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901A -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0901A
CN111130901A CN201911399631.4A CN201911399631A CN111130901A CN 111130901 A CN111130901 A CN 111130901A CN 201911399631 A CN201911399631 A CN 201911399631A CN 111130901 A CN111130901 A CN 111130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equipment
network
message
intr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96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0901B (zh
Inventor
罗良桂
冯均豪
叶祖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96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0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9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0173 priority patent/WO20211361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0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降低网管设备的工作负荷,提升网络系统性能。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确定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的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若是,响应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若否,确定与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第一私网IP地址将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以及将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Description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一些网络架构中需要采用集中组网的方式,例如在一些回传网络中需要用到该种组网方式。一般来说,处于节省空间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资源的考虑,通常一个回传站点只分配一个传输的监控IP给到集中组网的多台通信设备,以便网管对这些通信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维护。在这种组网应用中,要实现网管对该站点下其它通信设备的监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连接回传网络的通信设备上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功能或增加NAT设备,然后该站点下其它通信设备发往网管的数据包经过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或NAT设备之后再发往网管,实现网管对采用私网IP地址的其它通信设备的监控。
然而,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网管上记录不同通信设备经过NAT之后的IP地址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端口,并且需要维护大量通信设备与网管之间的心跳报文以及处理每台通信设备的数据,同时要实现对集中组网中的多台通信设备进行处理,通常要额外增加NAT设备,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网管的工作负荷,从而影响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降低网管设备的工作负荷,提升网络系统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方法应用于网关设备,所述网关设备部署于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集群之间,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管设备之间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之间基于预定网络管理协议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所述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目的设备标识;
确定所述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
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响应所述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不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所述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包括多个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包括:
根据每个内网设备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分别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多个第二管理报文,其中,各个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不同的第一私网IP地址;
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包括:
将转换得到的各个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各个第二管理报文携带的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各个内网设备。
可选的,在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所述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注册响应消息是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对所述网关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可选的,在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基于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根据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对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进行协议转换,以得到符合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的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第三注册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注册响应消息是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中的各个内网设备发送在线查询消息;
接收在线反馈消息;
根据接收的在线反馈消息,为各个内网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其中,将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在线状态,以及将未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离线状态。
可选的,在为各个内网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心跳消息,所述心跳消息包括所述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处于在线状态的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所述心跳消息。
可选的,在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
若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为预定网络环境,则切换为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支持协议转换处理以及消息汇聚处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备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网关设备中,所述网关设备部署于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集群之间,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管设备之间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之间基于预定网络管理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所述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目的设备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
