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575A -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575A
CN112543575A CN201910900876.4A CN201910900876A CN112543575A CN 112543575 A CN112543575 A CN 112543575A CN 201910900876 A CN201910900876 A CN 201910900876A CN 112543575 A CN112543575 A CN 112543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card
cooling liquid
airflow
chann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0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3575B (zh
Inventor
管博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 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 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 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 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08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3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3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3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板卡插接模组包括固定组件、气流通道以及冷却液通道,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冷却液通道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在电控盒中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如此配置,冷却液和气体共同散热可使得所述卡插接模组与所述电控盒的冷却效率提高,所述电控盒装置简单,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几乎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扩展板卡时只需要将板卡插接模组进行组合,组装方便并且成本低,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构建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器元件内的热量极大地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板卡是一种印制电路板,简称PCB板,制作时带有插芯,可以插入电器元件中,用来控制电器硬件的运行。
目前PCB板的散热冷却方式为自然风冷和强迫风冷两种形式,自然风冷是最理想的冷却方式,但其冷却能力较低。强迫风冷的冷却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设备量少,但受外形尺寸及重量的限制,所提供的风量有限,适合热流密度较低的场合,强迫风冷是将PCB板上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然后强迫风流将散热器表面能的热量带出环境。但是不论自然风冷还是强迫风冷存在,都存在冷却效率低下的问题,具体如下:初始热交换效率低,具有一定的热梯度之后热交换效率会升高;PCB板卡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温度就比较高,在大系统中自然风冷和强迫风冷就起不到作用;自然风冷和强迫风冷自身散热能力的局限性限制了板卡的设计,在板卡设计时需充分论证板卡的散热能力,由于空间限制会给结构设计造成很大压力。
在现有的板卡散热器中,冷却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其扩展板卡时需付出的成本高;现有技术中的板卡散热器中不便于增加板卡,可扩展性差;散热器中的散热通道构建不便,空间利用率不高,并且未设置气体散热通路,无法保证板卡周边气体温度始终处于较低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效率低下,冷却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液体流动方向未被限制,不便于增加板卡,可扩展性差,散热器中的散热通道构建不便,空间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以及冷却液通道,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
可选的,所述气流通道沿第二方向被所述板卡分隔为两个气流子通道;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板卡平齐,另一端用于超出所述板卡,以使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连通。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冷却液通道至少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且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板卡插接模组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对称轴位于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点,两个所述开口关于所述对称轴中心对称。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第三个开口,所述第三个开口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端面。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个开口相对设置的第四个开口;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底面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五个开口。
可选的,所述两个冷却液通道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通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控盒,包括:壳体;以及两个以上的板卡插接模组,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均包括气流通道与冷却液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气流通道依次连通;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设置有所述冷却液通道,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
可选的,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所述气流通道沿第二方向被所述板卡分隔为两个气流子通道;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板卡平齐,另一端用于超出所述板卡,以使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连通。
可选的,所述壳体在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相连通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相邻接的两个所述气流子通道相互连通。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布置;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冷却液通道至少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相邻接的顶面和底面相匹配,相邻接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开口相对位。
