一路径的路径标识、时间戳或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出口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出口节点向入口节点发送应答报文。
在第三方面中,在网络中出口节点可以与入口节点和中间节点相互配合,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包括每个路径的链路的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带宽,或者,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包括每个路径的链路的链路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包括:出口节点计算根据第一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包括:出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总发送流量,出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和得到总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计算总发送流量与总公平带宽之商得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包括:出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与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包括:出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差得到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的发送流量或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第三时间戳为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路径的接收流量为第二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网络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可选的,该网络设备可以是路由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代码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入口节点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中间节点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出口节点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口节点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节点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口节点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入口节点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间节点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出口节点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中的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中,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可以为路由器等具有路由转发功能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入口节点、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来介绍本申请的实现方式。
请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示意图。图2所示的网络中包括入口节点A、中间节点B1、中间节点B2和出口节点C,在入口节点A和出口节点C之间具有两条路径,这两条路径分别是路径1和路径2。示例的,路径1为节点A->节点B1->节点C,路径2为节点A->节点B2->节点C。路径1经过链路X1和链路X2,链路X1为节点A的出端口a1与节点B1之间的链路,链路X2为节点B1的出端口b1与节点C之间的链路。路径2经过链路Y1和链路Y2,链路Y1为节点A的出端口a2与节点B2之间的链路,链路Y2为节点B2的出端口b2与节点C之间的链路。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链路X1的带宽B11=链路X2的带宽B12=1000MB,链路X1的发送流量U11=600MB,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800MB,入口节点A统计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300MB,出口节点C统计路径1的接收流量R1=300MB。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链路Y1的带宽B21=链路Y2的带宽B22=2000MB,链路Y1的发送流量U21=1400MB,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1500MB,入口节点A统计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900MB,出口节点C统计路径2的接收流量R2=900MB。
示例的,链路X1的发送流量U11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的出端口a1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入口节点B1的出端口b1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Y1的发送流量U21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的出端口a2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入口节点B2的出端口b2的累计发送流量。其中,第一时间段为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段。例如,预先可以将第一时间段设定为10μs、20μs或30μs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设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间长度。
示例的,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是在第二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1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是在第二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2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1的接收流量R1是在第三时间段内出口节点C在路径1上的累计接收流量,路径2的接收流量R2是在第三时间段内出口节点C在路径2上的累计接收流量。
其中,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均为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段。例如,可以将第一时间段设定为10μs、20μs或30μs等。又如,可以将第二时间段设定为10ms、20ms或30ms等。再如,可以将第三时间段设定为10ms、20ms或30ms等。
其中,第一时间段为第二时间段内的一段时间,而且,第三时间段晚于第二时间段。例如,假设第一时间段为0-10μs,第二时间段为0-3ms,第三时间段为3ms-6ms。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设定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间长度。
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图3所示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包括:
S101、入口节点A的出端口a1在路径1上向出口节点C发送测量报文G1,入口节点A的出端口a2在路径2上向出口节点C发送测量报文G2。
示例的,测量报文G1包括链路X1的发送流量U11(600MB)、链路X1的带宽B11(1000MB)和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300MB)。测量报文G2包括链路Y1的发送流量U21(1400MB)、链路Y1的带宽B21(2000MB)和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900MB)。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入口节点A可以将第二时间段内(0-3ms内)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300MB)放入测量报文G1中,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300MB)为路径1在3ms的累计发送流量与在0ms的累计发送流量之差。
当然,测量报文G1还可以包括路径1的路径标识和时间戳t1,时间戳t1为测量报文G1的发送时间,第二时间段为0-3ms,那么时间戳t1为3ms。如果测量报文G1中包含时间戳t1,那么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300MB)为路径1在3ms的累计发送流量。由于入口节点A在第0ms时且在路径1上发送了上一个测量报文G3,出口节点C便可以提取测量报文G3中第0ms时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3(0MB)和测量报文G1中第3ms时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300MB),然后,出口节点C计算路径1在3ms的累计发送流量S1(300MB)与在0ms的累计发送流量S3(0MB)之差,得到第二时间段内(0-3ms内)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300MB)。
同理,测量报文G2也可以包括路径2的路径标识和时间戳t2,时间戳t2为测量报文G2的发送时间,第二时间段为0-3ms,那么时间戳t2为3ms。
在S101中,入口节点A在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C发送测量报文的目的在于:将每个路径上的链路利用率最大的链路的信息放入测量报文中,以便于出口节点C可以掌握每个路径上瓶颈链路的信息,并基于每个路径上瓶颈链路的信息重新为每个路径分配更加链路的发送流量。其中,瓶颈链路为一个路径上链路利用率最大的链路。
