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1179B -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1179B
CN112581179B CN202011551981.0A CN202011551981A CN112581179B CN 112581179 B CN112581179 B CN 112581179B CN 202011551981 A CN202011551981 A CN 202011551981A CN 112581179 B CN112581179 B CN 112581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lectronic data
target user
electronic ticket
ti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19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1179A (zh
Inventor
谢凌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19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11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1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1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1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根据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该实施方式实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还能够减少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业务推广过程中,为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电子券,且电子券的使用规则多样化。从用户角度考虑,如何获取期望的电子券,以及什么场景下可以使用该电子券,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筛选,导致效率低,且用户体验较差;对于运营来说,各种各样的电子券需要配置不同的使用规则,造成运营工作繁琐,进而导致运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能够实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还能够减少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券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包括: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所述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所述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利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所述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所述生成请求进行验证,包括: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通过;若否,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不通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包括: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小于0;若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为所述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和生成电子券;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
可选地,在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生成的电子券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数据库中。
可选地,在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电子券对应的发放策略,其中,所述发放策略包括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拒绝所述生成请求。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目标用户校验通过的请求下,将所述第一电子数据叠加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上,以更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电子券从所述目标电子券对应的总库存中扣除。
可选地,在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生成的电子券进行监控;若监控到所述生成的电子券在预设时间内未使用,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醒信息;若监控到所述生成的电子券已过期,删除所述生成的电子券,以及更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剩余电子数据使用请求,根据所述使用请求,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大于0;若是,则获取所述剩余电子数据对应的未过期电子券和已过期电子券,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以及处理获取的已过期电子券;若否,则拒绝所述使用请求。
可选地,所述预使用记录包括: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和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在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预使用记录对应的消费请求,利用所述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查询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然后更新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为待使用状态;若更新成功,则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扣除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生成消费记录;若更新失败,则拒绝所述消费请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券的生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券的生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所述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所述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验证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所述生成请求进行验证;生成模块,用于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可选地,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通过;若否,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不通过。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小于0;若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为所述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和生成电子券;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生成的电子券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数据库中。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电子券对应的发放策略,其中,所述发放策略包括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拒绝所述生成请求。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在对所述目标用户校验通过的请求下,将所述第一电子数据叠加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上,以更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电子券从所述目标电子券对应的总库存中扣除。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生成的电子券进行监控;若监控到所述生成的电子券在预设时间内未使用,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醒信息;若监控到所述生成的电子券已过期,删除所述生成的电子券,以及更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电子券使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剩余电子数据使用请求,根据所述使用请求,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大于0;若是,则获取所述剩余电子数据对应的未过期电子券和已过期电子券,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以及处理获取的已过期电子券;若否,则拒绝所述使用请求。
可选地,所述预使用记录包括: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和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所述电子券使用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使用记录对应的消费请求,利用所述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查询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然后更新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为待使用状态;若更新成功,则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扣除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生成消费记录;若更新失败,则拒绝所述消费请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且目标电子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筛选电子券的问题,实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还能够减少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在获取到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后,可以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之间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生成电子券,能够以电子券作为底层数据,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主要步骤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使用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装置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6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主要步骤的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主要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101,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