可选的,所述电控盒还包括两个冷却液入口、两个冷却液出口、两个气流入口和两个所述气流出口,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两个固定组件之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通道,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一个固定组件之中的所述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且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入口与一个所述冷却液出口;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另一个固定组件之中的所述冷却液通道亦依次连通,且首尾两端亦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入口与一个所述冷却液出口;两个所述气流入口间隔设置于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的一端,两个所述气流出口间隔设置于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的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电控盒包括奇数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所述壳体包括适配模块,所述适配模块包括一与所述气流通道相匹配的气流变向道,以及一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相匹配的冷却液变向道,所述气流变向道和所述冷却液变向道用以与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相配合,以分别改变所述气流出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开设方向,使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气流入口的开设方向相同,以及使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开设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两个冷却液入口和所述两个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和/或所述两个气流入口和所述两个气流出口位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中,板卡插接模组包括固定组件、气流通道以及冷却液通道,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冷却液通道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在电控盒中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如此配置,冷却液和气体共同散热可使得所述卡插接模组与所述电控盒的冷却效率提高,所述电控盒装置简单,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几乎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扩展板卡时只需要将板卡插接模组进行组合,组装方便并且成本低,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构建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实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插接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控盒沿X-Z平面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中,气流沿气流通道流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中,冷却液沿冷却液通道流动的示意图。
附图中:10-板卡,20-对称轴,100-固定组件,200-气流通道,210-气流子通道,220-顶面,300-冷却液通道,310-顶面开口,320-底面开口,330-第三开口,340-第四开口,350-第五开口,400-壳体,410-冷却液入口,420-冷却液出口,430-气流入口,440-气流出口,450-排气孔,500-板卡插接模组,600-适配模组,610-气流变向道,620-冷却液变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中,板卡插接模组包括固定组件、气流通道以及冷却液通道,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冷却液通道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在电控盒中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如此配置,冷却液和气体共同散热可使得所述卡插接模组与所述电控盒的冷却效率提高,所述电控盒装置简单,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几乎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扩展板卡时只需要将板卡插接模组进行组合,组装方便并且成本低,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构建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参考图1-图5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卡插接模组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控盒沿X-Z平面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中,气流沿气流通道流动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中,冷却液沿冷却液通道流动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卡插接模组5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100、气流通道200、以及冷却液通道300,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100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10,较佳的,两个所述固定组件100为相对镜像设置;所述气流通道200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100之间;所述冷却液通道300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100之中。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方向为Y轴方向,两个固定组件100均沿着Y向延伸,且沿X向相对设置,用以固定板卡10,所述板卡10优选通过卡槽固定在两个固定组件100之间,当然所述板卡10也可以通过滑轨、卡扣等其他方式固定,只要保证板卡10固定在两个固定组件100之间即可。所述气流通道200沿Y向形成于两个固定组件100之间,用于通入气体,使通入的气体沿Y向流动,进而通过流动的气体带走板卡10上的热量,从而达到冷却板卡10的作用。所述冷却液通道300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100之中,所述冷却液通道300用于通入冷却液,通入的冷却液优选亦沿Y向流动,通过流动的冷却液进一步带走板卡10的热量,可选的,一个所述固定组件100之中可以设置多个冷却液通道300,也可以两个所述固定组件100分别设置若干个冷却液通道300,优选两个固定组件100分别设置一个冷却液通道300。本发明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200,以及设置在固定组件100之中的冷却液通道300,通过气冷和液冷双重作用,将板卡10上的热量带走,达到板卡10散热的作用,散热效率高,并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100以及设置在固定组件100之中的冷却液通道300利用现有空间以及在固定组件100之中形成了气流通道200,不占用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额外空间,空间利用率高,且构建气流通道200和冷却液通道300方便。
优选地,所述气流通道200沿第二方向被所述板卡10分隔为两个气流子通道210(即板卡沿Z向的上下两面);所述固定组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板卡10平齐,另一端用于超出所述板卡10,以使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210在所述固定组件100的另一端连通。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板卡10处于两个固定组件100之间,即所述板卡10处于所述气流通道200之中,所述气流通道200沿第二方向(Z向)被所述板卡10分隔为两个气流子通道210;所述固定组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Y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图中左端)与所述板卡10平齐,另一端(图中右端)用于超出所述板卡10,使得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210在所述固定组件100的另一端(图中右端)连通,当从一个气流子通道210通入气体时,气体从气流子通道210的一端流入,经由另一端的连通,流入另一个气流子通道210,气体可在两个气流子通道210中折回流动,使所述板卡10的两个子通道20中所流过的气流为相反方向的,增大了气流散热的散热面,从而可更大程度地带走板卡10两个面上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200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顶面220和底面(未示出),所述冷却液通道300至少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顶面220和所述底面,且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需理解,这里开口位于固定组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应广义理解为开口靠近固定组件200之端部的区域,而非限定位于固定组件200之端面上,实际上,开口是开设于顶面220和底面上的。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设置在所述顶面220的开口为顶面开口310,设置在底面的开口为底面开口320。如此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冷却液通道300围绕固定组件100半周,可以最大程度的带走固定组件100之间的板卡10散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当板卡插接模组500组合使用时,方便板卡插接模组500接通另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当然,两个所述开口不仅限于图1和图5中的两个位置,只要是沿第二方向的在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开口均可。
