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3799B -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3799B
CN109983799B CN201680091081.8A CN201680091081A CN109983799B CN 109983799 B CN109983799 B CN 109983799B CN 201680091081 A CN201680091081 A CN 201680091081A CN 109983799 B CN109983799 B CN 1099837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bu
cpri
module
network management
rf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3799A (zh
Inventor
付维翔
吴旺军
吴兴国
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3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3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3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3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03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systems, i.e. systems wherein components typically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e.g. filters or modulators/demodulators, are implented using software, e.g. by involving an AD or DA conversion stage such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n the digital domain
    • H04B1/0007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systems, i.e. systems wherein components typically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e.g. filters or modulators/demodulators, are implented using software, e.g. by involving an AD or DA conversion stage such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n the digital domain wherein the AD/DA conversion occurs at radiofrequency or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包括:第一BBU、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第一射频卡RFC单板、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其中,第一RFC单板插在第一BBU的插槽上,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设置在基站网管子系统内;第一BBU通过第一CPRI通道和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相连接,第一BBU通过OM通道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第一RFC单板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和数字合分路模块相连接,数字合分路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第一BBU包括: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点系统(Lampsite)是一种室内覆盖解决方案,LampSite主要致力于移动宽带数据的室内覆盖,通过室内覆盖的数字化,大幅度降低室内覆盖建设和维护成本,促进移动宽带体验的持续提升。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迅猛发展,用户越来越希望可随时随地提供高质量通信。为此,移动通信服务商开始在室外、建筑物内部及地下等电波难以覆盖的盲区设置直放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于通话服务的需求。基于LampSite实现的综合接入系统是专用的支持多制式多频段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在综合接入系统中同时存在直放站网管子系统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目前的综合接入系统中还包括其它的多种产品功能模块,例如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BBU)、远端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数据交换单元(也称为RHUB)、数字转换单元(Digital Conversion Unit,DC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微射频拉远单元(pico Remote Radio Unit,pRRU)等。其中,DCU作为汇聚节点,DCU用于支持第三方的无线电射频信源的馈入,DCU是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的转换单元,DCU分别通过CPRI通道连接BBU、RRU、RHUB,DCU分别通过操作管理(Operate Management,OM)通道连接直放站网管子系统,基站网管子系统通过OM通道和BBU连接,RHUB通过CPRI通道的电接口(也称为CPRI-E)连接pRRU。BBU用于集中控制管理整个基站系统,RHUB实现BBU与pRRU之间的通信,pRRU实现射频信号处理功能。
在目前的综合接入系统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随着BBU小区能力和CPRI能力不断提升,DCU作为汇聚节点逐渐成为瓶颈,DCU需要使用OM通道连接直放站网管子系统,基站网管子系统还需要使用OM通道连接BBU,造成综合接入系统内部的组成结构复杂,另外直放站网管子系统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没有维护链路,无法同时对共享设备进行载波资源分配,直放站网管子系统和基站网管子系统之间的配置传输需要用人工来实现,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用于简化现有的综合接入系统的内部组网结构,减少独立网元的配置个数,提供综合接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接入系统,包括:第一基带处理单元BBU、远端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数据交换单元、第一射频卡RFC单板、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RFC单板插在所述第一BBU的插槽上,所述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内;所述第一BBU通过第一CPRI通道和所述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BBU通过操作管理OM通道和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所述第一RFC单板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其中,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和所述数字合分路模块相连接,所述数字合分路模块和所述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BBU包括: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所述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和所述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接入系统中不需要设置DCU作为汇聚单元,而是将第一BBU作为综合接入系统内的汇聚单元,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都直接与第一BBU相连接,并且第一RFC单板插在第一BBU的插槽上,实现第一RFC单板和第一BBU的共框,RFC不需要单独配置,现有技术中由DCU实现的功能通过第一RFC单板上设置的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来完成,从而在综合接入系统内去除DCU这个独立装置后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作为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内的一个单独功能模块,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和第一BBU之间使用OM通道连接,从而减少了OM通道的使用个数,节省系统的部署成本。