S102、中间节点B1在路径1上接收入口节点A的出端口a1发送的测量报文G1,计算链路X1的链路利用率H11(60%)和链路X2的链路利用率H12(80%),确定链路X2的链路利用率H12(80%)大于链路X1的链路利用率H11(60%),将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800MB)和链路X2的带宽B12(1000MB)填入至测量报文G1中,中间节点B1的出端口b1在路径1上向出口节点C发送测量报文G1。
示例的,链路X1的链路利用率H11=链路X1的发送流量U11(600MB)÷链路X1的带宽B11(1000MB)=60%,链路X2的链路利用率H12=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800MB)÷链路X2的带宽B12(1000MB)=80%。
其中,链路的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链路的链路利用率用于指示链路的流量占用情况。链路的链路利用率越高,说明该链路的流量占用越多;链路的链路利用率越低,说明该链路的流量占用越少。路径1上只有链路X1和链路X2,链路X2的链路利用率H12高于链路X1的链路利用率H11,说明链路X2为路径1中链路利用率最高的链路,链路X2为路径1中的瓶颈链路。
S103、中间节点B2在路径2上接收入口节点A的出端口a2发送的测量报文G2,计算链路Y1的链路利用率H21(70%)和链路Y2的链路利用率H22(75%),确定链路Y2的链路利用率H22(75%)大于链路Y1的链路利用率H21(70%),将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1500MB)和链路Y2的带宽B22(2000MB)填入至测量报文G2中,中间节点B1的出端口b2在路径2上向出口节点C发送测量报文G2。
示例的,链路Y1的链路利用率H21=链路Y1的发送流量U21(1400MB)÷链路Y1的带宽B21(2000MB)=70%,链路Y2的链路利用率H22=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1500MB)÷链路Y2的带宽B22(2000MB)=75%。
示例的,路径2上只有链路Y1和链路Y2,链路Y2的链路利用率H22高于链路Y1的链路利用率H21,说明链路Y2为路径2中链路利用率最高的链路,链路Y2为路径2中的瓶颈链路。
在S102和S103中,由于入口节点A在路径1和路径2上同时向出口节点C发送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如果链路X1的延时和链路Y1的延时相同,那么S102和S103是同时发生的,S102和S103不存在先后顺序。
S104、出口节点C根据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中的链路的信息,分别计算路径1的公平带宽D1和路径2的公平带宽D2。
示例的,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1的接收流量R1÷路径1的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路径1的链路X2的链路带宽B12=(300MB÷800MB)×1000MB=375MB,路径2的公平带宽D2=(路径2的接收流量R2÷路径2的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路径2的链路Y2的链路带宽B22=(900MB÷1500MB)×2000MB=1200MB。
示例的,路径1的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为800MB,路径1的链路X2的链路带宽B12为1000MB,路径1的接收流量R1为300MB,说明路径1占用链路X2的流量为300MB,其他路径占用链路X2的流量为500MB。为了将链路X2的带宽链路的分配给路径1,需要计算路径1的接收流量R1与路径1的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的比值,该比值用于指示路径1的接收流量占据了链路X2的发送流量的百分比,该比值=300MB÷800MB=37.5%。在出口节点C得知路径1的接收流量占据了链路X2的发送流量的百分比为37.5%以后,出口节点C计算该比值与链路X2的链路带宽B12之积可以得到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1的公平带宽D1用于指示链路X2为路径1分配的最大带宽,即链路X2为路径1分配的最大带宽为375MB,链路X2为其他路径分配的最大带宽的总和为625MB。
同理,路径2的公平带宽D2用于指示链路Y2为路径2分配的最大带宽,即链路Y2为路径2分配的最大带宽为1200MB,链路X2为其他路径分配的最大带宽的总和为800MB。
S105、出口节点C计算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
示例的,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所有路径的发送流量÷所有路径的公平带宽=(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2的公平带宽D2)=(300MB+900MB)÷(375MB+1200MB)=76%。
其中,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为所有路径的发送流量与所有路径的公平带宽之间的比值,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用于指示路径的发送流量与路径的公平带宽之间的比例。
S106、出口节点C分别计算路径1的分配流量K1和路径2的分配流量K2。
示例的,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路径1的公平带宽D1=76%×375MB=285MB。路径2的分配流量K2=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路径2的公平带宽D2=76%×1200MB=912MB。
其中,路径1的分配流量K1用于指示路径1链路的发送流量,路径2的分配流量K2用于指示路径2链路的发送流量。
S107、出口节点C分别计算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和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
示例的,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285MB-300MB=-15MB。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路径2的分配流量K2-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912MB-900MB=12MB。
示例的,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用于指示路径1需要调整的流量,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用于指示路径2需要调整的流量。
S108、出口节点C向入口节点A发送应答报文Y。
示例的,应答报文Y包括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和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
另外,应答报文还可以包括路径1的路径标识、路径2的路径标识、时间戳t1、时间戳t2、时间戳t3、时间戳t4、时间戳t5、路径1的接收流量R1、路径2的接收流量R2、链路X2的链路利用率H12(80%)、链路Y2的链路利用率H22(75%)、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800MB)、链路X2的带宽B12(1000MB)、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1500MB)或链路Y2的带宽B22(2000MB)中的至少一个,时间戳t3为测量报文G1的接收时间,时间戳t4为测量报文G2的接收时间,时间戳t5为应答报文Y的发送时间,路径1的接收流量R1为在第三时间段内(3-6ms)路径1的累计接收流量,路径2的接收流量R2为在第三时间段内(3-6ms)路径2的累计接收流量。
当然,路径1的接收流量R1也可以为时间戳t3对应的路径1的累计接收流量。如果测量报文G1中包含时间戳t3,那么路径1的接收流量R1为路径1在时间戳t3时的累计发送流量。入口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相邻的两个应答报文内的第3ms的路径1的接收流量和第6ms的路径1的接收流量,计算在第三时间段内(3-6ms)路径1的累计接收流量。
S109、入口节点A接收出口节点C发送的应答报文Y,并根据应答报文Y确定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和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
示例的,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15MB+300MB=285MB,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12MB+900MB=912MB。
在S109中,由于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15MB,说明路径1实际发送的流量有点多,可以减少15MB的流量。由于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12MB,说明路径2实际发送的流量有点少,可以增加12MB的流量。
示例的,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是预计在第四时间段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1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是预计在第四时间段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2上的累计发送流量。
其中,第四时间段晚于第三时间段。例如,假设第一时间段为0-10μs,第二时间段为0-3ms,第三时间段为3ms-6ms,第四时间段为6ms-9ms。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入口节点A、中间节点B1、中间节点B2和出口节点C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入口节点A掌握网络中瓶颈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A便可以为路径1和路径2分配待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S104至S109中,出口节点C计算出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2的公平带宽D2、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2的分配流量K2、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和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然后,出口节点C将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和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放入应答报文Y中,并将应答报文Y发送至入口节点A中。