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响应所述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不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所述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可选的,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包括多个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响应模块用于:
根据每个内网设备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分别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多个第二管理报文,其中,各个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不同的第一私网IP地址;
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包括:
将转换得到的各个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各个第二管理报文携带的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各个内网设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注册模块,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所述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并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注册响应消息是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对所述网关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注册模块,用于: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接收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基于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根据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对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进行协议转换,以得到符合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的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第三注册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注册响应消息是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状态查询模块,用于:
向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中的各个内网设备发送在线查询消息;
接收在线反馈消息;
根据接收的在线反馈消息,为各个网络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其中,将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在线状态,以及将未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离线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心跳维护模块,用于:
生成心跳消息,所述心跳消息包括所述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处于在线状态的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所述心跳消息。
可选的,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
检测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
若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为预定网络环境,则切换为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支持协议转换处理以及消息汇聚处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的步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设备管理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关设备由于集成了协议转换和消息汇聚处理的能力,可以对多个采用私网IP地址的内网设备(例如内网交换机)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具体来说是将网管设备的管理指令进行协议转换之后再下发给各个内网设备,可以对各个内网设备进行单台管理,也可以对多个内网设备的参数设置、参数查询、软件升级等进行批量处理,这样,基于网关设备的协议转换能力,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网管设备对各个内网设备的管理负荷,通过网关设备对网管设备的业务分担,可以降低网管设备的处理负荷,进而提高网管设备的运行性能,同时可以实现对组网应用下的多个基于内网IP地址通信的内网设备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从而拓展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提升系统的运行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装置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前所述的,在现有的一些网络架构中需要采用集中组网的方式,例如,随着4G小基站商用进度的加快,很多4G小基站都要采用1588v2协议同步。然而当前很多回传网络并不支持1588v2协议,因此这些回传网络需要采用集中组网的方式,即在同一回传站点会用到很多交换机和至少一个1588同步源,然后1588同步源数据通过集中组网交换机网络传递给4G小基站。但是运营商出于节省空间和IP资源的考虑,通常一个回传站点只分配一个传输的监控IP给到集中组网的多台交换机,以便网管对这些交换机进行监控和操作维护。在这种组网应用中,要实现网管对该站点下其它交换机的监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连接回传网络的交换机设备上实现NAT功能或增加NAT设备,然后该站点下其它交换机发往网管的数据包经过具有NAT功能的交换机或NAT设备之后再发往网管,实现网管对采用私网IP地址的其他交换机的监控。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网管上记录不同交换机经过NAT之后的IP地址和UDP端口,并且需要维护大量交换机与网管之间的心跳报文以及处理每台交换机的数据,同时要实现对集中组网中的多台交换机进行处理,通常要额外增加NAT设备,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网管的工作负荷,从而影响性能,同时增加运营商的设备成本。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协议转换的设备管理方案,在该方案中,采用了协议转换和汇聚处理模块,该协议转换和汇聚处理模块可以集中部署在交换机中,或者可以独立部署作为一个单独的网络设备存在,该协议转换和汇聚处理模块支持协议转换功能和消息汇聚、批量处理功能。用于解决现有网管设备对采用私网IP地址进行集中组网的交换机的监控管理问题,在现有组网设备上实现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模块的功能,无需额外增加NAT设备将交换机的私网IP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同时,在组网所必须时钟同步模块对设备管理装置与交换机之间的数据进行协议转发、数据合并分发和统一处理功能,使得在网管系统可以同时管理和呈现规模组网的协议转发处理模块和多台交换机设备,并且可以实现对交换机单台处理和批量处理(比如批量软件升级、参数设置和查询等),使得整个系统不仅能够穿越NAT网络,同时减少对网络IP和带宽要求,达到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和降低总体运营成本的目的,拓展了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的应用场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应用场景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非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1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网管设备、两个网关设备(即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和多个内网设备(即内网设备1、内网设备2、内网设备3、内网设备4、内网设备5、内网设备6)。其中,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与网管设备之间基于公网传输,即,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在与网管设备进行通信时是基于预先分配的公网IP地址进行通信的。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下均配置有多个内网设备,可见网关设备1下配置有内网设备1、内网设备2、内网设备3,网关设备2下配置有内网设备4、内网设备5、内网设备6,各个网关设备和其配置的内网设备之间基于私网IP地址进行通信。在一种可能的传输场景中,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与网管设备之间基于TR069(Technical Report 069,TR069)协议或者其它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与各自下面的内网设备之间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SNMP)协议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内网和公网之间的传输协议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的,提出了协议转换和汇聚处理模块,该模块部署在图1中的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中。当协议转换和汇聚处理模块集中部署在交换机中时,此时的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可以是交换机设备,当协议转换和汇聚处理模块独立进行部署时,网关设备1、网关设备2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设备,例如是支持协议转换和消息汇聚处理的其它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在该应用场景中,网管设备发送给各个内网设备的消息可以经由网关设备通过协议转换之后转发,同理地,各个内网设备发送给网管设备的消息也是经由网关设备通过协议转换后再转发给网管设备。
