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4419A - 电驱动装置和用于制造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驱动装置和用于制造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4419A
CN112564419A CN202011026192.5A CN202011026192A CN112564419A CN 112564419 A CN112564419 A CN 112564419A CN 202011026192 A CN202011026192 A CN 202011026192A CN 112564419 A CN112564419 A CN 112564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fluid
stator
heat exchanger
fluid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61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霍夫曼
M·施耐德
S·森吉克
M·维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564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cooling medium between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其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具有定子组件和电枢组件,其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纵向旋转轴线延伸的装备有定子驱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装备部分,以及沿着所述纵向旋转轴线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导管引导部分。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热交换器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子组件和/或所述电枢组件与热交换器流体之间交换热损失能量,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单元具有流体导管系统,所述热交换器流体可以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并且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导管。由此,所述流体导管纵向地延伸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其中每个流体导管通过接触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上。

Description

电驱动装置和用于制造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 单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电驱动装置,并且进一步涉及用于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驱动转矩和驱动运动,驱动装置、特别是电驱动装置已经公知很长时间,并且优选地用于机动车辆技术领域中。这种类型的驱动装置例如通常用于驱动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例如在机动车辆技术领域中通常是阀、废气旁通阀、节流阀甚至是刮水器。
已知的电驱动装置在很大程度上针对其相应的任务进行优化,并且就具体要求而言,非常适合于提供特别高的驱动扭矩和相对高的驱动功率。出于这种考虑,通常期望保持或改善电驱动装置的整个技术效率,基本上是有效性。
然而,特别是当所描述的电驱动装置例如运行较长时间并且提供相对较高的驱动扭矩和相对较高的驱动功率时,发生被电驱动装置包含的驱动部件的加热。
因此,电驱动装置的加热具有多种原因,并且可以追溯到例如线圈组件的欧姆电阻、电驱动装置内的磁反转效应、涡流损耗或轴承摩擦。
在任何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加热通常导致电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件、例如驱动轴承或线圈组件的绝缘,必须承受相对较强的热应力,由此总体上从热方面来看,电驱动装置类似地经受相对较高的应力。
由于热应力,特别是在电驱动装置的寿命/使用寿命期间考虑,电驱动装置的效率可能显著降低,例如由于较高的电流消耗或由于较高的轴承摩擦,所述热应力相对较高。由于例如电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件热磨损,所提及的寿命/使用寿命整体上会进一步缩短。
即使已知的电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克服热问题的热交换器单元,此时例如应参考在文献DE 10 2005 052 363 A1中描述的水套冷却单元,期望进一步减小电驱动装置的热应力,以具体地进一步提高电驱动装置的寿命/使用寿命,以使得因此例如可以提供更加耐用的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出于这种考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电驱动装置的改进的或至少不同的实施例。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针对用于热交换器单元、特别是用于这种类型的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所述目的具体地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创新的考虑,以类似地增加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冷却功率。虽然已知的热交换器单元通常集中于在定子壳体处或在定子壳体附近利用在电驱动装置的操作期间产生的热损失能量,但是本发明提出紧邻地、因此类似于直接地在电驱动装置的负责热损失能量的驱动部件处利用热损失能量。所提出的热交换器单元的耗散热损失能量的部件由此紧邻地且具体地以无间隙的方式抵接在电驱动装置的负责热损耗能量的驱动部件上,由此以这种方式使得在这些部件之间不存在不必要的空间。
为了实现该想法,规定可以例如用于机动车辆技术领域中的电驱动装置装配有具有定子组件和电枢组件的电动马达。电驱动装置还具有壳体覆盖件和壳体,所述壳体可以由壳体覆盖件封闭并且用于容纳定子组件。壳体覆盖件和壳体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较不频繁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在任何情况下,壳体覆盖件覆盖壳体,以便例如保护布置在壳体中的下述驱动部件不受环境影响。
转子轴被布置在壳体处,所述转子轴线沿着其优选地柱形的转子主体限定纵向旋转轴线。转子轴被牢固地固定到壳体,并且具体地与壳体一体形成。转子轴可以有利地例如经由布置在壳体覆盖件处的轴承和/或固定组件与壳体覆盖件接合。
被布置成能够绕纵向旋转轴线旋转的转子设置在转子轴处,以容纳电枢组件。转子可以具有例如盆状形状并且可以限定盆容纳部,以支撑电枢组件的容纳部和/或固定部。电枢组件包括例如永磁体组件。
不言而喻,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电枢组件和定子组件类似地被布置成可交换的电动马达,因此应用于其电枢组件布置在壳体处并且其定子组件布置在转子处的电动马达。换句话说,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内部和外部转子电动马达。
