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7984A -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7984A
CN112567984A CN202011593850.9A CN202011593850A CN112567984A CN 112567984 A CN112567984 A CN 112567984A CN 202011593850 A CN202011593850 A CN 202011593850A CN 112567984 A CN112567984 A CN 112567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ndling
rollers
pressure spring
baling
harv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38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江伟
李志�
刘超
赵亚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orl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orl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orl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orl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38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7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7Rotobalers, i.e. machines for forming cylindrical bales by winding and pressing
    • A01F15/071Wrapp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7/00Reaper-bin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8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5/00Baling presses for straw, hay or the like
    • A01F15/08Details
    • A01F15/0841Drives for bal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打捆装置包括:前成捆结构,与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后成捆结构,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对设置,且所述后成捆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的顶端转动连接;导草板,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邻设置;第一传动结构,一端与所述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连;所述前成捆结构与所述后成捆结构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液压油缸,固定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转动连接,活塞杆与所述后成捆结构相连。本发明提供的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相连,并通过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来为打捆动作提供动力,实现边收割边打捆,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动力输入,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经济技术发展,除传统的将秸秆粉碎做有机肥料以外,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发展,其中很多领域对秸秆的再利用需要秸秆保持完整,打捆机可最大程度保证农作物秸秆的完整性,为秸秆在更多领域的利用提供保障。
传统的打捆机都是通过与收割机分离的、单独的打捆机,靠大马力牵引,把散落在农田里的秸秆整齐的收集起来,之后自动完成压缩,打捆,使农作物秸秆便于储存和运输,使得农作物的收割过程与秸秆回收过程分开进行,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农作物的秸秆回收与农作物收割过程分开进行,导致效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捆装置,包括:
前成捆结构,与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
后成捆结构,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对设置,且所述后成捆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的顶端转动连接;
所述前成捆结构与所述后成捆结构围合形成成捆区;
导草板,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邻设置;
第一传动结构,一端与所述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连;
所述前成捆结构与所述后成捆结构通过第一链条相连;
液压油缸,固定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转动连接,活塞杆与所述后成捆结构相连。
可选地,所述前成捆结构包括前草捆箱、若干前滚筒以及第二链条,所述前成捆箱与所述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前滚筒设置于所述前草捆箱上,且若干所述前滚筒与所述前草捆箱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前滚筒通过所述第二链条相连,且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相连。
