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761A -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761A
CN112532761A CN202011317729.3A CN202011317729A CN112532761A CN 112532761 A CN112532761 A CN 112532761A CN 202011317729 A CN202011317729 A CN 202011317729A CN 112532761 A CN112532761 A CN 112532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organization
reporting
field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77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761B (zh
Inventor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ng You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ng You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ng You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ing You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77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76Update or notification mechanisms, e.g. DynDNS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根据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执行相应处理流程,进行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以此方式,可以实现公网IPv4和IPv6地址的自动上报备案,自动完成数据剔除、映射等复杂操作,对一些地址的管理操作可以实时上报到集团系统,并在上报失败时,能够直接给出冲突数据,方便省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处理;且适用于各个运营商,可扩展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涉及网络信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省级系统管理的全量IP地址,要每天以导入方式向集团系统进行地址上报,也就是数据同步,同时应工信部要求,集团要将收集上来的地址数据每天向工信部备案。而该项工作是IP地址管理系统的重要考核工作。
在现有工作中,该过程是通过人工每天手工处理,而手工处理存在如下问题:
1、需要定时从省级系统里的IP地址系统中导出全部的分配和注册地址数据,导致省级管理员的工作量繁重且数据及时性得不到保证;
2、因集团IP地址系统和省级IP地址系统在管理组织、地址类型等细节上并不完全一致,导致省级系统中的一些个性化的管理内容,在导入集团系统时,数据必须经过人工筛选、修改等细节的处理才能正常进行上报。更加加重了省级管理员的工作量;
3、一旦发生导入出错或导入失败的情况,人工核查十分困难,重新整理导入需要花很长时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响应于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
步骤102;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执行步骤103;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
步骤103:判断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如果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包括:
如果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有对应级别的节点,则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肯定标识;
如果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无对应级别的节点,则将第一组织中与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存在垂直管理关系的第二级别节点作为映射连接点,将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映射到第二组织中与所述第二级别节点存在映射关系的组织节点,并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否定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织为三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第二级别管理第三级别;所述第二组织为二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所述第一组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组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
进一步地,所述地址上报规则包括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和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
所述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1.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条件1.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条件1.3:当前地址段对应的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为肯定标识;
所述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2.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条件2.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条件2.3:注册记录中的备案字段为肯定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202;否则,直接调用新增接口,将新增分配地址记录同步给第二组织,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
步骤202:判断当前地址段的起始、终止地址与第二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是否完全匹配,如果是,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否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302;否则,直接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步骤302:判断第二组织的分配地址记录中是否有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否则,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删除第二组织中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然后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新增和/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步骤402: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下是否有当前地址段的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403;否则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将第一组织中的注册地址记录同步到第二组织中,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
步骤403: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为预留地址,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且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但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不为处理状态,则删除所述预留地址,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当前地址段不为预留地址,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判断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为第一失败状态,则调用查询接口查询第二组织中的冲突地址的冲突信息,执行步骤405;如果备案成功或非第一失败状态,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5:判断所述冲突地址是否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如果所述冲突地址未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对所述冲突地址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所述冲突地址已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再次判断所述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备案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备案状态为成功或第二失败状态,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判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对应地址段的首尾地址是否相同,如果是,则更新第二组织的地址信息;否则删除第二组织的对应地址段,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第二组织中是否有注册数据,如果有,则对所述注册数据进行删除,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否则直接执行注册地址回收操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