S104至S109提供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现方式,下面简单的介绍几种具体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在出口节点C接收到中间节点B1和中间节点B2发送的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以后,出口节点C将路径1的接收流量R1、路径1的链路X2的发送流量U12、路径1的链路X2的链路带宽B12、路径2的接收流量R2、路径2的链路Y2的发送流量U22和路径2的链路Y2的链路带宽B22放入应答报文Y中,并将应答报文Y发送至入口节点A中。在入口节点A接收到应答报文Y以后,入口节点A基于应答报文Y中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和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
第二种方式,在出口节点C接收到中间节点B1和中间节点B2发送的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以后,出口节点C根据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中的链路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公平带宽D1和路径2的公平带宽D2,出口节点C将路径1的公平带宽D1和路径2的公平带宽D2放入应答报文Y中,并将应答报文Y发送至入口节点A中。在入口节点A接收到应答报文Y以后,入口节点A基于应答报文Y中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和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
第三种方式,在出口节点C接收到中间节点B1和中间节点B2发送的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以后,出口节点C根据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中的链路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公平带宽D1和路径2的公平带宽D2,出口节点C计算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出口节点C将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2的公平带宽D2和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放入应答报文Y中,并将应答报文Y发送至入口节点A中。在入口节点A接收到应答报文Y以后,入口节点A基于应答报文Y中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和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
第四种方式,在出口节点C接收到中间节点B1和中间节点B2发送的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以后,出口节点C根据测量报文G1和测量报文G2中的链路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公平带宽D1和路径2的公平带宽D2,出口节点C计算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出口节点C计算路径1的分配流量K1和路径2的分配流量K2,出口节点C将路径1的分配流量K1和路径2的分配流量K2放入应答报文Y中,并将应答报文Y发送至入口节点A中。在入口节点A接收到应答报文Y以后,入口节点A基于应答报文Y中的信息计算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和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和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当然,测量报文也可以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和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如果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和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那么路径的公平带宽D=路径的接收流量R÷链路的链路利用率,这种方式的计算结果与S104的计算结果相同,其他参数的计算方式不变。例如,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1的接收流量R1÷链路X2的链路利用率H12=300MB÷80%=375MB。
请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示意图。图4所示的网络中包括入口节点A、中间节点B1、中间节点B2、中间节点B3、中间节点C1、中间节点C2和出口节点D。在入口节点A和出口节点D之间具有三条路径,这三条路径分别是路径1、路径2和路径3。示例的,路径1为节点A->节点B1->节点C1->节点D,路径2为节点A->节点B2->节点C1->节点D,路径3为节点A->节点B3->节点C2->节点D。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路径1的瓶颈链路为链路C1-D,路径2的瓶颈链路为链路C1-D,路径3的瓶颈链路为链路C2-D,链路C1-D的带宽B1=链路C2-D的带宽B2=2000MB,链路C1-D的发送流量U1=2000MB,链路C2-D的发送流量U2=1000MB,路径1的发送流量S1=路径2的发送流量S2=路径3的发送流量S3=路径1的接收流量R1=路径2的接收流量R2=路径3的接收流量R3=1000M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A在路径1、路径2和路径3上分别向出口节点D发送测量报文G1、测量报文G2和测量报文G3。关于中间节点B1、中间节点B2、中间节点B3、中间节点C1和中间节点C2的执行过程请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102和S103,在此不做赘述。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出口节点D接收到测量报文G1、测量报文G2和测量报文G3以后,出口节点D计算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2的公平带宽D2和路径3的公平带宽D3。
示例的,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1的接收流量R1÷路径1的链路C1-D的发送流量U1)×路径1的链路C1-D的链路带宽B1=(1000MB÷2000MB)×2000MB=1000MB。
示例的,路径2的公平带宽D2=(路径2的接收流量R2÷路径2的链路C1-D的发送流量U1)×路径2的链路C1-D的链路带宽B1=(1000MB÷2000MB)×2000MB=1000MB。
示例的,路径3的公平带宽D3=(路径3的接收流量R3÷路径3的链路C2-D的发送流量U2)×路径3的链路C2-D的链路带宽B2=(1000MB÷1000MB)×2000MB=2000M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出口节点D计算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2的公平带宽D2和路径3的公平带宽D3以后,出口节点D计算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
示例的,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所有路径的发送流量÷所有路径的公平带宽=(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路径3的初始发送流量S3)÷(路径1的公平带宽D1+路径2的公平带宽D2+路径3的公平带宽D3)=(1000MB+1000MB+1000MB)÷(1000MB+1000MB+2000MB)=75%。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出口节点D计算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以后,出口节点C分别计算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2的分配流量K2和路径3的分配流量K3。
示例的,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路径1的公平带宽D1=75%×1000MB=750MB。
示例的,路径2的分配流量K2=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路径2的公平带宽D2=75%×1000MB=750MB。
示例的,路径3的分配流量K3=路径的最优利用率H×路径3的公平带宽D3=75%×2000MB=1500M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出口节点C分别计算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2的分配流量K2和路径3的分配流量K3以后,出口节点C分别计算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和路径3的流量调整量L3。
示例的,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1的分配流量K1-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750MB-1000MB=-250MB。
示例的,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路径2的分配流量K2-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750MB-1000MB=-250MB。
示例的,路径3的流量调整量L3=路径3的分配流量K3-路径3的初始发送流量S3=1500MB-1000MB=500M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出口节点C分别计算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和路径3的流量调整量L3以后,出口节点C向入口节点A发送应答报文Y。
示例的,应答报文Y包括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和路径3的流量调整量L3。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入口节点接收到出口节点C发送的应答报文Y,并根据应答报文Y确定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和路径3的待发送流量Z3。
示例的,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路径1的流量调整量L1+路径1的初始发送流量S1=-250MB+1000MB=750MB。
示例的,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路径2的流量调整量L2+路径2的初始发送流量S2=-250MB+1000MB=750MB。
