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4896B -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4896B
CN112184896B CN202011105163.8A CN202011105163A CN112184896B CN 112184896 B CN112184896 B CN 112184896B CN 202011105163 A CN202011105163 A CN 202011105163A CN 112184896 B CN112184896 B CN 112184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main body
line
regular
bod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51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84896A (zh
Inventor
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hi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Zhongzh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Zhongzh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Zhongzh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51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4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4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4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84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4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根据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建筑主体模型;根据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根据用户输入的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在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利用建筑层线和开间线,将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将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本方案利用开间线和建筑层线对规律建筑构件快速准确定位,并同时插入布局,精简了建筑构件插入的重复性操作,提高了建模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三维建模技术是研究在计算机上进行空间形体的表达、存储和处理的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建模和模拟,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重点,在三维空间中对其形状、色彩、材质、光照、运动等属性进行研究,以达到3D再现的过程。
建筑物是城市中的主要地物,建筑物三维建模方法直接影响到城市三维可视化的速度和效果。现有的建模方法在进行建筑建模时,需要预留建筑构件位置,且规律性的窗户、阳台等构件排布时,会进行大量重复性工作,横向距离与竖向距离需要用户进行计算,工作量以及对建筑构件的定位复杂繁琐,降低了三维建筑建模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建筑构件排布时会进行大量重复性工作,却对建筑构件的定位复杂繁琐,降低了三维建筑建模的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
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所述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
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
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
利用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
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中,所述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表示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完成的完成指令;
若未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所述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计算所述开间线数据;
根据所述开间线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
根据所述开间线实体,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所述开间线。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中,所述开间线数据包括:所述开间线的插入点组、所述当前建筑面的法向量、所述开间线的高度和所述开间线的地坪标高。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中,所述利用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
利用所述规律构件信息、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确定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
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和所述排布规律信息,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所述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模型生成模块、第一渲染模块、第二渲染模块、第一构件插入模块、确定模块和第二构件插入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
所述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所述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
所述第一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所述第二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
所述第一构件插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所述第二构件插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表示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完成的完成指令;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中,所述第二渲染模块包括:计算单元、开间线确定单元和开间线渲染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计算所述开间线数据;
所述开间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开间线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
所述开间线渲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开间线实体,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所述开间线。
进一步地,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中,所述第一构件插入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利用所述规律构件信息、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确定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和所述排布规律信息,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所述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上述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根据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根据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在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利用建筑层线的层线数据和开间线的开间线数据,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将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开间线和建筑层线对规律建筑构件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并同时插入布局,精简了建模过程中建筑构件插入的重复性操作,节约了建模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建模的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最初生成的建筑主体模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渲染了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的建筑主体模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插入了规律建筑构件的当前建筑面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系统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
本实施例中,首选需要获取用户通过终端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其中建筑主体信息包括: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建筑宽度、建筑长度等。
S102、根据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