优选地,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如图1中形成的XYZ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方向为Y轴方向,第二方向为Z轴方向,第三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对称轴20位于所述固定组件1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点,两个所述开口关于所述对称轴20中心对称。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具有沿X向延伸的对称轴20,所述对称轴20位于所述固定组件100沿所述Y向的中点以及沿所述Z向的中点,两个所述开口关于所述对称轴20中心对称,也就是说,所述顶面开口310与所述底面开口320关于对称轴20中心对称,即可以保证相同大小相同尺寸的板卡插接模组500互相组合使用时,一个所述开口相对于固定组件100之一端的位置,与另一个开口相对于固定组件100之另一端的位置相适配,如此配置,当两个板卡插接模组500沿Z向叠置时,能够以前后反转(即Y向反转)的方式互相接合,使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与第二个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开口310相适配,从而连通两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冷却液通道。当冷却液从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开口310通入,可经过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与第二个板卡接口的顶面开口310,最终从第二个板卡接口的底面开口320流出将所吸收的热量带走。
请参考图5,更优选地,所述冷却液通道300还包括第三个开口,所述第三个开口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组件100的端面;较佳地,所述冷却液通道3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个开口相对设置的第四个开口;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底面开口320相对设置的第五个开口。为便于叙述,将第三个开口称为第三开口330,第四个开口称为第四开口340,第五个开口称为第五开口350。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以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沿Z向依次排布为例,第一个(图5中最上方)的板卡插接模组500的第三开口330和底面开口320是打开的,顶面开口310、第四开口340以及第五开口350均关闭(如可采用堵头对其进行封闭),第三开口330与冷却液入口连接,供通入冷却液,底面开口320则与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开口310对位连接,冷却液自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流出后,进入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第三开口330、第四开口340以及第五开口350均关闭。第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配置情况与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相同,第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与冷却液出口连接,用以供冷却液流出。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却液出入口的不同配置情况,或者卡插接模组500的不同排布方式,所述顶面开口310、第三开口330、所述第四开口340以及所述第五开口350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打开或者封闭,比如,当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互相组合时,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着第一方向进行组装,则需要连通相互之间的第三开口330和第四开口340,以保证所述冷却液通道300在第一方向上保持连通;当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第二方向上叠置,并按照Y向同向的方向放置,在互相接合时,则可以连通相互之间的第五开口350和底面开口320,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各个开口进行组合,保证冷却液连通即可通入冷却液进行冷却液散热。再比如,当多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相互组合时,其对散热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打开和封闭开口,以短路部分的冷却液通道300,以三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Z向叠置,沿Y向前后反向互相结合为例,当打开第一个(图5中最上方)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开口310和第三个(图5中最下方)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时,冷却液在冷却液通道300中的流动长度相对较长,带走的热量最多;当打开第一个(图5中最上方)板卡插接模组500的第五开口350和第三个(图5中最下方)板卡插接模组500的第四开口340,冷却液在冷却液通道300中的流动长度相对较短,冷却液带走的热量较少,根据此原理可以有效控制散热的精度,实现智能化控温。另外,当打开不同的开口时,所述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是不同的,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控盒,其包括:壳体400以及两个以上的如上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500,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设置于所述壳体400中;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中的气流通道200依次连通;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100之中设置有所述冷却液通道300,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中的冷却液通道300依次连通。优选地,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更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布置。较佳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相邻接的顶面和底面相匹配,相邻接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开口相对位。