定子组件包括各自布置在定子组件的装备部分处的一个或多个定子驱动装置。定子驱动装置沿着纵向旋转轴线延伸。各个定子驱动装置整体上由此形成定子组件,并且例如每个包括线圈绕组组件。定子驱动装置可以通过电动马达控制单元单独地或共同地操作。
此外,定子组件包括有利地布置在装备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导管引导部分。导管引导部分类似地在两个相邻的装备部分之间形成自由间隙。导管引导部分和装备部分例如彼此相对地布置,以便在对准方向上彼此交替,其中对准方向具体地可以通过横向于或正交于纵向旋转轴线取向的圆周方向来限定。
重要的是,电驱动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单元,用于在一方面的定子组件和/或电枢组件与另一方面的热交换器流体之间交换热损失能量。有利地,热交换器流体是水或水-乙二醇混合物,其类似地用作热传递介质。
热交换器单元进而包括流体导管系统,热交换器流体可以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并且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导管或一组流体导管,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导管或一组流体导管特别是纵向地或平行于纵向旋转轴线,特别是部分或完全地延伸穿过定子组件。由此,每个流体导管通过接触而无间隙地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上,所述定子驱动装置相对于纵向旋转轴线横向或径向地取向。
这种设计具有令人惊奇的效果,即热损失能量几乎完全通过热传递(热传导)发生,并且因此仅部分或几乎完全不经由热对流发生。这具有的优点是,在驱动装置中提供的热损失能量可以相对快速地传递到热交换器流体,并且然后可以从电驱动装置消散,例如消散到热交换器流体冷却器。这进一步具有的优点是,装备有所提出的热交换器组件的驱动装置可以达到相对较高的寿命/使用寿命。
因此,与常规的电驱动装置相比,电驱动装置可以保持相对冷却,以使得也可以说电驱动装置的热平衡得到优化。
有利地,电驱动装置装备有流体导管,所述流体导管有利地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材料制成。
每个或至少一个流体导管以平面的方式或在整个区域上和/或无间隙地通过接触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中的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上。这具有的效果是,在流体导管或流体导管的流体夹套表面与定子驱动装置或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之间不存在不必要的中间间隙,所述中间间隙例如填充有空气。因为在电驱动装置的操作期间在定子驱动装置中必然产生的热损失能量可以直接消散,而不像以前那样特别是通过热对流消散,因此改善了从定子驱动装置到热交换器流体流过其中的流体导管的热传递,具体是热传导。由此实现了,热损失能量可以从定子驱动装置相对快速地被引导至热交换器流体,以使得即使电驱动装置在操作期间提供高的驱动转矩和高的驱动功率,电驱动装置整体上也保持相对冷却。此外,其具有的优点是,电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件经受较小的热应力,以因此使得装备有这种类型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电驱动装置的寿命/使用寿命显著增加。
为了实现热损失能量可以甚至更快地从定子驱动装置被引导到热交换器流体,优选的是,一个或每个流体导管以平面的方式或在整个区域上和/或无间隙地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中的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的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上。一个或每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以边界状的方式布置在一方面的装备部分与另一方面的导管引导部分之间,在圆周方向上绕纵向旋转轴线取向的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有利地各自具有表面法线。
这特别是在一个或每个流体导管的流体导管横截面在面积方面与导管引导部分的横截面一致时是有利的,因为具有定子驱动装置的两个装备部分之间的整个可用区域可以随后被流体导管用来引导热交换器流体。因此,可以甚至更有效地冷却电驱动装置。
定子驱动装置的每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或每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优选地由线圈绕组表面形成。线圈绕组表面可以由布置在相应的装备部分处的线圈绕组组件形成,其中线圈绕组组件有利地由多个线圈绕组形成,所述多个线圈绕组特别是横向地或沿着纵向旋转轴线取向。
有利地,线圈绕组组件的线圈绕组表面连续地起伏并且具有线圈表面轮廓,所述线圈表面轮廓由弧形形状的弓形部分组成,所述弧形形状的弓形部分平行于纵向旋转轴线或横向于纵向旋转轴线以锐角彼此融合。由此,第一组流体导管以无间隙的互补方式有利地被施加到线圈绕组组件的线圈表面轮廓,以使得第一组流体导管形成看起来像例如锯齿轮廓的一种阴性的线圈表面轮廓。
流体导管各自优选地在纵向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部分或完全地延伸穿过定子组件或定子组件的导管引导部分,以使得它们各自具有相对长的长度。
可能的是多个导管引导部分和多个装备部分被布置成在圆周方向上围绕纵向旋转轴线交替,其中每个导管引导部分具有流体导管,并且每个装备部分具有定子驱动装置。因此,各个定子驱动装置类似地通过导管引导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在两侧彼此分开。
由于流体导管各自被布置在导管引导部分中,所以位于两者之间的定子驱动装置可以从两侧被冷却,以使得热损失能量可以从两侧消散,并且可以被供应到流过流体导管的热交换器流体。
通常可以设想的是,两个或更多个流体导管各自布置在导管引导部分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流体导管彼此抵靠并且以平面的方式抵靠在装备部分上。
此外,流体导管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流体可以从中通过而流入至少一个流体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孔和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孔。这具有的效果是,可以向热交换器单元的流体导管系统供应热交换器流体。例如,供应单元等适合于供应热交换器流体。在任何情况下,供应单元可以例如通过供应软管连接到流体入口孔和/或流体出口孔,以使得热交换器流体可以例如从供应单元开始被泵入热交换器单元的流体导管系统中。因此,热交换器流体可以流过电驱动装置。供应单元进而可以有利地连接至冷却单元,例如连接至另一热交换器单元,其冷却经加热的热交换器流体。
优选地,流体贮存器各自布置在流体导管系统的流体入口孔与至少一个流体导管之间和/或在流体导管系统的流体出口孔与至少一个流体导管之间。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流体贮存器是指形成了可以存储热交换器流体的流体供应。换句话说,预先确定的或可预先确定的流体体积,具体是热交换器流体体积,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流体贮存器临时存储在流体导管系统内,以补偿例如供应单元方面的不一致的供应。这具有的优点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向流体导管系统和/或热交换器单元供应热交换器流体,以使得可以确保电驱动装置的冷却。
这在流体导管包括入口导管和返回导管时是优选的,所述入口导管和返回导管各自可以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材料制成。
