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3858A - 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23858A CN112523858A CN202110007342.6A CN202110007342A CN112523858A CN 112523858 A CN112523858 A CN 112523858A CN 202110007342 A CN202110007342 A CN 202110007342A CN 112523858 A CN112523858 A CN 112523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haft
- heat dissipation
- air
- outer periph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9/00—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 F01P9/04—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by simultaneous or alternative use of direct air-cooling and liquid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F01P2011/063—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内设有开口向前的通风散热腔,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背的连接口,两个所述连接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本发明能够安装在发动机机盖上端,并利用风冷和水冷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冷却散热,且在进行风冷和水冷的同时能够将发动机舱内部的热量利用抽风机将热量抽离出发动机舱从而保证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并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器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器通常只能提供单一的风冷或水冷等其它类型散热方式对发动机和发动机舱进行散热,而单一的散热方式会使冷却降温不彻底且容易导致发动机舱内的温度持续升高使得一些电子元器件损坏,而单一的冷却方式会消耗能效无法做到环保冷却,本发明阐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本例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内设有开口向前的通风散热腔,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背的连接口,两个所述连接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连接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电机,所述抽气泵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开口相背的出气口,所述出气管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抽气管,两个所述抽气管以所述抽气泵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抽气管内设有开口相对的抽气口,所述抽气泵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电机,所述隔热电机相互靠近一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四个开口相背的侧边通风口,四个所述侧边通风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侧边通风口后壁内转动连接有后置轴,所述后置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后置固定器,所述后置固定器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后置扇叶,所述后置轴前端固定连接有后置锥齿轮,所述侧边通风口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内置轴,所述内置轴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置锥齿轮,所述内置锥齿轮后端与所述后置锥齿轮相互靠近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内置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置皮带轮,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转动连接有四个短轴,四个所述短轴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短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以及所述内置皮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皮带,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内置轴相互靠近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复位弹簧,四个所述复位弹簧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从动皮带轮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螺纹轴,所述对称螺纹轴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锥齿轮,上侧的所述对称螺纹轴外周面上螺纹连接有上侧滑动块,所述上侧滑动块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前端轮,所述前端轮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刮扫轮,所述刮扫轮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五个刮动杆,所述刮动杆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九个轻量转动轮,所述连接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嵌入轮,所述嵌入轮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U形杆,所述中心轴外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拉动弹簧,所述拉动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下端滑动连接有前置轴,所述前置轴后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和所述U形杆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复位弹簧相互靠近一端,所述通风散热腔后壁上固定连接有机盖,所述机盖前端固定连接有十四个散热片,所述轻量转动轮后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散热片前端面上,当所述通风散热腔内的温度过高时,此时启动所述抽气泵和所述隔热电机,此时所述抽气泵通过所述抽气管内的所述抽气口将所述内的热量抽至所述抽气泵在通过所述出气管内的所述出气口将热量抽至所述通风散热腔外,此时所述隔热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皮带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皮带轮、所述短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对称螺纹轴、所述对称锥齿轮、所述中间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垂直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扇叶固定器和所述垂直轴转动,进而对所述通风散热腔、所述机盖、所述散热片进行风冷,而所述对称螺纹轴带动所述上侧滑动块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前端轮、所述连接杆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刮扫轮、所述中心轴、所述滑动杆、所述拉动弹簧、所述矩形杆、所述刮动杆、所述轻量转动轮相互靠近移动,而所述轻量转动轮在所述散热片前端面进行移动时,进而使得所述轻量转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刮动杆和所述刮扫轮转动,从而对所述散热片和所述机盖进行风冷散热,而所述U形杆、所述复位弹簧、所述移动杆、所述前置轴、所述嵌入轮对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矩形杆起到复位限制作用,防止所述刮扫轮接触碰撞,而所述驱动皮带也带动所述内置皮带轮、所述内置轴、所述内置锥齿轮、所述后置锥齿轮、所述后置轴、所述后置固定器、所述后置扇叶转动,所述后置扇叶转动将所述通风散热腔内的热量通过所述侧边通风口散发出所述通风散热腔外,而所述上侧滑动块的移动带动所述接触杆、所述摆动轮、所述横置杆、所述支撑杆移动,所述接触杆,使得上侧的通风口可以进一步的散热。
