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8388B -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8388B
CN112528388B CN201910796558.8A CN201910796558A CN112528388B CN 112528388 B CN112528388 B CN 112528388B CN 201910796558 A CN201910796558 A CN 201910796558A CN 112528388 B CN112528388 B CN 112528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suspension bracket
strength
working condition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65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28388A (zh
Inventor
郭绍良
叶树斌
邓小强
朱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65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8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8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8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28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8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包括: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根据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第一载荷加载到主簧橡胶,第二载荷加载到限位橡胶;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将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根据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本发明能够合理有效的对悬置支架施加载荷,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强度分析结果,提高悬置支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强度失效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动力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悬吊式动力总成悬置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悬吊式悬置系统一般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和抗扭拉杆,具有较好的NVH性能,同时可以较好的控制动力总成的运动。在不同的工况下,左悬置和右悬置可能同时承受整车坐标系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复杂载荷,导致悬置支架的结构较为复杂,对悬置支架的强度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由于悬置支架的结构及受力较为复杂,如果要准确地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需要在分析时合理的施加载荷,因此,如何施加载荷对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在进行悬置支架有限元强度分析时,把各个工况的载荷施加到悬置橡胶可能作用的全部区域,但是,该方法将会导致施加的载荷的作用效果与实际悬置橡胶的作用效果不一致,影响强度分析结果,并且这种加载方式往往分析的应力值较小,不能充分暴露悬置支架的结构设计的缺陷位置,使结构设计存在强度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能够合理有效的对悬置支架施加载荷,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结果,提高悬置支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强度失效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
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所述第一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主簧橡胶,所述第二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限位橡胶;
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分别将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
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
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分别确定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临界载荷;
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
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具体包括: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正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具体包括: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负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具体包括: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四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二载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具体包括:
将所述应力值与预设的目标应力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目标应力值为悬置支架的材料的屈服极限;
当所述应力值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合格;
当所述应力值不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不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工况包括至少一种前进工况、至少一种后退工况、至少一种前进极限工况和至少一种后退极限工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装置,包括:
刚度曲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
载荷分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所述第一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主簧橡胶,所述第二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限位橡胶;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载荷加载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
应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以及,
强度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根据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获得作用于悬置的主簧橡胶的第一载荷和作用于悬置的限位橡胶的第二载荷,分别将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根据载荷施加情况计算获得应力值,并根据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对悬置支架施加载荷,进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结果,并提高悬置支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强度失效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X方向的刚度曲线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橡胶位置及载荷加载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对悬置系统的左悬置和右悬置均适用,参见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6:
步骤S11、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
具体的,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通过测试或者仿真分析分别获得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结合图2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X方向的刚度曲线示意图,刚度曲线的横坐标表示位移(单位为毫米mm),纵坐标表示载荷(即受到的力,单位为牛顿N)。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悬置支架在各方向的结构不一致,导致各方向的刚度曲线不同,但是,Y方向、Z方向的刚度曲线与X方向的刚度曲线类似,只是具体的位移和载荷数值有差别,并且由于悬置的主簧橡胶和限位橡胶的作用,各方向的刚度曲线均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步骤S12、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所述第一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主簧橡胶,所述第二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限位橡胶。
具体的,由于施加在悬置上的载荷分别作用于主簧橡胶和限位橡胶,进而把载荷传递到悬置支架对应的部分,因此需要根据获取的刚度曲线对载荷进行分解,并且需要针对每一种工况和每一个方向对所有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所有方向上的载荷分别进行分解,以对应叠加获得作用于主簧橡胶第一载荷和作用于限位橡胶第二载荷,其中,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均为所有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对应分解获得的载荷的叠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时,主簧橡胶可能会受到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叠加载荷,由于一般的限位橡胶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承担单独某个方向的载荷,因此限位橡胶可能不会受到多个方向的叠加载荷。
步骤S13、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具体的,根据悬置支架的几何结构特征(例如钣金倒角、最小厚度等尺寸特征)确定网格的大小,根据网格的大小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步骤S14、分别将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
具体的,根据分解叠加获得的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分别把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结合图3A和图3B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橡胶位置及载荷加载示意图,图中F1表示第一载荷,F2表示第二载荷,把第一载荷F1加载到主簧橡胶所对应到悬置支架的某一部分网格区域,把第二载荷F2加载到限位橡胶所对应到悬置支架的另一部分网格区域,以此准确仿真悬置实际的载荷效果。
步骤S15、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
具体的,根据施加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进行边界约束,以计算获得相应的应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零件强度时,需要对零件建立边界约束来固定住零件,例如,在发明本实施例中需要约束悬置支架安装孔的中心点的六个自由度,保证悬置支架不会移动,这样才能施加载荷并进行应力值计算。
步骤S16、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