由此,入口导管和返回导管可以各自具有中空柱形的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基于主膨胀方向的圆环状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入口导管和返回导管各自可以由薄壁的管道主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下面还将参考第一组流体导管和第二组流体导管,其中第一组流体导管由入口导管限定,并且第二组流体导管由返回导管限定,或反之。
在电驱动装置的操作期间,一个或多个入口导管可以布置在第一导管凸缘处,并且一个或多个返回导管可以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处,各自都以一定角度、特别是以直角布置。便利地,入口导管和返回导管由此沿着假想的导管凸缘圆环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相应的导管凸缘处,所述假想的导管凸缘圆环布置在相应的导管凸缘处。
进一步规定,在电驱动装置的操作期间,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处的返回导管插入或插进布置在第一导管凸缘处的入口导管中。热交换器流体可以流过的流体导管环状腔在纵向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限定流体贮存器,并且溢流室由此各自都形成在入口导管与返回导管之间。溢流室使得热交换器流体可以从入口导管流入返回导管中,其中入口导管和返回导管类似地向溢流室敞开,以使得通过入口导管流入的热交换器流体可以通过溢流室溢流到返回导管中。由于溢流室,实现了可以暂时存储预先确定的或可预先确定的热交换器流体体积。
入口导管有利地限定纵向入口轴线,并且返回导管限定纵向返回轴线,其中在电驱动装置的操作期间,纵向入口轴线和纵向返回轴线彼此几乎平行地、或平行地且具体同轴地布置。
在任何情况下,流体贮存器都可以各自布置在流体导管系统的流体入口孔与入口导管之间、和/或在流体导管系统的流体出口孔与返回导管之间。
有利地,导管凸缘优选地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材料制成,有利地由与流体导管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驱动装置的操作期间,第一导管凸缘和第二导管凸缘特别是可以通过物质与物质的结合、以非型面配合或型面配合的方式通过接触彼此抵接,其中流体贮存器形成在第一导管凸缘与第二导管凸缘之间。
本发明包括进一步的基本思想:详细说明用于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的。
为此,所提出的制造方法包括多个步骤,即根据第一步骤,将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插入电驱动装置的定子组件中。由此,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流体导管坯件,其例如是包括基于主膨胀方向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或多边形的横截面的中空柱形的生塑料主体。在任何情况下,流体导管坯件优选地插入定子组件的自由导管引导部分中。导管引导部分有利地布置在装备部分之间,以容纳定子组件的定子驱动装置;因此,它们至少在圆周方向上将装备部分彼此界定开。导管引导部分和装备部分可以例如彼此相对地布置,以便在圆周方向上绕转子主体的纵向旋转轴线彼此交替。
可以设想的是,例如所有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共同插入或推入自由导管引导部分中,其中它们首先例如抵接在一个或两个装备部分上,所述一个或两个装备部分以点状或线形的方式将导管引导部分彼此分开。这具有的效果是,例如作为自动插入过程的一部分,流体导管坯件可以相对容易地布置在定子组件处。
根据第二步骤,规定加热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有利地进行加热,直到流体导管坯件各自被加热到其相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由此,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完全基于所使用的塑料材料,特别是在热塑性材料的情况下大范围地变化。例如,对于部分结晶的热塑性塑料,约-50℃到约15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是已知的。例如,对于非结晶热塑性塑料,约80℃到约22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是进一步已知的。例如,对于非结晶热塑性塑料,约80℃到约22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是进一步已知的。另外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对于聚酰胺66(PA66)为47℃至258℃,对于聚酰胺6(PA6)为60℃至220℃,并且对于聚丙烯(PP)为0℃至165℃。
在任何情况下,该方法的目的是使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柔软且可成形,以使得可以在后续步骤中进行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的加压,特别是内部加压。由于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被加热并且因此相对柔软且可成形,作为加压的一部分,它们各自相对于其主膨胀方向径向地或横向地变宽。当将在加热和用内部压力加压之前的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中的一个或每个流体导管坯件的相对于流体导管坯件的主膨胀方向横向地取向的流体导管横截面,与在加热和用内部压力加压之后的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中的一个或每个流体导管坯件的流体导管横截面进行比较时,可以确定相应的流体导管横截面在面积尺寸方面已经类似地增加。
有利地,流体导管坯件的流体导管横截面完全填充导管引导部分的相应横截面,以使得流体导管横截面与导管引导部分的相应横截面几乎相同或一致。
可以在进一步的步骤中进一步规定将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的加压维持预先确定的或可预先确定的时间段。由此实现了,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可以径向最大地变宽,由此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的流体导管坯件夹套表面可以通过平面接触并且有利地以无间隙的方式并且有利地通过完全平面接触而应用于定子组件的定子驱动装置的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
根据第五步骤,提供冷却过程,作为冷却过程的一部分,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被冷却。例如,在该步骤期间,内部压力可以维持在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中。因此获得的优点是,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不会弹回其初始形状。
在第六步骤中,进一步规定,第一导管凸缘注塑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所述流体导管坯件现在完全或至少部分地冷却并且现在也可以被识别为第一组流体导管,或仅简单地作为流体导管。第一导管凸缘还例如由塑料材料,例如由与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相同的塑料材料,优选地由热塑性材料组成。因此,一体的第一导管凸缘流体导管部件类似地形成在定子组件处。