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属于基站网管子系统内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基站网管子系统内实现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的共同维护,实现同时对共享设备进行载波资源分配,综合接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到很大提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RFC单板包括:多个RFC模块,其中,每个RFC模块包括:一个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一个数字合分路模块、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所述每个RFC模块内的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都和所述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具体为所述第一BBU内的第一接口板或者第一基带板。因此,第一BBU内的第一接口板或者第一基带板可以实现CPRI映射与解映射的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BBU还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OM通道和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接入系统,还包括:第二BBU和第二RFC单板,所述第二RFC单板插在所述第二BBU的插槽上,其中,所述第一BBU为主BBU,所述第二BBU为从BBU;所述第一BBU通过第二CPRI通道和所述第二BBU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接入系统包括的第二BBU为N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第一BBU通过N个的所述第二CPRI通道分别和所述N个的第二BBU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BBU通过一个所述第二CPRI通道连接一个第二BBU。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CPRI拓扑管理协议,支持1个主BBU对多个从BBU的组网拓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BBU包括:第一基带板,所述第二BBU包括:第二接口板所述第一基带板和所述第二接口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二CPRI通道相连接;所述第一BBU和所述第二BBU通过所述第二CPRI通道完成同相正交I/Q数据、时钟信息CI、CPRI控制字、OM消息的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CPRI通道复用技术,扩展CPRI通道实现只通过CPRI互联线就可以完成框间相关数据的转发和汇聚,时钟恢复,CPRI控制字,OM消息的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CPRI通道复用技术中,通过快速以太网通道完成框间OM消息以及时钟信息的互传。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或第五种可能或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述综合接入系统,还包括:频拉远单元RRU和微射频拉远单元pRRU,其中,所述RRU通过第三CPRI通道和所述第二BBU相连接,所述pRRU通过第四CPRI通道和所述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或第三种可能或第四种可能或第五种可能或第六种可能或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BBU包括:M个槽位,所述M个槽位通过高速互连线实现两两槽位之间的互连,每一个槽位都能够用于汇聚出光纤,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两两槽位之间互连使得每个槽位都能够用于汇聚出光纤,提高出纤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二种可能或第三种可能或第四种可能或第五种可能或第六种可能或第七种可能或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除了包括所述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之后,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还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网络制式的网管对象功能模块。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管子系统中包括有多种网络制式的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从而实现综合接入系统在多种网络制式下的网络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LampSite的组网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RFC单板与第一BBU之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BBU与第二BBU之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BBU与多个第二BBU之间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BBU与多个第二BBU之间通过基带板和接口板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的系统架构部署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系统内使用主BBU和从BBU的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接入系统使用一个BBU的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12-a为现有技术中BBU内的多个槽位分别连接同一个槽位连接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BU内的多个槽位之间通过高速互连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运维使用同一套运维界面的场景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应用于基站网管子系统的实现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用于简化现有的综合接入系统的内部组网结构,减少独立网元的配置个数,提供综合接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接入系统适用于在单运营商和多运营商统一运维的场景,使得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和基站网管子系统通过一个独立网元实现,可以实现共用同一个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和共用同一个运维界面来维护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现有技术中,综合接入系统内设置有DCU,该DCU中包括有RFC模块和数字处理卡(Digital Process Card,DPC),DPC用于汇聚出光纤和对同相正交数据的处理,本发明实施例中从综合接入系统内移除DCU,设置RFC单板,并且该RFC单板与第一BBU共框设计,RFC单板插入第一BBU的插槽上。请参阅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系统100,可以包括:
第一BBU101、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102、第一射频卡(Radio Frequency Card,RFC)单板103、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104、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105,其中,
第一RFC单板103插在第一BBU101的插槽上,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104设置在基站网管子系统105内;
第一BBU101通过第一CPRI通道和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102相连接,第一BBU101通过OM通道和基站网管子系统105相连接;
第一RFC单板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其中,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和数字合分路模块相连接,数字合分路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
第一BBU包括: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RFC单板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其中,数字上下变频模块用于对同相正交数据进行上下变频处理,数字合分路模块对同相正交数据进行射频合路和分路的处理,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用于对同相正交数据按照CPRI协议进行压缩与解压缩,其中,对于下行数据传输过程执行CPRI解压缩,对于上行数据传输过程执行CPRI压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C单板包括有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C单板就可以完成对同相正交数据进行射频合路和分路的处理,以及按照CPRI协议进行压缩与解压缩。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RFC单板和第一BBU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通过第一BBU内的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来完成,即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CPRI映射与解映射在第一BBU内完成,不需要在综合接入系统内设置DCU就可以完成CPRI映射与解映射。因此通过在综合接入系统中设置前述的第一RFC单板和第一BBU,可以将综合接入系统内的DCU移除掉,从而减少综合接入系统内的独立网元的个数,优化组网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RFC单板包括:多个RFC模块,其中,每个RFC模块包括:一个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一个数字合分路模块、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每个RFC模块内的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都和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相连接。请参阅图3所示,举例说明第一RFC单板与第一BBU之间的数据传输,以第一RFC单板包括6个RFC模块为例,分别为RFC-0、RFC-1、RFC-2、RFC3、RFC-4、RFC-5,每个RFC模块内都设置有一个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一个数字合分路模块、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RFC单板与第一BBU之间的连接方式支持灵活组网,可实现第一RFC和第一BBU共框。现有技术中DCU内的RFC模块只完成数字上下变频,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C单板实现分布式的数字合分路及CPRI压缩/解压缩功能,在RFC单板完成相应的6份CPRI数据的下行数据的分发复制和上行数据的合路功能,RFC单板可以完成CPRI压缩解压缩、数字合分路的功能。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C单板取代了现有技术中DCU的功能,由RFC单板进行分布式的数字合分路及CPRI压缩/解压缩处理。通过分布式处理技术,降低出纤板的功能复杂度。这样现有技术中DCU的功能就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C单板和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的融合架构来实现了,降低综合系统的初期部署成本,支持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汇聚出光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具体为第一BBU内的第一接口板或者第一基带板。结合图3所示,第一BBU内的第一接口板或者第一基带板可以和第一RFC单板内的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BBU内的第一接口板或者第一基带板可以实现CPRI映射与解映射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框内RFC单板和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之间的通信消息和帧格式需要采用类CPRI(simple CPRI,sCPRI)帧映射,控制字为sCPRI消息,需要根据汇聚出纤板的光口数来确定I/Q数据的个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综合接入系统100,还包括:第二BBU106和第二RFC单板107,第二RFC单板107插在第二BBU106的插槽上,其中,第一BBU为主BBU,第二BBU为从BBU;第一BBU通过第二CPRI通道和第二BBU相连接。其中,第二BBU和第二RFC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BBU和第一RFC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相类似,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在综合接入系统内设置有多个BBU时,其中一个BBU作为主BBU,其余BBU作为从BBU,主BBU和从BBU之间使用第二CPRI通道相连接。在图4所示场景下,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直接和第二BBU相连接,第二BBU再通过第二CPRI通道和第一BBU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BBU包括:第一基带板,第二BBU包括:第二接口板;第一基带板和第二接口板之间通过第二CPRI通道相连接;第一BBU和第二BBU通过第二CPRI通道完成同相正交I/Q数据、时钟信息(Clock Information,CI)、CPRI控制字、OM消息的交互。请参阅图5所示,第一BBU上设置有第一基带板和主控板,第二BBU上设置有第二接口板和第二基带板,则第一基带板和第二接口板之间通过第二CPRI通道相连接。