示例的,路径3的待发送流量Z3=路径3的流量调整量L3+路径3的初始发送流量S3=500MB+1000MB=1500MB。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链路C1-D的发送流量U1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C1-D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C2-D的发送流量U2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C2-D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1的发送流量S1为在第二时间段内出口节点A在路径1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2的发送流量S2为在第二时间段内出口节点A在路径2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3的发送流量S3为在第二时间段内出口节点A在路径3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1的接收流量R1为在第三时间段内出口节点D在路径1上的累计接收流量,路径2的接收流量R2为在第三时间段内出口节点D在路径2上的累计接收流量,路径3的接收流量R3为在第三时间段内出口节点D在路径3上的累计接收流量。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路径1的待发送流量Z1为预计在第四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1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2的待发送流量Z2为预计在第四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2上的累计发送流量,路径3的待发送流量Z3为预计在第四时间段内入口节点A在路径3上的累计发送流量。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时间段为0-10μs,第二时间段为0-3ms,第三时间段为3ms-6ms,第四时间段为6ms-9ms。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C1-D的链路利用率H1=链路C1-D的发送流量U1÷链路C1-D的带宽B1=2000MB÷2000MB=100%,链路C2-D的链路利用率H2=链路C2-D的发送流量U2÷链路C2-D的带宽B2=1000MB÷2000MB=50%,其中,链路C1-D处于超载状态,链路C2-D处于轻载状态。在第四时间段内,链路C1-D的链路利用率H1=链路C1-D的发送流量U1÷链路C1-D的带宽B1=1500MB÷2000MB=75%,链路C2-D的链路利用率H2=链路C2-D的发送流量U2÷链路C2-D的带宽B2=1500MB÷2000MB=75%,其中,链路C1-D和链路C2-D的链路利用率非常均衡,通过图4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得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请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入口节点中。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
S201、入口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
其中,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例如,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其中,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
又如,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S201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关于S101的说明。
S202、入口节点接收出口节点发送的应答报文。
其中,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S203、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关于S202和S20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关于S109的说明。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网络中入口节点可以与中间节点和出口节点相互配合,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用于指示每个路径需要调整的流量。其中,图5所示的S203还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用于指示每个路径链路的发送流量。其中,图5所示的S203还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用于指示分配给每个路径的带宽,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发送流量与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间的比例。其中,图5所示的S203还可以包括: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其中,图5所示的S203还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链路为路径上的链路利用率最大的链路,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其中,图5所示的S203还可以包括: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入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的发送流量或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第三时间戳为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路径的接收流量为第二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根据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第一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其中,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根据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差得到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与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总发送流量,入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和得到总公平带宽,入口节点计算总发送流量与总公平带宽之商得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根据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和第一路径的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与第一路径的链路的发送流量之商得到第一比值,入口节点计算第一比值与第一路径的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节点根据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和第一路径的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还可以包括:入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与第一路径的链路的链路利用率之商得到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
请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中间节点中。图6所示的方法包括:
S301、中间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上接收测量报文。
其中,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路径的第一链路的信息。
例如,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其中,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
又如,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S302、中间节点获取第二链路的信息。
其中,第二链路为在第一路径上与中间节点的出端口连接的链路。
S303、中间节点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如果是,执行S304;否则,执行S305。
S304、在中间节点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中间节点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链路利用率用于指示链路的流量占用情况。
S305、在中间节点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小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中间节点将第二链路的信息填入测量报文中,中间节点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
关于S301和S305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关于S102和S103的说明。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网络中中间节点可以与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相互配合,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链路的发送流量和第一链路的带宽,第二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发送流量和第二链路的带宽。当然,第一链路的信息也可以包括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其中,第二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S305以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中间节点删除第一测量报文。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测量报文还可以包括第一路径的路径标识、时间戳或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中的至少一个,时间戳为第一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第二测量报文还可以包括第一路径的路径标识、时间戳或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中的至少一个。
请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出口节点中。图7所示的方法包括:
S401、出口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