电子券是指一定数值的可消费数据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呈现,并可凭此代码在电子平台上抵消部分或全部消费数据的凭证。比如,电子券为某平台发布的现金券、某电子图书馆发布的阅读时长券、某知识平台发布的下载券。第一电子数据是指电子券包含的可消费数据,如现金券对应的可消费金额为5元、阅读时长券对应的可阅读时长为2小时、下载券对应的可下载页数为10页。
电子券的生成请求可以业务方发送的,比如业务方A为了推荐自己的新业务,在电子平台上发布1000张电子券,那么该业务方A可以向该电子平台发送电子券的生成请求。电子券的生成请求还可以是用户发送的,比如用户B在使用某电子图书馆的时候,发现该电子图书馆在做阅读时长券的领取活动,然后用户B就可以申请阅读时长券。也即,用户B发送的领取阅读时长券的请求可以看作为电子券的发放请求。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某电子平台和电子图书馆均可以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也即,某电子平台和电子图书馆均可以看作为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
在接收到电子券的生成请求后,可以根据接收的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目标优电子券为业务方发布的电子券或者用户申请领取的电子券。比如,业务方A在电子平台上发布的1000张优惠券;又如,用户B申请领取的阅读时长券。目标用户为目标电子券的最终领取用户。比如,业务方A在电子平台上将1000张电子券发放给1000个用户,则1000个用户为目标用户;又如,用户B申请领取的阅读时长券,则用户B为目标用户。
现有技术,会产出各种各样的电子券,且产生的电子券的使用规则多样,会导致用户耗费精力选择电子券,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还会导致运营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中,要求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从而可以达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也可以提高电子券的使用效率。举例说明,多个业务方在某购物平台上发布电子券,那么这些电子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如电子券为现金券的形式,只要购买物品的价格超过现金券,就可以使用该现金券。或者说,在某电子图书馆上发布阅读时长券,那么发布的阅读时长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如付费阅读5小时就可以赠送1小时阅读时长。再如,某知识数据库发布下载券,那么发布的下载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如用户连续7天登录该知识数据库,可以领取5页下载券,只要下载的页数小于5页,则就可以免费使用领取的5页下载券。
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在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之后,还可以获取目标电子券对应的发放策略;然后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拒绝生成请求。
其中,发放策略包括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时间维度发放策略是指控制电子券的发放时间,利用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进行校验可以是判断向目标用户发放优惠券的时间是否在该电子券的有效发放时间范围内,如果在有效发放时间范围内,则说明理由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的校验通过。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是指对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比如,业务方向新用户发布新人券,那么需要验证目标用户是否为新注册的用户。再比如,某优惠券只有活跃用户可以领取,如果用户C申请领取该优惠券,需要验证用户C是否为活跃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除了包括验证用户是否为新注册用户,以及验证目标是否为活跃用户外,还可以验证用户是否为学生,也可以验证是否为某年龄段内的用户,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何对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在利用获取的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拒绝优惠券的生成请求,若校验通过,则说明后续可以执行优惠券的生成请求。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电子券的生成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对目标用户校验通过的请求下,将第一电子数据叠加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上,以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将目标电子券从目标电子券对应的总库存中扣除。还有,为了避免重复发放,可以记录通过目标电子券对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进行更新。
步骤S102,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
其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指目标用户当前剩余的可消费数据,比如某用户在某购物平台上具有的优惠余额为10元,再比如某用户在某知识数据库上具有的剩余下载页数为20页。对于一个电子平台或者一个知识数据库来说,电子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因此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更加关心自己帐户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多少。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可以看作为电子券的价值数据,比如目标电子券为5元现金券,其第一电子数据为5元。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中要求优惠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因此若用户获取某电子券之后,可以直接将其叠加在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所以,在获取到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后,可以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之间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
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包括: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确定请求的验证通过;若否,则确定请求的验证不通过。
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更加关心自己帐户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多少。考虑到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可能小于0。比如,某用户在某平台上购买物品W1的时候,赠送了10元现金券,那么该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为10元。该用户在购买物品W2的时候,使用了赠送的10元现金券,且该用户又把物品W1退掉了。这时,由于赠送的10元现金券已经用掉,不能对其进行回收处理了,那么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为-10元。在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小于0的情况下,为用户生成目标电子券的时候,需要将小于0的部分抵扣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小于等于0,也就是说,第一电子数据不足以抵扣掉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或者第一电子数据刚刚可以抵扣掉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那么不能生成电子券,也即,拒绝此次生成请求。比如,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为-10,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为6,那么-10与6的和值为-4,此种情况下,不向目标用户发送电子券。但是需要记录此次生成目标电子券的记录,且目标用户对应的新的剩余电子数据为-4。当然,如果目标用户对应的电子优惠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大于0,即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可以抵扣掉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那么可以生成电子券,也即,对生成请求的验证通过。比如,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为-10,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为16,那么-10与16的和值为6,此种情况下,可以向目标用户发送电子券。
步骤S103,若验证通过,则根据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其中,第二电子数据为实际发放给目标用户的可消费数据。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确定第二电子数据,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并且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如果验证不通过,则确认不生成电子券。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电子券为业务方发布的电子券或者用户申请领取的电子券;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的电子券是实际生成的电子券,也为发放给用户的电子券。