也就是说,网关设备由于集成了协议转换和消息汇聚处理的能力,可以对多个采用私网IP地址的内网设备(例如内网交换机)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具体来说是将网管设备的管理指令进行协议转换之后再下发给各个内网设备,可以对各个设备进行单台管理,也可以对多个内网设备的参数设置、参数查询、软件升级等进行批量处理,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管设备集中维护所有内网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的心跳,这样,基于网关设备的协议转换能力,可以分担网管设备对内网设备集群的管理业务,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网管设备对各个内网设备的管理负荷,通过网关设备对网管设备的业务分担,可以提高网管设备的运行性能,同时可以实现对组网应用下的多个基于私网IP地址通信的内网设备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总体运营成本,从而拓展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提升系统的运行性能。
上述的各个设备可以具有唯一的设备标识(例如设备的序列号),各个设备具有的唯一设备标识是用于区分各个设备的。上述的网管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或者服务器,例如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等;网关设备1、2可以是交换机或者是其它支持协议转换的通信设备;内网设备1-6例如是交换机、路由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为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在逻辑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顺序。
首先请参见2所示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系统,在该设备管理系统中包括网管设备、网关设备和由多个内网设备组成的内网设备集群,其中,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之间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该预定数据传输协议例如是TR069协议,以及,网关设备与内网设备集群之间基于预定网络管理协议进行通信,该预定网络管理协议例如是SNMP协议,也就是说,网关设备与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集群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同,所以,为了实现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集群中的内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关设备支持协议转换,以通过协议转换功能支持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另外,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之间是基于公网IP地址进行通信,以及网关设备和内网设备之间是基于私网IP地址进行通信,所以通过网关设备的协议转换功能,可以实现采用公网IP地址的设备与采用私网IP地址的设备之间的通信,从而扩展系统的应用。
基于图2所介绍的设备管理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该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网管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网关设备与内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网管设备与内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方法这三部分,为便于理解,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3所示的,图3所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方法中的网管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图3所示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301:网关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
在网关设备与网管设备进行通信之前,网关设备需要向网管设备进行注册,注册可以认为是向网管设备进行认证权限。在进行注册时,网关设备可以向网管设备发送注册请求,例如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该第一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是用于唯一标识该网关设备的标识,例如设备序列号等。
步骤302:网管设备在接收到网关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消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将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设备标识进行登记,以完成对网关设备的注册。
步骤303:网管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消息。
网管设备在对网关设备进行注册认证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权限鉴定,在确定网关设备具备注册权限时则可以进行注册,即注册成功,在确定网关设备不具备注册权限时则可以不进行注册,即注册失败。在成功完成对网关设备的注册之后,网管设备可以对网关设备进行注册响应,例如生成对应的第一注册响应消息,第一注册响应消息是网管设备根据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对网关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并将该第一注册响应消息反馈给网关设备,以告知网关设备其注册成功。类似的,在注册失败时,网管设备也可以对网关设备进行注册失败的注册反馈,以便于网关设备及时知晓其未成功注册。
步骤304:网关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心跳消息。
网关设备可以定时或者周期性地向网管设备发送心跳消息,该心跳消息中携带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通过心跳消息维护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之间的通信在线状态。
步骤305:网管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第一管理报文,该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设备标识。
进一步地,在网关设备注册成功之后,网管设备可以对网关设备进行管理,具体地,网管设备可以通过向网关设备发送管理报文的方式对网关设备进行设备管理。例如,网管设备可以向网关设备发送第一管理报文,该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的和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如前所述的,网关设备和网管设备基于公网通信,所以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即是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通过第一管理报文,网管设备可以查询、设置网关设备中的相关参数,或者通知网关设备的某些功能进行升级,等等。
步骤306:网关设备在接收第一管理报文之后,即响应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对应的管理操作。
网关设备在接收第一管理报文之后,例如可以设置网关设备中的某些参数,或者查询网关设备中的某些参数之后反馈给网管设备,或者进行某些功能升级,等等。也就是说,网管设备可以对网关设备进行管理。
请参见图4所示的,图4所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方法中的网管设备、网关设备、内网设备(例如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图4所示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401:第一内网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该第二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是第一设备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内网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存在传输协议的阻碍,所以第一内网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可以通过网关设备进行协议转换之后再中转换发,而第一内网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前提,也是需要向网管设备进行注册。
