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728A -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5728A
CN112565728A CN202011534452.XA CN202011534452A CN112565728A CN 112565728 A CN112565728 A CN 112565728A CN 202011534452 A CN202011534452 A CN 202011534452A CN 112565728 A CN112565728 A CN 112565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color
screen
chrominance data
display
adj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4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5728B (zh
Inventor
石炳川
赵星星
薛瑞彬
马会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4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57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5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5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5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73Colour balance circuits, e.g. white 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cessing Of Color Television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本申请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案兼具实施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拼接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拼接显示是指将多个显示器拼接在一起以提供高分辨率、超大画面显示效果的显示技术。
显示装置的白平衡调整是影响显示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拼接显示中,显示器件的白平衡一致性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更为突出。由于拼接显示是由多个显示器组成,不同批次、不同个体显示器之间的显示差异需要现场工程师根据实际显示效果调整,此类工作的完成往往由现场工程师目视或者借助辅助设备完成,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
另外,在后期维修更换模组的情况下,新旧屏幕基色坐标的差异将导致白平衡一致性的调整必须通过一定的色度计算完成,然而,常规的单点色度计,使用条件受到诸多限制,会进一步增加现场调整的工作难度,而成像式色度计本身价格昂贵,且使用距离也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应用于工程现场。
此外,基础的色度测量设备,如校色仪、点式亮度计、成像亮度计均需要连接PC工作,设备整体的便携性、成本不利于现场调试工作的开展。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的针对拼接显示的白平衡调整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当前白平衡调整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显示控制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显示控制终端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终端和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并向所述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用于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以及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以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以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用于显示控制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用于显示控制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基色色度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显示器选择模块,用于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基色增益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白平衡调整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首先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其中,由于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表征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即可实现拼接显示的白平衡调整,本申请方案无需利用专业的色度计采集色度数据,只需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采集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即可实现白平衡的调整,可有效降低实施成本,另外,本申请上述方案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实现拼接显示中白平衡的自动化调整,相较于现有人工目视不同显示器显示差异并进行人工调整白平衡的方式,实施效率更高。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案兼具实施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移动终端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构建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节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原始图像数据的分块处理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的第二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另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手机等移动设备均配备了具有良好成像质量的相机,并且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数据处理、网络通信能力开发了一种针对拼接显示的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白平衡调整设备的成本、便携性及易用性问题,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考图1,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其中,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可以包括RGB颜色空间、HSL颜色空间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本步骤可以由移动终端执行实现,相应的,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可以包括:
从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底层提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原始图像数据,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由所述移动终端拍摄所述显示器显示的基色画面而得到的未经加工的图像数据;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阴影效应校正,得到每个所述显示器分别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显示器,将所述显示器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的色度数据均值确定为所述显示器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的采集,通过在上述移动终端中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采集第一基色色度数据的上述功能,从而无需利用专业的色度计,即可利用日常使用的移动终端实现色度数据的采集,有助于提高色度数据的采集效率,降低实施成本。