在第一组织的地址类型映射表中查找当前地址段,如果当前地址段的地址类型在地址类型映射表中存在映射关系,则在上报之前将所述地址段的地址类型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映射。
进一步地,还包括:
根据预设周期扫描公网IP地址表;
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分配地址记录,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则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注册地址记录,判断所述注册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映射模块,用于响应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
上报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调用操作类型判断模块;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
操作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如果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本发明能够实现公网IPv4和IPv6地址的自动上报备案,自动完成数据剔除、映射等复杂操作,对一些地址的管理操作可以实时上报到集团系统,并在上报失败时,能够直接给出冲突数据,方便省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处理;且适用于各个运营商,可扩展性强。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装置的方框图;
图7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中,能够实现公网IPv4和IPv6地址的自动上报备案,自动完成数据剔除、映射等复杂操作,对一些地址的管理操作可以实时上报到集团系统,并在上报失败时,能够直接给出冲突数据,方便省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处理;且适用于各个运营商,可扩展性强。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响应于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
对公网IP地址的操作一般包括地址分配操作和地址注册操作。
所述地址分配操作,指将一段地址的使用管理权分配给具体的一个级别的组织节点,例如一个省、地市、区县等。所述地址分配操作又包括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和地址分配回收操作。
所述地址注册操作,指某段地址被具体的某个公司或个人使用,此时需要在IP地址系统里录入相关使用者信息。所述地址注册操作包括地址注册新增操作、地址注册修改操作和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其中地址注册修改操作主要是修改备案信息等。
地址分配的数据只要报到集团系统即可,而地址注册的数据报到集团系统以后,集团还要向工信部备案,最终省系统要获得工信部备案的结果。
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用于记载第一组织与第二组织之间的组织节点的编码以及映射关系。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设置有上报字段,例如“集团是否有直接映射节点,是否需要上报”。而该字段可以设置成肯定字段或否定字段,例如肯定字段即将上报字段==Y;否定字段即将上报字段==N。
所述第一组织为需要进行地址上报的管理组织;所述第一组织存在两种组织形式,第一种为三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第二级别管理第三级别;例如,第一组织为辽宁省系统,则第一级别为省级-辽宁省,第二级别为地市级-沈阳市,第三级别为区县级-浑南区。第二种为二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第二级别管理第三级别;例如,第一组织为辽宁省系统,则第一级别为省级-辽宁省,第二级别为地市级-沈阳市。
所述第二组织为接收第一组织上报地址的管理组织;所述第二组织为二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组织的第一级别为省级集团系统,例如辽宁省集团系统,第二级别为地市集团系统,例如沈阳市集团系统。
无论所述第一组织为二级垂直管理关系还是三级垂直管理关系,所述第一组织都至少包括两个级别,即第一级别和第二级别,而这两个级别也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组织的第一级别和第二级别。
所述第一组织中的组织节点在地址映射表中以组织节点编码的形式记录,所述第二组织中的组织节点在地址映射表中同样以组织节点编码的形式记录,第一组织即省系统里和第二组织即集团系统里的组织节点编码是不一样的。所以组织节点编码需要做映射转换。故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中第一级别与第二级别的映射关系通过组织节点编码的形式建立组织节点编码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有对应级别的节点,此时对于地址分配操作来说,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肯定标识;例如将“集团是否有直接映射节点,配置该记录”字段配置为==Y。而对于地址注册操作而言,并对应的组织节点映射表中并没有上报字段,因为全都要上报。
第二种情况: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无对应级别的节点,此时将第一组织中与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存在垂直管理关系的第二级别节点作为映射连接点,将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映射到第二组织中与所述第二级别节点存在映射关系的组织节点,并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否定标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种情况,例如第一组织中的三级分别为省-地市-区县,其中区县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无对应级别的节点。此时,找到第一组织中与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存在垂直管理关系的第二级别节点,即与区县节点存在垂直管理关系的地市节点。将该地市节点作为映射连接点,找到第二组织中的关联组织节点,从而建立起由区县到所述第二组织中的关联组织节点的映射关系。
集团系统里的组织节点,只有各省和地市,没有地市下区县的名称。而省系统里,当需要上报的地址所在级别为区县级别时,此时,上报给集团的时候,都要按区域所在的地市组织节点去处理。例如,省系统里,广东--广州—白云区注册了一段地址,上报的时候,因为集团系统里没有白云区这一级组织,所以省里的白云区需要映射为集团的广州市来处理。而从集团接收上报地址的角度,认为是广州市注册使用了一段地址。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当前为地址分配操作,则将上报字段配置为记录“集团是否有直接映射节点,是否需要上报”字段==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由于省系统里可自定义地址类型,方便个性管理,因此上报时,要将省系统里通过自定义后的地址类型在地址类型映射表里映射为集团规范定义的地址类型集合中的一个,以映射的地址类型进行上报。即在第一组织的地址类型映射表中查找当前地址段,如果当前地址段的地址类型在地址类型映射表中存在映射关系,则在上报之前将所述地址段的地址类型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映射。
如果需要上报的地址类型在表里有映射配置,则将地址类型按映射后的类型上报;如果需要上报的地址类型在表里没有映射配置,则直接按地址类型本身的值上报。
所述地址类型映射表用于记载省系统与集团系统的地址类型以及映射关系。
步骤102;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执行步骤103;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发生地址分配操作时,先要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符合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
所述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1.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例如,上报标识IPBackDisplay等于“Y”。
