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359A -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359A
CN112532359A CN202011324011.7A CN202011324011A CN112532359A CN 112532359 A CN112532359 A CN 112532359A CN 202011324011 A CN202011324011 A CN 202011324011A CN 112532359 A CN112532359 A CN 112532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block
retransmission
sending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4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359B (zh
Inventor
郑凛
刘毅
王鑫
陈杰文
林英喜
李玮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40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1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receivers, e.g.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由此,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优化了数据传输机制。

Description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停等模式下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在每发完一个数据块后会停下来等待对方的反馈消息,如果反馈消息为数据接收完整则再发送下一数据块,如果反馈消息为数据缺失,则重新发送当前数据块。然而该种数据传输机制灵活性较差,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优化了数据传输机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可选的,所述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包括:
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可选的,所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包括:
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其中,数据应用类型为对应终端设备同一个应用程序中不同应用功能对应的类型。
可选的,在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之后,还包括:
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
可选的,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包括:
发送第二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二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正常数据的发送。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重传数据块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存储在缓存中;
根据缓存中存储的关联重传数据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可选的,还包括对所述预设次数的值进行调整的步骤,具体包括:
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数据发送端,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发送端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数据发送端;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设置所述预设次数的具体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内容校验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数据丢弃模块,用于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数据保留模块,用于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数据合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由此,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优化了数据传输机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数据的传输过程,该方法可以由设备如数据接收端计算设备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完整性校验,如采用奇偶校验,具体的为: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通过在数据块中专门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存放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还是偶数。若用奇校验,则奇偶校验位为奇数,表示数据正确。若用偶校验,则奇偶校验位为偶数,表示数据正确。
还可以采用CRC校验,具体的,CRC校验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查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如:在发送端根据要传送的k位二进制码序列,以一定的规则产生一个校验用的r位监督码(CRC码),附在原始信息后边,构成一个新的二进制码序列数共k+r位的数据块,然后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根据信息码和CRC码之间所遵循的规则进行检验,以确定传送中是否出错。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采用LRC校验、格雷码校验等方式。
步骤S102、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通过校验确定给出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其中,传输次数表征了该数据块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次数,如1次、2次、3次、4次或5次等。
优选的,当确定出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如2次),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与现有技术中直接丢弃或者全部的数据块采用整合的方式不同,本步骤中以传输次数作为考量条件,对于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且数据块校验不通过的数据进行丢弃。
步骤S103、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可选的,该数据块由多个数据段组成,每个数据段各自生成一校验码,如数据块1由5个数据段组成,在进行校验时,分别对每个数据段进行校验,如果全部校验成功,则判定数据块1是完整的数据内容,如果有1个数据段校验失败,则判定数据块1的完整度为80%,以此类推。
在一个实施例中,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是完整度大于70%,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其中,该重传指令用于发送端进行该数据包的重新发送。
步骤S104、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接收到的新的数据块,进行数据的合并处理,以最终得到完整的数据块。相应的,如果得到完整的数据块,则反馈数据传输成功指令至发送端,如果合并处理后的数据仍是不完整的,则再次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相应的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增加1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该新传输的数据块是否完整,如果完整,则将该新传输的数据块进行保留并进行后续处理操作,删除先前保留的不完整数据块,如果该新传输的数据块不完整,则进行数据的合并处理。
由上述方案可知,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针对重传次数较少的数据块直接进行丢弃,在多次重传后如还不能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块,则进行数据块的保留并用于后续合并处理,在保留过程中,进一步包括了完整度确定,对于满足相应条件的数据块进行保留,提高了后续合并处理效率,减少了数据缓存压力。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的方法。如图2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201、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数据接收端预先存储有和数据发送端共享的校验数据,数据发送端通过该校验数据进行校验标识的生成,接收端根据该校验标识确定关联的校验数据。可选的,校验标识中记录有使用的原始校验数据的标号,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均存储有至少一个标号对应的校验数据。接收端根据该标号确定和校验标识对应的校验数据。
步骤S202、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使用该校验数据对该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步骤S203、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步骤S204、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步骤S205、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由上述方案可知,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提高了数据块的校验比对精度,不受信道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同时防止了数据被恶意攻击篡改。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对传输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如图3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301、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
步骤S302、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步骤S303、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数据应用类型为对应终端设备同一个应用程序中不同应用功能对应的类型。其中,该预设数据应用类型可以是实时更新的表单数据类型。
步骤S304、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步骤S305、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由上述方案可知,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由此使得对数据的处理更加灵活。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进行数据重传控制的方法。如图4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401、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
