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488A -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488A
CN112543488A CN201910892031.5A CN201910892031A CN112543488A CN 112543488 A CN112543488 A CN 112543488A CN 201910892031 A CN201910892031 A CN 201910892031A CN 112543488 A CN112543488 A CN 112543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hop count
detection
relay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20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dact Technology Canada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dact Technology Canad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dact Technology Canada Ltd filed Critical Redact Technology Canada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20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3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8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predict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从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当第一ID与第二ID相同时,将实际跳数更新为目标节点的跳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对源节点的探测报文进行转发,使源节点能够探测到目标节点,通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探测报文中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实际跳数,使各节点能够准确掌握队伍成员的位置,同时减少节点对定位精度依赖高,降低节点计算量。

Description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移动软件的通信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开展的,手机必须通过APP,或者通过3G,4G网络接入基站,从而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对于一定的发射功率来说,传输的数据速率越大,覆盖的范围也就越小。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局域网类型,与传统的网络不同的是无线Mesh网络中的APP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互联,并且APP间可以建立多跳的无线链路,由此可以在不减小传输速率的基础上增大覆盖范围。
现有技术通过贪婪边界无状态路由协议,成功地将贪婪算法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实时获取相结合。该协议的实现思路是,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周期性地广播一条信标消息,消息中包含自身的标识信息和实时位置坐标。同时,每个节点都维护一个直接邻居列表。所谓直接邻居,就是节点在一跳的传输范围之内可以达到的其他节点。节点之间通过交换信标消息,将直接邻居的身份标识和位置信息添加到自己的邻居列表中,由此获得对自身周围网络拓扑情况的认知。当一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它通过网络服务获取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信息加入包头。接着,发送节点通过查找自己的邻居列表,选择距离目的节点最近的直接邻居,并将数据包传输给它。收包的节点继续以同样的方式,选择下一跳并发送数据。以此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节点。
参见图1,图中示出一种网状(Mesh)网络,在该网络中使用现有的路由协议具体流程如下:
(1)全网所有节点获得GPS位置,或者自己在网络中的相对位置。
(2)每个节点把自己的位置广播出去,并且实现全网同步,如果位置是变动的需要全网更新位置。
(3)每个节点计算自己与其它所有节点的距离,形成距离转发表
(4)根据距离转发位置。
例如:节点A发送消息给节点E,A节点计算到E节点C的路径最短,因此C负责转发消息。
上述现有路由协议对设备的位置精确度要求较高,设备必须同时掌握自己和队伍内其他成员的位置;该协议转发规则需要节点做出大量的计算;当同一节点两侧的设备信号出现差异时,会打乱节点两侧成员的成员表,从而成员对转发规则的执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解决现有中继路由方法对定位精度依赖高,且节点计算量大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应用于网状Mesh网络中的源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且随中继转发递减;
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当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相同时,将所述实际跳数更新为所述目标节点的跳数。
可选地,所述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包括:
在满足探测条件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所述队伍列表中的节点接收心跳报文,且所述心跳报文中包括所述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标识;
达到预设探测周期;
累计消息发送失败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
所述源节点首次进入队伍。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Mesh网络中的数据包中设置序号;
当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应用于Mesh网络中的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
将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并将所述探测报文转发给所述目标节点;
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将所述探测回复报文转发给所述源节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数据包时,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序号,所述序号由源节点设置在所述数据包中;
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在所述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为0时,停止转发所述探测报文。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源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发机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机,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且随中继转发递减;
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相同时,将所述实际跳数更新为所述目标节点的跳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在满足探测条件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所述队伍列表中的节点接收心跳报文,且所述心跳报文中包括所述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标识;
达到预设探测周期;
累计消息发送失败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
所述源节点首次进入队伍。