具体的,根据计算获得的应力值对悬置支架的强度进行分析,以判断悬置支架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根据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获得作用于悬置的主簧橡胶的第一载荷和作用于悬置的限位橡胶的第二载荷,分别将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根据载荷施加情况计算获得应力值,并根据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对悬置支架施加载荷,进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结果,简单高效,并且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更加合理的悬置支架结构,提高了悬置支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了强度失效风险。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分别确定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临界载荷;
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
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
具体的,结合上述实施例,由于刚度曲线呈现非线性特征,将刚度曲线斜率明显变化时所对应的载荷作为临界载荷,分别确定X方向的临界载荷、Y方向的临界载荷和Z方向的临界载荷,根据确定的临界载荷分别对每一种工况下施加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载荷进行分解,每一种工况下施加在每一个方向上的载荷均可以分解为作用于主簧橡胶的第三载荷和作用于限位橡胶的第四载荷,根据每一工况下分别施加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第三载荷进行叠加可以获得在该工况下的第一载荷,根据每一工况下分别施加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第四载荷进行叠加可以获得在该工况下的第二载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具体包括: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正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需要说明的是,当确定的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正值时,此时应该对施加在X正方向的载荷进行分解,将正的载荷与正的临界载荷进行比较,不大于正的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大于正的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结合图2所示,下面以在某一种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的X方向的正方向的载荷为例进行说明:
对X方向施加的正的载荷作近似分解,以X方向的刚度曲线斜率明显变化时对应的fX(fX>0)作为临界载荷对载荷进行分级,不大于fX的部分载荷作用于主簧橡胶,大于fX的部分载荷作用于限位橡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具体包括: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负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可以理解的,当确定的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负值时,此时应该对施加在X负方向的载荷进行分解,将负的载荷与负的临界载荷进行比较,不小于负的临界载荷的部分(载荷的绝对值小于等于临界载荷的绝对值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小于负的临界载荷的部分(载荷的绝对值大于临界载荷的绝对值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具体包括: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四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二载荷。
具体的,结合上述实施例,由于施加的载荷相对于整车坐标系来说可能有正有负,在获得每一工况下对应的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时,需要将在该工况下分别施加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第三载荷进行叠加,相应获得该工况对应的第一载荷时,将在该工况下分别施加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第四载荷进行叠加,相应获得该工况对应的第二载荷。
例如,对于任意一种工况1,可以将工况1对应的第一载荷F1表示为F1=FX1+FY1+FZ1,其中,FX1表示在工况1下施加在悬置支架X方向上的第三载荷;FY1表示在工况1下施加在悬置支架Y方向上的第三载荷;FZ1表示在工况1下施加在悬置支架Z方向上的第三载荷。
同理,将工况1对应的第二载荷F2表示为F2=FX2+FY2+FZ2,其中,FX2表示在工况1下施加在悬置支架X方向上的第四载荷;FY2表示在工况1下施加在悬置支架Y方向上的第四载荷;FZ2表示在工况1下施加在悬置支架Z方向上的第四载荷在工况1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一个工况下均需要对相应工况下的X方向、Y方向、Z方向的载荷进行分解和叠加,从而得到在每一个工况下对应的加载载荷,并且各个工况下的分解和叠加过程需要单独计算,是相互独立的。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具体包括:
将所述应力值与预设的目标应力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目标应力值为悬置支架的材料的屈服极限;
当所述应力值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合格;
当所述应力值不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不合格。
具体的,结合上述实施例,在根据计算获得的应力值对悬置支架的强度进行分析时,由于一般行业内会根据悬置支架的材料的屈服极限作为强度判断依据,因此本实施例将计算获得的应力值与预先设置的目标应力值,即悬置支架的材料的屈服极限进行比较,当计算获得的应力值小于目标应力值时,则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合格,当计算获得的应力值不小于目标应力值时,则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不合格。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况包括至少一种前进工况、至少一种后退工况、至少一种前进极限工况和至少一种后退极限工况。其中,前进工况包括全油门向前、全油门向左或全油门向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时,工况一般有30个左右,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装置,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所有流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单元的作用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分别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的作用以及实现的技术效果对应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4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
刚度曲线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
载荷分解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所述第一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主簧橡胶,所述第二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限位橡胶;
网格划分模块13,用于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载荷加载模块14,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
应力获取模块15,用于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以及,
强度分析模块16,用于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载荷分解模块12具体包括:
临界载荷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分别确定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临界载荷;
载荷分解单元,用于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
载荷叠加单元,用于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
优选地,所述载荷分解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正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优选地,所述载荷分解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负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优选地,所述载荷叠加单元具体用于: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四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二载荷。
优选地,所述强度分析模块16具体包括:
应力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应力值与预设的目标应力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目标应力值为悬置支架的材料的屈服极限;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应力值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合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应力值不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不合格。
优选地,所述工况包括至少一种前进工况、至少一种后退工况、至少一种前进极限工况和至少一种后退极限工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5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0、存储器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0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10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0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如计算机程序1、计算机程序2、······),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处理器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所述处理器10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10是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所述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20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相关数据等。此外,所述存储器20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和闪存卡(Flash Card)等,或所述存储器20也可以是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结构框图仅仅是上述终端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根据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获得作用于悬置的主簧橡胶的第一载荷和作用于悬置的限位橡胶的第二载荷,分别将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根据载荷施加情况计算获得应力值,并根据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对悬置支架施加载荷,进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结果,简单高效,并且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更加合理的悬置支架结构,提高了悬置支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了强度失效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
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所述第一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主簧橡胶,所述第二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限位橡胶;
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分别将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
