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0157A -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0157A
CN112560157A CN202011549571.2A CN202011549571A CN112560157A CN 112560157 A CN112560157 A CN 112560157A CN 202011549571 A CN202011549571 A CN 202011549571A CN 112560157 A CN112560157 A CN 112560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ning
side table
group
contou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95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0157B (zh
Inventor
董夏妮
邵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un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un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un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un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95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0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0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0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0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0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在厨房、卫浴等设计场景中,旨在快速基于当前用户户型生成高低台面,本发明不需要用户对于具体模型,具体坐标,具体户型过多的关注,自动分析当前柜体高度,是否需要生成侧台面,自动修改与待生成侧台面的水平台面的挡水造型和台面延伸量,自动依据水平台面延伸量计算侧台面生成的宽度,自动分析柜体所处的场景是否需要前后挡水,为柜体生成成组关联的台面群,极大的简化高低台面群设计步骤,提高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低台面描述的是在设计方案中包含两块以上的相邻台面,其水平高度存在落差,落差处使用垂直侧台面覆盖的场景。这种设计场景使用户在洗菜炒菜、大人小孩洗手等不同高度需求时能够更省力,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是目前台面定制的潮流。
然而目前的定制家具市场上,没有针对高低台面场景,能够基于已有柜体一键生成高低台面的软件设计方法,或需要设计师进行长宽高计算手动生成,标记锚点进行定位安装,或需要较多的步骤,操作相对复杂,不能自动完成场景识别和高低台面群的生成,或只能通过线下沟通完成高低台面的设计安装,或无法对接生产。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特定用户场景,自动生成高低台面群的设计方法,用户无需关心基于当前场景的台面如何生成水平高低水平台面、高低水平台面具体需要的尺寸数据、如何生成侧台面、侧台面需要的尺寸数据等问题,最少只需1步即可完成全屋生成台面的诉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简化高低台面群设计步骤,提高生成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所述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S1、提取轮廓面:调用本次高低台面生成针对的户型场景模型,确定该户型场景模型中待生成台面的柜体模型,提取柜体模型的顶面外轮廓作为轮廓面,该轮廓面为2维轮廓面;
步骤S2、柜体模型分组:将相邻的柜体模型分为一个大组,将相邻且高度相同的柜体模型分为一个小组;
步骤S3、分组轮廓面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取小组中所有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的并集作为该小组的小组轮廓面;
步骤S4、计算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以大组为单位,取大组中任意两个小组的小组轮廓面进行求差运算,求差运算将两个小组中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减去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得到新轮廓,提取新轮廓上与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相同的边,剔除所提取的边中的圆弧部分,剩余的所提取的边作为侧台面深度方向的基准线,提取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上包含基准线的边作为侧台面的高边,提取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上包含基准线的边作为侧台面的低边;
步骤S5、标记小组轮廓面的边的倚靠属性:将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中和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将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中和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低边倚靠侧台面;
步骤S6、小组轮廓面倚靠判断:对每一小组轮廓面的边逐一进行倚靠判断,为每一条边添加倚靠柜体、倚靠墙面、倚靠五金、忽略倚靠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
步骤S7、小组轮廓面延伸:根据预设的延伸参数,对每一小组轮廓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延伸;
