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487B -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487B
CN112583487B CN201910926862.XA CN201910926862A CN112583487B CN 112583487 B CN112583487 B CN 112583487B CN 201910926862 A CN201910926862 A CN 201910926862A CN 112583487 B CN112583487 B CN 112583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band
mode
unit
radio
re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68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487A (zh
Inventor
魏晓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68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8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between a central unit and a single remote unit by means of an optical fib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所述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其中,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所述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所述光口相连接。本发明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高了ENB相关产品的竞争力,降低了移动运营商对室内分布系统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用户量的疯狂增长,运营商对LTE系统的容量和组网场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室内覆盖时灵活组网和大容量覆盖的需求,室内分布式系统大批量应用了微型射频拉远单元这种产品型态,例如,Pico-RRU(Pico Radio Remote Unit,微射频单元)这种常见的产品,此种产品型态同时需要一种射频拉远交换单元RHUB(RRU HUB,处理上下行数据的汇聚和分发)提供上行数据汇聚和下行数据分发的功能,RHUB采用以太协议的网线连接方式给PICO(微微蜂窝)提供数据传输和POE(Power Over Ethernet,基于局域网的供电系统)供电,BBU(Building Base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和RHUB之间采用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光纤连接并提供数据传输。目前现网中热点覆盖场景比如大型体育场馆和办公楼宇等会经常性的通过扩容、单模改双模等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容量和覆盖的需求,但由于微射频拉远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之间传统的配置连接方式支持扩容的载波和通道数的能力较低,也就影响了室内分布系统对于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升。
针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中大容量和分层覆盖的需求,最典型的解决方案是载波扩容或者单模改造双模等场景,但不论是载波扩容还是单模改造双模最常见的实现是通过基带处理单元模块板间调度的方案解决。例如,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系统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PICO室内分布系统为例,PICO室分系统由BBU+RHUB+PICO组成,每个PICO上有一个电口,该电口通过网线连接RHUB上的一个电口,每个RHUB上有8个电口,所以单个RHUB最多可直连8个Pico-RRU。同时RHUB上有多个光口,用于与BBU上基带板间的IR接口和RHUB之间的级联,支持的链型和星型连接方式。
其中,PICO主要负责基站上下行信号的中频处理以及天线接口,RHUB为室分系统新增设备,主要负责RHUB与BBU间的Ir(Infrared Radication,红外线通信方式)光口和到Pico-RRU间的电口之间的数据分发和汇聚功能以及RHUB之间的Ir光口到Ir光口的级联功能,并且通过Ir光口从BBU获取系统时钟和系统同步功能等。基带板和RHUB之间的单根Ir光纤目前支持到的数据交互能力是9830.4Mbps相当于最大可传输16个通道1/2压缩的20M时域数据,如图1中采用负荷分担模式下两根光纤也就能传输32个通道1/2压缩的20M时域数据。
如图1所示,4槽位基带板作为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制式的接口板一共支持了16个PICO共计32个通道的20M载波数据,当现网由FDD单模改造TDD(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FDD双模时,在双模场景下,TDD和FDD分别由独立基带板处理,其在6槽位增加了一块TDD基带板,TDD数据需通过FDD基带板经背板调度传递给TDD基带板进行调制解调处理,目前支持到的基带板间数据交互速率是9830.4Mbps,相当于最大可传输16个通道1/2压缩的20M载波数据。
上述微射频拉远射频单元和基带板之间的连接配置方式,在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的场景下进行扩容的系统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大于16通道20M带宽的扩容需求,大大的降低了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产品的竞争力。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移动业务用户量和广覆盖的迫切需求,移动运营商不得不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设备等室内分布系统的运营成本,造成资源的过渡开销和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接系统、跨接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射频拉远射频单元和基带板之间的连接配置方式,需要移动运营商不得不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设备等室内分布系统的运营成本,造成资源的过渡开销和浪费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接系统,所述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所述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其中,
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所述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所述光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跨接系统还包括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还包括多个电口,其中,
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上的一个所述电口通过网线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跨接系统还包括第二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优选地,多个所述基带板和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通过所述红外通信接口形成红外通信链路,将多个所述红外通信链路对应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同步状态中优先级最高的红外通信链路设置为主链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接方法,包括:
针对基带处理单元上的多个基带板,选取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
选定与各所述红外通信接口相连的光口;所述光口为设置于射频拉远交互单元上的光口;