条件1.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例如,查询IPBackSeg表,where ipversion=‘ipv4’,若有记录,且待处理的地址段包含在IPBackSeg表记录段内,需要上报。因为若是有配置,则代表有限制,那就需要当前地址段在范围里面才能配置。
条件1.3:当前地址段对应的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为肯定标识。
例如,地址段所属组织节点在映射表里,“集团是否有直接映射节点,是否需要上报”字段等于“Y”,则需要上报。
如果不同时满足上述条件1.1~1.3,则不需要上报,直接置记录的上报标识ReportFlag=N,直接进行对应的分配新增或分配回收操作即可。如果同时满足上述条件1.1~1.3,则执行步骤10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发生地址注册操作时,先要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符合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
所述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2.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例如,上报标识IPBackDisplay等于“Y”。
条件2.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例如,查询IPBackSeg表,where ipversion=‘ipv4’,若有记录,且待处理的地址段包含在IPBackSeg表记录段内,需要上报。因为若是有配置,则代表有限制,那就需要当前地址段在范围里面才能配置。
条件2.3:注册记录中的备案字段为肯定标识。
例如,注册记录的“是否备案”字段等于“Y”,说明该注册记录数据已录入齐全,可以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因为上报到集团后会强制去工信部报备,此时去工信部备案会失败,这种失败时因为备案信息的缺失导致,故上报无意义。
注册记录是注册生成这个操作产生的一条有关地址段使用的记录,信息大致包括地址段,哪个组织注册的,注册成什么地址类型,使用这个地址的用户(商家)它的一些具体信息,比如是个人还是企业,企业类型,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等。
如果不同时满足上述条件2.1~2.3,则不需要上报,直接置记录的上报标识ReportFlag=N,直接进行对应的注册新增、修改或注册回收操作即可。如果同时满足上述条件2.1~2.3,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3:判断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如果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如果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具体如下:
步骤2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即集团系统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集团系统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202;否则,直接调用新增接口,将新增分配地址记录同步给集团,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如果同步不成功,则不改变上报状态。
步骤202:判断当前地址段的起始、终止地址与集团系统中的分配地址记录是否完全匹配,如果是,则说明数据已同步给集团,不需要更新同步,此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否则,说明地址段有部分在集团中已被分配,有冲突,因此将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等待后续人工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如果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例如将回收标志字段inetnumdealflag置为1,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具体如下:
步骤3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302;否则,直接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分配回收实际就是删除操作,如果集团本身没有这条分配记录,则直接删除省系统里的分配地址。
步骤302:判断第二组织的分配地址记录中是否有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需要人工干预处理,不能直接做删除处理,故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集团和省里的分配记录都不改;如果没有注册地址记录,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删除第二组织中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然后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如果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具体如下:
步骤4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即集团系统中是否有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由于地址需要先分配再注册,因此若集团系统中地址还未有分配记录,则不能直接将注册记录同步给集团系统,将集团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步骤402: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下是否有当前地址段的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403;否则直接调用集团系统的上报接口,将省系统中的注册地址记录同步到集团系统中,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如果同步不成功,不改变上报状态。
步骤403: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为预留地址,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且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例如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ipbacksynflag=‘2’,表示工信部备案中,无需调接口,直接将省系统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
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但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不为处理状态,则删除所述预留地址,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例如,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ipbacksynflag!=‘2’,则直接调用ip_Delete接口,删除该预留注册地址,并将省系统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
如果当前地址段不为预留地址,则执行步骤404。
所述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为预留地址,包括:
查询到第二组织即集团系统内已经有注册地址,且该注册地址的网络注册地址status=‘NetAssigned’,地址类型等于自用预留,例如nettypeid=‘30’,则此地址为预留注册地址。
步骤404:判断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为第一失败状态,则调用查询接口查询第二组织中的冲突地址的冲突信息,执行步骤405;如果备案成功或非第一失败状态,则执行步骤407。
失败状态可以包括多种情况,每种情况的失败状态,工信部都对应一种失败编码,例如2003失败、2055失败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定义第一失败状态为工信部编码2003的失败状态。当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为2003失败时,调用查询接口实时查询集团系统中冲突地址的详细冲突信息,根据不同的冲突信息,判断冲突地址的报备状态,执行步骤405。
如果备案成功或其他非编码为2003的失败状态,例如2055失败,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5:判断所述冲突地址是否进行工信部报备删除处理,如果所述冲突地址未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调用接口,对所述冲突地址进行报备删除处理;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等待工信部处理;如果所述冲突地址已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再次判断所述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备案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等待工信部处理;如果备案状态为成功或第二失败状态,则执行步骤407;所述第二失败状态,例如工信部编号为2055的失败状态。