在将第一导管凸缘布置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之后,作为第七步骤的一部分,规定提供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所述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各自具有比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小的横截面。
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同样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材料制成。像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一样,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也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流体导管坯件,所述至少一个或多个流体导管坯件各自具有包括基于相应的主膨胀方向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或多边形的横截面的空心柱形的生塑料主体。
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进一步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处,所述第二导管凸缘同样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材料制成。选择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处,以使得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可以插入或插进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中。
还应该提及的是,流体导管坯件在相应的导管凸缘处的布置可以任选地为非型面配合的、型面配合的或通过物质与物质的结合。
在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处之后,它们类似地形成可以插入第一导管凸缘流体导管部件中的一体的第二导管凸缘流体导管部件。导管凸缘流体导管部件由此可以彼此相对地布置,以使得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以一定距离沿周向突出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中。由此,两个导管凸缘有利地通过接触彼此抵接,并且以非型面配合的方式,以型面配合的方式或通过物质与物质的结合彼此连接。
在最后的步骤中,规定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将两个导管凸缘彼此固定。
由于所述制造方法,实现了以下优点:可以相对成本有效地制造所提出的电驱动装置和/或所提出的热交换器单元,例如作为自动化生产的一部分。
不言而喻,流体导管可以是导管凸缘的整体部分,因此可以类似地与导管凸缘一体形成,以使得流体导管凸缘部件整体形成。可以有利地规定,流体导管各自被设计为单独的零件。
总而言之,应注意:本发明优选地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其包括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具有定子组件和电枢组件,其中所述定子组件包括沿着所述纵向旋转轴线延伸的装备有定子驱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装备部分,以及沿着所述纵向旋转轴线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导管引导部分。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热交换器单元,用于在一方面的所述定子组件和/或所述电枢组件与另一方面的热交换器流体之间交换热损失能量,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单元包括流体导管系统,所述热交换器流体可以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并且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导管。由此,所述流体导管纵向地延伸穿过所述定子组件,其中每个流体导管通过接触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上。
本发明的其他重要特征和优点从从属权利要求中、从附图中并且从基于附图的对应图描述中得出。
不言而喻,以上所提及的特征和以下将描述的特征不仅可以分别指定的组合使用,而且可以其他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示范性实施例在图式中说明,且将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描述,由此相同的参考数字是指相同或类似或功能上相同的组件。
示意性地,在各自情况下,
图1示出优选的电驱动装置的纵向截面,
图2示出图1的电驱动装置的根据截面线II-II的由虚线表示的横截面,
图3示出布置在电驱动装置的定子组件处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4示出图3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透视图,其中为了使热交换器单元可见,移除定子组件,
图5示出图4的热交换器单元的根据箭头V-V所暗示的截面的剖视图,其中为了可见,仅以放大的方式示出热交换器单元的上半部,
图6示出图5的热交换器单元的剖视图,但是处于分解状态,
图7示出在根据图4的箭头VII的透视图中彼此相对地布置的图4的两个导管凸缘,但其上未布置流体导管,
图8和图9各自在透视图中示出根据图6的箭头VIII和IX的图4的单个导管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示出电驱动装置10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具有定子组件20和电枢组件42的至少一个电动马达11。
定子组件20布置在壳体21中,所述壳体21用于容纳定子组件20。壳体21例如可以通过壳体覆盖件22封闭,特别是以不透流体的方式封闭。因此,可以例如保护电动马达11的内部运作免受环境等影响,以使得可以提供总体上相对耐用的电驱动装置10。
驱动装置10,特别是电驱动装置10优选地用于机动车辆技术领域或其他技术领域中,以提供驱动转矩和驱动运动。例如,这种类型的驱动装置10通常用于驱动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在图中未示出。致动器可以是阀、废气旁通阀、节流阀甚至是刮水器。
壳体21有利地具有盆状形状并且限定用于容纳定子组件20的盆容纳部23。壳体21具有例如壳体底部24和壳体壁25,其中壳体底部24和壳体壁25可以各自例如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在任何情况下,壳体底部24例如具有壳体底部后表面26和相对于壳体底部后表面26取向的壳体底部前表面27,其中壳体底部后表面26和壳体底部前侧27特别是彼此平行对准的两个大区域。
壳体底部24还具有在径向上将其与外界分隔的壳体底部夹套表面28。此外,壳体底部24优选地具有圆柱形形状,使得壳体底部后表面26和壳体底部前侧27形成圆柱体,其可以有利地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形状。
壳体底部后表面26和壳体底部前侧27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大区域。
在任何情况下,所描述的壳体壁25远离壳体底部24延伸,以使得盆容纳部23形成在壳体底部24与壳体壁25之间,优选地在壳体壁25的壳体壁内夹套表面30与壳体底部24的壳体底部前侧27之间。