具体地,由于第一内网设备和网管设备之间是通过网关设备进行中转通信,所以第一内网设备在向网管设备进行注册时,可以先向网关设备发送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的第二注册请求消息,以通过第二注册请求消息经网关设备中转后向网管设备发起注册请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有多个内网设备均需要向网管设备发起注册,那么这些需要注册的内网设备均可以向网关设备发送对应的注册请求消息,也就是说,第一内网设备可以只包括一个内网设备,也可以同时包括多个内网设备,当第一内网设备包括多个内网设备时,第一设备标识即是该多个内网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标识。
步骤402:网关设备进行协议转换,将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转换为符合网管设备和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例如前述的TR069协议)的注册请求消息,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携带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第一设备标识。
也就是说,第一内网设备进行注册的方式,是通过网关设备的协议转换能力进行注册转发,即,网关设备会先将第一内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进行协议转换,并且由于是需要对第一内网设备进行注册,所以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了第一内网设备对应的第一设备标识。
步骤403:网关设备将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发送给网管设备,以请求为第一内网设备进行注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前所述的,多个内网设备可能均需要向网管设备请求注册,在一种实施中,网关设备可以将多个内网设备各自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统一进行协议转换,以得到一条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例如将该一条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称作批量注册请求消息,该批量注册请求消息携带了多个内网设备对应的多个设备标识,即对应前述的第一设备标识包括多个设备标识的情形,以此可以对多个内网设备进行批量注册,这样可以减少网关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传输消息(例如注册请求消息)的数量,同时可以减少网管设备进行注册之后反馈的注册响应消息,以提升网络性能。
步骤404:网管设备在接收到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后,根据转换后的注册请求消息,登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以完成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注册。
前述的步骤302-步骤303描述的是网管设备对网关设备的注册和注册响应流程,步骤404这里的网管设备对第一内网设备的注册和注册响应过程可以参见前述的步骤302-步骤303的实施,此处就不再重复介绍了。
步骤405:网关设备向第一内网设备发送在线查询消息。
步骤406:第一内网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在线反馈消息。
其中,在线查询消息是用于请求第一内网设备的在线状态的查询消息,当第一内网设备在线时,则需要向网关设备发送在线反馈消息,以便于网关设备知晓其在线;若第一内网设备已经离线,那么则没有能力再返回在线反馈消息,所以若没有收到某个内网设备的在线反馈消息,则可以认为该内网设备已经离线,即已经不处于通信状态。通过在线查询消息,网关设备可以动态地标注每个内网设备的在网状态。
步骤407:网关设备向网管设备发送心跳消息,该心跳消息携带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心跳消息中包括的设备标识,可以用于指示哪些设备当前处于在线状态,例如心跳消息中包括的设备标识1、设备标识2和设备标识3,即可表明与设备标识1、设备标识2和设备标识3分别对应的3个设备当前处于在线状态,即第一设备标识可以是指多个在线状态的内网设备对应的多个设备标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关设备可以将自身的心跳消息和内网设备的心跳消息一起发送,那么该心跳消息中可以同时携带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在线的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或者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网关设备也可以将自身的心跳消息和所有在线的内网设备的心跳消息单独发送。
在实际中,网关设备可以查询每个内网设备的在线状态,所以可以批量地将各个内网设备的心跳消息合成为一个心跳消息一次性发送给网管设备,即只维护网关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的心跳,而不用再单独维护网管设备与各个内网设备之间的心跳,因为心跳消息的发送是比较频繁的,且心跳消息的数据量一般很小,所以通过此种批量传输多个内网设备的心跳消息的方式,可以尽量地减少心跳消息的传输数量,以尽量的避免网络拥塞,节约传输资源,同时也可以减少网管设备频繁处理心跳消息的处理负荷,进而提高网管设备的处理性能。
此外,通过统一维护心跳的方式,网关设备可以将各个内网设备的在网状态统一上报给网管设备,无需网管设备分别查询各个内网设备的在线状态,提升了网管设备的处理性能。
步骤408:网管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第二管理报文,该第二管理报文携带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由于第二管理报文中携带的设备标识是第一内网设备的,即表明该第二管理报文是需要发送给第一内网设备的管理报文,此时,网关设备则需要利用到协议转换功能将第二管理报文进行转换,例如转换成了后文中的第三管理报文。
步骤409:网关设备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第一私网IP地址对第二管理报文进行协议转换,以得到转换后的第三管理报文。
其中,第三管理报文携带的设备标识变成了第一设备标识,并且第三管理报文是符合网关设备与第一内网设备之间的传输协议(例如SNMP协议)的报文。
步骤410:网关设备将转换后得到的第三管理报文通过私网IP地址发送给第一内网设备。
步骤411:第一内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三管理报文之后,即可以基于本地的协议栈对第三管理报文进行解析,进而可以执行第三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例如设置参数等操作。
也就是说,网管设备可以基于第二管理报文(转换后的第三管理报文)对内网设备进行管理,该管理过程中与前述图3中的步骤305-步骤305中的网管设备通过第一管理报文对网关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是类似的,可以参照理解。
以上是从两个设备或者三个设备的交互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整体上的描述,以下再结合图5,从网关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方法进行的描述。图5所示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501:接收网管设备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该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目的设备标识。
在完成注册之后,网关设备可以接收到网管设备下发的管理报文,例如将该管理报文称作第一管理报文,该第一管理报文有可能是针对网关设备自身的管理报文,也有可能是针对内网设备的管理报文。此外,该第一管理报文有可能是针对单个设备独立管理的管理报文,也有可能是针对多个设备进行批量管理的管理报文。
步骤502:根据检测的网络环境去切换为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关设备可以具备网络环境检测功能,能够根据接收报文的协议类型,自动判断所属的网络环境,例如,当检测到网管设备采用SNMP协议与交换机通信,则认为交换机处于非NAT的网络环境,则将模块置为非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的工作模式,否则将模块置为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的工作模式,在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的工作模式下,支持协议转换处理以及消息汇聚处理。这样,使得整个系统具有更好的通用性,网关设备能够自动识别自身是否处于NAT网络环境下,并根据网络类型调整处理模式,使得交换机能够同时兼容与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管通信。
步骤503:确定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
如前所述的,第一管理报文有可能是针对网关设备自身的管理报文,也有可能是针对其它内网设备的管理报文,所以网关设备需要先根据第一管理报文中携带的目的设备标识确定是否是针对自身的管理报文。