步骤407:判断省系统和集团系统对应地址段的首尾地址是否相同,如果是,则更新集团系统的地址信息;否则删除集团系统的对应地址段,将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如果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设置回收标志字段,例如设置回收标志字段inetnumdealflag等于1,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具体如下:
调用所述第二组织即集团系统的查询接口,判断集团系统中是否有注册数据,如果有,则对所述注册数据进行删除,将第一组织即省系统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否则直接执行注册地址回收操作,将省系统注册地址回收。
上述过程描述了实时上报的情况,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定时轮询扫描公网地址表,将未成功上报且需要上报的分配地址做上报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周期扫描公网IP地址表;
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分配地址记录,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即回收标志字段inetnumdealflag=1,则根据S301~S302的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回收标志字段inetnumdealflag>1或inetnumdealflag<1,根据S201~S202的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注册地址记录,判断所述注册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即回收标志字段inetnumdealflag=1,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回收标志字段inetnumdealflag>1或inetnumdealflag<1,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同时对上报成功但备案未成功(IPBackSynFlag<>1)的注册地址根据ip_Query(精确匹配方式)返回的备案状态等信息更新省系统里的注册地址的备案相关字段,例如备案状态、备案号,描述、时间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可以对于地址上报失败人工查询处理。具体包括:
提供查询页面,查看分配或注册地址的上报状态,对上报失败的地址,提供上报失败详细处理页面,让人工进行干预处理。
对分配和注册上报失败的情况进行处理,目前有如下几种上报失败情况:
分配上报失败:分配地址冲突;
分配回收失败:集团地址下有注册地址;
注册失败:注册地址未分配/注册地址冲突;备案失败(2003错误)。
在页面上列出省系统中地址的信息,并在下方列表中,列出接口返回的当前集团地址信息,如果是分配地址,可以点击查看其下的注册地址。
提供删除操作,人工确认后,删除集团的冲突地址。如果冲突是注册地址,则需要根据接口查询返回的信息,判断集团数据的备案状态,按S404中的流程进行操作。
如果冲突时分配地址,当其下无注册地址时,直接ip_Delete()删除集团侧分配地址;若其下有注册地址,需要先对注册地址调用ip_Delete()删除集团侧注册地址后,再删除集团侧分配地址。
若注册失败原因是“2003”错误,提供“冲突处理”。可调用IpBackErrRetQuery接口显示详细冲突信息。若此时备案处理标识为备案中,则不提供删除操作;否则,可以人工确认后,调用IpBackErrRetDel接口进行删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可以对于地址备案失败人工查询处理。具体包括:
提供查询页面,可查看注册地址的备案状态,对备案失败的地址,提供备案失败详细处理页面,让人工进行干预处理。
若此时,备案结果还是不等于成功,则提供删除操作,可以通过接口直接删除集团数据或若备案失败是“2003”错误,提供“冲突处理”操作,可调用IpBackErrRetQuery接口显示详细冲突信息。若此时备案处理标识为备案中,则不提供删除操作;否则,可以人工确认后,调用IpBackErrRetDel接口进行删除。
本方案对运营商如电信、移动、联通,都可快速进行微调后满足要求。方案里的备案部分,因为是工信部的统一要求,因此是对各个运营商是通用的,因此实际只有运营商的一些个性化的管理字段需要做下接口的扩展,即可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公网IPv4和IPv6地址的自动上报备案,自动完成数据剔除、映射等复杂操作,对一些地址的管理操作可以实时上报到集团系统,并在上报失败时,能够直接给出冲突数据,方便省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处理;且适用于各个运营商,可扩展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6所示,装置600包括:
映射模块610,用于响应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
所述映射模块610,进一步还包括映射判断模块611,用于判断如果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有对应级别的节点,则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肯定标识;如果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无对应级别的节点,则将第一组织中与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存在垂直管理关系的第二级别节点作为映射连接点,将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映射到第二组织中与所述第二级别节点存在映射关系的组织节点,并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否定标识。
所述第一组织为三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第二级别管理第三级别;所述第二组织为二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所述第一组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组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
上报判断模块620,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调用操作类型判断模块;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
所述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1.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条件1.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条件1.3:当前地址段对应的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为肯定标识;
所述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2.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条件2.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条件2.3:注册记录中的备案字段为肯定标识。
操作类型判断模块630,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如果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
所述操作类型判断模块630,还包括: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模块631、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模块632、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模块633和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模块634。
所述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模块631,还包括:
第一新增分配地址处理判断模块631-1,用于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调用第二新增分配地址处理判断模块631-2;否则,第一新增分配地址处理判断模块631-1直接调用新增接口,将新增分配地址记录同步给第二组织,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
第二新增分配地址处理判断模块631-2,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的起始、终止地址与第二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是否完全匹配,如果是,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否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所述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模块632,还包括:
第一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判断模块632-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调用第二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判断模块632-2;否则,直接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第二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判断模块632-2,用于判断第二组织的分配地址记录中是否有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否则,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删除第二组织中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然后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所述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模块633,还包括:
第一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1,用于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是,则调用第二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2;否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第二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2,用于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下是否有当前地址段的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调用第三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3;否则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将第一组织中的注册地址记录同步到第二组织中,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
第三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3,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为预留地址,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且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但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不为处理状态,则删除所述预留地址,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当前地址段不为预留地址,则调用第四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4;
第四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4,用于判断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为第一失败状态,则调用查询接口查询第二组织中的冲突地址的冲突信息,调用第五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5;如果备案成功或非第一失败状态,则调用第七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7。
第五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5,用于判断所述冲突地址是否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如果所述冲突地址未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对所述冲突地址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所述冲突地址已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调用第七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7;
第六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6,用于再次判断所述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备案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备案状态为成功或第二失败状态,则调用第七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7;
第七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判断模块633-7,用于判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对应地址段的首尾地址是否相同,如果是,则更新第二组织的地址信息;否则删除第二组织的对应地址段,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
所述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模块634,进一步用于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第二组织中是否有注册数据,如果有,则对所述注册数据进行删除,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否则直接执行注册地址回收操作。
所述装置600,还包括:
地址类型映射模块640,用于在第一组织的地址类型映射表中查找当前地址段,如果当前地址段的地址类型在地址类型映射表中存在映射关系,则在上报之前将所述地址段的地址类型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映射。
所述装置600,还包括轮询扫描上报模块650。
所述轮询扫描上报模块650,包括:
扫描模块651,用于根据预设周期扫描公网IP地址表;
第一分配地址轮询上报模块651,用于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分配地址记录,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则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第一注册地址轮询上报模块652,用于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注册地址记录,判断所述注册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可以存储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设备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包括:输入单元,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允许设备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单元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方法S101~S103。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S101~S103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和/或通信单元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并由CPU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S101~S103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CPU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方法S101~S103。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3)

1.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1:响应于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
步骤102;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执行步骤103;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
步骤103:判断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如果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包括:
如果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有对应级别的节点,则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肯定标识;
如果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在第二组织中无对应级别的节点,则将第一组织中与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存在垂直管理关系的第二级别节点作为映射连接点,将所述第一组织管理的节点映射到第二组织中与所述第二级别节点存在映射关系的组织节点,并对于地址分配操作,将所述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配置为否定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织为三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第二级别管理第三级别;所述第二组织为二级垂直管理关系,即第一级别管理第二级别;所述第一组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组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上报规则包括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和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