在另一有利的方式中,壳体壁25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将其与外界分隔的壳体壁外夹套表面31。壳体壁25通过形成壳体壁前表面32而封闭到顶部。
如在图1中可以看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圆柱形壳体21限定纵向壳体轴线29,壳体壁25和/或壳体壁内夹套表面30优选地相对于所述纵向壳体轴线29是等距的。在本文中,当壳体壁外夹套表面31平行于纵向壳体轴线29布置时,以及当壳体底部后表面26和壳体底部前表面27相对于纵向壳体轴线29正交地取向时,这也是可能且有利的。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用于容纳定子组件20的有利的盆状壳体21。
在任何情况下,可以设想的是,壳体壁前表面32用于容纳所提及的壳体覆盖件22,为此,例如可以提供未在图中示出的附加的紧固装置和/或密封装置。
例如,壳体覆盖件22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例如由与壳体21相同的材料制成。
转子轴40可以布置在壳体21处,特别是在壳体壁25处。转子轴40优选地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壳体21处或壳体壁25处,并且沿着其主延伸方向限定纵向旋转轴线12。其例如在本文中是有利的,并且特别是根据图1可以看出,纵向旋转轴线12和纵向壳体轴线29近似平行地并且特别是同轴地布置。
转子轴40例如是包括圆形横截面的圆柱体,并且优选地由塑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在任何情况下,转子轴40以这样的方式服务于容纳转子41的目的,即,使得转子41支撑在转子轴40处,从而能够绕纵向旋转轴线12旋转。例如,转子41具有未在图中示出的对应的轴承主体52或转子轴承52。
在本文中还应该提到的是,转子轴40有利地通过用附图标记19标识的壳体覆盖件开口而穿过壳体覆盖件22突出,以便类似地延伸超出限定大区域的壳体覆盖件前侧18。可以设想的是,例如致动器紧固装置与转子轴40的转子部分17接合,所述转子部分17延伸超出壳体覆盖件前侧18。
在任何情况下,转子41服务于永久容纳电枢组件42的目的,其中例如电枢组件42是由图1和图2中的交叉影线所暗示的永磁体43,或者对应的永磁体组件43,所述电枢组件与定子组件20配合,以提供驱动转矩和驱动功率。
以与壳体21相同的方式,转子41例如具有盆状形状,并且有利地具有圆柱形形状。转子具有纵向转子轴线50,并且具有基于纵向转子轴线50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
转子41限定转子底部44,转子壁45从所述转子底部44、特别是正交地延伸离开。例如,相对于纵向转子轴线50,转子壁45平行地取向,并且转子底部44正交地取向。纵向转子轴线50进一步特别是同轴地平行于纵向旋转轴线12布置。
转子41进一步特别是在转子底部44与转子壁45之间限定转子容纳部51,所述转子容纳部51也可以被称为转子容纳空间。在转子容纳部51中相应地布置电枢组件42、或永磁体组件43或永磁体43。
如上所提及,定子组件20布置在壳体21中,其中定子组件20例如通过未示出的紧固装置(例如,紧固螺钉或粘合剂)紧固至壳体21。还可以设想的是,壳体21和定子组件20被制成一件。
在任何情况下,定子组件20限定一个或多个装备部分60,所述一个或多个装备部分60沿着纵向旋转轴线12延伸,并且每个装备部分服务于装备定子组件20的定子驱动装置61的目的。此外,定子组件20还限定沿着纵向旋转轴线12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自由导管引导部分62。
定子驱动装置61类似地形成电驱动装置10的驱动有效的驱动部件,其与电枢组件42配合,以提供电驱动装置10的驱动转矩和驱动功率。每个定子驱动装置61具有由线圈绕组组件65形成的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所述线圈绕组组件65布置在相应的装备部分60处,其中线圈绕组组件65有利地包括横向于纵向旋转轴线12取向的多个线圈绕组。
通常,定子驱动装置61或定子20可以分别通过电动马达控制单元200而被控制或调节。例如,为此设置线201、202,其将定子驱动装置61或定子20分别电连接至电动马达控制单元200。
例如,在图2中可以看出,定子组件20被分成被布置成在圆周方向13上围绕纵向旋转轴线12、以循环方式交替的多个装备部分60和多个导管引导部分62。装备部分60和导管引导部分62由此通过接触而没有任何间隙地彼此抵接,以使得它们形成紧密结合的无间隙的圆。
电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冷却电驱动装置10的热交换器单元70,其中热交换器单元70限定流体导管系统71,热交换器流体可以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系统71。流体导管系统71进而由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组成,热交换器流体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孔75流入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中,并且热交换器流体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孔76流出,这可以例如在图3和图4中看到。
根据图1可以看出,用于供应热交换器流体的未示出的供应单元经由供应软管203连接到热交换器单元70。
在图3中可以看出,流体导管系统71的多个流体导管72特别是沿着在此以虚线示出的纵向旋转轴线12延伸穿过定子组件20。由此,每个流体导管72以平面接触的方式抵接在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61上或在其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上,特别是在线圈绕组65上。
在图2中还可以看出,布置在装备部分60内的流体导管72以平面的方式或在整个区域上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上,这在当前情况下通过多个虚线示出。此外,当装备部分60插入定子组件20中作为热交换器单元70的生产方法的一部分时,流体导管坯件73在示出的每种情况下位于装备部分60内。由此可以很好地看出,与流体导管72不同,流体导管坯件73仅在某些点分别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61或其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上。
在任何情况下,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例如限定一个或多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66,它们各自以夹心状的方式在圆周方向13上布置在装备部分60或定子驱动装置61与导管引导部分62之间,类似地作为装备部分60或定子驱动装置61与导管引导部分62之间的边界。
在本文中应该提到,流体导管72有利地以平面的方式或在整个区域上和/或无间隙地施加到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66。这具有的优点是,热损失能量可以相对快速地从定子驱动装置61传递到热交换器流体,所述热交换器流体流过流体导管72。
例如在图2中通过虚线74示出流体导管72各自具有流体导管横截面74,所述流体导管横截面74相对于纵向旋转轴线12横向地取向。由此,流体导管横截面74有利地被设计成使得其与导管引导部分62的横截面67一致,借此占据了在圆周方向12上相邻的两个定子驱动装置61之间的尽可能最大的区域。
每个流体导管72可以具有入口导管80和返回导管90,如例如在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其中两个导管80、90例如是空心圆柱形的,并且相对于其主膨胀方向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