采用多根光纤分别将各所述红外通信接口与各所述光口一一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定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上的一个电口;
采用网线将所述电口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采用光纤将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跨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所述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所述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所述光口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接收到微射频单元下发的上行业务数据时,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
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每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分别发送至与所述制式对应的基带板;
由所述基带板按照接收的所述上行业务子数据进行对应制式小区信号的调制解调处理。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基带板接收到下行业务子数据时,由多个基带板通过光纤分别将下行业务子数据发送至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
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多个所述下行业务子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得到下行业务数据;
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微射频单元。
优选地,所述多模式为双模式。
优选地,所述双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和频分双工模式、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模式和时分长期演进模式、及4G模式和5G模式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通过所述光纤接收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分别发送的相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其中,每个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光口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方案,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高了ENB相关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了移动通信市场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和广覆盖的迫切需求,降低了移动运营商对室内分布系统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系统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模数据传输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跨接系统可以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RHUB和基带处理单元BBU。
RHUB可以包括多个光口,BBU可以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BBU可以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Ir。
每个基带板的一个Ir可以通过光纤与RHUB上的一个光口相连接。在本发明中,多模式可以为双模式,其中,双模式可以为时分双工模式和频分双工模式(即TDD/FDD双模)、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模式和时分长期演进模式(即TDS(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L(Time Division LongTerm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双模)、及4G(The 4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4G网络)模式和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模式(即4G/5G双模)等双模式中的任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中,跨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在RHUB上还设置有多个电口,RHUB上的一个电口可以通过网线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连接。
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可以通过光纤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现中,RHUB可以通过光纤接收多模式的BBU分别发送的相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如系统时钟和系统同步功能等。
以双模式为TDD/FDD双模为例,结合图2对本发明提供的跨接系统进行如下描述。
如图2所示,组网场景包含了星型和链型的组网场景,其中二级级联RHUB总共挂接了8个PICO共计16个通道,单级RHUB挂接了8个PICO共计16个通道;FDD基带板作为接口板,单级RHUB和二级级联RHUB分别通过跨接的一条IR链路传输了16通道1/2压缩的20M数据,共计两条链路最大传输了32通道1/2压缩的20M数据。TDD基带板通过和其跨接的另外两条Ir链路也能够传输32通道1/2压缩的20M数据。由此FDD基带板和TDD基带板通过光链路跨接的方案传输了16个PICO即32通道的1/2压缩的20M数据,相比于上图1中原有的连接方案中最大传输8个PICO即16通道的1/2压缩的20M数据提升了2倍的数据交互和传输能力。
在本发明中,双模PICO软件总体设计支持4路天线通道,其中TDD支持2通道,FDD支持2通道,TDD和FDD支持2T2R。其中RHUB/Pico-RRU支持TDD/FDD双模,但TDD小区和FDD小区在BBU侧是用不同制式的基带板来处理的,所以BBU内最终需要将来自同RHUB上的业务数据按制式拆分到不同的基带板上,这种拆分需要RHUB支持跨板连接,通过不同Ir光口同时连接TDD和FDD基带板,RHUB将来自Pico-RRU的上行业务数据按制式拆分和处理后,分别通过两条Ir链路送到连接对应制式基带板的Ir光口,然后通过基带板进行对应制式小区信号的调制解调,下行则同时从连TDD/FDD基带板的Ir光口接收数据,汇聚后下发给Pico-RRU。室分系统的双模数据流向如下图3。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模数据传输流程的示意图,本发明提出的跨接模式,不同基带板的启动时间,跨接的两条Ir链路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同步状态分别由各自基带板负责维护,优先同步的Ir链路为主链路,最后同步的Ir链路则为辅链路。当主链路失步不可用时判断辅链路是否可用,辅链路可用则辅更新为主,若辅链路不可用直接上报小区退服。跨接模式下,BBU负责维护基带资源、Ir光口和光链路之间的映射表,对于不同制式或者不同基带板的小区建立、删除,其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分配和I/Q数据配置下发给对应的基带板和Ir光链路,主辅链路之间独立处理,不互相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模式,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高了ENB相关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了移动通信市场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和广覆盖的迫切需求,降低了移动运营商对室内分布系统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同时也积极推动4G产品型态向5G产品型态的过渡和快速演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其中,每个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光口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方案,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高了ENB相关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了移动通信市场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和广覆盖的迫切需求,降低了移动运营商对室内分布系统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