可选地,在所述Mesh网络中的数据包中设置序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包括:第二收发机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将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并将所述探测报文转发给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将所述探测回复报文转发给所述源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当接收到数据包时,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序号,所述序号由所述源节点设置在所述数据包中;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为0时,停止转发所述探测报文。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对源节点的探测报文进行转发,使源节点能够探测到目标节点,通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探测报文中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实际跳数,使各节点能够准确掌握队伍成员的位置,同时减少节点对定位精度依赖高,降低节点计算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Mesh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esh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esh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Mesh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之一;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源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相同名称区分开来,而不是暗示这些名称之间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以及后续演进通信系统,以及不限于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并且也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
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其他CDMA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演进型UTRA((Evolution-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部分。LTE和更高级的LTE(如LTE-A)是使用E-UTRA的新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esh网络架构,包括节点A、B、C,以节点A为源节点,节点B为中继节点,节点C为目标节点为例,当节点A需要向节点C发送消息时,需要有节点B进行中继转发,而节点C回复的消息也由节点B转发给节点A。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Mesh网路中的各个节点均可以作为源节点,各节点也可以作为其他节点的中继节点或目标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示出了消息经过一次中继转发的场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消息也可以通过多次中继转发,即经过多个中继节点的转发。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路由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Mesh网络中的源节点,该方法具体地步骤如下:
步骤301: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该队伍列表为预存在节点内的列表,各节点通过对其他节点的探测,确定出与其他节点中继路由的跳数,从而对队伍列表进行更新,以用于后续消息发送。
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
跳数表示消息经过中继转发的次数,转发一次为一跳;
第一ID为源节点的ID,用于标识该探测报文是由哪个节点发出的;
生命周期标识以前的跳数,其初始值与最大跳数相同,且随中继转发递减,即随转发次数递减至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满足探测条件时,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上述探测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从队伍列表中的节点接收心跳报文,且心跳报文中包括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标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心跳报文中携带是否为中继节点的标识,当源节点接收到其他成员开启中继时的第一个心跳报文时,表示该成员愿意成为消息中转的节点,则源节点以该成员为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2)达到预设探测周期;
在本实施方式中,源节点按照预设探测周期进行定期探测,这样即使出现信号干扰或其他原因导致探测报文为送达时,通过定期探测也能够拉回数据偏差。该预设探测周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例如:设置预设探测周期为5分钟,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探测周期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3)累计消息发送失败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消息多次发送失败的情况,通过探测以在最短时间内响应成员的异常行为,该预设失败次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例如:设置预设失败次数为3次,本发明实施例对预设失败次数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4)源节点首次进入队伍;
在本实施方式中,源节点进入队伍时马上探测一次,这样能够让每个刚进入队伍的队员尽快得知周围节点的情况。
步骤302:从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探测报文探测到目标节点后,从目标节点返回一个探测回复报文,该报文通过中继节点转发给源节点。
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
第二ID与目标节点接收到的探测报文中的ID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Mesh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源节点对同一个目标节点进行探测的情况,因此可能会出现源节点接收到其他源节点的探测回复报文的情况,例如:节点1、2同时对节点3进行探测,节点1发送的探测报文中携带ID 1,节点2发送的探测报文中携带ID 2,相应地节点3向节点1回复的探测回复报文中应携带ID 1,节点3向节点2回复的探测回复报文中应携带ID 2;若节点1接收到的探测回复报文中携带的是ID 2,则可以确定该探测回复报文是错误的。
实际跳数为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通过实际跳数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中继转发次数,进而确定目标节点的位置。
步骤303:当第一ID与第二ID相同时,将实际跳数更新为目标节点的跳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ID与第二ID相同表示源节点正确接收到目标节点返回的探测回复报文,源节点根据该探测回复报文中的实际跳数,更新队伍列表中目标节点的跳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对源节点的探测报文进行转发,使源节点能够探测到目标节点,通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探测报文中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实际跳数,使各节点能够准确掌握队伍成员的位置,同时减少节点对定位精度依赖高,降低节点计算量。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路由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Mesh网络中的中继节点,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第一ID为源节点的ID,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最大跳数相同;
步骤402:将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并将探测报文转发给目标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在对探测报文进行转发时,将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这样通过减少生命周期,在探测报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可以确定出该探测报文经过几次中继转发,进而确定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中继跳数。
步骤403:从目标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实际跳数为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