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图2中Y轴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X轴方向为所述第三方向、Z轴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如图中形成的XYZ直角坐标系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电控盒包括所述壳体400以及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三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第二方向(Z向)叠置,沿第一方向(Y向)前后反向互相结合,如图2中所示,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在图中由上往下依次为第一个、第二个以及第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第一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与第二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结合,且第一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与第二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第一方向前后反向布置,使得第一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与第二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开口310相连通,第二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与第三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结合,且第二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与第三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第一方向前后反向布置,使得第二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底面开口320与第三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顶面开口310相连通,第一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与第三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第一方向同向布置,三个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气流通道200与冷却液通道300依次联通。
较佳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中,相邻接的两个所述气流子通道210相互连通。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两个气流子通道210相互连通上下没有分隔。具体的,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两端,板卡与固定组件平齐的一端为首端,固定组件超出板卡的一端为尾端,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气流通道被板卡分隔为上侧气流子通道与下侧气流子通道(所述上方位与下方位依据图4中的上下方位进行描述),上侧气流子通道与下侧气流子通道在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尾端连通,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下侧气流子通道与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上侧气流子通道相互连通,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下侧气流子通道与第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上侧气流子通道相互连通。当在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上侧气流通道中通入气体后,气体从流经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的上侧气流子通道,在上侧子通道的尾端折回至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下侧气流子通道与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上侧气流子通道中,同样的,在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尾端再折回至第二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下侧气流子通道与第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上侧气流子通道,最终气流折回至第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下侧气流子通道,进而从气流出口440排出带有热量的气体。图4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气体在气流通道200中的流动方向。
图5中箭头的方向表示冷却液在冷却液通道300中的流动方向,每个固定组件100设置有一个冷却液通道300,每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冷却液通道300对应依次连通,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410,冷却液从图5中的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冷却液入口410进入冷却液通道300中,然后通过处于三个板卡插接模组500中的依次连通的冷却液通道300,沿箭头方向流动,最后从冷却液出口420流出。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板卡插接模组500之间的排布可以是沿第一方向排布,也可以是沿第二方向排布,更多的排布方式可以参考上文描述的关于板卡插接模组500的组合方式,但并不限于此排布。可选的,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之间冷却液通道300之间的接口用O型密封圈密封,当然冷却液通道300之间的密封形式不限于此。可选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保证两个板卡插接模组500之间保持紧固,使得冷却液通道300和气流通道200相互连通不渗漏即可。另外如果不使用冷却液通道300的其他的开口,则可以用工艺堵头封死,或者利用壳体400封闭,如果使用此接口为冷却液进出口则连接相对应的冷却液开口接头即可。本发明提供的电控盒,通过将多个板卡插接模组500连接在一起,其设计简单,组装以及扩展板卡方便,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具有两个冷却液入口410、两个冷却液出口420、两个气流入口430和两个所述气流出口440,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两个固定组件100之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通道300,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一个固定组件100之中的所述冷却液通道300依次连通,且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入口410与一个所述冷却液出口420;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另一个固定组件100之中的所述冷却液通道300亦依次连通,且首尾两端亦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入口410与一个所述冷却液出口420;两个所述气流入口430间隔设置于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200的一端,两个所述气流出口440间隔设置于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200的另一端。在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至图5所示,当工作开始时,向两个冷却液入口410和两个气流入口430分别通入冷却液和气体,冷却液和气体沿着冷却液通道300和气流通道200流动,从第一个板卡插接模块流向第二个板卡插接模块,直至从两个冷却液出口420和两个气流出口440流出。所述冷却液出入口与所述气流出入口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奇数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所述壳体400包括适配模块600,所述适配模块600包括一与所述气流通道200相匹配的气流变向道610,以及一与所述冷却液通道300相匹配的冷却液变向道620,所述气流变向道610和所述冷却液变向道620与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相配合,用以改变所述气流出口440和所述冷却液出口420的开设方向,以使所述气流出口440与冷却液出口420的开设方向相同。具体的,在电控盒中,若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数量为奇数,则第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气流通道200与冷却液通道300的流入口与最后一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气流通道200与冷却液通道300的流出口分布于壳体4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这不便于实际连接和使用。由此,可在奇数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排布方向,设置一个适配模块600,以使流入口与流出口位于壳体400的同一方向上。所述适配模块600在增加了冷却液通道300和气流通道200的长度,增减板卡散热的同时,改变了电控盒的冷却液出口420和气流出口440的方向。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如果是双倍数量的板卡插接模组500,则可以不用增加设置适配模组600,也可以保证气流出入口和冷却液出入口同处于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若需要使冷却液和气流的入口与冷却液和气流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400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面上时,当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为偶数个时,也可以通过适配模组600进行调节,以保证冷却液出入口处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面上,而当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为奇数个时,则可不使用适配模组600。当然,如果需要考虑增加电控盒中的散热,也可以考虑增加气流变向道610和冷却液变向道620来进行散热,即可以考虑增加适配模组600,以控制电控盒中的散热。