可选地,所述液压油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前草捆箱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成捆结构包括后草捆箱、若干后滚筒以及第三链条,所述后草捆箱与所述前草捆箱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后草捆箱相连;若干所述后滚筒设置于所述后草捆箱上,且若干所述后滚筒与所述后草捆箱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后滚筒通过所述第三链条相连,且若干所述前滚筒中的一个与若干所述后滚筒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链条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过渡轮、中间轮、第一皮带以及第二皮带,所述过渡轮与所述中间轮通过所述第一皮带相连;所述过渡轮通过所述第二皮带与所述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相连,所述中间轮与所述前成捆结构相连。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传感结构,所述第一传感结构包括第一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适配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成捆结构上,所述第一压板设置于所述后成捆结构上;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脱离时,所述液压油缸的出油口油路被接通。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传感结构,所述第二传感结构包括第二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相适配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成捆结构上,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后成捆结构上;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相接触时,所述液压油缸的进油口油路被接通。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通过压簧调节结构与所述后成捆结构相连;所述压簧调节结构包括螺母套、拉杆、压簧、转轴、压簧固定块以及固定端;所述螺母套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拉杆相连;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拉杆的外部;所述固定端、所述压簧固定块均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拉杆滑动连接,且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压簧固定块之间,所述固定端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外侧;所述压簧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后成捆结构相连。
可选地,所述压簧固定块通过螺纹与所述拉杆相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割打捆一体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打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打捆装置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相连,并通过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来为打捆动作提供动力,实现边收割边打捆,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动力输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此外,通过液压油缸来控制后成捆结构的升降,实现物料捆的抛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易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打捆装置的结构简图一;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打捆装置的结构简图二;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前滚筒的结构简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传动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压簧调节结构的结构简图一;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压簧调节结构的结构简图二;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压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压簧调节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压簧处于未压缩状态时压簧调节结构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成捆结构;11-前草捆箱;111-下安装座焊合;112-上安装座焊合;12-前滚筒;121-前滚筒本体;1211-突起;122-中心轴;123-第一轴承组件;124-第二轴承组件;125-链轮焊合;13-第二链条;14-第二张紧轮;15-调节轮;2-后成捆结构;21-后草捆箱;22-后滚筒;23-第三链条;24-张紧拉板;3-导草板;4-第一传动结构;41-过渡轮;42-中间轮;43-第一皮带;44-第二皮带;45-第一张紧轮;5-第一链条;6-液压油缸;61-活塞杆;7-翻转臂;8-第一传感结构;81-第一传感器;82-第二压板;9压簧调节结构;91-螺母套;92-拉杆;93-压簧;94-转轴;95-压簧固定块;96-固定端;100-第二传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为“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一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目前对完整的秸秆进行回收打捆时,需要通过单独的、具有行走结构的打捆机来完成,不仅导致秸秆回收工作过程繁琐,效率较低,而且由于打捆机需要通过额外的动力输入来完成打捆动作,还不利于节约成本。
为解决目前农作物的结构回收与农作物收割过程分开进行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捆装置,参见图1、图2所示,该打捆装置包括:
前成捆结构1,与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使得该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构成一收割打捆一体机;其中收割装置可以为任意适于对秸秆类农作物进行收割的收割机。