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根据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包括: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小于0;若是,则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为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数据和生成电子券;若否,则确定第一电子数据为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一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
就是说,如果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大于等于0,那么可以确定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为第二电子数据,因此可以直接根据目标电子券生成实际发放至目标用户的电子券。如果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小于0,那么需要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与目标用户对应的电子优惠数据进行抵消,以得到第二电子数据,进而可以生成实际发放至目标用户的电子券。比如,目标用户申请了电子数据为16的目标电子券,但是由于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为-10,因此生成第二电子数据为6的电子券,然后将生成的电子券发送至用户。
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在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之后,电子券的生成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生成的电子券与目标用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数据库中,这样在需要使用电子券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查询目标用户具有的电子券,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重复发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确认不生成电子券,但是由于此种情况是将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与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进行抵消导致的,因此需要记录发放目标电子券的记录,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发放。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在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之后,电子券的生成方法还包括:对生成的电子券进行监控;若监控到生成的电子券在预设时间内未使用,向目标用户发送提醒信息;若监控到生成的电子券已过期,删除生成的电子券,以及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就是说,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后,需要对该生成的电子券进行监控,从而可以监控电子券的使用情况,并能够及时将过期的电子券处理掉。为了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可以在电子券过期前,向用户发送提醒信息。比如,发送给用户的某电子券还有一周过期,监控到该电子券还未使用,那么可以向用户发送提醒信息。另外,若监控到发送给用户的某电子券已经过期了,那么可以将该电子券删除。由于电子券删除,会影响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因此在将发送给用户的电子券删除后,需要更新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
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优惠券的发放方法,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且目标电子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筛选电子券的问题,实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还能够减少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在获取到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后,可以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之间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生成电子券,能够以电子券作为底层数据,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券的生成方法的主要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201,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该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该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
步骤S202,获取目标电子券对应的发放策略,其中,该发放策略包括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
步骤S203,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执行步骤S204,若校验不通过,则执行步骤S211;
步骤S204,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执行步骤S205,若否,则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05,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小于0,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若否,则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6,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为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数据和生成电子券;
步骤S207,确定第一电子数据为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一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
步骤S208,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
步骤S209,将生成的电子券与目标用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数据库中;
步骤S210,确认不生成电子券;
步骤S211,拒绝电子券的生成请求。
其中,步骤S202中的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在上文中已经详细说明,此处不在描述。还有,在步骤S203中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进行校验,如果检验通过,则需要将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叠加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上,以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确定目标电子券对应的总库存,将目标电子券从确定的总库存中扣除。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步骤S210中虽然确认不生成电子券,但是也利用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更新了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还包括:电子券的使用。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使用过程的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如图3所示,电子券的使用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301,接收目标用户发送的剩余电子数据使用请求;
步骤S302,根据使用请求,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大于0,若是,则执行步骤S303,否则,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3,获取剩余电子数据对应的未过期电子券和已过期电子券;
步骤S304,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以及处理获取的已过期电子券;
步骤S305,拒绝使用请求。
从用户角度分析,用户只关注其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多少,因此,目标用户可以发送剩余电子数据的使用请求。然后,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大于0,若是,则初步确定目标用户可以使用剩余电子数据,若否,则目标用户没有剩余电子数据可以使用。在初步确定目标用户可以使用剩余电子数据之后,可以获取剩余电子数据对应的未过期电子券和已过期电子券。接着,对于未过期电子券,可以生成预使用记录,也就是说,如果目标用户使用未过期电子券,生成的记录。对于已过期电子券,那么需要将其处理掉,当然在将已过期电子券处理后,需要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显然,如果剩余电子数据中不存在未过期电子券,那么向目标用户返回不存在可以使用的电子券;如果剩余电子数据中不存在已过期电子券,那么不需要进行处理。
预使用记录可以包括: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和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作为本发明的可参考实施例,在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之后,优惠券的使用过程还可以包括:
(1)根据预使用记录对应的消费请求,利用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查询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然后更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为待使用状态;
(2)若更新成功,则从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扣除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生成消费记录;若更新失败,则拒绝消费请求。