步骤S402、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步骤S403、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步骤S404、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发送端的数据重传,数据接收端在确定当前需要重传的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时,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数据发送端通过新的创建的传输进程进行重传数据的发送,以提高数据发送效率,同时避免有传输进程造成的数据传输错误的问题。
步骤S405、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步骤S406、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进一步优化了数据传输机制。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进行数据重传控制的方法。如图5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501、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
步骤S502、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步骤S503、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步骤S504、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
步骤S505、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第二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二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正常数据的发送。
其中,该第二传输进程为新创建的用于数据发送端发送其他正常数据,正常数据为首次进行传输的数据块。
步骤S506、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由上述方案可知,为了避免重传数据量较大导致的发送端的数据阻塞,本方案中,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第二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二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正常数据的发送。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的流程图,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进行数据重传控制的方法。如图6所示,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步骤S601、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
步骤S602、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步骤S603、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类型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步骤S604、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
步骤S605、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第二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二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正常数据的发送。
步骤S606、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重传数据块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存储在缓存中,根据缓存中存储的关联重传数据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重传次数以及相应的数据块进行关联存储。优选的,在进行数据合并处理中,对数据块依据重传次数进行排序,优先对排序靠前的数据块进行一次合并以得到最终的完整的数据内容。
由上述方案可知,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重传数据块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存储在缓存中,根据缓存中存储的关联重传数据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合并处理,采取依次合并的方式,保证了数据块合并过程中数据的连贯性,避免了随机合并造成的缺失数据被打乱造成的合并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对所述预设次数的值进行调整的步骤,具体包括: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数据发送端,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发送端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设置所述预设次数的具体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出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后,根据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共同对质量变化参数进行修正。具体的,为:将第二通信质量参数和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的比值,乘以初始化后得到的质量变化参数,将得到的结果进行质量变化参数的更新。通过该种质量变化参数的修正,并非基于单一的信道实际状况进行传输模式的变更,而是基于信道的变化趋势情况进行数据更新。在质量变化参数修正完毕后,基于该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相应确定重传等待时间。示例性的,质量变化参数为35时,该预设次数可以是2次;当质量变化参数为30时,该第一预设次数可以是3次。
由上述方案可知,根据质量变化参数适应性调整重传等待时间的值,使得该预设次数可根据链路情况自适应调整,使得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适应性更小,效率更高。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7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内容校验模块101、数据丢弃模块102、数据保留模块103数据合并模块104,其中,
内容校验模块101,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数据丢弃模块102,用于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数据保留模块103,用于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数据合并模块104,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由上述方案可知,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由此,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优化了数据传输机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容校验模块101具体用于:
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丢弃模块102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其中,数据应用类型为对应终端设备同一个应用程序中不同应用功能对应的类型。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105,用于:
在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之后,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指令发送模块105具体用于:
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发送第二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二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正常数据的发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数据合并模块104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重传数据块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存储在缓存中;
根据缓存中存储的关联重传数据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参数调整模块106,具体用于:
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数据发送端,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发送端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数据发送端;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设置所述预设次数的具体值。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设备中处理器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
存储器2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2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2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包括:
提取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校验标识,根据所述校验标识获取本地存储的校验数据,根据所述校验数据和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标识计算得到比对标识,将所述比对标识和所述校验标识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包括:
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传输数据的数据应用类型,如果所述数据应用类型不是预设数据应用类型,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其中,数据应用类型为对应终端设备同一个应用程序中不同应用功能对应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之后,还包括:
发送第一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一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所述重传指令所关联数据的重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包括:
发送第二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以使所述数据发送端创建第二传输进程,用于进行正常数据的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重传数据块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存储在缓存中;
根据缓存中存储的关联重传数据以及对应的重传次数进行数据合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预设次数的值进行调整的步骤,具体包括:
初始化通信信道的质量变化参数,发送单独数据帧至多个数据发送端,并处于等待状态,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发送端的反馈信息后,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数据帧的发送;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号,确定第一通信质量参数,相隔预设时间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信号,确定第二通信质量参数,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应用类型相同的不同数据发送端;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质量参数和所述第二通信质量参数修正所述质量变化参数,根据修正后的质量变化参数设置所述预设次数的具体值。
8.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容校验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校验,以判断所述数据块内容是否正确;
数据丢弃模块,用于如果确定出所述数据块内容错误,则获取所述数据块的传输次数,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丢弃;
数据保留模块,用于如果所述传输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次数,确定所述数据块的完整度,如果完整度满足预设条件,则对所述数据块进行保留,并发送重传指令至数据发送端;
数据合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重传指令发送的重传数据块,将所述保留的数据块和所述重传数据块进行合并处理。
9.一种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
CN202011324011.7A 2020-11-23 2020-11-23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32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011.7A CN112532359B (zh) 2020-11-23 2020-11-23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011.7A CN112532359B (zh) 2020-11-23 2020-11-23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359A true CN112532359A (zh) 2021-03-19
CN112532359B CN112532359B (zh) 2021-07-13

Family

ID=7499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4011.7A Active CN112532359B (zh) 2020-11-23 2020-11-23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3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2821A (zh) * 2021-03-25 2021-07-23 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4244780A (zh) * 2021-12-27 2022-03-25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和相关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698A (zh) * 2005-10-10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te技术中的自动重传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01009538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1217351A (zh) * 2007-12-28 2008-07-0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通信网络及其自动重传机制实现方法
CN101453478A (zh) * 2007-11-28 2009-06-10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文件传输中的完整性校验方法
CN101662346A (zh) * 2008-08-29 2010-03-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JP5115724B2 (ja) * 2008-05-29 2013-01-09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通信障害回避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68470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US8767676B1 (en) * 2007-11-16 2014-07-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Network device with handover based packet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698A (zh) * 2005-10-10 2007-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te技术中的自动重传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01009538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US8767676B1 (en) * 2007-11-16 2014-07-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Network device with handover based packet management
CN101453478A (zh) * 2007-11-28 2009-06-10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文件传输中的完整性校验方法
CN101217351A (zh) * 2007-12-28 2008-07-0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通信网络及其自动重传机制实现方法
JP5115724B2 (ja) * 2008-05-29 2013-01-09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通信障害回避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662346A (zh) * 2008-08-29 2010-03-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684709A (zh) * 2012-09-05 2014-03-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GUEL PEREIRA: "Performance of Diversity Combining ARQ Error Control in a TDMA SC-FDE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王蓉: "基于重传次数优化的HARQ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2821A (zh) * 2021-03-25 2021-07-23 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4244780A (zh) * 2021-12-27 2022-03-25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14244780B (zh) * 2021-12-27 2024-04-16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和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359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9166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covery in arq systems
CN101621471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分组的系统
US8397151B2 (en) Integrity of low bandwidth communications
CN112532359B (zh) 接收端基于数据重传数据进行内容合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45583B (zh) 数据传输的校验方法、校验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88590B2 (en) Adaptive payload extra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error aggregations
US5425025A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ystem
US11575469B2 (en) Multi-bit feedback protoc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652573B2 (en) Error correction in network packets using soft information
CN113259989B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6802038B1 (en)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omputation algorithm
CN109067503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US11489623B2 (en) Error correction in network packets
US2019023633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data verification
CN111246428A (zh) 一种网络可靠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13285B (zh) 传输数据检测与校正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32358A (zh) 根据反馈等待时间进行数据发送内容更改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53686B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533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38505B (zh) 一种异构协议转换的crc计算方法及系统
US11496242B2 (en) Fas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utilizing linearity of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accelerating correction of corrupted network packets
KR10139244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율 역정합 방법 및 장치
CN116684035A (zh) 一种目标码更新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US69811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error correction data
JP2001333048A (ja) データ転送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