可优选的,下侧的所述对称螺纹轴外周面上螺纹连接有下侧滑动块,所述上侧滑动块上端和所述下侧滑动块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横置杆,所述横置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摆动轮,两个所述摆动轮以所述横置杆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摆动轮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接触杆,当需要对所述机盖和所述散热片的下侧进行冷却液散热时,此时所述对称螺纹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侧滑动块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上侧滑动块、所述支撑杆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横置杆、所述摆动轮、所述接触杆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对所述机盖和所述散热片进行冷却水以及风扇散热。
可优选的,所述通风散热腔上下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四个开口相背的侧边散热口,四个所述侧边散热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侧边散热口前后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对称转轴和中间对称轴,所述中间对称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中间皮带轮,所述对称转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皮带轮,所述对称皮带轮与所述中间皮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散热皮带,当所述侧边散热口对所述通风散热腔内部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对称转轴和所述中间对称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皮带轮、所述对称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散热皮带,进而使得所述侧边散热口可以进行通风散热。
可优选的,所述通风散热腔上下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对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滑动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垂直轴和两个横置轴,两个所述横置轴以所述滑动槽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垂直轴上下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行锥齿轮,所述横置轴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锥齿轮,所述垂直锥齿轮上下相互靠近一端与所述平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横置轴左右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侧边锥齿轮,当需要对所述机盖、所述通风散热腔和所述散热片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滑动槽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垂直轴、所述横置轴、所述平行锥齿轮、所述垂直锥齿轮、所述侧边锥齿轮转动,从而对所述机盖、所述通风散热腔和所述散热片进行通风散热。
可优选的,所述中间对称轴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置锥齿轮,所述侧边锥齿轮后端与所述前置锥齿轮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垂直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中间锥齿轮,所述对称锥齿轮上下相互靠近一端与所述中间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垂直轴上下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固定器,所述扇叶固定器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冷却扇叶,当需要驱动下侧的冷却扇叶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垂直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锥齿轮、所述对称锥齿轮、所述扇叶固定器、所述冷却扇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前置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对称轴、所述侧边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冷却液以及下侧的通风散热对所述机盖和所述散热片进行散热。
可优选的,下侧的所述垂直轴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内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开口槽,两个所述开口槽以所述转动板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开口槽相互靠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离心弹簧,所述离心弹簧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离心板,所述下侧滑动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上端固定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喷口,所述喷管外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开口槽内壁上,当需要对所述机盖和所述散热片进行水冷时,此时所述冷却液泵内的冷却液进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间位置时,此时所述转动板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离心板和所述离心弹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移动,将冷却液接在所述离心板的上端面确保不影响所述通风散热腔内的装置。
可优选的,所述散热皮带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六个轻量固定杆,所述轻量固定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轻量轴,所述轻量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轻量固定器,所述轻量固定器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五个轻量扇叶,当需要对所述通风散热腔的上下两侧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散热皮带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轻量固定杆移动,进而带动所述轻量轴、所述轻量固定器、所述轻量扇叶进行对所述通风散热腔内通风散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安装在发动机机盖上端,并利用风冷和水冷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冷却散热,且在进行风冷和水冷的同时能够将发动机舱内部的热量利用抽风机将热量抽离出发动机舱从而保证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并