步骤S8、构建水平台面模型:以小组轮廓面为单位,对小组轮廓面进行坐标转换,将2维坐标的小组轮廓面转换为3维坐标的小组轮廓面,根据倚靠标记对小组轮廓面中标记为不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对整个小组轮廓面进行户型场景模型Z轴正方向的挤出作为台面块,由台面块和前挡水构成水平台面模型;
步骤S9、更新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将侧台面对应的高边投影至其低边上,取投影后的重叠部分作为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
步骤S10、构建侧台面轮廓:取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的首尾两点坐标,结合该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坐标,以及该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坐标,以所取的4个坐标的连线形成的矩形的逆时针方向的轮廓作为侧台面的外轮廓;
步骤S11、构建侧台面坐标系:以基准线的起始点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原点,以由基准线的起始点从高到底的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x轴,以基准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y轴,以侧台面的外轮廓的法线在户型场景模型Z轴方向投影面上朝向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的方向作为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并以该挤出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z轴;
步骤S12、侧台面外轮廓坐标变换:根据构建的侧台面坐标系,将侧台面的外轮廓的4个坐标由基于户型场景模型中坐标系的2维坐标转换至侧台面坐标系中的3维坐标;
步骤S13、侧台面外轮廓倚靠判断:若用户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判断侧台面的外轮廓中垂直于户型场景模型中的地面的边是否倚靠柜体或墙面,并标记为倚靠柜体、倚靠墙面、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若用户未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跳过此步骤;
步骤S14、构建侧台面模型:若用户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侧台面外轮廓的倚靠标记,对不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并且根据预设参数以侧台面的外轮廓为基础,沿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延伸得到侧台面块,由侧台面块和前挡水构成侧台面模型;若用户未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预设参数以侧台面的外轮廓为基础,沿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延伸得到侧台面块,由侧台面块构成侧台面模型;
步骤S15、台面关联:关联由侧台面模型衔接的离地高度较高的水平台面模型和离地高度较低的水平台面模型,完成高低台面群的生成。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若柜体模型不存在顶面外轮廓,则计算柜体模型中所有板件在户型场景模型的Z轴方向的投影轮廓的并集作为该柜体模型的轮廓面。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柜体模型是否相邻的判断包括:
若两个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相交,或者两个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阈值,则判断两个柜体模型相邻;否则两个柜体模型不相邻。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若小组轮廓面中的边部分与基准线重叠,则对该边在重叠和未重叠交接处进行打断得到两条独立的新边,并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重叠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或低边倚靠侧台面,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未重叠边标记为相邻侧台面。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6中对每一小组轮廓面的边逐一进行倚靠判断,为每一条边添加倚靠柜体、倚靠墙面、倚靠五金、忽略倚靠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包括:
判断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Z轴上投影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柜体或五金,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小组轮廓面高度且底面高度小于小组轮廓面高度的柜体、五金,则标记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
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部分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对该边在倚靠和未倚靠交接处进行打断得到两条独立的新边,并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倚靠的边标记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未倚靠的边标记为忽略倚靠;
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未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标记该边为不倚靠。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3中判断侧台面的外轮廓中垂直于户型场景模型中的地面的边是否倚靠柜体或墙面,并标记为倚靠柜体、倚靠墙面、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包括:
对3维坐标的侧台面外轮廓进行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方向的投影,判断投影上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或柜体,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侧台面顶面高度且底面小于侧台面底面高度的柜体,则标记为倚靠墙面或倚靠柜体。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实现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在厨房、卫浴等设计场景中,旨在快速基于当前用户户型生成高低台面,本发明不需要用户对于具体模型,具体坐标,具体户型过多的关注,自动分析当前柜体高度,是否需要生成侧台面,自动修改与待生成侧台面的水平台面的挡水造型和台面延伸量,自动依据水平台面延伸量计算侧台面生成的宽度,自动分析柜体所处的场景是否需要前后挡水,为柜体生成成组关联的台面群,极大的简化高低台面群设计步骤,提高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侧台面深度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高边倚靠侧台面、低边倚靠侧台面、相邻侧台面三种倚靠类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倚靠墙、倚靠五金和忽略倚靠三种倚靠类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更新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侧台面坐标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发明。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可应用在厨房(如图1所示)、卫浴等设计场景中高低台面群的生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S1、提取轮廓面:调用本次高低台面生成针对的户型场景模型,确定该户型场景模型中待生成台面的柜体模型,提取柜体模型的顶面外轮廓作为轮廓面,该轮廓面为2维轮廓面。
需要说明的是,若柜体模型不存在顶面外轮廓,则计算柜体模型中所有板件在户型场景模型的Z轴方向的投影轮廓的并集作为该柜体模型的轮廓面。
步骤S2、柜体模型分组:将相邻的柜体模型分为一个大组,将相邻且高度相同的柜体模型分为一个小组。
相邻即为两个柜体模型相接近,之间不存在其他模型,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柜体模型是否相邻的判断包括:
若两个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相交(包含面重叠和线重叠),或者两个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阈值,则判断两个柜体模型相邻;否则两个柜体模型不相邻。
步骤S3、分组轮廓面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取小组中所有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的并集作为该小组的小组轮廓面。
步骤S4、计算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以大组为单位,取大组中任意两个小组的小组轮廓面进行求差运算,求差运算将两个小组中离地高度(应理解为柜体模型的顶面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减去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得到新轮廓,提取新轮廓上与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相同(可理解为重叠)的边,剔除所提取的边中的圆弧部分,剩余的所提取的边作为侧台面深度方向的基准线,若不存在基准线则此处不生成侧台面。
提取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上包含基准线的边作为侧台面的高边,提取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上包含基准线的边作为侧台面的低边,并分别记录高边和低边的边id,以便于后续调用。
对两个面进行求差运算可参考平面简单多边形的布尔运算,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其中侧台面的深度方向即为图3中箭头所指方向。
步骤S5、标记小组轮廓面的边的倚靠属性:将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中和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将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中和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低边倚靠侧台面。
边的倚靠关系具有整段倚靠和部分倚靠,若是整段倚靠则按照上述进行标记,如图4所示,若小组轮廓面中的边部分与基准线重叠(即部分倚靠),则对该边在重叠和未重叠交接处进行打断得到两条独立的新边,并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重叠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或低边倚靠侧台面,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未重叠边标记为相邻侧台面。
步骤S6、小组轮廓面倚靠判断:对每一小组轮廓面的边逐一进行倚靠判断,为每一条边添加倚靠柜体、倚靠墙面、倚靠五金、忽略倚靠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包括:
判断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Z轴上投影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柜体或五金,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小组轮廓面高度且底面高度小于小组轮廓面高度的柜体、五金,则标记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