现有技术中两个BBU框间的互连需要连接两类线:1根是I/Q互联线,完成CPRI I/Q数据的框间转发,汇聚和时钟恢复,1根是CI互联线,完成CPRI控制字,OM消息,时钟信息(也称为时钟同步信息)的交互。其中,时钟信息是指CPRI控制字里的时间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CPRI通道复用技术,扩展CPRI通道实现只通过CPRI互联线就可以完成框间相关数据的转发和汇聚,时钟恢复,CPRI控制字,OM消息的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CPRI通道复用技术中,通过快速以太网通道完成框间OM消息以及时钟信息的互传。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BBU和第二BBU之间只需要使用第二CPRI通道连接即可,对于主BBU和从BBU之间进行框间通信优化,支持主BBU和多个从BBU的组网拓扑。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综合接入系统包括的第二BBU为N个,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BBU通过N个的第二CPRI通道分别和N个的第二BBU相连接,其中,第一BBU通过一个第二CPRI通道连接一个第二BBU。请参阅图6所示,一个主BBU分别使用CPRI通道和多个从BBU相连接,每个从BBU再使用CPRI通道连接RRU。在现有技术中只能支持1个BBU和1个BBU间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中扩展CPRI拓扑管理协议,支持1个主BBU对多个从BBU的组网拓扑。举例说明如下,请参阅图7所示,以一个主BBU通过CPRI通道连接2个从BBU为例,在主BBU内设置有多个基带板、主控板(主)和直流电源(Direct Current,DC),从BBU内设置插入有多个RFC单板、主控板(从)、接口板和直流电源,主BBU通过一个基带板和一个从BBU的接口板相连接,主BBU通道另一个基带板和另一个从BBU的接口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示,综合接入系统100,还包括:RRU108和pRRU109,其中,RRU108通过第三CPRI通道和第二BBU106相连接,pRRU109通过第四CPRI通道和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102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系统的系统架构部署示意图,以综合接入系统内设置有一个主BBU和一个从BBU为例,第一BBu通过CPRI通道和第二BBU相连接,第二BBU和RRU、RHUB相连接,RHUB再通过CPRI-E接口和pRRU相连接,第一BBU通过OM通道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第一RFC单板插在第一BBU的插槽上,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设置在基站网管子系统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系统内使用主BBU和从BBU的实现场景示意图,靠近中心机房的近端BBU为主BBU,主BBU通过CPRI通道和从BBU相连接,从BBU是远端,例如从BBU设置在楼宇内,从BBU通过CPRI通道和RHUB相连接。通过1个主BBU带多个从BBU,支持核心机房统一设备到周边的覆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BBU还包括:主控板,主控板通过OM通道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接入系统使用一个BBU的实现场景示意图,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设置在基站网管子系统内,基站网管子系统连接和第一BBU内的主控板上,第一BBU内的基带板再和RHUB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BBU包括:M个槽位,M个槽位通过高速互连线实现两两槽位之间的互连,每一个槽位都能够用于汇聚出光纤,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通过两两槽位之间互连使得每个槽位都能够用于汇聚出光纤,提高出纤效率。举例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2-a和图12-b所示,图12-a为现有技术中BBU内的多个槽位分别连接同一个槽位连接的示意图,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BU内的多个槽位之间通过高速互连线连接的示意图。以BBU内设置的槽位个数为7个为例,分别为槽位0、槽位1、槽位2、槽位3、槽位4、槽位5、槽位6,现有技术中槽位0、槽位1、槽位2、槽位3、槽位4、槽位5分别和槽位6相连接,只支持主控板的槽位(即槽位6)汇聚出光纤,背板板间最大能力4.9G,汇聚板最大出纤能力10根。本发明实施例中RFC单板卡支持背板全交换,通常背板支持10.1G*2全交换,槽位0、槽位1、槽位2、槽位3、槽位4、槽位5之间两两槽位之间都连接有高速互连线,槽位0、槽位1、槽位2、槽位3、槽位4、槽位5也和槽位6相连接,因此可以支持全面板出光纤,出纤能够达到36根,且支持接口板以及基带板汇聚出光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网管子系统除了包括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之后,基站网管子系统还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网络制式的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举例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3所示,基站网管子系统内包括有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或者基站网管子系统内包括有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网管对象功能模块、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从而支持BBU和直放站的统一运维,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网管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网元,使用一个独立IP地址,BBU和直放站的统一运维,使用一套运维界面。如图14所示,举例说明如下,将直放站网管子系统退化为基站网管子系统内的一个网管对象功能模块,BBU和直放站的统一运维,使用一套运维界面,客户运维感受一致,从而节省运维成本和人力。其中,图14中,基站网管子系统的逻辑架构可以分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网管对象功能模块、UMTS网管对象功能模块、LTE网管对象功能模块、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和基站公共模块,该基站公共模块实现设备管理和载波管理,基站网管子系统内的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通过子带、小区映射,实现RFC单板和小区的通信,通过扇区设备组以及对应的扇区设备向对应的pRRU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前述多个示例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接入系统中,可以支持RFC单板和BBU的共框,BBU和RFC单板共机框、共电源,BBU和RFC单板间走背板传输。支持RFC单板和BBU共框场景下,通过基带板完成I/Q汇聚出光纤。支持通过RFC单板完成分布式数字合分路及CPRI压缩/解压缩功能。支持框间CPRI互联,支持OM消息、CPRI共通道传输,支持通过光纤拉远传输。支持RFC单板的高速互连通道,完成I/Q转发和汇聚。基站网管子系统和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通过一个独立网元实现,只需要管理一个基站网管子系统网元,一个运维节点和传输资源,支持共主控的配置,运维体验保持一致,公共资源和故障管理由一个主控统一完成。