入口导管80和返回导管90有利地布置在例如在图3至图6中以示例性方式示出的两个导管凸缘101、102处。由此提出将入口导管80布置在第一导管凸缘101处,并将返回导管90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102处。
每个导管凸缘101、102通常是环形的扁平主体103,其可以例如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扁平主体103具有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外部形状。
每个扁平主体103具有相对取向的前部大侧面104以及后部大侧面105。朝向侧面,扁平主体103由外部窄侧面106封闭。扁平主体103还具有中央凹部107,所述中央凹部107完全穿过扁平主体103并且是例如布置在扁平主体103的中央的中央凹部107。然而,可以设想的是,中央凹部107例如偏心地布置在扁平主体103处。在任何情况下,扁平主体103具有向内朝向中央凹部107取向的内部窄侧面111。
每个扁平主体103具有包括一组导管凸缘紧固凹部113的导管凸缘紧固组件112,所述导管凸缘紧固凹部113有利地完全穿过扁平主体103,并且用于相互紧固扁平主体103。导管凸缘紧固凹部113例如沿着假想圆环线(在图中未示出)绕扁平主体103在圆周方向上环状地且相互等间隔地布置。
每个扁平主体103还具有包括一组流体导管凹部114的流体导管凹部组件108,所述流体导管凹部114有利地完全穿过扁平主体103,并且用于布置、特别是用于插入流体导管72。流体导管凹部114沿着假想圆环线(在图中未示出)绕扁平主体103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等间隔地布置。
至少一个扁平主体103具有环形凹部109,所述环形凹部109布置在后部大侧面105上,并且被引入到扁平主体103中,而且不完全地穿过扁平主体103,例如仅穿过扁平主体103的一半。扁平主体103因此类似地具有彼此分开的两个梯状大区域。
在任何情况下,流体导管72,特别是入口导管80或返回导管90,可以各自插入到流体导管凹部114中。由此这在一个或多个入口导管80布置在第一导管凸缘101处,例如插入到流体导管凹部114中时是有利的。插入到流体导管凹部114中的一个或多个返回导管90随后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管凸缘102处。例如,入口导管80和返回导管90正交于导管凸缘101、102布置,以使得它们类似地以指状方式远离导管凸缘101、102延伸。这可以例如在图5和图6中看出。
在电驱动装置10的操作期间,支撑入口导管80和返回导管90的导管凸缘101、102通过接触,即,使得入口导管80布置在返回导管90内或反之亦然的方式而彼此抵靠布置。因此,流体导管环状腔115和溢流室116各自形成在入口导管80与返回导管90之间。此外,至少一个流体贮存器110各自形成在通过接触彼此抵接的两个导管凸缘101、102之间。流体贮存器110有利地形成在导管主体101、102的前部大侧面104与另一个导管凸缘101、102的后部大侧面105之间,其中,例如,流体贮存器110由布置在后部大侧面105处的环形凹部109形成。
由此,这在入口导管80具有纵向入口轴线81并且返回导管90具有纵向返回轴线91时是有利的。纵向入口轴线81和纵向返回轴线91彼此平行地布置,如例如在图5中可以看出。然而,这在纵向入口轴线81和纵向返回轴线91彼此同轴地并且平行于纵向旋转轴线12取向时是有利的。

Claims (15)

1.一种电驱动装置(10),特别地用于机动车辆,包括:
电动马达(11),其具有定子组件(20)和电枢组件(42),
壳体覆盖件(22),
壳体(21),其能够被所述壳体覆盖件(22)封闭,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组件(20),
转子轴(40),其以固定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21)处并且具有纵向旋转轴线(12),
转子(41),其被布置在所述转子轴(40)处,从而能够绕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旋转,以容纳所述电枢组件(42),
其中所述定子组件(20)包括:沿着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装备部分(60),每个所述装备部分用于装备定子驱动装置(61);以及,沿着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延伸的一个或多个自由导管引导部分(62),
其特征在于,
热交换器单元(70),用于在所述定子组件(20)和/或所述电枢组件(42)与热交换器流体之间交换热损失能量,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单元(70)具有流体导管系统(71),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能够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并且所述流体导管系统具有延伸穿过所述定子组件(20)的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
其中每个流体导管(72)通过接触被应用至定子驱动装置(61)的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流体导管(72)通过接触且无间隙地抵接在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导管引导部分(62)和多个装备部分(60)以接触的方式被布置成在圆周方向(13)上绕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彼此交替,其中每个导管引导部分(62)具有流体导管(7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流体导管(72)以平面的方式或在整个区域上抵接在所述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中的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的至少一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66)上,其中每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66)在圆周方向(13)上绕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以夹心状的方式被布置在装备部分(60)与导管引导部分(62)之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或每个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圆周部分(66)是线圈绕组表面(64),所述线圈绕组表面由被布置在相应的装备部分(60)处的线圈绕组组件(65)形成,其中所述线圈绕组组件(65)有利地包括横向于或纵向于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取向的多个线圈绕组(65)。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流体导管(72)包括热交换器流体能够从中流过的入口导管(80)、和热交换器流体能够从中流过的返回导管(90),和/或
所述入口导管(80)和所述返回导管(90)各自具有中空柱形的形状,并且具有基于其主膨胀方向的连续完整的圆环状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和/或
