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6856B -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6856B
CN112556856B CN202011277341.5A CN202011277341A CN112556856B CN 112556856 B CN112556856 B CN 112556856B CN 202011277341 A CN202011277341 A CN 202011277341A CN 112556856 B CN112556856 B CN 112556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value
initial
standar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73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6856A (zh
Inventor
王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r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73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68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6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6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6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6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5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sources, e.g. disappearing-filament pyrometer
    • G01J5/53Reference sources, e.g. standard lamps; Black 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80Calib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根据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基于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其中,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本方案在进行红外测温修正时,通过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得红外辐射能以获取体现目标对象大小的目标初始灰度值,并对该灰度值进行修正以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对测温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测温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辐射(热辐射)。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在0.7μm~1000μm,人眼看不见,且不同温度对外辐射的波长不一样。红外测温热像仪捕获红外辐射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算法处理最终输出温度信息。
红外测温热像仪以非接触、测温精度高、快速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识别及电力安全等领域其测温精度除了受到红外测温热像仪本身构造的影响,还容易受到红外测温热像仪距离、温度、湿度等的影响。
对此,领域内技术人员尝试了很多测温修正方法,但是现有的修正方法只是简单的将不同距离、不同温度或不同湿度的测温单独进行拟合得到预设拟合关系式,忽略了不同目标大小对测温的影响,目标大小同样对测温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能有效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对测温带来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基于所述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其中,所述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标定所述补偿系数,其包括如下子步骤:
获取标准黑体位于预设温度下且所述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的第一初始灰度值以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
分别获取标准黑体位于所述预设温度下且在标准黑体前设置不同直径光阑下的第N初始灰度值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其中N为正整数;
分别计算第一初始灰度值及第N初始灰度值与所述第一初始灰度值的灰度比;
根据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及相应的灰度比拟合获得所述补偿系数;
其中,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为标准黑体面源所占像素与整帧图像像素总数的比值。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用于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影响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compensate=C_object_initial/K;
其中C_object_compensate为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所述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所述1/K为补偿系数,且K为正数。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及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大气压、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环境湿度在预先构建的大气透过率关系表中获取当前大气透过率;
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initial'=ta*C_object_initial+(1-ta)*g-1(Tu)
其中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ta为大气透过率,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Tu为环境温度。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调节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并获取每一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及红外测温热像仪输出的相应的灰度值;
根据所有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及相应的灰度值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构建大气透过率关系表,所述大气透过率关系表的关系式为:
ta=f(Tu,D,H);
其中ta为大气透过率,Tu为环境温度,D为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H为环境湿度。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修正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其中,所述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修正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红外测温热像仪及处理器;
所述红外测温热像仪用于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根据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基于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其中,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本方案在进行红外测温修正时,通过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得红外辐射能以获取体现目标对象大小的目标初始灰度值,并对该灰度值进行修正以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对测温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测温准确度;
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本方案通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对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由此修正了不同湿度下测温随距离变化的影响,对红外测温中的影响进行有效补偿,提高了测温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方案只要实现其中任一技术效果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红外测温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标准黑体面源占比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获取设置有不同直径光阑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当前红外测温过程中目标对象大小对测温带来的影响,需要对测温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测温准确性,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针对上述目标对象大小作了相应的处理以对被测目标物大小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修正。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该方法基于红外测温电子设备实现,如图1所示,该红外测温电子设备包括红外测温热像仪10、距离传感器20、温湿度传感器30及处理器40。其中,红外测温热像仪10用于获取视场中的红外辐射能,即获取目标对象100的红外辐射能。距离传感器20用于获取目标对象100距离红外测温热像仪的直线距离。温湿度传感器30用于获取当前测温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处理器40在获得红外辐射能、距离、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后即可输出修正后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如图2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具体地,步骤S1包括:
S11、红外测温热像仪接收到距离其距离D处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J;
S12、红外测温热像仪将所述红外辐射能J转化为目标初始灰度值C_object_initial。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红外辐射能J为红外测温热像仪接收到经过目标对象大小、距离D、环境温度Tu及环境湿度H衰减后的红外辐射能,目标初始灰度值C_object_initial为与衰减后红外辐射能相对应的灰度值。
S2、根据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其中,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
在具有已标定的补偿系数条件下,根据目标初始灰度值及用于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影响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compensate=C_object_initial/K;
其中C_object_compensate为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所述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所述1/K为补偿系数,且K为正数。
其中,补偿系数1/K为预先标定获得,故该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还包括步骤Sa:预先标定所述补偿系数,其包括如下子步骤:
Sa1、如图3所示,获取标准黑体50位于预设温度下且所述标准黑体50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的第一初始灰度值C_data1以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A/A_总)_1,其中,A表示标准黑体面源目标所占像素数,标准黑体面源目标是指朝向红外测温热像仪的面落入红外测温热像仪光学镜头中的像素值,A_总表示整帧图像像素总数,即落入红外测温热像仪光学镜头的图像的整帧图像像素总数。在同一次标定过程中,由于标准黑体50与光学镜头的距离及光学镜头的视角恒定,故整帧图像像素总数A_总为恒定值。
其中,标准黑体面源占比为标准黑体面源所占像素与整帧图像像素总数的比值。在该步骤中,由于标准黑体50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故标准黑体面源占比(A/A_总)_1为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通过标准黑体的直径不小于光学镜头在标准黑体上的视场范围实现。
Sa2、如图4所示,分别获取标准黑体50位于所述预设温度下且在标准黑体前设置不同直径d(d<光学镜头在标准黑体上的视场范围)的光阑60下的第N初始灰度值C_data1N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A/A_总)_N(其中N为正整数,且N≥2)。光阑60是指在光学系统中对光束起着限制作用的实体,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孔径光阑。该步骤通过在标准黑体前设置不同直径的孔径光阑调整标准黑体面源的大小以模拟不同大小的目标对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调整光阑直径d逐渐减小,可获得逐渐减小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标准黑体面源占比A/A_总)_N。
Sa3、分别计算第一初始灰度值C_data1及第N初始灰度值C_data1N与第一初始灰度值C_data1的灰度比K_N(N≥1),具体为:K_1=C_data1/C_data1,K_2=C_data2/C_data1...K_N=C_dataN/C_data1。
Sa4、根据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及相应的灰度比拟合获得所述补偿系数。具体地,将((A/A_总)_1,K_1)、((A/A_总)_2,K_2)...((A/A_总)_N,K_N)数据进行拟合,得到K=h(A/A_总),补偿系数1/K=1/h(A/A_总)。本实施例对上述函数h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K=r*sqrt(A/A_总),其中r为固定常数,且r>0。
S3、基于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故所述方法还包括Sb、预先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b1、红外测温热像仪面对标准标准黑体,在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调节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并获取每一所述标准黑体温度T_blackbody1、T_blackbody2...T_blackbodyM(M≥2)及红外测温热像仪输出的相应的灰度值C_data1、C_data2...C_dataX(X≥2);
Sb2、根据所有标准黑体温度及相应的灰度值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
具体地,建立C_data与T_blackbody的映射关系T_blackbody=g(C_data),其反函数为C_data=g-1(T_blackbody)。本实施例对上述函数g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T_blackbody=a*C_data^2+b*C_data+c(其中a、b、c为固定常数,且a≠0)。
故当步骤S2获得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后,即可通过C_data=g-1(T_blackbody)反求获得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该测量温度即为标准温度。
本实施例在进行红外测温修正时,通过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得红外辐射能以获取体现目标对象大小的目标初始灰度值,并对该灰度值进行修正以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变化对测温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测温准确度。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及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S0、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具体地,步骤S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1、根据大气压、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环境湿度在预先构建的大气透过率关系表中获取当前大气透过率;
S02、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initial'=ta*C_object_initial+(1-ta)*g-1(Tu)
其中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ta为大气透过率,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Tu为环境温度。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b、预先构建大气透过率关系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当前大气透过率Ta与大气压P、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D及当前环境湿度成对应关系,故所述大气透过率关系表的关系式为:
ta=f(Tu,D,H);
其中ta为大气透过率,Tu为环境温度,D为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H为环境湿度。
因此,大气透过率体现了不同环境温湿度下随目标对象距离变化对测温带来的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大气透过率关系表通过预先构建的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第一距离-环境湿度对应关系表获得。上述对应关系为预先构建获得,故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c、预先构建大气透过率关系表。具体地,该步骤Sb包括如下子步骤:
Sc1、获取不同时刻的大气透过率ta、环境温度Tu、目标对象至光学镜头的距离D及环境湿度值H。示例性的,其中的境温度Tu、目标对象至光学镜头的距离D及环境湿度值H可通过传感器测得,大气透过率通过采用˙HITRAN˙收集参数,进行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式ta=e^(-(H*e^(j*Tu+i))*(D)),其中,j,i均为固定常数,且j≠0。
Sc2、记录每一时刻对应的大气透过率Ta、环境温度Tu、距离D及环境湿度值H并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完成大气透过率关系表。
当执行步骤S0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以对不同湿度下测温随距离变化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之后,上述的步骤S2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即:
C_object_compensate=C_object_initial'/K。
其中,C_object_initial'=ta*C_object_initial+(1-ta)*g-1(Tu)
至此,本方案通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对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由此,对红外测温中除目标大小变化修正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不同湿度下测温随距离变化的影响,对红外测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综合性补偿,进一步提高了红外测温准确度。
实施例二
为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红外测温修正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之对应的一种红外测温修正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其中,所述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
所述装置还包括:标定模块,所述标定模块用于预先标定所述补偿系数,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标准黑体位于预设温度下且所述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的第一初始灰度值以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分别获取标准黑体位于所述预设温度下且在标准黑体前设置不同直径光阑下的第N初始灰度值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其中N为正整数,且N≥2;
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第一初始灰度值及第N初始灰度值与所述第一初始灰度值的灰度比;
拟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及相应的灰度比拟合获得所述补偿系数;
其中,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为标准黑体面源所占像素与整帧图像像素总数的比值。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用于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影响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compensate=C_object_initial/K;
其中C_object_compensate为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所述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所述1/K为补偿系数,且K为正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预修正模块,所述预修正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所述预修正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大气压、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环境湿度在预先构建的大气透过率关系表中获取当前大气透过率;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initial'=ta*C_object_initial+(1-ta)*g-1(Tu)
其中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ta为大气透过率,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Tu为环境温度。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预构建模块,用于预先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其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调节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并获取每一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及红外测温热像仪输出的相应的灰度值;
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有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及相应的灰度值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预构建模块,用于预先构建大气透过率关系表,所述大气透过率关系表的关系式为:
ta=f(Tu,D,H);
其中ta为大气透过率,Tu为环境温度,D为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H为环境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在触发红外测温修正方法业务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测温修正装置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红外测温修正方法的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即该装置是基于该方法的,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对应上述方法和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修正电子设备,继续参照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红外测温热像仪10、距离传感器20、温湿度传感器30及处理器40;
红外测温热像仪10用于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距离传感器20用于获取目标对象距离红外测温热像仪10的直线距离,温湿度传感器30用于获取当前测温环境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
处理器40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种所述的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该方法的执行过程及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中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基于所述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其中,所述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
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标定所述补偿系数,其包括如下子步骤:
获取标准黑体位于预设温度下且所述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的第一初始灰度值以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
分别获取标准黑体位于所述预设温度下且在标准黑体前设置不同直径光阑下的第N初始灰度值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其中N为正整数;
分别计算第一初始灰度值及第N初始灰度值与所述第一初始灰度值的灰度比;
根据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及相应的灰度比拟合获得所述补偿系数;
其中,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为标准黑体面源所占像素与整帧图像像素总数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用于修正目标对象大小影响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compensate=C_object_initial/K;
其中C_object_compensate为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所述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所述1/K为补偿系数,且K为正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及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之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大气压、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环境湿度在预先构建的大气透过率关系表中获取当前大气透过率;
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对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进行预修正以获得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的关系式为:
C_object_initial'=ta*C_object_initial+(1-ta)*g-1(Tu)
其中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预修正值,ta为大气透过率,C_object_initial为目标初始灰度值,Tu为环境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调节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并获取每一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及红外测温热像仪输出的相应的灰度值;
根据所有所述标准黑体温度及相应的灰度值构建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构建大气透过率关系表,所述大气透过率关系表的关系式为:
ta=f(Tu,D,H);