如图5所示,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添加相应标记,如图5中的边①倚靠墙,则对该边标记倚靠类型为倚靠墙面;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部分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对该边在倚靠和未倚靠交接处进行打断得到两条独立的新边(如图5中的边②和③),并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倚靠的边标记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未倚靠的边标记为忽略倚靠。
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未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标记该边为不倚靠。
在判断倚靠关系时,若轮廓边存在被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低边倚靠侧台面或相邻侧台面,则该边跳过当前边的倚靠判定标记。
步骤S7、小组轮廓面延伸:根据预设的延伸参数,对每一小组轮廓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此部分延伸不包含被标记与侧台面相关的部分。被标记与侧台面相关的边,进行侧台面厚度的延伸,保证高水平台面覆盖侧台面顶部。
步骤S8、构建水平台面模型:以小组轮廓面为单位,对小组轮廓面进行坐标转换,将2维坐标的小组轮廓面转换为3维坐标的小组轮廓面,根据倚靠标记对小组轮廓面中标记为不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对整个小组轮廓面进行户型场景模型Z轴正方向的挤出作为台面块,由台面块和前挡水构成水平台面模型。
步骤S9、更新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将侧台面对应的高边投影至其低边上,取投影后的重叠部分作为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若此处不存在重叠部分,则可能由于延伸等行为,导致原始计算的基准线不再适合生成侧台面,则放弃对此处生成侧台面。
深度方向基准线的更新是由于轮廓面的延伸等操作会影响侧台面的高边和低边,如图6所示,图6中左侧的为轮廓面延伸前的柜体模型,根据此时的柜体模型确定的高边(即图6中的边①,该边为初始基准高边)和低边(即图6中的边②,该边为初始基准低边)如图所示,当轮廓面进行延伸后得到图6中右侧的柜体模型,由于轮廓面的延伸则使得侧台面的高边和低边也相应延伸,此时原来的深度方向基准线与当前的高边和低边不相符,因此需要进行深度方向基准线的更新,更新后的侧台面的高边为图6中的边③,侧台面的低边为图6中的边④,更新后的深度方向基准线为与边③④平行的线段。
步骤S10、构建侧台面轮廓:取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的首尾两点坐标,结合该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坐标,以及该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坐标,以所取的4个坐标的连线形成的矩形的逆时针方向的轮廓作为侧台面的外轮廓。
步骤S11、构建侧台面坐标系:如图7所示,以基准线的起始点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原点,以由基准线的起始点从高到底的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x轴(即对应于侧台面长度方向),以基准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y轴(即对应于侧台面深度方向),以侧台面的外轮廓的法线在户型场景模型Z轴方向投影面上朝向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的方向作为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并以该挤出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z轴(即对应于侧台面厚度方向)。
在家装设计领域中通常封闭的轮廓以逆时针作为模型的轮廓,因此轮廓上的各边也存在对应的起始点和终点。
步骤S12、侧台面外轮廓坐标变换:根据构建的侧台面坐标系,将侧台面的外轮廓的4个坐标由基于户型场景模型中坐标系的2维坐标转换至侧台面坐标系中的3维坐标。
步骤S13、侧台面外轮廓倚靠判断:若用户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判断侧台面的外轮廓中垂直于户型场景模型中的地面的边是否倚靠柜体或墙面,并标记为倚靠柜体、倚靠墙面、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若用户未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跳过此步骤。
本实施例中倚靠关系判断包括:对3维坐标的侧台面外轮廓进行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方向的投影,判断投影上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或柜体,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侧台面顶面高度且底面小于侧台面底面高度的柜体,则标记为倚靠墙面或倚靠柜体。
步骤S14、构建侧台面模型:若用户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侧台面外轮廓的倚靠标记,对不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并且根据预设参数以侧台面的外轮廓为基础,沿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延伸得到侧台面块,由侧台面块和前挡水构成侧台面模型;若用户未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预设参数以侧台面的外轮廓为基础,沿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延伸得到侧台面块,由侧台面块构成侧台面模型。
步骤S15、台面关联:关联由侧台面模型衔接的离地高度较高的水平台面模型和离地高度较低的水平台面模型,完成高低台面群的生成。
本发明能够快捷、自动的为用户生成如下场景:用户期望对若干柜体生成台面,且部分相邻柜体存在高度差,期望对落差部分和高低柜顶面部分自动生成台面的场景。本发明大大降低了设计师在设计台面时的时间成本和设计难度,仅需要适当调整个别参数,即可生成完整的高低台面群组,同时支持后续的编辑修改,且生成的台面具有关联关系,方便后续的报价、生产、下单。尤其在设计师为客户现场设计方案展示时具有极大的优势。