其中,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例如,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其中,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
又如,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S402、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
其中,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S403、出口节点向入口节点发送应答报文。
其中,应答报文包括至少一个质量信息。例如,应答报文可以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那么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为每个路径的质量信息。又如,应答报文可以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那么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为每个路径的质量信息。又如,应答报文可以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那么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为每个路径的质量信息。又如,应答报文可以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那么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为每个路径的质量信息。
关于S401和S40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关于S104至S108的说明。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网络中出口节点可以与入口节点和中间节点相互配合,以使入口节点掌握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情况,入口节点便可以为每个路径分配发送流量,从而保证网络中链路的负载更加均衡。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图7中的S402可以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图7中的S402可以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图7中的S402可以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图7中的S402可以包括: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入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的发送流量或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第三时间戳为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路径的接收流量为第二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出口节点根据第一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可以包括:出口节点计算根据第一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其中,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可以包括:出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总发送流量,出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和得到总公平带宽,出口节点计算总发送流量与总公平带宽之商得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出口节点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可以包括:出口节点计算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与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其中,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出口节点根据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可以包括:出口节点计算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差得到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其中,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请参见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口节点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入口节点包括以下模块:
发送模块11,用于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
其中,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接收模块12,接收出口节点发送的应答报文。
其中,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关于发送模块11、接收模块12和确定模块13的具体详细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S101和S109的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用于指示每个路径需要调整的流量。其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用于指示每个路径链路的发送流量。其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用于指示分配给每个路径的带宽,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发送流量与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间的比例。其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其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链路为路径上的链路利用率最大的链路,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其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和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根据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计算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第一路径的待发送流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计算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差得到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计算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与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计算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总发送流量,计算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和得到总公平带宽,计算总发送流量与总公平带宽之商得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计算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与第一路径的链路的发送流量之商得到第一比值,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计算第一比值与第一路径的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13,具体用于计算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与第一路径的链路的链路利用率之商得到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其中,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的发送流量或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第三时间戳为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路径的接收流量为第二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
请参见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节点的示意图。图9所示的中间节点包括以下模块:
接收模块21,用于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上接收测量报文,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第一路径的第一链路的信息。
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第二链路的信息,第二链路为在第一路径上与中间节点的出端口连接的链路。
确定模块23,用于在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调用发送模块24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链路利用率用于指示链路的流量占用情况。在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小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将第二链路的信息填入测量报文中,调用发送模块24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
发送模块24,用于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