通过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可知,综合接入系统包括:第一BBU、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第一RFC单板、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其中,第一RFC单板插在第一BBU的插槽上,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设置在基站网管子系统内。第一BBU通过第一CPRI通道和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相连接,第一BBU通过OM通道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第一RFC单板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其中,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和数字合分路模块相连接,数字合分路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第一BBU包括: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和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接入系统中不需要设置DCU作为汇聚单元,而是将第一BBU作为综合接入系统内的汇聚单元,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都直接与第一BBU相连接,并且第一RFC单板插在第一BBU的插槽上,实现第一RFC单板和第一BBU的共框,RFC不需要单独配置,现有技术中由DCU实现的功能通过第一RFC单板上设置的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来完成,从而在综合接入系统内去除DCU这个独立装置后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作为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内的一个单独功能模块,基站网管网管子系统和第一BBU之间使用OM通道连接,从而减少了OM通道的使用个数,节省系统的部署成本。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属于基站网管子系统内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基站网管子系统内实现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和基站网管子系统的共同维护,实现同时对共享设备进行载波资源分配,综合接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到很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另外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实施例附图中,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专用CPU、专用存储器、专用元器件等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凡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功能都可以很容易地用相应的硬件来实现,而且,用来实现同一功能的具体硬件结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专用电路等。

Claims (10)

1.一种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带处理单元BBU、远端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数据交换单元、第一射频卡RFC单板、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基站网管子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RFC单板插在所述第一BBU的插槽上,所述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设置在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内;
所述第一BBU通过第一CPRI通道和所述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BBU通过操作管理OM通道和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
所述第一RFC单板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数字合分路模块、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其中,所述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和所述数字合分路模块相连接,所述数字合分路模块和所述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
所述第一BBU包括: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所述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和所述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FC单板包括:多个RFC模块,其中,每个RFC模块包括:一个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一个数字合分路模块、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所述每个RFC模块内的一个CPRI压缩与解压缩模块都和所述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PRI映射与解映射模块,具体为所述第一BBU内的第一接口板或者第一基带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BU还包括:主控板,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OM通道和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接入系统,还包括:第二BBU和第二RFC单板,所述第二RFC单板插在所述第二BBU的插槽上,其中,所述第一BBU为主BBU,所述第二BBU为从BBU;
所述第一BBU通过第二CPRI通道和所述第二BBU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接入系统包括的第二BBU为N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所述第一BBU通过N个所述第二CPRI通道分别和所述N个第二BBU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BBU通过一个所述第二CPRI通道连接一个第二BBU。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BU包括:第一基带板,所述第二BBU包括:第二接口板;
所述第一基带板和所述第二接口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二CPRI通道相连接;
所述第一BBU和所述第二BBU通过所述第二CPRI通道完成同相正交I/Q数据、时钟信息CI、CPRI控制字、OM消息的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接入系统,还包括:频拉远单元RRU和微射频拉远单元pRRU,其中,
所述RRU通过第三CPRI通道和所述第二BBU相连接,
所述pRRU通过第四CPRI通道和所述远端CPRI数据交换单元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BU 包括:M个槽位,所述M个槽位通过高速互连线实现两两槽位之间的互连,每一个槽位都能够用于汇聚出光纤,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综合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除了包括所述直放站网管对象功能模块之后,所述基站网管子系统还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网络制式的网管对象功能模块。
CN201680091081.8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Active CN109983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8047 WO2018098696A1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3799A CN109983799A (zh) 2019-07-05
CN109983799B true CN109983799B (zh) 2021-06-01

Family

ID=6224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081.8A Active CN109983799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综合接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9920B2 (zh)
EP (1) EP3537754B1 (zh)
CN (1) CN109983799B (zh)
CA (1) CA3045351C (zh)