另外,移动终端中相机的原始输出一般为12bit的RAW格式数据(即原始图像数据,RAW的原意是“未经加工”,可以理解为:RAW图像就是CMOS或者CCD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而一般应用层取得的数据为8bit的jpg格式数据,其中经过了相机ISP的校正算法,会造成数据的失真及精度损失。为了提高相机的数据采集精度,需要直接从操作系统底层提取相机的RAW数据(即原始图像数据),由于没有经过校正算法,镜头自身的渐晕主光线入射角的不一致会导致成像亮度的不均匀(综合称为阴影效应),因此,还需对原始图像数据进一步进行阴影效应校正后在提取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得更为精准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有助于提高白平衡调整的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相机的对焦策略与普通相机有所区别。普通相机在拍摄中以调整到最佳对焦位置、获取清晰的图像为目的;而本申请实施例在对显示模组(即显示器)进行图像采集时,当相机调整为最佳对焦位置时,往往产生摩尔纹,对亮度数据的采集有较大影响,适当的离焦可有效避免摩尔纹的产生,且离焦不会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光强度产生影响,因此,基于以上因素,本申请实施例在测量过程中,相机主动调整为离焦状态,相应的,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所述移动终端在离焦状态下拍摄得到的。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对焦拍摄导致摩尔纹影响白平衡调整的实现,确保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白平衡调整的顺利实现,并有助于提高白平衡调整的精准度。
此外,为了便于用户实时、直观地了解移动终端拍摄的画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拍摄预览界面,所述拍摄预览界面包括采用辅助线划分的多个预览窗口,每个预览窗口对应用于拼接显示的一个显示器。
请参考图2,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移动终端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有拍摄预览界面,所述拍摄预览界面为图形操作界面,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可以如图所示包括如下主要控件:
①图像控件;②开始/结束采集按钮;③拼接模式单选按钮;④基准屏幕输入框;⑤颜色通道设置单选按钮;⑥方案设置加载框;⑦手动对焦控制条;⑧曝光时间控制条。
其中,图像控件用于实时预览相机采集的图像。目前主流传感器尺寸为4:3,图像控件比例与传感器输出比例一致,保证预览图像的完整、一致。图像控件根据拼接模式的设置加载辅助线:如,当拼接模式设置为2*2时,图像控件中的图像会叠加十字线;当拼接模式设置为3*3时,图像控件中的图像会叠加井字线。井字线的长宽比例与待测拼接单元的长宽比例一致(16:9)。辅助线用于将相机准确地对准各个拼接模组(拼接模组即用于拼接显示的显示器),保证图像数据分割的准确性。
基准屏幕输入框用于选定白平衡调整的参考屏幕(即基准屏),调整过程中将以此屏为基准进行一致性调节。
颜色通道单选按钮用于设定当前调节的颜色通道。由于相机传感器输出的RGB数据精度远远低于色度计、且图像传感器存在非线性,不能依据CIE-1931XYZ体系下的线性计算方式,以白色pattern为基础做白平衡调节。基于相机的白平衡一致性调节需要分别调整RGB三基色的强度,即将所有模组的红色、绿色、蓝色分量光学输出分别调整至一致,以确保RGB混光后白色场景的白平衡一致性。
手动对焦控制条用于调整预览状态下的镜头对焦状态,保证在预览状态下镜头能够很好地对焦,以便辅助线能够与拼接模组的边框对齐,保证数据采集的有效性。
曝光时间控制条用于调整预览状态下相机的曝光时间,以保证拼接显示亮度较好地分布于相机的动态范围内。
方案设置用于配置测试过程中相机的参数。方案配置因被测拼接模组(即待调整屏)光学特性和移动终端的光学特性(相机特性)而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参数:
a.相机参数:
具体包括:镜头序号、输出分辨率、校正模版路径。其中:镜头序号用于从终端的多个相机中选出制定的相机;输出分辨率为相机RAW图像的有效分辨率;校正模版中存储的是一个与相机分辨率相同大小的二维矩阵,其中每个元素是相机各像素的渐晕系数,用于校正相机的成像亮度不均匀性。校正模版在相机标定时得到,并作为数据文件保存在移动终端校正模版路径下。
b.曝光时间
由于相机感光芯片对红绿蓝具有不同的灵敏度,且不同型号的拼接模组具有不同的最大亮度,在测试中需要根据所测试的颜色与拼接模组型号标定出一组针对此类模组的曝光时间,用于调整中配置相机参数。
c.显示控制终端ip配置。
步骤S102: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所表征的色度数据是依赖于设备的,这意味着不同设备在颜色空间中颜色坐标是不同的,由于拼接显示系统由多个显示器拼接形成,为了实现白平衡的统一调整,需要将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所表征的色度数据转换为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所表征的色度数据,采用稳定的、逻辑的、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来表征显示器的色度信息。
CIE颜色空间即为一种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进行了大量正常人视觉测量和统计后,于1931年在RGB系统基础上,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Y、Z建立的一个新的色度系统。其具体可以包括CIE XYZ颜色空间和CIE Yxy颜色空间等,均可以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可以包括:
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
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数据处理效率高、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因此,本实施方式利用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可以有效提高色度数据的转换效率和准确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前,还可以包括:
在符合预设光学一致性条件的显示器上,显示多个纯色画面;
采用移动终端和色度计同步采集所述多个纯色画面,得到多个色度数据对,其中,每个所述色度数据对包括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第一色度数据和所述色度计采集的第二色度数据,所述第一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所述多个色度数据对中选取至少一部分色度数据对构成训练集;
采用所述训练集对预设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
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构建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建:
S1021.构建一个随机纯色画面显示程序:程序生成RGB分量随机的纯色画面,并显示到符合预设光学一致性条件的显示器上。
其中,上述预设光学一致性条件可以包括:显示器的峰值亮度略大于待调整的拼接显示模组(即待调整屏),以保证测试数据能够较好地覆盖待测量的色彩空间。
S1022.数据采集:移动终端的相机设定为能对显示器峰值亮度良好曝光的曝光时间;相机与色度计同步测试显示器所显示的随机画面,并记录为RGB-XYZ数据对(即色度数据对);数据采集过程可手动或编程完成,至少记录一千对数据;将得到的数据对按9:1的比例随机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S1023.数据分析:
基于测试获取的大量的测试数据,可以采用多层神经网络表达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神经网络中,以训练集中的RGB数据作为输入数据,XYZ数据作为groundtruth(即标注数据)进行训练,直至网络的输出数据X、Y、Z与groundtruth的均方差loss收敛到最小,保存网络(即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用验证集中的RGB数据输入网络,验证网络输出与groundtruth的偏差是否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如±2。如果符合则可以此网络作为相机RGB数据到XYZ色度数据的映射关系。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构建;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不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构建。