关于接收模块21、获取模块22、确定模块23和发送模块24的具体详细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S102和S103的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发送流量和第一链路的带宽,第二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发送流量和第二链路的带宽。或者,第一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第二链路的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23,还用于删除第一测量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其中,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请参见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口节点的示意图。图10所示的出口节点包括以下模块:
接收模块31,用于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其中,至少两个路径为入口节点与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生成模块32,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其中,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发送模块33,用于向入口节点发送应答报文。
关于接收模块31、生成模块32和发送模块33的具体详细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S104至S108的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获取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根据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根据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生成应答报文,应答报文包括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计算根据第一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第一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计算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和得到总发送流量,计算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之和得到总公平带宽,计算总发送流量与总公平带宽之商得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计算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与第一路径的公平带宽之积得到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计算第一路径的分配流量与第一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之差得到第一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第一路径为至少两个路径的每个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其中,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链路的带宽为在第一时间段内链路的带宽。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第一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利用率为链路的发送流量与链路的带宽的比值。而且,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链路的链路利用率、链路的发送流量或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戳为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第三时间戳为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路径的接收流量为第二时间戳对应的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
请参见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入口节点的示意图。图11所示的入口节点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总线43和输入/输出接口44。
其中,终端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44可以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以及接收出口节点发送的应答报文。总线43可以将输入/输出接口44接收的应答报文传输至存储器42中。处理器41可以在存储器42中获取应答报文,并且根据应答报文中的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图11所示的入口节点等同于图2至图10中提到的入口节点,关于图11中的入口节点可以参见图2至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对于入口节点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间节点的示意图。图12所示的中间节点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总线53和输入/输出接口54。
其中,中间节点的输入/输出接口54可以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第一路径上接收测量报文,以及获取第二链路的信息。总线53可以将输入/输出接口54接收的测量报文和第二链路的信息传输至存储器52中。处理器51可以在存储器52中获取测量报文中的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并且在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调用输入/输出接口54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在根据第一链路的信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确定第一链路的链路利用率小于第二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时,将第二链路的信息填入测量报文中,调用输入/输出接口54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图12所示的中间节点等同于图2至图10中提到的中间节点,关于图12中的中间节点可以参见图2至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对于中间节点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出口节点的示意图。图13所示的出口节点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总线63和输入/输出接口64。
其中,出口节点的输入/输出接口64可以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以及向入口节点发送应答报文。总线63可以将输入/输出接口64接收的测量报文传输至存储器62中。处理器61可以在存储器62中获取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并且根据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图13所示的出口节点等同于图2至图10中提到的出口节点,关于图13中的出口节点可以参见图2至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对于出口节点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图14所示的网络系统包括入口节点100、中间节点200和出口节点300。
其中,图14所示的入口节点1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8所示的入口节点和图11所示的入口节点,图14所示的中间节点2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9所示的中间节点和图12所示的中间节点,图14所示的出口节点3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0所示的出口节点和图13所示的出口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实施例中涉及软件实现的功能时,相关软件或软件中的模块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入口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所述至少两个路径为所述入口节点与所述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所述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所述入口节点接收所述出口节点发送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所述入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需要调整的流量;
所述入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
所述入口节点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
所述入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链路的发送流量;
所述入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包括:
所述入口节点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
所述入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所述入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所述链路的带宽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带宽;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利用率为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与所述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和所述链路的带宽,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所述第一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所述路径标识或所述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所述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或所述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戳为所述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所述第二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所述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