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相对设置,且后成捆结构2的顶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顶端转动连接;前成捆结构1与后成捆结构2围合形成成捆区,通过前成捆结构1与后成捆结构2的协同作用,于成捆区内来对秸秆进行成捆。
本申请优选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通过翻转臂7转动连接,为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翻转臂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翻转臂7可以为任意能够实现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转动连接的结构,本申请不对翻转臂7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
导草板3,与前成捆结构1相邻设置,通过该导草板3形成进料口,以便于通过该进料口将收割装置中脱粒后的秸秆输送至打捆装置的成捆区中。
第一传动结构4,用于为前成捆结构1以及后成捆结构2的运行提供动力输入;该第一传动结构4的一端与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相连,另一端与前成捆结构1相连,以便于通过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来对打捆装置的打捆动作提供动力,从而避免额外对打捆装置提供动力输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结构。
进一步的,前成捆结构1与后成捆结构2通过第一链条5相连,以便于通过第一链条5来将收割装置提供的动力传送至后成捆结构2中。
液压油缸6,固定端与前成捆结构1转动连接,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61与后成捆结构2相连,以便于通过活塞杆61的伸缩来对后成捆结构2进行升降,实现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之间的合拢与分离,进而在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处于分离状态时,使成捆后的物料捆从打捆装置中脱出。
本申请提供的打捆装置,优选连接于收割装置的脱粒机尾部,以便于通过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的配套使用,一方面,农作物经过收割装置的割台收割后,通过割台搅龙传送至输送槽,输送槽内的农作物经脱粒机脱粒后,将得到的秸秆经导草板3输送至打捆装置中进行打捆,边收割边打捆,实现收割打捆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在保证收割效率的同时,进行秸秆的打捆,为后续的农业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季节抢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该打捆装置打捆后的物料捆,落在收割装置的后侧,从而能够保证收割、打捆作业时,履带不会压轧物料捆。
此外,本申请通过将打捆装置连接于收割装置的尾部,安装拆卸方便,适用范围广,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具体的,该打捆装置工作过程中,脱粒后得到的秸秆被输送至打捆装置中,收割装置的传动结构,本申请记为第二传动结构,将动力传送至第一传动结构4,该第一传动结构4进一步将动力转送至前成捆结构1与后成捆结构2,驱动前成捆结构1与后成捆结构2动作,实现对秸秆的打捆;当打捆完成后,参见图2所示,液压油缸6的伸缩杆61收缩,带动后成捆结构2向上升起,使得后成捆结构2的底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底端分离,物料捆掉落;液压油缸6的伸缩杆61伸长,带动成捆结构2向下降落,使得后成捆结构2的底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底端合拢,完成一次打捆动作,循环往复,实现多次作业。
本发明提供的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相连,并通过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来为打捆动作提供动力,实现边收割边打捆,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动力输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此外,通过液压油缸6来控制后成捆结构2的升降,实现物料捆的抛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易于后期维护。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前成捆结构1包括前草捆箱11、若干前滚筒12以及第二链条13,其中前成捆箱11与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若干前滚筒12设置于前草捆箱11上,且若干前滚筒12与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若干前滚筒12通过第二链条13相连,且第二链条13与第一传动结构4相连。
为实现前草捆箱11与机架的连接,本申请优选前草捆箱11的前端,即靠近收割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下安装座焊合111与上安装座焊合112,并优选下安装座焊合111与上安装座焊合112均安装于前草捆箱11的左侧板上,通过下安装座焊合111与上安装座焊合112来将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的机架进行连接;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下安装座焊合111与上安装座焊合112之间设置回转轴,通过该回转轴实现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的左右旋转,从而降低收割打捆一体机的拆卸、维修难度。
打捆装置工作过程中,第一传动结构4将动力传递至第二链条13,再通过该第二链条13带动若干前滚筒12进行转动,进一步在若干前滚筒12进行转动的同时,与后打捆结构2协同作用,实现对秸秆的打捆。
前滚筒12的数量以及分布方式均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优选前滚筒12的数量为4个;4个前滚筒1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简化结构,本申请优选4个前滚筒12的结构均相同。