所述地址分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1.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条件1.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条件1.3:当前地址段对应的组织节点映射表中的上报字段为肯定标识;
所述地址注册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为:同时符合下述三个条件,则当前地址段需要上报,否则不需要上报;
条件2.1:系统参数中的上报标识为肯定标识;
条件2.2:当前地址段在上报地址段范围配置表中;
条件2.3:注册记录中的备案字段为肯定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202;否则,直接调用新增接口,将新增分配地址记录同步给第二组织,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
步骤202:判断当前地址段的起始、终止地址与第二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是否完全匹配,如果是,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否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302;否则,直接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步骤302:判断第二组织的分配地址记录中是否有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否则,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删除第二组织中对应的分配地址记录,然后删除第一组织中的分配地址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和/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当前地址段在第二组织中是否有分配地址记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失败;
步骤402: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下是否有当前地址段的注册地址记录,如果有,则执行步骤403;否则直接调用第二组织的上报接口,将第一组织中的注册地址记录同步到第二组织中,并在同步成功后,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成功;
步骤403: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为预留地址,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且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当前地址段为预留地址,但预留地址的报备状态不为处理状态,则删除所述预留地址,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当前地址段不为预留地址,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判断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为第一失败状态,则调用查询接口查询第二组织中的冲突地址的冲突信息,执行步骤405;如果备案成功或非第一失败状态,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5:判断所述冲突地址是否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如果所述冲突地址未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对所述冲突地址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并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所述冲突地址已进行报备删除处理,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再次判断所述冲突地址的备案状态,如果备案状态为处理状态,则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如果备案状态为成功或第二失败状态,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7:判断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对应地址段的首尾地址是否相同,如果是,则更新第二组织的地址信息;否则删除第二组织的对应地址段,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包括:
调用所述第二组织的查询接口,判断第二组织中是否有注册数据,如果有,则对所述注册数据进行删除,将第一组织中的地址上报状态置为处理中;否则直接执行注册地址回收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第一组织的地址类型映射表中查找当前地址段,如果当前地址段的地址类型在地址类型映射表中存在映射关系,则在上报之前将所述地址段的地址类型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映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预设周期扫描公网IP地址表;
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分配地址记录,判断所述分配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则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分配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筛选出需要上报且未成功上报的注册地址记录,判断所述注册地址记录的回收标志字段是否为1,如果是,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否则,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所述注册地址记录进行上报管理。
11.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映射模块,用于响应地址分配操作或地址注册操作,根据组织节点映射表,将第一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映射到第二组织的组织节点编码;
上报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是否需要进行上报,如果当前地址段符合当前操作对应的地址上报规则,则调用操作类型判断模块;否则不需要上报,并执行相应操作;
操作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地址段的操作类型,如果为地址分配新增操作,则根据新增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分配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分配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新增或修改操作,则根据新增或修改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如果为地址注册回收操作,则设置回收标志字段,并根据回收删除注册地址处理方法对当前地址段进行上报管理。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17729.3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532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7729.3A CN112532761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7729.3A CN112532761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761A true CN112532761A (zh) 2021-03-19
CN112532761B CN112532761B (zh) 2022-09-06

Family

ID=74992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7729.3A Active CN112532761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76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6594A (zh) * 2021-08-06 2021-11-30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一致性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15858760A (zh) * 2023-03-02 2023-03-28 广州嘉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知识图谱的问答推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16425A (zh) * 2022-12-21 2023-04-25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析地址并同步注册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509A (zh) * 2003-05-06 2004-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地址配置的管理方法