步骤404:将探测回复报文转发给源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对源节点的探测报文进行转发,使源节点能够探测到目标节点,通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探测报文中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实际跳数,使各节点能够准确掌握队伍成员的位置,同时减少节点对定位精度依赖高,降低节点计算量。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Mesh网络中的节点包括:数据模块51和通信模块52,由上述中继路由过程得出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存储到数据模块51中,数据模块51会根据触发时机来实现数据的更新,并且将最新的结果源源不断的传输到通信模块52,通信模块52最后根据数据模块51的转发标志来决定消息中携带的信息以及是否要转发,经过此过程,消息的传播距离将在原基础上延伸数倍。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Mesh网络的转发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风暴,即一条数据被不停的转发,造成信道的阻塞和滥用,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路由方法还包括以下内容:
参见图6,在Mesh网络中,源节点在数据包中设置序号,不同的数据包设置不同序号进行区分;对于源节点或中继节点当接收到数据包时,根据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数据包的记录;当根据记录确定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数据包。
具体地,数据包会源源不断的被通信模块61接收,数据包的都带有不同的序号,通信模块61将收到的数据解析并传送给数据模块62,数据模块62从数据库63中查找此条信息的记录,经过对比,如果此条信息未被处理过,那么将录入数据库63,如果已处理过,将不在处理,直接过滤掉,并且不在转发。
结合图5和图6,可以在转发标志携带生存周期,随着转发次数的增加生存周期将减小,达到了最小值即0时,转发过程停止,消息将不在被传递。
通过以上方式,避免了Mesh网络中信息被不断转发,防止出现风暴的情况。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路由方法进行描述。
参见7a,图中示出一种中继路由场景,其中节点A为源节点,节点B为中继节点,节点C为目标节点,其中设置最大跳数为2,生命周期初始值为2。
当满足探测条件时,成员将发送探测报文,根据探测结果更新邻居表中跳数,以下将由两个例子说明探测过程,A触发探测,协议头中的最大跳数和生存周期均为满跳,当B收到A的探测报文时,记录收到成员ID以及报文序号,生存周期减1转发,成员收到自己的发出的探测报文过滤,C收到A的探测报文后回复探测,协议头中的最大跳数和生存周期也为满跳,并携带收到A探测报文时的实际跳数,B收到回复探测报文时,记录成员ID和序号,生存周期减1后转发,当A收到回复探测报文中携带的探测方ID为自己ID时视为回复自己的探测报文,这时最大跳数减生存周期与C携带实际跳数相同,A更新邻居表中C的跳数,探测过程结束。
参见7b,图中示出另一种中继路由场景,其中节点A为源节点,节点B为中继节点,节点C为目标节点,其中设置最大跳数为2,生命周期初始值为2。
当出现A信号较强,C信号较弱时,C方不仅会收到由A直接发送的满跳的探测报文,还会收到经由B转发而来的探测报文,此时C记录下探测报文成员ID与序号后回复探测报文,回复探测最大跳数和生存周期依旧为满跳,实际跳数为0,此后若C收到B转发而来的探测报文后与自己的记录对比,回复过此报文则过滤掉。回复探测报文经B转发后生存周期减1,A收到回复探测报文后,若探测方ID与自己ID不相同则过滤掉,相同时,由报文内容可知最大跳数减去生存周期的差值和C的收到自己的实际跳数,此种情况下A应将自己邻居列表中C的最大跳数改为实际跳数和差值中的较大值,更新邻居表,探测结束。这样即使出现了信号差异,也会很快纠正偏差。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源节点800,包括:第一收发机801和第一处理器802;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801,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且随中继转发递减;
所述第一收发机801,还用于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802,用于当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相同时,将所述实际跳数更新为所述目标节点的跳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发机801,还用于在满足探测条件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所述队伍列表中的节点接收心跳报文,且所述心跳报文中包括所述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标识;
达到预设探测周期;
累计消息发送失败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
所述源节点首次进入队伍。
可选地,在所述Mesh网络中的数据包中设置序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802,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所述第一处理器802,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对源节点的探测报文进行转发,使源节点能够探测到目标节点,通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探测报文中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实际跳数,使各节点能够准确掌握队伍成员的位置,同时减少节点对定位精度依赖高,降低节点计算量。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900,包括:第二收发机901和第二处理器902;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机901,用于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还用于将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并将所述探测报文转发给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用于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所述第二收发机901,用于将所述探测回复报文转发给所述源节点。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902,用于当接收到数据包时,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序号,所述序号由所述源节点设置在所述数据包中;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902,还用于当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为0时,停止转发所述探测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中继节点对源节点的探测报文进行转发,使源节点能够探测到目标节点,通过探测到目标节点时探测报文中最大跳数与生命周期的差值,确定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实际跳数,使各节点能够准确掌握队伍成员的位置,同时减少节点对定位精度依赖高,降低节点计算量。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机1002、存储器1003和总线接口。
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003上并可在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应用于网状Mesh网络中的源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且随中继转发递减;
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当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相同时,将所述实际跳数更新为所述目标节点的跳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包括:
在满足探测条件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所述队伍列表中的节点接收心跳报文,且所述心跳报文中包括所述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标识;
达到预设探测周期;
累计消息发送失败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
所述源节点首次进入队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Mesh网络中的数据包中设置序号;
当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4.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应用于Mesh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
将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并将所述探测报文转发给所述目标节点;
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将所述探测回复报文转发给所述源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数据包时,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序号,所述序号由所述源节点设置在所述数据包中;
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为0时,停止转发所述探测报文。