容易理解的是,通常在完成模型构建后需要进行mesh构建:对所有台面进行指定角度的材质铺贴,构建所有水平台面和侧台面的mesh数据,并展示给用户。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将结合使用方法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的整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下实施例结合具体场景厨房中,生成一组高低台面群的效果图为描述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
S1、选中台面或其他模型或不进行任何选中,运行自动生成工具,自动为用户选择可生成台面的柜体。
S2、用户修改选择柜体,若不需要可跳过此步。
S3、设置挡水样式、台面材质、台盆安装方式、台面厚度、垫板厚度、前后挡水高度、水平台面四向延伸、是否同步生产侧台面、等相关参数,点击生成台面。
至此,设计师生成包含高低台面的台面群需要操作的步骤已经完成。
根据设计师的需求运行本发明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执行如下步骤:
S1、对用户选择的柜体进行轮廓面提取,判断柜体之间的倚靠关系,将相邻柜体分为一个大组,为大组内的任意两个存在相邻关系的柜体小组,对两个小组的外轮廓进行重叠判定,标记重叠的边,并分别提取两个轮廓重叠边的ID,将相邻且高度相同的柜体分为一个小组。
S2、计算所有小组的外轮廓,该外轮廓由组内柜体外轮廓的并集得到。
S3、将高轮廓的边中,和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将低轮廓的边中,和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低边倚靠侧台面。若部分重叠则以部分重叠打断标记。若相邻的轮廓边和被标记的边相邻且重叠,则标记为相邻侧台面。
S4、包装生成侧台面的入参,包括高轮廓面,低轮廓面,高轮廓面上的侧台面基准线,低轮廓面上的侧台面基准线,高面离地高度,低面离地高度,侧台面厚度,侧台面垫板厚度。
S5、分组轮廓倚靠判断:判定标记轮廓每条边与其他柜体、五金、墙的倚靠,若轮廓边存在被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低边倚靠侧台面、相邻侧台面,则跳过当前边的倚靠判定标记,否则若倚靠柜体,则标记为倚靠柜体;若倚靠墙面,则标记为倚靠墙面;若倚靠五金,则标记为倚靠五金;若只存在部分倚靠,则在倚靠部分和非倚靠部分的连接处进行边打断,生成新边,分别标记为倚靠柜体/五金/墙面、不倚靠和忽略倚靠。
S6、分组轮廓延伸计算:对每个小组轮廓进行提取。判断标记轮廓每条边的方向,根据用户设置的延伸对水平台面的边进行指定方向的延伸。
S7、侧台面的宽度2D基准线的提取:根据生成侧台面的入参,找到对应的高边和低边,将高边投影到低边上,查看是否有重叠。若存在重叠,则取重叠部分为生成侧台面的宽边;若不存在,则可能由于延伸等行为,导致原始计算的基准线不再适合生成侧台面,则当前基准线跳过S8-S13,取下一基准线执行步骤S7。
S8、计算侧台面轮廓:根据侧台面宽度2D基准线的首尾两点坐标,分别增加高外轮廓的z轴坐标和低外轮廓的z轴坐标,形成4个点坐标,这4个点坐标连线围成一个矩形,即侧台面的外轮廓。选择使侧台面轮廓为逆时针方向。
S9、计算侧台面随轮廓挤出方向:计算侧台面轮廓的法线,取Z轴方向投影面上,朝向低轮廓面的法线为侧台面的挤出方向。
S10、构建侧台面坐标系:以侧台面随轮廓挤出方向为侧台面的z轴方向,基准线起始点从高到底的方向为x轴,基准点起始点到终点的方向为y轴方向,坐标系的原点为基准线上的起始点。
S11、侧台面轮廓坐标变换:基于侧台面坐标系,构建侧台面的相对轮廓面上的点的坐标。
S12、侧台面倚靠判断:若用户可选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进行侧台面垂直于地面的边是否倚靠柜体或墙的判断与标记。对侧台面3D轮廓面进行Z轴方向的投影,判断投影上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或柜体,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侧台面顶面高度且底面小于侧台面底面高度的柜体,则分别标记为倚靠墙面和倚靠柜体。
S13、组装侧台面:若用户可选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倚靠标记,对没有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若用户未选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无需生成前挡水;根据侧台面轮廓,侧台面挤出方向,构建侧台面块模型。由侧台面块和前挡水组装成侧台面模型,或者侧台面块组装成侧台面模型。
S14、台面关联:关联被侧台面衔接的高水平台面、低水平台面和侧台面,以便后续修改和对接生产安装保持台面成组关联。
S15、mesh构建:对所有台面进行用户指定角度的材质铺贴,构建所有水平台面和侧台面的mesh数据,并展示给用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系统,即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S1、提取轮廓面:调用本次高低台面生成针对的户型场景模型,确定该户型场景模型中待生成台面的柜体模型,提取柜体模型的顶面外轮廓作为轮廓面,该轮廓面为2维轮廓面;
步骤S2、柜体模型分组:将相邻的柜体模型分为一个大组,将相邻且高度相同的柜体模型分为一个小组;
步骤S3、分组轮廓面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取小组中所有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的并集作为该小组的小组轮廓面;
步骤S4、计算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以大组为单位,取大组中任意两个小组的小组轮廓面进行求差运算,求差运算将两个小组中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减去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得到新轮廓,提取新轮廓上与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相同的边,剔除所提取的边中的圆弧部分,剩余的所提取的边作为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提取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上包含基准线的边作为侧台面的高边,提取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上包含基准线的边作为侧台面的低边;