实施例二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跨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针对基带处理单元上的多个基带板,选取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单元BBU可以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中,多模式可以为双模式,其中,双模式可以为时分双工模式和频分双工模式(即TDD/FDD双模)、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模式和时分长期演进模式(即TDS/TDL双模)、及4G/5G双模等双模式中的任一种。
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BBU上预先设置有多个基带板,可以理解地,BBU上设置的基带板的数量是与BBU的模式对应的,例如,在BBU为双模式BBU时,基带板的数量即为2;而在BBU为三模式时,基带板的数量即为3。
在每个基带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Ir。
首先,可以在每个基带板上选定一个Ir,该选定的Ir即为与射频拉远交互单元RHUB连接的Ir。
在针对基带处理单元上的多个基带板,选取每个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之后,执行步骤402。
步骤402:选定与各所述红外通信接口相连的光口;所述光口为设置于射频拉远交互单元上的光口。
在RHUB上预先设置有多个光口,在确定设置于RHUB上的多个光口之后,可以从多个光口中选定分别与上述选定的各Ir相连的光口,例如,Ir包括Ir1和Ir2,RHUB设置的光口包括:光口1、光口2、光口3、光口4和光口5,可以选定光口1与Ir1相连,并选定光口2与Ir2相连;或者,选定光口3与Ir1相连,选定光口2与Ir2相连,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针对基带处理单元上的多个基带板,选取每个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之后,可以选定分别与各Ir相连的光口,进而,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采用多根光纤分别将各所述红外通信接口与各所述光口一一连接。
光纤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
在选定红外通信接口和与红外通信接口连接的光口之后,可以采用多根光纤分别将各选定的Ir和各光口一一连接,例如,选定的Ir为Ir1和Ir2,选定的与Ir1相连的光口为光口1,选定的与Ir2相连的光口为光口2,则可以采用一根光纤将Ir1和光口1相连接,并采用另一根光纤将Ir2和光口2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方案,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高了ENB相关产品的竞争力。
在进行了上述BBU和RHUB的连接之后,可以在RHUB下挂接射频拉远单元,具体地,结合下述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选定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上的一个电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RHUB上还预先设置有多个电口,首先可以从多个电口中选定一个电口,以作为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的电口,例如,RHUB上设置的电口包括电口1、电口2和电口3,可以选定电口1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可以选定电口2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也可以选定电口3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在选定RHUB上的一个电口之后,执行步骤S2。
步骤S2:采用网线将所述电口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分成近端机即无线基带控制(RadioServer)和远端机即射频拉远(RRU)两部分,二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其接口是基于开放式IR接口,可以稳定地与主流厂商的设备进行连接。
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是指直接与RHUB连接的RRU。
在得到第一RRU之后,可以采用网线将上述选定的电口与第一RRU相连,实现第一RRU和RHUB的连接。
在采用网线将电口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连接之后,执行步骤S3。
步骤S3:采用光纤将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第二射频拉远单元(即第二RRU)是指与第一RRU相连的RRU。
在采用网线将电口与第一RRU相连之后,可以再采用网线将第一RRU和第二RRU相连,从而实现RRU的级联,从而可以实现多RRU的接入。
在跨接模式下,BBU还可以负责维护基带资源、Ir光口和光链路之间的映射表,对于不同制式或者不同基带板的小区建立、删除,其CA分配和I/Q数据配置下发给对应的基带板和Ir光链路,主辅链路之间独立处理,不互相影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403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M1: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通过所述光纤接收由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分别发送的相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可以通过相应模式的基带板下发相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例如,针对TDD/FDD双模式而言,在基带处理单元设置有TDD模式的基带板和FDD模式的基带板,通过TDD模式的基带板可以向RHUB下发TDD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通过FDD模式的基带板可以向RHUB下发FDD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
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在RHUB和基带处理单元上的各基带板之间均设置有相应的光纤,以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交互。
而在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获取相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可以通过光纤由相应模式的基带板分别向RHUB下发对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升扩容场景下RRU和不同基带板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传输的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方法,通过针对基带处理单元上的多个基带板,选取每个基带板上的一个红外通信接口,并选定与各红外通信接口相连的光口,光口为设置于射频拉远交互单元上的光口,进而,采用多根光纤分别将各红外通信接口与各光口一一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接方案,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提高了ENB相关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了移动通信市场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和广覆盖的迫切需求,降低了移动运营商对室内分布系统人力、物力等运营成本。