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箱11,所述散热箱11内设有开口向前的通风散热腔12,所述通风散热腔12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背的连接口54,两个所述连接口54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连接口54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抽气泵51,所述抽气泵51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电机56,所述抽气泵51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3,所述出气管53内设有开口相背的出气口52,所述出气管53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抽气管59,两个所述抽气管59以所述抽气泵51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抽气管59内设有开口相对的抽气口55,所述抽气泵51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电机56,所述隔热电机56相互靠近一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轴58,所述通风散热腔12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四个开口相背的侧边通风口80,四个所述侧边通风口80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侧边通风口80后壁内转动连接有后置轴82,所述后置轴82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后置固定器83,所述后置固定器83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后置扇叶84,所述后置轴82前端固定连接有后置锥齿轮81,所述侧边通风口80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内置轴78,所述内置轴78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置锥齿轮79,所述内置锥齿轮79后端与所述后置锥齿轮81相互靠近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内置轴78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置皮带轮77,所述通风散热腔12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转动连接有四个短轴18,四个所述短轴18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短轴18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27,所述从动皮带轮27与所述驱动皮带轮57以及所述内置皮带轮77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皮带28,所述驱动轴58与所述内置轴78相互靠近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29,所述固定板29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复位弹簧16,四个所述复位弹簧16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从动皮带轮27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螺纹轴21,所述对称螺纹轴21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锥齿轮37,上侧的所述对称螺纹轴21外周面上螺纹连接有上侧滑动块26,所述上侧滑动块26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前端轮17,所述前端轮17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中心轴45,所述中心轴45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刮扫轮40,所述刮扫轮40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五个刮动杆41,所述刮动杆41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九个轻量转动轮42,所述连接杆15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嵌入轮43,所述嵌入轮43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U形杆44,所述中心轴45外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0,所述滑动杆50下端固定连接有拉动弹簧49,所述拉动弹簧49下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48,所述矩形杆48下端滑动连接有前置轴47,所述前置轴47后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46,所述移动杆46和所述U形杆44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复位弹簧16相互靠近一端,所述通风散热腔12后壁上固定连接有机盖13,所述机盖13前端固定连接有十四个散热片14,所述轻量转动轮42后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散热片14前端面上,当所述通风散热腔12内的温度过高时,此时启动所述抽气泵51和所述隔热电机56,此时所述抽气泵51通过所述抽气管59内的所述抽气口55将所述内的热量抽至所述抽气泵51在通过所述出气管53内的所述出气口52将热量抽至所述通风散热腔12外,此时所述隔热电机56带动所述驱动轴58、所述驱动皮带轮5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皮带2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皮带轮27、所述短轴1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对称螺纹轴21、所述对称锥齿轮37、所述中间锥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垂直轴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扇叶固定器24和所述垂直轴23转动,进而对所述通风散热腔12、所述机盖13、所述散热片14进行风冷,而所述对称螺纹轴21带动所述上侧滑动块26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前端轮17、所述连接杆15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刮扫轮40、所述中心轴45、所述滑动杆50、所述拉动弹簧49、所述矩形杆48、所述刮动杆41、所述轻量转动轮42相互靠近移动,而所述轻量转动轮42在所述散热片14前端面进行移动时,进而使得所述轻量转动轮4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刮动杆41和所述刮扫轮40转动,从而对所述散热片14和所述机盖13进行风冷散热,而所述U形杆44、所述复位弹簧16、所述移动杆46、所述前置轴47、所述嵌入轮43对所述连接杆15和所述矩形杆48起到复位限制作用,防止所述刮扫轮40接触碰撞,而所述驱动皮带28也带动所述内置皮带轮77、所述内置轴78、所述内置锥齿轮79、所述后置锥齿轮81、所述后置轴82、所述后置固定器83、所述后置扇叶84转动,所述后置扇叶84转动将所述通风散热腔12内的热量通过所述侧边通风口80散发出所述通风散热腔12外,而所述上侧滑动块26的移动带动所述接触杆74、所述摆动轮75、所述横置杆76、所述支撑杆69移动,所述接触杆74,使得上侧的通风口可以进一步的散热。
有益地,下侧的所述对称螺纹轴21外周面上螺纹连接有下侧滑动块33,所述上侧滑动块26上端和所述下侧滑动块33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9,所述支撑杆69上端固定连接有横置杆76,所述横置杆76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摆动轮75,两个所述摆动轮75以所述横置杆76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摆动轮75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接触杆74,当需要对所述机盖13和所述散热片14的下侧进行冷却液散热时,此时所述对称螺纹轴2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下侧滑动块33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上侧滑动块26、所述支撑杆69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横置杆76、所述摆动轮75、所述接触杆74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对所述机盖13和所述散热片14进行冷却水以及风扇散热。