7.一种源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发机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机,用于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且随中继转发递减;
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ID与所述第二ID相同时,将所述实际跳数更新为所述目标节点的跳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源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发机,还用于在满足探测条件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探测报文;
所述探测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所述队伍列表中的节点接收心跳报文,且所述心跳报文中包括所述节点为中继节点的标识;
达到预设探测周期;
累计消息发送失败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
所述源节点首次进入队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源节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Mesh网络中的数据包中设置序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10.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收发机和第二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从源节点接收探测报文,所述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所述源节点的队伍列表中的目标节点的跳数,所述探测报文中包括:第一身份标识ID、最大跳数和生命周期,其中所述跳数表示中继转发次数,所述第一ID为所述源节点的ID,所述生命周期初始值与所述最大跳数相同;
所述第二收发机,还用于将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减1,并将所述探测报文转发给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从所述目标节点接收探测回复报文,所述探测回复报文中包括:第二ID和实际跳数,其中所述实际跳数为探测到所述目标节点时,所述最大跳数与所述生命周期的差值;
所述第二收发机,用于将所述探测回复报文转发给所述源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当接收到数据包时,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序号,所述序号由所述源节点设置在所述数据包中;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序号在数据库中查找所述数据包的记录;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当根据所述记录确定所述数据包已被处理过时,过滤所述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探测报文中的生命周期为0时,停止转发所述探测报文。
1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或者,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路由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92031.5A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25434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031.5A CN112543488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2031.5A CN112543488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488A true CN112543488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2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2031.5A Pending CN112543488A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3488A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5031A1 (en) * 1998-04-20 1999-10-28 Sarnoff Corporation Traffic routing in small wireless data networks
JP2003244210A (ja) * 2002-02-13 2003-08-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ルーチング制御方法及びルーチング制御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258982A (ja) * 2006-03-22 2007-10-04 Nec Commun Syst Ltd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移動端末の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経路制御システム、方法、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20080075028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ergy-aware ro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8167440A (ja) * 2006-12-26 2008-07-17 Ntt Docomo Inc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測位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88831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节点及网关
CN101521895A (zh) * 2009-04-03 2009-09-02 南京邮电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用于构建多跳路由转发的方法
CN101742602A (zh) * 2008-11-14 2010-06-16 复旦大学 一种在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节点生命周期的服务选择方法
KR20110020537A (ko) * 2009-08-24 2011-03-03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트리 방식의 센서 네트워크 노드 구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10056887A (ko) * 2009-11-23 2011-05-31 전자부품연구원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태그 노드 위치 산출 방법, 시스템
CN103516615A (zh) * 2013-07-15 2014-0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网络拓扑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301912A (zh) * 2014-09-28 2015-01-21 北京盈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通断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35514A (zh) * 2014-11-14 2015-09-23 北京盈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5357731A (zh) * 2015-10-14 2016-02-24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能量有效的wsn路由协议设计方法
WO2017020619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34202A (zh) * 2017-12-25 2018-06-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生存时间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CN109673035A (zh) * 2019-02-14 2019-04-23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建立与维护方法
CN110012120A (zh) * 2019-03-14 2019-07-12 罗向阳 一种基于PoP网络拓扑的IP城市级定位算法
CN110232838A (zh) * 2019-06-19 2019-09-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紧急预警报文多跳组播路由协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55031A1 (en) * 1998-04-20 1999-10-28 Sarnoff Corporation Traffic routing in small wireless data networks