生成预使用记录后,可以将预使用记录展示给目标用户,然后在目标用户确认使用后,可以接收到目标用户发送的预使用记录对应的消费请求,该消费请求是指目标用户消费预使用记录中的电子券的请求。接着根据消费请求,利用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查询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然后更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为待使用状态。将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更新为待使用状态,这样可以冻结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还可以实现权限鉴定。若更新成功,说明权限鉴定通过,就是说目标用户可以使用,就可以从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扣除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生成消费记录。若更新失败,说明权限鉴定未通过,那么拒绝消费请求。其中,权限鉴定未通过可能是目标用户的网络出现问题导致的,也可能是目标用户的消费渠道对应的余额不足导致的,还可能是其他情况导致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装置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券的生成装置400的主要模块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01、验证模块402和生成模块403。
其中,获取模块401可用于: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验证模块402可用于: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生成模块403可用于:若验证通过,则根据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本发明实施例中,验证模块402还可用于: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确定请求的验证通过;若否,则确定请求的验证不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模块403还可用于: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小于0;若是,则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为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数据和生成电子券;若否,则确定第一电子数据为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一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模块403还可用于:将生成的电子券与目标用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数据库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01还可用于:获取目标电子券对应的发放策略,其中,发放策略包括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拒绝生成请求。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券的生成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更新模块404。该更新模块404可用于:在对目标用户校验通过的请求下,将第一电子数据叠加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上,以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将目标电子券从目标电子券对应的总库存中扣除。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模块403还可用于:对生成的电子券进行监控;若监控到生成的电子券在预设时间内未使用,向目标用户发送提醒信息;若监控到生成的电子券已过期,删除生成的电子券,以及更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券的生成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电子券使用模块405。该电子券使用模块405可用于:接收目标用户发送的剩余电子数据使用请求,根据使用请求,判断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大于0;若是,则获取剩余电子数据对应的未过期电子券和已过期电子券,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以及处理获取的已过期电子券;若否,则拒绝使用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使用记录包括: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和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电子券使用模块405还可用于:根据预使用记录对应的消费请求,利用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查询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然后更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为待使用状态;若更新成功,则从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扣除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生成消费记录;若更新失败,则拒绝消费请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装置,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且目标电子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筛选电子券的问题,实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还能够减少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在获取到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后,可以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之间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生成电子券,能够以电子券作为底层数据,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图5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或电子券的生成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500。
如图5所示,系统架构5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501、502、503,网络504和服务器505。网络504用以在终端设备501、502、503和服务器5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5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501、502、503通过网络504与服务器5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501、502、5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5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作为用户利用终端设备501、502、503进行电子券的生成过程中,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再例如,服务器405可以完成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券的生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券的生成方法一般由服务器505执行,相应地,电子券的生成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505中。
应该理解,图5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60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6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模块、验证模块和生成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包括: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根据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且目标电子券需要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筛选电子券的问题,实现减少电子券种类的目的,进而降低用户选择电子券的复杂度,还能够减少运营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在获取到目标用户和目标电子券后,可以利用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目标电子券包含的第一电子数据之间的数据关系,对生成请求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生成电子券,能够以电子券作为底层数据,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所述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所述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
利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所述生成请求进行验证;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通过;若否,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不通过;
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
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小于0;
若是,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为所述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和生成电子券;
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数据为所述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生成的电子券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对应关系记录在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电子券对应的发放策略,其中,所述发放策略包括时间维度发放策略和/或用户信息维度发放策略;
利用获取的发放策略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则拒绝所述生成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目标用户校验通过的请求下,将所述第一电子数据叠加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上,以更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
将所述目标电子券从所述目标电子券对应的总库存中扣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生成的电子券进行监控;
若监控到所述生成的电子券在预设时间内未使用,向所述目标用户发送提醒信息;
若监控到所述生成的电子券已过期,删除所述生成的电子券,以及更新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发送的剩余电子数据使用请求,根据所述使用请求,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是否大于0;