有益地,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上下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四个开口相背的侧边散热口63,四个所述侧边散热口63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侧边散热口63前后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对称转轴19和中间对称轴65,所述中间对称轴65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中间皮带轮60,所述对称转轴19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皮带轮25,所述对称皮带轮25与所述中间皮带轮60之间转动连接有散热皮带20,当所述侧边散热口63对所述通风散热腔12内部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对称转轴19和所述中间对称轴6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皮带轮60、所述对称皮带轮2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散热皮带20,进而使得所述侧边散热口63可以进行通风散热。
有益地,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上下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对的滑动槽62,两个所述滑动槽62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滑动槽62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垂直轴23和两个横置轴66,两个所述横置轴66以所述滑动槽62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垂直轴23上下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行锥齿轮67,所述横置轴66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锥齿轮68,所述垂直锥齿轮68上下相互靠近一端与所述平行锥齿轮67啮合连接,所述横置轴66左右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侧边锥齿轮61,当需要对所述机盖13、所述通风散热腔12和所述散热片14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滑动槽6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垂直轴23、所述横置轴66、所述平行锥齿轮67、所述垂直锥齿轮68、所述侧边锥齿轮61转动,从而对所述机盖13、所述通风散热腔12和所述散热片14进行通风散热。
有益地,所述中间对称轴65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置锥齿轮64,所述侧边锥齿轮61后端与所述前置锥齿轮64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垂直轴23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中间锥齿轮36,所述对称锥齿轮37上下相互靠近一端与所述中间锥齿轮36啮合连接,所述垂直轴23上下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固定器24,所述扇叶固定器24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冷却扇叶22,当需要驱动下侧的冷却扇叶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垂直轴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锥齿轮36、所述对称锥齿轮37、所述扇叶固定器24、所述冷却扇叶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前置锥齿轮6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对称轴65、所述侧边锥齿轮61转动从而驱动冷却液以及下侧的通风散热对所述机盖13和所述散热片14进行散热。
有益地,下侧的所述垂直轴23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38,所述转动板38内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开口槽39,两个所述开口槽39以所述转动板38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开口槽39相互靠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离心弹簧35,所述离心弹簧35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离心板34,所述下侧滑动块33上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液泵32,所述冷却液泵32上端固定连接有喷管30,所述喷管3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喷口31,所述喷管30外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开口槽39内壁上,当需要对所述机盖13和所述散热片14进行水冷时,此时所述冷却液泵32内的冷却液进入所述通风散热腔12中间位置时,此时所述转动板38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离心板34和所述离心弹簧3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移动,将冷却液接在所述离心板34的上端面确保不影响所述通风散热腔12内的装置。
有益地,所述散热皮带20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六个轻量固定杆73,所述轻量固定杆73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轻量轴72,所述轻量轴72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轻量固定器71,所述轻量固定器71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五个轻量扇叶70,当需要对所述通风散热腔12的上下两侧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所述散热皮带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轻量固定杆73移动,进而带动所述轻量轴72、所述轻量固定器71、所述轻量扇叶70进行对所述通风散热腔12内通风散热。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文中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时,抽气泵51、隔热电机56、冷却液泵32处于关闭状态,刮扫轮40、刮动杆41、轻量转动轮42处于相互远离位置,离心板34、离心弹簧35处于相互靠近位置,下侧滑动块33、上侧滑动块26处于相互远离位置。
使用时,当通风散热腔12内的温度过高时,此时启动抽气泵51和隔热电机56,此时抽气泵51通过抽气管59内的抽气口55将内的热量抽至抽气泵51在通过出气管53内的出气口52将热量抽至通风散热腔12外,此时隔热电机56带动驱动轴58、驱动皮带轮57转动,进而带动驱动皮带2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皮带轮27、短轴18转动,进而带动对称螺纹轴21、对称锥齿轮37、中间锥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垂直轴23转动,进而带动扇叶固定器24和垂直轴23转动,进而对通风散热腔12、机盖13、散热片14进行风冷,而对称螺纹轴21带动上侧滑动块26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前端轮17、连接杆15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刮扫轮40、中心轴45、滑动杆50、拉动弹簧49、矩形杆48、刮动杆41、轻量转动轮42相互靠近移动,而轻量转动轮42在散热片14前端面进行移动时,进而使得轻量转动轮42转动,进而带动刮动杆41和刮扫轮40转动,从而对散热片14和机盖13进行风冷散热,而U形杆44、复位弹簧16、移动杆46、前置轴47、嵌入轮43对连接杆15和矩形杆48起到复位限制作用,防止刮扫轮40接触碰撞,而驱动皮带28也带动内置皮带轮77、内置轴78、内置锥齿轮79、后置锥齿轮81、后置轴82、后置固定器83、后置扇叶84转动,后置扇叶84转动将通风散热腔12内的热量通过侧边通风口80散发出通风散热腔12外,而上侧滑动块26的移动带动接触杆74、摆动轮75、横置杆76、支撑杆69移动,接触杆74,使得上侧的通风口可以进一步的散热。