请参考图4和图5进行理解,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的示意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的示意图,若相机光谱响应曲线线性特性良好,则理论上一个3*3且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即可构建出RGB-XYZ映射关系;在相机光谱响应曲线存在非线性的情况下,可以在更多隐藏层的全连接网络中加入连续可导的非线性激活函数,如tanh、sigmoid等实现。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构建出适用于具体场景、工况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有助于针对不同场景、工况提高色度数据的转换准确度和效率。
步骤S103: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步骤S104: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步骤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可以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间的色度差异;
根据所述色度差异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其中,上述色度差异可以是指色度数据之间的差值。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计算色度数据之间的色度差异准确地计算得到基色增益系数,进而提高白平衡调整的精准度。
步骤S105: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上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可以包括多个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色度数据;
所述基色增益系数包括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增益系数。
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多个基色通道的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的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对应的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其中,上述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可以包括:
所述增益系数小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或者,
所述增益系数大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且在一数值范围内震荡次数大于预设震荡次数阈值。
下面结合图6,对上述步骤S104和S105进行示例性说明,请参考图6,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节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利用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进行白平衡调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61.分别采集各显示器的红、绿、蓝(R、G、B)三种基色的色度数据(Rri,Gri,Bri),(Rgi,Ggi,Bgi),(Rbi,Gbi,Bbi),并基于映射关系分别将各屏基色的RGB数据映射为XYZ数据(Xri,Yri,Zri),(Xgi,Ygi,Zgi),(Xbi,Ybi,Zbi),其中i为屏序号。
S1062.选定基准屏,整屏显示全白画面,用相机测得基准屏数据(R0,G0,B0),各个待调整屏(Ri,Gi,Bi),利用映射关系分别转换为(X0,Y0,Z0),(Xi,Yi,Zi)。分别比较各待调整屏与基准屏的色度差异,获取色度差异如下:
Figure BDA0002852708930000111
S1063.消除色度差异:
基于色度构成的线性关系,逐个显示器求解三个基色的增益系数如下:
Figure BDA0002852708930000112
例如,解得gri>0,说明待调整屏的红色分量高于参考屏的红色分量,需要将待调整屏的红色分量调低;若gri<0说明待调整屏的红色分量低于参考屏的红色分量,需要将待调整屏的红色分量调高。绿、蓝分量同理。对于第i块屏,当gri、ggi、gbi收敛到一定范围内时,停止调整,即完成白场向参考屏的一致性调整。
通过上述步骤,充分考虑了基色色坐标不一致导致的白平衡异常,可以保证白场显示下的色度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首先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其中,由于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表征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即可实现拼接显示的白平衡调整,本申请方案无需利用专业的色度计采集色度数据,只需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采集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即可实现白平衡的调整,可有效降低实施成本,另外,本申请上述方案无需人工参与即可实现拼接显示中白平衡的自动化调整,相较于现有人工目视不同显示器显示差异并进行人工调整白平衡的方式,实施效率更高。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案兼具实施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系统可以实施上述白平衡调整方法,该白平衡调整系统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该白平衡调整系统可以包括集成的或分开的功能模块或单元来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的对应步骤。请参考图7,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的第一种示意图。由于系统实施例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如图7所示,所述白平衡调整系统,可以包括:移动终端1和显示控制终端2;
所述移动终端1和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和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1用于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并向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2用于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以及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控制终端2通过所述移动终端1提供的无线网络热点与所述移动终端1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包括:
从移动终端1的操作系统底层提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原始图像数据,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由所述移动终端1拍摄所述显示器显示的基色画面而得到的未经加工的图像数据;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阴影效应校正,得到每个所述显示器分别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显示器,将所述显示器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的色度数据均值确定为所述显示器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所述移动终端1在离焦状态下拍摄得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1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1上显示拍摄预览界面,所述拍摄预览界面包括采用辅助线划分的多个预览窗口,每个预览窗口对应用于拼接显示的一个显示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
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移动终端1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构建;