步骤504:在目的设备标识为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响应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若第一管理报文是针对自身的,例如是仅针对自身或者是同时针对自身和其它内网设备的,那么网关设备需要对该响应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例如完成网管设备指示的查询参数、设置参数等操作。在完成相应操作之后,可以再向网管设备反馈操作响应信息,以告知网管设备自身对于各种操作的完成状态。
步骤505:在目的设备标识不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
可以预先在网关设备中存储其下的各个内网设备的私网IP地址与对应设备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第一管理报文中包括有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则可以基于该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管理报文到底是针对哪个内网设备的。例如,基于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管理报文中的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私网IP地址是第一私网IP地址,而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内网设备例如是第一内网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私网IP地址可以仅包括一个私网IP地址,即第一管理报文只针对了一个内网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对单个内网设备的独立管理控制;或者,第一私网IP地址可以仅包括多个私网IP地址,即第一管理报文可以同时针对多个内网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对多个内网设备的批量管理控制,提升管理效率。
步骤506:根据第一私网IP地址将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该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私网IP地址。
在确定了第一私网IP地址之后,网关设备即可以基于协议转换功能实现报文的转发,以转换为符合第一内网设备的协议栈的第二管理报文,以便于第一内网设备能够正确解析第二管理报文。
步骤507:将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第一内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管理报文之后,基于自身的协议栈对第二管理报文进行解析,进而可以执行与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以完成网管设备对第一内网设备的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网管对采用私网IP地址进行集中组网的交换机的监控管理问题,在现有组网设备上实现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模块的功能,无需额外增加NAT设备将交换机的私网IP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同时,在组网所必须时钟同步模块对设备管理装置与交换机之间的数据进行协议转发、数据合并分发和统一处理功能,使得在网管系统可以同时管理和呈现规模组网的协议转发处理模块和多台交换机设备,并且可以实现对交换机单台处理和批量处理(比如批量软件升级、参数设置和查询等),使得整个系统不仅能够穿越NAT网络,同时减少对网络IP和带宽要求,达到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和降低总体运营成本的目的,拓展了整个系统的应用范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装置,该设备管理装置可以应用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关设备中,该设备管理装置例如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关设备,或者是网关设备中的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该设备管理装置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请参见图6a所示,该设备管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01、确定模块602、响应模块603和发送模块604。其中: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网管设备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其中,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目的设备标识;
确定模块602,用于确定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
响应模块603,用于在目的设备标识为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响应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响应模块603,还用于在目的设备标识不为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第一私网IP地址将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第一私网IP地址;
发送模块604,用于将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的设备标识包括多个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响应模块603用于:
根据每个内网设备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将第一管理报文分别转换为符合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多个第二管理报文,其中,各个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不同的第一私网IP地址;
将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包括:
将转换得到的各个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各个第二管理报文携带的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各个内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6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注册模块605,用于:
在接收模块604接收网管设备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携带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并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响应消息,其中,第一注册响应消息是网管设备根据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对网关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注册模块605还用于:
在接收模块604接收网管设备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接收第一内网设备基于预定网络管理协议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消息,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携带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根据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对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进行协议转换,以得到符合预定数据传输协议的第三注册请求消息,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携带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第一设备标识;
向网管设备发送第三注册请求消息;
接收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响应消息,其中,第二注册响应消息是网管设备根据第三注册请求消息对第一内网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6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状态查询模块606,用于:
向内网设备集群中的各个内网设备发送在线查询消息;
接收在线反馈消息;
根据接收的在线反馈消息,为各个内网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其中,将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在线状态,以及将未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离线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6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心跳维护模块607,用于:
在状态查询模块606为各个内网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之后,生成心跳消息,心跳消息包括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处于在线状态的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
向网管设备发送心跳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响应模块603还用于:
检测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
若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为预定网络环境,则切换为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其中,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支持协议转换处理以及消息汇聚处理。
前述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援引到本申请施例中的设备管理装置所对应的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例如是路由器、交换机、网关设备等设备。请参见图7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7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701与存储器7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7中是以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之间通过总线700连接为例,总线700在图7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70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703,该通信接口703例如是网口,计算设备可以通过该通信接口703传输数据,例如接收其它通信设备发送过来的数据包或者报文,或者,可以向其它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包或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过执行存储器7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设备管理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701是通信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计算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计算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7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设备管理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7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7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进一步地,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帮助通信设备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704、用于存储操作系统705、应用程序706和其他程序模块707的大容量存储设备708。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4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709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710。其中显示器709和输入设备710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0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4连接到处理器70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4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8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0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处理器7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708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该服务器包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708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该通信设备包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该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700上的通信接口703连接到网络711,或者说,也可以使用通信接口703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通过对处理器701进行设计编程,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设备管理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的设备管理方法的步骤,如何对处理器7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的设备管理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该通信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设备管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关设备,所述网关设备部署于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集群之间,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管设备之间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之间基于预定网络管理协议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为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所述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目的设备标识;
确定所述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
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响应所述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不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所述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包括多个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包括:
根据每个内网设备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分别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多个第二管理报文,其中,各个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不同的第一私网IP地址;
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包括:
将转换得到的各个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各个第二管理报文携带的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各个内网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所述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注册响应消息是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对所述网关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内网设备基于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内网设备的第一设备标识;
根据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对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进行协议转换,以得到符合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的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和所述第一设备标识;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第三注册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发送的第二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注册响应消息是所述网管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注册成功后生成的反馈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中的各个内网设备发送在线查询消息;
接收在线反馈消息;
根据接收的在线反馈消息,为各个内网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其中,将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在线状态,以及将未发送在线反馈消息的内网设备标记为离线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各个内网设备标记网络在线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心跳消息,所述心跳消息包括所述网关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当前处于在线状态的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