当需要对机盖13和散热片14的下侧进行冷却液散热时,此时对称螺纹轴21转动,进而带动下侧滑动块33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上侧滑动块26、支撑杆69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带动横置杆76、摆动轮75、接触杆74相互靠近移动,进而对机盖13和散热片14进行冷却水以及风扇散热,当侧边散热口63对通风散热腔12内部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对称转轴19和中间对称轴65转动,进而带动中间皮带轮60、对称皮带轮25转动,进而带动散热皮带20,进而使得侧边散热口63可以进行通风散热,当需要对机盖13、通风散热腔12和散热片14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滑动槽62转动,进而带动垂直轴23、横置轴66、平行锥齿轮67、垂直锥齿轮68、侧边锥齿轮61转动,从而对机盖13、通风散热腔12和散热片14进行通风散热。
当需要驱动下侧的冷却扇叶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垂直轴23转动,进而带动中间锥齿轮36、对称锥齿轮37、扇叶固定器24、冷却扇叶22转动,进而带动前置锥齿轮64转动,进而带动中间对称轴65、侧边锥齿轮61转动从而驱动冷却液以及下侧的通风散热对机盖13和散热片14进行散热,当需要对机盖13和散热片14进行水冷时,此时冷却液泵32内的冷却液进入通风散热腔12中间位置时,此时转动板38转动,进而使得离心板34和离心弹簧35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移动,将冷却液接在离心板34的上端面确保不影响通风散热腔12内的装置,当需要对通风散热腔12的上下两侧进行通风散热时,此时散热皮带20转动,进而带动轻量固定杆73移动,进而带动轻量轴72、轻量固定器71、轻量扇叶70进行对通风散热腔12内通风散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安装在发动机机盖上端,并利用风冷和水冷对发动机进行循环冷却散热,且在进行风冷和水冷的同时能够将发动机舱内部的热量利用抽风机将热量抽离出发动机舱从而保证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并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包括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内设有开口向前的通风散热腔,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背的连接口,两个所述连接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连接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电机,所述抽气泵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开口相背的出气口,所述出气管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抽气管,两个所述抽气管以所述抽气泵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抽气管内设有开口相对的抽气口,所述抽气泵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电机,所述隔热电机相互靠近一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四个开口相背的侧边通风口,四个所述侧边通风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侧边通风口后壁内转动连接有后置轴,所述后置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后置固定器,所述后置固定器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六个后置扇叶,所述后置轴前端固定连接有后置锥齿轮,所述侧边通风口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内置轴,所述内置轴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置锥齿轮,所述内置锥齿轮后端与所述后置锥齿轮相互靠近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内置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置皮带轮,所述通风散热腔左右相互远离侧壁内转动连接有四个短轴,四个所述短轴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短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以及所述内置皮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皮带,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内置轴相互靠近一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复位弹簧,四个所述复位弹簧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从动皮带轮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螺纹轴,所述对称螺纹轴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锥齿轮,上侧的所述对称螺纹轴外周面上螺纹连接有上侧滑动块,所述上侧滑动块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前端轮,所述前端轮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刮扫轮,所述刮扫轮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五个刮动杆,所述刮动杆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九个轻量转动轮,所述连接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嵌入轮,所述嵌入轮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U形杆,所述中心轴外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拉动弹簧,所述拉动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下端滑动连接有前置轴,所述前置轴后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和所述U形杆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复位弹簧相互靠近一端,所述通风散热腔后壁上固定连接有机盖,所述机盖前端固定连接有十四个散热片,所述轻量转动轮后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散热片前端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下侧的所述对称螺纹轴外周面上螺纹连接有下侧滑动块,所述上侧滑动块上端和所述下侧滑动块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横置杆,所述横置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摆动轮,两个所述摆动轮以所述横置杆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摆动轮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接触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腔上下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四个开口相背的侧边散热口,四个所述侧边散热口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侧边散热口前后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对称转轴和中间对称轴,所述中间对称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中间皮带轮,所述对称转