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3760A -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3760A
CN112573760A CN202011291624.5A CN202011291624A CN112573760A CN 112573760 A CN112573760 A CN 112573760A CN 202011291624 A CN202011291624 A CN 202011291624A CN 112573760 A CN112573760 A CN 112573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biological reaction
oxygen
laye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16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树应
杨波
秦曾雄
韩星北
梁东梅
赵阳
曹凌燕
孔维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ngn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ngn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ngn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ngn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16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3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3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3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沉淀池和人工湿地池,所述生物反应池的表面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沉淀池的顶部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污水管道,本发明涉及曝气供氧系统技术领域。该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第一抽水泵将污水输送进输送管道内,同时通过加压泵将氧气输送到氧气管道内,氧气输送到环形管道后顺着连接管道输送到出水口内,此时污水顺着出水口流出,与氧气进行混合,污水顺着出水口向上喷发后,经过混合罩的隔挡落下进行回流,氧气和污水充分的混合,供氧更加的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曝气供氧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处理较易,污水在进行处理时大多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曝气生物滤池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具有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的特点,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根据专利号为CN105174626A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偶联生物反应池净化水气系统,通过将生物反应池和人工湿地相结合,将生物反应池做成密封系统,通过气泵将曝气后产生的尾气引入人工湿地,增加了人工湿地供氧,强化了污水处理效果,既促进了植物生长又消除了尾气的污染风险,但是在使用时,氧气通入污水中后,并不能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有一部分氧气未反应便直接被抽入人工湿地内,供氧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解决了在使用时,氧气通入污水中后,并不能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反应,有一部分氧气未反应便直接被抽入人工湿地内,供氧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沉淀池和人工湿地池,所述生物反应池的表面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沉淀池的顶部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污水管道,并且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速管道,所述输送管道的右端贯穿生物反应池的左侧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的内腔,所述输送管道的右端连通有出水口,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的表面连通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远离环形管道的一端与出水口的表面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有氧气管道,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生物滤料层和海绵层,所述氧气管道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生物反应池、生物滤料层和海绵层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氧气管道的底端与环形管道的表面连通,所述环形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罩。
优选的,所述海绵层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多个,且在海绵层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内腔且位于海绵层下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设置有两个,且在生物反应池的内腔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的一端贯穿沉淀池的顶部并延伸至沉淀池的内腔,所述第二抽水泵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的左侧连通。
优选的,所述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抽气口连通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的一端贯穿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的内腔,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的左侧连通。
优选的,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内腔从下到上分别铺设有PVC板材支撑层、石子层、砂土层和水藻层。