若是,则获取所述剩余电子数据对应的未过期电子券和已过期电子券,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以及处理获取的已过期电子券;
若否,则拒绝所述使用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使用记录包括: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和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以及
在根据获取的未过期电子券生成预使用记录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预使用记录对应的消费请求,利用所述预使用记录的唯一标识,查询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然后更新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为待使用状态;
若更新成功,则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中扣除所述需要使用的剩余电子数据,生成消费记录;
若更新失败,则拒绝所述消费请求。
9.一种电子券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电子券的生成请求,根据所述生成请求,获取目标电子券和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目标电子券包含第一电子数据,且所述目标电子券符合统一的使用规则;
验证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关系,对所述生成请求进行验证;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与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和是否大于0;若是,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通过;若否,则确定所述请求的验证不通过;
生成模块,用于若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剩余电子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确定第二电子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生成电子券,将生成的电子券发放至所述目标用户;若验证不通过,则确定不生成电子券。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51981.0A 2020-12-24 2020-12-24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Active CN112581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1981.0A CN112581179B (zh) 2020-12-24 2020-12-24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1981.0A CN112581179B (zh) 2020-12-24 2020-12-24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179A CN112581179A (zh) 2021-03-30
CN112581179B true CN112581179B (zh) 2024-04-09

Family

ID=75139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1981.0A Active CN112581179B (zh) 2020-12-24 2020-12-24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117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8467A (ja) * 2001-06-04 2002-12-13 Business Brain Showa Ota Inc 回数券を利用した電子商取引システムおよび回数券を利用した電子商取引方法
US7013286B1 (en) * 1999-12-30 2006-03-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storage, redemption, validation and clearing of electronic coupons
JP2014071536A (ja) * 2012-09-27 2014-04-21 Gourmet Navigator Inc クーポン管理システム
CN104966214A (zh) * 2015-06-29 2015-10-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券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KR20190016234A (ko) * 2017-08-08 2019-02-18 주식회사 야놀자 숙박 쿠폰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059127A (zh) * 2019-04-25 2019-07-2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工具信息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CN111369291A (zh) * 2020-03-05 2020-07-03 星宏集群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包的广告屏播放内容推广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5245B2 (en) * 2010-02-11 2014-07-08 News America Marketing Properties, Llc Secure coupon distribution
US20140156370A1 (en) * 2012-12-04 2014-06-05 CCE Credit Card Enterpris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coupons over a payment processing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3286B1 (en) * 1999-12-30 2006-03-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storage, redemption, validation and clearing of electronic coupons
JP2002358467A (ja) * 2001-06-04 2002-12-13 Business Brain Showa Ota Inc 回数券を利用した電子商取引システムおよび回数券を利用した電子商取引方法
JP2014071536A (ja) * 2012-09-27 2014-04-21 Gourmet Navigator Inc クーポン管理システム
CN104966214A (zh) * 2015-06-29 2015-10-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券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KR20190016234A (ko) * 2017-08-08 2019-02-18 주식회사 야놀자 숙박 쿠폰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059127A (zh) * 2019-04-25 2019-07-2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工具信息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CN111369291A (zh) * 2020-03-05 2020-07-03 星宏集群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包的广告屏播放内容推广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加强运营商电子券管理;吴龙昌;王舒静;;通信企业管理(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1179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2597B (zh) 消息文案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9492013A (zh) 应用于数据库集群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324786B (zh) 咨询问题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08552A (zh) 医保药品的下单方法和装置
CN110599277A (zh) 一种库存扣减方法和装置
CN111127181A (zh) 一种凭证记账方法和装置
CN111857888A (zh) 一种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19645A (zh) 会计日期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10837656A (zh) 用户权限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设备和介质
US964629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digital media content
CN112884181A (zh) 额度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81179B (zh) 电子券的生成方法和生成装置
CN111526184B (zh) 业务审核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79085B (zh) 商服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6178A (zh) 用户分布式鉴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96021B (zh) 一种应用于自助设备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4418482A (zh) 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417318A (zh) 第三方页面的跳转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379019A (zh) 核销码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95985A (zh) 处理公积金自愿缴存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11127006A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1210349A (zh) 虚拟资产的转托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656519B (zh) 一种业务数据自动化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4612249A (zh) 一种业务消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95919A (zh) 一种商品文件的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21, 2 / F,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2 / F,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