6.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出口节点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所述至少两个路径为所述入口节点与所述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所述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所述出口节点向所述入口节点发送应答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所述链路的带宽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带宽;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利用率为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与所述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和所述链路的带宽,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所述第一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所述路径标识或所述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包括: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所述出口节点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所述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包括: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
所述出口节点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所述出口节点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所述出口节点生成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所述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或所述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戳为所述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所述第二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所述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
11.一种入口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节点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向出口节点发送测量报文,所述至少两个路径为所述入口节点与所述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所述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出口节点发送的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口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需要调整的流量;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口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链路的发送流量;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待发送流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入口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所述链路的带宽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带宽;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利用率为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与所述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和所述链路的带宽,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所述第一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所述路径标识或所述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入口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所述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或所述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戳为所述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所述第二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所述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
16.一种出口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至少两个路径中的每个路径上接收入口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所述至少两个路径为所述入口节点与所述出口节点之间的路径,所述每个路径上的测量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路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生成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用于指示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入口节点发送应答报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出口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发送流量和链路的带宽,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累计发送流量,所述链路的带宽为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链路的带宽;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利用率为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与所述链路的带宽的比值;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和所述链路的带宽,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路径标识或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在第二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为所述第一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发送流量;或者,
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测量报文还包括所述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所述路径标识或所述第一时间戳中的至少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出口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生成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出口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链路的信息和所述每个路径的接收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获取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最优利用率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公平带宽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根据所述每个路径的初始发送流量和所述每个路径的分配流量确定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生成应答报文,所述应答报文包括所述每个路径的流量调整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出口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答报文还包括路径标识、所述第一时间戳、第二时间戳、第三时间戳、路径的接收流量、所述链路的链路利用率、所述链路的发送流量或所述链路的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时间戳为所述测量报文的接收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戳为所述应答报文的发送时间,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在第三时间段内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或者,所述路径的接收流量为所述第二时间戳对应的所述路径的累计接收流量,所述第三时间段晚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
CN201910922263.0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Active CN112583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2263.0A CN112583729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PCT/CN2020/116515 WO2021057659A1 (zh) 2019-09-27 2020-09-21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EP20868753.3A EP4030706A4 (en) 2019-09-27 2020-09-21 TRAFFIC ALLOCATION METHOD FOR A PATH, NETWORK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US17/704,175 US20220217089A1 (en) 2019-09-27 2022-03-25 Path traffic allo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2263.0A CN112583729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729A true CN112583729A (zh) 2021-03-30