参见图3、图4所示,本申请进一步优选前滚筒12包括前滚筒本体121,设置于前滚筒本体121内部的中心轴122,设置于前滚筒本体121两端、且与中心轴122固定连接的第一轴承组件123以及第二轴承组件124,设置于第一轴承组件123外侧、且与中心轴122固定连接的链轮焊合125,以便于通过第一轴承组件123、第二轴承组件124实现前滚筒12与前草捆箱11的转动连接,通过链轮焊合125使得前滚筒12通过链条与其他传动组件相连,以实现动力传输。
本申请优选在前滚筒本体12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突起1211,以便于在前滚筒12转动的同时,通过若干突起1211来对秸秆进行抓取及向后传送。
进一步的,本申请优选液压油缸6的固定端与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并进一步优选液压油缸6的固定端与前草捆箱11的顶端转动连接,一方面通过前草捆箱11来对液压油缸6进行限位、固定,另一方面,在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61进行伸缩时,使得活塞杆61带动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发生相对转动。
本申请中的后成捆结构2包括后草捆箱21、若干后滚筒22以及第三链条23,后草捆箱21与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活塞杆61与后草捆箱21相连;若干后滚筒22设置于后草捆箱21上,且若干后滚筒22与后草捆箱21转动连接;若干后滚筒22通过第三链条23相连,且若干前滚筒12中的一个与若干后滚筒22中的一个通过第一链条5相连。
本申请优选处于最高位置的前滚筒12与处于最高位置的后滚筒22通过第三链条23相连,并优选前草捆箱11与后草捆箱21通过两个翻转臂7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在液压油缸6带动下,后草捆箱21与前草捆箱11绕处于最高位置的前滚筒12的中心轴122进行转动。
本申请优选后滚筒22的结构与前滚筒12相同,并优选后滚筒22的数量为6个;打捆作业过程中,若干前滚筒12转动时,通过第一链条5将动力传送至位于最高位置的后滚筒22,该后滚筒22转动,从而再通过第三链条23带动其余的若干后滚筒22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若干前滚筒12与若干后滚筒22的同时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对秸秆的抓取、传送,完成打捆作业。
在完成打捆后,通过活塞杆61收缩,带动后草捆箱21升起,使得前草捆箱11与后草捆箱21分离,物料捆掉落下来,即可完成一次打捆作业。
本申请通过设置转动连接的前草捆箱11与后草捆箱21,通过前草捆箱11来对用于对秸秆进行传送的若干前滚筒12进行固定,通过后草捆箱21来对用于对秸秆进行传送的若干后滚筒22进行固定,并使前草捆箱11的位置保持固定,同时使后草捆箱21与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在打捆过程中,使前草捆箱11与后草捆箱21处于合拢状态,通过若干前滚筒12与若干后滚筒22的转动来对秸秆进行传送,使得秸秆在成捆区内旋转缠绕成捆;打捆完成后,通过液压油缸6将后草捆箱21提起,使得后草捆箱21与前草捆箱11分离,物料捆在重力作用下掉落。
本申请提供的打捆装置,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后草捆箱21的升降,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易于后期维护;通过链传动的方式实现秸秆的打捆,工作可靠,且打捆效率高。
第一传动结构4可以为带传动结构,也可以为链传动结构;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优选该第一传动结构4为带传动结构,具体的,该第一传动结构4包括过渡轮41、中间轮42、第一皮带43以及第二皮带44,过渡轮41与中间轮42通过第一皮带43相连;过渡轮41通过第二皮带44与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100相连,中间轮42与前成捆结构1相连。
具体的,本申请优选过渡轮41安装于收割装置中脱粒机的左侧板上,并优选第二皮带44为收割装置的风扇传动皮带,即过渡轮41通过风扇传动皮带与风扇装配连接;进一步优选中间轮42安装于前草捆箱11上,通过第一皮带43的连接,实现由脱粒机到打捆装置的动力传递;本申请优选第一皮带43逆时针旋转;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传动结构4还可包括第一张紧轮45,该第一张紧轮45的一端与脱粒机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草捆箱11固定连接,以便于通过该第一张紧轮45来调节第一皮带43的松紧程度。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若干前滚筒12通过第二链条13与中间轮42相连,通过该第二链条13将沿逆时针旋转的带传动转换为沿顺时针旋转的链传动,此时成捆区内的秸秆在前滚筒12以及后滚筒22的带动下,以逆时针旋转缠绕成捆。
进一步的,本申请优选前成捆结构1还包括第二张紧轮14与调节轮15,通过第二张紧轮14与调节轮15来调节第二链条13的松紧;并且,后成捆结构2还包括张紧拉板24,通过张紧拉板24来对第三链条23的松紧进行调节。
本为便于对液压油缸6进行控制,本申请提供的打捆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结构8,通过该第一传感结构8来对液压油缸6的出油口油路进行控制;具体的,该第一传感结构8包括第一传感器81,以及与第一传感器81相适配的第一压板82;第一传感器81设置于前成捆结构1上,第一压板82设置于后成捆结构2上;初始状态下,第一压板82与第一传感器81相接触,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61处于最大行程位置,即活塞杆61处于伸出状态,此时后成捆结构2的底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底端接触,通过若干前滚筒12与若干后滚筒22的转动,协同作用,使得秸秆在成捆区内层层缠绕,形成物料捆;在物料捆的重力作用下,后成捆结构2的底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底端分开;当后成捆结构2的底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底端分开一定的角度后,第一压板82与第一传感器81相脱离,此时液压油缸6的出油口油路被接通,活塞杆61的行程缩短,后成捆结构2被抬起,物料捆掉落。
为提高对液压油缸6控制的灵敏度,本申请优选第一传感器81设置于前草捆箱11的底端,第一压板82设置于后草捆箱21的底端。