获取到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后,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根据建筑主体信息对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进行构建。其中,根据建筑主体信息构建建筑主体模型可以采用现有的三维建模技术,本实施例便不再具体阐述。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最初生成的建筑主体模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果待建模建筑为一栋长方体的楼,最初根据建筑主体信息构建的建筑主体模型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A1为最初的建筑主体模型。
S103、根据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
根据获取到的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计算建筑层线的插入点组,根据建筑层线的插入点组确定层线的渲染数据,其中,该渲染数据为一组线,将这一组线转换为OSG(OpenSceneGraph)所需的node节点,并渲染至建筑主体模型中。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渲染了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的建筑主体模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a为建筑层线,图3中所示的建筑主体模型对应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层数为11层。两条建筑层线之间的距离为层高。
S104、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用户可以通过终端选取待建模建筑的某一建筑面作为当前建筑面,用户还可以输入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其中,开间线数目用户可以根据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上的规律建筑构件输入,例如,如果选取的待建模建筑的当前建筑面的层数为11层,每层均具有6个相同的窗户,并且窗户均匀分布,那么该当前建筑面上的窗户便为规律建筑构件。用户可以将开间线数目设定为7,这样,开间线之间形成的开间数便为6。本实施例可以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开间线数目。
另外,本实施例中优选选择建筑立面作为当前建筑面。
S105、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在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
获取到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后,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在已经渲染了建筑层线的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计算开间线数据;
利用获取到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计算当前建筑面中的开间线的插入点组和开间线的高度,其中开间线的插入点组为每条开间线插入的位置。建筑面信息包括当前建筑面的长度、高度以及位置信息,在当前建筑面的最下边,根据当前建筑面的长度以及开间线数目均匀等分,从而能够确定在这条边上开间线的插入位置(即插入点组),然后再根据该插入位置竖直向上,直到建筑层线最高处,从而能够确定开间线的高度。并且根据当前建筑面的最下边的位置信息能够确定开间线的地坪标高;根据当前建筑面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当前建筑面的法向量,可以根据当前建筑面的法向量确定当前建筑面为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哪个建筑面,也就是可以确定开间线所在的建筑面。将计算出的开间线的插入点组、当前建筑面的法向量、开间线的高度和开间线的地坪标高作为开间线数据。
第二,根据开间线数据,确定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
根据上述计算出的开间线数据,构建出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该开间线实体内部存有当前建筑面对应的所有开间线数据。其中,一个建筑面存在一个开间线实体。开间线实体为根据其中存有的开间线数据构成的一组线。
第三,根据开间线实体,在建筑主体模型中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
确定当前建筑面上的开间线实体后,将该开间线实体(一组线)转换为OSG(OpenSceneGraph)所需的node节点,并渲染至已经渲染了建筑层线的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这样便得到渲染了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的建筑主体模型,如图3所示,a为建筑层线,b为开间线,A2为渲染了建筑层线a和开间线b的建筑主体模型。
S106、利用建筑层线的层线数据和开间线的开间线数据,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
对建筑主体模型进行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的渲染后,利用建筑层线和开间线,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获取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
本实施例需要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当前建筑面中存在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建信息。其中规律建筑构件是指在当前建筑面中排布具有一定规律的建筑构件,例如,一栋楼一共11层,该楼的阳面每一层均设置有6个相同的窗户,且每一层的6个窗户都是均匀分布,那么该阳面作为当前建筑面时,窗户则为规律建筑构件。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结构信息、距层高和距开间线长度;构件结构信息为规律建筑构件的大小等,距层高为规律建筑构件与建筑层线之间的距离,距开间线长度为规律建筑构件与开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规律建筑构件与建筑层线之间的距离可以为规律建筑构件上边缘与规律建筑构件上方建筑层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规律建筑构件下边缘与规律构件下方建筑层线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距层高的具体定义,只要能够实现对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即可。
第二,利用规律构件信息、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确定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
第三,根据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插入了规律建筑构件的当前建筑面的一种平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A3为渲染了建筑层线、开间线并插入了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图4为建筑主体模型A3中插入了规律建筑构件的当前建筑面,其中a为建筑层线、b为开间线、c为规律建筑构件。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规律建筑构件与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的关系实现规律建筑构件横向距离和竖向距离的智慧定位,并且可以根据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对当前建筑面上所有的规律建筑构件实现同步插入,精简了规律建筑构件插入操作的重复性。
另外,每两个开间线之间为一个开间,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每个开间之间的建筑构件的排布相同,但是每个层之间的建筑构件不同,例如,第一层的第一开间到第六开间均为一号构件,而第二层的第一开间到第六开间均为二号构件,第三层的第一开间到第六开间均为三号构件,那么每个开间中第一层均为一号构件、第二层均为二号构件、第三层均为三号构件。此时便将一个开间中的一号构件、二号构件和三号构件的整体作为规律建筑构件,根据该规律建筑构件和渲染的开间线,确定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最后,将规律建筑构件按照定位信息和规律排布信息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中。如果反过来每个层之间的构件均相同,但每个开间之间的构件不同,也采用同样的道理进行构件插入,此处不再赘述。
S107、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如果待建模建筑中的每个建筑面中的规律建筑构件均已经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对应的建筑面中,那么便将该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如果待建模建筑中还有其他建筑面中的规律建筑构件未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中,那么用户便会继续选择规律建筑构件未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建筑面作为当前建筑面并输入该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从而继续插入规律建筑构件,直至待建模建筑中的所有规律建筑构件均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为止。
S108、将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当待建模建筑中的所有规律建筑构件均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形成规律建筑主体模型后,还需要获取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的构件信息,并根据构件信息将所有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最后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本实施例中,不对步骤S103与步骤S104-S105之间的执行顺序进行限定,即既可先执行步骤S103渲染建筑层线,再执行步骤S104-S105渲染开间线;也可先执行步骤S104-S105渲染开间线,再执行步骤S103渲染建筑层线。
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根据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根据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在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利用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的开间线,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将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开间线和建筑层线对规律建筑构件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并同时插入布局,精简了建模过程中建筑构件插入的重复性操作,节约了建模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建模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在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之前,还包括:
第一,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表示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完成的完成指令;
如果用户选取了所有具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面以及输入了对应的开间线数目,即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所有具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面均完成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后,用户会输入完成指令,该完成指令表示待建模建筑中的所有规律建筑构件均已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中。本实施例需要判断是否接收到该完成指令。
第二,若未接收到完成指令,则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如果判断出为接收到完成指令,则说明还未完成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插入,用户还需要选取其他具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面作为当前建筑面,并输入该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因此,如果为接收到完成指令,还需要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从而在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再插入规律建筑构件。
第三,若接收到完成指令,则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如果判断出接收到了完成指令,则说明待建模建筑中所有的规律建筑构件均插入到了建筑主体模型中,那么便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为了更全面,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1、模型生成模块102、第一渲染模块103、第二渲染模块104、第一构件插入模块105、确定模块106和第二构件插入模块107。
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
模型生成模块102,用于根据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
第一渲染模块103,用于根据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
获取模块101,还用于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第二渲染模块104,用于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在建筑主体模型中的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
第一构件插入模块105,用于利用建筑层线和开间线,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
确定模块106,用于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第二构件插入模块107,用于将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可以利用在建筑主体模型中渲染的开间线和建筑层线,对规律建筑构件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并同时插入布局,精简了建模过程中建筑构件插入的重复性操作,节约了建模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建模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表示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完成的完成指令;
获取模块101,还用于若未接收到完成指令,则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确定模块106,具体用于若接收到完成指令,则将插入了所有规律建筑构件的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中,第二渲染模块104包括:计算单元、开间线确定单元和开间线渲染单元。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建筑面信息和开间线数目,计算开间线数据;
开间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开间线数据,确定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
开间线渲染单元,用于根据开间线实体,在建筑主体模型中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中,第一构件插入模块105,具体用于获取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利用规律构件信息、建筑层线和开间线,确定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根据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将待建模建筑中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建筑主体模型的当前建筑面。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系统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系统包括处理器21以及与处理器21相连的存储器22;
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
处理器21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本实施例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系统,可以利用在建筑主体模型中渲染的开间线和建筑层线,对规律建筑构件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并同时插入布局,精简了建模过程中建筑构件插入的重复性操作,节约了建模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建模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
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所述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
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
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包括: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计算所述开间线数据;根据所述开间线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根据所述开间线实体,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所述开间线;
利用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包括:获取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利用所述规律构件信息、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确定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和所述排布规律信息,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所述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
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表示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完成的完成指令;
若未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所述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间线数据包括:所述开间线的插入点组、所述当前建筑面的法向量、所述开间线的高度和所述开间线的地坪标高。
4.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模型生成模块、第一渲染模块、第二渲染模块、第一构件插入模块、确定模块和第二构件插入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信息;
所述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生成所述待建模建筑的建筑主体模型;
所述第一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主体信息中的建筑层高和建筑层数,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上渲染建筑层线;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所述第二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的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开间线;所述第二渲染模块具体包括:计算单元、开间线确定单元和开间线渲染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建筑面信息和所述开间线数目,计算所述开间线数据;所述开间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开间线数据,确定所述当前建筑面的开间线实体;所述开间线渲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开间线实体,在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中所述当前建筑面上渲染所述开间线;