步骤S5、标记小组轮廓面的边的倚靠属性:将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中和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将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中和基准线重叠的边标记为低边倚靠侧台面;
步骤S6、小组轮廓面倚靠判断:对每一小组轮廓面的边逐一进行倚靠判断,为每一条边添加倚靠柜体、倚靠墙面、倚靠五金、忽略倚靠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
步骤S7、小组轮廓面延伸:根据预设的延伸参数,对每一小组轮廓面进行水平方向的延伸;
步骤S8、构建水平台面模型:以小组轮廓面为单位,对小组轮廓面进行坐标转换,将2维坐标的小组轮廓面转换为3维坐标的小组轮廓面,根据倚靠标记对小组轮廓面中标记为不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对整个小组轮廓面进行户型场景模型Z轴正方向的挤出作为台面块,由台面块和前挡水构成水平台面模型;
步骤S9、更新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将侧台面对应的高边投影至其低边上,取投影后的重叠部分作为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
步骤S10、构建侧台面轮廓:取侧台面深度方向基准线的首尾两点坐标,结合该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高的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坐标,以及该侧台面对应的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坐标,以所取的4个坐标的连线形成的矩形的逆时针方向的轮廓作为侧台面的外轮廓;
步骤S11、构建侧台面坐标系:以基准线的起始点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原点,以由基准线的起始点从高到底的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x轴,以基准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y轴,以侧台面的外轮廓的法线在户型场景模型Z轴方向投影面上朝向离地高度较低的小组轮廓面的方向作为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并以该挤出方向作为侧台面坐标系的z轴;
步骤S12、侧台面外轮廓坐标变换:根据构建的侧台面坐标系,将侧台面的外轮廓的4个坐标由基于户型场景模型中坐标系的2维坐标转换至侧台面坐标系中的3维坐标;
步骤S13、侧台面外轮廓倚靠判断:若用户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判断侧台面的外轮廓中垂直于户型场景模型中的地面的边是否倚靠柜体或墙面,并标记为倚靠柜体、倚靠墙面、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若用户未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跳过此步骤;
步骤S14、构建侧台面模型:若用户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侧台面外轮廓的倚靠标记,对不倚靠的边生成前挡水,并且根据预设参数以侧台面的外轮廓为基础,沿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延伸得到侧台面块,由侧台面块和前挡水构成侧台面模型;若用户未设置生成侧台面前挡水,则根据预设参数以侧台面的外轮廓为基础,沿侧台面的挤出方向延伸得到侧台面块,由侧台面块构成侧台面模型;
步骤S15、台面关联:关联由侧台面模型衔接的离地高度较高的水平台面模型和离地高度较低的水平台面模型,完成高低台面群的生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若柜体模型不存在顶面外轮廓,则计算柜体模型中所有板件在户型场景模型的Z轴方向的投影轮廓的并集作为该柜体模型的轮廓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柜体模型是否相邻的判断包括:
若两个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相交,或者两个柜体模型的轮廓面的最小距离小于相邻阈值,则判断两个柜体模型相邻;否则两个柜体模型不相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若小组轮廓面中的边部分与基准线重叠,则对该边在重叠和未重叠交接处进行打断得到两条独立的新边,并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重叠边标记为高边倚靠侧台面或低边倚靠侧台面,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未重叠边标记为相邻侧台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对每一小组轮廓面的边逐一进行倚靠判断,为每一条边添加倚靠柜体、倚靠墙面、倚靠五金、忽略倚靠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包括:
判断小组轮廓面在户型场景模型Z轴上投影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柜体或五金,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小组轮廓面高度且底面高度小于小组轮廓面高度的柜体、五金,则标记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
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为部分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对该边在倚靠和未倚靠交接处进行打断得到两条独立的新边,并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倚靠的边标记为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对两条独立的新边中的未倚靠的边标记为忽略倚靠;
若小组轮廓面中的相应边未倚靠墙面、倚靠柜体或倚靠五金,则标记该边为不倚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判断侧台面的外轮廓中垂直于户型场景模型中的地面的边是否倚靠柜体或墙面,并标记为倚靠柜体、倚靠墙面、或不倚靠的倚靠标记,包括:
对3维坐标的侧台面外轮廓进行户型场景模型中的Z轴方向的投影,判断投影上的点或线是否倚靠墙面或柜体,若存在倚靠墙面或倚靠顶面高度大于侧台面顶面高度且底面小于侧台面底面高度的柜体,则标记为倚靠墙面或倚靠柜体。