本申请提供的打捆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结构(图中未示出),该第二传感结构用于对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油路进行控制;该第二传感结构包括第二传感器,以及与第二传感器相适配的第二压板;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前成捆结构1上,具体的,第二传感器连接于前草捆箱11的顶部;第二压板设置于后成捆结构2上,本申请优选第二压板设置于后草捆箱21的顶部;在后成捆结构2抬起,物料捆落下后,第二压板与第二传感器相接触,此时,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油路被接通,活塞杆61的行程增加,在活塞杆61的带动下,后成捆结构2向下旋转,与前成捆结构1合拢,完成一次打捆工作;循环往复,实现多洗连续作业。
本申请中活塞杆61通过压簧调节结构9与后成捆结构2相连;参见图6、图7所示,该压簧调节结构9包括螺母套91、拉杆92、压簧93、转轴94、压簧固定块95以及固定端96;螺母套91的一端与活塞杆61相连,另一端与拉杆92相连;压簧93套设于拉杆92的外部;固定端96、压簧固定块95均与拉杆92固定连接,转轴94与拉杆92滑动连接,且压簧93设置于转轴94与压簧固定块95之间,固定端96设置于转轴94的外侧;压簧调节结构9通过转轴94与后成捆结构2相连。
在打捆过程中,当物料捆达到一定的重量时,参见图8所示,压簧93被压缩,后成捆结构2的底部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后成捆结构2的底端与前成捆结构1的底端分离,在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分离一定的角度后,第一压板82与第一传感器81相脱离,此时液压油缸6的出油口油路被接通,活塞杆61的行程缩短,后成捆结构2被抬起,物料捆掉落;在物料捆掉落后,没有了物料捆的重力作用,参见图9所示,压簧93回弹,后成捆结构2向下转动,促使后成捆结构2与前成捆结构1合拢。
为便于对物料捆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本申请优选压簧固定块95通过螺纹与拉杆92相连;本申请进一步优选该压簧固定块95为螺母。
由于压簧固定块95通过螺纹与拉杆92相连,从而压簧固定块92在拉杆92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当压簧固定块92向靠近压簧93的方向移动时,预紧力增加,使得物料捆较紧;相反,当压簧固定块92向远离压簧93的方向移动时,预紧力减小,使得物料捆较松。
本发明通过设置压簧调节结构9来控制物料捆的松紧程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打捆装置通过第一皮带43与第二皮带44两组带传动为后置的打捆装置提供动力,打捆装置内部的链传动实现秸秆的打捆,工作可靠,效率高,且适用于高温、潮湿、多尘的恶劣条件下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打捆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各部分结构之间拆装简单,方便后续的调试维修;通过带传动与收割装置相连实现动力输送,不再需要额外的动力输入,实现边收割边打捆的作业模式;通过设置与液压油缸6相连的压簧调节结构9,可以控制物料捆的松紧程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完全采用机械结构来实现打捆松紧程度的可控,可靠性强,适应性广,拆卸方便,便于后期维修;结构紧凑,强度较高,可满足打捆间隙性大扭矩的工作情况;采用整体焊接立架固定其输送部件,结构简单且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割打捆一体机,该收割打捆一体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打捆装置。
具体的,本申请优选该收割打捆一体机包括收割装置与如上所述的打捆装置,其中打捆装置设置于收割装置的后端。
本发明提供的收割打捆一体机,通过将打捆装置连接于收割装置的脱粒机尾部,以便于通过打捆装置与收割装置的配套使用,一方面,农作物经过收割装置的割台收割后,通过割台搅龙传送至输送槽,输送槽内的农作物经脱粒机脱粒后,将得到的秸秆经导草板3输送至打捆装置中进行打捆,边收割边打捆,实现收割打捆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在保证收割效率的同时,进行秸秆的打捆,为后续的农业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季节抢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该打捆装置打捆后的物料捆,落在收割装置的后侧,从而能够保证收割、打捆作业时,履带不会压轧物料捆;此外,通过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来为打捆动作提供动力,实现边收割边打捆,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动力输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此外,通过液压油缸6来控制后成捆结构2的升降,实现物料捆的抛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易于后期维护。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成捆结构(1),与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
后成捆结构(2),与所述前成捆结构(1)相对设置,且所述后成捆结构(2)的顶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1)的顶端转动连接;
所述前成捆结构(1)与所述后成捆结构(2)围合形成成捆区;
导草板(3),与所述前成捆结构(1)相邻设置;
第一传动结构(4),一端与所述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10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1)相连;
所述前成捆结构(1)与所述后成捆结构(2)通过第一链条(5)相连;
液压油缸(6),固定端与所述前成捆结构(1)转动连接,活塞杆(61)与所述后成捆结构(2)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成捆结构(1)包括前草捆箱(11)、若干前滚筒(12)以及第二链条(13),所述前成捆箱(11)与所述收割装置的机架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前滚筒(12)设置于所述前草捆箱(11)上,且若干所述前滚筒(12)与所述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前滚筒(12)通过所述第二链条(13)相连,且所述第二链条(13)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4)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6)的固定端与所述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成捆结构(2)包括后草捆箱(21)、若干后