实施例三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跨接系统,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每个所述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所述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所述光口相连接,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在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接收到微射频单元下发的上行业务数据时,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是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流程进行的描述。
多模式可以为双模式,其中,双模式可以为时分双工模式和频分双工模式(即TDD/FDD双模)、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模式和时分长期演进模式(即TDS/TDL双模)、及4G/5G双模等双模式中的任一种。
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上行业务数据是指微射频单元PICO-RRU下发的业务数据。
在RHUB接收到PICO下发的上行业务数据时,可以将上行业务数据进行拆分处理,即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
在由RHUB将上行业务数据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之后,执行步骤502。
步骤502: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每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分别发送至与所述制式对应的基带板。
每个基带板均对应于一种数据制式,如多模式为TDD和FDD时,对应的数据制式即为TDD制式和FDD制式。
可以理解地,上述示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在RHUB将上行业务数据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之后,可以将不同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分别发送至制式对应的基带板,例如,承接上述示例,拆分得到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包括TDD制式的子数据和FDD制式的子数据,则可以将TDD制式的子数据发送至TDD基带板,并将FDD制式的子数据发送至FDD基带板。
在由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每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分别发送至与制式对应的基带板之后,执行步骤503。
步骤503:由所述基带板按照接收的所述上行业务子数据进行对应制式小区信号的调制解调处理。
在基带板接收到对应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之后,可以根据上行业务子数据进行对应制式小区信号的调制解调处理。
接下来结合下述优选实施例,对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过程进行如下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P1:在多个基带板接收到下行业务子数据时,由多个基带板通过光纤分别将下行业务子数据发送至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
在基带板接收的下行业务数据均为子数据,而在多个基带板分别接收到对应制式的下行业务子数据之后,可以由多个基带板通过光纤分别将下行业务子数据发送至RHUB,进而,执行步骤P2。
步骤P2: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多个所述下行业务子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得到下行业务数据。
在RHUB接收到多个下行业务子数据之后,可以将多个下行业务子数据进行汇聚处理,以得到一个完整的下行业务数据。进而,执行步骤P2。
步骤P3: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微射频单元。
在RHUB将多个下行业务子数据汇聚成一个下行业务数据之后,可以由RHUB将下行业务数据发送至PICO-RRU。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射频拉远交换单元接收到微射频单元下发的上行业务数据时,由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上行业务数据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由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每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分别发送至与制式对应的基带板,由基带板按照接收的上行业务子数据进行对应制式小区信号的调制解调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双模场景或者扩容场景下基带板间的载波通道数的数据交互能力和处理能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室内分布系统复杂组网场景下扩容、单双模改造、单制式改造多制式等容量和覆盖的能力。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系统包括: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包括多个光口,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为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基带板,所述基带板的数量与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的模式对应,每个所述基带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红外通信接口,每个所述基带板上的一个所述红外通信接口通过光纤与一个所述光口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接收到微射频单元下发的上行业务数据时,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所述上行业务数据拆分成多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
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每个制式的上行业务子数据,分别发送至与所述制式对应的基带板;
由所述基带板按照接收的所述上行业务子数据进行对应制式小区信号的调制解调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系统还包括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还包括多个电口,其中,
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上的一个所述电口通过网线与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系统还包括第二射频拉远单元,
所述第一射频拉远单元通过光纤与所述第二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基带板和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通过所述红外通信接口形成红外通信链路,将多个所述红外通信链路对应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同步状态中优先级最高的红外通信链路设置为主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基带板接收到下行业务子数据时,由多个基带板通过光纤分别将下行业务子数据发送至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
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多个所述下行业务子数据进行汇聚处理,得到下行业务数据;