向所述网管设备发送所述心跳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
若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为预定网络环境,则切换为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协议转换及汇聚处理工作模式支持协议转换处理以及消息汇聚处理。
8.一种设备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网关设备中,所述网关设备部署于网管设备和内网设备集群之间,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网管设备之间基于预定数据传输协议进行通信,所述网关设备与所述内网设备集群之间基于预定网络管理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管设备基于所述预定数据传输协议发送的第一管理报文,其中,所述第一管理报文的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为所述网关设备的公网IP地址,所述第一管理报文携带目的设备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的设备标识是否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
响应模块,用于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响应所述第一管理报文,以执行与所述第一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的设备标识不为所述网关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时,根据内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与对应私网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私网IP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管理报文转换为符合所述预定网络管理协议的第二管理报文,所述第二管理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私网IP地址对应的第一内网设备,以使所述第一内网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管理报文对应的管理操作。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方法包括的步骤。
CN201911399631.4A 2019-12-30 2019-12-30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30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9631.4A CN111130901B (zh) 2019-12-30 2019-12-30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140173 WO2021136175A1 (zh) 2019-12-30 2020-12-28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9631.4A CN111130901B (zh) 2019-12-30 2019-12-30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901A true CN111130901A (zh) 2020-05-08
CN111130901B CN111130901B (zh) 2021-12-21

Family

ID=7050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9631.4A Active CN111130901B (zh) 2019-12-30 2019-12-30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0901B (zh)
WO (1) WO2021136175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704A (zh) * 2020-11-20 2021-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761A (zh) * 2020-11-23 2021-03-19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37875A (zh) * 2020-12-22 2021-04-09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批量管理小基站的方法
CN112804099A (zh) * 2021-01-07 2021-05-14 大连市共进科技有限公司 参数批量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36175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92732A (zh) * 2021-10-26 2022-01-2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006858A (zh) * 2020-07-13 2022-02-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IPv6信息的发现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4629518A (zh) * 2022-03-31 2022-06-14 厦门骐俊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机的动态自组网方法
CN114710573A (zh) * 2022-06-07 2022-07-05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v6的配电台区边端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50094A (zh) * 2022-12-01 2022-12-30 深圳市人马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自组网方法以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8979A (zh) * 2021-11-23 2022-04-01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管终端北向接口的安全通信方法
CN114189436B (zh) * 2021-12-08 2024-04-3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集群配置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00178B (zh) * 2021-12-21 2024-04-02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运维的智慧物联网关
CN114337719B (zh) * 2021-12-30 2024-04-16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数字天线、无线通信装置、轮询通讯以及通知通信方法
CN115150830B (zh) * 2022-09-02 2022-11-29 北京首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g专网接入认证失败时保障终端公网访问的方法和系统
CN115941777A (zh) * 2022-11-25 2023-04-07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上线使用方法、出口管理设备、目标设备及相关装置
CN117221396A (zh) * 2023-10-26 2023-12-12 深圳市拓普泰尔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7424352B (zh) * 2023-12-19 2024-03-12 浙江简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柜主从自主切换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40A (zh) * 2005-07-29 2006-02-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CN101043410A (zh) * 2006-03-24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vpn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82232A (zh) * 2007-04-05 2008-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设备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296203A (zh) * 2007-04-23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家庭网络中应用终端进行自动配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2332999A (zh) * 2011-10-31 2012-01-2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共享nat的网络管理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