7.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
CN202011549571.2A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560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9571.2A CN11256015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9571.2A CN11256015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0157A true CN112560157A (zh) 2021-03-26
CN112560157B CN112560157B (zh) 2023-06-13

Family

ID=7503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9571.2A Active CN11256015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6015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0020A1 (en) * 1996-02-19 1997-08-20 Riebé ter Aar B.V. Method to provide a work surface with a water retaining bar, and a profile to apply with the method
JP2014039601A (ja) * 2012-08-21 2014-03-06 Kyoraku Sangyo Co Ltd 遊技機
US20150247301A1 (en) * 2012-09-14 2015-09-03 Paul John Wighton Reclaimer 3d volume rate controller
CN110688691A (zh) * 2019-08-15 2020-01-14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酷家乐云设计平台的自由绘制台面的软件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0020A1 (en) * 1996-02-19 1997-08-20 Riebé ter Aar B.V. Method to provide a work surface with a water retaining bar, and a profile to apply with the method
JP2014039601A (ja) * 2012-08-21 2014-03-06 Kyoraku Sangyo Co Ltd 遊技機
US20150247301A1 (en) * 2012-09-14 2015-09-03 Paul John Wighton Reclaimer 3d volume rate controller
CN110688691A (zh) * 2019-08-15 2020-01-14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酷家乐云设计平台的自由绘制台面的软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0157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7311A1 (zh) 一种基于酷家乐云设计平台的自由绘制台面的软件设计方法
JP6783957B2 (ja) 三次元ゲームシーンにおける仮想リソース生成方法及び装置
US10522116B2 (en) Projection method with multiple rectangular planes at arbitrary positions to a variable projection center
CN102073499B (zh)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设计对象组件的方法和系统
CN112099887B (zh) 界面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47399A (zh) 一种组合曲面的偏置方法
CN109657387A (zh)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场景的家居模型定位放置方法
CN108287969A (zh) 一种基于三维家居设计软件的异形台面生成方法
CN113457137A (zh) 游戏场景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60157A (zh) 一种高低台面群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2560158A (zh) 一种家装设计中的台面预览体生成方法和台面设计系统
CN111881506A (zh) 吊顶造型生成方法
CN108846901A (zh) 模型导入方法及装置
CN113127963B (zh) 一种基于Revit的装配式墙体精装设计建模方法
CN104407876A (zh) 显示标注控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84896B (zh)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391876A (zh) 楼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74734A (zh) 虚拟场景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3886911A (zh) 家居设计方案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39583B (zh) 虚拟空间中模型顺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Ono et al. Free-form deformation with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multiresolution lattices
CN113010953A (zh) 导航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223695B (zh) 一种可快速修改斜顶机构模型的方法
CN113656871B (zh) 一种建筑墙体绘制方法
CN107895388A (zh) 图形的颜色填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