由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微射频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式为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为时分双工模式和频分双工模式、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模式和时分长期演进模式、及4G模式和5G模式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拉远交换单元通过所述光纤接收多模式的基带处理单元分别发送的相应模式的基带资源数据。
CN201910926862.X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2583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862.XA CN11258348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6862.XA CN11258348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487A CN112583487A (zh) 2021-03-30
CN112583487B true CN112583487B (zh) 2022-05-20

Family

ID=75110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6862.XA Active CN11258348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48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047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3391485A (zh) * 2013-08-20 2013-11-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业务接入的数字全光分布式系统
CN105517073A (zh) * 2015-12-09 2016-04-20 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te组网架构及核心网跨线切换信令与数据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1369A (en) * 1996-07-03 1999-03-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ual mode transceiver
US8681669B2 (en) * 2008-11-05 2014-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ual mode base station
CN102064880A (zh) * 2009-11-13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模块及其功放保护方法
CN102457312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带单元与远端射频单元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分布式基站
CN102547778B (zh) * 2012-01-06 2014-12-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扁平化网络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及扩展装置
CN103369727B (zh) * 2012-03-29 2016-06-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设备、基带处理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
CN207801941U (zh) * 2017-12-26 2018-08-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站及网络系统
CN108200594B (zh) * 2018-01-03 2021-12-24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541082B (zh) * 2018-03-29 2021-10-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分布式基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047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3391485A (zh) * 2013-08-20 2013-11-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业务接入的数字全光分布式系统
CN105517073A (zh) * 2015-12-09 2016-04-20 北京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te组网架构及核心网跨线切换信令与数据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487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28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cocell distributed radio heads providing macrocell capabilities
EP2494810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network access structure
CN112312401B (zh) 一种共享基站、共享基站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308662B (zh)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EP3007481B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network resource configuration
CN103200615A (zh)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77858B (zh) 一种基于sdn的多信道传输的5g网络及传输数据的方法
WO2012045328A1 (en) Network control by transferring traffic between operation layers based on monitored traffic status
JP2020529784A (ja) 端末による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CN115362648A (zh) 用于在宿主间迁移期间更新下游设备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102480610B1 (ko) 주소 송신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매체
CN103457652A (zh)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和天线选择方法
WO2015196722A1 (zh) 一种基带数据交换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3165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CN102238594B (zh) 管理分布式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5532A (zh) 一种光纤分布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983799B (zh)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CN112583487B (zh) 一种应用于跨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WO2012097630A1 (zh) 环网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5085572A1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及近端机
CN114302415A (zh) 一种基于5G VoNR网络的扩展型皮基站的扩展单元
CN102209037A (zh) 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13498146B (zh) 一种接入方法、终端、节点、装置及介质
CN218959131U (zh) 组网架构及基站
CN115811760B (zh) 双连接和载波聚合组网的数据分流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