CN108574693A (zh) * 2018-04-17 2018-09-25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接入管理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N109889384A (zh) * 2019-02-22 2019-06-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snmp协议进行nat穿越管理内网设备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901B (zh) * 2019-12-30 2021-12-21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1740A (zh) * 2005-07-29 2006-02-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
CN101043410A (zh) * 2006-03-24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移动vpn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82232A (zh) * 2007-04-05 2008-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设备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296203A (zh) * 2007-04-23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家庭网络中应用终端进行自动配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20100039958A1 (en) * 2007-04-23 2010-0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pplication terminals in home network
CN102332999A (zh) * 2011-10-31 2012-01-2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共享nat的网络管理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
CN108574693A (zh) * 2018-04-17 2018-09-25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的接入管理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N109889384A (zh) * 2019-02-22 2019-06-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snmp协议进行nat穿越管理内网设备的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6175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6858A (zh) * 2020-07-13 2022-02-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IPv6信息的发现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2532704A (zh) * 2020-11-20 2021-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761B (zh) * 2020-11-23 2022-09-06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32761A (zh) * 2020-11-23 2021-03-19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网地址自动上报备案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2637875A (zh) * 2020-12-22 2021-04-09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批量管理小基站的方法
CN112637875B (zh) * 2020-12-22 2023-07-14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批量管理小基站的方法
CN112804099A (zh) * 2021-01-07 2021-05-14 大连市共进科技有限公司 参数批量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2732A (zh) * 2021-10-26 2022-01-2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992732B (zh) * 2021-10-26 2024-04-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629518A (zh) * 2022-03-31 2022-06-14 厦门骐俊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机的动态自组网方法
CN114629518B (zh) * 2022-03-31 2024-03-01 厦门骐俊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对讲机的动态自组网方法
CN114710573A (zh) * 2022-06-07 2022-07-05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v6的配电台区边端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50094A (zh) * 2022-12-01 2022-12-30 深圳市人马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自组网方法以及装置
CN115550094B (zh) * 2022-12-01 2023-03-10 深圳市人马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域网自组网方法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901B (zh) 2021-12-21
WO2021136175A1 (zh) 2021-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0901B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8888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generalized network controller for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EP3022888B1 (en)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of running applications in a cloud computing system
CN112104754B (zh) 网络代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787232A1 (en)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2957623B (zh) 一种边界网关协议邻居的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9194589B (zh) 一种mdc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4168338A (zh)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装置和方法
KR20090084670A (ko) 웹 서비스 기반 관리 서비스를 발견하기 위한 2단계 방식의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869343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machine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12968965B (zh) Nfv网络节点的元数据服务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21179841A1 (zh) 一种微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5429884A (zh) 通过终端来管理不同网络中路由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10224942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197106B1 (en) Switch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ler, switch, and switch processing system
CN111200519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bbu、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48924A (zh) 一种兼容多种协议的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及交换设备
CN115499300A (zh) 嵌入式设备集群化运行架构、方法及装置
CN108023801B (zh) 异构网络的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WO2023035777A1 (zh) 网络配置方法、代理组件、控制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33158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第一盒子以及第二盒子
CN103001800B (zh) 软件实体自动发现方法、服务节点及设备
WO2022126389A1 (zh) 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65028B (zh) 一种网关设备以及报文处理方法
CN112217670A (zh) 网络设备及网络设备的报文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