若所述移动终端1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不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构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间的色度差异;
根据所述色度差异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多个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色度数据;
所述基色增益系数包括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增益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多个基色通道的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的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对应的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所述增益系数小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或者,
所述增益系数大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且在一数值范围内震荡次数大于预设震荡次数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包括RGB颜色空间;
所述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包括CIE颜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系统,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进行说明,其中,下述示例性说明可以参照前述任意实施例的说明进行理解,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示例性说明中,虽然部分用词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其含义的表达,下述说明中会对部分用词与前述实施例说明中的用词进行对应性说明,该对应性说明所表达的对应关系既可以包括等同关系、也可以包括上下位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
请参考图8,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的第二种示意图,对上述白平衡调整系统简要介绍如下:
大部分拼接显示系统仅支持串口控制,因此需要PC或系统级板卡(该PC或系统级板卡即为显示控制终端)作为中介维持与手机终端(即移动终端)的通信,并将手机终端的控制信号转换为拼接系统所支持的串口信号。在具体实施中,手机终端可以作为网络热点,将PC或系统板卡接入。
手机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经过初步的压缩处理后,经过本地网络发送给PC或系统板卡上运行的服务程序,服务程序调用算法将数据处理后经串口向拼接系统发送控制指令、显示测试pattern,具体的:
1、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设有APP,该APP包括图形操作界面、相机控制模块、数据统计模块、数据传输模块。
(1)图形操作界面介绍
图形操作界面是人机交互的主要途径,用于相机实时预览、设定调节参数、启动各功能模块,一种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
其中,图像显示控件用于实时预览相机采集的图像。目前主流传感器尺寸为4:3,图像控件比例与传感器输出比例一致,保证预览图像的完整、一致。图像控件根据拼接模式的设置加载辅助线:如,当拼接模式设置为2*2时,图像控件中的图像会叠加十字线;当拼接模式设置为3*3时,图像控件会叠加井字线。辅助线的长宽比例与待测拼接单元的长宽比例一致(16:9),用于将相机准确地对准各个拼接模组,保证图像数据分割的准确性。
基准屏幕输入框用于选定白平衡调整的参考屏幕,调整过程中将以此屏为基准进行一致性调节。
颜色通道设置单选按钮用于在调整前期测试各屏的基色色度信息。
手动对焦控制条用于调整预览状态下的镜头对焦状态,保证在预览状态下镜头能够很好地对焦,以便辅助线能够与拼接模组的边框对齐,保证数据采集的有效性。
曝光时间控制条用于调整预览状态下相机的曝光时间,以保证拼接显示亮度较好地分布于相机的动态范围内。
显示控制终端ip配置,用于配置显示控制终端的网络连接地址。
(2)移动终端相机控制
相机控制模块封装了对相机硬件的操作方法。主流的操作移动操作系统均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接口以便于对相机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控制。由于手机相机为定焦、定光圈镜头,对相机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曝光时间控制和对焦控制。曝光时间与数据映射测试阶段的曝光时间一致。
相机对焦策略与普通相机有所区别。普通相机在拍摄中以调整到最佳对焦位置、获取清晰的图像为目的;在对显示模组进行图像采集时,当相机调整为最佳对焦位置时,往往产生摩尔纹,对亮度数据的采集有较大影响,适当的离焦可有效避免摩尔纹的产生,且离焦不会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光强度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因素,在测量过程中,相机主动调整为离焦状态。
(3)数据统计模块
相机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可以存储为RAW格式,移动终端的传感器一般为16bit数据,其中12bit为有效数据,像素数可达数千万,单帧图像大小可达数十MB,如果直接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此,在移动终端本地即时处理,得到各拼接模组的亮度数据将会极大地简化系统。
移动终端本地数据处理方法请参考图9进行理解,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原始图像数据的分块处理示意图,如图9所示,经过阴影校正的RAW Bayer图像(即原始图像数据)根据其对应拼接模组(即显示屏)的情况被分为数块,各块分别统计各块中的RGB均值作为被测显示模组的RGB数据。基于此方法,获得共N*3个RGB数据(N为待测拼接模组数量)。RGB数据映射为XYZ色度数据后,与图形界面的控制信息一起打包,即可作为统计结果发送给显示控制终端进行处理。
(4)数据传输模块
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本身目前均具有无线热点功能,可以大大便利移动终端和显示控制终端的数据传输。显示控制终端可以连接到移动终端提供的无线热点,使其进入同一个本地网络,利用现有的网络协议和工具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本方案中,数据统计模块得到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小,可以基于http协议,将移动终端数据作为表单通过POST请求提交给显示控制终端。
2、显示控制终端:
显示控制终端配置有服务程序,在本方案中,拼接模组(即用于拼接显示的显示屏)仅支持串口命令调整。因此,为了运行服务程序,需要配置服务器驱动拼接模组的显示与调整功能。显示控制终端程序主要包括测试pattern显示模块、算法模块。
显示控制终端程序可以采用现有的成熟框架,现有的框架本身已经集成了完备的网络访问功能,可以提供数据接收功能,例如,可以基于python的Flask框架搭建数据接收服务。
由于测试过程中测量与调整同步进行,pattern显示模块和算法模块分别启动一个线程。
测试pattern显示模块与显示控制终端程序同步启动,监听应用端发送的数据,并其根据数据中的pattern显示命令生成测试pattern,并将其通过服务器的视频输出接口供拼接模组显示。
算法模块基于前面介绍的原理,生成串口调整命令,并通过服务器的串口向拼接模组发送。调整过程达到以下两种情况(即预设收敛条件)时,程序认为白平衡达到一致,调整完成:
(1)当某拼接模组与参考拼接模组色度增益g小于阈值T时,g所对应模组的色彩通道退出调整;当某模组的所有的通道均退出调整时,此模组退出调整;当所有模组均退出调整时,本轮调整完成。
(2)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板卡的调整步长较大,拼接模组的色度增益g不能收敛至小于阈值T,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震荡。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程序记录震荡次数,当震荡次数超过一定阈值N(例如,取N=3)后,g所对应的通道退出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白平衡调整系统的角度对白平衡调整方法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下面分别从移动终端侧和显示控制终端侧对白平衡方法及其装置进行说明,下述示例性说明可以参照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法进行理解,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白平衡调整方法,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步骤S202: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步骤S203: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以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包括:
从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底层提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原始图像数据,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由所述移动终端拍摄所述显示器显示的基色画面而得到的未经加工的图像数据;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阴影效应校正,得到每个所述显示器分别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显示器,将所述显示器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的色度数据均值确定为所述显示器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所述移动终端在离焦状态下拍摄得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拍摄预览界面,所述拍摄预览界面包括采用辅助线划分的多个预览窗口,每个预览窗口对应用于拼接显示的一个显示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
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前,还包括:
在符合预设光学一致性条件的显示器上,显示多个纯色画面;
采用移动终端和色度计同步采集所述多个纯色画面,得到多个色度数据对,其中,每个所述色度数据对包括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第一色度数据和所述色度计采集的第二色度数据,所述第一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所述多个色度数据对中选取至少一部分色度数据对构成训练集;
采用所述训练集对预设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构建;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不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构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包括RGB颜色空间;
所述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包括CIE颜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白平衡调整方法,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白平衡调整系统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需利用专业的色度计采集色度数据,只需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采集第一基色色度数据,然后将其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发送给显示控制终端,即可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从而实现拼接显示中白平衡的自动化调整,可有效提高白平衡调整的效率,同时相较于采用色度计采集色度数据的方式,利用常用的移动终端即可实现色度数据的采集,可有效降低实施成本。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白平衡调整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装置可以实施上述白平衡调整方法,该白平衡调整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该白平衡调整装置可以包括集成的或分开的功能模块或单元来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的对应步骤。请参考图11,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的第一种示意图。由于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如图11所示,所述白平衡调整装置10,用于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模块102,用于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发送模块103,用于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以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获取模块101,包括:
原始图像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底层提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原始图像数据,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由所述移动终端拍摄所述显示器显示的基色画面而得到的未经加工的图像数据;
阴影矫正单元,用于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阴影效应校正,得到每个所述显示器分别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显示器,将所述显示器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的色度数据均值确定为所述显示器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所述移动终端在离焦状态下拍摄得到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览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拍摄预览界面,所述拍摄预览界面包括采用辅助线划分的多个预览窗口,每个预览窗口对应用于拼接显示的一个显示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模块102,包括: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单元,用于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纯色画面显示模块,用于在符合预设光学一致性条件的显示器上,显示多个纯色画面;
色度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用移动终端和色度计同步采集所述多个纯色画面,得到多个色度数据对,其中,每个所述色度数据对包括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第一色度数据和所述色度计采集的第二色度数据,所述第一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训练集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个色度数据对中选取至少一部分色度数据对构成训练集;
模型训练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训练集对预设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构建;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不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构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包括RGB颜色空间;
所述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包括CIE颜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装置10,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2,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如图12所示,所述白平衡调整方法,用于显示控制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步骤S302: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步骤S303: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步骤S304: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间的色度差异;