其中ta为大气透过率,Tu为环境温度,D为目标对象与红外测温热像仪之间的距离,H为环境湿度。
8.一种红外测温修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红外测温热像仪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初始灰度值及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获取补偿后目标灰度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补偿后目标灰度值,根据预先构建的标准灰度值-标准温度关系表获得所述目标对象的测量温度;
其中,所述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不同的标准黑体面源大小及相应的灰度值关系拟合获得;
其中预先标定的补偿系数,通过以下方式标定:
获取标准黑体位于预设温度下且所述标准黑体充满红外测温热像仪视场下的第一初始灰度值以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
分别获取标准黑体位于所述预设温度下且在标准黑体前设置不同直径光阑下的第N初始灰度值及相应的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其中N为正整数;
分别计算第一初始灰度值及第N初始灰度值与所述第一初始灰度值的灰度比;
根据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及相应的灰度比拟合获得所述补偿系数;
其中,所述标准黑体面源占比为标准黑体面源所占像素与整帧图像像素总数的比值。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红外测温热像仪及处理器;
所述红外测温热像仪用于获取的目标对象的红外辐射能以获取目标初始灰度值;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77341.5A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556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7341.5A CN112556856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7341.5A CN112556856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6856A CN112556856A (zh) 2021-03-26
CN112556856B true CN112556856B (zh) 2022-04-05

Family

ID=7504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7341.5A Active CN112556856B (zh) 2020-11-16 2020-11-16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56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896B (zh) * 2021-07-06 2022-07-12 国网浙江宁海县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测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59565B (zh) * 2021-09-29 2023-07-14 浙江双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像仪测温方法
CN113916383B (zh) * 2021-09-29 2023-11-21 杭州微影软件有限公司 热成像温度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16384B (zh) * 2021-09-30 2024-03-1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
CN114136461B (zh) * 2021-11-29 2023-07-14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测温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9937A (zh) * 2020-06-08 2020-09-01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红外热像仪外场标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8496A (en) * 1994-06-28 1999-02-0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n-contact surface temperature, emissivity, and area estimation
JP4921057B2 (ja) * 2006-07-14 2012-04-1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放射温度測定装置
US20090272888A1 (en) * 2008-01-25 2009-11-05 Nugent Paul W Thermal infrared imaging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CN101806627A (zh) * 2010-03-30 2010-08-18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背景因素对红外测温影响的测量方法
CN104155008A (zh) * 2014-07-28 2014-11-19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红外温度监测系统测量误差修正方法
CN107588854B (zh) * 2016-07-08 2019-07-02 杭州新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内置参考体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CN108562363B (zh) * 2018-05-04 2019-12-31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红外辐射特征瞬态温度场精确测量方法
CN109813440A (zh) * 2019-03-12 2019-05-2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像仪标定装置、测温标定方法
CN110595628A (zh) * 2019-10-23 2019-12-20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大气吸收带红外辐射亮度定标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9937A (zh) * 2020-06-08 2020-09-01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红外热像仪外场标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6856A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6856B (zh) 一种红外测温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74186B (zh) 用于确定目标区域温度变化的温度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351583A (zh) 红外测温的温度修正方法及红外热成像仪
US112556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non-linear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in phase-shifting deflectometry
CN112798110A (zh) 一种基于标定拟合的红外热成像设备温度检测方法
CN107588854B (zh) 基于内置参考体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CN112393808B (zh) 一种热敏相机温度补偿方法和系统
KR102211136B1 (ko) 흑체를 구비한 온도 계측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983361A (zh) 在线式网络测温热像仪标定方法
US5128884A (en) Black body calibration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CN110310272B (zh) 图像配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66247A (zh) 一种红外测温热像装置及其实时校准测温方法
US11910124B2 (en) Externally mounted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device for thermal cameras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1579081A (zh) 一种红外测温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04463A (zh) 一种测温系统及其测温方法
CN112964372B (zh) 一种新型红外测温装置及测温方法
CN112229523A (zh) 一种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及装置
CN101852650B (zh) 提高红外热像仪测温均匀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13252180B (zh) 用于红外测温系统的温度校准方法及红外测温系统
CN113340425B (zh) 一种面向星地激光通信的红外云成像仪系统
CN113340427A (zh) 一种基于距离修正的红外成像模组的标定方法
CN109799731B (zh) 多波段光学辐射式半实物仿真方法及系统
Wen et al. Image sensor correction algorithm for photon transfer curve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EP0433698A2 (en) Black body calibration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CN210774365U (zh) 一种红外探测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