所述入口导管(80)和所述返回导管(90)各自由薄壁的管道主体形成。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或入口导管(80)和/或返回导管(90)由塑料材料制成,特别地由热塑性材料制成。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导管系统(71)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孔(75)和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孔(76),热交换器流体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孔(75)和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孔(76)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或入口导管(80)和返回导管(90)处,和/或
流体贮存器(110)各自被布置在所述流体导管系统(71)的流体入口孔(75)与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或入口导管(80)之间,和/或被布置在所述流体导管系统(71)的流体出口孔(76)与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或返回导管(90)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流体导管(72)被布置在导管凸缘(101,102)处,和/或
设置了多个流体导管(72),所述多个流体导管(72)沿着假想的导管凸缘圆形线在所述导管凸缘圆形线的圆周方向上以一定角度、特别地以直角彼此间隔开地被布置在导管凸缘(101,102)处。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或多个入口导管(80)沿着假想的导管凸缘圆形线在所述导管凸缘圆形线的所述圆周方向上、以一定角度彼此间隔开地被布置在第一导管凸缘(101)处,并且一个或多个返回导管(90)沿着假想的导管凸缘圆形线在所述导管凸缘圆形线的所述圆周方向上、以相同的角度彼此间隔开地被布置在第二导管凸缘(102)处,
其中,在所述驱动装置(10)的操作期间,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导管凸缘(102)处的所述返回导管(90)被插入到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管凸缘(101)处的所述入口导管(80)中,或反之,和/或
其中每个入口导管(80)与返回导管(90)一起形成流体导管环状腔(115),热交换器流体能够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环状腔(115),并且所述流体导管环状腔在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的方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驱动装置(10)的操作期间,返回导管(90)被布置在入口导管(80)内,或反之,其中所述入口导管(80)具有纵向入口轴线(81),其中所述返回导管(90)具有纵向返回轴线(91),其中所述纵向入口轴线(81)和所述纵向返回轴线(91)彼此平行地、特别是彼此同轴地被布置,并且特别地平行于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被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溢流室(116)被设置在所述入口导管(80)与所述返回导管(90)之间,其中通过所述入口导管(80)流入的热交换器流体能够通过所述溢流室(116)溢流到所述返回导管(90)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完全穿过所述相应的导管凸缘(101,102)的中央凹部(107)被布置在至少一个或每个导管凸缘(101,102)处,其中
一个或每个导管凸缘(101,102)具有凹部,特别是环状凹部(109),所述环状凹部(109)从相应的所述导管凸缘(101,102)的前部大侧面(104)或后部大侧面(105)部分地穿过相应的所述导管凸缘(101,102)。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装置(10)的操作期间,所述第一导管凸缘(101)和所述第二导管凸缘(102)通过接触彼此抵接,其中第一凹部、特别是形成流体贮存器(110)的环状凹部(109)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导管凸缘(101)与所述第二导管凸缘(102)之间,和/或
其中第二环状凹部(109)被布置在所述导管凸缘(101,102)中的一个导管凸缘处,所述第二环状凹部形成另一流体贮存器(110)并且能够被覆盖装置封闭,和/或
一个或每个环状凹部(109)限定具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或多边形的横截面的柱形的流体贮存器(110),所述横截面相对于所述纵向旋转轴线(12)横向地取向,和/或
每个流体贮存器(110)流体地连接到流体导管(72)或入口导管(80)或返回导管(90)和流体入口孔(75)或流体出口孔(76)。
15.一种用于热交换器单元(70)的制造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单元特别是用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装置(10)中的热交换器单元,所述电驱动装置(10)包括:
热交换器单元(70),
流体导管系统(71),所述热交换器流体能够流过所述流体导管系统,所述流体导管系统(71)包括利用以下步骤制造的至少一个流体导管(72):
1)将由塑料材料、特别是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插入到所述驱动装置(10)的定子组件(20)的自由导管引导部分(62)中,
2)加热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直到每个流体导管坯件被加热超过相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利用内部压力对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加压,以使得所述流体导管坯件相对于其主延伸方向横向地变宽,
4)维持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中的所述内部压力,直到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中的一个或全部流体导管坯件以平面的方式通过接触抵接在所述定子组件(20)的定子驱动装置(61)的定子驱动装置夹套表面(63)上,
5)冷却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
6)将导管凸缘(101)注塑到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
7)插入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73),其被设计成具有比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小的横截面、并且被布置在另一导管凸缘(102)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组流体导管坯件(73)突出到所述第一组流体导管坯件(73)中,并且两个导管凸缘(101,102)通过接触彼此抵接,
8)相互固定所述导管凸缘(101,102)。
CN202011026192.5A 2019-09-25 2020-09-25 电驱动装置和用于制造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方法 Pending CN1125644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14695.3A DE102019214695A1 (de) 2019-09-25 2019-09-25 Elektrische Antriebsvorrichtung und Herstellverfahren für eine Wärmetauscher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bei einer elektrischen Antriebsvorrichtung