较佳的,所述壳体500在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210相连通的一端(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尾端)开设有排气孔450。继续参考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气流通过每个板卡插接模组500的气流通道200时,气体从排气孔450排出,可更好地散热。
优选地,所述两个冷却液入口410和两个冷却液出口420位于所述壳体4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和/或两个气流入口430和所述两个气流出口440位于所述壳体4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冷却液入口410和冷却液出口420设置在所述壳体400沿第一方向的同一个端面上,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了适配模组600,三个所述板卡插接单元500进行交错排布,在最后一个板卡插接单元的冷却液通道的底部开口320处增设适配模组600,所述适配模组600的冷却液通道300与气流通道200与所述板卡插接模组500的冷却液通道300与气流通道200相连通,从而改变了冷却液和气流的出口方向,保证了所述冷却液入口410和冷却液出口420设置在所述壳体400沿第一方向的同一个端面上、两个气流入口430和所述两个气流出口440位于所述壳体4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
对于本发明进行的进一步的流体仿真试验,其结果表明,在所述电控盒中,在不通气体不通冷却液时,仿真结果的最高温度为332.55摄氏度;当在电控盒中通入水不通气体时,仿真结果的最高温度为68.86摄氏度;当在电控盒中即通入水又通入气体时,仿真结果的最高温度为65.75摄氏度。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具有较好的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中,板卡插接模组包括固定组件、气流通道以及冷却液通道,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冷却液通道形成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在电控盒中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如此配置,冷却液和气体共同散热可使得所述卡插接模组与所述电控盒的冷却效率提高,所述电控盒装置简单,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几乎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扩展板卡时只需要将板卡插接模组进行组合,组装方便并且成本低,气流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构建方便,空间利用率高。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
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以及
冷却液通道,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沿第二方向被所述板卡分隔为两个气流子通道;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板卡平齐,另一端用于超出所述板卡,以使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冷却液通道至少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且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插接模组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对称轴,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所述对称轴位于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点,两个所述开口关于所述对称轴中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第三个开口,所述第三个开口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组件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个开口相对设置的第四个开口;所述冷却液通道还包括沿第二方向与所述底面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五个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卡插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冷却液通道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通道。
8.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两个以上的板卡插接模组,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组件,用以沿第一方向固定一板卡,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均包括气流通道与冷却液通道,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于所述两个固定组件之间,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气流通道依次连通;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组件之中设置有所述冷却液通道,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的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所述气流通道沿第二方向被所述板卡分隔为两个气流子通道;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用于与所述板卡平齐,另一端用于超出所述板卡,以使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两个气流子通道相连通的一端开设有排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相邻接的两个所述气流子通道相互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布置;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中,所述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冷却液通道至少包括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开设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相邻接的顶面和底面相匹配,相邻接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开口相对位。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两个冷却液入口、两个冷却液出口、两个气流入口和两个所述气流出口,每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两个固定组件之中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通道,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一个固定组件之中的所述冷却液通道依次连通,且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入口与一个所述冷却液出口;所有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的另一个固定组件之中的所述冷却液通道亦依次连通,且首尾两端亦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液入口与一个所述冷却液出口;两个所述气流入口间隔设置于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的一端,两个所述气流出口间隔设置于依次连通的气流通道的另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奇数个所述板卡插接模组,所述壳体包括适配模块,所述适配模块包括一与所述气流通道相匹配的气流变向道,以及一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相匹配的冷却液变向道,所述气流变向道和所述冷却液变向道用以与所述板卡插接模组相配合,以分别改变所述气流出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开设方向,使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气流入口的开设方向相同,以及使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开设方向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冷却液入口和所述两个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和/或所述两个气流入口和所述两个气流出口位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端面上。