根据所述色度差异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多个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色度数据;
所述基色增益系数包括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增益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多个基色通道的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的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对应的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所述增益系数小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或者,
所述增益系数大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且在一数值范围内震荡次数大于预设震荡次数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包括RGB颜色空间;
所述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包括CIE颜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显示控制终端的白平衡调整方法,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白平衡调整系统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需利用专业的色度计采集色度数据,只需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即可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从而实现拼接显示中白平衡的自动化调整,可有效提高白平衡调整的效率,同时相较于采用色度计采集色度数据的方式,利用常用的移动终端即可实现色度数据的采集,可有效降低实施成本。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控制终端的白平衡调整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装置可以实施上述白平衡调整方法,该白平衡调整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该白平衡调整装置可以包括集成的或分开的功能模块或单元来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的对应步骤。请参考图13,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的第二种示意图。由于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如图13所示,所述白平衡调整装置20,用于显示控制终端,可以包括:
第二基色色度数据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显示器选择模块202,用于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基色增益系数计算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白平衡调整模块204,用于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基色增益系数计算模块203,包括:
色度差异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间的色度差异;
基色增益系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色度差异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多个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色度数据;
所述基色增益系数包括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增益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白平衡调整模块204,包括:
白平衡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多个基色通道的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的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对应的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所述增益系数小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或者,
所述增益系数大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且在一数值范围内震荡次数大于预设震荡次数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包括RGB颜色空间;
所述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包括CIE颜色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装置10,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白平衡调整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8)

1.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包括:
从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底层提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原始图像数据,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由所述移动终端拍摄所述显示器显示的基色画面而得到的未经加工的图像数据;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阴影效应校正,得到每个所述显示器分别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显示器,将所述显示器对应的阴影矫正图像数据的色度数据均值确定为所述显示器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是所述移动终端在离焦状态下拍摄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拍摄预览界面,所述拍摄预览界面包括采用辅助线划分的多个预览窗口,每个预览窗口对应用于拼接显示的一个显示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
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前,还包括:
在符合预设光学一致性条件的显示器上,显示多个纯色画面;
采用移动终端和色度计同步采集所述多个纯色画面,得到多个色度数据对,其中,每个所述色度数据对包括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的第一色度数据和所述色度计采集的第二色度数据,所述第一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所述多个色度数据对中选取至少一部分色度数据对构成训练集;
采用所述训练集对预设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先训练的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构建;
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响应曲线不符合预设的线性条件,则所述色度映射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带偏置的全连接网络结合设有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隐藏层构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包括:
计算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之间的色度差异;
根据所述色度差异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包括多个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色度数据;
所述基色增益系数包括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对应的增益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多个基色通道的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的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分别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每个所述基色通道对应的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包括:
所述增益系数小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或者,
所述增益系数大于预设增益系数阈值且在一数值范围内震荡次数大于预设震荡次数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包括RGB颜色空间;
所述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包括CIE颜色空间。
13.一种白平衡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显示控制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显示控制终端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终端和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并向所述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所述显示控制终端用于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以及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提供的无线网络热点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15.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以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
16.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一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基色色度数据转换为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向显示控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以使所述显示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对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进行白平衡调整。
17.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显示控制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18.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显示控制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基色色度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拼接显示的每个显示器分别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基色色度数据采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进行表征;
显示器选择模块,用于从用于拼接显示的多个显示器中选择一个确定为基准屏,将剩余的所述显示器确定为待调整屏;
基色增益系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和所述基准屏对应的第二基色色度数据,计算每个所述待调整屏相对于所述基准屏的基色增益系数;
白平衡调整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待调整屏,根据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对所述待调整屏进行白平衡调整,直至所述待调整屏对应的基色增益系数符合预设收敛条件。
CN202011534452.XA 2020-12-22 2020-12-22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125657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452.XA CN112565728B (zh) 2020-12-22 2020-12-22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452.XA CN112565728B (zh) 2020-12-22 2020-12-22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728A true CN112565728A (zh) 2021-03-26
CN112565728B CN112565728B (zh) 2022-10-11

Family

ID=7503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452.XA Active CN112565728B (zh) 2020-12-22 2020-12-22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57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725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白平衡处理方法与电子设备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6707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Dreamworks Animation Llc Illuminated surround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for video and other displays
CN102026003A (zh) * 2010-12-24 2011-04-20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幕拼接墙颜色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2497559A (zh) * 2011-12-20 2012-06-1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配屏的画质调节方法及系统
CN202339697U (zh) * 2011-11-08 2012-07-18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显示设备颜色白平衡的装置
CN103093737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显示设备颜色白平衡的装置及方法
CN103366709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帆宣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白色亮度参数提高单色白平衡调校的精准度的方法
CN103606159A (zh) * 2013-11-28 2014-02-26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墙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04103255A (zh) * 2013-04-07 2014-10-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显示屏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05336286A (zh) * 2014-07-29 2016-02-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屏色彩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405413A (zh) * 2015-12-29 2016-03-16 Tcl新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lcd拼接的白平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5865630A (zh) * 2015-02-09 2016-08-17 仪器系统光学测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显示测试的比色系统
CN105959680A (zh) * 2016-04-29 2016-09-21 北京牡丹视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测网络摄像机色彩还原度的方法及系统
US20170064263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sen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06531060A (zh) * 2016-11-16 2017-03-22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亮色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8801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Contrast, Inc. Real-time hdr video for vehicle control