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对称皮带轮,所述对称皮带轮与所述中间皮带轮之间转动连接有散热皮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散热腔上下相互远离侧壁内设有两个开口相对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以所述通风散热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上下对称分布设置,所述滑动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垂直轴和两个横置轴,两个所述横置轴以所述滑动槽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垂直轴上下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行锥齿轮,所述横置轴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垂直锥齿轮,所述垂直锥齿轮上下相互靠近一端与所述平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横置轴左右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侧边锥齿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对称轴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置锥齿轮,所述侧边锥齿轮后端与所述前置锥齿轮左右相互靠近一端啮合连接,所述垂直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中间锥齿轮,所述对称锥齿轮上下相互靠近一端与所述中间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垂直轴上下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固定器,所述扇叶固定器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冷却扇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下侧的所述垂直轴外周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内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开口槽,两个所述开口槽以所述转动板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分布设置,所述开口槽相互靠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离心弹簧,所述离心弹簧相互远离一端固定连接有离心板,所述下侧滑动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冷却液泵,所述冷却液泵上端固定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喷口,所述喷管外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开口槽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皮带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六个轻量固定杆,所述轻量固定杆前端面内转动连接有轻量轴,所述轻量轴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轻量固定器,所述轻量固定器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五个轻量扇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7342.6A CN112523858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07342.6A CN112523858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23858A true CN112523858A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497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07342.6A Withdrawn CN112523858A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2385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43840A (zh) * | 2021-11-09 | 2022-02-15 | 艾迪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 泵体配套降温降噪机构的排涝车 |
CN114977028A (zh) * | 2022-05-26 | 2022-08-30 | 南昌友星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室线束防水散热结构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10007342.6A patent/CN11252385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43840A (zh) * | 2021-11-09 | 2022-02-15 | 艾迪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 泵体配套降温降噪机构的排涝车 |
CN114043840B (zh) * | 2021-11-09 | 2024-02-13 | 艾迪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 泵体配套降温降噪机构的排涝车 |
CN114977028A (zh) * | 2022-05-26 | 2022-08-30 | 南昌友星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室线束防水散热结构 |
CN114977028B (zh) * | 2022-05-26 | 2024-05-10 | 南昌友星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室线束防水散热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23858A (zh) | 一种具有风冷水冷的抽风式汽车发动机散热器 | |
CN218733598U (zh) | 一种快速散热的电机机壳 | |
CN111412118A (zh) |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散热机构 | |
CN220774981U (zh) | 一种激光模组用散热装置 | |
CN212943238U (zh) | 一种带有循环水冷机构的水性涂料加工用卧式砂磨设备 | |
CN111969768B (zh) | 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三相电机 | |
CN211741995U (zh) | 一种计算机散热结构 | |
CN212648913U (zh) | 一种具有散热组件的小型化断路一体化开关柜 | |
CN114530305A (zh) | 一种矿用变压器冷却散热系统 | |
CN210954945U (zh) | 一种用于显示屏交互反馈用的超声波模组装置 | |
CN112506327A (zh) | 一种可收集冷凝水的家用电脑散热器 | |
CN216286477U (zh) | 用于液冷服务器的机壳结构 | |
CN214176080U (zh) | 一种板翅式燃料电池散热器 | |
CN216346047U (zh) | 一种具有高防水等级的舰船信号灯 | |
CN221838423U (zh) | 一种水箱用散热装置 | |
CN118677176B (zh) | 一种低速三相同步电动机 | |
CN218004832U (zh) | 一种半导体芯片散热装置 | |
CN220122802U (zh) | 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的电机驱动器 | |
CN220554241U (zh) | 一种冷却装置及电力设备 | |
CN117220433B (zh) | 一种电机的散热结构 | |
CN217031809U (zh) | 一种食品加工用低能耗风冷装置 | |
CN216959033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防护式开关柜 | |
CN220818176U (zh) | 一种集成电路半导体加工冷却机构 | |
CN217936399U (zh) | 一种控制器散热组件 | |
CN116424082A (zh) | 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新能源汽车底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