DE102019214695.3 2019-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419A true CN112564419A (zh) 2021-03-26

Family

ID=7247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6192.5A Pending CN112564419A (zh) 2019-09-25 2020-09-25 电驱动装置和用于制造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99266A1 (zh)
CN (1) CN112564419A (zh)
DE (1) DE10201921469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15432A3 (nl) * 2002-05-31 2005-03-01 Protronic Nv Elektrische motor.
DE102005052363A1 (de) * 2005-11-02 2007-05-03 Siemens Ag Elektromotor
CN104838567A (zh) * 2012-10-09 2015-08-12 整体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旋转设备、马达以及冷却马达的方法
DE102015012913A1 (de) * 2015-10-06 2017-04-06 Audi Ag Kühleinrichtung zur Küh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02015122234A1 (de) * 2015-12-18 2017-06-22 Bühler Motor GmbH Kühlmittelverteiler für einen bürstenlosen Elektromotor, Elektromotor und Motorpumpe mit einem solchen Kühlmittelverteiler sowie Kühlverfahren für eine Motorpumpe
CN10811921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废气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54136A (ko) * 2016-11-15 2018-05-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회전 전기기기의 고정자 서포트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102017211317A1 (de) * 2017-07-04 2019-01-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Kühlvorrichtung hierfü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15432A3 (nl) * 2002-05-31 2005-03-01 Protronic Nv Elektrische motor.
DE102005052363A1 (de) * 2005-11-02 2007-05-03 Siemens Ag Elektromotor
CN104838567A (zh) * 2012-10-09 2015-08-12 整体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旋转设备、马达以及冷却马达的方法
DE102015012913A1 (de) * 2015-10-06 2017-04-06 Audi Ag Kühleinrichtung zur Küh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DE102015122234A1 (de) * 2015-12-18 2017-06-22 Bühler Motor GmbH Kühlmittelverteiler für einen bürstenlosen Elektromotor, Elektromotor und Motorpumpe mit einem solchen Kühlmittelverteiler sowie Kühlverfahren für eine Motorpumpe
CN10811921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热交换器,特别是废气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9266A1 (de) 2021-03-31
DE102019214695A1 (de)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3790B2 (en) Pump assembly
JP4545143B2 (ja) 冷却液ポンプ、特に、切換弁を一体化した対流冷却型の電動冷却液ポンプおよび方法。
US20060056992A1 (en) Pump assembly
US10020706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coo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machine
US9518477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CN108233566B (zh) 用于车辆的直接冷却驱动电动机
US20060057005A1 (en) Pump assembly
WO2010026726A1 (ja) 車両駆動用モータ
CN106169836B (zh)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机
US20210040949A1 (en) Modular System of an Axially Integrated Pump Structure
EP1635441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15023565A (zh) 用于在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流体的装置
CN109661506B (zh) 气缸盖罩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US20150213935A1 (en) Armature for an actuator device
CN112564419A (zh) 电驱动装置和用于制造特别是用在电驱动装置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方法
CN112564384A (zh) 电驱动设备和用于尤其用于电驱动设备中的热交换器单元的生产方法
US10516320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CN112334639A (zh) 控制阀、流量控制阀以及两部件的连接构造
US202202054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ic motor with spray ring
CN114649890A (zh) 用于驱动机动车辆的电动机器
CN109980822B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CN219697409U (zh) 一种冷却装置
US2022020961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ic motor with spray ring
US20210148357A1 (en) Fluid pump
US20230387754A1 (en) Drive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