US7472422B1 (en) * 2003-09-10 2008-12-30 Symantec Corpor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feedback and control
CN101873582A (zh) * 2009-04-23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7786681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ip地址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3468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资源自动回收方法、地址资源管理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9582235A (zh) * 2018-11-27 2019-04-05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元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913031A (zh) * 2019-11-15 2020-03-24 西安居正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IPv6网络地址配置方法
CN111130901A (zh) * 2019-12-30 2020-05-0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3300A (zh) * 2020-03-27 2020-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自动分配的方法及通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509A (zh) * 2003-05-06 2004-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地址配置的管理方法
US7472422B1 (en) * 2003-09-10 2008-12-30 Symantec Corpor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feedback and control
CN101873582A (zh) * 2009-04-23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7786681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ip地址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3468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资源自动回收方法、地址资源管理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9582235A (zh) * 2018-11-27 2019-04-05 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元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913031A (zh) * 2019-11-15 2020-03-24 西安居正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IPv6网络地址配置方法
CN111130901A (zh) * 2019-12-30 2020-05-0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3300A (zh) * 2020-03-27 2020-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自动分配的方法及通讯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6594A (zh) * 2021-08-06 2021-11-30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一致性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13726594B (zh) * 2021-08-06 2023-02-10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一致性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16016425A (zh) * 2022-12-21 2023-04-25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析地址并同步注册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58760A (zh) * 2023-03-02 2023-03-28 广州嘉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知识图谱的问答推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761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2761B (zh)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US11586673B2 (en) Data writing and 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loud storage system
CN114172802B (zh) 容器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计算节点、主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6155775B (zh) 消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225407B (zh) 一种设备标识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16424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计算机设备和系统
CN111399764A (zh) 数据存储方法、读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7865A (zh) 一种管理数据库的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88579A (zh) 任务指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599302A (zh) 一种数据写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9080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6148A (zh)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10469B (zh) 一种ipv4地址合理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090976A (zh) 权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00965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software design conflicts
CN112202935B (zh) 一种nat地址池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328579A (zh) 自动创建和分配任务的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72121B (zh) 服务器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2671567B (zh) 一种基于服务化接口的5g核心网拓扑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14020719A (zh) 一种应用于异构数据库的证照数据迁移方法
CN111324374B (zh) 基于应用性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的注册方法和装置
CN113448980A (zh) 用于生成sql语句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3254273A (zh) 一种实时恢复主元数据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291383A (zh) 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2380411A (zh) 敏感词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702-2, No. 4811 Caoan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Patentee after: CHINA UNITECHS

Address before: Room 1004-4, 10 / F, 1112 Hanggui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0

Patentee before: CHINA UNIT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