WO (1) WO2018098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9370286A1 (en) 2018-10-31 2021-05-27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Orchestrator and interconnection fabric mapper for a virtu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10932176B1 (en) 2019-12-17 2021-02-2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access node fault recovery using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13872659A (zh) * 2020-06-30 2021-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方设备的接入方法、系统、微射频拉远单元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485A (zh) * 2013-08-20 2013-11-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业务接入的数字全光分布式系统
CN103686814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基带单元、基站以及基站系统
WO2015125079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5763232A (zh) * 2014-12-15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1141A1 (en) * 2013-05-01 2016-10-13 Byron del Castillo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ntenna Array
US9998200B2 (en) * 2013-06-20 2018-06-12 Aviat U.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fronthaul network
US9369995B2 (en) * 2014-02-21 2016-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es, devices and associate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6LoWPAN data access
EP3143830A4 (en) * 2014-05-12 2018-01-03 Intel Corporation C-ran front-end preprocessing and signaling unit
US10608734B2 (en) * 2015-10-22 2020-03-31 Phluido, Inc. Virtualization and orchestration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485A (zh) * 2013-08-20 2013-11-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业务接入的数字全光分布式系统
CN103686814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基带单元、基站以及基站系统
WO2015125079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5763232A (zh) * 2014-12-15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omcell9.0 Lampsite Solution White paper;Huawei;《Huawei Technologies Issue V1.0》;20150109;第3.2-3.5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98696A1 (zh) 2018-06-07
US20190281478A1 (en) 2019-09-12
CN109983799A (zh) 2019-07-05
US10979920B2 (en) 2021-04-13
CA3045351C (en) 2022-10-18
EP3537754B1 (en) 2021-08-04
CA3045351A1 (en) 2018-06-07
EP3537754A1 (en) 2019-09-11
EP3537754A4 (en)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9512B (zh) 一种前传网络数据处理装置及方法
US8717894B2 (en) Synchronization, scheduling, network management and frequency assignment method of a layer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EP2592863B1 (en) Distributed load balancing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EP3131368B1 (en)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system to avoid resource shortage situations
CN109963290B (zh) 多业务室内覆盖系统及工作方法
US9160656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10979920B2 (en) Integrated access system with baseband unit and base st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JP7002570B2 (ja) 統合アクセスシステム、構成方法、およびベースバンドユニット
CN109548038B (zh) 一种连接方法、配置更新方法、控制面设备和用户面设备
JP7291204B2 (ja) サービス構成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2498749B (zh) 包括用于在无线接入网中交换数据的回程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021514A1 (en) Circuitry for Demar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Utilizing Same
CN110769428B (zh) 一种虚拟基站构建的方法、装置、基站及无线网络系统
JP7399093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関するフロントホールシステム
US11184054B2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reconfigurable fram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9510716B (zh) 信号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US8897230B2 (en) Cascade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546022A (zh) 一种光纤传输子系统的传输方法
RU2480927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оедин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CN212627917U (zh) 一种分布式家庭基站及光纤网络系统
CN103166710B (zh)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接入设备及中继设备
CN218959131U (zh) 组网架构及基站
CN117098141B (zh) 基于扩展型皮基站的室分覆盖系统及方法
KR102155140B1 (ko) 통신 노드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KR100891625B1 (ko) 광 이더넷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이더넷신호 전송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