CN110277048A (zh) * 2019-06-10 2019-09-2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调整显示装置色差的方法
CN110767198A (zh) * 2019-09-29 2020-02-07 深圳吉迪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色域校正方法和系统以及显示驱动集成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6707A1 (en) * 2007-02-05 2008-08-07 Dreamworks Animation Llc Illuminated surround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for video and other displays
CN102026003A (zh) * 2010-12-24 2011-04-20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幕拼接墙颜色校正方法及装置
CN202339697U (zh) * 2011-11-08 2012-07-18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显示设备颜色白平衡的装置
CN103093737A (zh) * 2011-11-08 2013-05-08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显示设备颜色白平衡的装置及方法
CN102497559A (zh) * 2011-12-20 2012-06-1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配屏的画质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3366709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帆宣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白色亮度参数提高单色白平衡调校的精准度的方法
CN104103255A (zh) * 2013-04-07 2014-10-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显示屏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03606159A (zh) * 2013-11-28 2014-02-26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墙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05336286A (zh) * 2014-07-29 2016-02-1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屏色彩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865630A (zh) * 2015-02-09 2016-08-17 仪器系统光学测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显示测试的比色系统
US20170064263A1 (en) * 2015-08-24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sen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05405413A (zh) * 2015-12-29 2016-03-16 Tcl新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lcd拼接的白平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5959680A (zh) * 2016-04-29 2016-09-21 北京牡丹视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测网络摄像机色彩还原度的方法及系统
US20180048801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Contrast, Inc. Real-time hdr video for vehicle control
CN106531060A (zh) * 2016-11-16 2017-03-22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亮色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277048A (zh) * 2019-06-10 2019-09-2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调整显示装置色差的方法
CN110767198A (zh) * 2019-09-29 2020-02-07 深圳吉迪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色域校正方法和系统以及显示驱动集成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725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白平衡处理方法与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5728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236B (zh) 成像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08148291A1 (fr)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pour étalonner un mur à écrans multiples
US7884980B2 (en) System for capturing graphical images using hyperspectral illumination
CN105915816B (zh) 用于确定给定场景的亮度的方法和设备
KR19980019200A (ko) 촬상 장치에서 사용하는 색 보정장치(Color correction apparatus for use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CN1812478B (zh) 图像摄取设备及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1047773B (zh) 成像设备、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和方法
JP2011146936A (ja) 色特性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CN104980650A (zh) 具有图片监视标记的f光圈数加权波形
CN112565728B (zh) 白平衡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10139324A (ja) 色ムラ測定方法、および色ムラ測定装置
JP2010193378A (ja) 調整装置及び調整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JP4906658B2 (ja)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16525723A (ja) 映画映写の測定
JP626562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070112949A (ko) 멀티 이미지 센서 튜닝 장치 및 방법
Zhao et al. Perceptual spatial uniformity assessment of projection displays with a calibrated camera
JP6774788B2 (ja) 色調整装置および色調整システム
KR100921717B1 (ko) 상대 노광량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CN1812470B (zh) 可从负片产生正像的数码相机
CN110300291B (zh) 确定色彩值的装置和方法、数字相机、应用和计算机设备
US201700381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color image from monochrome scan camera
CN115798374B (zh) 基于BoxIO进行现场实时调色的系统及方法
CN112399160B (zh) 色彩管理方法和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91804A (zh)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系统、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