所述第一构件插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建筑面的规律建筑构件的规律构件信息,利用所述规律构件信息、所述建筑层线和所述开间线,确定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定位信息和排布规律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和所述排布规律信息,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所述当前建筑面的所述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建筑主体模型的所述当前建筑面;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所述第二构件插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建模建筑中的其余建筑构件插入到所述规律建筑主体模型中,得到目标建筑主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表示规律建筑构件插入完成的完成指令;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继续获取用户选取的当前建筑面的建筑面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所述当前建筑面对应的开间线数目;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接收到所述完成指令,则将插入了所有所述规律建筑构件的所述建筑主体模型作为规律建筑主体模型。
6.一种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CN202011105163.8A 2020-10-15 2020-10-15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2184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5163.8A CN112184896B (zh) 2020-10-15 2020-10-15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5163.8A CN112184896B (zh) 2020-10-15 2020-10-15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4896A CN112184896A (zh) 2021-01-05
CN112184896B true CN112184896B (zh) 2023-09-22

Family

ID=7395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5163.8A Active CN112184896B (zh) 2020-10-15 2020-10-15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4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090B (zh) * 2021-06-28 2023-02-03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模型中生成建筑外立面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983A (zh) * 2004-09-20 2006-03-29 刘守奎 一种建筑物的工程建模方法
CN103981979A (zh) * 2014-05-19 2014-08-13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页岩装饰砖与页岩保温砖组砌清水复合墙及组砌方法
CN106121109A (zh) * 2016-07-29 2016-11-16 东南大学 大跨度正六边形混凝土蜂窝状空腹夹层板楼盖及制作方法
CN10660069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厦门理工学院 基于点云数据的复杂建筑体三维建模方法
CN106652027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建筑的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CN106776963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同济大学 轻量化的bim大数据在线可视化方法和系统
CN108959694A (zh) * 2018-05-17 2018-12-07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大体量复杂建筑的bim几何模型构建方法
CN110163574A (zh) * 2019-05-22 2019-08-23 洛阳众智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方法及设备
CN110608683A (zh) * 2019-08-06 2019-12-24 同济大学 一种激光扫描仪与bim结合的大尺寸建筑构件质量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983A (zh) * 2004-09-20 2006-03-29 刘守奎 一种建筑物的工程建模方法
CN103981979A (zh) * 2014-05-19 2014-08-13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页岩装饰砖与页岩保温砖组砌清水复合墙及组砌方法
CN106121109A (zh) * 2016-07-29 2016-11-16 东南大学 大跨度正六边形混凝土蜂窝状空腹夹层板楼盖及制作方法
CN106776963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同济大学 轻量化的bim大数据在线可视化方法和系统
CN106652027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建筑的建模方法及其装置
CN106600690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厦门理工学院 基于点云数据的复杂建筑体三维建模方法
CN108959694A (zh) * 2018-05-17 2018-12-07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大体量复杂建筑的bim几何模型构建方法
CN110163574A (zh) * 2019-05-22 2019-08-23 洛阳众智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方法及设备
CN110608683A (zh) * 2019-08-06 2019-12-24 同济大学 一种激光扫描仪与bim结合的大尺寸建筑构件质量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维建筑结构设计软件EasyStructure的用户接口技术;王莹莹 等;《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第24卷(第7期);97-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4896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0853A (zh) 一种城市建筑群震害高真实度展示方法
JP2008530595A (ja) 地形モデル化のためのデジタル標高モデル(dem)を向上させ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296779A (zh) 一种三维模型渲染显示方法及系统
US11847742B2 (en) Method in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a scenery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5118091B (zh) 一种构建多精度非均匀地质网格曲面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Sugihara et al.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3D building models from complicated building polygons
CN113593030A (zh) 基于三维模型的地质剖面图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05005580B (zh) 一种用于显示水库地形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2184896B (zh) 基于楼层与开间线辅助的三维建筑建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714420B (zh) 物体的三维重建方法和装置
CN106251397B (zh) 基于bim模型的框选方法及系统
CN114359501A (zh) 可配置3d可视化平台及场景搭建方法
CN112181394A (zh) 三维建筑模型构件创造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84894B (zh) 三维建模的雕塑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EP292624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3d model
KR100918245B1 (ko) Cdg 기법을 적용한 유체 흐름의 2차원 유한요소수치해석 방법
CN113010966A (zh) 船闸附属构件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160419A (zh) 一种建筑物立面模型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8137128A (zh) 用于确定连接元件制造尺寸的方法和系统
CN113274734A (zh) 虚拟场景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Menzel et al. City Re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from Public Data Sources.
CN117113785B (zh) 一种孔隙水压力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85871B (zh) 防雷保护范围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776488B1 (en) Using a low-detail representation of surfaces to influence a high-detail representation of the surfaces
Li et al. Research on Parametric Modeling Method of Urban Buildings Serving Digital Tw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Floor 13, 14 and 15, building 3, lianfei building, No.1, Fenghua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71000

Patentee after: Zhongzhi Softwa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Floor 13, 14 and 15, building 3, lianfei building, No.1, Fenghua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71000

Patentee before: Luoyang Zhongzhi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