JP2003244210A (ja) * 2002-02-13 2003-08-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ルーチング制御方法及びルーチング制御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258982A (ja) * 2006-03-22 2007-10-04 Nec Commun Syst Ltd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移動端末の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経路制御システム、方法、通信端末、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20080075028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ergy-aware ro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8167440A (ja) * 2006-12-26 2008-07-17 Ntt Docomo Inc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測位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88831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节点及网关
CN101742602A (zh) * 2008-11-14 2010-06-16 复旦大学 一种在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节点生命周期的服务选择方法
CN101521895A (zh) * 2009-04-03 2009-09-02 南京邮电大学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用于构建多跳路由转发的方法
KR20110020537A (ko) * 2009-08-24 2011-03-03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트리 방식의 센서 네트워크 노드 구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10056887A (ko) * 2009-11-23 2011-05-31 전자부품연구원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태그 노드 위치 산출 방법, 시스템
CN103516615A (zh) * 2013-07-15 2014-01-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网络拓扑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301912A (zh) * 2014-09-28 2015-01-21 北京盈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通断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35514A (zh) * 2014-11-14 2015-09-23 北京盈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17020619A1 (zh) * 2015-08-04 2017-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57731A (zh) * 2015-10-14 2016-02-24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能量有效的wsn路由协议设计方法
CN108234202A (zh) * 2017-12-25 2018-06-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生存时间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CN109673035A (zh) * 2019-02-14 2019-04-23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建立与维护方法
CN110012120A (zh) * 2019-03-14 2019-07-12 罗向阳 一种基于PoP网络拓扑的IP城市级定位算法
CN110232838A (zh) * 2019-06-19 2019-09-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紧急预警报文多跳组播路由协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 ZHANG, C. LYU, Z. SHI, D. LI, N. N. XIONG AND C. -H. CHI: "Reliable Multiservice Delivery in Fog-Enabled VANETs: Integrated Misbehavior Detection and Tolerance", 《IEEE ACCESS》 *
YAN TANG, XU LI AND MINGQIANG YANG: "Improvement of multicast routing supporting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ith unidirectional links", 《2011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
伍小双: "无线mesh网多路径路由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
龚本灿: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电子期刊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2671B2 (en) Mobile cellular networks
US20170019833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ending or receiving routing information,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outing information
US2008010708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18090697A1 (zh) Lmu设备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20005193A (ko) 무선랜 신호를 이용한 측위 오차 판별 방법 및 장치
JP4934218B2 (ja) 隣接セルの自動処理
US942041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ode, and monitoring node
JP544768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JP2016533130A (ja) ネットワーク測位基準信号(prs)構成パラメータのブラインド探索
US8493923B2 (en) Path switching using co-located radios in a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JP570503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766668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US201201553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Node Discovery
WO2019063170A1 (e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462663B2 (en) Location of mobile network nodes
US20170318549A1 (en) Synchronization Assistance to a Mobile Station
CN112543488A (zh) 一种中继路由方法及设备
CN114390628A (zh) 基于多跳网络结构的相对距离路由选择方法、装置和设备
KR20180015710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그 안에서의 방법
US904225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two distinct networks with radio communication nodes, associated processing module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21158654A (ja) 高優先順位受信機が存在する場合のWi−Fi管理
JP6708052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構築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JP2010004459A (ja)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周辺エリア情報提供サーバ、通信方法
CN115022956B (zh) 自组织网络的同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353060C2 (ru) Запускаемый событием сбор данны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