优选的,所述石子层的厚度为15cm,所述砂土层的厚度为20cm。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道设置有多个,且在环形管道的表面均匀分布。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通过在包括生物反应池、沉淀池和人工湿地池,生物反应池的表面通过第一连通管道与沉淀池的顶部连通,生物反应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第一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污水管道,并且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速管道,输送管道的右端贯穿生物反应池的左侧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的内腔,输送管道的右端连通有出水口,生物反应池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道,环形管道的表面连通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远离环形管道的一端与出水口的表面连通,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压泵,加压泵的出气口连通有氧气管道,生物反应池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生物滤料层和海绵层,氧气管道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生物反应池、生物滤料层和海绵层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的内腔,氧气管道的底端与环形管道的表面连通,环形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罩,第一抽水泵将污水输送进输送管道内,同时通过加压泵将氧气输送到氧气管道内,氧气输送到环形管道后顺着连接管道输送到出水口内,此时污水顺着出水口流出,与氧气进行混合,污水顺着出水口向上喷发后,经过混合罩的隔挡落下进行回流,氧气和污水充分的混合,供氧更加的彻底。
(2)、该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通过在海绵层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设置有多个,且在海绵层的表面均匀分布,生物反应池的内腔且位于海绵层下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板,引流板设置有两个,且在生物反应池的内腔均匀分布,混合了氧气的污水与海绵层接触,污水顺着海绵层的孔流动到上方,混合了氧气的污水在海绵层内输送时通过小孔分散输送,对污水进行均质化处理。
(3)、该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通过在沉淀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道,抽水管道的一端贯穿沉淀池的顶部并延伸至沉淀池的内腔,第二抽水泵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的左侧连通,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抽气泵的抽气口连通有抽气管道,抽气管道的一端贯穿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的内腔,抽气泵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的左侧连通,人工湿地池的内腔从下到上分别铺设有PVC板材支撑层、石子层、砂土层和水藻层,石子层的厚度为15cm,砂土层的厚度为20cm,连接管道设置有多个,且在环形管道的表面均匀分布,生物反应池内反应的气体经过抽气泵的抽送顺着抽气管道输送到人工湿地池内,气体和污水混合依次经过石子层、砂土层和水藻层的净化后输出,对污水进行强化处理,出水水质好,净化效果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出水口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输送管道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生物反应池、2-沉淀池、3-人工湿地池、4-第一连通管道、5-第一抽水泵、6-输送管道、7-出水口、8-环形管道、9-连接管道、10-加压泵、11-氧气管道、12-生物滤料层、13-海绵层、14-混合罩、15-凹槽、16-引流板、17-第二抽水泵、18-抽水管道、19-抽气泵、20-抽气管道、21-PVC板材支撑层、22-石子层、23-砂土层、24-水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1、沉淀池2和人工湿地池3,生物反应池1内反应的气体经过抽气泵19的抽送顺着抽气管道20输送到人工湿地池3内,气体和污水混合依次经过石子层22、砂土层23和水藻层24的净化后输出,对污水进行强化处理,出水水质好,净化效果强,人工湿地池3的内腔从下到上分别铺设有PVC板材支撑层21、石子层22、砂土层23和水藻层24,石子层22的厚度为15cm,砂土层23的厚度为20cm,生物反应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9,抽气泵19的抽气口连通有抽气管道20,抽气管道20的一端贯穿生物反应池1的顶部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抽气泵19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3的左侧连通,沉淀池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17,第二抽水泵17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道18,抽水管道18的一端贯穿沉淀池2的顶部并延伸至沉淀池2的内腔,第二抽水泵17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3的左侧连通,生物反应池1的表面通过第一连通管道4与沉淀池2的顶部连通,生物反应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5,第一抽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有污水管道,并且第一抽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6,使用时,通过第一抽水泵5将污水输送进输送管道6内,同时通过加压泵10将氧气输送到氧气管道11内,第一抽水泵5将污水输送进输送管道6内,同时通过加压泵10将氧气输送到氧气管道11内,氧气输送到环形管道8后顺着连接管道9输送到出水口7内,此时污水顺着出水口7流出,与氧气进行混合,污水顺着出水口7向上喷发后,经过混合罩14的隔挡落下进行回流,氧气和污水充分的混合,供氧更加的彻底,输送管道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速管道,输送管道6的右端贯穿生物反应池1的左侧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输送管道6的右端连通有出水口7,生物反应池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道8,环形管道8的表面连通有连接管道9,连接管道9设置有多个,且在环形管道8的表面均匀分布,连接管道9远离环形管道8的一端与出水口7的表面连通,生物反应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压泵10,加压泵10的出气口连通有氧气管道11,氧气管道11的底端与环形管道8的表面连通,环形管道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罩14,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生物滤料层12和海绵层13,混合了氧气的污水与海绵层13接触,污水顺着海绵层13的孔流动到上方,混合了氧气的污水在海绵层13内输送时通过小孔分散输送,对污水进行均质化处理,经过生物滤料层12的过滤后,经过第一连通管道4输送到沉淀池2内,经过沉淀池2内的沉淀后通过第二抽水泵17抽送到人工湿地池3内进行反应,海绵层13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设置有多个,且在海绵层13的表面均匀分布,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且位于海绵层13下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板16,引流板16设置有两个,且在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均匀分布,氧气管道11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生物反应池1、生物滤料层12和海绵层13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