CN112583729B CN112583729B (zh) 2023-11-28

Family

ID=7510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2263.0A Active CN112583729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7089A1 (zh)
EP (1) EP4030706A4 (zh)
CN (1) CN112583729B (zh)
WO (1) WO20210576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666A (zh) * 2021-11-15 2022-01-1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6674B2 (en) 2021-03-31 2024-02-27 Versa Networks, Inc. Data packet traffic conditioning through a lossy data path with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11683126B2 (en) 2021-03-31 2023-06-20 Versa Networks, Inc. Data packet traffic conditioning through multiple lossy data paths with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11546239B2 (en) * 2021-03-31 2023-01-03 Versa Networks, Inc. Data packet traffic conditioning with packet striping through lossy data paths
US20230362090A1 (en) * 2022-05-06 2023-11-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Packet validity time enhancement for quality of service flow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0435A (zh) * 2013-08-14 2014-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流量调整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06817299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的表项生成方法和装置以及报文转发方法
CN107204933A (zh) * 2016-03-16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流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9600322A (zh) * 2019-01-11 2019-04-0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骨干通信网的流量负载均衡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061A (zh) * 2008-06-26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确定方法、路径确定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1938484B (zh) * 2010-09-09 2013-05-15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092628B (zh) * 2014-07-23 2017-12-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分配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4967571B (zh) * 2015-06-08 2018-08-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02B (zh) * 2016-01-26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107730B (zh) * 2017-12-17 2020-12-01 北京世纪隆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裂解炉多变量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0435A (zh) * 2013-08-14 2014-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流量调整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WO2015021615A1 (zh) * 2013-08-14 2015-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流量调整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06817299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的表项生成方法和装置以及报文转发方法
CN107204933A (zh) * 2016-03-16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流量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9600322A (zh) * 2019-01-11 2019-04-0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骨干通信网的流量负载均衡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NGYANG ZHANG ET AL.: "An Optimized BBR for Multipath Real Time Video Streaming"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666A (zh) * 2021-11-15 2022-01-1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949666B (zh) * 2021-11-15 2024-03-19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17089A1 (en) 2022-07-07
EP4030706A4 (en) 2022-11-02
CN112583729B (zh) 2023-11-28
WO2021057659A1 (zh) 2021-04-01
EP4030706A1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729B (zh)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US1012904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flow scheduling
JP4853821B2 (ja) 局側装置における帯域割当装置、帯域割当方法および帯域割当プログラム
CN101179321B (zh)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实现无线资源管理的方法
US75903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an optical light-trail
CN107787458A (zh) 无线回程中的服务质量
US7653396B2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uplink and/or downlink capacities based on available capacity
CN111181873B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09110429A1 (ja) 動的帯域割当方法及び動的帯域割当装置
CN110300431A (zh) 一种数据流量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CN101778114A (zh)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流媒体业务多路并行传输方法
CN109392013A (zh) 一种服务质量QoS的调整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0109952A1 (ja) 資源割り当て要求装置、資源割り当て装置、資源割り当て要求方法および資源割り当て方法
CN112005528B (zh) 一种数据交换方法、数据交换节点及数据中心网络
US2011004727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US20020141417A1 (en)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side device thereof and identifier assigning method
CN116318554A (zh) 网络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298650B1 (ko) Wave 서비스 메시지 전송을 위한 서비스 채널 할당 방법
CN103731886A (zh) 一种带宽分配系统、方法和装置
Kong et al. A novel scheduling scheme to share dropping ratio while guaranteeing a delay bound in a multicode-CDMA network
KR100714376B1 (ko) 시간 슬롯 분류 메커니즘을 포함하는 와이어레스 네트워크
CN114884902B (zh)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243351B (zh) 光网络承载分组网络带宽公平分配方法和系统
KR20030027968A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무선자원분배를 위한 스케줄링방법
Choi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bandwidth guarante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WDM loca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