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
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分别确定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临界载荷;
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
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具体包括: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正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大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具体包括:
当所述临界载荷以整车坐标系为基准为负值时,对于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将不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三载荷,将小于所述临界载荷的部分作为第四载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具体包括: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
将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四载荷进行矢量叠加,获得所述第二载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具体包括:
将所述应力值与预设的目标应力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目标应力值为悬置支架的材料的屈服极限;
当所述应力值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合格;
当所述应力值不小于所述目标应力值时,判定悬置支架的强度不合格。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包括至少一种前进工况、至少一种后退工况、至少一种前进极限工况和至少一种后退极限工况。
7.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刚度曲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悬置支架在整车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刚度曲线;
载荷分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对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并叠加获得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所述第一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主簧橡胶,所述第二载荷用于加载到悬置的限位橡胶;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悬置支架的结构特征对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载荷加载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加载到悬置支架对应的网格区域;
应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施加在悬置支架上的载荷建立边界约束条件,并计算获得应力值;以及,
强度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力值分析悬置支架的强度;
所述载荷分解模块具体包括:
临界载荷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刚度曲线分别确定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临界载荷;
载荷分解单元,用于根据任一方向的临界载荷对任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对应方向上的载荷进行分解,相应获得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
载荷叠加单元,用于根据每一工况下施加在悬置支架每一方向上的第三载荷和第四载荷对应叠加获得所述第一载荷和所述第二载荷。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CN201910796558.8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2528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6558.8A CN112528388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6558.8A CN112528388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8388A CN112528388A (zh) 2021-03-19
CN112528388B true CN112528388B (zh) 2024-04-23

Family

ID=7497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6558.8A Active CN112528388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83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1267B (zh) * 2021-06-17 2023-12-1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壳体悬置强度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4624015B (zh) * 2022-05-11 2022-09-02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零部件强度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298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位移与受力获取方法
CN107506560A (zh) * 2017-09-13 2017-12-2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校验方法
CN108846210A (zh) * 2018-06-19 2018-11-2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悬置支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5711B2 (en) * 2012-05-09 2016-09-2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to magnetically actuate a capsule endoscopic robo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102013216181A1 (de) * 2013-08-14 2015-02-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Verstelleinrichtung zur Veränderung des Verdichtungsverhältnisses in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CN108717480A (zh) * 2018-04-27 2018-10-30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悬置支架的分析方法
CN109084942B (zh) * 2018-06-01 2020-06-30 南京理工大学 直线导轨副静刚度综合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9885961A (zh) * 2019-03-05 2019-06-14 天津龙创世纪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xcel的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工况力数据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1298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位移与受力获取方法
CN107506560A (zh) * 2017-09-13 2017-12-2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稳定杆系统侧倾角刚度的校验方法
CN108846210A (zh) * 2018-06-19 2018-11-2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悬置支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process to reduce side load in strut-type suspension;Y.I.Ryu etc;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4卷;第351-356页 *
HNSAE17212某纯电动汽车悬置支架强度有限元分析;王璐璐 等;第十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第331-332页 *
基于弹射工况的抗扭拉杆强度仿真方法的研究;郭绍良 等;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2.5节 *
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载荷分析;梁林;汽车实用技术(第20期);第68-7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8388A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8388B (zh) 一种悬置支架强度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US9846637B2 (en) Machine learning based software program repair
CN108629114B (zh) 一种面向飞机装配连接变形的装配容差仿真分析方法
CN109714201B (zh) 网络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79668A (zh) 车辆控制数据标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28886A (zh) 一种基于bim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US10180897B2 (en) Automated software program repair
CN111897711A (zh) 代码中bug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39414A (zh) 车辆电池托架总成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16906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的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89497B (zh) 基于迭代优化的多轴多激励振动控制组合选择方法及系统
Tan et al. Reliability paradox for worldwid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N114371018B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的台架耐久试验方法及系统
CN112733399B (zh) 随机振动中螺栓的失效评估方法、装置
Vyas et al. A strategy and framework for analysis of operational data of automotive radars for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systems
CN113486444A (zh) 一种转向器支架的寿命评价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312179B (zh) 基于机械臂的弹性零件测试方法、装置及机械臂
CN111797470A (zh) 一种适用于互联网的汽车准静态载荷分解方法和系统
CN116090301A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的刚度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2307589A (zh) 单位工况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6999A (zh) 一种汽车用车身螺栓固定区域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339604B (zh) 隔振系统被动侧动刚度的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0269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alidating a simulation of a technical system
CN116681015B (zh) 一种芯片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0507B (zh) 一种电机架静强度分析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