使用时,通过第一抽水泵5将污水输送进输送管道6内,同时通过加压泵10将氧气输送到氧气管道11内,氧气输送到环形管道8后顺着连接管道9输送到出水口7内,此时污水顺着出水口7流出,与氧气进行混合,污水顺着出水口7向上喷发后,经过混合罩14的隔挡落下进行回流,然后混合了氧气的污水与海绵层13接触,污水顺着海绵层13的孔流动到上方,经过生物滤料层12的过滤后,经过第一连通管道4输送到沉淀池2内,经过沉淀池2内的沉淀后通过第二抽水泵17抽送到人工湿地池3内进行反应,此时生物反应池1内反应的气体经过抽气泵19的抽送顺着抽气管道20输送到人工湿地池3内,气体和污水混合依次经过石子层22、砂土层23和水藻层24的净化后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1)、沉淀池(2)和人工湿地池(3),所述生物反应池(1)的表面通过第一连通管道(4)与沉淀池(2)的顶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5),所述第一抽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有污水管道,并且第一抽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6),所述输送管道(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速管道,所述输送管道(6)的右端贯穿生物反应池(1)的左侧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所述输送管道(6)的右端连通有出水口(7),所述生物反应池(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道(8),所述环形管道(8)的表面连通有连接管道(9),所述连接管道(9)远离环形管道(8)的一端与出水口(7)的表面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压泵(10),所述加压泵(10)的出气口连通有氧气管道(11),所述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生物滤料层(12)和海绵层(13),所述氧气管道(11)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生物反应池(1)、生物滤料层(12)和海绵层(13)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道(11)的底端与环形管道(8)的表面连通,所述环形管道(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罩(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13)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设置有多个,且在海绵层(1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且位于海绵层(13)下方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板(16),所述引流板(16)设置有两个,且在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17),所述第二抽水泵(17)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道(18),所述抽水管道(18)的一端贯穿沉淀池(2)的顶部并延伸至沉淀池(2)的内腔,所述第二抽水泵(17)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3)的左侧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19),所述抽气泵(19)的抽气口连通有抽气管道(20),所述抽气管道(20)的一端贯穿生物反应池(1)的顶部并延伸至生物反应池(1)的内腔,所述抽气泵(19)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人工湿地池(3)的左侧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内腔从下到上分别铺设有PVC板材支撑层(21)、石子层(22)、砂土层(23)和水藻层(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子层(22)的厚度为15cm,所述砂土层(23)的厚度为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9)设置有多个,且在环形管道(8)的表面均匀分布。
CN202011291624.5A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Pending CN112573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1624.5A CN112573760A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1624.5A CN112573760A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3760A true CN112573760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1624.5A Pending CN112573760A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37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4264B (zh) 一种光催化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9574392A (zh) 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05776766A (zh) 工业园区难生化降解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CN209537233U (zh) 一种工业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8101313A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设备
CN217377658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废水处理的集成式设备
CN109264859A (zh) A2o2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3641268B (zh) 两级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设备及工艺
CN101372379B (zh) 一种有机废水的双膜处理方法
CN114291942A (zh) 一种催化电解市政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212924753U (zh) 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
CN111747605A (zh) 一种多级物化-生化联用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111606502A (zh) 病死畜禽无害化废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12573760A (zh) 一种基于微孔海绵橡胶强化人工湿地曝气效率的供氧系统
CN212403883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15712063U (zh) 一种污水脱氮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3102041B (zh) 一种沉清叠合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池及其处理工艺
CN205061691U (zh) 一种不分区的膜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RU165513U1 (ru) Модель мембран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для биореактора
KR102164095B1 (ko) 오폐수 처리장치
CN211198965U (zh) 一种bio-lace接触曝气槽及其废水处理系统
CN113264586A (zh) 一种处理硝酸盐废水的mbr工艺
CN207108603U (zh) A2o2污水处理系统
CN110902941A (zh) 一种氧化沟+mb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