CN201910900876.4A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Active CN112543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876.4A CN112543575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876.4A CN112543575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575A true CN112543575A (zh) 2021-03-23
CN112543575B CN112543575B (zh) 2022-03-04

Family

ID=7501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0876.4A Active CN112543575B (zh) 2019-09-23 2019-09-23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5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693A (zh) * 2021-04-29 2021-07-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42031A (ja) * 2006-06-26 2009-11-26 レイセオン カンパニー 受動の伝導冷却モジュール
CN203675488U (zh) * 2014-01-03 2014-06-2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液电一体液冷机箱
CN204335263U (zh) * 2014-12-25 2015-05-13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验收测试用机箱
CN206489506U (zh) * 2017-01-17 2017-09-12 塔里木大学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07252102U (zh) * 2017-09-05 2018-04-17 四川省蓝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vpx板卡安装箱
WO2018087902A1 (ja) * 2016-11-12 2018-05-17 株式会社ExaScaler 液浸冷却用電子機器、及び電源ユニット、並びに冷却システム
CN208796173U (zh) * 2018-10-25 2019-04-26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
CN109743870A (zh) * 2019-01-31 2019-05-10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快速装拆更换多层液冷机架冷板组件的方法
CN209028537U (zh) * 2018-10-31 2019-06-25 天津七所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级相变一级液冷散热技术的加固机箱
CN209389924U (zh) * 2019-01-28 2019-09-13 四川富肯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变换器机体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42031A (ja) * 2006-06-26 2009-11-26 レイセオン カンパニー 受動の伝導冷却モジュール
CN203675488U (zh) * 2014-01-03 2014-06-2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液电一体液冷机箱
CN204335263U (zh) * 2014-12-25 2015-05-13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验收测试用机箱
WO2018087902A1 (ja) * 2016-11-12 2018-05-17 株式会社ExaScaler 液浸冷却用電子機器、及び電源ユニット、並びに冷却システム
CN206489506U (zh) * 2017-01-17 2017-09-12 塔里木大学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07252102U (zh) * 2017-09-05 2018-04-17 四川省蓝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vpx板卡安装箱
CN208796173U (zh) * 2018-10-25 2019-04-26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主板固定装置
CN209028537U (zh) * 2018-10-31 2019-06-25 天津七所精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两级相变一级液冷散热技术的加固机箱
CN209389924U (zh) * 2019-01-28 2019-09-13 四川富肯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变换器机体
CN109743870A (zh) * 2019-01-31 2019-05-10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快速装拆更换多层液冷机架冷板组件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693A (zh) * 2021-04-29 2021-07-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13163693B (zh) * 2021-04-29 2022-09-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575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4268B2 (ja) モジュールを冷却する方法
US7030486B1 (en) High density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architecture
CN112543575B (zh)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US20060125092A1 (en) High density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architecture
CN111093348A (zh) 一种基于3u-vpx液冷机箱及方法
CN108235637B (zh)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垂直正交系统及通信设备
WO2024067127A1 (zh) 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9842460U (zh) 扩充型控制装置及扩充型控制装置的主机
CN113346106B (zh)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CN108122865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工具的h桥臂功率模块
CN219042321U (zh) 一种模块化垂直互联功能的微通道冷板组件
CN218677818U (zh) 一种线束插接件固定装置
CN219228223U (zh) 功能模块、车辆控制器及车辆
CN219981412U (zh) 集成电路板总成和域控制器总成
CN219780752U (zh) 热交换器和电子设备
CN218039443U (zh) 电池壳体及电池模组
CN219499906U (zh) 冷却机构、冷却装置及测试设备
CN112930077B (zh) 适用于电源模块的冷却系统
CN117425319A (zh) 基于热负荷平衡设计的流路及混合液冷机架
CN219478391U (zh) 一种可实现双面散热的串联式液冷vpx模块
JP7111268B1 (ja) 冷却器及び半導体装置
CN220629916U (zh) 电子模块的散热结构
CN115793805B (zh) Pcie模组、电子设备及通讯设备
CN115764076B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7796167A (zh) 具有开口的冷板及相关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