滚筒(22)以及第三链条(23),所述后草捆箱(21)与所述前草捆箱(11)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61)与所述后草捆箱(21)相连;若干所述后滚筒(22)设置于所述后草捆箱(21)上,且若干所述后滚筒(22)与所述后草捆箱(21)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后滚筒(22)通过所述第三链条(23)相连,且若干所述前滚筒(12)中的一个与若干所述后滚筒(22)中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链条(5)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4)包括过渡轮(41)、中间轮(42)、第一皮带(43)以及第二皮带(44),所述过渡轮(41)与所述中间轮(42)通过所述第一皮带(43)相连;所述过渡轮(41)通过所述第二皮带(44)与所述收割装置的第二传动结构(100)相连,所述中间轮(42)与所述前成捆结构(1)相连。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感结构(8),所述第一传感结构(8)包括第一传感器(81),以及与所述第一传感器(81)相适配的第一压板(82);所述第一传感器(81)设置于所述前成捆结构(1)上,所述第一压板(82)设置于所述后成捆结构(2)上;所述第一压板(82)与所述第一传感器(81)相脱离时,所述液压油缸(6)的出油口油路被接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感结构,所述第二传感结构包括第二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相适配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前成捆结构(1)上,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后成捆结构(2)上;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相接触时,所述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油路被接通。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61)通过压簧调节结构(9)与所述后成捆结构(2)相连;所述压簧调节结构(9)包括螺母套(91)、拉杆(92)、压簧(93)、转轴(94)、压簧固定块(95)以及固定端(96);所述螺母套(91)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6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拉杆(92)相连;所述压簧(93)套设于所述拉杆(92)的外部;所述固定端(96)、所述压簧固定块(95)均与所述拉杆(9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94)与所述拉杆(92)滑动连接,且所述压簧(93)设置于所述转轴(94)与所述压簧固定块(95)之间,所述固定端(96)设置于所述转轴(94)的外侧;所述压簧调节结构(9)通过所述转轴(94)与所述后成捆结构(2)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固定块(95)通过螺纹与所述拉杆(92)相连。
10.一种收割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打捆装置。
CN202011593850.9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Pending CN112567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3850.9A CN112567984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3850.9A CN112567984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7984A true CN112567984A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3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3850.9A Pending CN112567984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79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268A (zh) * 2021-10-11 2021-12-21 安徽理工大学 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2268A (zh) * 2021-10-11 2021-12-21 安徽理工大学 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69765Y (zh) 牧草捡拾圆捆机
US4212149A (en) Crop baling machines
CN201860598U (zh) 自走式饲草捡拾压捆机
CN202385518U (zh) 一种玉米秸秆收获圆捆打捆机
CN201064104Y (zh) 饲草切割揉搓压捆机
CN103988643B (zh) 一种自走轮式水稻秸秆捡拾打捆机
CN103250513A (zh) 自走式玉米收获秸秆打捆联合作业机
CN102668808A (zh) 一种秸秆收获粉碎式压捆机
CN2790142Y (zh) 饲草捡拾压捆机
CN102334411A (zh) 圆捆缠膜组合机
CN210641449U (zh) 一种履带式高效收割打捆一体机
CN103168575B (zh) 一种玉米秸秆收获圆捆打捆机
CN112567984A (zh)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CN113812268B (zh) 可变直径圆捆打捆机打捆装置
US7296393B1 (en) Stuffer center crank bearing
CN214482319U (zh) 一种打捆装置及收割打捆一体机
CN213718761U (zh) 棉花秸秆切割打捆收获机
CN101711491A (zh) 短皮带捡拾圆捆机
CN205961830U (zh) 茎穗兼收打捆收获一体机
CN212013667U (zh) 不间断作业秸秆粉碎圆捆机
CN112088648A (zh) 一种青贮制作设备
CN112243684A (zh) 棉花秸秆切割打捆收获机
CN113115645A (zh) 不间断作业秸秆粉碎圆捆机
US3827223A (en) Hay roll forming machine
US5839362A (en) Single cylinder hydraulic tension control system for round bal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